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血液分析设备精度管理方法

血液分析设备精度管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2-04-30 04:42:03

‘壹’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怎样使用

全自动血球仪使用很简单的
一般分为三种模式
不知道你的有几种
一、全血模式
就是你用的样本是
静脉血
用抗凝管采好静脉血把抗凝管皮塞拿下直接放到血球仪的探针下按个测量键
机器就可以自动进样测量了
二、预稀释模式
这个用到的是
末梢血
也就是指尖血或者耳垂血
先把血球仪调到该模式下,用一样本至于探针下,按下测量键或者稀释键(各家不一样)探针自动打入一定量试剂,然后取相应血量
一般采用患者的第二滴血
,仪器一般用量
:13微升--20微升
左右
放入样杯中再放于探针下
按测量键即可
三、穿刺模式
该模式只有高档机有,就是不用把抗凝管的皮塞拔下只要把取好血的抗凝管放进去按测量即可,比较安全,污染率低,价格当然也比较贵
目前进口的品牌高端一些多数都有该功能,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像迈瑞、普朗好像优利特也有。
基本就这样
你看着用
或者和厂家联系下
让他们给你培训下
毕竟要测人的。

‘贰’ 血液分析仪的如何验收

1、验收前准备工作:仔细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要求准备仪器的工作环境和相关的外部设备;成立验收小组;拟定验收计划。
2、开箱:必要时请商检局派人参加;开箱后按照装箱单清点物品是否和装箱单一致。
3、安装:应该对安装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
4、验收仪器的技术性能指标:
(1)测定仪器试剂的本底;
(2)检测仪器的精密度:用高、中、低值新鲜血标本各测10次,计算X-S、 CV值,取20~30个标本随机排列,各测3次,求出总重复性CV%,它代表批内精度、仪器稳定性、互染等因素的总和;
(3)互染率:取高、低两个浓度全血(高、低值相差4~5倍),先测定高浓度3次,接着测低浓度3次,再测高浓度3次,计算高对低、低对高的互染率;
(4)线性:取全血标本,用盐水稀释相当于全血的90%、80%、70%……,测得RBC、WBC、HGB结果做y=a+bx,a接近于0,b接近于1;
(5)校准:应由厂家提供全血校准物(低档血液细胞分析仪用校准颗粒及HGB校准液)进行校准;
(6)上述指标必须符合该仪器的出厂指标,才算验收合格。由验收小组成员、安装工程师及设备科同志签字后存档。

‘叁’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功能描述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医疗设备已普及到各级医院中应用,快捷准确的结果也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极大方便。但由于每一位操作人员对于仪器的原理及性能缺乏相应了解,致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出现较大误差。现将影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因素总结如下:
1、仪器原因
生化分析仪用纯水机技术中光源灯、透光窗和温育池的水不清洁。光源灯超过使用期限没有更换,透光窗不清洁,温育池的水有细菌滋生产生絮状漂浮物,都会直接造成光的散射影响比色结果。
反应杯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度。
试剂吸量器、样本吸量器内是否有气泡产生,密封圈是否老化。如发现吸液注射器内有气泡产生要及时更换密封圈。
2 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原因
试剂盒的选择:应看此试剂是否与该生化仪相匹配,如样本、试剂、波长、反应温度、测定时间和方法等,其次要在使用前进行方法学评价。最好使用符合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要求的试剂盒,在使用前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按照仪器的参数设计原则输入参数。
试剂超过有效期或保存不当,使定标发生错误,造成检测结果的系统误差。
试剂的交叉污染:绝大多数自动化分析仪的反应杯、分注器、搅拌针不是专用,根据试剂的反应原理,试剂之间存在干扰现象。
可引起:
①试剂之间的反应;
②残存试剂的影响(免疫比浊法);
③残存试剂与新加样本之间的反应;
④残存试剂与样本、反应试剂之间的反应。因此在设置检测项目时应按照试剂反应原理调整检测项目的先后顺序。
3 参数设置不当
主参数设置包括:
①测定方法、反应类型;
②样本体积分数;
③ 主、次波长的选择;
④反应时间、反应温度;
⑤计算因子;
⑥线性范围及吸光度的上限和下限。如果以上参数设置不当对测定结果会有很大的影响。
4 其他原因
4.1 水处理机的原因:产水电阻值超过限定值使水质不纯,贮水箱不清洗滋生微生物。
4.2 样本:放置时间过长,溶血、乳糜血、黄疸,样本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及葡萄糖等。
4.3 人为因素:在自动化分析中控制全部质量环节的是人,分析前要考虑患者因素、标本采集运送的全过程;分析中要考虑仪器的性能、工作状态、工作环境、试剂、参数设置、室内质控等;分析后要考虑结果的可靠性,与患者临床症状是否相符,有无干扰因素。

