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几种常见的打坐入静方法
入静的三层境界
入静是气功修炼的重要内容之一。入静是修炼者取效的关键所在,修炼的成效如何,取决于入静的程度深浅。功夫的高低几乎可以用功者入静的深度来衡量。精神上的入静层次深浅,关系到功夫进展快慢和功力的高低。
入静又称虚静。人静是气功修炼过程中逐渐达到一种思想宁静,意念集中,轻松舒适,头脑有序化的境界。人静状态即不同于正常清醒状态,亦不同于睡眠状态,更不是万念俱息,寂然无物,因为它还保持着炼功的意念活动。由于每个炼功者的情况不同,每一套功法要求也不尽一样,所以入静的程度有高低和快慢之分。入静的状态还与个人的修养,神经类型、年龄、性别、文化等有关。一般说,修养好的,不易因外界因素的刺激而波动情绪的人,易于入静;神经类型属于抑制型的,易于入静;而兴奋型的则难以入静;德性高的人,易于入静;德性差的人,难以入静。
入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原理是一致的。所有的入静方法都是求得心念宁静,使思想专一,止住在一点上。要真正达到入静的要求,必须下一番苦功夫,而且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也决没有捷径可走。随着修炼气功的程度不断加深,入静程度也就逐步显现出不同层次来。入静大体上可经过三个步骤,达到三个层次。
第一步:一念代万念,达到初步入静阶段。初学气功者最难做到的是调心入静,越想入静越是百念俱起,“心猿意马”不知所措,闭上眼睛一切景物还历历在目。通常炼功者多选用替代法,即一念代万念的方法诱导人静。如观想法,以观想蓝天白云,山川大海,森林花草等;意守法,把意念引向百会、膻中、会阴、涌泉等容窍;数息法,默念自己的呼吸或听自己呼吸的声音等;读数法,从一到十,反复重复数数等;还有捻珠法,念诀法,诵佛号等等……,通过上述方法,使炼功者的杂念相对减少,随着导引进行炼功,炼功中感到身体舒适,情绪安定,常出现轻微的气感,如轻、重、热、凉、麻、痒、动等感觉。
对于初炼者或层次较低的人来讲,用一念代万念的过渡修炼方法,它仅能使纷坛的杂念得到收敛,拴住“心猿意马”。但进入初级入静阶段后,切不可着相执着,否则会妨碍人静的深入发展和功力的增强,也难以达到较高层次的人静阶段。
第二步:遗其欲,澄其心。达到中级入静阶段。入门易,入化难,要进入静境,绝非易事。炼功者经过初级入静阶段,只是一种暂时的替代法,而不能持久,仍存未纯之心,这就是多妄想、多游思。妄想生贪欲,游思多不觉。法在于止观,收心人内,修心自虑,以心制心,以心悟心,断尽烦恼,安定心神,关掉分别心,直至进入佳境。这时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修到无我方是法,行到无心方人道。
修炼人静,是个慢功夫,长功夫。往往一念刚息,杂念又生,但是“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要“念起即觉,觉之即无”。要获得心灵的解脱,就要做到见景不生情,见物不动心,也就是说心不要被景物所牵,解脱就是你找到永恒的生命。所以,在修炼中,要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眼不斜视,耳不旁听,人耳即流的态度。《清静经》上讲:“遗欲自静,澄心而自清。”灭欲自然清静,神凝气聚,真气足而神自灵,凝神聚气,全在清静。无所求无所欲,妄想也就无能为力了。气不清而神不安,神不安而无成矣。宁心无一事,少思必定神安,功夫就在不知不觉无私无欲之中,渐臻上乘。
遗欲澄心,这既是人静的好方法,也是功力的一个飞跃。修炼到这个层次,炼功者就会一念圆融是太空,立清*之玄要,心身飘浮,一灵独存,真气勃发,会不断出现各种景象,即由热到光,由光到象,美景现前,万物在动,超出自然力,返观内照,内景外现,可见到众象。如闪电、流垦、长虹、旭日、钩日或五彩缤纷的光亮,嗅到奇异的香味,甚至看到佛像。出现身外有身,或听到有人在讲话等等。对此,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些景象,都是气功态下,人体自性所为,本性的反映。炼功者,对一切景物要不惊不奇、不追求、不贪恋,以防人魔。一切特异现象都是物质、能量、信息相互转化和作用,切不可神秘化、更不能宣扬封建迷信,才能达到真正的身心的解脱,得到宇宙的真谛。
第三步:修德行贯全程,达到高级入静状态。入静到高级阶段,炼功者主要是陶冶情操。涵养道德和引发特殊效应。修德是气功修炼的根本原则,炼功的成败,从根本讲,就是看道德修养得如何。有志求功学道者,不但应修身,更应修德。古人曰:“三千内功易成,八百外行难圆。三千内功,修身也,八百外行,修德也。”修炼者只炼功不养德,像一边蓄水一边开闸,只养不炼则切断活水源头,无以济事。功从德上来,德为功之源,作为内心修养的德,从它的含义上讲,德就是得。养德则功进,无德则功损。道德是灵魂的力量,道德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简而言之,修德不炼功,到老一场空,炼功不修德,心定要着魔。道门名联有“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吗。
