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费朗西斯·培根对科学方法论的贡献
1,针对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实际是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逻辑,提出了一种新的逻辑理论—归纳逻辑,提倡“观察、实验、经验、归纳、总结、分析,发现真理,验证真理”的新三段思想方法。
2,培根认识到很多科学原理蕴藏着工匠的日常操作中,但他同时又认为,但凭经验还不能获取自然知识,还要对经验进行一定的加工。他认为要形成“经验与理性职能的真正合法婚配”,同时强调经验和理性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三表法”这一重要的实验科学方法。
3,严肃的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强调了知识的力量,强调要用知识来把自然界变成人的“王国”。对后人对知识的追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培根随笔作家简介
培根随笔作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一1626年),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1st Viscount St Alban),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要着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后担任女王特别法律顾问以及朝廷的首席检察官、掌玺大臣等。晚年,受宫廷阴谋逐出宫廷,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着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着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培根随笔》。1626年3月底,培根由于身体孱弱,在实验中遭受风寒,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2)弗朗西斯培根研究科学的方法是扩展阅读
主要成就
1、归纳法
培根提出了到达各种现象的一般原因的真实方法—科学归纳法。在《新工具》中,培根把实验和归纳看作相辅相成的科学发现的工具。他看到了实验对于揭示自然奥秘的效用。培根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使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培根的归纳法对于科学发展,尤其是逻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唯物主义
他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他重视科学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必须借助于实验,才能弥补感官的不足,深入揭露自然的奥秘。
3、法学
以其哲学理念为基础,培根本人对于英国法有一个宏大的法典化、系统化的构想。他将英国法视为一个不定型之物,但可根据与自然法相一致的原则,以一部完整的法典的形式对其加以重塑,从而使其转变为一门彻底的科学。作为英国司法界的领袖,他认为自己必须担负起这一使命,而将之前零散的命令系统化的《大法官法院法令集》的编撰恰是培根履行这一使命的重要成果。
3. 培根的简介及生平
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1月22日一1626年4月9日),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要着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新贵族家庭。12岁的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曾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旅居法国巴黎。1582年,21岁的培根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23岁的他当选为国会议员。1602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授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授封为奥尔本斯子爵。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英镑,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4. 实验归纳法是谁提出的
弗朗西斯·培根
培根逻辑思想产生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那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提出了归纳逻辑发展的要求,归纳逻辑的诞生又反过来推动科学的发展。培根在批判和继承旧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观察实验为主要特色的科学发现的方法—归纳逻辑。
培根通过归纳法试图使人们摆脱经院神学的束缚,带领人们去接近自然发现新事物。由于培根为当时最需要方法工具的自然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科学发现的工具”,因此受到了科学工作者的普遍欢迎,对于近代自然实验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培根归纳法对于无论对于哲学、逻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人物评价
霍勒:“培根的书比任何其他的书更能让人修身养性,他是上帝派来的天才人物之一,他教会我们如何获得成功,如何造就伟大。他让人们相信一点,天才不是拜上天所赐,而是靠着勤奋得来的,劳动能够创造一切奇迹。”
丹皮尔:除波义耳外,培根对于实际从事实验科学的人似乎没有影响,或很少有什么影响。可是他在提高学术界对于当代科学问题的考虑方面,却不无功劳……在培根眼中确实可靠的事实是当时迫切的需要。这是很正确的……他的理论和科学方法在哲学方面也是野心过大了,在实践方面,也是根据太不足了。
5. 培根发明了什么
培根提出了到达各种现象的一般原因的真实方法—科学归纳法。
