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德育研究的方法是

德育研究的方法是

发布时间:2022-01-08 14:04:23

⑴ 研究德育过程,主要是探索德育的()A目标B内容C方法D规律

研究德育过程,主要是探索德育的规律

⑵ 德育论的研究对象是

关于德育论的研究对象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即德育论的研究对象是否包括人的品德形成规律。我们认为,既然德育论是研究德育规律,而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教育,因此德育论的研究对象应当包括人的品德形成规律。教育者只有按照人的品德形成规律组织德育过程时,德育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当然我们不能用德育规律完全代替品德形成规律。品德形成规律本身还有它自己的独立性。

⑶ 德育的原则与方法

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学校德育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在系统总结社会主义德育实践经验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吸收、借鉴历史上德育原则的有益经验,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德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揭示出德育过程的客观规律,从而制订出正确处理和解决德育过程中基本矛盾关系的实际工作要求。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⑷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如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学校应全面利用各个德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地配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的整体功能。 (一)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通过教学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实现德育的目的。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品德。当然,教学这个途径也不是万能的,只通过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进行德育,容易使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二)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校外活动是指由学校以外的教育机构组织和领导的学生课余教育活动。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这两种形式生动活泼,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可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自主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制订并执行一定的计划与纪律,以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通过这个途径进行的德育,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明辨是非、自我教育等道德能力和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纪律性与责任感等良好品德。 (三)劳动 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学生容易产生对劳动、科学与技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出巨大的热情与力量,经受思想与行为上的磨练和考验,看到自己的才能和成果,从而养成热爱劳动、勤俭、朴实、艰苦、顽强等优良品德。 (四)少先队活动 少先队活动能够激发小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使他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良好品德。 (五)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其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职责。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就必须全面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班主任要与社会有关方面和学生家长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精心组织、培养健全的班集体,并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以上几条德育途径各有其特点与功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德育途径的整体。学校应全面利用各种德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地配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的整体功能。

⑸ 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哪些 生活化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为人们处理数据、分析资料、交流信息提供简捷的手段。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数学越来越被世人当作一种普遍适用的和生活必需的有效工具。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生存能力发展,不仅考虑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智力落后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运用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其数学应用意识,思维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智力落后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同样表现出如下几方面的特点:智力落后学生尤其是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迁移能力,但大多数智力落后学生在高技能发的学习上,迁移能力很差;学习兴趣较少,学习动机水平底;学习需要不占优势;智力落后学生的需要多以低级需要为主,以满足生理的需求为主。

因此,数学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内容。对于智力落后学生的数学教学目的是要为智力落后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使他们学会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实用性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着眼于智力落后学生现在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独立生活的需要,对最大限度促进智力落后学生潜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遵循对智力落后学生数学课程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四条原则,对智力落后学生的数学教学进行以下的研究与探索:

一、 采用生活化教学法,让生活问题走进培智学校数学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信息交流的手段和工具”,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数学。弱智学生由于智力地下、思维不灵活,在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据技能时,通常需要借助更多的直接经验,认识更加具体的内容,经历更加深刻的体验,才能实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针对弱智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因此,在培智学校课程设置中数学的教学的要求: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无论培智学校还是普通学校都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化教学方法主要有:(1)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与活动,把知识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根据弱智学生爱动的特点,进行了“动态教学”,如“认识数字5”时,运用课件出示<小花鸭过生日>,再现生活情景,寓教于乐。先以轻松活泼的,充满情趣的故事导入:小花鸭今天过生日,大白鹅、黑黒狗,小公鸡、胖胖猪都买了礼物来祝贺.......。接着让学生数一数故事中涉及到数字5的图片,孩子们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和诱人的礼物,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过来,然后可以进行分角色表演,进行生日宴会活动,在活动中,要给小动物们安排座位,分配食物等,在游戏中不仅进一步认识了数字5,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2)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和研究能力,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在认识“24时计时法”时,要想让学生直观的认识用24时计时的意义和重要性,完全可以带学生到长途汽车站去实地参观,从而找出正确答案;在认识重量单位“千克”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有关“千克”的实际概念,教师可以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菜场、水果摊等场所,让他们学会亲自挑选1千克的蔬菜和水果,然后亲手拎一拎,亲身感受1千克的重量,再亲口数一数,亲眼看看1千克的物品有多少,再测一测自己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在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时,可以让学生用卷尺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用米尺测量自己的身高,在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长度概念。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够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并能即学即用,具有很高的教学实用价值和现实教育意义。(3)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穿心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我设计了到超市购物的游戏,让一个孩子扮演收银员,其余孩子去购物,老师给他们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在购物的过程中,顾客要认出物品的单价,在付款的时候,收银员还要说出你付出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收银员的角色,让轻度智障的学生轮流去扮演。这样在游戏的过程中,灵活的运用加、减、乘、除知识计算购物中出现的找零,求商品价格之和,求商品平均价格等实际问题,模拟生活情景,再现生活画面,使数学知识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个别化教学方式与走班制教学模式相结合,促进培智生的发展

