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快速原型方法是一种新的设计过程

快速原型方法是一种新的设计过程

发布时间:2022-06-08 18:12:27

什么是快速原型法

一个新产品在开发过程中,总是要经过对初始设计的多次修改,才有可能真正推向市场。通常,产品到了经销商或客户的手中,很快就会有各种反馈的意见,认为这个产品如果能够再修改一下就会更好。于是厂家就会根据所搜集到的意见,对产品进行改型。

“修改”,在制造业中,是个谈谈容易做起来难的事。哪怕是外观上的一点修改,往往就要重新制作模具。而模具的制作是一件非常费钱费时的事情,比如,一个制造普通电话机外壳的模具,就要花费好几万元才能做出来。更严重的是,当你在花钱制作新模具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一次是不是一定能够满意。万一再不满意,再花钱是小事,拖延了时间就可能意味着失去市场。

虽然利用电脑的虚拟技术可以非常逼真地再屏幕上显示所设计的产品的外观,但是,视觉上再逼真,也无法与实物相比。只要想一想,单凭广告的精美图片,是没有多少人敢马上花钱去买一件贵重商品的,非要亲自到商场,亲手摸一摸,摆弄摆弄,才敢真的下决心。因此在市场上,眼见还不能为实,非要手摸才能为实。

买一件商品尚且如此,如果是商家成千上万地向厂家定货,就更不是单纯看看电脑屏幕就可以下决心的事了。

由于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形成,制造业的竞争十分剧烈,产品开发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客观上需要一种可以直接地将设计数据快速地转化为三维实体的技术。这样,不但可以快速直观地验证设计的正确性,而且可以向客户、甚至仅仅是有意向的潜在客户提供未来产品的实体模型,从而达到迅速占领市场的目的。

快速原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简称RP)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于1988年诞生于美国,迅速扩展到欧洲和日本,并于九十年代初期引进我国。

快速原型技术综合应用各种现代技术,直接快速地将电脑设计数据转化为实物,形象地说,快速原型技术实现了所谓“心想事成”的梦想。快速原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快速概念模型制造(比如检验所设计的产品样子好看不好看、新潮不新潮)、快速测试模型制造(比如检验所设计的产品好用不好用、性能怎么样)、快速模具制造(直接制造模具)和快速功能零件制造(直接制造零件)等领域。

❷ 原型化方法是一种{ }型的设计过程

原型化方法是一种(自外向内 )型的设计过程。

原型化方法,即Prototyping,为弥补瀑布模型的不足而产生的。
产生过程:
传统软件生存期模型的典型代表是“瀑布模型"。这种模型将软件生存期划分为若干阶段,根据不同阶段工作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技术和工具来完成该阶段的任务。软件人员遵循严格的规范,在每一阶段工作结束时都要进行严格的阶段评审和确认,以得到该阶段的一致、完整、正确和无多义性的文档,把这些文档作为阶段结束的标志“冻结"起来,并以它们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从而保证软件的质量。
传统思想之所以强调每一阶段的严格性,尤其是开发初期要有良好的软件规格说明,主要是源于过去软件开发的经验教训,即在开发的后期或运行维护期间,修改不完善的规格说明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人们投入极大的努力来加强各阶段活动的严格性,特别是前期的需求分析阶段,希望得到完善的规格说明以减少后期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但是,很难得到一个完整准确的规格说明。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的软件项目,在开发的早期用户往往对系统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很难完全准确地表达对系统的全面要求,软件人员对于所要解决的应用问题认识更是模糊不清。经过详细的讨论和分析,也许能得到一份较好的规格说明,但却很难期望该规格说明能将系统的各个方面都描述得完整、准确、一致,并与实际环境相符。很难通过它在逻辑上推断出(不是在实际运行中判断评价)系统运行的效果,以此达到各方对系统的共同理解。随着开发工作向前推进,用户可能会产生新的要求,或因环境变化,要求系统也能随之变化;开发者又可能在设计与实现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没有预料到的实际困难,需要以改变需求来解脱困境。因此规格说明难以完善、需求的变更、以及通信中的模糊和误解,都会成为软件开发顺利推进的障碍。尽管在传统软件生存期管理中通过加强评审和确认,全面测试来缓解上述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逐渐形成了软件系统的快速原型的概念。在形成一组基本需求之后,通过快速分析方法构造出待建的原型版本,然后根据顾客在使用原型的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对原型进行修改,从而得到原型的更新版本,这一过程重复进行,直至得到满足顾客需求的系统。
总体来说,原型化方法是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进行的一种交互过程,适用于需求不确定性高的系统。它从用户界面的开发入手,首先形成系统界面原型,用户运行用户界面原型,并就同意什么和不同意什么提出意见,它是一种自外向内型的设计过程。

