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浅谈在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需要培养幼儿习惯和兴趣,发展语言能力和责任感等。
一、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二、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幼儿全面发展。
三、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四、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五、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六、学会承受挫折。
做好大班幼儿衔接工作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我们与家长们达成共识,共同配合做好以上各项工作,当作孩子成长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来做,力求让幼儿顺利地度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帮助幼儿顺利成为一个轻松快乐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衔接。
2、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配合没有沟通好。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孩子入学后产生厌学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粗心大意等问题,多是由于幼小衔接不当所致。在中国,很大一部分是4个老人,加上父母两人带一个孩子,这就导致了一代小皇帝的诞生。
Ⅱ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方法如下
1,心理方面独立意识的培养,幼儿园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性,在进入小学后教育模式发生了改变,许多事情需要孩子自己来完成,就造成了孩子和家长有什么不适。
Ⅲ 幼小衔接的方法与策略
常见的幼小衔接方法与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加强儿童入小学适应所应具备的素质培养
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由于小学和幼儿园生活上的差异,我们需要做好主动性的培养,以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比如主动学习、主动交往等能力。
2.培养独立性
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幼儿提前培养独立性,比如自理能力、自护能力等。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进入小学之后更多问题出现在人际交往上,缺乏主动性、人际交往策略等,所以需要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幼儿在幼儿园规则意识较弱,而小学需要学生具有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比如完成作业、打扫卫生等。
5.发展动作,增强体质
由于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会导致幼儿在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应,健康的身体是应对一切压力的前提,所以需要增强体质。
(二)做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1.缩小与小学差异程度的工作
小班教学活动15分钟,中班20分钟,大班30分钟,这就是在缩小和小学的差异,另外从环境创设上也可以体现,大班的环境创设开始变得简洁。
2.开展适应小学的教育活动
这里主要体现的是联谊活动,幼儿园和小学的联谊活动有助于幼儿提前了解小学,适应小学。
3.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
仪式感很重要,需要幼儿在大班毕业典礼上树立意识,马上进入小学,成为小学生,需要更主动、更独立、具有人际交往能力等。
Ⅳ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方法:
1、教会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物品、用具的习惯。
2、养成倾听教师要求、不懂就问,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习惯。
3、使孩子懂得凡是教师要求做的事情都应努力完成。
4、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5、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
6、让孩子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作息时间。
7、让孩子的思维方式由直观、图画方式顺利过渡到抽象、文字方式。
8、让孩子的专注力由短暂变得逐步拉长,适应分科教学方式。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是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意义重大。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
Ⅳ 简述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应采取的措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即将进入小学学习,它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无论是课程的设置,环境及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何很好地适应是首要的问题,为此在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满足孩子个体需要,增强学做小学生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进入小学学习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孩子每天背着书包来园,学着整理自己的'书包,多次参观小学,了解哥哥姐姐们的小学生活,满足孩子想做小学生的愿望。同时,在平时要及时提醒孩子上课时坐的姿势要端正,有事先举手,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述,积极思考,大声的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做小动作,逐渐帮助孩子改正一些不良的习惯,朝着良好学习习惯的轨道发展。
二、加强学习兴趣,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
1.关于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平时活动中,加强幼儿的听、说能力。例如:在一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听故事、儿歌、看图书等使幼儿喜爱文学作品。同时,引导孩子对这些文学作品大胆提出质疑,激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不要放弃任何可以帮助幼儿阅读的途径,让孩子之间相互学习,以互相带教的方法一起阅读,增加阅读兴趣;提供可写本子,让孩子学着书写,以进一步引发幼儿对汉字和写字的兴趣。
2.关于计算兴趣的培养
平时,利用生活中的可供资源,吸引幼儿一起数数,并练习编题和列计算题,同时,结合主题活动,自编教材增加一定量的计算内容,如:捡树叶、配菜、送鱼儿回家、小鸟的窝、破译电话号码等活动。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孩子根据能力需要逐渐的对计算感兴趣,使孩子为学所用。
三、加强幼儿的社会性适应
对于幼儿而言,必要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责任感和独立交往能力的培养为他们进入小学生活和以后的成长有着非凡的意义。因此,在这些方面,我们努力创设条件,在各项活动中有机渗透,使幼儿能够自然地理解、接受。如:运动中加强孩子的交往能力,班级集体中加强责任意识,具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等。每一环节的有意识引导,使我班孩子在只有这些能力的同时,真的有了一份长大的感觉。
总之,幼儿园需通过一学期来对幼儿幼小衔接的培养,为其能顺利的进入小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相关文章:
