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08 15:48:33

① 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是什么

(一)系统性原则
在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组成了多层次复杂系统,政策系统就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在政策系统中,各项政策相互联系,彼此协调,形成了具有一定结构、层次、功能的开放性政策体系
(二)预测性原则
政策系统是动态的。制定政策依据的是所获取的过去和现在的有关行为和结果的参数和变量,但它又是发生效用于未来。制定政策可以说是对未来行为所作的一种设想,是在事情发生之前的一种预先分析与选择,因此,制定政策具有明显的预测性。
(三)协调性原则
政策的协调性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政策所指向的社会利益与价值的协调,一是指政策系统中各层次、各类型的政策的协调。协调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某种平衡。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事物具有不一致的一面,即对立面;也有相互联系的一面,尤其是互补的一面。
(四)信息化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共政策活动过程就是对政策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加工、使用、反馈的过程。在政策过程中,对社会问题的感知是其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搜集或察觉信息,这是发现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关键环节。
(五)科学性原则
政策科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极强的科学。历史经验证明,科学的政策能带来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相反,一项违背了科学原则的错误政策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公共政策分析应遵循科学的规律、按照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进行。
(六)民主性原则
首先,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公共政策必须保障民众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生活领域中,享有同等的权利与公平的利益;第三,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法定的、科学的、民主的程序和方法;第四,政策过程的各阶段都必须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参与。

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分析的三种模式

  1. 内容—过程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学者麦考尔与韦伯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强调公共政策分析应集中在内容与过程的分析上,主张使用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两种方法。

  2. 系统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夫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强调政策分析既要重视对政策制定的分析,也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分析。

  3. 信息转换分析模式

    这一模式是由美国学者邓恩提出的。该模式认为,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事实、价值、规范三大问题,由此产生了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三种分析方法

③ 公共政策分析

1、全体一致规则:指行政决策方案的通过需要参与行政决策的全体投票都对某项行政决策方案投赞成票。在这种决策规则之下,一项行政决策方案的通过,取决于全体投票人一致同意,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投票人投了反对票,其他人的一致选择结果就无效。
2、公众议程: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公众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讨论过程,使一个问题从某个群体扩展到社会普通公众。
3、内在创始型:决策诉求源于政府机构内部的人员或部门,其扩散的对象仅限于“体制内”的相关团体和个人,客观上不涉及社会一般公众,扩散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足够的压力以使决策者将问题列入政府议程。

4、外在创始型:决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个人或社会团体提出,经阐释(对决策诉求进行解释和说明)和扩散(通过一定方式把决策诉求传递给相关群体)进入公众议程,然后通过对政府施压的手段使之进入政府议程。

1、
(1)公共政策目标的多元性、复杂性和弹性,难于用具体、量化的指标来表示。
(2)公共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加上许多影响政策的因素难于测定,给政策平价带来很大困难。
(3)政策资源的混合使得政策的成本难于核定,而政策行为的重叠使得各种政策的效果混杂在一起,很难将某些政策的实际效果从总体效果中区分出来。
(4)行动与效果之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例如突发事件的介入等。
(5)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不同。
(6)公共政策评价的资源保障水平不同,主要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7)相关机构和人员的态度,他们的态度取决于政策评价结果对其利益的影响。

2、
(1)行政手段——最基本的手段,是行政机关采用规章制度、命令指示、组织纪律等方式来推进公共政策的执行,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具体性、无偿性、发挥作用快等特点,值得强调的是,行政手段容易产生“一刀切”、瞎指挥等现象,因此不能滥用,必须有强而有效的监督。
(2)法律手段——通过法律、法令、司法、仲裁等工作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种关系,除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外,还具有稳定性、规范性和程序性的特点。
(3)经济手段——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政策顺利实施,具有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等特点。
(4)说服引导手段——较少有强制性,采取循序渐进、耐心说服的手段,是更易被政策对象接受的执行方式。
(5)技术手段——采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改进政策执行的方式,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例如网上工程招标、网上征税等电子政府工程的实施。

3、
(1)政治原则的偏离——威胁社会稳定的问题无法进入政策议程。
(2)价值体系的排斥——与社会主流价值规范相冲突的问题难进入政策议程。
(3)政府体系的封闭——政务信息闭塞、决策过程封闭、公众与决策者互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察觉的社会问题很难进入政府议程。
(4)承受能力不足——政策问题超出了决策者的承受能力,遭到其排斥和回避。
(5)表达方式的失当——有法定的正常渠道不选,偏选择非法的渠道;不去正式场合阐述,偏喜爱地下活动;原本可以和平解决,却非要采取过激行为等。

