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么缓解耳朵疼
你好,有耳朵疼痛的现象,中医讲一般与火热上炎有关系,建议患者首先注意避免接触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上火加重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并经医生诊断后积极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治疗,生活中注意好尽量多饮水,多食用蔬菜水果,此外注意避免熬夜。
㈡ 耳朵疼怎么办耳朵疼是什么病
1、耳朵疼的原因:
耳朵疼也是一种常见病,引起耳痛的原因较多,就耳朵本身的病变而言,一般有以下几种。
●外耳道炎当耳内不适时,有人喜欢用指甲、发夹等在耳内掏挖,这容易将耳道皮肤戳破,引起感染发炎。此时不但有耳痛而且还可伴有出血。
●外耳道疖肿当外耳道炎得不到及时治疗时,或年老体弱、患有糖尿病时,或耳道皮肤长时间受到水的浸渍,皮肤表面抵抗力减弱时,往往容易发生耳道疖肿,疖肿会逐渐肿胀、化脓,将耳道堵塞,引起疼痛。
●急性中耳炎在中耳腔内发生细菌性感染时脓液不断增多,并直接压迫对疼痛敏感的鼓膜,会引起耳内阵阵疼痛,可呈搏动性疼痛。
●耳疱疹这同病毒感染有关,在耳廓上比较多见,所引起的耳痛似针刺或烧灼,少数人还可伴随有面神经瘫痪,听力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耳耵聍就是俗称的“耳垢”,由耳道皮肤下的耵聍腺所分泌产生。耵聍积聚时可堵塞耳道,听力会受到影响。一旦耳道内进水,耵聍会发生膨胀,紧紧压迫耳道产生耳痛。
●耳肿瘤当耳道或中耳腔内长有恶性癌肿,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耳道流血和听力下降等病症,还会有程度不同的耳痛。
●耳神经痛耳朵四周神经较多,在受到过强过久的噪音或不明原因的刺激时常常会出现阵阵耳痛,通常时隐时现,往往能忍受,在检查时却发现不了什么病变。
2、耳朵疼,一定及时到正规专业医院检查治疗。耳朵疼大多是中耳炎导致的。
治疗中耳炎等耳科疾病,在哈尔滨的话,你可以找 长庚 医院。
㈢ 耳朵痛而且还是里面痛怎么办
1、积极治疗
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
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聪聪滴耳油能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预防复发达到根治。
3、内窥镜治疗技术
微创内窥镜治疗技术是广泛流传于欧美国家的重点推广技术,较之传统耳显微镜,耳内窥镜具有视野广、操作灵活的特点,能多角度、更容易的获得中耳腔病变较全面的信息。
在耳内窥镜下手术,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微创。耳内窥镜技术主要应用于单纯鼓膜修补,耳内窥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耳朵里面疼的原因
上面我们一起看完了耳朵里面疼应该怎么办的一些方法了。但是大家却还不知道耳朵里面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不是吗?因此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1、耳神经痛
耳朵四周神经较多,在受到过强过久的噪声或不明原因的刺激时会出现阵阵耳痛。
2.防噪声
过大的声音,刺耳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们能损害人的听力。要注意远离噪声。当突然出现噪声时,可用教育幼儿立即把耳堵住,并张大嘴巴。平时家长应教育儿童不要用耳机听音乐。
3.防进水
游泳或洗澡、洗脸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水进入耳内。如感觉耳里进水,应立即侧耳单脚跳,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球棍轻轻放进去,把水吸出来。
4.防揪打
耳朵是不能揪也不能打的。揪耳朵,打嘴巴有可能会伤及骨膜,或令耳鼓移位,导致听力损伤,儿童的咽鼓管比较直和短,更加容易引起损伤。
5.不挖耳
有些小朋友爱用耳勺或发卡、别针等物掏耳,这是不好的习惯,应予以教育。更不能往耳里塞放豆子、小球等其他物品。
6.不戴耳环
有些小女孩喜欢扎耳朵眼,佩戴耳环、耳坠等装饰物,这对耳朵也是有害的。耳朵皮肉很稚嫩,上边挂个金属物,玩时容易损伤耳朵。
7.预防疾病
一些疾病可能影响耳朵的健康。感冒就是引起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故预防感冒也就是预防了中耳炎的发生。其次麻疹、腮腺炎、风疹等急性传染病也可以引起中耳炎,应按时接种疫苗,预防这些疾病,从而保护耳朵的健康。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于耳朵里面疼的一些原因以及耳朵里面疼应该怎么办的一些方法。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此也是有所了解了,也知道了如何保护我们的耳朵了。因此,如果你不想让自己耳朵也出现疼痛症状的话,则一定要学会预防哦。
㈣ 耳朵发炎,疼痛,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急)
外耳道炎常见症状治疗
常见症状
1.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
2.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长者可因外耳道皮肤增厚而听力减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痒的应注意与霉菌性外耳道炎相区别。
常用中成药
本病属中医的耳疮范畴,多因风热侵袭或热毒望盛所致,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1.内服药 银翘丸、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1九日2次。
2.外用药
①黄连膏、紫金锭外耳道涂敷。
②中药菖蒲、附子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
③如伴有耳周围肿胀。可以水调散外敷(即黄柏研末后加等量石膏和凉开水调成糊状涂布耳周肿胀处或以湿热毛巾敷局部)。
常用西药
1.急性外耳道炎;红霉素或螺旋霉素1日3次口服,宜适当服用止痛药物如去痛片等。
2.外耳道局部可涂布醋酸去炎松霜、可的松软膏等。
3.超短波、红外线理疗。
中耳炎
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
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
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
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
(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
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避免误诊
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
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㈤ 左耳朵痛怎么治疗
中耳炎
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
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
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
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
(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
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避免误诊
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
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㈥ 中耳炎怎么办,很痛怎么办(急~~)
中耳炎的治疗:用“3%双氧水”将外耳道的脓液洗干净后,滴用“硫酸新霉素滴耳液”,每天1--2次。用"1%呋麻液滴鼻液"或"盐酸奈甲唑啉滴鼻液"滴鼻;成人量一次口服"百炎净"和"碳酸氢钠"片2片,非那根片12.5毫克,一天2次,"阿莫西林"片0.5克,一天3次,饭后服5天.服药期间多饮水, 中耳炎注意如下几点: 1.洗澡洗头时注意不让水进入耳内。 2,少食辛,辣,炸,炒之属热性之品.如辣椒,生姜,炸油条,烧饼,饼干,快餐面等.同时海鲜及冰冻鱼,鱿鱼,虾米等咸海产品容易刺激透发炎症,这类食品最好不食. 3.饮食多样化.多食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如平果,新青菜,菠菜,胡萝卜等. 4,.起居劳作有度,注意休息,上网不要通宵达旦. 5,积极锻炼身体,最简单有效锻炼方法是坚持晨跑,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6,预防感冒,感冒往往引起中耳复发,为此若患外感应及时及早治疗.
㈦ 耳朵痛..有什么治疗方法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一、自疗要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分。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体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二、自疗方法
(一)内治法
1.成药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单验方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分2次煎服。
3.食疗方
(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服5天。〔注〕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二)外治法
1.取蛋黄一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三、自疗误区
1.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流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㈧ 上火耳朵就痛该怎么办
上火引起耳部疼痛,一般是中耳炎或者是外耳道炎引起的。 这种情况可以给予消炎药物控制炎症,如果外耳道有分泌物,可以使用双氧水清洗。
如果同时伴有鼻塞,则可以用鼻腔喷剂等药物治疗,以缓解病情。
建议最好去医院请专业医生检查,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