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书法运笔的技巧与方法

书法运笔的技巧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11 23:26:32

① 毛笔书法基本运笔技巧

毛笔的基本笔法是先从起笔开始,然后是行笔,最后是收笔,收笔即为笔画结束离开纸面时队笔锋的处理,收笔也很重要,切不可潦草行事。

起笔就是一个笔画的开始,起笔的方式可大致分为:露锋、藏锋,两种露锋起笔,一顺势法、切入法。

顺势法:笔锋顺着行笔方向起笔,方法比较简单,多用于写行书和小楷。

切入法:横画竖落笔,竖画横落笔。

两种藏锋起笔—裹锋法、逆入法。

裹锋法:笔毛垂直下落,落到纸面上时笔尖被藏在墨点之中。

逆入法:依靠笔尖的环绕,用墨线把笔尖的痕迹包裹起来。

行笔中技巧较多,可归纳为:中锋行笔、侧锋行笔、提、按、转笔、折笔。

收笔即为笔画结束离开纸面时对笔锋的处理,常用的两种收笔方法:出锋法、回锋法。

② 毛笔如何运笔

毛笔书法入门
(一)执笔
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里介绍一般所用的“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二)提按
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三)结字
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按学习规律坚持临池不辍,必然学有所成。

③ 如何才能提高书法的运笔技巧

书法其实是一种能够陶冶情操,而且可以锻炼人的忍耐力的艺术。而很多人在练习书法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运笔技巧总是难以提高,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多练,多看,多临摹,而且要多向其他人请教。而书法其实也是需要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方法的。毕竟书法本身就是一种系统的方法。如果平时只是自己在钻研的话,难免会有平静的时候,这时候如果去询问老师和同学是如何达到现在这种状态的,就可以得到很多好的方法帮助你摆脱这个瓶颈期。而且也可以向老师寻求更好办法来掌握运笔技巧。毕竟老师是练书法的过来人,他肯定有更加多好方法。
最后,祝愿每一个练习书法的人都可以越来越进步,争取早日写出非常好的字。

④ 行书运笔的27种方法

行书行笔速度,不可一概而论,应该说或迟或速兼而有之,还须视通篇之需要,虽系一字,即可快疾如风,又可迟同逆舟。因而,行书行笔之迟速不可只以中速而论,更不可以加速急书为是,应静气平心,乘心遣毫,一抒情致为佳。清人《书法秘诀》中提出:“能用笔便是大家名家,必笔笔有活趣。”

1.笔笔送到。行书在用笔上必须作到“笔笔送到”,所谓笔笔送到,就是在一个笔画运行的过程中,要使笔锋到位,不能笔肚到了笔画末端,而笔尖才到中途即挑出或折出。这是行笔提起的关键,这笔笔送到的功夫来源于楷书笔法的功底,不然送不到位,笔画质量就差。

2.欲横先竖、欲竖先横。横画、竖画的起笔不论藏露,都与楷则原理一致。横画中不承上画的露锋起笔,尤须注意,不使尖笔过多,以防笔画的单薄刻削,要使起笔处丰满厚实。竖画的落笔先要向右切入,再按转直入,以防过于尖刻之病。

3.牵丝不粗。姜夔在《续书谱》中提出:“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如果画与画、字与字的萦带荦丝粗了,就会有喧宾夺主、连绵缠绕之嫌。

4.转锋如筋。转锋是以腕转动运笔,使锋毫环转写出不带棱角的线条,即“转以成圆”。如写“也”、“为”、“得”、“而”等字的主笔或钩笔,转锋要达到如筋环一样的效果,具有立体感。

5.纵笔展放。即要大胆濡墨落纸,尽情挥洒纵横,这样可收到气势奔放、笔姿灵动的艺术效果。古代祝允明、徐渭、陈道复及王铎、傅山、张瑞图等人善用此法。

6.搭锋变化。搭锋即上一字的尾笔紧接下一字首笔的笔画,要注意出锋的变化,一篇之中,尽量不能类同出现。搭锋在一幅行书作品中,能起着变换姿态、产生节奏增加变化的作用。

