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如何把握难易度和区分度检验方法

如何把握难易度和区分度检验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22 16:31:38

‘壹’ 区分度的区分度的指标及计算

区分度的常用指标为D,取值在-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测量学家伊贝尔认为:

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

0.3~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

0.2~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

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区分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鉴别指数法和相关系数法。 比较测验总分高和总分低的两组被试在项目通过率上的差别得来。

D=PH-P L

PH为高分组(即得分最高的27%)被试在该题上的通过率,PL为低分组(即得分最低的27%)被试在该题上的通过率 通过计算某一题目得分与测验总得分或效标分数的相关系数来判定。相关越大,区分度越高。

(1)积差相关法。

当项目和试题总分都采用连续分数计分时,可用积差相关法来计算项目的区分度。用变量X表示学生在某项目 上的得分,用变量Y表示学生的测验总分,其积差相关系数即可代表该项目的区分度值。

(2)点二列相关。

当项目以二分法计分、测验成绩以连续分数表示时,可用点二列相关公式计算区分度。

(1)如何把握难易度和区分度检验方法扩展阅读;

区分度和难度

难度和区分度都是相对的,是针对一定团体而言的(绝对的难度和区分度是不存在的)。一般说来,较难的项目对高水平的被试区分度高,较易的项目对水平低的被试区分度高,中等难度的项目对中等水平的被试区分度高。

这与中等难度的项目区分度最高的说法并不矛盾,因为对被试总体是较难或较易的项目,对水平高或水平低的被试便成了中等难度。由于人的多数心理特征呈正态分布。

所以当需要把人作最大程度区分时,项目难度的分布也以正态为好,即特别难与特别容易的题目较少,接近中等难度的题目较多,而所有题目的平均难度为0.50。

什么情况下区分度高呢?或者说什么样的题目才能最大限度地区分不同水平的人群?这就引出了试题项目评价的第二个指标:难度。

题目的难度过高,很少人能答对,大部分得分都很低;难度过低,很少人会答错,分数分布在高分端。因而过难或过易的题目都不能很好地区分不同水平的个体。因而当题目的难度为中等时,区分度最高。

一个好的测验中是不是要求所有题目都是中等难度?那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这样的高水平测试为何还有难度很大或很小的题目?这是因为在一个测验中如果都是中等难度的题目,就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对中等程度的人有最佳鉴别力,而对水平高和水平低的那部分人不能做很好的区分。

简言之,不同难度的题目对于不同水平的人来说区分度是不同的。鉴于全体受测者的能力分布往往是呈正态的,测验中题目难度的分布也基本为正态分布,即难、中、易都有分布,中等难度题目最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测验有较高的鉴别力。

‘贰’ 什么是区分度如何实现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一个测验题目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区分所要测量的心理品质,反映了测验题目对心理品质区分的有效性。区分度的计算以被测者对项目的反应与某种参照标准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其取值范围是-1.00~+1.00。

一个具有良好区分度的题目,在区分被测者时应当是有效的。能通过该项目或是在该项目上得分高的被测者,其对应的品质也较突出;反之,区分度较差的项目就不能有效地鉴别水平高或低的被测者。因此,区分度也叫做项目的效度,并作为评价项目质量、筛选项目的主要依据。

相对性

1、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区分度的值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分析一份测验题目的区分度时,对同一类型的题目须采用同一种计算题目区分度的方法,结果才好相互比较,进而筛选题目。

2、一个题目区分度的大小受被试团体异质程度的影响。被试团体越同质,同一题目的区分度值越小;若被试团体越异质,同一题目区分度则越大。因此,在说明题目区分度时总是针对某个具体的被试团体而言,离开具体的被试团体一般地、抽象地谈题目的区分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叁’ 何谓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在教育测量中有何重要意义

简单地介绍一下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四个概念:

信度是指使用同一试卷对考生重复测验时,或两个平行试卷对考生测验时,所得测验分数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效度是指考试有效性或正确性的质量指标,考试效度的高低反映着考试是否达到它的预定目的,是否考了要考的内容。

