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欧楷训练方法和技巧

欧楷训练方法和技巧

发布时间:2022-06-19 16:19:09

‘壹’ 练字楷书技巧

一、写字的字体已经成形,能不能改,怎样改法?

答:能改,而且用不多久。很多同志认为:写字已经成形,年龄已经渐大了,不能改了……,这种看法不对。要知道,写好字并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极其好学,只要你方法对头,改正旧的写字习惯。具体地说,在你练写的时候,必须端正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这是首要条件。

有的同志提出:写钢笔字摹仿毛笔字帖行吗?实践证明,可以,其效果一样。

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不论年龄大小,不论你写字是否成形,只要勤字当头,下定决心,认识到对工作对前途有着相关的重要性,经过一番努力,是能写好的。

起步虽晚犹可追,古往今来,有许多三十而立后学成才的名师。宋朝的梁颢,八十二岁才考上进士,他咏道:“也知少年登科好,争夺龙头属老成。”明朝李贽,弃官就学,立志着书的时候已是五十四岁了,他的名着《焚书》,《藏书》先后在六十四岁和七十三岁时完成的。

成就的取得,不在于年龄大小,关键在于志向和恒心。

二、写字应当从何学起?

答:先要选好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虑是否近似你所写的字形,选好了,先看上几遍,分析其中字形要点和结构的规律。这叫“意在字先”,然后用透明白纸先描摹,后临摹,熟记每个字中的关键部位。具体步骤分述如下:

写字的姿势和执笔

(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

(2)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写不好捺,写不好横,写不好钩,很难顺手,甚至每写一笔,就得挪动一下右手。同时,写出的线条一无骨气,二无韵律,字形也就谈不到舒展大方。

(3)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超过这个部位,写出的笔画,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笔杆斜度不适当,笔速要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可能写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因此不应倾斜“虎口”处。

‘贰’ 欧体楷书入门教程是什么

整 齐 平 正

平正;间架布置要平正,笔划长短要参差,要求平正为主。

中正;中竖要写在正中,上点和下竖应垂直,力求保持平正。

横断;左右二横虽中断,但应力求平正安定,不失重心。

竖断;上下二竖虽中分,但应垂直,以求平正,避免偏侧。

让横;横画多者,务求长短各异,宜使中横较长,求其平正。

让竖;竖画多者,中间宜竖要长,并应垂直勿斜,才能平正。

偏正;结构正者,横画不宜过平,应稍倾勿侧,所谓正者偏之。

偏侧;结构斜者,务求斜中取正,勿失重心,所谓偏者正之。

有关楷书,须弄清几个主要术语的含义,然后对书法才易于领会

1;用笔,笔势,笔法。这三是指毛笔书写有筋,有骨,有象。有势的正楷字,讲究各种笔画,间架,结构所必须的技巧方法,即用笔的[提,按,顿,蹲]或纵横运动[即用笔的过,挫,回,扭,转,折]等运笔方法。

2;间架,结构,结字。的含义也基本相同。是指每个字的组织形式及其美化的构成方法。何谓结构?疏密得宜,联络排偶是也。凡落字结构,上皆复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字之形体有大小,疏密,长短,字之点画有仰复,屈伸,变换,尝患其瀚纷纭,莫能尽于结构之道。

‘叁’ 怎么才能有效的练好 欧体书法 !

欧字用笔以方为主,但临习时不可一味的将各个笔画的起收笔都作刀切处理,过分追求棱角,要注意方圆结合。圆处用"揉笔"处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揉笔"--如同在疼痛处作圈形按摩。以横为例,收笔时轻顿之后,毛笔轻轻提起,但不离开纸,朝着回锋的方向作圈形运动,尔后回锋收笔。动作虽小,却能表现出方中带圆的形态。

