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教你如何煎煮中药及正确服药方法

教你如何煎煮中药及正确服药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08 05:55:00

A. 中药的熬法和喝法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B. 中草药的正确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C. 中药如何煎服

中药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临床治疗的需要,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科学的中药剂型体系。众所周知,临床疗效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正确的煎服方法可以确保中药有效的治疗作用,减轻或者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历代医家无不重视中药的煎服法,处方之末,必定“书其服饵之节”,这个“服饵之节”就是煎服中药的注意事项。
一、煎药
1、煎药容器
一般用砂罐或搪瓷容器,不用铁质器具,以免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容器大小要适宜,煎药时还应加盖,防止有效成分挥发和煎液量减少。
2、用水
中药汤剂均以水为溶剂进行煎煮,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生活饮用水皆可用来煎药,用水应根据药物的重量、药物质地、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等因素而定,加水量的多少对煎出量及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都有重大影响。传统加水量一般以浸泡后淹没药材2-3厘米,二煎时浸面与药材表面相平为度,水应一次加足,不能中途加水,更不能煎干了加水重煎。
3、浸泡
中药煎前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解,还能缩短煎煮时间,避免中药有效成分耗损或破坏过多。一般煎前药物宜用冷水浸泡,其中花茎叶宜浸20-30分钟,根、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50分钟,一般药剂以浸泡45分钟为宜。
4、煎煮火候及时间
中药煎煮一般用武火(大火)煎至微沸,再用文火(小火)煎煮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煎煮时间是以文火(小火)时间计算的,解表药多第一煎10至15分钟,二煎10分钟,不宜久煎,滋补药多煎30分钟至40分钟,一般性药多煎20至25分钟。一些质轻漂浮水面的药物,在煎熬至水沸后,最好翻动一下,便于充分提出药性。
在中医临床上,某些药物还有特殊的煎法,在药方中医生都会注明。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有毒性药物亦需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覆花等。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覆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5、煎煮次数及取药
为了充分利用药材,更好发挥药效,一般中药煎煮两次,滋补药物可增加一次,中药煎好后用纱布过滤并混合,取汁总量约200-300毫升。

二、服药
1、给药时间
一般药物宜在进食前1小时或进食后2小时服用;急性病可随时多次给药;滋补药和开胃药宜饭前服;消食异滞药和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安神药和润肠通便药宜睡前服;祛虫攻下药宜清晨空腹服用;调经药宜在来经行前数日开始服用;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特殊药物的服用时间应遵医嘱。
2、给药方法
一般病证每日中药一剂,每剂二煎或三煎;急症、高热和危重病人酌情每日2-3剂或遵医嘱;发汗药和泻下时应中病即止;呕吐病人宜少量频服或先服少量姜汁后在服;病在口腔或咽喉者宜缓慢频服或随时含服。
3、服药温度
一般药物宜温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凉服,凉血止血药宜冷服,发汗解表药宜热服。

D. 熬药的正确方法

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器具为佳,忌用铁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4.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一般每煎约200-5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250
ml。
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8.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对一些性质特别的药物,根据病情需特殊煎煮的,医师一般都在处方上注明,负责调配处方的药师也会特别嘱咐病家,并予以单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先煎:
对于矿石类、动物角甲、贝壳药物、有毒类药物,如生石膏、龟板、乌头等,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份不易煎出、具毒性等原因,需在煎煮其它药物之前砸碎,提前煎煮30分钟;
后下:
对于含挥发性成份如薄荷、青蒿、藿香等,还有不宜长时间煎煮的如钩藤、杏仁等药,应该在其它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再放入锅内煎煮;
包煎:
对于一些花粉种子类如松花粉、蒲黄、葶苈子等,质地较轻体积小的颗粒种子的如车前子等,含细小绒毛的如旋复花等,煎煮前须用纱布包好后与其它药物同时煎煮;
烊化:
对于某些胶质或粘性较大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饴糖等,先加温使其溶化,再加入已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
溶化:
对于芒硝、玄明粉等易溶化的药物可直接在煎好的药液中溶化;
另煎兑入:对于人参、西洋参、鹿茸、虫草等贵重药物可以另行煎煮,汁液直接兑入其它药液服用;
冲服:
对于牛黄粉、三七粉、麝香等可直接用药汤冲下
抱歉,我没煎过药不太懂,但是我帮你找到了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E. 正确的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导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中药的地位,很多人专门去拜访老中医,开药方煎药,为了半壶大家发挥药材的最大效能,下面是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正确的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煎煮前

1、煎药工具怎么选?

最好用砂锅、陶罐、搪瓷锅,不锈钢锅亦可。但忌用铝锅、铁锅、铜锅、带油垢的锅及其它金属器皿。因为铝、铁、铜性质较活泼,容易与药物发生反应。如铁锅中的铁与药物中的鞣酸反应生成鞣酸铁,铝锅和铜锅煎取的药液都可以检出有相应的金属离子[2]。

2、煎药用什么水?