养德的关键在行德上,只有想法还不行,要有恒心去行德。《礼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因此炼功要和日常生活,工作以及整个生命活动结合起来,每时都要想到并且做到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乃至全人类做好事,至少做一件好事,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修德还要遵纪守法,助人为乐,淡化名利,讲究社会公德。只要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也就“人若慈悲何须让,心本平和不用忍”了。行道在悟性,行德在善命。德增功进,步人高层次境界时,生命灵通与宇宙交换信息的灵敏度增强,智慧广大,使人“小宇宙”与大宇宙的运转同步,获得宇宙间的更多的信息,包括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善德其实质是调整体内能量的过程,由此纯净身心,唤念本性,消除本性。德高能转化为透明的精妙体,修炼成人的本性,同化为宇宙特性和规律的真正高尚的人。
参考资料: 《气功与科学》
⑵ 谁给介绍静坐气功入门好的谢谢了
气功锻炼的方法很多。这里根据我自已了解到及师傅们所介绍的,讲一些练功方法及注意事项。其中静坐功是很多练功方法的入门关键,学练又方便,所以不少人练功是从静坐开始的。
练功姿势及练功要领
静坐入门的基本姿势可分为三种:
1、坐式:自然端坐在椅子上,头颈正直,放松,下颚内收,含胸松肩,双手平放在腹前,腰部自然伸直,两腿相距与肩同宽,大腿与小腿夹角约成90度,两足平放触地。身体好的人大约坐在椅子前部1/3处 。身体弱的人可往后坐,但腰、背尽量不要靠在椅子背上。
练功中为什么要注意腰背伸直、不要靠在椅子上呢?这主要是腰伸直,有利于腰椎相对放松。头微微低一点,有利于颈椎相对放松。这两个部位的调整有利于打通“小周天”。就不会导致大脑疲劳,脊椎神经疲劳。人体从头顶百会穴,经上、中、下三个丹田到到会阴穴的一条线叫任脉;又从百会穴沿着整个脊柱向下过玉枕关、夹脊关到会阴为督脉。任、督而脉相连通,让气在里面畅通就叫小周天通了。只有腰椎和颈椎伸直,气才容易通督脉上的“三关”。气在小周天运行中,最不容易通过的是后面的督脉。督脉主管着全身的阳气。一个人精神好不好,怕不怕冷等等情况,与一个人的督脉通不通畅有关。督脉通畅,阳气充足,
内脏功能加强,全身的精神状况就可以随之好转。
2、盘坐式:即在平地或床上腿交叉而坐。盘坐有3种形式:
双盘:也称“金盘”。即双腿交叉盘坐,双脚脚心朝上 。有一定气功基础的人可采取这种姿势。
单盘:也称“银盘”。即两腿交叉盘坐,一只脚盘上来,脚心朝上;另一只脚坐在屁股底下。
散盘:也称“自然盘坐”。即两腿交叉而坐,双脚脚心不用朝上。
3、站立式:两脚平行分开,间距与肩同宽,两膝微屈,自然站立。 头颈正直,两眼平视,含胸拔背、垂肩。站立练功注意收腹。
练功注意事项
手的姿势及要领
双手上下相互重叠,手心向上。男性左手在上面,女性右手在上面,两手的大拇指指端轻轻挨着,双手5个手指微微分开,放在小腹肚脐下面一点的位置,即下丹田。
如果身体强壮、年纪轻的人,上下重叠的两手掌之间的距离,可分开一寸左右。手心仍然向上,两手拇指指端轻轻挨着。或双手象抱着一只小球(即抱球式),悬肘,放在胸前或小腹前。
十个手指分开,两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端各自轻轻地相接不用用力。平常怕冷,身体虚弱,血压低,有较重心脏病的人,将双手虎口相交,男性用左手握着右手;女性用右手握着左手,半握拳,稍用力,拳心向着小腹部位,即下丹田位置。
以上几种姿势,每次练功时可任选一种,不必来回变换。
练功中为什么要两手相交?这是因为人具有一定的生物电、生物磁、生物场。人体这块物质,象磁铁一样有南北极。有人把左手和右手,也有人把头和脚,说成是人体磁性的南北极。如果把手放在相近的部位,或互相挨着,会相互吸引,可能产生比较明显的磁效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磁场。从气功角度讲,有利于保护真气在体内运行而不致耗散。
舌部位置的调整及要领
1)一般人练功时舌头微微上翘,舌尖抵着口腔上腭。气功界叫“ 搭鹊桥”。
2)有心脏病的患者,将舌头微微伸直,不要上翘,舌尖抵着下门牙的牙龈上。
3)身体肥胖,想减轻体重又无低血压的人,请将舌头放在口腔中间,舌面和舌底都不要挨着口腔的上、下腭。
4)有精神分裂病史、有严重神经官能症,或以前有思想包袱,心情不好,易生气,脾气暴躁的人(练功过程中不能生气)。要将舌头用力向下卷,往后缩。舌尖抵着舌下系带,不要挨着口腔上边。
以上4种情况,可根据自已的状况选择一种。
练功中口腔会产生一些唾液,气功叫它为“金津玉液”,不要吐掉, 待唾液多时,你就象漱口一样鼓漱多次,再慢慢地,分若干次将唾液咽下。
练功时舌部的位置要调整好,这是因为舌头与心脏关系密切,舌为心之苗。心脏的某些病变,可以采取调整舌部的位置,对舌头进行训练来