1,初临欧字,便可观察出笔画的轻重变化,诸如横、竖的两头重,中间轻等,但细察之则变化多端。比如垂露竖:一种是两头重,中间轻,在字中多有顶梁柱的作用,如"中"字 等;还有一种是起笔轻,行笔较细,收笔重,常用于字中有多个长竖,如"涧","国"字的左竖等,力求多变。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仔细观察,细处着眼,写出细微变化,才能让笔画活灵活现起来。
2,有的习字者,写完一笔,停下来看一笔,再写下一笔,将一个个画"摆"在纸上,失去了内在联系,这就失去了笔势。所谓"势",就是笔画在运动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这个关系,才能和谐统一,气息贯通,不然,笔画就会成为一个个符号,所以古人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工"。以"其"字的下面两点为例,左边一点向右上方出锋,以便接着写右边的一点,而右边的一点带笔向左下出锋,以便接着写下一个字。
3,再如"三点水"旁,第一点收笔后奔向第二点,第二点又同样奔向第三点,所以前两点都是向下俯势,收笔出锋也都向下,而第三点写完后的奔赴方向是右边的笔画,所以有上仰之势,其出锋也带笔向上。另外,在横画中,斜度大的,收笔较重,反之,则轻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明白了这些,笔画的俯仰,顿笔的轻重,出锋的方向等就不会是盲目的,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了。而笔势又与节奏,韵律关系紧密,每一笔都有快有慢,如起笔蹲驻蓄势时稍慢,行笔加快,收笔护尾略减慢,但较起笔略快,因为它既是一笔的结束又是下一笔的即将开始,就这样快慢,轻重,字字反复着。在用笔正确的前提下,如能做到每笔呼应,连贯,字便有了活力。
4,要收得住,但还要放得开。欧字的确中宫紧收,工整严谨,但也须有"疏可走马"之处,临习时要注意比例的安排,敢于伸展,如"九","成"二字的钩画,极力放开,对比强烈,不能写得缩手缩脚。字字有"险"处。千万不可将欧字写得过于"平","均"。横画很少有水平的,上斜得厉害,但通过其他的笔画又化险为夷,如"怀"字,靠最后的长点求平衡。打破常规的处理,让该居中的偏侧,如"宫"的第一点,"千"的中竖等;应错开的却对齐,如:"长"的两竖等。看似平整的楷书,通过"险"的结体变化,使欧字有了各种各样的姿态。
5,虚实要得当。欧字中一些衔接的地方,诸如"雨","门"等字的方框,其左上角或内部不能"焊死",要留有空隙,与室必有门窗一般,取透气之意,避免沉闷。

