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本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主要应做到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2.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
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
4.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三)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五)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六)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七)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八)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九)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㈡ 春天到了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同时也是各种疾病传染性最旺盛的季节,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也逐渐增多,而手足口病就是这样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手足口病又叫发疹性口腔炎,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污染食物、衣服、用具等由消化道间接感染。此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以1-2岁的幼儿较多。该病发疹前常有低热、头痛、食欲减退等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足的指(趾)甲周围及足跟的侧缘出现米粒至豌豆大小水疱。几乎在皮疹出现的同时,在口腔也出现一些疼痛性水疱,并迅速破溃呈灰白色糜烂或浅溃疡,周围绕以红晕。
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婴幼儿传染性疾病,当然应以预防为主。其主要措施有: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治疗至皮疹消退;在疾病高发的季节,可肌肉注射r-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增强肌体抗病能力;教育孩子勤洗手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若已经发病,应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儿易消化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皮肤瘙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口腔溃疡可用金霉素软膏或2%利多卡因外用。另选用中药夏枯草、板蓝根、金银花或甘草煎服,也有较好效果。
㈢ 让无数父母闹心的儿童手足口病,如何去预防
手和幼儿疾病是婴儿和幼儿舞台的长发传染病,现在它是在手中的高发季节,你知道如何预防它吗?
随着天气逐渐增加,手脚和口腔疾病已经开始推广孩子。手和脚部疾病是一种传染病,使每个父母。从5月到7月,这是一年中的手脚和嘴巴的峰值。期间,你准备妨碍手和脚和口腔疾病的工作吗?
手,脚和口感症状,如何防止高风险,脚和口病预防方法
不要以为手和血液错误!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会受到打击,父母应该及时对手口病进行预防措施。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高发季 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
1.为了孩子的健康不被传染手足口,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合。
2.早上要给孩子检查手部,足部,口腔部位是否会出现异常情况,每天检查体温,判断是否有发烧。
3.家庭卫生要搞好,保持小孩子身体卫生干净,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等。
4.宝宝使用过的碗筷,杯子,奶瓶等物品要专用,专放,不要和大人的餐具混放,共用,每天用热水对餐具彻底消毒后再次使用。
手足口高发期应该如何预防相关和大家说的差不多了,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够提高警惕,帮助孩子度过这危险的时期。
㈣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了抵抗力。治疗上可采用口服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和多种维生素;或用抗病毒药膏涂抹患处,消炎止痛。尤其是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因此病童应留在家中,直至热度和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结痂后才可回幼儿园或学校。如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要及时到医院加强治疗。
㈤ 预防手足口病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1.是要做好疫情报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疫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是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是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桌椅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浸泡消毒,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4.是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5.是教育宝宝坚持饭前便后勤洗手,可有效预防病从口入。
需要提醒的是,手足口病无免疫性,患过本病后如不注意预防,还会再患。
㈥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简短的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个人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1、在生活中,外出回来后和饭前便后都要认真仔细的洗手。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2、儿童的看护人在接触儿童前、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3、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托幼机构及学校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托幼机构、学校等儿童集体单位要做好每日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治疗疑似病人,杜绝带病入园入学的现象;餐具要做到餐次消毒,每日对玩具、用具、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地面等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卫生间的消毒更是特别重要,必须保持卫生间的清洁卫生;保育员或卫生员每次接触便器后要认真消毒双手,否则不能接触其他物品。通过通风或消毒的方法保持房间内空气的清新。教育指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作到有效洗手。
医疗机构应该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医疗机构要做好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⑴、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消毒双手;⑵、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进行消毒后再使用;⑶、医疗机构应实行对传染病的预检分诊,疾病流行期间应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⑷、收治手足口病患者的房间不应再收治其他病人,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⑸、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⑹、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预防传染病常用的消毒药和消毒方法
手足口病病原体的特点是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病原体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所以预防控制手足口病要进行认真彻底的消毒:
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用300-500MG/L有效氯成分的消毒剂(如二氧化氯、优氯净、84消毒液等)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食具、饮具: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作用30分钟。
患者衣、被单:煮沸20分钟或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不能用水洗的物品可放在阳光下暴晒也有很好的作用。
厕所或其他污染的地面、墙面:用每升500-10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消毒擦洗。旱厕也可用生石灰覆盖。
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是对空气消毒最好的方法。通风不良的房间要使用药物或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灯消毒每次不少于30分钟。使用药物进行空气消毒宜用过氧乙酸,用0.5%浓度喷雾,或用2%浓度熏蒸。用过氧乙酸作空气消毒时,要注意安全,除消毒工作的操作者外,其他人应离开消毒的房间,关闭门窗,作用30分种后打开门窗,进行充分通风后人才可进入环境。
㈦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 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 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重者隔离 7. 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1.黄芪15克、生薏仁10克、绿豆10克,先煮黄芪取其液,然后加入生薏仁、绿豆,煮粥食用。 2.中药药枕:藿香、艾叶、白菊花各60克。将各味药洁净处理,去除杂质,制成药枕使用。 3.中药漱口法:金银花10克、荷叶5克。加水煎药汁漱口。 4.金银花12克、白菊花6克、板蓝根9克、竹叶6克。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平时健康的儿童。 5.黄芪12克、防风6克、炒白术6克、蚤休6克。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体弱易感者。 6.中药饮片煎煮熏蒸法:藿香10克、艾叶10克、佩兰10克。每30平方米面积场所内,将上述中药加水1000毫升在敞开器皿中煎煮熏蒸30分钟
㈧ 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有什么
?作为家长,很担心孩子在这个时期患上手足口病,为此需要做好预防手足口病的准备工作,首先我们要先了解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应做到避免这些致病因素。下面为大家介绍了预防手足口病的几点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2、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 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 4、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1)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2)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3)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4)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5)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6)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7)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8)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9)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上述内容介绍了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有什么,相信大家现在应该了解了吧,家长朋友们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这些,为自己的孩子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让孩子远离手足口病,健康快乐的成长。
㈨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什么我们要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主要发病年龄为5岁以下,90%以上,即以幼儿儿童和散居者为主。手足口病聚集性传染病和局部发病95%以上发生在幼儿园(2021年报告61起,其中58起在幼儿园)。
手足口病管理方法
1.平时尽量让孩子呆在家里,不要去人多的公共场合,也不要和健康的孩子密切接触。发烧,皮疹消退,水泡结痂之前,一般要隔离两周。
2.生病的孩子要躺在床上休息一周,多喝温水。家长不能以症状将孩子送回学校、托儿所、幼儿园。
3.轻症孩子不需要住院,为了减少交叉感染,需要家庭治疗,休息。
4.孩子的衣服,被子要干净,着装要宽敞,柔软,经常更换。剪短儿童的指甲,必要时裹住儿童的手,防止皮疹挠破。屁股上有皮疹的婴儿可以随时清除婴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干净干燥。疱疹破裂部位可以涂抹1%的龙胆草或抗菌剂软膏。婴儿的手足口病一般是低热的,可以让婴儿多喝水,例如体温超过38.5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烧药。孩子出现恶心、呕吐、烦躁、发热、精神状态变化、嗜睡、厌食等情况时,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5.孩子因为发烧、口腔疱疹,不喜欢吃东西,所以要清淡,好吃,容易消化,口腔腐烂时要多吃流质食物。禁食冷、辣、咸等刺激性食物。不能暴饮暴食,多吃清淡、新鲜、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肠胃负担。每次饭后用温水刷牙,口腔腐烂时都可以涂上鱼肝油,减少疼痛,加快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