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如何找到看见牡丹亭的方法

如何找到看见牡丹亭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12 08:43:25

‘壹’ 求<牡丹亭>白话文

这么梦幻 没人比你浪漫 四百年的流传 我只能说赞

我的世界 一切越来越方便 但奇怪还是没有办法找到一种爱

我不要跟你们赛跑 因为我知道 生命是个礼物 不希望这一辈子

没有爱而马不停蹄 好想掉进那故事里 步骤慢点儿 气氛神秘

柳梦梅的美梦里 汤大师带我们回去 充满爱的牡丹亭

************可是,汤大师何许人也?

‘贰’ 汤显祖《牡丹亭》全文

我知道汤显祖《牡丹亭》全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彷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叁’ 一首关于王力宏的歌,内容是牡丹亭

在梅边

词:五月天阿信 渐进RAP:王力宏

这厢是 梦梅恋上画中的仙
那厢是 丽娘为爱消香殒碎
为了爱 不吃不喝不睡
但穿过千年爱情不再流行生死相恋
爱是什么什么是爱
接近以后就电
喜欢以后就追
腻了以后就飞
但亲爱我为你狂我为你变
就让我爱你爱的很深很远很古典
春水望断 夏花宿妆残
谁闻秋蝉 谁知冬来
冷秋千 笑声似犹在
剪不断思念 欲理还乱
前缘 等待 再续 后爱
梦梅 丽娘 还魂 归来
岁月摧残发白
就叫我白了头铁了心去等去爱
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
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不停歇 不恨不怪不怨尤谁
只等待 牡丹开成灿烂的天
让传奇永远被人看见
让红尘世人能够感动能够深深了解
爱是什么爱并不是
接近以后就电
喜欢以后就追
腻了以后就飞
就让这隽永传说为你重演
就让我爱你爱的很深很远很古典
春水望断 夏花宿妆残
谁闻秋蝉 谁知冬来
冷秋千 笑声似犹在
剪不断思念 欲理还乱
前缘 等待 再续 后爱
梦梅 丽娘 还魂 归来
岁月摧残发白
就叫我白了头铁了心去等去爱
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
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昆曲)他年得傍蟾宫客
不在梅边在柳边
他年得傍蟾宫客
不在梅边在柳边
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
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
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RAP)在梅边不知爱何时出现
在现实生活还是只能在梦里面
牡丹亭描述的浪漫不可思议
尤其是对我们这种新新人类
尤其是对我们生活太忙乱
没有时间吃饭
上网到眼睛酸
科技发达好有效率
而生活的节奏比明朝的快速一万倍
怎样才能够满足
小朋友哪有时间坐在那里看牡丹亭
花十九个小时唱到所有观众老了
作火车地铁飞机高速公路又在堵车
聪明的人知道时间就是钱要把握
失控之前要喘一口气
汤显祖让我向你学习
这么梦幻没人比你浪漫
四百年的流传我只能说赞
我的世界一切越来越方便
但奇怪还是没有办法找到一种爱
我不要跟你们赛跑
因为我知道生命是个礼物不希望这一辈子
没有爱而马不停蹄好想掉进那故事里
步骤慢点儿气氛神秘柳梦梅的美梦里
汤大师带我们回去充满爱的牡丹亭

‘肆’ 《牡丹亭记》 创作方法

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派三种

第七章 汤显祖

汤显祖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的《牡丹亭》,不仅是汤显祖的代表作,而且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与创作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耿直,敢于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权贵,曾任太常博士及一些下层官职,四十九岁时弃官回家。他从小受王学左派的影响,结交被当时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李贽等人,反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最高的还是传奇。他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

第二节《牡丹亭》的思想内容

《牡丹亭》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据作者说,其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影响最大。汤显祖对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加工改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杜宝等人的卫道士立场,二是改变杜、柳门当户对的关系。三是改话本杜丽娘封建淑女色彩为叛逆女性。四是强调追求自由爱情的艰难曲折。使这一传统的“还魂”母题具有了崭新的思想内容。

《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教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获得了爱情。《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第三节《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

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伍’ 简要概括《牡丹亭》的故事情节

《牡丹亭》故事梗概:

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

忽一日,她那当太守的父亲杜宝聘请一位老儒陈最良来给她教学授课,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讲解《诗经》的“关关雎鸠”,即把杜丽娘心中的情丝触动了。数日后。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