‘肆’ 写楷书的方法与技巧

写好楷书的方法与技巧
1、写楷书时发笔逆入时速度要快,如惊蛇之入草;逆入作点后调锋时宜慢一些,所谓“迟回不进,以成藏头护尾之势”。
2、笔与笔交换过渡时要快,所谓“过贵乎疾”;钩法要快,蹲锋得势而出,所谓“峻快以如锥”,快则力聚锋尖。
3、捺法宜抑扬顿挫,一波而三折,所谓“不徐不疾,欲卷复驻,得意徐乃出之”。
4、短撇要快,锐而且速,如鸟之啄物,所谓“仓皇而疾掩”。
5、挑法宜迟,仰笔锋,轻抬而进,所谓“贵乎迟留”。
6、长撇宜悠扬,贵险而劲,意欲婉转流畅,笔力送到而势有余韵。
7、楷书当以沉静为本,即用笔精到细腻,锋势备全,笔形到位,结字熨帖,有雍容自如之态,迹如前人所谓点画如刻入缣素,结构似天成铸就,增之不能,减之不得,故初学楷法,当缓笔以定其形势,切勿以字小而忙行笔势,亦勿以字大而慢展毫头,而是一种沉着的节奏-举止匆遽,易伤浅薄。
8、悬针宜徐,徐则意足而态有余妍。
9、垂露宜疾,疾则力劲而笔能复逆。
10、点贵乎重,其势如高峰之坠石。
11、至于长画中间之走笔当视其情况而定,或逆势涩进,而中截略细。毫内墨饱时用笔可略快,毫中墨少时用笔可略慢。
12、就虚实而言,按处皆实,提处皆虚,点画是实,就曲直而言,楷法妙在曲势中求直,不平中求平,或向或背,或向中有背,或背中有向,或上平而下高拱,如覆舟之状,有轻重徐疾,有疏密虚实,有曲直向背。久而久之,一一运用纯熟,用笔就会灵动起来,而墨色亦会在灵动的笔法中产生浓淡枯润的变化。
13、在书写楷书时最忌写一个字去蘸一次墨,这样永远不会有枯笔,有飞白,有干渴之笔。最理想的楷书用笔是画之当中浓,两边枯,不光而毛,涩中自有无穷之韵味;最理想的用墨是枯中见润,即在笔酣墨饱的情况下依靠速度和中锋、笔力和笔势拉出来的枯笔,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状。一幅楷书墨色有变化,就会大大增强它的灵动性。
14、总之书写楷书没有绝对的快慢,就风格而言,有快节奏的楷书,所谓“作真如草”,故其作楷时肘下生风,有沉着痛快之状。不论迟速,肥瘦,都贵于控制在“度”的范围之内,过疾则笔即直过而意思浅薄,过迟则骨肉凝滞而笔力孱弱,太重则肥而露肉,太轻则瘦而露骨。
15、故作楷之法如闲庭之信步,有优游自得之状,缓以会心,疾以出奇,速以取劲,迟以取妍,能速而不速,谓之“赏会”,能速而速,谓之“入神”,赏会则含蓄蕴藉,入神则意外之笔流溢于纸上,此楷法用笔韵律之大略也。

‘伍’ 书法欧体的学习技巧!!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较高的声誉,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书法。欧阳询八体兼妙,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
史书记载询书法初学王字,而险峻过之。传说欧阳询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还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书风。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也称“率更体”)。其《九成宫醴泉铭》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主要作品还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梦奠帖》等称名于世。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司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欧字在字形上,往往给我们以又窄又长的感觉;

欧字给我们的另一个感觉是稳;

欧字的笔划有繁有简,繁简不同的字迹在一起时,一般总是笔画多的写得大些,笔画少的写得小一些;

欧字结体大都向右扩展;

欧字有时与一般字结构不同,《九成宫醴泉铭》里就有好些字都不同一般传统的写法

‘陆’ 欧体技法

欧阳询·八决
[点]如高峰之坠石。
[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
[横]若千里之阵云。
[竖]如万岁之枯藤。
[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
[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
[捺]一被常三过笔。
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虚拳直腕,指齐掌空,意在笔前,文向思后。分间布白,勿令偏侧。墨淡则伤神彩,绝浓必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降为奇。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筋骨精神,随其大小。不可头轻尾重,无令左短右长,斜正如人,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和,精神洒落,省此微言,孰为不可也。