7.接笔轻捷。在字的结体布白中,各种笔画之间有的左右相接,有的上下相接,有的交叉相接,均具一定的“接缝”位置和写法,因为相接处不宜施重墨,多采用轻捷尖笔相接,所以又称“尖接”,用笔需轻捷灵巧

⑤ 谈如何把握好运笔的速度和技巧

硬笔运笔方法:

运笔是指通过笔尖的运行来书写出完美的笔画。运笔要注意运指和运腕的配合。所谓运腕,就是手腕随着笔画的需要,作左右、上下摆动,其幅度随所写字的大小而定,字大,摆动幅度就大,字小,摆动幅度就小。通过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相比,运腕幅度要小得多,有时甚至不明显,但实际上每一笔画的完成。一起一落,一往一复,都有运腕的动作。因为写字时手掌贴在纸面上,只用手指是不能灵活自如地运动的,这就需要手指和手腕相互配合,同时运动,通过手腕的运动带动手指的运动,手指再带动手中的笔。只有运指和运腔相配合,才能写出生动活泼的硬笔字来。

运笔写字要讲究提按、顿挫和转折, 讲究速度的快慢, 每一点画都有虚实变化,才能有艺术性。否则直通通地画一笔,点画就显得呆板而无生气。

所谓“提笔”,就是将笔从纸面上逐渐提起,笔迹就会从粗到细,由细到无。按笔,就是笔在纸面逐渐按下,从而使笔迹由细变粗。一般提和按往往是在同一笔画中完成,如斜撇的写法就是先按后提,以达到右上粗、左下细的笔画效果。顿笔,就是在按笔的基础上再停顿一下,使点画的某一处圆浑而有力量。

顿笔在硬笔书法中用得很多,常在笔画的起笔、收笔或勾挑、捺折处体现出来。挫笔,是指转换用笔方向的一种急促而有力的运动方式,常和顿笔一起连用,称为“顿笔”。比如在勾画的钩处,就要用挫笔。写钩时先顿后挫,笔尖方向由正面转向背面,这样能收到蓄势跃出的效果(犹如踢足球,出脚时略向后收再踢出,便坚强有力)。

如果没有挫笔的转换准备,钩就无法钩起,即使勉强钩出,亦如断柴折芦,了无“精神”。“转笔”和“折笔”也是改变笔尖书写方向的一种运动形式。但它不像“挫笔”那样急促而含“扭”的动作,而是圆转地改变运笔方向(转笔)和方折地改变运笔方向(折笔)。转折笔法在行草书体中用的更多。

运笔在某一笔画中一般有三个步骤:即“起、行、收 ”(被称为运笔“三部曲”)。如楷书的长横写,可以概括为“起笔稍顿,收笔稍顿,中行速而劲”。然而行草书体笔画多连带,我们多以断笔的部位来衡定“起、行、收”。

运笔速度的快慢亦会影响字迹的效果。运笔快而不浮,能使笔画更加劲挺,尤其是撇、捺、悬针竖等笔画的书写,如能在出锋处依运笔慢而沉稳,能使点画扎实有力,尤其是点画的起、收或转折处,运笔速度要相对慢些,否则一滑而过,了无生气。

在同一种字体中,运笔的速度快慢有区别变化,对于不同的字体,运笔的速度也不尽相同。如楷书的运笔相对慢些,沉着些,而行书的运笔较快,较为轻盈。

但是,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快中有慢,以求稳实,慢中有快,以求灵动。

⑥ 关于硬笔书法的运笔技巧,都包括哪些

钢笔是一本书写笔尖笔触完美的书。注意手指和手腕的配合。所谓手腕运输,是指手腕随笔划的需要,左右上下摆动,其幅度取决于文字的大小,大字,摆动幅度大,小字,摆动幅度小。