不一会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此后她又为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忧闷。渐渐地这思恋成了心头病,最后药石无治竟然死去了。

其父这时升任淮扬安抚使,临行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观”一座,嘱一老道姑看守。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

此时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感风寒,卧病住进梅花庵中。病愈后他在庵里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恩爱爱,如漆似胶地过起了夫妻生活。不久,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与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议请人掘了杜丽娘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并且复生如初。

俩人随即做了真夫妻,一起来到京都,柳梦梅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简直在说梦话。

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在审讯正吊打之时,朝廷派人伴着柳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这才得以脱身,但杜巡抚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并且怀疑这状元郎也是妖精。

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身。于是下旨让这父子夫妻都相认,并着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

(5)如何找到看见牡丹亭的方法扩展阅读

《牡丹亭》创作背景:

万历二十八年(1598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的写作。

在明朝初期,由于各地方语言、风俗以及传统音乐的差异,传奇剧可以说是诸腔竞作,包括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地方声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为盛行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嘉靖、隆庆年问,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进行了成功的全面改进。在唱曲的板眼、宫调等方面,伴奏方面,气韵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将昆山腔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创立了一种清新典雅的声腔风格,时称“水磨调”、“冷板曲”。

《牡丹亭》就采取了由海盐腔衍化而来的宜黄腔为基础写作。《牡丹亭》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牡丹亭》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早有才名,2l岁中举人,34岁进士及第。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等。因上奏《论辅臣科臣疏》,激烈抨击朝政,谪广东徐闻县典史。

两年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抑制豪强,关心民生疾苦,颇多善政。49岁弃官还乡,致力戏曲创作。汤显祖深受“左派王学”影响,反对程朱理学,批判拟古主义的文学,追求个性解放。

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戏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诗文有《玉茗堂全集》等。

‘陆’ 王力宏《牡丹亭》的歌词

歌名有误,“牡丹亭”是王力宏演唱歌曲《在梅边》中的歌词。

歌曲:在梅边
歌手:王力宏
作词:阿信,王力宏
作曲:王力宏
专辑:《盖世英雄》
发行时间:2005年
具体歌词:
这厢是梦梅恋上画中的仙
那厢是丽娘为爱消香殒碎
为了爱不吃不喝不睡
但穿过千年爱情不再流行生死相恋
爱是什么什么是爱
接近以后就电
喜欢以后就追
腻了以后就飞
但亲爱我为你狂我为你变
就让我爱你爱的很深很远很古典
春水望断夏花宿妆残
谁闻秋蝉谁知冬来
冷秋千笑声似犹在
剪不断思念欲理还乱
前缘等待再续后爱
梦梅丽娘还魂归来
岁月摧残发白
就叫我白了头铁了心去等去爱
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
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不停歇不恨不怪不怨尤谁
只等待牡丹开成灿烂的天
让传奇永远被人看见
让红尘世人能够感动能够深深了解
爱是什么爱并不是
接近以后就电
喜欢以后就追
腻了以后就飞
就让这隽永传说为你重演
就让我爱你爱的很深很远很古典
春水望断夏花宿妆残
谁闻秋蝉谁知冬来
冷秋千笑声似犹在
剪不断思念欲理还乱
前缘等待再续后爱
梦梅丽娘还魂归来
岁月摧残发白
就叫我白了头铁了心去等去爱
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
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昆曲)他年得傍蟾宫客
不在梅边在柳边
他年得傍蟾宫客
不在梅边在柳边
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
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未停歇 未停歇 未停歇
在梅边不知爱何时出现
在现实生活还是只能在梦里面
牡丹亭描述的浪漫不可思议
尤其是对我们这种新新人类
尤其是对我们生活太忙乱
没有时间吃饭
上网到眼睛酸
科技发达好有效率
而生活的节奏比明朝的快速一万倍
怎样才能够满足
小朋友哪有时间坐在那里看牡丹亭
花十九个小时唱到所有观众老了
作火车地铁飞机高速公路又在堵车
聪明的人知道时间就是钱要把握
失控之前要喘一口气
汤显祖让我向你学习
这么梦幻没人比你浪漫
四百年的流传我只能说赞
我的世界一切越来越方便
但奇怪还是没有办法找到一种爱
我不要跟你们赛跑
因为我知道生命是个礼物不希望这一辈子
没有爱而马不停蹄好想掉进那故事里
步骤慢点儿气氛神秘柳梦梅的美梦里
汤大师带我们回去充满爱的牡丹亭