欧阳询·三十六法
一、排叠 就是书写时,根据每个字的点画多少和长短安排好体形大小与疏密,使其匀称停当,阔狭适度。对笔画多的,如“焘、藁、馨、窦、墨、颦、羸、爨”等字,虽然排叠紧密,但能互不触犯,对横排“糸”旁、 “言”旁的宇,点画也须各有位置。在《八诀》中所说的“分间布白”,又说,“调匀点画”,都是这个道理,唐高宗《书法》中讲的“堆垛”,也是此意。(文内所举字例,将“寿、画、笔、丽”换用了“焘、馨、墨、颦”,皆因原字已经简化。以下诸条类同)二、避就 就是使字体结构的疏密、险易、远近,彼此变化得当,映带合宜。例如作撇,“庐”字的外撇既长又尖,内撇就要短些,避免雷同,“府”宇的长撇已经向下,短撇就应向左,使其有所变化。再如作捺,“颇”字的皮捺要缩短,就叫作避;“昶”字的永捺伸长,则称为就。另如平钩,“鸠”字的钩收当是避,“馗”字的钩展出则是就。还如“逢”字的下?拔出,则上边必作一点,也是避重叠而就简径的缘故。
三、顶戴 指的是字体组成,以下承载上者居多,但对上大下小的字,就须顶正而不偏侧,视为上重下轻的字,要稳重而不浮漂。例如“叠、蘖、鸳、鹭、骞、譬、聱、聚”等之类,就是这种情形。《八诀》中所谓“斜正如人,上称下载”,又说“不可头轻尾重” ,也是这个意思。
四、穿插 指的是通过横竖笔画贯穿,和斜势线条交错方法来协调疏密、长短、大小的字形,达到均衡间架结构的目的。例如“中、弗、井、曲、册、兼、禹、禺、爽、掇、襄、甬、耳、娄、由、垂、车、曹、密”等之类。《八诀》中所说的“四面停匀,八边具备” 就是这个理喻。
五、向背 结字有相向与相背之分,各有体态姿势,不可紊错。相向的如“卯,好、知、和”是一类,相背的如“北、兆、肥、根” 是一类。
六、偏侧 结字端正者故然很多,但也有偏侧、欹斜者,可以按照各个字势结体不同,相应地分布设置。例如偏向右方者的“心、戈,衣、几、飞、也”是一类,偏向左侧的“夕、乃、朋、勿、少、宏”为一类。基本上端正略有偏侧的有“亥、女、丈、又、互、不”为另一类。从字法来讲,每个字皆有一主笔为势,其余点画辅以成势,因此偏侧的形态可以写正,而端正的姿势也可略偏,所谓平而寓波,曲中求直,就显得更加美妙。《八诀》中说“勿令偏侧”,亦是此意。
七、挑? 字体形态,有的则须挑拗,使偏侧之势达到整体平衡,某种笔画就要伸展。例如“戈、弋、武、九、气”之类的字,应当用纵戈纵腕法,运笔适宜于劲健,避免弯曲力败。又如“献、励、散、断”之类的字,左边堆垛既然较多,须得右边拗之,再如“省、炙”等字,上面偏侧须得下边拗之,使其均衡相称为佳。
八、相让 结字多为左右合体,点画多者易拥挤,少者易松散。书写时,偏旁部首须要彼此相让,互不影响,妥帖安排,方能为善。例如“马”旁、“糸”旁、“鸟”旁相合的字,须要左边求得平直,便于右边作字,否则妨碍不便。再如“辩”字,以中间的“言”字上画短,便于两“辛”字突出,又如“鸥、鹌、驰”字,两旁俱上狭下阔,亦当相互揖让,还如“呜、呼”字,口在左边,适当近上为好, “和、扣”二字,口在右边,又宜近下,才不互碍。此类的字体,均须如此设置。
九、补空 指作书时补其空处,务使神气贯通,四面调匀,整体相称。如“我、哉”字,作点须对左边实处,不可与“成、戟”诸戈字相同。再如“袭、辟、餐、赣”之类,以四面完满方正为好,如《醴泉铭》的“建”字那样。