调整。其次,调整舌部的位置,有利于调整注意力,帮助入静。同时也有利于产生唾液。练功产生的唾液有各种味道,并含有很多营养物质,所以要慢慢地吞下去。
眼睛视线的调整及要领
眼睛半睁半闭,看着自已的鼻尖,只留一点缝让一点光线进入你的眼睛里边。年轻,体质好的人,可闭上眼睛,用意念看着自已的鼻尖。闭眼睛容易出现较大的气功态反应。
眼睛部位为什么也需要调整?这是因为眼睛最容易观察外界事物的变化,特别是光线的刺激。因而影响高度入静,因此,只让一部分光线进入眼睛,有利于入静。
为什么要看自已的鼻尖?气功讲究搭鹊桥。气走到鼻腔和口腔中间 ,有空气等障碍,为了让气通过,就需要搭个桥,气功叫搭鹊桥。看着鼻尖,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到鹊桥周围,有利于气通过鼻梁、口腔、咽喉、丹田到会阴,有利于气从任脉通过,有利于通小周天。
腿的姿势及要领
1、身体健康者,无论是站立还是坐在椅子上练功时,两腿均自然分开,双脚自然地踩在地上。
2、身体虚弱,血压低,有过心衰的人,坐着练功时,将双腿并拢,
膝盖内侧紧靠在一起,稍稍用力,两脚踩在地上。双脚大拇趾用力勾着。呼气时,要配合提肛的动作。将肛门用力往上收缩,避免真气下泄,血压下降 ,反应过大。
呼吸及意念的调整
姿势调整好后,要注意自已的呼吸。始终要注意深呼吸,把吸气和呼气拉得长一点,慢一点,均匀一点。姿势、呼吸调整好以后,就开始调整气功意念。
步骤是: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你自已的心脏和左胸里面。用意念想着心脏和左胸。
对身体健康状况一般人来说,稍微想着你的心脏中好象有一团燃烧着的火,想着这团火有温度,有光线。中医认为,心属火, 这也是上古时代气功师练功得出的结论。
对于身体特别好,要开发自已功能的人,可想着心脏里面好象有一个光线很强的、红色或者金黄色的灯泡。
对于情绪不好,或年轻的女性,多愁善感的人;有较重神经系统疾病的人,请将你的心脏想成好象有一朵正要开放的红润色的荷花,是一朵刚刚露出水面的、带着水珠的、红润色的荷花在你的心脏部位,正在开放。
家里有比较重的病人,可以想着心脏部位好象是一口大铁锅,
上面加着盖,下边正在被大火烧着一样。锅里边有水,而水经过大火燃烧以后,正在冒着水蒸气。这水蒸气好象透过身体,经过空间,慢慢传走了。越传越远,传到了家里病人那里。怎么传的不要去想他,这是气功意念方法。
有特异功能基础的人,曾发现用耳朵或手认字,什么东西突然来了,又走了等等怪现象,或者希望自已出特异功能的人,可以想着心脏部位有一口大钟(象寺庙里的大钟),悬吊着。钟里吊着一个象菠萝样子的棒,正在震动,发出很强的轰隆声音。
以上不同情况,每人各自选择一种。不要一会想火,一会又想荷花,要始终想一种意念。想不出来,看不见没有关系。只要用意念想就行。是一种似想非想、模模糊糊的意想。这也是气功意念法。
开始做功时意想着心脏、左胸里面的正在发光、发热的一团火或荷花、灯泡,时间为3~5分钟左右(不要看表)。
接下来,想着心脏中的一团火或荷花、红灯泡、大钟等慢慢地移动,移动到胸部正中,就是两乳的中间,气功称中丹田,中医叫膻中穴。再慢慢地向下想,好象这团火或红灯泡、荷花、大钟等经过两乳中间慢慢往下移动,又经过肚脐一直到小腹里面(下丹田部位)。然后,想着这个图像在小腹中停留、增大,光线加强、声音加大。
稍停一会儿,意想加强了的图像继续向下移动,慢慢地分开到两腿 。想着一团火分成两团火,或一朵荷花分成两朵荷花,一口钟分成两口钟。
分开的图像,经过两腿骨头中心向下移动,经过膝盖到两脚,再到两脚的脚心,随后将图像停在两只脚心的涌泉穴上。这时,意念着双脚好象是踩在两团火或两个红灯泡、两朵荷花、两口大钟上。再过一会儿,你就想着双脚下面的两团火、两个红灯泡放射出的红光,荷花发出的象水蒸气一样的光线,钟发出的声音不断加强。然后,这些
光线等慢慢地再通过两腿向上升(图像在脚下,只是光线等往上照射)。这
些光线通过两腿和前后阴的中点会阴穴进入小腹(下丹田),再进入脊椎骨中间。想着1光线不断加强,震动的声音加强。好象光线在向四面八方照射一样。尤其重要的是向内脏,向肠、胃、脾、胆、肺、心以及食管、肺管照射。照亮了腰椎和脊椎,然后照亮了背部,再透过身体把胸腔照亮,最后把腹腔照亮。照得感到温暖,有颜色、舒适,颇感通畅。这时,出功能的人可能看到自已的内脏和骨骼。这是训练进入气功反观法的一种境界。
这时,好象红光从脚下照射上来了,意念处于似想非想境界。就保持住这种状态练功。在这种状态下,也可以想一下你的愿望。将你的愿望想一瞬间。如想治病,就想一下希望治疗,但一定不要想是什么病。在练功过程中你要把病忘掉,对家里的病人也一样。有其他愿望的人,如希望小孩成绩好,或希望出特异功能,你就想一瞬间,念头闪一下就行,不要长想,多想,想一次就行了。
练功中有可能出现一些变化。至于什么变化,全在于自已的下意识,在这个迷迷糊糊的状态下,突然闪现你的气功下意识。这个下意识,它标志着你体内已经出现了某些变化,不要放松,不要忽视这个变化。这时要细心琢磨,提高气功的悟性。
意念中的图像“看”不清楚也没有关系。“看”不到不要着急。 “看”到了既不要高兴,也不要着急。进入似想非想,模模糊糊的气功状态。气功讲惚兮恍兮,恍兮惚兮,进入一种渺渺茫茫,好象雾状一样的、不太清楚的一种混沌状态。
⑶ 气功初级入门修炼方法向请各位师父请教方法!