笔的开始和接受,即书写的开始和结束的操作,自然是笔的第一种方法。应该特别注意所谓的“一种绘画方法,在开始和结束时都很棒”。起动钢笔也称为释放钢笔、下降钢笔、钢笔。钢笔的设计必须在钢笔之前,“有心终于开始”,钢笔书法的基本技法是举起钢笔,根据字体大小大小,先伏特活动;弯曲羽毛以隐藏,向上翻转,它们必须牢固果断,干净整洁。在不适的情况下,你可以把笔翻过来或在治疗中,而且不能轻易地把笔翻过来,更不用说把笔放在纸上了,失去了生命。

董其昌说:“凡有羽毛的地方,都要立着,不要凝固,要讲几个世纪。»收笔的基本原则是“不落,不收,不收”。还应注意实际速度和延迟速度,缓慢减少疾病,实际服用和空腹服用。无论是皮带,还是藏盖,都要留笔,适度、准确、有力、成功地拾取,具体的拾取方法应结合一定的字体、书本研讨班进行研究。为了避免误解。

⑦ 书法中有哪些运笔方法

中锋运笔,中锋运笔是指笔锋在点画的中间运行,亦即接触纸面的笔毛的运动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相一致。中锋运笔时,由于蓄于笔毛间的墨汁能随着笔的运行而顺利地注入纸内,因此能写出圆润浑厚,丰满充实的笔画线条。

侧锋运笔,侧锋运笔是指介于中锋与偏锋之间的运笔方法,这时接触纸面的笔毫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呈约45度左右的夹角。这个夹角越小越接近中锋运笔;越大,越接近偏锋运笔。

侧锋运笔时所书线条的形态和质感效果介于中锋与偏锋运笔之间。由于侧锋运笔较随意,有利于承接上一个笔画的笔意,有利于书写速度的加快,古今书法家均大量采用侧锋运笔。

露锋起笔,所谓露锋起笔是指起笔时笔锋表露在点画外面的起笔方法,亦称为直下起笔、搭锋起笔。露锋起笔往往以侧锋为主,这种起笔法极为利索,精神外耀,并能承接上一个笔画的笔意,加强了点画间的联系,故有“侧锋取妍”之说。

露锋收笔,露锋收笔亦出锋收笔,是指收笔时笔锋表露在点画外而有明显的锋芒的收笔方法。收笔的出锋形式极为丰富,横有平出、上出、下出之分,竖有悬针、左出、右出之别,其他撇捺和点也都有多种出锋形式。

⑧ 毛笔书法运笔的笔法要求

毛笔书法运笔规则:

1、运笔,也称用笔,就是笔毫从落纸起书写各种点画起止运行的规律。前人在长期的书法艺术实践中,对运笔的方法总结出不少的经验,有些已成为行之有效的法则。每写一笔画,都包括起笔、行笔、收笔三步;笔锋都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

笔的运行要“收藏笔锋,逆入平出”,“横画竖下,竖画横下”,“有往必收,无垂不缩”,不能呆板地平来直去。当然,各种书体的运笔方法不尽相同,但归根到底都是上述基本法则的发展和变化。这里介绍几种基本的运笔方法。

2、起笔,指笔画的开始。起笔的方法,有顺锋(出锋),有逆锋(藏锋)。

3、行笔,指笔锋在纸上运行,交换起落,不断提按的动作。

4、收笔,指写到一画的末尾如何把笔收束。收笔的方法有出锋(露锋),有回锋(藏锋)。

5、按笔,就是将笔锋按下,使其有力地着纸,可使笔画线条变粗变重。轻按叫“蹲”,重按叫“顿”,顿后转锋叫“挫”。

6、提笔,就是为了使笔画线条变得略细一些或出锋,而将笔稍微提起。笔画的转折处与笔画间的连带处,大都用提笔。提笔应注意高低轻重适度。提笔与按笔是相对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交错进行,就使点画间的起笔、行笔、收笔产生轻重不同的力量,呈现出粗细深浅等丰富多样的变化。