十、覆盖 即指字的上面盖住下面,像似宫室屋顶,全然容纳覆尽。例如“宝、容”之类,点须当正,画须圆明,不宜相黏或者上长下短。十一、贴零即是粘贴零星点画,用于收笔之处,务求摆好位置,与上列笔画相离过远就会松散,靠的过近显得窘促。例如“令、今、冬、寒”等字,就是此类情形。
十二、黏合 有些字的形象,本来欲要相离开,即将彼此黏合靠拢,以使各就其位。诸如“卧、施,品、晶,壮、非”,就属此种类型。十三、捷速就是快速用笔法,对于有些字的点画,下笔意如放箭,箭不欲迟,迟则中物不入。例如“风、凤”等字,左边的长撇纵腕,宜取快速运行,右侧背笔还需“意中如电”才能写得好。
十四、满不要虚 对于包围结构的字,内部须要充满,不宜多留空白,然而又忌点画分散,免与外围相逼,采取疏密匀称,大小适宜为佳。例如“圆、圃、图、国、回、包、南、隔、目、四、勾”等字,均须用此法布置。
十五、意连 结体当中,有些字的点画,形态互不相交,笔势彼此相反,书写时须注意起伏照应,力求字势不予隔绝,形虽断而笔意相连。例如“之、以、心、必、小、川、州、水、求”等字,即是如此。
十六、覆冒 类同覆盖的结字法理,为一种注下之势;凡是上部分大者,必然覆冒其下,但须左右停匀,不能偏侧欹斜。例如“雨”头、“穴”头,“家,荣”字头,及“奢、金、食、逢、巷、泰”一类字体的头,就是这样。
十七、垂曳 即垂下牵引的笔势,右垂而左面略缩,如“都、卿、卯、拜”之类,右曳而左侧稍短,如“水、支、欠、皮、更、走、民、也”之类即是。
十八、借换 是指书写时,将合体字的点画彼此借用,或者左右调换,有的把上下堆叠,拆为横式并排。例如《九成宫醴泉铭》中的“秘”字,就将“示”的右点作为“必”的左点,即为借用。又如“灵”字下部,法帖中或作“罡”或作“巫”字,也是借换。再如“秋”字写成了“?”, “鹅”字写成了“?”,皆为变化体态。而如此互借,相互调换,人们也称作“东映西带”。
十九、增减 是指书写时,视字体某处点画的多少,自行增减。因为笔画少而增添上的,如“新”字为“?”,“建”字为“?”,或因笔画多而减省的,如“曹”字为“?”,“美”字为“?”。有的书家为使书写形势茂美,不论古代字体如何,也就独出心裁的借换变动了。
二十、应副 指有些左右合体字,在结构上刻意达到对应相称的目的。对点画稀少者,如“之、小、以、川”是一类,对点画茂密的,如“肆、瞿、翡、鼎”是一类。即一画对一画,相应也相副。
二十一、撑拄 凡是单体结构,并以最后一竖支撑的字,书写时务求立得稳、撑得住,方能显得劲健有力。例如“千、下、巾、丁、于、手、可、司、弓、永、予、矛、宁、亨、亭、卉、草”等字,皆属此类。
二十二、朝揖 凡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件合体的宇,皆须相互顾盼,彼此联结,力求避免松懈离散。而以两文成字的形体最多,如“邹、陈、晓、耀、琼、楼、婉、转”之类,还有三体合成的字,如“谢、锄、储、澈、斑、弼、掰、辩”之类,颇似相互朝揖。《书法》中所说的“迎相顾揖”,即是此意。