气功首先要感觉到气,然后学会积累气,再后面是控制气。道理说起来很简单,无非就是积累和控制的问题,但又很难完美的控制,这个时候必然会走进修行的里面去。
只靠自己就能最快感觉到气的方法是拉气法。两手置与胸腹部,成抱球状,慢慢的拉开合拢,最大距离10CM左右,合的时候两手越近越好,但不能相碰。来回几次就可以感觉到两手之间有一种感觉,这时候左手成掌,右手做剑指状离左掌3CM左右转圆圈,会感觉到一种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气。这是智能气功的拉气法,产生的气叫做混元气。
你自己练可以只练这个,反复拉气,想更好就需要学习智能气功,网络上的资料好找的。不懂也可以联系我。
⑷ 气功初学者怎么入门
建议找个明师,入门快很多。
如果想自己练的话就从站桩开始,每门功法都是以桩功入门的,有的甚至将桩功贯通整个修炼过程。
具体方法为:
两脚同肩宽,脚尖向前,既不外撇,也不内勾,自然站立;两膝向前微曲,身体正直;胸微内含(笔者注;就是不要挺胸),小腹放松;两手抬至胸前,手指微张,相距约 30厘米,距胸约20—25厘米,环抱成椭圆形,高不过肩;头正直,两眼向前平视(闭目或半闭目亦可);
口似张似闭(笔者注;就是自然一点,不要用力闭住,也不要张开,舌顶上鄂可以,不顶也行);以鼻自然呼吸。此桩为意拳的基本桩,既健身,又能够治疗多种慢性病,是武术(意拳气功)的基本功。久练此桩可以出现异常功能态、超常功能态。
(4)气功入门修炼方法如何打坐扩展阅读:
练气功的作用
延缓人体脏器的衰老
《黄帝内经》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现代研究也证明,练气功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保健强身的作用,还可消除心身疲劳,恢复体务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练气功可以降低人的血液粘稠度、降低胆固醇、血脂;可以增强人体内脏的功能,延缓人体脏器的衰老。
陶冶性情
练气功强调要修心养性,即优化人的情绪,意志与性格等,实践告诉我们,人们在气功入静状态下,会体验到非常愉快和舒适,不仅有身体的舒适感,而且心情也非常舒畅,整个心身都沉浸在一种超脱的意境中,长期坚持气功锻炼,就能起到陶冶情操,开阔心胸,培养意志,塑造健全人格。
开发人的智力
通过气功锻炼,能使大脑的疲劳较快地消除,使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感知敏锐,记忆力增强,思维能力提高,从而能提高智能水平,有关专家认为,气功有可能成为提高人类智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练气功到一定程度,口中津液增加,唾液中含多种免疫细胞,能增强人的免疫力。经过科研检测发现,练气功组的人与不练气功的对照组的人相比,血液中各种免疫细胞增加,人体免疫能力增强。
参考资料:网络-气功
⑸ 如何修炼气功
练气功的气的质量是很不一样的,理论上就是入静的越好练出的气质量越高。
内呼吸练出的气感已经有非常强大的保健作用了,这时候就开始增强脾胃功能,开始排除宿便,排出毒素,正常人应该会拉稀,但是不会肚子痛,反而一身轻松,非常清爽。这时候有胃病的人都会开始快速恢复了,消化功能会很强,练完收工后会很饿。所以,如果你练功完一点反应都没有,那么你练的就比较科幻了。
⑹ 求简单的打坐方法与口诀
打坐的姿势和方法:
1、双足跏趺
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
中国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盘足曲膝静坐,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坐到某一阶段时,因为气到臀部沉不下去了,无形中脑神经紧张起来,心里就坐不住了。如果气从臀部通到大腿、膝盖,一节一节通下来,要经历过痛、痒、麻、胀、冷、热、最后等气一走通,痛麻就好了。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内经》中提到,婴儿的气是在两腿。人到了中年,两腿的力量就减弱了,腿的活动也无形中减少了,喜欢坐在沙发上,常常休息自己的两腿。到了老年,更不堪设想,坐在沙发还不够,两条腿还要翘在桌子上才行,因为人体是从脚下面开始衰老的,人的死也是逐渐进行的,由脚开始而上行。
2、脊直
人在禅坐的时候,脊柱垂直是关键。臀部应垫一个两、三寸高的软垫,从大腿根部到膝盖是向下倾斜的,让两个膝盖触地作为支撑点,膝盖不可悬空,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然后包腿,包腰,包自己后面的风池穴。天冷的时候,有些人还需要包头。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穴与会阴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屁股的姿势是微微往后外翘的,从侧面看,整个脊柱是在类似于屁股跟腿的中间的位置,坐着就像座塔,非常匀称。有的人喜欢在打坐的时候,靠着后墙,这样身体往后仰,就没有办法像塔一样。 身体坐的姿势不是垂直的,而是斜直,是往前面倾直,也就是说尾骨是悬空的。
人身修行的特殊之处就在人身多直立, 笔直经纬与天地共振, 经脉有规律可循, 尚未完全紊乱。所以不能为畜类把脉, 因为其横生脉乱。身躯笔直不倾斜, 则督脉上乾清明, 下坤培藏, 升降有律, 任脉左右逢源, 箍束横固, 平定十方, 稳稳有度。
3、肩张
两肩应舒张下垂,但不要挺胸。修禅的人在禅坐时,双手微微抬起,肩膀微微向后摆,肩腋是内空的。从外看,肩是一条平行线;从后看,肩是圆的。
4、手结定印于脐下
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随意有意的碰在一起,放于脐下。