难度指试卷(题)的难易程度。一般用试卷(题)的得分率或答对率表示,所以难度事实上是容易度或通过率。其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试卷(题)越容易。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如果一个题目的测试结果使水平高的考生答对(得高分),而水平较低的考生答错(得低分),它的区分能力就很强。题目的区分度反映了试题这种区分能力的高低。一般认为,区分度的数值达到了0.3,便可以接受;低于0.3的题目,区分能力差。
以高考为例:
高考的性质决定了高考试题首先要保证信度,缺少信度或信度较低都无法向几百万考生交代,无法向考生家长交代,无法向社会交代。从这一角度看高考试题所考查的一定是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内容,对于现在还没有被确定的内容或者说有争议内容是不能作为高考命题依据的。你知道了吗?复习时,可不要让这样的问题浪费你的精力呀!同时要注意,有些题目看起来让你回答的是假设和猜想,你可不要忘记高考试题的确定性,不要得意忘形呀,还是老老实实从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来回答,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分。OK!

高考的效度要求高考试题是有效和正确的,考查的是考纲规定的内容。你想想牵动着百万考生、千万家庭、亿万人员,如果哪位命题大人在命题中出了错误或者超出了考试要求,会怎么样呢?哪他可就大了,他将成为千夫所指,这样的事情是每一位命题人都不会干的。鉴于此,我们的复习一定要紧紧盯住考试纲要,对考试纲要要求的内容理解、记牢,让它扎根心田;对于违背考试纲要或超出纲要要求的内容,则不要理睬;一些脑筋急转弯、文字游戏类的问题就让它见鬼去吧。

高考试题要有难度,这个难度有多大,平时复习需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不同难度的试题呢?高考试题的难度与参加考试人数和当年高等学校的录取人数是密切关联的。去年山东省高考报名人数是70多万,实际录取人数接近40万,高考试题的难度定位应该是有利于把这40万考生选拔出来,因此,试题的难度系数应在0.6左右。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将有60%左右的考生通过高考被定位在基础较好、能力较强、具有学习潜能;而90年代只有10%左右的考生能够进入高校相比,那时10%左右的考生通过高考被定位在基础较好、能力较强、具有学习潜能。这不是说现在学生中优秀的比例提高了,而是高考试题的难度变了,高考试题的侧重点变了。变成什么样了呢?变成60%的试题是基础题目了。你只有能把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基本事实掌握了你就至少能拿到60%的分,你就进入了优秀基础较好、能力较强、具有学习潜能的考生的行列。高三复习,特别是一轮复习的重点和目标就确定了——基本概念、基本生物事实、基本生物学原理、基本生物学方法、基本生物学思想。记住了,抓基础,把60%先抓在手中。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试题一定要有区分度,以利于不同层次学校对人才的选拔。因此高考还要有中档题和难度较大的题目,根据考生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这两类题目所占的比例将在40%左右。对于生物学科讲,这部分试题的难度主要体现在生物科学思想和生物知识的运用,以及生物试题的解题技巧上。要想在这部分试题中得高分也不难,需要在平时复习时注意在做题目的同时总结方法,逐步建立起生物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熟练生物学试题的解题技巧。前60%是进入高校的保证,后40%则是进入较好大学所必需的,谁不想上大学,谁不想上好大学,因此这部分试题往往成了香饽饽,为此,今后每期我们都专门开设专门栏目进行辅导,设计专门的创新题供大家热身。这部分确实很重要,但要有前面的60%作基础,切不可逐末舍根呀。

‘肆’ 难度值和区分度指数

难度值具体算法是用参加考试的人平均分除以试题的总分,或者用参加考试的人的总得分除以所有试卷的总分也一样。

本题中因为是客观题,要么得满分要么不得分。所以难度值就等于答对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即:(42+16)/300=0.2

1.区分度的含义:

区分度是对试题进行质量分析时的主要指标之一,是筛选题目的依据。它反映了一个题目的鉴别能力,即对考生素质的区分情况。如果测试题的区分度越高,则测试题的信度就越理想,因此提高区分度是提高测试信度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