二十三、救应 每当书写作字,第一笔才落纸,便要想到第二三笔如何呼应,倘若前笔已经失势,后笔就要即刻补救。《八诀》中提出的“意在笔先,文向思后”,即含此意。
二十四、附丽 字的形体,凡适宜于相互紧密的,不可使其彼此离散.如“形、影、起、超、饮、昶、毡、勉”等字。凡有“文、欠、支”偏旁一类的字,则以小附大,以笔画少者附笔画多的为宜。
二十五、回抱 系指书写时回锋勾抱笔法,须要注意宽狭合度,过宽松弛,过狭窘蹙。回抱向左者,如“曷、丐、易、菊”之类,回抱向右者,如“艮、鬼,包、旭、它”之类即是。
二十六、包裹 系全包围或半包围的结字方法。例如“园、圃”打圈一类的,属四围全包裹。“尚、向”是上包下, “幽、凶”为下包上,“匮、匡”称左包右,“旬、匈”乃右包左。
二十七、却好 指书写时,掌握包裹结体方法,讲求规矩,避免失势,使之恰到好处。
二十八、应接 字的点画,要作到互相应接,以使笔势富有意趣。两点者如“小、八”自然彼此应接,三点的“忝”字,其左点朝右,中点朝上,右点朝左,四点的“然,热”,两旁二点相应,中间二点相接。
二十九、小成大 作书须一丝不苟,对于关系全字的所有笔画,即是小处,也不可疏忽。字有大成小者,如”门、?”下大者是一类。更多的是小成大,例如“孤”字只在最后的一捺,再如“宁”字也是最后一竖钩, “欠”字则为一拔, “戈”字末尾在一点,均能决定全字的好差,而一字有时又关系到整篇的优劣。
三十,小大成形 就是说小字、大字各有形势,各具本身特点,因此两类字的写法也就各不相同。苏东坡说; “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换句话说,若把大字写得结密紧凑,把小字写得宽绰疏朗,就会尽善尽美了。
三十一、小大大小 《书法》中说:“大字促令小,小字放令大,自然宽狭得宜。”譬如“日”字为小型的,难以与“国”字写得一般大,再如“一、二”字是最疏朗的,其笔画就不能与密积的横画相同,必须考虑所处位置的摆布,相互映带,才能称为上品。或者“叫作上小下大,上大下小,使其大小相称”。
三十二,各自成形 凡写字,欲将二三字合为一字也好,或者分为异体书写亦好(所谓“妙在可拆”)主要看其能否各自成形,即是上覆下载,左右映带为由。至于疏密大小,长短阔狭,也是如此,当视能否彼此匀称,整体合谐为准。
三十三、左小右大 字体结构,应当形体方正,重心平稳。这一节所说,乃是结字当中的毛病,左右大小,须要彼此相当,而人们写字,正是易于左小右大,所以此节与下节讲的均为字的病态。
三十四、左高右低、左短右长 字体结构的特点是,端正庄重,四面均称。写字不可左高右低,那叫作“单肩”之弊。而左短右长,正如《八诀》中所指“勿令左短右长”的病体。
三十五、褊 学欧阳询书体,易于出现作字狭长,故此结字强调体态整齐,收敛紧密,倡导排叠有序,能成老气。孙过庭的《书谱》讲“密为老气”,也是贵在褊狭。
三十六、相管领 管领的基本含义,是上管下,前领后。为了彼此顾盼,达到不失位置,一字的结体规则,故然上边覆盖下面,下部承载上部,左右向背之间,亦须相互揖让(同样,相管领的意义,还可以引申到全篇的章法布局, 《书谱》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即是这个道理)。