‘肆’ 现在用了一台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老是不准确,一般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血液细胞分析仪是临床检测工具之一,随着高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大量应用,对于血液分析仪测量结果,有以下几个因素可以影响到:
1、生理状态,除很多病理情况下可引起血细胞计数的变化外,很多生理状态也可以引起各项参数的变化。如妊娠的妇女和新生儿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炎热和寒冷常引起一过性白细胞总数增多等等。
2、仪器的影响,血液分析仪对环境要求较高,应远离放射、核磁、放疗加速器等大型医疗设备科室,以防止电信号的干扰。如果实验室的电压不稳,应安装稳压装置,防止仪器产生大量的电噪音,干扰血小板计数结果。
3、试剂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厂家能生产具有白细胞分类功能的血液分析仪。国外厂商均要求使用与其配套的稀释液和溶血剂,甚至对清洗剂也有一定的要求,增加试验成本。但是如果随意改用其它厂家的试剂或使用自己配制的试剂,虽然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计数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细胞体积的测定的影响会很大,有些还会影响血红蛋白的测定,使得多项血细胞分析指标不准确。
海力孚血细胞分析仪采用通用的电阻抗法的检测原理,仪器具有自检和维护功能,开、关机时自动清洗进样器和管路,待机状态自动定时清洗,保证管路畅通。具有自动和手动排堵方式,采用智能高温灼烧、浸泡和正反冲压力排堵,有效避免堵孔,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伍’ 血细胞分析仪确定准确度的方法有哪一些

血细胞分析仪确定准确度的方法有哪一些 ?回答:看白血细胞和红血细胞的比例,血色素,参考现在新的医疗检查表衡量标准.标准质控体系
X-B质控体系的建立,能自动计算SD,CV,X,绘制并打印质控图,保证室内质量控制的实时监测