2.区分度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D=PH-PD

D:区分度(每一大题或每一小题或每一空,通常分析每一小题的区分度)

PH:通常为总分排名的前27%的学生的该道试题的难度系数。

PD:通常为总分排名的后27%的学生的该道试题的难度系数。(本次测试的样本量为本年级的全体学生)其数值在1~0之间。一般认为,D≥0.4为区分度好;0.3≤
D<
0.4
为区分度较好;0.2≤
D<
0.3为区分度尚可;D<
0.2为区分度差。因此,D数值越高,说明试题设计的越好。通常太难、太易的题目,区分度都不是很好。

‘伍’ 提高区分度的方法有哪些选项

提高区分度的方法:

1、使题目的难度适中,使整个考试难度适中。

2、着重考察复杂的学习结果。

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用符号D表示。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实际水平高的应该得高分,实际水平低得应该得低分。它是评价试题质量,筛选试题的主要指标与依据。

区分度的评价标准

区分度自然是越高越好,但要做到这一点较难。一般说来,可参照下表标准。

区分度在0.40以上,非常良好;区分度在0.30-0.39,良好,如能改进更好;区分度在0.20-0.29,尚可,用时需作改进;区分度在0.19以下,劣,必须淘汰或改进以提高区分度后方可使用。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区分度

‘陆’ 试题的区分度和难度怎么区别

1、难度的计算
(1)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或容易度。难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越小表示试题越难。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指数最好掌握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
(2)计算公式:p=平均分÷满分值
例:第1小题选择题满分是4分,全班50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答对,则第1小题的难度计算:平均分=4×20÷50=1.6,p=平均分÷满分值=1.6÷4=0.4
(3)关于难度的几个问题
难度水平的确定是为了筛选题目。平时测验难度要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一定的难度能增加区分度,这对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及格率,防止损伤学困生的自尊心。
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对分数分布的影响,一般以偏正态分布为前提,有时偏正态分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区分度的计算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一般在-1~
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计算区分度的方法很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同一个试题的考试成绩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区分度的值是不同的。
为了简单计算,我们教师可以使用下面的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区分度: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p2=27%低分组的难度,区分度d=(27%高分组的平均分-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

‘柒’ 如何计算项目的难度与区分度

在对试题的项目进行评价时,学要进行难度与区分度的计算。

一、项目的难度计算

难度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反映项目的难易程度的数量化指标叫做难度系数,简称难度。项目越难,说明能够正确回答该项目的学生越少,或对该项目学生能够正确回答的成分越低。对项目难度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方法:

(1)用通过率计算难度。

当项目以二分法计分(答对得分、答错不得分)时,难度一般用正确回答项目的人数与参加测验总人数的比值为指标,即:

式中,P为项目难度;R为答对该项目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

(2)用项目得分的平均值计算难度。当项目是用连续分数计分时,难度一般用参加测验的全体学生在该项目的平均分与该项目的满分的比值为指标,即:

W为该项目的满分。

用式4-13或式4-14计算所得的难度值与项目的实际难易程度正好相反。难度值越大,项目反而越容易。比如,P1=0.9,9 此项目难度小;P2=0.1,此项目难度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有人提出将式4-13或式4-14改为

这样,P1=1—0.9=0.1;P2=1-0.1=0.9,与项目的实际难易程度一致。不过,式4-13和式4-14是传统的难度计算公式,应用已十分广泛。目前两种计算都有人使用,所以在阅读文献或撰写论文是要注意区别。二)区分度的计算

1、用内部一致性系数计算区分度。

这里的内部一致性是指学生在某项目的得分与其所得测验总分的一致性。用内部一致性系数计算出的区分度的意义在于:项目的区分度高,说明总分较高或测验合格的学生在该项目上通过或得高分的可能性也高;而总分较低或测验不合格的学生在该项目上通过或得高分的可能性也小。项目的区分度低则恰恰相反,在该项目上通过或得高分的学生反而总分低或测验不合格,而在该项目上不能通过或得低分的学生反而总分高或测验合格。在标准化或较大规模的测验中,多采用相关法计算项目的得分与测验总分的一致性,表征项目的区分度。