‘柒’ 牡丹亭的杰出之处在哪

作为戏曲经典文本,《牡丹亭》之所以成为经典,至少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它问世之后,明代后期和清代文人对它的批评接收。第二个阶段则是20世纪以后,现、当代文化人对它的批评、研究和接受,其中,兼有大学教科书作用的中国文学通史的书写,在其经典化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1904—1913年:《牡丹亭》的艰难现身

1904—1913年,属于中国文学史写作之草创期,林传甲、黄人、窦警凡等人做出了最初的尝试。而《牡丹亭》则是以“‘临川四梦’之一”的身份间或现身于本时段的中国文学史着述,初露头角。

在黄人的《中国文学史》中,开始对《牡丹亭》给予了更多篇幅的介绍和评价。它将戏曲与诗词并提,较为详细列举元代杂剧、评述明代戏曲,为提升戏曲的文学史地位积力蓄势。在明代众多戏曲作家中,黄人的《中国文学史》于汤显祖用笔最多。它将“临川四梦”视为一个有机整体,采用总体阐述与个体评点相结合的方式予以介绍,“四梦”用笔较为均衡。其间,涉及到《牡丹亭》的主旨、人物设置、艺术特色等方面,或通过考据驳斥旧说,或简要描述阅读体会。可惜的是,这部一百七十余万字的教材未曾流行坊间。

总的说来,在中国文学史书写之草创时期,《牡丹亭》的艰难现身,昭示着戏曲在文学领域长期处于“鄙弃不复道”的境地,但同时也孕育着被“扶正”的转机。

二、1914—1940年:《牡丹亭》乃“临川四梦”之最

1914—1940年,为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探索期和第一个高产期。这一时期,随着纯文学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以王国维与吴梅等为代表的戏曲研究的广泛展开,戏曲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汤显祖被视为明代传奇最杰出的作家,《牡丹亭》则成为“临川四梦”之最,即汤显祖的代表作品。

王梦曾的《中国文学史》,有两节与《牡丹亭》相关:“汤显祖有《还魂记》《南柯记》《邯郸梦》《紫钗记》,以《还魂记》为之最”。此句将《牡丹亭》从“临川四梦”中凸显出来。

曾毅的《中国文学史》,对于明代戏曲小说未列专节讲解,而是并入“清之戏曲小说”予以简介。他进一步推重《牡丹亭》为明代传奇最佳之作,认为黄九烟“首肯《邯郸》”仅是其个人喜好而已。

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对《牡丹亭》的书写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将汤显祖视为明代最杰出的戏曲家,将《牡丹亭》视为汤显祖的最佳作品。其二,引用沈德符《顾曲杂言》与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中关于《牡丹亭》的大段评点文字,介绍《牡丹亭》的主题、演出效果等,对其他“三梦”则是一笔带过,从而进一步将《牡丹亭》推上“临川四梦”之最的位置。

谭正璧的《中国文学史大纲》,提出“明代曲家中汤义仍最着”,所作“临川四梦”中《还魂记》最脍炙人口,且与《西厢记》同样的家传户诵。1935年,他在《新编中国文学史》中进一步概述了《牡丹亭》的情感魅力及艺术特色。

顾实的《中国文学史大纲》,明代戏曲部分只写第一戏曲家汤显祖,共计五段。前三段主要简述汤显祖的生平、曲坛地位及“玉茗堂四梦”,第四、第五两段着重介绍《牡丹亭》,包括剧情、情节的奇幻而合理外之理、令人肠断魂销的阅读效果等等。

赵景深的《中国文学小史》,认为明代传奇着名者当属汤显祖,作品以《牡丹亭》为最。《牡丹亭》的特别之处在于“将少女的心情刻画地写出,曾博得许多姑娘的眼泪”。赵景深还采用比较法描述了自己的阅读感受:“我们读俄国屠格涅夫《城里的医生》,尚且为那乡间女子叹惜,低回数日,更不用说这样伟大的戏剧之感人了!”