在《新工具》中,培根把实验和归纳看作相辅相成的科学发现的工具。他看到了实验对于揭示自然奥秘的效用。培根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使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培根的归纳法对于科学发展,尤其是逻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培根在《新工具》中,阐述了他的科学归纳法。他认为,归纳法是从事物中找出公理和概念的妥当方法,同时也是进行正确思维和探索真理的重要工具。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归纳方法是不可缺少的。
(5)弗朗西斯培根研究科学的方法是扩展阅读
人物影响——
培根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培根的《新工具》对于开创的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经验观察为方式的研究自然的方法,是建立在对客观对象的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的。这种对物质世界的客观把握,对于英国唯物主义的形成有着深刻的促进作用。培根的把整体割裂开试图把握本质的方法,给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带来了理论的基础。
6. 培根发明了什么
培根没有发明东西,他提出了到达各种现象的一般原因的真实方法—科学归纳法。在《新工具》中,培根把实验和归纳看作相辅相成的科学发现的工具。他看到了实验对于揭示自然奥秘的效用。培根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使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培根的归纳法对于科学发展,尤其是逻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培根在《新工具》中,阐述了他的科学归纳法。他认为,归纳法是从事物中找出公理和概念的妥当方法,同时也是进行正确思维和探索真理的重要工具。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归纳方法是不可缺少的。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1stViscountStAlban),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要着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后担任女王特别法律顾问以及朝廷的首席检察官、掌玺大臣等。晚年,受宫廷阴谋逐出宫廷,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着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着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培根随笔》。1626年3月底,培根由于身体孱弱,在实验中遭受风寒,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7. 弗朗西斯·培根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科学方法上的重大贡献是什么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年),英国哲学家,近代西欧哲学的开创者之一,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派的创始人,被马克思称作“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1561年出生在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掌玺大臣,母亲是一个颇有才学的加尔文派教徒。由于家庭的关系,培根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2岁即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担任他导师的是当时很有名气的三一学院院长怀特姬夫特博士。
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培根就对具有1500年历史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挑战。他宜称,剑桥的教授们把自己的学问建立在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础上是大错特错的。1576年,培根因不满学校教学内容而中途辍学,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鲍莱爵士的随员到法国工作。1579年,由于父亲突然病故,培根回到英国。从此,他开始攻读法律,21岁时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上了一名律师。
1854年,培根当选为国会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后来培根结识了女王的宠臣、青年贵族埃塞克斯伯爵,成了他的朋友和顾问。当埃塞克斯失宠、密谋政变被捕后,培根作为证人和密友在法庭上指控埃塞克斯有罪,埃塞克斯即被处死。因为这件事,培根遭到很多人的非议。
詹姆士一世即位后,培根被授予爵士爵位,并且在政界步步高升,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就任总检察长,1618年成为大法官,同年被封为男爵。
培根在政界春风得意的时期,也是他积极从事理论着述的时期。1603年,他写了《关于自然解释的序言》、《关于自然的解释》、《论时代勇敢的产儿》等文章。1604年,培根又出版了《论事物的本性》和《论人类的知识》。1605年,培根发表《论学术的进步》,这是以知识为其研究对象的一部着作,也是《伟大的复兴》这部巨着中的第一部分。在该书中,培根论证了知识的巨大功用和价值,高度赞扬了科技文明,批判了无知无识的蒙昧主义,为日后提出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本书在欧洲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阐发的科学分类及由此建立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新结构,是近代科学分类的先导,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1620年培根被封为子爵,这是培根政治上最显赫的时期。也就在这个时候,培根的重要代表作、着名的《伟大的复兴》出版了。这是培根要复兴科学、要对人类知识整个加以重新改造的一部未完成的巨着。他计划分六个部分来阐述他的科学哲学,1605年的《论学术的进步》是第一部分,现在出版的《新工具》只不过是第二部分。《新工具》中培根批判了经院哲学所坚持的亚里士多德那一套科学推理程序,提出了自己的实验归纳方法论。培根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对观察和实验具有重大意义,奠定了近代归纳学说的基础,构成了自那时起科学家一直所采用的方法的核心。《新工具》堪称近代最有影响的逻辑学、哲学着作之一。