‘柒’ 欧体楷书技巧

传授诀
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询书付善奴授诀。
欧体八诀
丶[点]如高峰之坠石。 L[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 一[横]若千里之阵云。 丨[竖]如万岁之枯藤。 [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 丿[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 \[捺]一被常三过笔。 [1]
结字三十六法
一、排叠 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寿、藁、画、窦、笔、丽、赢、爨”之宇,“奉”旁,“言”旁之类,《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高宗《书法》所谓“堆垛”亦是也。 二、避就 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又如“庐”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当相同,“府”字一笔向下,一笔向左,“逢”字下“?”拔出,则上必作点,亦避重叠而就简径也。 三、顶戴 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轻者,顶戴欲其得势,如“叠、垒、药、鸾、惊、鹭、髻、声、 医”之类, 《八诀》所谓“斜正如人,上称下载”,又谓“不可头轻尾重”是也。 四、穿插 字画交错者,欲其疏密、长短、大小匀停,如“中、 弗、井、曲、册、兼、禹、禺、爽、尔、襄、甬、耳、奥、由、垂、车、无、密”之奥, 《八诀》所谓“四面停匀,八边具备”是也。 五、向背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体势,不可盖错。相向如“非、卯、好、知、和”之类是也,相背如“北、兆、肥、根”之类是也。 六、偏侧 字之正者固多,若有偏侧欹斜,亦当随其字势结体。偏向右者,如“心、戈、衣、几”之类;向左者,如“夕、朋、乃、勿、少、宏”之类;正如偏者,如“亥、女、 丈、矢、互、不”之类。字法所谓偏者正之,正者偏之, 又其妙也。《八诀》又谓“勿令偏侧”亦是也。 七、挑? 字之形势,有须挑?者,如“戈、弋、武、九、气”之类;又如“献、励、散、断”之字,左边既多,须得右边?之;如“省、炙”之类,上偏者须得下?之,使相称为善。 八、相让 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相让,方为尽善。如“马”旁、 “糸”旁、 “鸟”旁诸字,须左边平直,然后右边可作字,否则妨碍不便。如“辩”字,以中央“言”字上画短,让两“辛”出,又如“鸥、鹌、驰”字,两旁俱上狭下阔,亦当相让,又如“呜、呼”字,口在左者宜近上;“和、扣”字,口在右者宜近下,使不妨碍,然后为佳,此类是也。 九、补空 如“我、哉”字,作点须对左边实处,不可与“成、戟”诸戈字同。如“袭、辟、餐、赣”之类,欲其四满方正也,如《醴泉铭》“建”字是也。 十、覆盖 如“宝、容”之类,点须正,画须圆明,不宜相着,上长下短。 十一、贴零 如“令,今、冬、寒”之类是也。 十二、黏合 字之本相离开者,既欲黏合,使相着顾揖乃佳,如诸偏旁字“卧、鉴、非、门”之类是也。 十三、捷速 如“风、凤”之类,两边速宜圆揽,用笔时左边势宜疾,背笔时意中如电是也。 十四、满不要虚 如“圆、圃、田、国、 回、包、南、隔、目、四、勾”,之类是也。 十五、意连 字有形断而意连者,如“之,以、心、必、小、川、州、水、求”之类是也。 十六、覆冒 字之上大者,必覆冒其下,如“雨’头,“穴”头,“家、荣”字头,“奢、金、食、逢、巷、泰”之类是也。 十七、垂曳 垂、如“都、卿、卯、拜”之类,曳,如“水、支、欠、度、更、走、民、也”之类是也。 十八、借换 又如《醴泉铭》“秘”字就“示”字右点,作“必”字左点,此借换也。又如“秋”字为“?”,“鹅”字为“?”之类,为其字难结体,故互换如此,亦借换也,所谓“东映西带”是也。 十九、增减 字之有难结体者,或因笔画少而增添,如“新”字为“?”,“建”字为“?”是也。或因笔画多而减省,如“曹”字为“?”,“美”字为“?”。但欲体势茂美,不论古字当如何书也。 二十、应副 字之点画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带,故必得应副相称而后可。又如“龙、诗、仇、转”之类,必一画对一画,相应亦相副也。 二十一、撑拄 字之独立者,必得撑拄,然后劲健可观。如“千、下、于、丁、手、可、 弓、司、予、矛,永、亨、亭、宁、卉、巾、草”之类是也。 二十二、朝揖 凡字之有偏旁者,皆欲相顾,两文成字者为多,如“邹、谢、锄,储”之类,与三体成字者,若“弼、斑”之类,尤欲相朝揖。《书法》所谓“迎相顾揖”是也。 二十三、救应 凡作字,一笔才落,便当思第二三笔如何救应,如何结裹。《八诀》所谓“意在笔先,文向思后”是也。 二十四、附丽 字之形体,有宜相附近者,不可相离,如“形、影、 飞、起、超、饮、勉”。凡有“文、欠、支”旁者之奥,以小附大,以少附多是也。 二十五、回抱 回抱向左者,如“曷、丐、易、菊”之类,向右者,如“艮、鬼、包、旭、它”之类是也。 二十六、包裹 谓如“团、圃”打圈之类,四围包裹也。“尚、向”上包下,“幽、凶”下包上, “匮、 匡”左包右,“旬、匈”右包左之类是也。 二十七、却好 谓其包裹斗凑,不致失势,结束停当,皆得其宜也。 二十八、应接 字之点画,欲其互相应接。两点者如“小、八”自相应接,三点者如“忝”则左朝右, 中朝上,右朝左,四点如“然、 热”二字, 则两旁二点相应,中间相接。 二十九、小成大 宇以大或小者,如“门?”下大者是也。以小成大,则字之成形及其小字,故谓之小成大,如“孤”字只在末后一捺,“宁”字只在末后一竖钩,“欠”字一拔,“戈”字一点之类是也。 三十、小大成形 谓小字、大字各字有形势也。东坡先生曰:“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若能大字结密,小宇宽绰,则尽善尽美矣。 三十一、小大大小 《书法》曰:“大字促令小,小字放令大,自然宽狭得宜。”譬如“日”字之小,难与“国”字同大,如“一、二”字之疏,亦欲字画与密者相间,必当思所以位置排布,令相映带得宜,然后为上。或曰:“谓上小下大,上大下小,欲其相称。”亦一说也。 三十二,各自成形 凡写字,欲其合而为一亦好,分而异体亦好, 由其能各自成形故也。至于疏密大小、长短阔狭亦然,要当消详也。 三十三、左小右大 此一节乃字之病,左右大小,欲其相停,人之结字,易于左小而右大,故此与下二节,着其病也。 三十四、左高右低 左短右长 此二节皆字之病。不可左高右低,是谓单肩。左短右长,《八诀》所谓勿令左短右长是也。 三十五、褊 学欧书者易于作字挟长,故此法欲其结束整齐,收敛?密,排叠次第,则有老气。《书谱》所谓“密为老气”,此所以贵为褊也。 三十六、相管领 欲其彼此顾盼,不失位置,上欲覆下,下欲承上,左右亦然。