❸ 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法的区别和联系

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有区别,但也有联系,原型法和生命周期法并不是信息系统开发建设中两种互不相干或互为对立的开发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方法常常互为渗透、互为补充。
原型法和生命周期法作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和不同的适用范围。他们在开发路径、用户参与程度、规范化、早期可测试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开发自动化程度、开发周期、开发技术管理和系统质量方面都有所不同。
1、开发路径
原型法的开发路径是循环、迭代的,要经过用户的多次检验。而生命周期法的开发路径是严格按顺序进行,是一次性的,开发具有阶段性。
2、用户参与程度
原型法的开发过程中,用户的参与程度较高,它的设计糅合了用户的意见和思想。在生命周期法的开发过程中用户的参与程度较低,用户只在需求分析的步骤中参与了系统的开发。
3、早期可测试性 原型法的早期可测试性较好,这是由于原型法的简便、快速的特性所决定的。生命周期法的早期可测试性较差,几乎不能测试其整体的效果。
4、对开发环境和工具的要求 原型法对开发环境和根据要求较高,它必须有快速生成工具的支持,才能快速生成原型。而生命周期法对开发环境和工具要求则较低。
5、开发周期和自动化程度 原型法有着支撑软件和高级的开发工具,开发迅速,周期短,自动化程度较高。而生命周期法的开发周期长,开发的自动化程度也较低。
6、开发技术管理 原型法的开发具有循环、迭代性,开发的工具也很多样化,因此开发技术管理较困难。生命周期法在开发技术管理中具有优势,它对需求分析有着严格的定义,开发按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对开发的技术管理也较容易。
7、系统质量 原型法因为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好和用户的参与,因此利用原型法设计的系统整体质量更好。生命周期法的有着严格的阶段性,文档资料全面,设计的整体性较好;但是它不能随着变化了的环境变化,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用户的参与程度也较低,因此系统质量不是很高。

❹ 快速原型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运用该方法的前提是什么

快速原型法是一种基于离散和堆积原理的崭新制造技术。它将零件的CAD模型按一定方式离散,成为可加工的离散面、离散线和离散点,而后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这些离散的面、线段和点堆积而成零件形状。

❺ 大家谁知道快速原型技术特点是什么

快速原形技术的特点:
(1)自由成型制造。自由成型制造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指无需要使用工模具而制作原型或零件,由此可以大大缩短新产品的试制周期,并节省工模具费用;二是指不受形状复杂程度的限制,能够制作任何形状与结构、不同材料复合的原形或零件。
(2)制造效率快。从CAD数模或实体反求获得的数据到制成原形,一般仅需要数小时或十几小时,速度比传统成型加工方法快的多。
(3)由CAD模型直接驱动。无论哪种快速成型制造工艺,都是通过CAD数字模型直接或者间接地驱动快速成型设备系统进行制造的。决定了快速成型的制造快速和自由成型的特征。
(4)技术高度集成。新材料、激光应用技术、精密伺候驱动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控技术等的高度集成,共同支撑了快速成型技术的实现。
(5)经济效益高。快速成型技术制造原型或零件,无须工模具,也与成型或零件的复杂程度无关,其原型或零件本身制作过程的成本显着降低。此外,由于快速成型在设计可视化、外观评估、装配及功能检验以及快速模型母模的功用,能够显着缩短产品的开发试制周期,也带来了显着的时间效益。
(6)精度不如传统加工。数据模型分层处理时不可避免的一些数据丢失外加分层制造必然产生台阶误差,堆积成形的相变和凝固过程产生的内应力也会引起翘曲变形,这从根本上决定了RP造型的精度极限。

❻ 快速原型法的特点

仅供参考:

http://www.examda.com/ncre/Three/Info/20060901/084330373.html

考点(13)概述

20世纪80年代,快速原型法逐渐被信息系统开发者所认可,并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种流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是一种达成系统需求的定义的策略。其特征为具有译度的迭代性,在开发进程中有用户的密切参与。
原型法具有以下特点:
(1)原型法最显着的特点是引人了迭代的概念。
(2)原型法自始至终强调用户的参与。
(3)原型法在用户需求分析、系统功能描述以及系统实现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
用户需求可以不十分明确,系统功能描述也可以不完整,对于界面的要求也可以逐步完善:
(4)原型法可以用来评价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案。
(5)原型法可以用来建立系统的某个部分。
(6)原型法不排斥传统生命周期法中采用的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它是与传统方法互为补充的方法。
------------------------------------------------------------------------------------------------------
http://www..com/s?wd=%D4%AD%D0%CD%B7%A8%B5%C4%D6%F7%D2%AA%CC%D8%B5%E3&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0

❼ 什么是快速原型制作

快速原型制作是3D打印应用的一种形式。比如在投资昂贵的生产工序之前,就可以考虑使用功能原型制作进行性能评估。Stratasys公司针对各种各样功能原型制作需求为您提供了3D打印解决方案。Stratasys J750 3D打印机支持超过50万种颜色组合,可以实现良好的透明度和逼真色彩及纹理。奥迪使用Stratasys J750进行尾灯罩的原型 设计,将这些多色、透明的零件一体打印,可以节省高达50%的时间。