就在培根仕途达到顶峰之后,1621年培根以受贿罪被弹劾。培根的政治生涯结束了,但他很快从消沉中振作起来,埋头着书立说。他先后出版了《论厄运》、《亨利七世》、《亨利八世》,并写出了《大不列颠史》的大纲。1623年,培根把《论学术的进展》译成拉丁文,并进行了增改,把篇幅扩大为九卷本,书名定为《论学术的进展与价值》。
培根在科学方法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他最先倡导有组织地集体协作研究。在他最后一部着作《新大西岛》中,虚构了一个有组织的科学研究机构,是对未来科研机构的一个构想。
1626年,培根因支气管炎在伦敦逝世,终年65岁。培根的去世并没有影响他的哲学在历史发展上所起的伟大的转折作用,作为现代科学的指路人,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永恒的。
8. 培根在英国率先提出了什么
收藏
1181
261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编辑
弗朗西斯·培根,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1st Viscount St Alban),英国文艺复兴时
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
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他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培根
唯物主义第一人更多
培根的最大哲学贡献在于,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马克思、恩格斯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
政治生涯的结束更多
培根作为法官当面接受诉讼当事人4万英镑,被政敌揭发赶下台,被判有期徒刑,关押在伦敦塔,终身不得担任任何公职,政治生涯结束。
相关词条:
伊丽莎白一世詹姆士一世培根随笔
中文名
弗朗西斯·培根
外文名
Francis Bacon
国 籍
英国
出生日期
1561年1月22日(辛酉年)
逝世日期
1626年4月9日(甲子年)
职 业
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作家(散文家)
信 仰
新教安立甘宗
代表作品
《新工具》、《学术的进步》、《新大西岛》《培根随笔》
目录
1生平经历
2个人着作
3人物思想
▪ 归纳方法
▪ 唯物主义
▪ 科学态度
▪ 逻辑学
▪ 哲学贡献
4人物影响
5人物评价
6个人荣誉
1生平经历编辑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 - 1626)在1561年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教,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政;母亲安妮·培根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她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
1573年,年仅12岁的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大学中的学习使他对传统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旅居法国巴黎。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这使他接触到不少新的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并且对其世界观的转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培根纪念碑
1579年,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日后赡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不得不回到伦敦。由于生活开始陷入贫困,在回国奔丧之后,培根进入了葛雷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职。
1582年,21岁的培根取得了律师资格,此时,培根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并且把经验和实践引入认识论。这是他“复兴科学”的伟大抱负,也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1584年,23岁的他当选为国会议员。
1589年,成为法院出缺后的书记,然而这一职位竟长达20年之久没有出现空缺。他四处奔波,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职位。[1]
1602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1602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
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授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授封为奥尔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国务活动上,而存在与对科学真理的探求上。这一时期,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着作。
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英镑,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着述。
1626年,3月底,培根坐车经守伦敦北郊。当时他正在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作一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2个人着作编辑
代表作品
《学术的进展》,1605年
培根人生论
《新工具论》,1620年
《论说文集》,1624年
《亨利七世本纪》
《论事物的本性》
《迷宫的线索》
《各家哲学的批判》
《自然界的大事》
《论人类的知识》
《培根人生论》
《培根随笔》
文学着作