5、头中正
头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点点,后脑稍微向后收放,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如果头是歪的,跟腰不能形成一条中空的直线,这时候最容易昏沉。人生于天地之间,本身是天地之间一灵物。由于这个中线的歪斜,天地这股正气,就落不到你身上。
6、双眼微闭
打坐时,先把两目定住了,然后再慢慢半闭眼睛,闭眼目光勿下垂,把两眼定住,一片光明,才合规矩。若是两眼向下看,绝对不能得定,只是坐着休息罢了。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眼睛看到前面一米远的距离,这是最标准的。如果看得太远的话,就有点抬脖子了,如果看的太近的话,就有点低头了,所以说一米远的距离是最合适的,你要感觉到这个鼻子和这个肚脐形成一条线。
普通人打坐起来,开眼也好、闭眼也好,都很低视向下面看的,眼珠子,不对。下沉一片无明中,而且心思更乱。 眼睛好像向下面看的那样,就是后脑的视觉神经跟着向下拉,影响了大脑,反是不得安详、不得清净。所以开眼也好、闭眼也好,眼睛眼珠子平视,闭着眼皮没有关系,眼珠子也是平视。平平的不向上的,也不低下来,然后眼皮闭上,眼珠子摆正,不低下来,不向下,不向上,平正的,眼珠子还是向前面看,然后不看了。
看世界上任何的东西,要轻松不要严重,尤其眼睛要会看东西,一般人都要看花,看风景,把那个神,眼神看到好的花,都盯到花的上面去,错了。像杭州风景那么美,你出去看风景啊,叫风景跑到你眼睛里头来,看花要把花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看山水要把山水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放到花上,它没有用处,你也没有好处。打坐时,闭上眼睛也不要用力看。
7、舌舔上腭
舌头前半部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在修道被称为“搭桥”。搭什么桥?人身有365个大穴,对应地球公转太阳一周。地球公转太阳一周是365天,易数以9为最大,以9归真,所以人身每个穴位应填满9口真气。一天十二时辰,一时辰六刻钟,每刻钟二十分钟,即每二十分钟为一座。人坐禅时,六根清静,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真气。当真气化生时,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时,会化成一口清而甜的津液(口水),把这口津液渡咽下去,胜过服一支人参,补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脏六腑,推动百脉千经。
打坐的要点
一切放下
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胜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个死人一样才行。
心念耳闻
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念起即觉
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着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按时上座
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下座观照
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也不随妄念流浪。
心量广大
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观念。随缘随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注意事项
1、入手下静,先绝食腥荤香辣之物。盖腥荤之物,味主沉浊,食之必至后天之气粗,而难伏。香辣之物,性主轻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气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荤香辣,专持清斋素食淡饭,以除原味。不食过饱,过饱则伤神。不食过饥,过饥则伤气。此节饮食之道,不可不知。
2、静坐时心摇则气散,修了一点点精气神,不仅会从夫妻生活方面漏掉,还会从六根漏掉。眼睛看多了是一种“漏”、耳朵听多了也是一种“漏”、嘴巴讲多了更是一种“漏”!六根都会漏。为什么强调修行人上来第一步,就要关闭六根呢? 当六根关闭以后,精气神才会自动进入任、督二脉以及回到中脉里边。
3、打坐时面带微笑。
4、静坐胡思乱想时,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数呼吸,不数入息,只数出息。当你数出息的时候,你把所有的一切,连自己的生命,一切烦恼、病痛,跟着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体里头生瘤、生癌,让它一齐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这样数息,身体马上就轻松了。
总结: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定,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⑺ 气功如何修炼
注意看此图右下角,很多气功修炼的书籍都出自于此
