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家里怎样给婴幼儿测量身高呢
高是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身高为50厘米,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0—6个月每个月平均增长2.5厘米,共计增长15厘米。7-12个月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共计增长10厘米。出生至1岁婴儿的身长可达75厘米。第二年增长的速度略减慢,这一年一共增长10厘米左右,因此,两岁小儿的身高可增长至85厘米左右。第三年以后,小儿身高的增长逐渐平稳增长,每年的增长波动在5-7.5厘米左右。因此2岁到10岁小儿的身高可用下列公式来估算: 身高(厘米)年龄x7十70 例如一个5岁儿童,用以上公式来估算身高,应该是105厘米。 孩子至青春期以后,身高的增长明显加快,每年平均增长8厘米左右。女孩比男孩青春期早两年,但最终的身高一般来说还是男孩高于女孩。 小儿身高的测量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不同的方法。3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站立时不易合作,可采用仰卧位测量。在保健单位一般都有秤式量板床。测量者首先让孩子头顶接触量板头端,两耳在同一水平位,左手将孩子的双膝放平,两腿伸直,右手推动量板端接触到孩子的脚跟,读出量板床的数字,也就是孩子的身高了。如果在家里,为婴幼儿测身高,可选用有木床头的床,用此代替床头板,孩子的头顶接触此板,按上面介绍的方法,使孩子的身体保持平直,将足跟部在床面上的位置做个记号,然后测量床头至足跟记号的距离就是孩子的身高了。用这种方法为孩子测量身高时,最好铺一条格子布的床单,更易检查孩子的身体是否平直,也便于标记与测量。 如果给3岁以上的孩子量身高,就可以用立位身高计,在家庭里可以用门框,让孩子取立正姿势,两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度,将孩子的脚跟、臀部、两肩胛间三点同时靠在立柱上,头为正中位。测量者将滑板移至孩子的头顶部,如果在家庭用门框测量身高时,可用一塑料板放在孩子的头顶部在门框上做一标记。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测出孩子的身高。
Ⅱ 如何测量身高
测量身高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赤脚,“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紧靠身高计的立柱上。测量者站在被测量人的左右均可,将其头部调整到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最低点齐平,再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被测量人的头顶,使其松紧度适当,即可测量出身高。 2)测量要求:每次测量身高均应赤脚,并在同一时间(早晨更准确),用同一身高计,身体姿势前后应一致,身高计应放在地面平坦并靠墙根处。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间隔30秒。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身高计的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3、测量上身长度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坐在身高坐高计的坐板上,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坐时头正直,眼平视,躯干挺直,两腿并拢,大小腿间保持90度的夹角,两脚踏在地面或身高计的垫板上,两臂自然垂于体侧。测量者的站位与操作同测身高。 2)测量要求:被测量人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其余与测身高相同。 4、测量下肢长度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在平坦的地面上。测量左下肢股骨大转子上缘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即是下肢的长度。 2)测量要求:测量人一定要摸准被测量者大转子骨上缘的部位。触摸时,先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贴在被测量人大转子骨的部位,让被测量者屈膝抬起大腿,再直腿前后摆动几次,测量人就能准确地判断大转子骨(股骨上端随动作转动处)的上缘位置。测量的钢卷尺误差不得超过0.2厘米。 普通家庭没有身高计可用小卷尺拉直固定在门上,用书代替身高计的水平板,按操作方法测量,同样可以准确地测出身高。
Ⅲ 婴幼儿坐高占身高比例大于正常时时是什么意思
孩子是否正常生长的测量方法(坐高篇)
工具/原料
家用柔软米尺
方法/步骤1:
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
方法/步骤2:
坐高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其增长规律与上部量增长相同,由于下肢增长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加快,坐高占身体的百分数则随年龄生长而下降,由出生时的67%降至14岁时的53%,此百分数显示了上下比例的改变,比坐高绝对值更有意义。
注意事项
定期注意监测小儿的身体状况,以保证其生长发育良好哦!
测量时根据自家孩子情况,如若与标准差距不大, 日常饮食稍作调整,可不必过于担忧。
Ⅳ 如何测量儿童的坐高
坐高是指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
(1)3岁以下使用测量床,小儿取平卧位。注意三个垂直:大腿与躯体,大腿与小腿,足板与测量床。准确读数至0.1cm。
(2)3岁以上测量方法与成人完全一致,使用坐高计,小儿身体先前倾使骶部紧靠测量板,再挺身坐直,大腿与躯体垂直,膝关节屈曲成直角,两脚平放在地面上,准确读数至0.1cm。
(4)如何测量小儿坐高的方法扩展阅读:
测量仪器为标准身高坐高计。测量时,被测者端坐在身高坐高计底板上,头正,躯干挺直紧靠立柱,测量单位为厘米(cm),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cm。
儿童取仰卧位,举起儿童双腿,活动板紧贴臀部。或用软皮尺绷直从头顶量至臀部。
Ⅳ 坐高的测量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国际生物学计划”(IBP)关于坐高的测量方法,它对以营养学为研究目的的测量规定是:
“被测者坐于一桌面,双足悬空,无支撑。其膝后部位于桌缘的正上方。上身挺直。牵引颏下部稍稍向前,大腿和臀部肌肉应在放松状态。头部处于法兰克福平面。测高仪垂直,在骶部和左右肩胛之间与脊柱相接触。”