弗朗西斯·培根有这样一种积极而充实的政治生涯,似乎就无暇去做任何其它事情。但是培根不朽的名气和在本册中占有的
名次皆因他的哲学着作,而不是他的政治活动。他的第一部重要着作《随笔》最初发表于1597年,以后又逐年增补。该书文笔言简意赅、智睿夺目,它包含许多
洞察秋毫的经验之谈,其中不仅论及政治而且还探讨许多人生哲理。以下是一些话:
青年人更适之发明而非为判断,更适之实干而非为商议,更适之创新之举而非为既定之业,老年人否定之多,磋商之久,冒险之少,若青老两结合,必将受益匪浅,……因为彼此可以取长补短 ──《谈青年和老年》
有妻室儿女者已向命运付出了抵押品 ──《谈婚嫁与单身》 (培根自己结过婚,但没有子女)
哲理着作
培根最重要的作品是论述科学哲学的。他计划分六个部分来写一部巨着《伟大的复兴》。
打算在第一部分重申我们的知识现状;第二部分描述一种新的科学调查方法;第三部分汇集实验数据;第四部分解释说明他的新科学工作方法;第五部分提出一些暂
定的结论;最后一部分综述用他的新方法所获得的知识。可想而知,这项宏伟的计划──可能是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最有抱负的设想──从未得以完全实现。但是可
以把《学术的进展》(1605)和《新工具》(1620)看作是他的伟大着作的头两个部分。
重要着作
《新工具》和归纳法的创作
《新工具》也许是培根最重要的着作。这部着作基本上是号召人们采用实
验调查法。由于完全依靠亚里士多德演绎逻
辑方法荒诞可笑,因而需要一种新的逻辑方法——归纳法。知识并不是我们推论中的已知条件,而是要从条件中归纳出结论性的东西,更确切地说是我们要达到目的
的结论。人们要了解世界,就必须首先去观察世界。培根指出要首先收集事实,然后再用归纳推理手段从这些事实中得出结论。虽然科学家在每一个细节方面并不都
是遵循培根的归纳法,但是他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对观察和实验有重大意义,构成了自那时起科学家一直所采用的方法的核心。
最后的着作
《新西特兰提斯岛》
培根的最后一部着作是《新西特兰提斯岛》 ,该书描写了太平洋的一个虚构的岛上的一个乌托邦国家。虽然书中的背景令人想起托马斯·莫尔爵士的《乌托邦》,但是其整个观点则截然不同。在培根的书中,他的理想王国的繁荣和幸福取决于而且直接来自于集中精力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当然培根是在间接地告诉读者科研的明智应用可以使欧洲人民与他的神秘岛上的人民一样繁荣幸福。
3人物思想编辑
归纳方法
历来有多少哲学家强调演绎的相反一面即归纳的重要性,在这类禀有科学气质的哲学家漫长的世系中,培根是第一人。培根也如同大多数的后继者,力图找出优于所谓“单纯枚举归纳”的某种归纳。单纯枚举归纳可以借一个寓言作实例来说明。昔日有一位户籍官须记录下威尔士某
个村庄里全体户主的姓名。他询问的第一个户主叫威廉·威廉斯;第二个户主、第三个、第四个……也叫这名字;最后他自己说:“这可腻了!他们显然都叫威廉·
威廉斯。我来把他们照这登上,休个假。”可是他错了;单单有一位名字叫约翰·琼斯的。这表示假如过于无条件地信赖单纯枚举归纳,可能走上岔路。
培根相信他有方法,能够把归纳作成一种比这要高明的东西。例如,他希图发现热的本质,据他设想(这想法正确)热是由
物体的各个微小部分的快速不规则运动构成的。他的方法是作出各种热物体的一览表、各种冷物体的表、以及热度不定的物体的表。他希望这些表会显示出某种特
性,在热物体总有,在冷物体总无,而在热度不定的物体有不定程度的出现。凭这方法,
弗朗西斯·培根
他
指望得到初步先具有最低级普遍性的一般法则。由许多这种法则,他希望求出有二级普遍性的法则,等等依此类推。如此提出的法则必须用到新情况下加以检验;假
如在新情况下也管用,在这个范围内便得到证实。某些事例让能够判定按以前的观察来讲均可能对的两个理论,所以特别有价值,这种事例称作“特权”事例。
培根的归纳法由于对假说不
够重视,以致带有缺点。培根希望仅只把观察资料加以系统整理,正确假说就会显明毕露,但事实很难如此。一般讲,设假说是科学工作中最难的部分,也正是少不
得大本领的部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出方法,能够按定规创造假说。通常,有某种的假说是收集事实的必要先决条件,因为在对事实的选择上,要求有某种方法确
定事实是否与题有关。离了这种东西,单只一大堆事实就让人束手无策。
单纯枚举归纳问题到今天依旧是悬案。涉及科学研究的细节,培根排斥单纯枚举归纳,这完全正确。因为在处理细节的时候,可以假定一般法则,只要认为这种法则妥善,就能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多少还比较有力的方法。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设
出归纳法四条规范,只要假定因果律成立,四条规范都能用来有效。但是穆勒也得承认,因果律本身又完全在单纯枚举归纳的基础上才信得过。科学的理论组织化所
做到的事情就是把一切下级的归纳归拢成少数很概括的归纳——也许只有一个。这样的概括的归纳因为被许多的事例所证实,便认为就它们来讲,合当承认单纯枚举
归纳。这种事态真不如意到极点,但是无论培根或他的任何后继者,都没从这局面中找到一条出路。[2]
唯物主义
弗朗西斯·培根
他是新贵族的思想代表,反对君权神授和君权无限,主张限制王权;拥护清教主张改革,但反对革命。他对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提出必须清除它给人们造成的错误认识和偏见(他称之为假相),以便给认识和科学扫清道路。他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
统,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认为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真正的分子,即事物的简单性质,它是有限的不变的。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由它的不同排列和组合构成
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最重要的特性,运动是有规律的,其形式是多样的。他称事物运动的规律和规定性为形式。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形式,从而获得行动上的自
由,以便征服自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
他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
基本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他重视科学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必须借助于实验,才能弥补感官的不足,深入揭露
自然的奥秘。他重视归纳法,强调它的作用和意义,认为它是唯一正确的方法,但它否定了演绎法的作用是片面的。他把自然科学中孤立静止的研究方法移植到哲学