气功修炼的初期的兴奋后转平静,三个月时间里,体验了气感从弱到强,从局部到全身。只练最简单的功法,并且只意守丹田,没做任何经络导引。丹田气满,气自然的开始流动,印象中过关感觉比较明显的是会阴、还有腰上一个穴位,当时没有网络,了解不多。三个月后气的大军终于进逼脑户关,有明显的压力及穴位跳动,然后气再分两头冲向两边太阳穴,明显胀感并跳动,那种胀是实感,太阳穴真的鼓起来并跳动明显。到这一步,全身气感强烈,特别双脚双手,气感不断冲刷,头部除玉枕(脑户)没过,头顶百会-印堂及往下的小周天没通,全身大部分已通了,也就是说,大周天已通了大部分,而等待小周天通后,大小周天都通了。
因为并没有任何意念引气,是气自寻路径,所以小周天运转的理论也得到验证。当时每天练功半小时左右,一般都是晚上睡前宿舍躺练。曾有几次为求更强气感到外面练站功,既要隐蔽还要安全,找到边上变电所九里香花树下,不过蚊叮虫咬,加之时有风雨雷电,多有不便。以此后只练睡功。
比如这些气功修炼和气功实修的书籍你可以看一下
此类气功书籍资料可在上面的图中右下角处找到,有很多气功学习的书籍
[气功冥想健康法].悟真.扫描版
[气功偏差的防治].傅余堃.扫描版
[气功千金方].秦潮.扫描版
[气功强身法].邝安堃.扫描版
[气功强身治百病].麦如松.扫描版
[气功热点面面观].汪卫东.扫描版
[气功入静之门].刘天君.扫描版
[气功入门].张六通.扫描版
[气功入门教程].佚名.扫描版
[气功入门重德本].乐道.扫描版
[气功三百问].林厚省.扫描版
[气功神髓大观].李兆生.扫描版
[气功十六讲].曲祖贻.扫描版
[气功使人健康].林厚省.扫描版
[中国气功6].陈诚献.扫描版
[中国气功辞典].吕光荣.扫描版
[中国气功萃义].吉良晨.扫描版
[中国气功大成].方春阳.扫描版
[中国气功大论战].张兆志.扫描版
[中国气功大全].朱鹏飞.扫描版
[中国气功功法大全].楼羽刚.扫描版
[中国气功功法精选].赵宝峰.扫描版
[中国气功健康法].(日)吉田健一.扫描版
[中国气功经典1].吕光荣.扫描版
[气功书法及养生].林少明.扫描版
[气功探邃].庞明.扫描版
[气功探索].陆祖萌.扫描版[气功真传].汪茂和.扫描版
[气功正宗站桩疗法].秘静克.扫描版
[气功之谜].肖安荣.扫描版
[气功知识和流行功法].岂志纯.扫描版
⑻ 打坐怎么做
打坐有很多种,可以自行选择:
刚坐降天魔
坐禅的姿势要正确,对身心皆有益处,否则失掉坐禅的意义。坐禅时,先将身心放松,不可紧张,最好结双跏趺坐,这是基本的坐法。何谓双跏趺坐呢?就是先把左腿放在右腿的上边,然后将右腿搬到左腿上边,这又叫金刚坐是坚固不动的意思。过去诸佛皆以金刚坐而成佛。这种坐法,可以降伏天魔,可以制止外道,他们见到这种坐法,知难而退,不敢前来找麻烦。
结双跏趺坐之后,眼睛观鼻端,不可东张西望。所谓“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样才能摄持身心,将心猿意马拴住,不令它们向外奔驰。所谓“专一则灵,分歧则弊”,要端然正坐,就是腰要直,头要正,不可前俯,不可后仰;不要向左歪,不要向右斜,好像大钟一样,四平八稳,不动不摇。不可像钟摆那样,东摇西晃。双跏趺坐才合乎坐禅的姿势。初学禅的人觉得不习惯,腿也痛,腰也酸;不要紧,咬紧牙关忍耐一时,久了自然没有这种现象,所谓“久坐有禅”,自然得到禅味。
跏趺坐易入定
结双跏趺坐的姿势,是将左腿放在右腿上,然后将右腿搬到左腿上,因为左腿属于阳,右腿属于阴。打坐时,左腿是阳在上边,右腿是阴在下边,好像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鱼、阳鱼),也是这样的摆法。因为方便起见,左腿在下,右腿在上也可以的。法无定法,随着个人习惯而决定,不必执着一定要这种姿势。
教你左腿压右腿,这只是个方法而已。并不是硬性规定,一定要这样子。总而言之,结跏趺坐,乃是教你容易入定。你能行时入定,坐不坐都可以的。入定的境界没有任何的妄想,心中一念不生,一尘不染。若能行住坐卧一念不生,一尘不染,那就是在用功,并不一定是坐在那里,才算是用功。
脚不痛才是正式参禅
学跏趺坐。起初假如脚很硬,痛得太厉害,可以方便坐;方便坐之后,继而学单跏趺;单跏趺之后,脚不觉那么痛了,可学习双跏趺;双跏趺可以坐得住,脚不痛了,才是正式开始参禅。本来,参禅是没有事情故意找点事情来做。譬如,修道人吃饱了肚子,睡够穿暖了,没有旁的事便参禅,“游戏人间”。
端然正坐不偏不倚
打坐的基本姿势,身体要挺直,宜端然正坐,不偏不倚,不仰不合;但不要造作,要很自然,舌尖顶上颚,有口水时咽下,口水到肚子里,能调和气血。
端甘露水治百病
坐禅时舌尖顶上颚,有时会有很多口水,可以把它咽下。这叫“甘露水”。为什么?因为坐禅坐久了,口水是甜的,虽不像糖或蜜糖那么浓,都是淡淡的一种甜味。人常饮这种甘露水,不吃饭也不饿,不喝水也不渴;乃至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功夫已打成一片,时刻在定中,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甘露水能治百病,强身健体,能开你的智慧,但必要时刻用功,不要间断。为什么修道人不愿讲太多话?因为要用功,无论搬柴运水,迎宾送客,出入往还,都是在用功。功夫用得纯熟,绵绵密密,不想用功他也会用功,不想参“念佛是谁”他也会参。参到风吹不动,雨打不透,功夫成片,风雨也进不来了。
当然这种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故要时时刻刻,念兹在兹。甘露水又叫“自家水”;这三个字合起来,念作“药”字,这是延年益寿的药,了生脱死的药,脱出六道轮回的药。人人皆有这药,但人人皆不肯服用这个药。人人只是舍本逐末,东跑西跑往外找。
这个药是自性本有,人能常用功,口水很甜,甚至超过蜜糖,等到这个“药”起了功效,身体内便产生变化。人若未得到修行之好处,则不知道;若得到了则时时不会放下功夫,不会间断。但要持之以恒,守之以素;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今天莲华,明天牡丹。要有坚诚恒,常常用功,才会上路,若忽进忽退,徒然耽误时间。要造作,要很自然,舌尖顶上颚,有口水时咽下,口水到肚子里,能调和气血。