4、
(1)政治领导。
(2)危机事件。
(3)抗议活动。
(4)传媒曝光。

④ 公共政策问题分析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管制功能政策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来达成政策目标。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就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政策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的。(2)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也就是说,政策给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行为确定了方向,使整个社会生活由复杂的、多面的、相互冲突的、漫无目的的行为,能有效地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上来,使之按既定目标有序前进。引导功能是政策的积极功能。(3)调控功能公共权力机关的治理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或者说,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实行治理的手段、工具和杠杆。而所谓治理,就是对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控制。而政策的调控功能,指的是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分配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⑤ 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公共政策学主要包括五个基本范畴,即:政策战略、政策分析、政策制定系统的改进、政策评估和政策科学的发展。其内容,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了经济学、工商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以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一门学问。
学习公共政策学,可以培养五种能力:
1、掌握公共政策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2、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模型路径,掌握具体的决策与分析技术;
3、熟悉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和途径,了解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主要历史经验、教训;
4、运用现代公共政策原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备公共政策问题界定能力,公共政策方案规划和抉择能力,公共政策执行能力和公共政策评估能力。

⑥ 公共政策分析途径包括

公共政策研究途径首先可以有政治学途径、经济学途径、社会心理学途径。
一、政治学途径
(1)系统途径(2)过程途径(3)团体途径(4)精英途径(5)制度途径
二、经济学途径
(1)福利经济学(2)公共选择理论(3)新制度主义。

⑦ 试述公共政策分析有哪些基本要素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和政策信息.
(1)政策问题.某一公共政策能否顺利地完好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对政策问题取得共识.政策问题是从大量社会问题中筛选出来的,如何筛选?谁参与筛选?其结果会大相径庭.作为有选择的社会问题,人们对它们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准确,既取决于经验知识,还取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价值观念等.
(2)政策目标.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或者明确地说,确定目标是分析的前提.所谓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如果没有目标,政策方案是无法确定的.但目标不明确,也同样会使政策出现偏差.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政策目标既不能朝令夕改,要具有稳定性,又要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具有应变能力.
(3)政策方案.为实现某一目标,可采用多种手段或措施,它们统称为备选方案.拟定可供选择的各种备选方案,也是政策分析的基础.由于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中发现的,所以需要拟定出一定数量的可行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没有选择也就没有分析.决策理论中的“霍布森选择”,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该严格禁止出现.
(4)政策模型.按照系统分析的基本掌握,模型是对研究对象和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它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简单模式,不受现实中非本质因素的约束,易于基本掌握、操作、模拟与优化.
有几类模型在政策分析中是十分有用的,它们是图标、物理、符号和形象模型.
所有的模型讨论,都涉及到总体研究.最优化模型是在特定假设和约束条件下可以求出最优选择结果的模型.
(5)政策资源.在政策制定与实际执行中,都会消耗各种资源,尤其在执行中.政府的“作为”,以能否提供多少资源为基础,这是政策分析的前提条件.所消耗的资源,一般可以用货币表示费用.但政策分析中,大量的是非货币支出的费用.如生态影响因素、环境污染因素等,无法用货币来衡量.
资源消耗分析,有许多因素不能用货币衡量.人、财、物、时间、信息都是资源.除此之外,权力、地位、名誉等,也可能是资源.
(6)政策评价标准.整个政策过程,无论是从系统评估、投资评估、推测评估、方案评估,还是执行评价或总评价等,都有待于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政策制定是政治过程,离不开政治上的评价及其标准.往往是综合性评价,因为不同方面的标准,无法用较为统一的尺度来衡量.
(7)政策效果.效果是达到目的时所取得的成果.衡量政策效果的尺度往往用效益和有效性表示.效益大体有三个方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政策效果基本由两个因素所决定:一是政策执行的成本;二是政策执行的结果.当政策执行结果所产生的效益,高于政策执行成本时,政策效果是有效的.二者之间的差越大则说明政策效果的有效性越高.反之政策效果是无效的.
(8)政策环境.公共政策系统不仅包括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等多种要素,而且还包括外在环境.这些制约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结果的外在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其中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国际环境等.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所构成的政治文化,在社会变革时期,对政策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9)政策信息.公共政策活动实际上是对政策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加工、使用、反馈的过程,即输入关于社会各方面要求与需要的信息,经过转换(领导层的决策),输出作为所制定的政策内容的信息,其中也包括政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政策信息原则上应该是开放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信息闭塞而造成政出多门,互相抵消、不同步、不配套等问题.
获得政策信息应是多渠道的,既有来自大众交流媒介的各种社会渠道,也有来自机关内部渠道.因此,要加强各种信息渠道的沟通.

