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手机拍摄技巧都有哪些
这个话题比较大,我从5个方面简单的说一下,很难面面俱到。大家可以结合我其他文章一起看。
基本操作
1、对焦
把照片中的主体拍清楚是最起码的要求,对焦准确是极为关键的。手机上的对焦分为全自动对焦、半自动对焦和全手动对焦三种方式。
全自动对焦是最简单的对焦方式,也是大多数人常用的对焦方式。就是构图后直接按快门拍照,焦点的选择完全交给手机自动处理。
它的优点是简单快捷,尤其适用于那些突发事件的抓拍,也可用于盲拍(不看屏幕)。不足就是有时候手机的判断和我们的表达会有出入,手机自动选择的对焦点不一定就是我们想要突出的主体。尤其是那些包含前景的照片,手机经常会判断失误。
半自动对焦,就是在构图完成后,用手指点一下屏幕上主体所在的位置,相当于是告诉手机我点的这个位置是对焦点。
还有全手动对焦方式,但是平时用的不多。想了解更多有关对焦的技巧可以看我之前分享的“全面解读,手机摄影的3种对焦方式,干货满满”这篇文章。
2、曝光
我们在选择对焦点的时候,手机同时会对我们选择的这个位置进行测光,并且以18度灰为标准,给出一个手机认为的合理曝光效果。如果我们对这个曝光效果不满意还可以进行调整的。
选择对焦点后,手指在屏幕上按住旁边的小太阳上下滑动,就可以调整画面的明暗。往上滑动画面就会变亮,往下滑动画面就会变暗。这就是曝光补偿功能。
3、对焦和曝光锁定
如果用手指长按屏幕,你会看到“自动曝光/自动对焦锁定”的提示信息,表示此刻对焦和曝光处于锁定状态。这时候你可以移动手机进行重新构图然后再拍摄,但是画面的对焦点和曝光不会因为手机的移动而有任何变化。锁定状态下也是可以调整曝光补偿的。
上面这张照片就是我先锁定对焦(焦点在右上角建筑上)和曝光后,调整曝光补偿,再准确构图后拍摄的。
4、对焦和测光分离
有些手机(比如华为)采用的是对焦和测光分离的设置。同样是长按屏幕,会出现一个方块和圆圈。可以用手指分别移动它们的位置,方块是对焦点,圆圈是测光点。
把方块放在屏幕中需要清晰的地方,圆圈位置可以根据画面光线特征和我们的表达需求来调整它的位置。如果放在画面中的亮部,整体曝光就会偏暗。如果放在画面的暗部,整体曝光就会偏亮。选择一个接近18度灰的地方,照片曝光就会相对比较准确。
特殊拍摄功能
包括手机自带的拍摄软件功能,以及第三方拍摄软件功能。比如慢门功能、延时摄影、HDR等。
很多安卓手机带有慢门功能,苹果手机需要下载procam6(付费)或者slow shutter(付费)。延时摄影可以用Lapse it,苹果和安卓通用,不过苹果版是英文的。procam6也有延时摄影功能。其实手机上有自带的延时摄影,但是专业软件的功能会更全面,比如间隔时间和帧率等参数都可以进行调整。
㈡ 手机照相技巧入门
手机摄影的入门技巧
1、了解你的装备
首先,摄影爱好者要熟悉你的手机摄像头是怎样工作的,并了解它的局限性。通常情况下,手机摄像头都具有一定的快门速度范围和固定光圈,用户需要对它们有足够的了解,才能通过调整ISO等来对获得最好的曝光效果。
2、使用摄影应用程序
有一个好消息是,现在手机有很多摄影应用程序来帮助使用者克服设备的限制。有网格工具、色阶、图像编辑和曝光、对焦控制等功能。他们不仅能提供各种各样滤镜,还有接口帮助使用者快速上传和共享图片到社交媒体网站。
3、曝光要准确
只有曝光准确,摄影爱好者最终才能获得好的照片效果,这不论对于手机摄像头还是数码单反相机都是一样的。一张曝光不正确的照片,即使使用再强大的编辑应用程序和过滤器,照片曝光情况也不会改变。所以在拍摄时要尤为注意正确曝光,不要寄托于后期再来做特效。
对于手机摄像头说,在户外等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往往能拍摄出较不错的照片,但也要耐心地地寻找最合适的光线。而当在阴影处等光线不足的条件下,可以用白纸反射光线,或使用手电筒及其他手机屏幕作为补充光源,利用所有的知识,尽量获得最佳的光线。使用智能手机的闪光灯只能作为最后的手段。
4、构图是王道
手机拍照与任何专业设备拍摄一样,都要注意下面的构图问题:
(1)保持水平——检查画面里的水平线和垂直线是否正确。
(2)三分法则——将摄影主体放在位于画面大约三分之一处,让人觉得画面和谐充满美感。使用曲线构图和有透视效果的对角线构图。处理好感光面和背光面的影调关系。利用互补色,并通过使用彩色图案和形状来增加画面的趣味性。注意背景要简洁。不要让背景里凌乱的人和物毁了手机镜头里的画面。
(3)果断按键——不要坐等镜头里出现完美组合。事先将事物和人在画面框架里安排好,才能在出现较好地画面时轻松及时地捕捉到最完美的一瞬。