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打坐要坐得端然正坐,不要向后仰,也不要向前俯,也不要把头低低的,把头正直起来,眼睛看鼻子,看这个鼻子是冲上冲下呢?要看清楚了。鼻就看着口,那么鼻上有眼睛吗?它看口,慢慢就会生出眼睛了。你越是叫它看,这个鼻子就会看见口了。
这样子鼻观口,口就问心,自己问心,你这个心是个黑心?是个白心?是个黄心?是个红心?你这个心是青黄赤白黑,是个什么心?问一问它。如果若黑心,那黑要把它变成白的,你看你的黑心一天比一天就变色了,变了白了,变了大光明藏了,与法界合而为一了,这时就有点办法了。
呼吸气,不要用口,鼻子可以通气的,有的人鼻子不通气,用鼻子呼吸就很困难,那么你若能用鼻子来呼吸,鼻子这个气吸进来要把它这个气停止到肚脐后边,不是肚脐下边,那个地方是空空洞洞的,没有一个什么东西,只是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是这个,你的呼吸气要停止到这个地方。
一般人有这么一句话,说你会不会接气,你能不能接上气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若能接上气,外呼吸就是内呼吸,内呼吸就是外呼吸,所以那有道的人,他外边就不呼吸了,这呼吸停止了,里边的呼吸它会动。你鼻孔没有气出了,在这个口也没有气出了,可是他周身毛孔都会呼吸的。你看他像死人,但是死而不亡,此刻死了,但是他没有亡,这样不需要外边的呼吸气,内里的呼吸气活了。
这个时候你眼观形色内无有,形形色色里边都没有了,耳听声音心不知,心也不知道了,内里头观这个心,心也没有,向外观这个形,形也没有,向远观这个物,物也空了,可是在这个时候,你不要以为自己就了不起了。这还是一个前方便,只不过是一种轻安的境界,你不要认贼作子,以为我就是了不起了。
暖、顶、忍、世第一
打坐时,舌尖顶上颚,这是任、督二脉在这儿交接,任、督二脉通了,那么气血也通了,这时候觉得很自在。在口里有口水,把它吞到肚子里边去,时时这样吞,就好像是用甘露来滋润菩提苗一样的,给他灌水,坐坐身上会有一股暖气,很热很热的。在这个阶段开始生出一种作用:第一个阶段就是热,热先从肚子里边热,热到周身上去,到周身然后再回来,这么热个几次,这叫热的阶段。
热以后,经过一个相当的时间,也就是在这化学工厂里头来化验,化验得差不多了,以后接着就到顶位了。顶位,就觉得头上那儿好像有一点什么,又好像没有,你说有你也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是有这个感觉在头上,总是觉得它有一点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叫顶位。顶位以后就觉得很忍不住,这种的感觉忍不住,还要忍,这叫忍位了。顶的阶段过去就是忍的阶段,忍的阶段很不容易忍过去,觉得头上很不舒服的,就好像有什么东西,要把头钻出个窟窿似的,这个时候又忍,忍,久而久之,这窟窿钻透了,跑出去了,跑出到这个头上面,出这窟窿外边去了,就好像小鸟在鸟笼子出去一样,高兴得不得了。这才是世界第一个忍,所以这叫世第一,世界的第一个大丈夫,第一个大豪杰,没有人可比的,所以叫世第一位。在这个时候做世第一位,然后还要小心天天来修行。
降伏客尘五欲沉底
坐禅,就是要清心寡欲,这是修行第一步功夫。清心,把客尘沉静下来。犹如一碗混浊的水,你若总动荡它,水总是混浊不能看清楚。若把混水放到器皿里静深不动,沙尘便沉底,这是降伏客尘烦恼之初步功夫。我们身体能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在这静坐的一刹那之间,能降伏客尘,使五欲之沙尘沉底,即所谓“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
行住坐卧都在参禅
坐禅不是很好玩的一件事,要受很多苦。从早晨两点钟开始坐香,一直到夜间十二点钟睡觉,中间只有一个钟头休息。在参禅的期间要忘身、忘心、忘世,一切皆忘掉,也就是没有“我”的存在,也就是一切皆空,到了真空的境界,便生妙有。
大家要注意!在修行的时间不可随便乱讲话,不可随便打妄想,更不可躲懒偷安,就是一分一秒的时间,也要爱惜。所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因此,行也参禅、住也参禅、坐也参禅、卧也参禅;行住坐卧都在参禅,要细心来钻研,越钻越透、越研越明。
专心一致坚忍不屈
我们参禅不要怕腰酸腿痛,要拿出金刚的志愿来,要用坚忍与恒心来参禅;要恒常不变,坚固不屈,时时刻刻都在努力用功。古来的大德高僧坐了几十年还在坐,可见修行不是那么简单容易,以为今天是牡丹,明天就是莲花,坐一天就可以开悟,所以大家要拿出忍耐心,参加坐禅。要如何专一呢?譬如女孩子追男孩子,或男孩子追女孩子,要像那样专心一致。能用这种诚心、坚固心,念兹在兹地参禅,则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坐如钟,行如风
参禅可修定,参禅这种法门是无为而无不为。表面看参禅是无所作为,实在一个人参禅,就有一个人在法界中帮助正气伸张。如果每个人都参禅,世界上就没有战争了。
虽然说“久坐有禅”,但真正的参禅,不单只坐才有禅,站着也可以参禅,走路时、睡觉时,同样可以参禅,所以行、住、坐、卧也在参禅。用功的人不管闲事,时时刻刻照顾话头,念兹在兹地参“念佛是谁?”参到山穷水尽,参到极点,行、住、坐、卧皆有威仪。
“坐如钟”:坐得稳定,不可以像钟摆般摇摇幌幌。要端然正坐,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舌尖顶上颚,有涎液则吞进肚里去。
“行如风”:跑香时如疾风,风刮得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中不见人。因为用功时无人无相,所以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中不见人。慢行时,犹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立如松”:站立时,直着腰,轩昂地站立,好像大松树那样地直。