每个儿童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特殊儿童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培智学校也象普通中小学一样采用班级授课制,学生按年龄编班。然而,班级授课它强调统一,要求齐步走,难以适应培智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充分照顾培智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也不易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培智学生的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并不相符,同一年龄的培智学生由于智商不同,心理年龄也不同,并且同一类的学生的缺陷差异也是各不相同的。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使培智学生健康成长,满足他们的个体需要,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种特点与需要围绕特殊儿童,以特殊儿童需要为中心来进行教育。因此,针对培智学生个别化教学的需求,可以采用走班制的教学模式。

为了使走班制教学模式能够真实有效的培养培智学生,那么要考虑如何进行分班,如何针对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

走班制教学的分班原则主要有以下两点:(1)充分考虑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特点。教学得以有效运作的根本就是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特点。根据培智学校的学生的生理年龄一般在7-18岁,但是其心理年龄最高只能达到8-10岁正常儿童的特征,在走班制教学中,通常把学生依据生理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低段(7-10岁)、中段(11-14岁)和高段(15-18岁)。在领域目标的实现中就依生理年龄段和相应心理特征需求选择内容并运用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加以实施。(2)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据。在《纲要》中,将技能按照其发展的难易程度划分为低、中、高不同的阶段。但实际上存在着某些学生已到中段却只掌握了低段技能,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差异较大,认知水平又明显不同,在教授某一内容时就难以“面向全体”,无法体现“以人为本”。为此,需要根据一定的评测手段来全面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归类组合分班,分为低年级(1-3年级)、中年级(4-6年级)、高年级(7-9年级)三个教学阶段。

走班制教学根据分班后的不同年级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1)对低年级学生,采用综合主题教育,寓教于乐。根据低年级学生思维分散,注意力不稳定这一实际情况,在走班制的低年级教学中采用“单元综合主题教育”的方法,在个别化教学中渗透游戏教学,使学生在自然愉悦的状态下学习、训练,充分挖掘其潜能,有效地补偿其身心缺陷,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长进。(2)对中年级学生,努力创设情境,实现“教学、生活零距离”。现实世界是数学学习的丰富源泉,智力底下的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脱离智力地下学生熟悉的情境和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学生是体会不到数学的价值与意义的。基于以上认识,在构建中年级走班制数学课程时应以学生日常生活体验生活。(3)对与高年级学生,变课堂数学为社会数学。数学教学只有建立在真实的社会和自然的情境之中,才能赋予它具体的意义,也才能显示出它应有的价值。高年级弱智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5-18岁之间,他们即将融入社会。因此,在高年级的走班制教学中,应该注重加大培养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力度,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⑹ 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1)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根本原则,它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这个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我们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校要培养“四有”、“两热爱”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3)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依靠和发扬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限制和克服学生消极落后的一面,长善救失、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优点和缺点、先进和落后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是这种矛盾斗争转化的结果。德育的规律决定了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必须同时进行。(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学生个人的尊重、信任和爱护结合起来,使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严格要求是指教育者按照党和国家规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和教育。尊重学生就是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护和关怀。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他们的自尊心,相信他们的能力。(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培养学生集体的过程中,通过集体的形成教育每个学生,又通过每个学生的进步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把培养集体与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统一起来。要培养坚强的集体,就要依靠集体,培养、教育和健全学生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关心集体,自觉地为实现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而严格要求自己。通过集体建立全班的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班风,以影响集体的每一个成员。教师要把集体当作教育的主体,先向集体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学会处理各种关系。要加强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6)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要向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贯彻正面教育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及时教育指导。在德育中要摆事实,讲道德,要以理服人。培养典型,树立榜样。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7)教育与学生年龄特征相一致的原则。教育与学生年龄相一致的原则是指为了达到德育的预期效果,教育者应使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使每个学生品德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中小学生的发展大致经历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这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都各有特点,教育者必须研究掌握这些特点,特别要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特点,从而使德育要求、内容和方法在保持系统性的同时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才能使德育取得较好的效果。(8)教育影响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原则。教育影响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原则,是指学校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达到前后连贯地进行下去,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学生的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长期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这些影响纷繁复杂,不仅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对立,而且往往前后并不连贯。如果不加以组织则必将削弱学校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尤其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学生活动和交往的范围扩大,通过书、刊、影、视接受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有效地教育学生,必须加强学校对各方面教育影响的控制和调节。以便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确保学生的品德按照社会的要求健康成长。(9)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理论对于人们的行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于理论,即用共产主义思想及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武装学生的头脑,帮助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要从被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工作做到点子上,把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做到思想教育的系统性、开放性和针对性。(10)循循善诱的原则。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学生的年龄小,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白大道理的,教师、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遵循学生们的思想认识规律,反复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11)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孤立地脱离其他工作来进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寓教育于疏导之中,围绕育人成材这个根本目标,实行德、智、体、美、劳相结合;各科之间教书育人相结合;校内各职能部门,各种教育力量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一股合力,齐抓共管,这种综合教育的原则才能收到显着的效果。