上来,造成了欧洲近代哲学所特有的局限性。他的哲学具有神学的不彻底性,他主张双重真理,承认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死等宗教教条。他的唯物主义哲学对近代哲学
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主要着作有:《新工具》、 《学术的进步》 、 《新大西岛》 、《亨利七世本纪》、《培根随笔》等。其中培根的《谈读书》入选人教版九上第15课。代表作《新工具》,在近代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哲学家由此把它看成是从古代唯物论向近代唯物论转变的先驱。[1]
科学态度
培
根认为,当时的学术传统是贫乏的,原因在于学术与经验失去接触。他主张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应相辅相成。他曾列出一张他认为值得研究的130个课题和操作方
法的表,请求詹姆斯一世颁布命令搜集这些知识。实际上他只得到很有限的一些资料。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关于科学的一系列看法和主张,如他提出热的本质是运
动,因为有热的情况出现时总有运动存在。他还认为,产生可感觉到的热效应的原因是现象下面的物体微粒的运动,这种运动具有原子的特性等。
尽管培根感兴趣的正是科学,尽管他的一般见解也是科学的,他却忽略了当时科学中大部分正进行的事情。他否定哥白尼学说;只就哥白尼本人讲,这还情有可原,因为哥白尼并没提出多么牢靠的议论。但是开普勒的《新天文学》(New Astronomy)发表在1609年,开普勒总该让培根信服才对。吉尔伯特对磁性的研究是归纳法的光辉范例,培根对他倒赞赏。
然而他似乎根本不知道近代解剖学的先驱维萨留斯(Vesalius)的成绩。出人意料的是,哈维是他的私人医生,而他对哈维的工作好像也茫然不知。固然哈维在培根死后才公布他的血液循环发现,但是人们总以为培根会知道他的研究活动的。哈维不很高看培根,说“他像个大法官似的写哲学”。假使培根原来对功名利禄不那么关切,他当然会写得好一些。
培根不仅瞧不起演绎推理,也轻视数学,大概以为数学的实验性差。他对亚里士多德怀着恶毒的敌意,但是给德谟克利特非常高的评价。他虽然不否认自然万物的历程显示出神的意旨,却反对在实地研究各种现象当中掺杂丝毫目的论解释。他主张一切事情都必须解释成由致效因必然产生的结果。
演绎在科学中起的作用,比培根想的要大。当一个假说必须验证时,从这假说到某个能由观察来验证的结论,往往有一段漫长的演绎程序。这种演绎通常是数理推演,所以在这点上培根低估了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培根对自己的方法的评价是,它告诉如何整理科学必须依据的观察资料。他说,我们既不应该像蜘蛛,从自己肚里抽丝结网,也不可像蚂蚁,单只采集,而必须像蜜蜂一样,又采集又整理。这话对蚂蚁未免欠公平,但是也足以说明培根的意思。[2]
逻辑学
培
根在《新工具》的第一部分,从两个大的方面论述了人类产生谬误的途径:观念上的和方法上的,并通过对这两方面的具体分析指出二者之间的联系。第一部分内
容,是对旧逻辑——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演绎逻辑”和经院逻辑的批判,培根把它称为“破坏部分”。由此,培根提出创建新的科学方法的必要性,并为自己的“科
学归纳法”逻辑的出场揭开了序幕。第二部分是关于归纳法的一些具体要求等,被成为“建设部分”。由此,培根把传统逻辑带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归纳逻辑成了以
后逻辑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培根认为: “归纳法就是为获得真正证明的方法。归纳逻辑不是在知识问题上研究,而是对自然的权力艺术的科学”,
“归纳法是发现个体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制的工具,是获得支配绝对现实的规律和能起决定作用的形式的方法。”“在这里,培根给我们勾勒出了归纳法的定义,即,
科学归纳法是从事物中正确找出公理和概念的方法,是进行正确思维和探索真理的重要工具。
哲学贡献
培
根是西方哲学上少有的官爵显赫的哲学家,也是人品受到攻击最多的哲学家之一。然而,他又是终身怀有改造知识“伟大复兴”的宏伟志向的哲学家。正是培根创第
一次从哲学理论的层面研究了认识论问题,创造出了一套科学主义的认识论,为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开辟出了一片崭新的领域,为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精神
支持。
培根认为,当时流行的两种哲学观点都极为不利于人们获取知识。一种观点认为自然法则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人们无须再作
进一步的探求,这样的哲学将一切问题都确定为了是人心中符合逻辑的思维产物。这样以来,事物就变成了被确定的,被决定的了。这便压制了理解力,给“哲学以
及各门科学带来很大的损害,因为,他们这样做固然能够成功地引起人们相信,却也同样有效地压熄和停止了人们的探讨;而破坏和截断他人努力这一点的害处是多
于他们自己所获得的好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没有任何事物是可解的。人不能有真正的知识。因为,这些人认为,感觉知识是不确定的,靠不住的,因此,自然
事物便是不可理解的。这样,“他们却既非从真的原则出发,也没有归到正确的结论,热情和娇气又把他们带领得过远了”,除此之外,培根认为,前苏格拉底时期
的哲学家,如赫拉克利待、塞诺苏尼、巴门尼德、阿那克萨戈拉、恩培多克勒、德漠克里特等人“则本着较好的判断在这两个极端……之间采取了折中的立场,因为
他们似乎已经认识到事物是否可解这个问题不是认识所能解决而只能靠经验才能解决的。但是,由于这些哲学家“一味信赖自己理解的力量,也不曾应用什么规矩绳
墨,而是把一切事物都诉诸于艰苦的思维,诉诸心灵的不断动作和运用。”因此,培根将哲学分成有两种:一种是培养知识的哲学,另一种是发现知识的哲学。与此
相应,有两种哲学方法,“一种叫做人心的揣测,而另一种则叫做对自然的解释。”
4人物影响编辑
培根的《新工具》对于开创的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经验观察为方式的研究自然的方法,是建立在对客观对象的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的。这种对物质世界的客观把握,对于英国
唯物主义的形成有着深刻的促进作用。培根以后,霍布斯把培根所开创的唯物主义传统加以系统化和片面化,形成了典型的近代意义上的机械唯物主义;而培根的经
验主义倾向的认识论,经过霍布斯,被洛克论证和发挥,形成了系统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思想;培根的把整体割裂开试图把握本质的方法,给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带来了
理论的基础。