(4)打破规则——但是要知道为什么以及何时打破。
5、画面要有层次
在选取摄影画面时,要充分考虑前景、中景、背景与被摄主体的主从关系。比如将被摄主体置于镜头的前景,而背景纵深虚化。或者透过窗户、镜子等拍摄被摄主体。这都能为照片增加内涵和趣味性。
6、改变拍摄角度
摄影爱好者可以寻找不同的拍摄角度来打破画面的单一性,正面、侧面、平视、仰视等等多视角多尝试一下,会为你的摄影作品增添情趣。对比那些笨重的相机,这时小小的手机不会成为你的负担,反而别有优势。不要害怕倒在地上或爬上个窗台,它可以使你靠近并聚焦到被摄物体的细节,或者鸟瞰到更宽广深远的地方,获得平时难得一见的好照片。
7、黑白特效
摄影爱好者在用手机拍摄时,也不妨试试在传统光学摄影里非常经典的黑白照片:
(1)去除了颜色,往往能还原事物的本质,增强照片的感染力。
(2)消除竞争的颜色。
(3)在拍摄背光和轮廓照片时,黑白视觉效果特别抢眼。
(4)对于复杂的环境拍摄,黑白照片能使照片背景更简洁,不至于喧宾夺主。
㈢ 华为手机如何拍照好看的技巧 用手机
功能一:九宫格构图法
开启方法:打开相机,点击相机中的右上角的【设置】图标——【参考线】——【九宫格】就行了。
2
/5
功能二:大光圈和人像模式
设置好九宫格,构好图,这时再加上大光圈或者是人像模式,无论日常还是旅游拍照,亦或者是建筑、风景、人像、美食都能轻松驾驭。
3
/5
功能三:目标追踪
开启方法:打开相机,点击相机中的右上角的【设置】图标——【目标追踪】。
4
/5
功能四:虚化——尽量靠近主体拍摄
手机距离主体越近,背景虚化的效果越好,不过需要注意不能距离太近,否则手机无法对焦
5
/5
除了靠近主题拍摄,也可以使用手机微距镜头。
手机微距镜头可以轻松营造背景虚化的效果。不过因为手机加装微距镜头后,无法自动对焦,必须十分靠近主体拍摄才能对焦清晰。
㈣ 拍照的技巧
照相机的位置在腰下方
就是在拍照的时候,相机放在摄影对象的腰部以下位置,而不是斜着拍或者从上往下拍,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看的清楚个人以及搭配,同时还能显腿长。当然要注意的一个是不要忘记对焦还是要对在脸上,除非你想强调身上的某件单品,还有就是从下往上拍有可能拍出双下巴,所以拍的时候可以嘟个嘴之类的
㈤ 手机怎样拍照才好看的技巧
重视光线。
避免阳光的直射。不要让阳光直接照在拍摄对象的脸上,这样他们会显得更冷静、更开心,也更吸引人。如果遇到阴天这时候的光线最适合在户外拍人像。如果是个大晴天,那么不妨让拍摄对象站在最亮的阴影里。耐心等待“神奇的时刻”。在日出和日落时,天空总是五彩斑斓,即使是手机相机也能以不错的曝光捕捉到大地和天空,平日无趣的场景也能变得精彩。
三分法则
拍照片时,可以想象在画面上方分别有纵横各两条线,组成一个井字格。把重要的线和分割线,比如水平线放在网格线上;把重要的元素放在交叉点。
学会构图
手机拍照的好处就是随时随地可抓拍心动的场景,在拍照之前还是得确定自己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对景物的选取要有取舍。尽可能将手机相机的拍摄质量调整为最高,这样可以减少细节的缺失,画面也不会模糊。在无法打印照片的情况下,如果要在分辨率和画面质量中择其一,那就降低分辨率吧。绝对不要使用缩放功能
这是导致照片质量变差的原因,也不会使你拍出一张成功的照片。如果你希望放大或缩小物体,那么靠脚步去变焦。为了一张高质量的照片多走几步也不算什么。处理复杂的拍摄情况
当画面的背景很凌乱,而光线又不太足时,你可以靠近拍摄对象,让他们填满整个镜头。
找到正确的色调。任何光线下的黑白照都可以让人们集中于光线与阴影之间的关系,且不会有其他颜色分散注意力。
从下往上拍摄获得更好的照片
将手机放在腰部位置,或是放在地上,降低地平线的位置。别人不或许不知道你的做什么。也不要怕你奇怪的动作招来非议,你很有可能拍出一张有氛围的的优秀照片。滤镜不是万能
滤镜无法取代优秀的观察。你仍然需要掌握基本技能,了解场景、光线和物体。如果你选择使用滤镜去营造一种气氛,当然可以,但不是所有场景都适用于滤镜,如果照片将被用于新闻,那么不应增加任何滤镜效果。
学会编辑
不要急于分享照片,只发布最好的照片。持手机拍照,不可必免会出现一些小状况(比如你手抖了一下,没有预计好快门时间)拍摄时不防多拍几张,编辑的时候不是让你把它P得好看,而是制造一种氛围或是还原最真实的场景,不是大制作的话用相机APP里的编辑就可以了。
观察是一张好照片的开始
拍照不应过分强调对技术的掌握。利用你的观察力,学会深入观察,就从身边事物着手,试着从不同角度给某一物体拍摄20张照片,你将会看见不同的世界。例如,对于厨房餐桌上的一篮子水果,你可以看到光线在不同角度时的效果。