独立的白细胞检测与红细胞/血小板检测双通道的结构,使每标本检测在60秒内完成,真正意义上实现60个样本/小时

常鹏

‘陆’ 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技术发展历程

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实验室工作对仪器设备需求的不断增加, 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各项用途和用法也有不断的进展,这首先体现在血液细胞分析仪应用的方便性、准确性和尽可能增加的参数上。
1、血液细胞分析仪稀释技术的进步: 早期的血液细胞分析仪一般要求在测定前先进行人工稀释,因此许多操作要求直接取20~40ul 的末梢血加到稀释液中。白细胞稀释比例多在1:251 和1: 501倍,红细胞则需要进行二次稀释, 稀释倍数在6.25~25万倍之间, 然后再将稀释好的标本放入计数杯内进行计数,而且需要在白细胞稀释悬液中加入溶血剂。由于人工稀释费时费力且精确性差,随后的一些血细胞计数仪增加配置了专用的稀释器, 专供该型号的仪器进行机外稀释,这样减少了人工稀释带来的误差和麻烦,提高了效率。然后现代的血细胞分析仪则更加先进,已经将自动稀释技术,自动进样方式全部添加到仪器本体内,即提高了技术含量、取样和稀释的精确度,使得进样的速度和可操作性更加方便,同时使得检测速度加快。
2、血液细胞分析仪参数的增加:前面谈到早期的血液细胞计数仪仅能进行红白细胞计数, 而且是需要通过切换分别进行红白细胞得计数, 所以将其称为血细胞计数器是恰当得。由于血常规检验对血红蛋白测定的需求增加,沙利比色法由于精度和操作不便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已经有单独的血红蛋白比色计配备,将加入专用的溶血剂后的样本进行白细胞计数后再将其倒入血红蛋白比色计, 即可得到比色法测定的血红蛋白结果。由于对血红蛋白测定要求的增加,因此在仪器内增加一套比色装置,就可方便的测定血红蛋白。电阻法定细胞数量的同时还可对细胞体积进行测定,因此对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测定和计算也成为血球计数仪的标准参数。
3、血液细胞分析仪定量部的改进:仪器为了准确进行细胞计数,除了要准确稀释血液外, 对直接进入计数小孔内的液体量也要进行定量控制,因此血液细胞分析仪对定量部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在血细胞计数仪开始阶段, 人们设计了U型水银管压力计,通过水银的重量和在两个电极间的距离来控制吸入的标本量。后来人们通过两只光电管来了解液体通过一个固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和容积来控制标本的吸入量,还有一些公司设计并使用了微量注射器技术以及浮球定量技术来控制计数样本的量。最新的光电计时容量控制技术控制标本进入计数区的量,可以使得进入计数区域的细胞悬液定量更加准确和无污染、同时还可判断小孔是否出现堵塞或半堵塞问题,以及便于维护。
4、血小板计数功能的增加:血小板是血细胞中最小的粒子,早期的血细胞计数仪均不包含血小板计数。60 年代起国外开始研制血小板计数仪,70 年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产品,这类仪器一般需使用PRP 血浆进行, 即使用特殊的离心速度将红细胞和白细胞进行沉淀,使上层血浆中尽量保存最为丰富的血小板,然后应用这种PRP 血浆进行血小板计数。
5、自动取样技术: 由于血液细胞分析仪需要对全血进行自动取样和稀释, 因此取样量也同样需要精确控制。最初的仪器是需要进行手工取样和稀释的,后来逐渐有了外置式专用取样稀释器。再后来仪器内部设置了内置式负压取样稀释器,根据负压量的大小来吸取血液样品,这对控制负压的精确度要求很高,此外还有微量注射器取样技术,依靠光电管控制血液取样量的技术等。目前认为采用旋转阀取样技术是比较精确的方法,旋转伐内部有多个按一定体积设计的小孔,当血液进而后,旋转伐从吸入的小孔转向排出的小孔,此时血液不能再进入,而孔内保留的固定量的血液进入仪器的稀释部,然后清洗,再进入下一次循环。目前许多更加先进的血液细胞分析仪均采用陶瓷制的旋转阀来分配血液标本。