7、顺锋,就是笔锋顺着笔画的方向落笔入纸。

8、逆锋,就是落笔或收笔时,采取与笔画进行的方向相逆的笔锋。又称“倒插法”。

9、转锋,指笔锋在转弯处按弧线转过,写出不带棱角的笔画形态,即所谓“转以成圆”。

10、折锋,指笔锋在转弯处稍停,再以折线转过去,写出带棱角的点画,即所谓“折以成方”。又有虚折、实折之分。向右运行的横画,先向左上方落笔,随即折而下顿,再向右运行,收笔时向右下方稍顿,再折而向左收笔,竖画及斜画均以此类推。这叫虚折,笔行至方角转折处,笔锋不作圆转而取翻垫,这叫实折。

11、回锋,就是笔行尽处,笔锋原处倒回或通过转折后倒回。

12、出锋,就是笔行尽处,笔锋高提离纸,锋出笔画之外。

13、藏锋,指落笔、收笔时,将笔锋藏在笔画内,不让锋芒外露,使笔画两端含蓄而有力。起笔藏锋用逆锋,收笔藏锋用回锋。

14、露锋,就是笔锋在点画中显露出来,起笔露锋用顺锋,收笔露锋用出锋。

15、侧锋,指笔毫尖端的锋芒不在点画的中央而偏向点画的一侧,所以又叫偏锋。

16、中锋,在行笔中、笔毫铺开以后,笔毫尖端的锋芒在笔画的正中间运行,所以又叫正锋。这是书法中最基本的运笔方法。

17、方笔,指起笔和收笔处呈现出带有方形的棱角。其运笔的方法是将笔锋逆入斜切,即写竖画时欲下先上,写横画时欲右先左。撇、捺等画以此类推。在行笔中间将笔锋铺开,收笔处用顿笔折回。这种笔画自然厚重遒劲。

18、圆笔,指起笔、收笔及折画的转折处呈现出圆劲的形状。其运笔方法为:逆入平出,下笔时用裹锋,即不使笔锋分散开来,然后提笔运行,写到末尾,不顿不折,一驻即收。这样笔画圆润透逸。

(8)书法运笔的技巧与方法扩展阅读:

常用笔法

中锋:中锋即锥形毛笔笔尖在毛笔的运行过程中,始终处在用笔的中心位置。中锋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法的首要特征。其特点是:笔力饱满,内涵丰富。外柔内刚,极富表现力。可以说中国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锋用笔的好坏。

侧锋:侧锋顾名思义就是将毛笔倾斜,毛笔笔尖的中心位置偏于侧面。其特点是:用笔变化丰富,有强力的用笔张力,爽快中显山露水。缺点是比中锋用笔显得单薄浅显。但侧锋在人物画中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反映出另一种心境下的审美需要。

逆锋:逆锋是相对于正手位置顺行方向的反方向毛笔运行方法。逆锋运笔阻力增大,笔锋聚散,松紧变化不同于顺笔意味。目的是为了追求用笔的变化,特点是笔力刚硬,力透纸背,但缺少柔劲。不可常用,适可而止。

拖锋:拖锋即将毛笔倒于纸面上,拖拉运行。特点是转换自然,快慢有致。在人物画求形准确要求下,拖锋比其他方法容易做到,方法实用简便。缺点是用笔比较浮,没有力透纸背的感觉。