㈥ 摄影技巧
现代化生活中,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让单反相机成为了普通人也可以玩的一种兴趣娱乐项目,但对于刚入门不久的摄影小白来说,光有一部相机往往不能拍出真正好看的照片,只有掌握一定的摄影技巧,了解相机中的一些参数设置和技巧才能拍出好照片,做一个技术控没有那么容易。
打开网络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今天就带个各位刚入门的摄影爱好者六个拍摄过程中的小技巧,手把手教给你相机参数的设置以及需要注意的技巧。很多人以为拍照只需要“咔嚓”一声就能实现,其实好照片要在取景、测距、调焦、快门等一系列准备后才能拍摄,并且拍出的照片要经过后期处理效果才更好。接下来和我一起看看有哪些实用的拍摄技巧吧!
一、光圈
光圈是拍摄中比较常用的一个参数,光圈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进光量和景深,拍摄时对光圈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光圈的表示一般用F来表示,F的值越大,说明光圈越大,镜头获取的光线也就越多。总而言之,拍照时光圈越大,画面呈现就会比较亮。而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则是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拍摄时对光圈大小的调节可以影响画面的质量和呈现效果,如果使用F16的小光圈,拍出来的实物和主体能够和背景一样清晰,在拍摄风景照片时,可以将光圈缩小到一定的范围,比如F8-F16就能呈现出整体都清晰的画面质感。调节照片的虚实和层次感都可以通过光圈的调节来实现。拍摄静物和人物时,可以适度的将背景进行虚化处理,这样拍出的人物更加梦幻、真实。
光圈在调节时要手动去定义大小,小白在拍摄中只要明白拍摄人物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能突出人物的主体特征关系和行为。而拍摄风景时,则采用较小的光圈进行拍摄,这样景深越大,拍出的照片远近相协调,能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在初学时可以将一个固定拍摄静物或风景进行反复练习。
二、快门
初学者需要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就是快门的调整,快门的速度和曝光时间有着密切联系,如果拍摄时光线良好、充足时,需要的曝光时间就比较短,对快门的速度也比较短。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相机上的自动档位或者P档档位,这两个档位都比较容易操作,不需要用户进行过多的调整。同时能调整照片的进光量,拍摄时根据所处环境和光线效果来凭经验进行快门的调节。
使用快门的场景很多都用于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拍摄时如果发现照片呈现效果模糊不清,运动的物体呈现一团,那么一定是你的快门速度存在问题。快门速度的调节在运动物体拍摄中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控制好其中的关系,拍出的图片要么处于静止状态,要么就是一团模糊,快门的速度要在常年的积累中才能有清晰的概念,比如拍摄运动的行人时快门速度可以保持在1/125秒,水滴滴下时需要快门速度为1/1000秒。其中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
三、微距
微距拍摄顾名思义就是拍摄比较小的物体,比如小昆虫、食物细节等微观世界的主体,微距拍摄时需要利用好光影变化和构图技巧,微距拍摄的清晰度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拍出的照片比较模糊不清肯定是不行的,微观拍摄主要是将细节描绘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所以拍摄时要用到三脚架来起辅助作用,因为人手持时容易发生手抖、不稳等情况。放大后总会感觉到模糊不清。用三脚架可以将相机固定在一定位置,拍摄微观世界时能精准对焦,保证照片的清晰度。