‘柒’ 血气分析的分析仪校准

1. 血气分析仪校准
厂家考虑到校准问题时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和推荐。每台分析仪都有推荐的程序,包括特殊的校准物质和频次,操作者必须要遵从这些推荐。厂家的校准物质必须能溯源到由国家或者国家计量研究院(例如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所发布的有证参考物质,或者是天然的标准品。厂家研发的初级标准品同样需要溯源,用于发展次级工作校准物。厂家应该建立判断与操作分析相关的校准功能的不确定性和临床可接受性能目标的使用者的要求和需求。
2. 校准溯源
在普通化学计量学中所建立起来的测量溯源性的概念现在也已经被引入到了临床化学分析领域中。根据《计量学词汇表和测量不确定度表达指南》,测量溯源性是“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1) 溯源的总体要求
ISO17025,5.6.3.2中陈述“只要可能,参考物质应该被溯源到测量的SI单位,或者是有证参考物质。”严格说来,只有标准或者参考物质的值或者测量,而非物质本身,可以被溯源,但是我们通常的说法是一种标准品可以被溯源。
应该记录用来进行pH、血气和相关测量的检验仪器室内或室外校准的所有物质。记录应该包括厂家对溯源性的宣称和分析的证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厂家的名字和地址、厂家认可的编号、如何获得溯源性的,以及可溯源的值和他们相关的不确定性。
如果某个特殊分析物的可溯源标准不存在,则应该满足如下的溯源性的要求:1)采用由一个有能力的拥有可靠的物理或化学特征的供给者所提供的已知纯度的有证物质;2)采用那些被所有相关团体清楚描述和达成共识的特殊方法和/或共识标准;3)参与合适的实验室间比对项目。
缺乏校准不确定度特殊信息的校准物质的溯源性自身是不能确保在临床条件下任何测量仪器具有可拒收的分析校准的。因此,可溯源的合适的QC物质和合适的质量保证项目也需要用来满足临床应用中可接受的分析性能要求。
(2) 天然标准品
天然标准品是纯净的,具有已知特性的非合成物质,通常用来使分析仪器标准化。例如水的三相点,是一个工人的温度计校准或验证的标准。天然标准品可能和可溯源的标准品具有一样的可信度。
血气分析中最简单和最常见的可操作天然标准是空气(O2含量20.946± 0.002%)。空气可能被用于血气分析仪中pO2传感器的校准,并且其可信度与其他的可溯源标准品一样。商业化的O2和N2混合气体的精确度通常具有0.1%(当氧气为20%时为 0.02%)的不确定度。采用空气作为pO2传感器标准化可能存在的一个误差是由外界温度的变异所引起的。例如,在空调开放的重症监护室,氧气校准中的变异一般被考虑为1%或更少,并且很少发生临床后果。
(3) 有证参考物质用于pH、血气和相关测量的实例pH
原始的pH结果应该可以溯源到pH的参考方法,采用来自NIST的磷酸缓冲液(标准参考物质[SRM]S186Ⅰ和186Ⅱ)。
pO2和pCO2
血液张力测定法是建立pO2和pCO2准确性的参考方法,如果用于张力测定法的气体的组成在规定的浓度上具有0.3%的认证准确性的话。厂家应该采用具有认证气体的血液张力测定法作为建立pO2和pCO2测量仪器准确性的参考方法。认证的气体应该是可以溯源到标准参考物质的,诸如来自NIST的一系列pO2和pCO2混合气体。
血氧定量法
每种血红蛋白衍生物(FO2,FHHB, FCOHb, FMetHb, FSulfHb)的分数值都是基于吸收性比率来测量的,因此要求只要测量波长保持不变则不能单独进行校准。
K+和Na+ 浓度
一级标准品是由高纯度的KCl和NaCl盐所产的比重测量溶液。这些一级工作标准品可能被溯源到NIST的SRM918和919。
Ca+ 浓度
使用的一级标准品是所谓的Ca+转移标准品,由pH=7.4条件下的CaCO3和1mmol/L羟乙基哌嗪乙硫磺酸(HEPES)和每kg160mmol的例子强度所制造而成。Ca+转移标准品溯源性是采用NIST SRM915制作的类似标准品来完成。
Cl-浓度
一级标准品是比重测量标准品,来自高纯度的KCl盐。一级标准可以通过采用NIST SRM999(KCl)类似的标准品滴定来进行确认。采用AgNO3作为滴定剂,并用电位滴定仪器。
葡萄糖浓度
一级标准品来自NIST SRM917a(D-葡萄糖)。这些一级标准品被用于检测工作标准品的葡萄糖浓度。采用葡萄糖参考方法来测量一级标准品的浓度。
乳酸浓度
目前尚无有证的乳酸SRM。一级标准品可能来自于纯的商业物质,例如,L(+)乳酸锂盐(纯度>99%)。

‘捌’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法发展史

是采用电容法和光电比色法的原理,当时仅能测定红细胞和白细胞,而且轻易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到了1948年Coulter先生采用阻抗原理来测定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使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正确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可是阻抗法仅能测定细胞的大小。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激光法原理开始用于血液分析仪,并采用阻抗法与激光法相结合的原理,不仅能测定细胞的大小还能测定细胞核的形态。
进入八十年代中期,因为高能电磁波技术的发展,美国库存尔特公司采用阻抗、激光和高能电磁波技术同时对一个细胞进行检测,再通过数据的综合分析进行细胞分类。由于高能电磁波技术可以检测到细胞内颗粒的大小和密度。还有德国的拜耳公司采用细胞化学反应与激光技术相结合的原理,对白细胞进行分类检测。因为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含有丰硕的过氧化物酶,单核细胞次之,原始细胞极少,淋巴和嗜碱性细胞缺乏此酶。
仪器可以采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对中性粒细胞与淋巴和嗜碱性细胞进行分类。同时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网织红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利用幼稚细胞与成熟细胞膜上脂质含量的多少不同和细胞膜对硫化氨基酸结合量的不同,在加入溶血剂后对细胞膜保护能力不同的原理,对幼稚细胞进行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方法也必将更加完善,泰诺科贸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电阻抗法检测,操作简单,测量结果准确。