“卧如弓”:睡觉时,要托腮搭胯,右胁而卧,作吉祥卧姿势。
永嘉大师云:“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达摩祖师曾经有六次遭外道下毒,他明知是毒药,也咽进肚里去,可见他无我相,把生死视作等闲。 人用功时,惊天动地鬼神泣,魔王也震惊;人用功时,魔王无能施其技,所以震惊了。我们若能二十一小时脚踏实地,分秒必争地用功,必然惊天动地。我们修行无为法,先从有为法着手,不怕跑香坐香的辛苦。跑香是有为,坐香是无为,故说,“无为有为,有为无为;即有为,即无为。有为就是无为,无为就是有为。”
功夫日增烦恼日减
坐禅就是像驯马师、驯猴师,很不容易的;虽然不容易仍然要坐,勉为其难。在这世间上,你要做哪一件事,都是不容易,很费力的,坐禅亦复如是,必要费一番功夫。你能将狂心野性、痴心妄想制之一处,功夫就会日增,而烦恼也日减
打坐如抽丝剥茧
我们打坐,正在抽丝剥茧。我们如蚕作茧,被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所捆。这七情虽不能立刻断尽,也得一点一点把它减轻。
喜:不要过份喜悦,一笑就笑到发狂。
怒:更不能发脾气,所谓“星星之火,能烧功德之林”,“千日打柴一火焚”。你坐禅时心平气和,坐得很平安,一旦发脾气则百病丛生,周身骨节疼痛,因为瞋火已把菩提树烧光了。
哀:不能过份悲哀不节。
惧:心有恐惧,则不得其正。
爱:见到美色生爱欲心,见到旁人有好东西便想占为己有,这都是贪爱心。
恶:恶刚与爱相反,爱到极点便厌恶了。欲:这包括一切欲念,皆与道不相应。
这七情要一点一点减轻,故要时时勤拂拭。七情减轻到极点便没有了,这时常在定中,行住坐卧都是参禅,都在用功。这时已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知道自己的鼻孔是朝上或朝下了。
胜造恒沙七宝塔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一须臾,包括无量大劫。无量大劫不离开现前一念;现前一念没超出无量大劫。能够静坐一须臾,这时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相,没丝毫妄想,一念不生,万缘放下。
这时候缩无量劫一念,放一念为无量劫。若能静坐一须臾,或半个小时,或三、五小时,甚至七昼夜,还是静坐。这时候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这种功德,比你造恒河沙数七宝佛塔还大。
为什么?因为建塔的功德是有形相,故终归断灭。若能达到无身心,无世界,这时自己的般若智慧现前。这种智慧,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嗅之无味,但菩提觉性宛然存在。
若能须臾间,在很短的时间内,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与本来佛性相应。本有佛性能照了诸法实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因为被无明遮盖,本有的太阳光(智慧)不现前,被乌云遮盖了,而天昏地暗,于是分辨不清,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认贼作子,颠倒妄想,故流浪生死,拔不出腿来。
⑼ 初学者如何入门打坐
入静,是修行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入静也就是进入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功态。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没有区分,没有差别,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JL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泼泼,这也就是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这种内景是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之内气的结果。
入静的状态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又像一个蒸锅,只有入静才能引起沸腾,气功入门。
对于初学者来说,达到入静的目标必须克服各种杂念。相传唐代一位得道的神仙吕洞宾曾说:“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哂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剑。”他说的不是实有的刀剑,而是心剑、慧剑,意志和智慧的力量。在世俗的社会中。每个人难免不为各种烦恼、贪嗔、色欲所累,为七情六欲所苦,这就是种种的杂念。平常生活中不觉得,而一旦坐下宋闭上眼睛时,杂念就像奔腾的野马难以架驭。那么,修炼者就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不断地排除杂念,最终驯服这匹野马。驯服这匹野马的过程也就是功夫长进的过程和身体健康的过程。许多修炼者慨叹入静之难,实际上这就说明他的心镜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灰尘,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去拭擦,用慧剑斩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