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年龄组成怎样调查,怎样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关系
前天,有一学生问一个问题,种群年龄组成怎么调查?我想了想觉得用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调查好像不是太行,因为对于一个种群,出来觅食的大多是成年个体,太老的可以出来,但太小的不出来,你怎么判断年龄组成?所以我说回去查下。
今天读了林祖荣老师的《探究式形成概念的有效途径》一文,再次佩服林老师的讲课风采。太完美了,佩服!文中正好一句话,讲到了这里,不知道怎么理解:“不过,我们要注意到这两种方法都是调查研究的方法,而不仅仅局限于调查种群的密度。如样方法是对大样本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取样方法,研究种群间的相互关系、群体内的数量、性别比例及年龄组成等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1.群体内的数量,这个好理解,就是种群数量。
2.性别比例也好理解,可以有个题目来例证。
3.用样方法怎么研究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2011·北京,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给海龟安装失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林老师的两篇文章中相关的描述:文章1、《生态学中几道易错试题的分析》 [例1](2011北京卷)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解析]示踪器与标志环都是示踪作用的,可用于研究动物洄游与迁徒线路,尽管教材中并未涉及,但这属于常识的范畴。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都是教材中介绍的调查种群数量或密度的方法,前者用于分布位置相对固定或移动范围很小的生物的调查,如植物与土壤动物、固着于岩礁上的贝类等;后者用于移动范围较大的生物的调查,如草原上的鼠、蝗虫等。如果考生只是机械地理解样方法是用来调查种群的数量或密度的,那么就非常容易误选C。事实上,样方法研究是取样研究的一种方法,无论是研究种群密度,还是研究种群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只要这些生物相对不移动或移动范围很小,就可以采用取样方的方法。标志重捕法可以用来调查达乌尔黄鼠的种群数量或密度,但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这里混淆了种群密度与物种丰富度的概念。 答案:D
文章2、《探究是形成概念的有效途径》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调查种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这两种方法有什么适用于什么类型的生物呢?生:样方法适于不活动的生物或者活动范围较小的生物,如植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 师:对。不过,我们要注意到这两种方法都是调查研究的方法,而不局限于调查种群的密度。比如样方法是对大样本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取样方法,研究种群间的相互关系、群体内的数量性别比例以及年龄组成等,均可采用这种取样的方法。今天的课我们上到这儿,下节课我们去野外用样方法进行种群的实地调查。 在本课例中,要形成的概念主要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种群和种群密度。
藤壶和小藤壶的竞争的例子可为样方法可以用于调查种间关系提供依据。
生活在潮间带的藤壶与小藤壶之间的竞争。藤壶在其生长和增殖过程中,常常覆盖和挤压小藤壶,从而压制了小藤壶的生存;小藤壶的存在对于藤壶的生长影响很小。但藤壶对于缺水非常敏感,干燥是限制藤壶在潮间带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潮间带上部干燥缺水的地方,小藤壶能生活的很好。(生态学)
通过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通过样方法统计观察不同的生物的分布情况可以推测他们的关系。
B.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是样方法.①样方形状:一般以正方形为宜.②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度.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①正方形 ②五点 等距
(2)标志重捕法 重捕 标记个体数
C. 生物学中有几种调查方法
调查:1、生态调查
(1)种群密度调查:植物---样方法(选取样方时,要随机选取)
动物---标记重捕法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观察(要用到血细胞计数板)
(2)群落物种丰富度调查
2、遗传调查
(1)发病率调查---在随机人群中进行
(2)遗传方式调查----在家系中调查(就是家族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种类)
A、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B、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C、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D.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适用范围样方法的取样方法几种计数原则
1.样方法,也叫样本法:主要用于移动能力较低,种群密度均匀的种群;
用样方法计数时,首先要计数样方内部的个体,对于处在边界上的植株,应该只计数相邻两条边上的植株,不应四条边上的植株都计,也不能四条边上的植株都不计;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等
2.标志重捕法: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种群
3.黑光灯诱捕法(测得的是相对密度)等
E. 高中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都有些什么
调查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样方法,去除取样法,直接计数法
1、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②、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有标志数
2、样方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②、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
3、去除取样法
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随着连续的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同等的捕捉力量所获取的个体数逐渐降低,逐次捕捉的累积数就逐渐增大。当单位努力的捕捉数等于零时,捕获累积数就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4、直接计数法
通过显微镜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较大单细胞微生物计数的操作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徽生物计数方法,此种方法简便、快速、直观。
(5)如何判断种群的调查方法扩展阅读:
种群密度调查则是构建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的基础,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逐个计数法,适用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统计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值,是一种精准的方法。
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种群个体数繁多,其大小不一,再加之因动物的穴居、隐藏和飞翔等原因,逐一计数是很困难的,这时常常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来估计整个种群的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取样调查法(估算法),这就是经常用到的另一种方法。
影响因素:
1 种群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年龄增长型的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性别比例失调,繁殖率低,种群密度将降低;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增大