应选择含矿物质少、金属离子少的清水。多用自来水、井水、江河水、普通纯净水或无离子水(蒸馏水)。不建议使用矿泉水,因为矿泉水富含钙、镁等离子,煎药煮沸时钙、镁易与碳酸根生成水垢析出,这样既丢失了钙、镁微量元素,还可能与中药里的其他成分生成沉淀物,影响药效[3]。

3、煎药前需不需要浸泡?

需要。煎煮前用凉水浸泡药材约30分钟左右,可以有助于中药成分在汤药中释放,同时也能增加汤药的浓度。冬天可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以缩短煎煮时间,但不可用开水浸泡,以免某些植物药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分浸出。

二、煎煮中

1、煎药需要多少水量?

一般头煎用水要大些,以水浸过药材面2-3cm为度,二煎以水面和药材平齐为度。此外,水量也与煎药时间及需要的药液量有关。如风热感冒药,需轻煎,煎药时间短,在煎取中水分消耗不大,放入的水应接近需要的药液量。如滋补药,需要文火煎煮较长时间,应适当多放水。注意,应一次将水量放足,避免中途加水。

2、煎药应该用什么样的火候?

一般而言,煎药时在药液未沸前用武火(大火),沸后改用文火(小火),以防水分很快熬干,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未能溶解出来而影响药效。

3、煎药应需要多长时间?

根据病情和中药的不同,煎药时间各不相同。一般药物,头煎沸后再煎30分钟左右,二煎、三煎沸后再煎15分钟即可。此外,常见的还有以下不同的煎药方法:

轻煎:指煎煮时间短,头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二煎沸后再煎5-10分钟即可。一般用于上焦病,皮肤病,如外感风热导致的咳嗽、皮疹等。

久煎:治煎煮时间长,需头煎沸后再煎40-45分钟,二煎沸后再煎20-30分钟。多用于慢性病的补益药煎煮。

4、一付中药煎几次合适?

对于一般的中药而言,煎取2-3次即可。一般认为,在首次煎煮过程中煎出有效成分大约为每剂的30%,第2次煎煮出药液的有效成分为
40%~50%,2次合并可得70%~80%,而第3煎、4煎约占20%[2]。另有研究发现传统煎法两煎合并药液的`有效成分析出平均达三煎合并药液的80%以上[4]。

5、处方中单包的药怎么煎?

单包的中药根据应用需要有不同的煎法,一般会将其煎法写在单包药物外包纸上。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先煎:一般在煎其他药物前先煎30-60分钟左右再放入其他药物。如一些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贝壳类、角甲类等中药宜先煎30分钟,如生石膏、龟板、水牛角等,若能适当粉碎,更容易煎出有效成分。另外一些有毒药如附子、乌头、商陆等,则需要先煎1小时乃至更长时间。

后下:一般在药物煎好前1-5分钟放下较好,若煎两次,则在头煎及二煎各放入一半。

后下药一般为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荆芥等,一般在煎好前1分钟入煎即可。此外,久煎容易降低效果的药物也应后下,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一般在煎好前5分钟入煎。

包煎:指用纱布包好后入煎。一半以下几类药物适合包煎:

①花粉类药物、细小种子果实类中药、药物细粉,如蒲黄、葶苈子、黛蛤散等均应包煎。

②含淀粉较多的药物,如浮小麦、车前子等在煎煮过程中易糊锅,也需包煎。

③附绒毛药物,应煎药时绒毛易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等不适症状,常见药物如旋覆花、辛夷花等。

烊化:一些胶类或糖类药物,如阿胶、龟版胶、鹿角胶、饴糖等,宜加入汤液中烊化服用或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

另煎:一些贵重中药,如人参、西洋参、鹿茸、冬虫夏草等,为避免浪费,可以单独煎煮取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冲服: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如牛黄、三七粉、羚羊角粉、朱砂、硇砂等宜研极细粉后用汤剂冲服。或者某些鲜药,如鲜竹沥汁、鲜生地、鲜芦根等需按医嘱取汁冲服。

三、煎煮后

煎后的药液需经过滤,然后将多次煎好的药液混匀分服。一般而言,每剂药物煎出的药液在300-600毫升,每剂药每日服用2次至3次,每次服药量为150-200毫升为宜。如药液太多,可将混合的药液再次煎熬,浓缩后再服用,注意,要求轻煎的药物不能浓缩。特殊情况需根据医嘱定夺,如脾胃虚弱者,每次服用药液宜少;治急性热病的,服药次数宜频等。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发布的关于正确的中药汤剂煎煮方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知识,关注小编持续更新。

F.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中药熬制有讲究,正确的熬制方法是什么?我们知道,中药治病是最接近我们食疗的方法,中医使用中药治病,而中药很少有成药,每次都是拿会成包的药材回来自己熬,一般医生都会告诉我们熬制的一些要求,现在已经有很多医院提供中药代熬的业务,但是很多人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学会熬制,这样感觉会更加好一些,今天就把熬药的注意事项说一下,其实无外乎熬药的工具、火候和盛放药材的工具这几个方面。

中药泡好后,开始放在煤气或炉子上熬,第一次不用熬太久,开后小火煮10分钟左右就可以,要是农村有条件,用柴火熬,效果最佳,因为柴火停熬后,柴火还有最细、最慢的余火熬出最全面的药质,熬中药一定要有人看守,刚开始用大火,等开后就调到小火,被称作文火,中药千万不能熬干了,不要以为熬干了再加水,这样是非常错误的,熬干的中药已经起了反作用,带有非常重的毒性!切记!