陆侃如、冯沅君的《中国文学史二十讲》,认为“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标志着明传奇黄金时代的来到”,给予汤显祖恰当的定位。他们指出:“《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并取材于唐人小说,只《还魂记》出于臆造,而价值也最高。”最后,以《惊梦》《寻梦》等唱词为例,说明汤显祖作曲“秾艳工丽处似玉溪诗和梦窗词,俊爽质素处也有关、马之风”特点。

另外,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童行白的《中国文学史纲》,均对“临川四梦”进行了探讨,认为“独以《牡丹亭》之作,显祖之名,足以不朽”。

综合观之,在1914—1940年所编撰的中国文学通史中,汤显祖的地位得到了提升,《牡丹亭》逐渐从“临川四梦”中脱颖而出,成为汤显祖甚或明代传奇的代表作品,其经典地位也逐渐得到确立。

三、1941—1980年代:《牡丹亭》为浪漫主义的杰作

这一时期,文学的对象基本被限定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具有审美性的文体,戏曲在文学领域取得正宗地位。同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思想逐渐影响到古代文学包括古代戏曲研究领域,即注重“挖掘促使作品产生的社会因素和解释作品的社会内涵和意义”。这两方面的合力作用,孕育了中国文学通史着作的较大变化。这些文学史着述,将《牡丹亭》视为“浪漫主义的杰作”,用至少一节的篇幅进行详细介绍,《牡丹亭》的经典地位进一步得以确立。

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对《牡丹亭》的总的评价为:《牡丹亭》为“才子佳人的恋爱剧”,成功体现了浪漫派作品的特征。他指出:“(《牡丹亭》)戏的内容,实无足取,人死还魂,更属荒唐。戏之结局,仍是团圆旧套,亦无新意。同时戏中所表现的,仍是那些点状元高升发财的旧思想。”《牡丹亭》的真正魅力在于,以《惊梦》等美不胜收的曲文写出“既真且美”的“情”,成功体现了浪漫派作品的特征:“热烈的情感,文字的美丽,幻想的丰富与夸张的描写,所以他能够感动人心,尤为热情的少年男女所爱好。”这是刘着论述的重心所在。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将《牡丹亭》作为专节进行讲授,包括剧情、思想内容(社会学评判)、艺术成就、影响等方面,赋予《牡丹亭》经典的地位。

四、1990年代—至今:《牡丹亭》为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

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现代文艺理论的大量译介与接受,中国学界也开始尝试改造古代文学作品,产生了许多新成果。这些文学史教材不同程度融贯《牡丹亭》的新旧研究成果,挖掘新内涵、探讨新特质,彰显出《牡丹亭》丰富多彩的经典魅力,巩固了《牡丹亭》的文学经典地位。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对《牡丹亭》经典度的继续高扬。在上列文学史中,出现了较之以前的文学史不同的评论:“《牡丹亭》是一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的杰出剧作”“《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这些评论共同给予《牡丹亭》杰出的定位,是将该作视为经典中的经典。

对《牡丹亭》性质的多种定位。对于《牡丹亭》,中国学界不是生搬硬套西方的戏剧分类标准,而是根据中国戏曲自身的特点进行界定和阐释:“《牡丹亭》又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和闹剧因素于一体的复合戏曲”“这种悲喜交融、彼此映衬的戏曲风格,正是富有中国戏曲特色的浪漫主义的具体体现”。

对《牡丹亭》的文化学解读。或从市民社会的角度进行观照:“汤显祖所师事的泰州学派……都是市民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汤显祖没有像李贽、达观那样去生死打拼,但他也在文学艺术领域开辟了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新战场”;或站在人性的高度予以透视:“汤显祖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在文学领域把至情激扬到超越传统意识的高度,把情与理的冲突所造成的苦闷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在对情自身的反思中对传统人性观表现出深切的怀疑和否定,这真是‘前无作者,后鲜来哲,二百年来,一人而已’。”

对《牡丹亭》情节结构的新见解。《牡丹亭》的情节结构有两条线索:“人间——阴间——人间,现实——理想——现实”,它“既是杜丽娘人生追求的完整的情感历程,也是汤显祖文化探索的完整的精神历程。”

对《牡丹亭》人物形象的新评价。主要体现在杜宝身上,比如:他是一个深爱女儿,但却对她的痛苦既不理解也无能为力的父亲。这在当时是戏曲文学中从未出现过的类型。从文化与人性双重角度深入解剖多种身份的杜宝,更为合理。