‘捌’ 为什么说欧楷是最难的,规律技巧很繁复吗

欧楷指的是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的欧体。欧楷之所以说是最难的,并不在于其规律技巧的繁复性,而是在于其书写技巧的难以掌握,在于书写者对字体外梳内密、寓险于正、顾盼相生特性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欧体总的来说字体清秀但不失一种劲健,稚嫩又不失一种精妙,险峻又不失一种沉稳。一笔一画精致又恰到好处,华丽又不失浑朴,法度森严,意蕴丰富深厚。

‘玖’ 楷书起笔、运笔、收笔的要领是什么

我认为写字不仅仅用手,用指,而是用手腕的力。并且还要用心,用意,用气和用力。气、意、力之和运用于了笔端而已。

二是露锋起笔。即顺势起笔,笔锋的朝向同行笔方向相反,笔画也多能看出尖锋痕迹。我感觉晋楷,也就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小楷体系,多使用露锋起笔。即是藏锋,也是上述第二种方式。

落笔时如何做各种笔画,表现各异书风,其间变化多端,还有像落笔与起笔之方式,行笔之轻重缓急,笔画或字之间的连与断,以及转折。

阅读全文

与欧楷训练方法和技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你到底用什么方法掠走我的芳心 浏览:41
确定剪切连接件的方法 浏览:50
邦列安使用方法 浏览:792
如何给自己洗头发的正确方法 浏览:364
1723减23x7用简便方法怎么计算 浏览:524
高阶段如何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法 浏览:86
如何将数据转换成数字方法 浏览:594
描写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浏览:424
间接测量方法包括 浏览:990
燧石杂质解决方法 浏览:1004
如何毛孔变小最快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632
弯管计算方法 浏览:103
荨麻疹快速治疗方法是什么 浏览:103
手机去内存方法 浏览:65
小米note3音乐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7
柚子茶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824
心理学与治疗的研究方法 浏览:692
学生在校时间的计算方法 浏览:536
大数字相加的简便运算方法 浏览:989
研究学霸学习的方法 浏览: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