对于为人体工程学研究而进行的坐高测量,WHO的测量方法要求被测者将双足踏于木板之上。
只要在椅面和测高仪上附一简单装置,坐深、臀膝距等项目值即可同时读出。我们认为,在我国今后的人体测量工作中,应该采用这种方法。
Ⅵ 怎样量身高才标准
测量身高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需要光着脚,立正的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紧靠身高计的立柱上。测量者站在被测量人的左右均可,将其头部调整到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最低点齐平,再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被测量人的头顶,使其松紧度适当,即可测量出身高。
2)测量要求:每次测量身高均应赤脚,并在同一时间(一般早晨测量更准确),用同一身高计,身体姿势前后应一致,身高计应放在地面平坦并靠墙根处。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间隔30秒。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身高计的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测量上身长度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坐在身高坐高计的坐板上,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坐时头正直,眼平视,躯干挺直,两腿并拢,大小腿间保持90度的夹角,两脚踏在地面或身高计的垫板上,两臂自然垂于体侧。测量者的站位与操作同测身高。
2)测量要求:被测量人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其余与测身高相同。
1.体重的测量方法
测量1个月~1岁以内儿童的体重仍最好选用杠杆式秤,如钩秤、磅秤等。该阶段儿童体重的测量方法与新生儿期测量方法基本相同,则是体重计的选择上有所不同。具体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儿童磅秤测量:这种磅秤的最大称重量一般不超过50千克,测量时将小儿平躺于秤的卧板上;6~7个月以后的小儿如果能坐,也可坐在磅秤的座凳上进行测量。
②用婴儿布兜兜起来测量:测量方法同新生儿的测量,钩秤应选用最大称重量稍大些的秤以满足测量的需要,但最大称重不超过20千克。
不管是用上述哪种方法称体重,称好体重后仍需要适当扣除衣服等的重量以得到小儿的净重。
2.身长的测量方法与新生儿期的身长测量方法相同。
Ⅷ 如何正确的在家里给孩子量身高
身高是头、脊柱及下肢长度的总和。
躺着量为身长,站立时量叫身高。
身高增加最快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在生后2年之内共增加约36厘米,第二个时期在青春发育时期。这两个时期增长的值对最后的身高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有的父母可能关心孩子的身高比体重更多,希望在家里经常为孩子测量,以下几点要注意:
(1)测量时要脱去鞋、帽、袜子。
(2)最好在上午量身高。午后可能因疲劳而使脊柱受压,测量值比上午低。
(3)测量方法要准确。体重因肥胖、消瘦,可重可轻,但身高只有逐年增加,除非到达老年。但有时会出现近一次的身高比前一次矮,主要是方法不正确。
A.3岁以下躺着量。小儿睡在桌上,桌面靠墙壁,桌外缘揿下软尺,刻度读数到0.1厘米。头顶靠墙壁,一人二手扶着头使身体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接线与桌面垂直。测量者一手按住膝关节使之伸直,另一手拿光滑的木板,使二足平踏木板,将木板与桌面接触点延伸到软尺,读数到0.1厘米。
B.3岁以后站立量。门上揿软尺,零点自地面始。小儿二足靠拢直立靠门;头、肩、臀、足跟四点与门接触。头部位置同前。一手持一光滑木板轻压头顶正中部,即可读数。
Ⅸ 测量身高的方法有几种
很多人都认为量身高很简单,用尺子量一下就可以了,其实身高测量还是很有讲究的。 比如说对测量工具就有一定的要求。测身长(卧位长)及顶~臀长可使用标准的量床、携带式量板,测身高或坐高可使用身高计或固定墙上的立尺或软尺。软尺宜用布质涂漆制成,不宜用伸缩性较大的纯塑料制做。 身高的测量方法,3岁以下与3岁以上有所不同。 3岁以下小儿测量卧位长时,要脱去鞋袜,仅穿单裤(或不穿)。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助手固定幼儿头部使其接触头板,孩子脸朝上,两耳在一水平线上。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握住其双膝,使两下肢互相接触并贴紧底板,右手移足板,使其接触两侧足跟。双侧有刻度的量床要注意两侧读数一致。如果用无围板的量床或携带式量板,应注意足板底边与量尺紧密接触,使足板与后者垂直。 3岁以上小儿和青少年测量身高时,被测者脱去鞋袜、帽子和衣服,仅穿背心和短裤,立于木板台上,取立正姿势,两眼视线向前,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后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度,脚跟、臂部和两肩胛角间几个点同时接触立柱。测量者手扶滑测板使之轻轻向下移动,直到板底与颅顶点恰好相接触,注意测量者的眼睛要与滑测板在一个水平面上。
Ⅹ 测身高应该是昂着头量!还是微低头量呢!哪个是正确的方法呀
很多人都认为量身高很简单,用尺子量一下就可以了,其实身高测量还是很有讲究的。 首先对测量工具就有一定的要求。测身长(卧位长)及顶~臀长可使用标准的量床、携带式量板,测身高或坐高可使用身高计或固定墙上的立尺或软尺。软尺宜用布质涂漆制成,不宜用伸缩性较大的纯塑料制做。
身高的测量方法,3岁以下与3岁以上有所不同。3岁以下小儿测量卧位长时,要脱去鞋袜,仅穿单裤(或不穿)。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助手固定幼儿(幼儿食品)头部使其接触头板,孩子脸朝上,两耳在一水平线上。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握住其双膝,使两下肢互相接触并贴紧底板,右手移足板,使其接触两侧足跟。双侧有刻度的量床要注意两侧读数一致。如果用无围板的量床或携带式量板,应注意足板底边与量尺紧密接触,使足板与后者垂直。3岁以上小儿和青少年(少年食品)测量身高时,被测者脱去鞋袜、帽子和衣服,仅穿背心和短裤,立于木板台上,取立正姿势,两眼视线向前,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后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度,脚跟、臂部和两肩胛角间几个点同时接触立柱。测量者手扶滑测板使之轻轻向下移动,直到板底与颅顶点恰好相接触,注意测量者的眼睛(眼睛食品)要与滑测板在一个水平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