通过对中国文学通史教材书写视域下《牡丹亭》经典化轨迹的梳理,我们可以见证,近代以来中国文学概念的演变过程以及戏曲在文学领域争取正宗地位的艰难履历。从被完全忽略,到简单介绍,到评价的不断升级,《牡丹亭》经典化的轨迹,典型地凸现了戏曲等俗文学自近代以来迥异于诗文的经典化进程与特征。未来,我们对戏曲文学认识的更新与变化,或许会从根本上促进《牡丹亭》等戏曲经典魅力的进一步释放。另外一方面,通过对各个时期文学史对《牡丹亭》的书写,我们又可以看到,《牡丹亭》之所以成为文学经典,也恰恰因为诸多文学史的书写。

‘捌’ 关于昆曲《牡丹亭》里的寻梦、游园

以下是梅兰芳先生讲解《游园 惊梦》的【皂罗袍】和【好姐姐】两支曲子

[皂罗袍],杜丽娘在花园里有两支曲子,这是第一支,它的内容着重在描写杜的游春伤感。
杜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这时杜丽娘刚进花园,首先接触到的是满园春色、万紫千红的景象,应该露出赏春的愉快心情。
“原来”、“姹紫”,杜在台中间的大边,左右投袖。从“嫣红”起打开扇子,走到大边台角,春香也转到了上场门角。“遍”字杜、春二人同时蹲下身子,都用扇子平着抖。
杜唱:“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杜丽娘在园内看见断井残垣的残败景象,感到好景不常,联系到自己的心事,她就伤春起来了。“似这般都付与”,二人又变换部位,杜在下场门角,春在小边台角,杜高春低,形成斜对面式的高矮像。“断井”往下指,“颓垣”向上指。
杜唱:“良辰美景奈何天。”
“良辰美景”,二人转身同归台中间,杜在大边。“奈何天”,同向台口走去,“天”字杜向高指。
杜唱:“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便赏心乐事”,二人并立台口,互相搭肩。“谁家院”,各伸食指互碰三次,同时互对眼光三次。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本来都是好事情,但作者在下面加了奈何天、谁家院,就使好事落了空,马上能把杜丽娘伤春的情绪透露出来,足见名家手笔之妙。
杜唱:“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朝飞”句,二人对扯圆场,杜从里走到小边,春从外走到大边。“云霞”句,双进门,杜仍在小边,双手拿扇,左右各摇摆一下,再向远处一指。
杜唱:“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雨丝”句,二人同向后倒一步,各用扇抖着,双手打圈两次,并随着打圈的节奏下蹲。“烟波”句,都用云步斜着向下场门角移动,各把扇子倒拿着,做出摇船的姿势。

上面四句,是说杜丽娘看到翠轩、画船,联想起园内晴天和阴雨的景致。

杜唱:“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
“锦屏人”是泛指富贵中人,“韶光”就是春光。这句的意思,是说那些富贵中人平日只知道争权夺利,哪里有时间来欣赏这些天然美景呢?
“锦屏人”,杜回身边唱边走,向小边台角走去。“韶光”,伸出双臂,比出满园的春光。“*”字一扭头从小边走到大边,表示轻视韶光的意思。

[好姐姐],这是进了花园唱的第二支曲子,它的内容是描绘一些园中实景——青山和花鸟。里面有杜丽娘看到的,也有听到的。

杜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这里的“青山”并非指的一座大山,只不过是园林中的一些点缀,类如长满了青苔绿草的假山或是土山。这里的杜鹃指的是杜鹃花,又名映山红,花不会叫,为什么要用“啼”呢?因为也有一种鸟名叫杜鹃,相传它常哭出血来,所以作者借用“啼”字来形容花的红艳。
“遍青山”,在大边台角朝上一看。“啼红了”,边唱边走到下场门角。“杜鹃”,合扇倒拿画圈。
杜唱:“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荼蘼外”指荼蘼架的外面。 春香领着杜丽娘走到上场门角,冲荼蘼架看一下。“烟丝”,两手缠着打两个小圈子。
杜唱:“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得先。”
牡丹在夏初才开花,赶不上春天,作者写牡丹的用意,是暗指杜丽娘自伤落在后面。 “那牡丹”,从上场门角斜着冲大边台角走去。“虽好”,在大边台角用合着的扇子在左手心里拍三下,双手冲外一摊,表示遗憾的意思。“他春归怎占得先”,杜举起左手拿着打开的折扇,春站在杜的后面稍后一些,举起右手拿的团扇,再冲下看一次牡丹。
上面杜丽娘三处看花,都是由春香领着她走的,每处看花前,春香还分别有如下的夹白:“小姐,杜鹃花开的好盛吓。”“这是荼蘼架。”“是花多开,那牡丹还早呢。” 杜唱:“闲凝眄。”
春香领着走,从大边台角向左转身,杜丽娘仍归大边。这句唱里乐队方面有莺燕叫声的效果,二人有仰面侧耳倾听鸟声的身段。春香还有夹白:“小姐,你看莺燕叫得好听吓。”念完,二人同时向里转一个身。
以上是杜看到的,下面就是她听到的了。