❽ 什么是快速原型制造

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形成,制造业的竞争十分激烈,产品的开发速度日益成为竞争的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快速产品开发(快速设计和快速工模具)的能力成为制造业全球竞争的实力基础。同时,制造业为满足日益变化的用户需求,又要求制造技术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够以小批量甚至单件生产,而不增加产品的成本。因此,产品开发的速度和制造技术的柔性就变得十分关键了。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PM, 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产生于美国并很快扩展到日本及欧洲,是近年来制造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1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原理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是集材料成形、CAD、数控、激光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是实现从零件设计到三维实体原型制造一体化的系统技术。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没有任何模具、刀具和工装的条件下,根据三维CAD模型的分层数据,对材料进行堆积(或叠加),快速地制造出任意复杂程度的产品原型或零件的一种数字化成形技术,如图2-65所示。快速原型制造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1)零件CAD数据模型的构建。构建三维CAD数据模型的方法有两种:①基于构思的三维造型。设计人员应用各种三维CAD造型系统,如Pro/E、UG、Solidworks等进行零件的三维实体造型,即将设计人员所构思的零件概念模型转变为三维CAD数据模型。②基于实体数据的三维造型。设计人员通过三坐标测量机、激光扫描仪、核磁共振图像、实体影像等方法对三维实体进行反求、计算并建立三维模型。

(2)数据转换文件的生成。由三维造型系统将零件CAD数据模型转换成一种可被快速成型系统接受的数据文件,如STL、IGES等格式文件。STL文件是对三维实体内外表面进行离散化后形成的文件,STL文件易于进行模型的分层切片处理,故已成为目前绝大多数快速成型系统所接受的文件格式。目前所有CAD造型系统也均具有对三维实体输出STL文件的功能。

图2-68FDM的作品

❾ 快速原型法的特点有哪些

仅供参考:

http://www.examda.com/ncre/Three/Info/20060901/084330373.html

考点(13)概述

20世纪80年代,快速原型法逐渐被信息系统开发者所认可,并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种流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是一种达成系统需求的定义的策略。其特征为具有译度的迭代性,在开发进程中有用户的密切参与。
原型法具有以下特点:
(1)原型法最显着的特点是引人了迭代的概念。
(2)原型法自始至终强调用户的参与。
(3)原型法在用户需求分析、系统功能描述以及系统实现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
用户需求可以不十分明确,系统功能描述也可以不完整,对于界面的要求也可以逐步完善:
(4)原型法可以用来评价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案。
(5)原型法可以用来建立系统的某个部分。
(6)原型法不排斥传统生命周期法中采用的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它是与传统方法互为补充的方法。
------------------------------------------------------------------------------------------------------
http://www..com/s?wd=%D4%AD%D0%CD%B7%A8%B5%C4%D6%F7%D2%AA%CC%D8%B5%E3&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0

❿ 什么叫原型法

原型法是与生命周期法完全不同的MIS 开发方法。前述的以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为核心的新生命周期法,以其严密的理论基础、严格的阶段划分、详细的工作步骤、规范的文档要求,以及“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导致它在MIS开发方法中的主导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生命周期法和结构化方法的弊病逐渐暴露出来。首先,开发过程繁琐复杂,灵活性较差;其次,系统开发周期长,系统难以适应内外环境变化。

另外,生命周期法和结构化方法需要管理工作程序化、管理业务标准化、数据资料规范化,并且需要相对稳定的管理体制和业务流程,这与那些管理基础薄弱的单位开发MIS 不相适应。

(10)快速原型方法是一种新的设计过程扩展阅读:

利用原型法进行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分四步进行:首先快速分析,弄清用户/设计者的基本信息需求;然后构造原型,开发初始原型系统;之后,用户和系统开发人员使用并评价原型;最后系统开发人员修改和完善原型系统。

优点: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系统开发循序渐进,反复修改,确保较好的用户满意度;开发周期短,费用相对少;由于有用户的直接参与,系统更加贴近实际;易学易用,减少用户的培训时间;应变能力强。

缺点:不适合大规模系统的开发;开发过程管理要求高,整个开发过程要经过“修改—评价—再修改”的多次反复;用户过早看到系统原型,误认为系统就是这个模样,易使用户失去信心;开发人员易将原型取代系统分析;缺乏规范化的文档资料。

适用范围:处理过程明确、简单系统;涉及面窄的小型系统。

阅读全文

与快速原型方法是一种新的设计过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速离心机使用方法 浏览:732
去除手机网络缓存的方法 浏览:908
辣椒碱检测方法 浏览:38
乌药种植方法 浏览:177
平常如何侧方入库最笨方法 浏览:490
踝骨软化锻炼方法 浏览:421
如何活到极致的方法 浏览:599
平面图钢筋计算方法 浏览:675
用什么方法给小孩做棉裤 浏览:597
鲢鱼怎么做才好吃简单的方法火锅 浏览:638
和田籽料二上色的鉴别方法 浏览:715
圣荷纳米霜使用方法 浏览:168
货车多利卡打不着火解决方法 浏览:395
韩束紧致水分面膜使用方法 浏览:114
摩托车前叉连接方法 浏览:429
交流和直接的电流计算方法 浏览:466
龟田锻炼身体的方法 浏览:768
曾仕强怎么使自己开悟的方法 浏览:254
大拇指甲沟炎治疗方法 浏览:913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技巧汇总 浏览: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