⑧ 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对某个实际案例进行较为详细分析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00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6.44万公顷(3395万亩),其中通过行政手段征地160万公顷(2400万亩)。

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没有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

这意味着1987~2000年实际征占耕地数为4000万亩以上,按人均占有耕地0.8亩计算,那么建设占用耕地导致失地农民有5000万之多。

(8)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扩展阅读

公共政策的特征:

1、价值相关性。与政策的价值相联系的是其利益相关性,多数公共政策都涉及到对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价值的分配。

2、合法性。政策的合法性应该通过法定程序获得,这种法定程序可以通过立法机关通过,或者经过得到立法机关明确授权的有关部门的认容可。

3、权威性。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与其合法性紧密相关,而权威性又与强制力相联系。

⑨ 公共政策的分析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作为政策分析的一种理论工具,是能够为决策者提供集假设、定义、描述、解释、对策于一体的概念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分析模型和理性分析模型。
1.政治分析模型的主要观点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的产出,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政治过程。政治分析模型一般包括制度分析模型、精英分析模型、集团分析模型。制度分析模型主张,公共政策是政府机构的产物,不同的政府制度导致不同的公共政策。精英分析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精英价值偏好的反映,政策过程中公共政策完全由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集团分析模型则认为,公共政策是集团利益平衡和均衡的产物,公共政策是集团斗争中相互妥协的结果。
按照制度分析理论,不同的政府制度导致不同的政策输出,社会主义制度的政策必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政策不同。社会主义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在制订政策时必然以维护公有制为目标;而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基础,所制订的政策主要是为维护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用制度分析理论来分析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初期所出台的政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如建国初期,我国推行公私合营政策,兴办国营企业,都是基于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而出台的政策。
按照精英分析理论,公众被认为是麻木的、被动和消息闭塞的,公共政策只是由统治阶层的少数人负责制定,反映精英的兴趣和偏好。精英理论最关心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领导人物所发挥的作用,用精英分析理论来分析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及带有专制色彩的发展中国家所出台的政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如在我国明朝中期至清朝初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实行海禁,导致海运业及港口业发展的停滞,反映了封建统治阶层消极保守的价值取向。
按照集团分析理论,公共政策是团体斗争中相互妥协的结果,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一种平衡产物。公共政策一般偏向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利益团体,公共政策随着利益团体影响力的变化而变化。用集团理论来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及具有民主政治倾向的国家所出台的政策,具有相当的适应性。如美国的伊拉克政策,可以说就是其国内石油能源利益集团利益的反映。
2.理性分析模型的主要观点认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应当以社会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政府应当选择给社会带来的收益最大限度超过所付成本的政策。理性分析模型一般包括完全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和渐进决策模型。完全理性决策模型根据数字和事实,用合理的科学方法与精细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政策方案的优劣,从而求得最佳的政策或问题的解决办法。有限理性决策模型预先设定最低限度规定的标准,在备选方案中寻求符合要求或满意的方案,从而基本解决政策方案所指向的问题。渐进决策模型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看作是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修正的过程,在试错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按照完全理性决策理论,决策者具有绝对的理性,能够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排序选择出最优方案。理性决策反映在经济社会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理性决策模型以充分的信息和精准的计算为基础,适用于分析完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所出台的政策,尤其是经济政策。如对银行利率的调整政策,应当根据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存储规模和信贷规模进行量化分析后进行决策。
按照有限理性决策理论,决策者并不具有完全理性,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只能寻求满意的方案或次优的方案。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以追求满意解为主要目标,适用于分析有关政府规划、政府支出及安全环保等相关政策。如安全生产政策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最优的方案往往难以实现,只能寻求基本满意的方案。
按照渐进决策理论,政策过程是一个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渐进决策模型以政策逐渐调整为主要方式,要求政策有继承性,不断调适渐进,适用于分析政府实行改良的相关政策。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渐进决策。

阅读全文

与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驼鸟蛋的保养方法视频 浏览:968
进行压缩机能量调节的常用方法 浏览:385
312经络锻炼方法和技巧 浏览:553
末日如何生存方法 浏览:1001
女儿红的制作方法步骤 浏览:330
欲把西湖比西子用什么修辞方法 浏览:764
脚部弹力绳训练方法女 浏览:73
桃花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879
用香蕉酸奶做面包很简单的方法 浏览:788
膏药的使用方法 浏览:851
无限边坡分析方法 浏览:901
如何做糖糕的制作方法 浏览:278
月经不调如何治疗方法 浏览:274
如何封装方法 浏览:214
海钩的连接方法 浏览:132
除了整容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廋脸 浏览:402
魅族的系统铃声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247
电脑鼠标箭头颜色设置方法求回答 浏览:870
电化学方法酒精检测 浏览:293
5孔插座安装方法 浏览: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