合唱:“生生燕语明如翦。”
从“生生”起,杜在前,春在后,杜右手倒拿着打开的扇子,在胸前左右摆动,用云步斜着向台前移动,一直移到“剪”字才亮住像。

合唱:“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从“听呖呖”起,杜、春二人再向里转一个身,杜把扇子交左手平举,右手翻袖高举,春右手执扇高举,左手伸开向外指,二人同时冲上场门角退着走蹉步,一直走到“声”字才亮住。“溜”字,杜转身,“的”字扇交右手,平着举起,“圆”字左手外指。这时春也转身冲外在杜的前面慢慢蹲下,正好形成一个前后式的高矮像。唱完这句,杜归大边。

‘玖’ 牡丹亭有哪些主要内容

《牡丹亭》内容概述:南宋初年,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端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江西南安太守杜宝有个独生女儿名杜丽娘,聪明美丽。杜宝夫妇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并让她接受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特聘请老儒生陈最良教她读书。当老师在迂腐地讲解《诗经》首篇的时候,杜丽娘从中恰恰读到了男女之间的自然感情,产生寻春之念。

一天,杜丽娘实在无法忍受闺房的沉闷,在丫鬟春香的带领下,偷偷游玩了家中的后花园。在满园春色的包围之中,她感叹自己颜色如花,却不能早得佳偶。回来后,在昏昏沉沉睡梦中,她看见有一位貌美的青年书生手执半枝垂柳向她求爱,两人便在牡丹亭畔私会。梦后,她因极其思念那位书生,愁闷消瘦,一病不起,中秋佳节的时候竟忧郁而死。死前,她自画了一帧小像,要求母亲把她的尸体安葬在后花园的梅树下面,并嘱咐丫鬟春香把她的自画小像藏在后花园的太湖石下。不久,杜宝升为淮安安抚使,委托陈最良安葬其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路过此地,借宿梅花庵中,在太湖石下拾到了那帧小像。当他正在思慕画中人时,杜丽娘的鬼魂来与他相会。他们俩晚聚朝离,幸福地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来杜丽娘告诉柳生,自己不过是一个鬼魂,但仍可以还魂,希望柳生把她救活。柳生掘墓开棺,杜丽娘果然起死回生。这时,杜宝特派人请夫人回京城居住。杜夫人在路上巧遇复活的女儿杜丽娘,于是母女相认并一道回到了临安。柳生应试之后,忽然有人报金人包围了淮安。杜丽娘十分担心父亲的安危,特让柳生前往淮安探听父亲的消息。

当柳生赶到淮安时,淮安已经解围,杜宝也被升任做了宰相,正准备回京。杜宝见到来历不明的女婿,以为柳生是盗墓的骗子,便把柳生问罪下狱,押解回京。这时金榜贴出,柳生高中了状元,于是被放出。但是杜宝还是嫌女儿曾经违反了礼数,不肯与女儿相认。适时皇帝传出圣旨,命柳梦梅和杜丽娘完婚,杜宝方才不计前嫌,与女儿、女婿相认。于是,全家欢聚,共庆团圆。