根据项目的计分方法和测验总分或结果的表示方法的不同,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计算项目的区分度。

(1)积差相关法。

当项目和试题总分都采用连续分数计分时,可用积差相关法来计算项目的区分度。用变量X表示学生在某项目上的得分,用变量Y表示学生的测验总分,其积差相关系数即可代表该项目的区分度值。

(2)点二列相关。当项目以二分法计分、测验成绩以连续分数表示时,可用点二列相关公式计算区分度。

2、用极端分组法计算区分度。

用极端分组法计算区分度,是通过比较两个极端效标组(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同一项目上反应的差异来估计项目区分度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1)当项目用二分法计分时:

D=PH—PL

式中,D为区分度;PH为高分组通过该项目的人数比例;PL为低分组通过该项目的人数比例。

(2)当项目以连续分数计分时:

分别为高分组、低分组平均分。 H为最高分,L为最低分。

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划分,是先将被测学生按其总分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然后取其上端一部分为高分组,取其下端一部分为低分组。对于极端分组的人数应占多大比例,要视被测学生总体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测验总分的分布符合正态,最适当的比例是高分组和低分组各占27%;如果分数分布较正态分布平坦,高、低分组人数比率要略高于27%;一般情况下,其比率介于25%—33%之间即可。

用极端分组法计算项目的区分度也被称作鉴别指数,其意义明确,具有计算简便、易于理解的优点,但所得结果不够精确,通常只用于一般教学测验中

‘捌’ 如何用spss分析试题的难度区分度

这个要看你的题目类型。而且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指标 常用的,如果是选择或判断题的类型,可以用该题目答对的人数百分比也就是通过率作为难度系数就可以。 如果是分数的话,那就是总分上的前27%高分组和后27%低分组的在该题的平均分之和再除以2倍的该题总分表示难度系数。 区分度的话,同样是看不同的题目类型。总的原则也是先总分排出高低,然后比较总分前27%和总分的最后27%在通过率或者是分数上的差异就是区分度,差异越大,区分度越好。 当然我说的只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

‘玖’ 如何把握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一份考卷难度系数越大,可以认为试题总体越容易,反之难度系数越小,则表示试题难度越大。

1、难度系数的确定,有利于平常教学的开展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可以根据难度系数选取题目、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可以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2、考试的目的不是把学生都“考倒”

难度系数可以控制基础的题,不至于让基础差的学生背负太大“分数压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不能否认,考生考试由于受多种随机因素如:遗传、智力、个性、时间、教师、努力的程度等影响,造成考试成绩会有一定区别。

区分系数高的考试,优秀、良、及格、差等几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区分系数则低。理想的区别系数以控制在1.5左右为宜。

‘拾’ 理论上如何区分事情的难易程度

我认为有两个尺度,综合考虑。
1.在可能的最佳情况下获得理想结果的概率,越小越难。
2.为了获得理想结果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努力),越大越难。

两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比例系数,构成一个综合难度,然后就能比较不同事情的难易程度了。

阅读全文

与如何把握难易度和区分度检验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99999999用简便方法计算 浏览:328
蔚来汽车倒车刹车异响解决方法 浏览:175
蝗虫飞机的制作方法简单 浏览:948
预防治疗近视的方法 浏览:59
瓷砖下面潮湿用什么方法快速干 浏览:85
脑部淋巴瘤治疗方法 浏览:840
增加现金流净额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629
钓鱼主线和竿的连接方法 浏览:365
兰花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589
绿萝快速长瀑布方法 浏览:134
基金盯盘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540
雅萌20n使用方法 浏览:590
23分之3x70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421
内痔坐浴的正确方法 浏览:478
一般哪里有卖孔明灯的制作方法 浏览:42
职高二项式分布计算方法 浏览:184
常用档案分类方法之一 浏览:542
中文时态问题及解决方法 浏览:668
用什么方法能让验孕纸变两条杠 浏览:854
多肉剪枝方法图片 浏览: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