折钗股与屋漏痕:根据自然中的现象与痕迹而追求的用笔方法,是中锋行笔的变异手法,从而丰富了中锋用笔的表现。

飞白锋:此笔法是从书法用笔中的飞白转化而来。特点是用笔松、毛,看似蜻蜓点水,实则虬劲有力,阳刚而有内力,松散见精神,有一种苍茫的感觉。

⑨ 书法中有哪些常用的运笔方法

运笔手法
执笔时手需注意四个要点:
手指实:意思是手指皆需确实的压在笔管上,稳固的持者。
手心虚:意思是手掌心不须绷的太紧,适度并足以灵活运笔即可。
手背圆:是形容执笔时,手掌背圆弧且上竖的样子。(不须硬将手臂托圆,适度足以让手指灵活即可)
手掌竖:意思是将手掌竖起直立,能使手把笔拿直即是。
唐代唐太宗有言:“指实则筋力平均,掌虚则运用便易”。手需注意的部份大致如此,剩下细节就有赖读者自行体会。
运笔腕法
枕腕:即将手腕枕于桌上写字,只靠手掌运笔,范围较小,不宜书写大字。
提腕:把手肘枕于桌上写字,范围变大,宜写中字。
悬腕:将整之手臂提起,手肘姿势固定,由手掌及肩膀运笔,活动范围大,宜写大字,为三法中最难者。
另外执笔时需稳固,支撑点出力,协助运笔,惯力于活动处,保持姿势优美,挺背正视,切记!
执笔松紧:
执笔的松紧自古即有多种论解,求紧者是因为执笔时紧才能拿稳,不使字无力,求松者是因为若拿笔太紧,会使字枯骨尽露,毫无边劲,其实他们意思都相近,只是重点论分不同罢了。
拿笔太松,运笔时易脱笔,手上无劲,当然拿不稳;拿笔太紧,则有碍运转,一样不好。适度的松紧才是正确之道。

⑩ 硬笔行书运笔技巧请教

1、起收
运笔的起与收,即书写开始和终止的运作,自然是运笔的首要方法,所谓“一画之法,妙在起止”,应当特别重视。起笔也称发笔、落笔、下笔。起笔要意在笔前, “慎终于始”,要将笔提起,按照字体幅度大小,先凌空活动作势;下笔折搭藏露,逆顺翻转,都要稳准果断,干净利落。如有不惬意处,可回笔或在下笔补救,而不能易笔重改,更不能笔卧纸上,失去活意.董其昌说:“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自僵,乃是千古不传语。”收笔的基本原则如米带所说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还须注意虚实迟速,缓去疾回,回锋实抢,出锋空抢。无论是存结下带,还是藏露出回,都要留得住笔,收得纵敛适度,虚实分明,气势恢弘,浑然天成。至于起收的具体方法,自当结合一定的字体、书体研讨学习,以免误解错用。
2、阴阳
由于书法起源于象征哲理,又正好与太极图的黑白两色相对应,所以书法圣贤都十分重视书法与阴阳的内在联系。蔡岂和王羲之都假托神授书法,揭示书法达道通理的理法,即阴阳相生相克、互补互藏的理法,并指明以“阳气明而华壁立,阴气大而风神生”的理法,“把笔抵锋”,进行书法写作,以体现其艺术特征。历代的书贤也都认为,书法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因而,阴阳相生相克的辩证理法,不仅成为书法的重要范畴,而且也成了笔法辩证运笔的主要因素。运笔的起收、顺逆、提按、迟速、藏露等方法,也都具有鲜明的辩证性质。这表明运笔的方法,不是机械的死法,而是辩证的活法,也恰如书法圣贤阐明和体现的那样:“达险夷之情,体权变之道。”“起不孤,伏不寡;面迎非近,背接非远。”“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可见研讨学用运笔方法,应当深切领悟阴阳辩证理法的意义和作用,以便由写字上升至书法艺术的境界。如果仅从“阴为内,阳为外”,“左为阳,右为阴” 等形式上去理解,既不可能认清阴阳理法的真谛,也不可能把运笔法用活。

与书法运笔的技巧与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不用手指指人的三个方法 浏览:48
沉积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浏览:981
基金净资产的计算方法在哪里约定 浏览:395
怎么快速学习数学的方法 浏览:256
鉴定母牛发情常用哪些方法 浏览:9
学生党下横叉的快速方法 浏览:504
绿萝生虫子怎么办最快的方法 浏览:514
女性最佳取环方法 浏览:363
手机信号最强的方法 浏览:802
图片粘贴排版方法视频 浏览:373
抗疫和防疫的方法和技巧手抄报 浏览:75
小学生如何能快速答卷的方法 浏览:76
当体温升高时常用哪些方法降温 浏览:38
车窗抛物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604
盐水去头屑的最佳方法 浏览:227
冬季开花花卉怎么养正确方法图文 浏览:957
如何制作腐植酸的方法 浏览:47
体育信息的研究方法 浏览:321
口袋最简单的方法怎么折呢 浏览:20
压力表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浏览: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