培根的《新工具》带给后人的是经验主义、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的理论温床,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培根的逻辑是以自然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此之前的科学认识是一种不自觉的认识活动。但是自从培根归纳逻辑问世之
后,科学认识又多了一条途径。人们可以更多地借助观察、实验,经验材料进行科学研究。现代科学的建立,使归纳逻辑应运而生,归纳逻辑的产生,反作用于科
学,促进了现代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当代科学逻辑,就是在培根的归纳逻辑的启迪下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重视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的传统,是与培根所开创
的传统分不开的。所以说,培根的归纳逻辑为自然科学认识打开了又一扇窗。
逻辑史上,有记载的最先使用归纳思想的是柏拉图,随后的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着作里论述了这种方法。但是真正把归纳逻辑
创建成体系的却是培根。培根在他的着作中详细阐述了这种方法的目的、原则,以及方法和局限,使得归纳法以完整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初次创建了归纳逻辑体
系。但是这种创建却是很不完善的。培根的局限确定了他仅仅是归纳逻辑的初创者。其追随者穆勒,在总结培根归纳逻辑的基础上,把作为科学发现的方法的“三表
法”扩充为“穆勒五法”,最终形式上的归纳逻辑才真正完成。穆勒五法是培根归纳逻辑的继承和发展。
5人物评价编辑
现代哲学家
人们完全可以说弗朗西斯·培根是一位真正的现代哲学家。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
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他那渊博的学识连同精彩的文笔与科学和技术相共鸣。
培根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称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是“整个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这是对培根哲学特点的科学概括。
在评价培根的方法论时,马克思曾说:
“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的方法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条件。”
在应用科学方面,培根感兴趣的主要是工匠的技术和工业生产过程,因而他被称作“工业科学的哲学家”。
三种雄心
虽然培根是一位忠实的英国人,但是他的洞察力远远地超过了他自己的国界。他划分出三种雄心:
其一类者,朝思暮想,惨淡经营,在本疆之内,得陇望蜀,觊觎青云;其二类者,宵衣旰食,机关算尽,图他人之邦,扩己
国之势,拜倒称臣者愈多愈善,此辈虽贪婪无度,然却至尊至贵;若一人披荆斩棘,努力登攀,以求人类享有经天纬地之略,驾驭宇宙之才,此实属雄心大志,……
尽臻尽善。
虽然培根是科学的指路人,但是他自己却不是一位科学家,也跟不上他的同时代人所取得的进展的步伐。他忽略了纳皮尔(新近发明了对数)和开普勒,甚至还有他的英国同伴威廉·哈维。培根正确地指出热是一种运动形式──一个重要的科学学说,但是在天文学上他却拒绝接受哥白尼的学说。不过人们应该记住培根不是要提出一套完整、正确的科学定律,而是要提出一个应该学什么的概说。他的科学猜想意在作为进一步探讨的起点而不是作为终极的结论。
弗朗西斯·培根并不是最先认识到归纳推理用途的人,也不是最先理解科学会给社会带来各种可能利益的人。但是在他以前
没有人如此热情而广泛地发表这些思想。而且部分由于培根是一位好作家,部分由于他作为一位主要政治家的名气,他对待科学的观点在实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662年当为了促进科学知识的增长而创建伦敦皇家学会时,创建者们称培根为他们的启灵人。而且当在法国启蒙运动期间编纂大部头的《网络全书》时,主要的编纂者们如狄德罗和阿朗贝尔赞誉培根是他们的作品的启灵人。如果说《新工具》和《新亚特兰提斯岛》今天比过去一度曾有的读者少了,这是因为它们的寓意已被广泛地接受。
鸣锣启蒙
培根是近代自然科学的鸣锣开道者。他最早表达了近代科学观,阐述了科学的目的、性质,发展科学的正确途径,首次总结出科学实验的经验方法--归纳法,对近代科学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培根是除旧立新的思想革新者,他对经院哲学的科学观和传统逻辑思维方式的批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人们有理由把培根与另一位即将来临的科学时代的先驱勒内·笛卡尔相提并论。培根比笛卡尔早一代人(三十年)。他比笛卡尔更多地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但是这位法国人重大的数学发明使这种对比的天平稍微向有利于他的一边倾斜。
9. 培根怎么开创现代实验科学
培根(1561~1626)培根,英国科学家、哲学家。出生于伦敦。
1573~1575年,他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
培根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认为,感觉是完全可靠的。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自然界、物质是研究的对象。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他强调发展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认为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认识自然、支配自然。
培根认为,物质是多种多样的、能动的,具有内在力量和内部张力,并把各种运动机械地分为19种,还第一次在科学上最完备地总结了认识的归纳法。
实践出真知的培根
培根出身在英国伦敦的一个新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大法官,并且还担任过英国女王的掌玺大臣。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翻译过许多外国作品,思想很开明。
培根很小的时候,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为父亲的地位使他接触到不少上层社会的人物。有一次,女王碰见了他,便开玩笑地问道:“小掌玺大臣,你今年几岁了?”