‘拾’ 牡丹亭在戏曲形式上是属于什么所采用的创作方法是什么

传奇

自诩为杜甫之后的南安太守杜宝有一个女儿叫杜丽娘。十六七岁,生得貌美文雅,写得一手好字,做得一手好诗。女工针凿更是精巧。善丹青。很受父母的钟爱。
但是,杜丽娘的父母对她管教得异常严酷,除了书房和绣楼,不许她走出院落一步,只许丫环春香伴陪,除父亲和老师陈最良外,不得与任何男性接触。
杜宝为使女儿成为知书达理的大家闰秀,特请开药铺的落第秀才陈最良为丽娘的老师,以伦理道理调教女儿,命春香伴读。
陈最良是个腐儒,对两个女孩子大讲《诗经》里面的“关关睢鸠“,作为圣贤之书,受到天真烂漫的春香的戏弄。
无邪的春香到后花园采摘鲜花时,捕到了两只白蝴蝶,拿到绣房里,引得丽娘春情大发,在春香的导引下,来到了后花园游春。
后花园里,姹紫嫣红,百花争艳。春鸟之声不绝于耳,翩翩蝶舞挑动春光。碧波之内,游鱼可数。牡丹亭边,芍药栏侧假山嶙峋,好一派动人的春色啊!这春色使丽娘目不瑕接,久居樊笼,如今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翔在自由的空间里。
丽娘陶醉了,在春香出后花园回房应命之时,她倦倦地伏在牡丹亭里悄悄地走入梦乡。
这时,从柳树后闪出一个风流倜傥公子,手中举着一枝柳条儿。他叫柳梦梅,自诩柳宗元之后。
柳梦梅向杜丽娘招手,丽娘欣然走过去,梦梅言说,梦中曾见丽娘,如约前来相见。丽娘羞涩之中,表示也似曾相见。梦梅向丽娘赋诗一首,轻挽丽娘转过芍药栏,到假山石后。梦梅为丽娘宽衣解带,丽娘半推半就,二人云雨一番,花神出面,飞撒花瓣惊醒二人,梦梅含笑而去。丽娘急唤梦梅。
她从梦中惊醒,春香见丽娘在牡丹亭内倦睡,忙扶她进绣房。
杜母闻此事,训诫丽娘要守闺阁之道,不能再到后花园去,并严禁春香带小姐出闺房乱走。
丽娘对梦中之事深怀不已,以焚香祷告为名,让春香带自己重游花园,寻梦中所见。
寻梦不见梦梅,郁闷寡欢,与春香遒情,自画像留春容。后卧病不起,杜母拷问春香,并请尼姑庵师傅石姑为其祈禳。与此同时,又请陈最良为丽娘诊病。
丽娘思念梦梅愈深,病入高肓。临终前,遗嘱春香把她的自画像放在假山石下,等待梦梅来取,并常呼唤丽娘之名。
丽娘病死后,父母为她修了梅花庵,令石姑在庵主事,命陈最良在园中守坟。
丽娘之父杜宝奉旨升迁淮扬安抚使,春香与杜母同去淮扬上任。
岭南才子柳梦梅与其友韩子才相约到临安赴试。梦梅在途中得钦差使臣苗舜宾资助,冒雪到南安,失足落水被陈最良救住梅花庵,在那里养病读书。
丽娘魂入冥府,胡判官上任,欲收丽娘为第九房妾,丽娘不从,胡判官对其用刑,并关入枉死城。
柳梦梅在后花园散心,假山石下拾到丽娘自画像。上有梦中为丽娘题诗,挂在书房里天天看画,思念丽娘。
梅花庵石姑又收徒弟小尼姑。二尼为丽娘魂祭奠。
冥府中,监察御史已闻胡判官有贪污受贿的行为,早想在冥王前弹劾胡判官。但胡判官为冥王之妻弟,没有十足把握,是无从下手的。正在这时,遇丽娘魂一案,御史就想以此开刀,精心策划,上书弹劾胡判官。
御史在冥王面前极力奏本枉死城鬼魂丽娘如何聪慧,并言她为情而死,堪称古今奇观。冥王心动。提审丽娘魂,一见甚爱,查生死薄,丽娘阳寿未尽,应准其返回阳间。御史趁此机会弹劾胡判官贪脏枉法强占民女,冥王赐尚方宝剑,令其勘察胡判官罪行。
丽娘接冥王令牌,准许到阳间探亲。丽娘魂回到南安杜府后花园,与梦梅在梦中多次幽媾,使梦梅每日观丽娘自画像神情恍惚,对丽娘倍加思念。
石姑和小尼姑为丽娘魂之时,其魂出现 ,将供桌上的蜡烛熄灭,二尼惊呼丽娘魂显灵。丽娘又在梦梅梦中与其相会,并共发海誓山盟,结拜成夫妻。
一见梦梅,凡心大动的小尼姑,多次想与梦梅相会,但都被拒绝。而对梦梅早已有心的石姑,百般提防小尼姑和梦梅单独接触。
丽娘与梦梅每夜相会,欢声笑语,被小尼姑察觉,误以为梦梅和石姑相交;石姑却误以为是和尼姑相交,于是,二尼相互捉奸。