⑺ 对孔子的德育思想研究都有哪些方法

因材施教

⑻ 如何开展和谐德育小课题的研究求解答

一、什么是“和谐德育小课题”1.“德育小课题”的定义。“德育小课题”是以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团队老师、德育管理者个人为研究主体,以学校德育、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相对于过去包括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县级课题和学校课题在内的“集体课题”。和谐德育类小课题研究的方向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比如:《构建新型家长会模式的探索》、《有效利用主题班会促进和谐德育的研究》等等。2.和谐德育“小课题”的特征。“针对性”( 针对和谐德育体系构建中德育问题、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比如德育双基研究、三位一体体系构建研究、德育管理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途径)、“切口小”(扣住一种现象、一个学生——案例分析、一次活动或是讨论一个小问题)、“操作性”(从班主任工作、德育实践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策略,并能够通过实践检验有效的)、“实效性”(对促进和谐德育体系的建构、班主任自身育德素养提高和优秀班集体建设具有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3.“小课题”与“集体课题”的关系。“集体课题”当然有“集体课题”的优势:群策群力,才智互补,通力合作;解决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重大问题,支撑学校办学目标,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等。但是,“集体课题”也有相对不足之处:协调困难,相互牵制的现象严重;课题研究缺乏教师针对性,对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没有太多的作用;参与程度不高,有的是课题组长一个在研究、撰写结题报告。“小课题”的产生正是建立在对于“集体课题”缺陷的基础之上,更是针对着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的。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也是责任主体,具有灵活性,方便调整和选择,有利于行动研究;特别是课题源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极为有利。所以,总的说来,“和谐德育小课题”研究,就是班主任的自我研究,是以班主任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班级管理中迫切解决的德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改进德育工作,同时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德育双基”工程,深化和谐德育体系构建的实践,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推动我校和谐德育研究工作健康顺利开展的课题研究。 二、为什么要开展“和谐德育小课题”研究1.解决和谐德育体系构建中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教学问题和德育问题,需要尽快解决,而学校的集体课题针对的是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这样的问题常常是宏观的或者中观的,并不能解决个人遇到的问题。在和谐德育体系构建中,德育管理者、班主任也会遇到许多德育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开展和谐德育小课题研究是解决和谐德育体系构建中问题的有效途径。2.支撑学校德育类集体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应该有两项基本任务。一是集中优势力量研究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用课题研究来支撑学校的办学目标,用课题研究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用课题研究来烘托科研气氛,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二是发动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真问题,进行真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前者针对的是学校问题,要用集体课题来研究,后者针对的是教师个人问题,可用小课题方式来研究。2009年县教育局开展《构建区域性和谐德育体系的实践与研究》(嘉兴市2009年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我校作为实验学校,开展《整体构建初中阶段和谐德育工作体系的实践与研究》(2009年度海盐县教科规划立项课题,也是县课题的子课题),开展和谐德育小课题研究,支撑学校德育课题和县德育课题研究,构建和谐德育体系。3.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开展小课题研究,促使班主任对学校德育工作、对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特别是德育双基的落实进行思考,进行研究,进行实践;也促使班主任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反思;从而提高班主任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小课题”研究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应该是毫无疑义的。三、怎样做好“和谐德育小课题”研究1.选择好课题选题的一般步骤是先发现和提出问题,再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最后结合实际,确定研究课题。选题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是选题需要具有针对性。针对自己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研究的问题来源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班级管理中的困惑、班主任工作中的得失。二是切口需要小。一个小问题、一个现象、一个学生、一种方法、一次活动等,均可以成为“小课题”。三是内容切合自己。有的题目虽好,但是,不是自己的专长,不是自己的爱好,不符合本班、本校实际,最好的课题也难以研究。应该选择自己有一定的积累、有话可说的课题为好。四是方向对准和谐德育体系的构建。理论问题是总课题、子课题等“集体课题”研究的问题,我们研究的“小课题”还是需要选择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实践研究。2.开展文献研究这是“小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文献研究需要解决理论支撑问题,了解课题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目标,创新研究内容,理清研究思路,选择研究方法,为“小课题”研究奠定基础。文献研究的途径一般有图书资料、报刊杂志,现在比较重要的是网络,参考面更加宽泛,内容更加丰富。文献研究的关键在于“研究”,查阅资料只是研究的基础,对于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分析比较,才有超越和创新。一些课题研究者把自己文献研究的资料整理归类,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参考,是非常必要的。 3.做好教育调查这是绝大多数课题研究者使用的研究方法。了解现状是设计课题的重要基础,对于现状了解得越具体,越深入,越全面,越准确,课题研究也就越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查研究可以是问卷调查,了解面上的情况;可以是座谈调查,针对性召集调查对象,进行追问式调查,可以把调查内容引向深入;还可以是个别访谈,这是点上的调查,解决深度问题。4.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 小课题研究,也要撰写研究方案,明确自己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从而突出研究重点,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和谐德育小课题”研究必须明确课题要解决和谐德育实践问题中的什么问题?采取哪些措施和策略?该问题对德育工作有哪些方面的改善?效果如何?等等。5.实施研究 首先要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研究方法:小课题研究主要方法是读书、行动、反思。不强调一种研究方法的完整运用,而强调为解决自己班级管理、教育教学困惑对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特别强调“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其次,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要特别注重研究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可以提升教育实践水平。要注意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6.及时结题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程序。结题的形式除了研究报告、论文以外,“小课题”还有它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日志、教育叙事、案例分析、反思、经验总结等。注意的地方:一是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类,课题研究会涉及许多的材料,结题之前要进行归类整理,为结题做好准备。二是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比较,找到相同和相异之处,特别是有效性和无效性的原因分析,这是找出规律的重要依据。三是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这时需要辩证分析,需要全面分析,需要条理性分析。一些课题研究者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做好经验总结,所以,过程很好,结论不佳。四、“和谐德育小课题”研究要求1.选题小巧。“小课题”选题要求小巧,“小”表现为自己一个人足以完成,“巧”表现为有所创新。2. 设计方案。一般来说,“小课题”研究研究者也要设计研究方案,包括“研究背景”、“课题界定”、“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阶段安排”、“预期成果”、“有利条件”等。3.专题关注。需要有问题意识,要有专题的敏感性,注意自己研究的专题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研究内容和方向,走在专题研究的前沿。4.借鉴同行。积极参与学校、县组织的“小课题”研讨活动和德育研讨活动,学习别人的研究过程与方法也会给自己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启发。5.关注有效和创新。