“我比陛下的幸福朝代还小两岁。”
女王听到这么好的回答,当然是高兴极了,从此以后,培根的聪明便人所尽知了。
13岁那一年,受过神学和语言教育的培根便破格地进入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这所学院是专门培养未来国家官员的学院。在这里,培根系统地学习了哲学、文法、修辞、逻辑等课程。在学习中,培根是一个比较有独立见解的人,哪怕是看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书,他也会提出自己的见解来。这么一个少年竟然有如此胆识,真是让人们佩服。
3年以后,培根便离开了这所学校,他的理由非常简单,他认为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实在没有好处,只有害处。因为在这里学的经院哲学,实际上就是神学,而这个学科是为“神”而辩护的哲学,而且它用极其烦琐的方法来论证神的存在,论证宗教教条的正确性。培根认为这种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并使人的思想远离了自然、远离了科学,成为上帝的奴隶,它完全堵死了人们认识自然的道路。
从此以后,培根就走上了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他把科学植根于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抽取科学的萌芽。培根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他很看重实践对于科学研究的作用,他为近代实验科学奠定了早期基础,是近代实验科学的第一人。
10. 弗朗西斯·培根的人物思想
培根提出了到达各种现象的一般原因的真实方法—科学归纳法。在《新工具》中,培根把实验和归纳看作相辅相成的科学发现的工具。他看到了实验对于揭示自然奥秘的效用。培根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使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培根的归纳法对于科学发展,尤其是逻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培根在《新工具》中,阐述了他的科学归纳法。他认为,归纳法是从事物中找出公理和概念的妥当方法,同时也是进行正确思维和探索真理的重要工具。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归纳方法是不可缺少的。他说:“我们的唯一希望乃在一个真正的归纳法。”“归纳法就是为获得真实证明的方法。归纳逻辑不是在知识问题上研究,而是对自然的权力之艺术的科学。”“他指出:“归纳法是发现个体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则的工具,是获得支配绝对现实的规律和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形式的方法。培根提出的归纳法,不同于简单枚举归纳,是种排除式的归纳法。他曾这样阐述:对于科学与技术的发现和证明有用的归纳法,则必须要用适当的拒绝和排斥的方法来分析自然,然后,在得到足够数目的反面例证之后,再根据正面例证来作出结论。培根科学归纳法的特点在于,通过查阅存在表、缺乏表和程度表,利用排除法可以逐步排除外在的、偶然的联系,提纯出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总之,培根归纳法就是从观察和实验的事实材料出发,通过排斥法来发现周围现实的各种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培根归纳法的目的是要给人们带来新的知识,它是一种认识的工具,而不是议论的工具。培根强调:“我的逻辑对理解力的教导,宗旨不在使它以心灵的纤弱卷须去攫握一些抽象概念(像普通的逻辑那样),而在使它可以真正地解剖自然,可以真正地发现物体的性德和活动,连同其在物质中被规定下的法则。“我的解释方法不限于涉及心的活动或思论(如普通逻辑那样),而且还涉及事物的性质,所以我要对人心提供一种规则和指导,使它在每一情节都能恰当地把自己投在事物的性质上。”
显然,培根关于归纳逻辑的职责的规定,是与传统的逻辑大相径庭的。培根不仅强调了归纳逻辑要研究思维纯形式的方面,更为主要的,他强调了要研究思维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方法问题。培根的科学归纳法正是以个别的事实陈述为据,通过探询和判明客观事物的因果性必然联系,作出关于事物现象运动变化的一般结论,从而提供关于事物形式(即规律)的认识。
他是新贵族的思想代表,反对君权神授和君权无限,主张限制王权;拥护清教主张改革,但反对革命。他对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提出必须清除它给人们造成的错误认识和偏见(他称之为假相),以便给认识和科学扫清道路。他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认为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真正的分子,即事物的简单性质,它是有限的不变的。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由它的不同排列和组合构成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最重要的特性,运动是有规律的,其形式是多样的。他称事物运动的规律和规定性为形式。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形式,从而获得行动上的自由,以便征服自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