其实很多相机都配备有微距镜头,虽然它的价格比较高,不太适合初学者使用,但是它的效果很不错。使用变焦镜头其实也能拍出微距照片,将其调节到微距档,使用灵活方便,微距拍摄时要避免使用过于刺眼的强光,强光容易产生各种阴影,在光效较暗时可以采取适当的补光来协调整体效果,同时要呈现出更多的细节,保证合理的相机ISO,利用焦平面永和市初学者要学习的一部分内容。
四、感光度
感光度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ISO,学过摄影的人一定都知道光圈、快门和感光度被称为曝光三要素,感光度指的是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传统相机中感光度的设定是固定值,不能进行改变,这些年的变化让感光度也能改变,感光度高,光线的敏感度越强。在较暗的环境下拍摄可以提高ISO的值,进而让照片更加明亮,噪点变多。
感光度在夜景拍摄时显得尤为重要,从不同照片中可以看到出感光度ISO越高,画面的亮度也会提高很多,拍摄时要适度调节ISO,但调节过高时可能出现过爆的现象。若依在拍摄时,如果光线不足,ISO的值太低就会拍出比较暗的照片。同时感光度提高后噪点也会变多,照片上会呈现出不清晰的颗粒感。所有拍照时调节好感光度是非常重要的。
五、焦距
除了控制光圈外,焦距也是拍摄时需要手动调节的重要参数,简单来说焦距决定了我们的从镜头中看到视野范围和取景区域,从镜头上的参数可以看出焦距的标识,比如50mm、17-40mm等,这两种焦距的标识代表不同意义,50mm数字代表定焦头,焦距为固定不变的,而两个数字间的标识标识变焦镜头,镜头焦距可以覆盖数字间的所有焦段。
焦距在运用时只需要记住一个核心内容即可,焦距越小,视野越宽、取景范围越大、拍摄到的画面越多,画面中每个景物的比例越小。比如拍摄一张风景照时,小焦距下可以拍摄到整个景物的全貌,视野范围覆盖了整座山峰,但是山上的树木等细节就很小,如果焦距变大,就能看到更大的细节展示。焦距常用于超广角拍摄、风景拍摄等。
六、曝光
相机曝光指的是拍摄过程中镜头进入感光元件的光量多少,一张高清、丰富、自然的照片一定是曝光正常的,如果曝光不足,则感光元件接收到的光线少,整体画面较暗,如果曝光过度,则接收到的光线太多,照片太亮。合理的曝光是由光圈、快门、感光度组合形成的,只有三者之间密切配合和联系,才能确保拍摄时曝光正常,当感光元件光线不足时,可以开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门速度来调节曝光程度。
作为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感光度的任何一项参数设置都能决定最终的成像效果,作为初学者,首先要对理论知识进行透彻的学习和研究,并通过实际拍摄来增强实践能力。拍摄时可以使用P档和全自动档进行拍摄,这种方式适合于新手和不喜欢设置相机的用户,相机环境的各种配置在此模式下能进行自动调整,不需要用户进行手动曝光。
以上六大技巧就是新手拍照时必学的几个要素和配置,不管怎么说,使用数码相机和单反相机拍照时都需要进行多练、多学、多看才能有所成效。学好基础才能进行更高级的拍摄,这样才能做一个技术控。
㈦ 手机拍照技巧从入门到精通
一、画面尽可能简洁
对于风光片而言,纯色是最佳选择。寻找主色调,比如天空蓝色的天空。或者草原上的几匹马。对于静物而言,要首先确定主体是什么,确定后,采用大景深去突出这个主体,其他部分利用大光圈进行虚化。对于人物而言,要熟练运用留白这一手法,突出人物的内心感受。
二、寻找不同的视角
低角度仰拍。跟单反相机不同的是,手机低角度仰拍十分方便,可以有效的减少画面的干扰。在美食和静物拍摄中,高角度俯拍十分常见。一般的拍摄不利于突出虚化主体。如果俯拍将使画面更简单。
三、善用手机的微距
利用微距捕捉细节、色彩。单反相机由于其最小对焦距离的局限,除非使用专业微距镜头,否则很难拍出微距影像。而手机虽然不能媲美专业微距镜头,但已经足够了。拍摄植物、宠物、人像比较适合。
四、营造完美的剪影
使用简单的背景。正如上面极简摄影所说,常常采用低角度拍摄最佳,可以实现简单的背景,让拍摄的主体轮廓分明。使用合适的光源。室外用阳光,日出日落的黄金时刻最合适;而室内用灯光,要有足够的功率,营造一种神秘感和喜剧感,充满想象力。
五、安排画面的纵深
营造纵深感有两种方法:利用各种线条。道路、铁路、河流都是很好的引导线,帮助你在构图上加入透视效果。会让画面避免平铺直叙,看上去整齐而有张力。注意前后景的搭配。寻找有趣的前景,让画面更有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