熬第二遍这样的时候,直接加水就可以了,不要再泡,要比第一次加的水多一些,第二遍比第一遍药性少了,所以要多一部分水,熬久一点,小火熬20分钟左右的样子,然后用筷子比住药材,倒出药汤、等到温热的时候饮用就可以了,最好是温热,不要等到凉了,趁热喝更加有效!

中药一般最多熬三遍,不是说熬了就不能喝,而是三遍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药质了,第三遍最好也多一点水,如果你有条件的话,水加到可以熬20至35分钟都可以,反正最后一遍,就倒掉了,

把三次熬好的汤药兑在一个容器中,然后平均分成三份,根据医嘱分三次喝掉,不要因味道不好添加其他东西,会影响药效的,岂不闻“良药苦口利于病”说的其实是中药。


盛放重要的器皿:

盛中药的器皿也有讲究,最好是用陶瓷的,这样避免中药与器具产生化学反应!中药很苦,很多人问可不可以加糖熬,这样是错误的,加糖会大大影响药效的,怕苦,可以在喝完药后,准备一些凉白开漱口即可,只是舌根部感觉苦,其实闭住呼吸绕开舌根喝,一点问题都没有,谁让生病了呢?

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留言,谢谢!

G. 如何正确熬中药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ZT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

H.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中药的煎煮剂叫中药汤剂,中药的煎法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药物的功效。

中药的煎煮过程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煎煮时使用的容器、用水、入药和火候四个环节。

1.容器。煎药的容器多用陶器,一般以砂罐最好,尽量不要用金属器皿,以防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与金属活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

2.用水。水必须洁净,一般可用清澈的河水、自来水、泉水或井水。应尽可能的注意水质的优良。煎药前先用适量的水在容器内浸泡均匀,用水量以水面高出药面2厘米为度。第二或第三煎所加的水只需与药面持平。给小儿煎药时水量一般应少些,煎煮时间稍长些,尽可能使药汁浓稠,以使不因小儿服药量较少而影响药效。

3.入药。贝壳、甲壳、化石、矿物药应该单独先煎,某些芳香性药物需待其他药物煮沸后加入。某些贵重药物,如人参是另外煎的,后与汤液合并服用;一些贵重细料粉末药物,如三七粉不入汤煎,多用汤药分次冲服;胶质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另行烊化后,冲入煎成的汤药服用;个别药物如芒硝,放入煎成的汤药中烊化后服用。

4.火候。分为“武火”与“文火”。火候的运用与控制,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性味与质地。一般而言,解表发汗,通便驱邪,治疗急性病的中药宜用武火,且时间宜短,一般用武火煮沸后,继续煮10分钟左右即可。治疗慢性病虚弱症的补养药宜用文火,且煎煮时间宜适当延长,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保全药力。

I.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

1: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

2: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

3: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

4: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中药的采收时节和方法对确保药物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动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其药用部分所含有效及有害成分各不相同,因此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也往往有较大差异,故药材的采收必须在适当的时节采集。

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常用的炮制的方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的目的在于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干燥药材,利于贮藏;矫味、矫臭,便于服用;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阅读全文

与教你如何煎煮中药及正确服药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踝骨软化锻炼方法 浏览:419
如何活到极致的方法 浏览:598
平面图钢筋计算方法 浏览:673
用什么方法给小孩做棉裤 浏览:596
鲢鱼怎么做才好吃简单的方法火锅 浏览:638
和田籽料二上色的鉴别方法 浏览:715
圣荷纳米霜使用方法 浏览:168
货车多利卡打不着火解决方法 浏览:395
韩束紧致水分面膜使用方法 浏览:112
摩托车前叉连接方法 浏览:427
交流和直接的电流计算方法 浏览:465
龟田锻炼身体的方法 浏览:766
曾仕强怎么使自己开悟的方法 浏览:252
大拇指甲沟炎治疗方法 浏览:911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技巧汇总 浏览:330
u盘扩展内存方法手机 浏览:37
除螨包的最佳方法 浏览:24
瓷砖鱼池漏水最简单的补漏方法 浏览:16
智能化方法如何帮助开发软件 浏览:361
卷闸门的开关安装方法 浏览: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