冥府中,胡判官不死心,无视御史的警告,千方百计想占有丽娘魂。他令小鬼向梦梅索命,想以此要挟丽娘从命。因此,本不该进冥府的梦梅,却被小鬼锁进了枉死城。
丽娘魂闻知此事非常着急,只好将自己所藏积蓄,向胡判官行贿,换取梦梅阳寿。梦梅还阳后,遵丽娘嘱,和石姑等人将丽娘墓掘开,开棺,灌还魂汤,使丽娘还魂。
事发后,丽娘和梦梅带石姑远赴临安,小尼姑投奔它寺。
陈最良发现丽娘墓被盗,星夜赶往淮扬报告杜宝。
金完颜亮欲南下夺取临安,封叛将李全为溜金王作内应。李全与妻商计围淮安打扬州。淮扬吃紧。杜宝奉命移镇淮安。水路慢,杜宝改择陆路。杜母与春香乘船回临安。
李全紧围淮安,杜宝带兵杀入城内,于是陷入围困之中。
陈最良到淮安城外被李全捉住,李全妻杨氏,设计扬言杀掉了杜母春香,放走陈最良,让他回到淮安城内向杜宝报信。
陈最良果然到淮安后报告杜宝,杜母春香被杀,丽娘墓被盗。杜宝设计命陈最良返回李全营内,传达招安之意。
陈最良带信给李全,李全接受招安撤军,淮安解围。
杜母和春香回到临安,兵慌马乱之中投宿旅店,巧遇丽娘、石姑,母女相认。
柳梦梅到临安赴试,过了日期,他在考场门前大哭求情。可巧主考官是曾资助过他的钦差使臣苗舜宾,因而特许他参加考试。
柳梦梅考试完毕,受丽娘之托,到淮安看望岳父杜宝,杜宝不认,并以盗墓贼罪名将柳梦梅拿下吊打。
陈最良金殿送奏书,被封为黄门奏使官,因金兵南侵科举榜迟发,现金兵已退,圣上下召发榜,柳梦梅高中状元,金瓜仪从。
柳梦梅原家乡的郭驼子到临安寻找柳梦梅,可巧与奉旨寻找状元柳梦梅的朝廷命官相遇。郭驼子被捉住,令其带命官寻找柳梦梅。
杜宝因退金兵有功,官升平章。柳梦梅强认杜宝为丈人,并告知丽娘已复活。杜宝不信,继续吊打柳梦梅,并拟判罪。正在这时,郭驼子带命官到,确认为状元,杜平章不服,要上告圣上,给柳梦梅治罪。
军校向杜丽娘报喜并宣旨让杜母、丽娘五更面圣。
万岁升朝,亲审杜柳之案。听证人李全等人的证词后,圣上断丽娘确已复生,杜母与春香未死,圣上主婚,准柳梦梅和杜丽娘结为夫妇,令杜宝认女认婿,全剧以圆驾之喜终结。

另外,有个姹紫嫣红牡丹亭的论坛。地址是:http://free.getbbs.com/Forum/BList.aspx?FID=218369

阅读全文

与如何找到看见牡丹亭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学生党下横叉的快速方法 浏览:504
绿萝生虫子怎么办最快的方法 浏览:514
女性最佳取环方法 浏览:363
手机信号最强的方法 浏览:802
图片粘贴排版方法视频 浏览:373
抗疫和防疫的方法和技巧手抄报 浏览:75
小学生如何能快速答卷的方法 浏览:76
当体温升高时常用哪些方法降温 浏览:38
车窗抛物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604
盐水去头屑的最佳方法 浏览:227
冬季开花花卉怎么养正确方法图文 浏览:957
如何制作腐植酸的方法 浏览:47
体育信息的研究方法 浏览:320
口袋最简单的方法怎么折呢 浏览:18
压力表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浏览:153
肾上腺素的释放水平检测方法 浏览:281
仪表总耗气量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浏览:923
每天百分比计算方法 浏览:178
98乘以99分之8的简便方法 浏览:492
如何求零点解决方法 浏览: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