⑼ 全员德育导师制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对比实验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学校实验的研究步骤,要先以“学生每日三大步”为先,实施学生三大步几个月之后,教师会产生育人幸福感和成就感,从而产生教学改革和育人观念方法更新的冲动、并且积累一定的素材进而开展研究工作,进而推出“教师每月三大步”。

⑽ 什么是德育研究

德育是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的全球性话题。道德教育方法作为德育工程的子系统,是十分关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于成功而有效的德育不仅受益于德育内容的科学设计,而且还受益于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当与正确。西方在德育方法方面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古代西方道德教育同宗教结合紧密,近代以来,权威教育起主要作用,二次大战结束后则受杜威、皮亚杰、哈特肖恩、霍尔等多个教育学派和学科的影响。近现代西方的道德教育形成了不同于东方的许多特点,如宗教方法的传承、学科方法的多样、教育方式的渗透、选择方法的自由,并形成了道德认知发展、价值澄清、社会学习等主要的方法论[1]。通过对近现代西方国家德育方法的比较和分析合理地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方法对我国德育方法的创新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阅读全文

与德育研究的方法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铜丝的直径用精确的方法怎么求 浏览:630
纸缝怎样连接的方法 浏览:125
管家婆软件的安装方法 浏览:988
flm下载安装方法 浏览:543
形象快速记忆的方法 浏览:362
实验室真空烘箱的使用方法及步骤 浏览:276
怎么去掉眼袋最快的方法视频 浏览:447
缝纫机正确的穿线方法 浏览:282
液晶电视屏幕自检解决方法 浏览:998
豌豆粉丝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827
太极泥使用方法 浏览:985
眼神灵活性训练的方法有几种 浏览:850
什么方法去血管瘤 浏览:84
快点下载安装方法 浏览:747
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结题报告 浏览:648
苹果7手机接入点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72
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有哪些 浏览:321
左手冰凉的治疗方法 浏览:611
父母教育子女的最佳方法 浏览:550
正确发声的方法视频 浏览: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