他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他重视科学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必须借助于实验,才能弥补感官的不足,深入揭露自然的奥秘。他重视归纳法,强调它的作用和意义,认为它是唯一正确的方法,但它否定了演绎法的作用是片面的。他把自然科学中孤立静止的研究方法移植到哲学上来,造成了欧洲近代哲学所特有的局限性。他的哲学具有神学的不彻底性,他主张双重真理,承认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死等宗教教条。他的唯物主义哲学对近代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主要着作有:《新工具》、 《学术的进步》 、 《新大西岛》 、《亨利七世本纪》、《培根随笔》等。其中培根的《谈读书》入选人教版九上第15课。代表作《新工具》,在近代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哲学家由此把它看成是从古代唯物论向近代唯物论转变的先驱。 培根主要是一个哲学家,而不是科学家。他一开始就探索实验方法的各种可能性,要做科学上的哥伦布,同时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使他们能把这些可能性变为现实。在方法论上,培根努力想把学者传统和工匠传统的方法结合起来,以便导致他所说的
经验和理性职能的真正合法的婚配;由于两者被粗暴地和不幸地隔离开来,所以人类大家庭才陷入混乱,在估计这两个传统在当时所处的情况时,培根把工匠技术日积月累的成长和哲学发展的错误路线作了一个对比。他认为,虽然致力于机械技术的早期的人们工作粗糙,笨拙不灵,但不久他们就获得了新力量和新才能。古代哲学生气勃勃,但后来就一蹶不振。对这种相反境遇的最好解释是,机械技术往往是许多人共同努力而产生的单一结果,而哲学上则往往是一个人才毁掉许多人才。许多人屈服于一个人的领导……从而不能作出什么新的贡献。因为哲学一旦和使它发育成长的经验隔离开来,哲学就变成死的东西了。但只要把实验和理性的这两种机能更紧密地和更精纯地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有很多的希望。
培根从根本上批判了自古希腊以来的学术传统。他不满意古希腊哲学家以及由此而发端的轻自然哲学,重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和神学的学术传统,他认为正是这种传统妨碍了自然哲学的发展,使自然哲学处于幼稚状态。
培根认为,古希腊哲人仅有的一点自然哲学研究,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研究也是不得门径的。培根批判亚里士多德的思辨哲学,认为亚里士多德把对自然的认识从属于无用的思辨、逻辑和辩证法,以潜能和现实等逻辑范畴构筑世界,这就使他的自然哲学富于思辨而无实际用途。在他看来,古希腊有一些哲学家如赫拉克利特、德漠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以及恩培多柯勒等,尚有一些自然哲学家的味道,因为他们的学说涉及到经验和事物的性质本身。而亚里士多德则不同,在他的《物理学》、关于动物学着作以及其他自然哲学着作中,虽然常常涉及经验,但他的结论却并不是从经验得来的,而是先验的,因而经验常常被裁减得适合先验的结论。而且,他也经常人为地给事物增加一些性质,这从根本上是对自然哲学的败坏。
培根特别从方法上批判了古希腊理性支配下的自然哲学研究。他认为自古以来,从没有人认真地借助于一种试验程序从感官出发,开辟一条人类理解之路。首先,人们在研究事物时往往诉诸于前人的说法和意见,然后便开始沉思默想,这种方法为意见所左右,是完全没有基础的;其次,人们也经常求助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来研究事物。但这种逻辑只是在一些既定的原则和原理下,发现与之符合的事物,它既不能发现原理,也不能穷究原理,最后,只能把它归于信仰。即使古代经验主义者所谓的“经验”,也不过是“脱箍之帚”,它是一种随心偶遇、漫无定向的经验。他所说的“经验”是用归纳法整理过的经验,这种归纳法就像蜡烛,能够照亮经验的道路。于是在《新工具》中,他系统地论述了归纳法这一探究自然的新方法。 以其哲学理念为基础,培根本人对于英国法有一个宏大的法典化、系统化的构想。他将英国法视为一个不定型之物,但可根据与自然法相一致的原则,以一部完整的法典的形式对其加以重塑,从而使其转变为一门彻底的科学。作为英国司法界的领袖,他认为自己必须担负起这一使命,而将之前零散的命令系统化的《大法官法院法令集》的编撰恰是培根履行这一使命的重要成果。
在培根1923年版的《学术的进步》一书中,他以“执政官法院”之名对大法官法院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在书中,他探讨了执政官法院因法律固有的不周延性而有存在的必要,同时也指出必须对其管辖权予以限制;他也坚持普通法和衡平法必须有明显区分,而不能混同,否则将导致自由裁量权最终取代普通法的结果。而且,没有法院能够“基于衡平的借口”违反“一部明确的制定法”而作出判决。此外,就大法官法院的运作,培根认为,有必要“为法官制定明确的规则,并且向人民予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