1.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3.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4.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5.关于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6.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7.教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8.幼儿园老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Ⅵ 论述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方法:
一、制定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增强衔接意识
计划是活动实施的依据,是我们有序行动的指南。基于此,我们在学期初通过研讨制定了符合我园幼儿情况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并制定了各月活动安排。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努力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一步一个台阶,逐渐把活动引向新的高度。幼儿的能力随着活动的逐步深入也逐渐增强。
二、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加强日常生活管理,促进幼小衔接
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地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
(2)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3)会做值日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等。
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
(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
(3)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并锻炼其意志、品质。
3.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
(1)在活动中发现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多给幼儿正向的鼓励和肯定。
(3)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往,鼓励其合作性行为。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溃.要在常规上有要求
(1)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
(2)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
三、建立良好的家园互联网,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1.定期召开家长会
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各班学期初、学期未召开专题家长会,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在家园联系栏增设《幼儿衔接家长专栏》
各大班在家园联系栏开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开辟“家长须知”、“专栏快讯”、“今日要点”等栏目,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3.开展家长开放日
定期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并组织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
4.向家长推荐“幼小衔接”好方法
要求家长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并调整好幼儿生活作息规律。家长应从开学前两周开始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专家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可以早晨6点起,晚上8点睡,至少保证10小时的充足睡眠。给幼儿建立稳定的作息制度,让他们有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
家长可在家为幼儿开辟一个独立学习的小空间,选择幼儿喜爱的台灯及其朴素实用的学具(书包、文具盒、橡皮、拼音本、方格本、多格算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热爱学习。要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平常在家中多做“倾听”游戏,看谁听得最准确。让幼儿明白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同时,家长要精心地为幼儿选购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培养幼儿热爱阅读的态度。看图讲述时,要督促大班幼儿大胆地、大声地用普通话进行表达,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读短文时,则督促小学低年级幼儿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长期培养,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让幼儿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孩子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1.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组织地参观小学的校园、教室、办公室、操场、多媒体教室等,边参观边听教师介绍其作用;还可以观摩小学生升旗、上课及课余活动,亲眼看到哥哥、姐姐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例如:看小学生作业,看老师怎样给哥哥姐姐们上课,小学生如何摆放书本、文具盒的规则。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小学校园各场所的用途,也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激起了他们对学校学习生活的向往。
2.邀请小学生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交谈。
3.通过图片、电教资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Ⅶ 如何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
家长要对幼小衔接有正确的认识
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不要过分紧张,调整好心态,让孩子自然过渡就好。如果家长过分紧张担心孩子上小学跟不上,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孩子对小学生活一无所知,如果家长这时给孩子描绘一些小学生活中的美好憧憬,孩子就会非常向往小学生活,会有种迫不及待地想要上小学的冲动。反之家长一天到晚在孩子跟前念叨上小学后可能会出现的种种不愉快的事情,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惧怕小学生活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不愿意上小学的心情。所以家长要先调整好心态。
Ⅷ 做好幼小衔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
2、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
3、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4、合理安排一日生活。
1、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2、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3、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4、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1、良好的倾听习惯
2、正确的读写姿势
3、良好的心理准备
4、对小学生活感兴趣
5、和哥哥姐姐聊一聊
6、查阅小学的各种设施及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