2 密度制约
一旦种群大小超过了环境的容纳量,其个体数必将逐渐减少,要么出生率有所回落,要么死亡率有所升高,其中主要受食物资源与天敌种群因素制约。
3 随机性
在自然状态下,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群总是受到随机过程的干扰。包括环境随机性与灾难性随机性,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所有个体,与种群大小及其他参数无关,任何环境因素都会对种群参数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气候因素和领地面积。
F. 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哪些
看什么动物吧
可以用一个标志重捕法。
捕捉100只,标志,然后放掉,用同样的捕捉努力(如相同数量的陷阱,同样多的猎人)捕捉,捉到100只中有多少只是曾经抓过的。
可以推断出种群密度。设有10只是捉过得,那么总数就是100*100/10=1000
G. 生物上的四种调查方法是什么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四种:
①观察法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细致的观察。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②调查法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实施实验调查方案,并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③实验法(如对照实验和模拟实验)
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④测量法
(7)如何判断种群的调查方法扩展阅读:
实验的设计过程
从研究过程的大体步骤来看,实验方法与一般实证研究(即经验研究)相类似,通常可分以下几个步骤:
1、在对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现象作观察思考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研究问题;
2、根据理论,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测,提出假设命题;
3、设计研究程序和方法;
4、搜集有关数据资料;
5、运用这些数据资料对前面提出的假设命题进行检验;
6、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研究结论对现实或理论的意义以及可以进一步研究或改进的余地。
在实验研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第3个步骤——实验设计过程,它是实验研究的核心。实验研究用以检验假设的数据是对实验现象观察得到的,因此实验的设计如何直接关系研究成败。
仔细观察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以上步骤的具体实施上,实验方法与经验研究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这一点在第2个步骤中就已经显示出来。
将假设命题具体化为可以检验的模型,与实验设计有直接关系,研究者在对研究结果做出理论预期(即假设)时,必须考虑实验的可实施性;在建立可证伪的检验模型时必须考虑变量的值可以通过实验取得。研究的第4个步骤是数据资料收集,在实验研究中就是实施实验并记录实验情况。
实验研究中用于假设检验的数据来自研究者自己设计的实验,而经验研究应用的数据来自经验,如统计资料或报刊杂志(即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数据),这个差别在方法定义时就已经明确。
实验的影响因素
实验设计影响因素
外部环境设计
行为者内因设计
影响因素控制方法
根据行为影响因素变化的特性不同,可将其控制方法区分为组间控制和组内控制。
组间控制方法
组内控制方法
参考资料:网络-实验研究方法
H. 调查种群密度的几种方法及特点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很多,有的方法可以使用多种生物,有的生物可能可以用多种方法都可以进行。
2.每一种方法都有适用范围,比如标志重捕法一般适用于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和腹足类等动物,但只是一般,应该也有特例。我认为蜗牛的活动力不较弱,可能用样方法更适合,也许这是一个特例。
I. 物种丰富度的调查方法
我还是和你说详细点吧.物种的密度是指同一种生物的数量的多少,而丰富度是指物种的多少,即有多少种生物,物种越多,丰富度越大.调查物种密度的方法有:
1.逐个计数法——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
2.估算法———调查分布范围较大,个体较小的种群时.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样方法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常用取样
①点状取样法
②等距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黑光灯诱捕法适用范围:适用于趋光性的昆虫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记数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采集、调查.
物种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有:(方法差不多)
1.目测估计,就不用说了吧~眼睛看一眼,大概多大的面积内有多少
2.记名计数就是你呆在一个地方不动,然后看周围的物种.记住名字、数量
3.样方法,就是随便取一块方形土地(当然,要具有代表性的),然后在这个方形内有哪些.然后知道你要测的面积,一乘结果就出来了.(大多用于植物)
4.标记重补只用于动物.就是比如说你抓了10只兔子,标记好后,放回原来的栖息地.过几天再抓N只兔子,看看被标记的占得百分率.
J.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有哪些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以及具体操作如下:
1、样方法
其原理是: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值。
2、标志重捕法
其原理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即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为N,其中标志数(重捕前放回的标志个体数)为M,重新捕获的个体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有N:M=n:m。
3、去除取样法
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随着连续的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同等的捕捉力量所获取的个体数逐渐降低,逐次捕捉的累积数就逐渐增大。当单位努力的捕捉数等于零时,捕获累积数就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4、直接计数法
通过显微镜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较大单细胞微生物计数的操作方法,称为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徽生物计数方法,此种方法简便、快速、直观。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少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片上(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然后推算出含菌数的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常用的计菌器之一,有两种规格:一种规格是 2mm x 2mm x 0.1mm方格,另一种规格是1mm x 1mm x 0.1mm方格。
(10)如何判断种群的调查方法扩展阅读:
标记重组法的注意事项:
1、选择的区域必须随机,不能有太多的主观选择;
2、对生物的标记不能对其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行为产生任何干扰;
3、标记不会在短时间内损坏,也不会对此生物再次被捕捉产生任何影响;
4、重捕的空间与方法必须同上次一样;
5、标记个体与自然个体的混合所需时间需要正确估计;
6、对生物的标记不能对它的捕食者有吸引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种群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