‘玖’ 血液细胞分析仪的血液细胞分析仪

血液细胞分析仪,临床又称血液分析仪或血球仪、血球计数仪。
血液细胞分析仪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之一。以前血常规检验的最原始的手段是通过显微镜人工镜检,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高科学技术的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已成为取代镜检进行血常规分析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带分类的血液细胞分析仪。 (XFA6000Intelligent智能化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血液细胞分析仪性能特点:
一、性能特点:
1、现在的血液细胞分析仪都是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丝杆传动技术,避免了传统传动方式(如皮带传动)受环境温度影响的弊端,使定量更准确,更加耐用。
2、在白细胞三分类直方图和红细胞、血小板直方图的鉴别界标上,智能化的自动界标鉴别线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
3、国际领先的双核嵌入式数字化电路系统,提供强大、稳定的控制与分析能力。
4、数据分析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话(ARM)技术提供最稳定的分析结果。
5、一键式操作或手写输入信息,XFA6000Intelligent便会自动吸入血液标本进行稀释、分析、并准确地提供19项参数及3个直方图22项检测结果,中文界面、100万个结果的存储(含直方图)、并有真彩8寸TFT屏显示、内置热敏打印机自动打印,使得操作过程非常简便。
6、全封闭穿刺进样,有效避免对操作者的生物污染风险;具有18个进样位,能充分满足检验大规模的检测工作,并具有急诊插入功能,XFA6000Intelligent将助您的实验室创造空前的效率和成果。
二、日常维护非常简单:
测试前,只要开启电源键,便可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包括电脑自检、冲洗、灌注通道以及空白值确认。检测完毕后,按关闭键XFA6000Intelligent即可自动冲洗所有通道,然后自动关闭,实现智能保养。
三、智能排堵设计:
XFA6000Intelligent的检测部采用红宝石材料,小孔孔径精确,且光滑不易粘附。另设有阻孔监控功能,并可通过排堵程序进行正负压冲洗和电子灼烧排除阻塞。
四、安全与环保:
由于XFA6000Intelligent采用无氰化物试剂检测血红蛋白,因此省去了麻烦的废物处理。进样针内外壁自动清洗功能,给予操作者安全保障。豪华人性的外观设计将使您的检验环境更加舒适、安全。
那在做血常规检查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才能更好的采血,便于血液细胞分析仪分析结果呢?
一、标本的采集
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取得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标本是高质量检验的第一步。保证血液标本中各项细胞的完整形态是作为血常规检验用的高质量的标本的最基本的要求。血液细胞检验标本的制备分为采集和抗凝2个步骤。
1.标本的采集
按采血部位的不同,取得血常规检验标本,最常用的途径是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各类文献均表明,静脉血血样是最可靠的标本,手指血是末梢毛细血管血样中与静脉血差异最小且较为稳定的血样。有研究表明,与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仍然较差:白细胞计数明显高(+8%)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9%)。因此,绝大多数专家建议:血常规检验特别是应用血液分析仪时,应使用静脉血。
2.标本的抗凝
用于血常规检验的血样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在目前的众多抗凝剂中,EDTA盐(EDTA-Na2,EDTA-K2,EDTA-K3)是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影响相对较小的抗凝剂,最适合用于血常规检验。除采血因素的影响(生理性因素、采血部位等)外,多数情况下,血样的质量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血液比例过高时,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凝血块的可能性增加,在用于血细胞分析仪时,微凝血块可能阻塞仪器,同时影响一些检验指标。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对检验指标会造成严重影响。血液经EDTA抗凝后,白细胞的形态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和时间及EDTA浓度有关。EDTA的最佳浓度(与血液比)为1.5mg/ml,如果血样少,EDTA的浓度达到2.5mg/ml,中性粒细胞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这些改变都会使血常规检验和血细胞计数得出错误结果。这一点在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时尤为重要。
静脉血和末梢血均可经抗凝剂抗凝成全血标本(标本中不含稀释液,或对标本造成的稀释的影响极小),显而易见,末梢血抗凝标本要达到合适的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多数专家建议,在制备全血比例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多数专家建议血管采集静脉血。
无论镜检,或是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由于绝大多数的对标本稀释的稀释液中含有抗凝剂,在一定量的稀释液中可直接加入微量静脉血或末梢血液(10-40μl)即可制备成通常所说的预稀释标本。多数情况下,预稀释标本的制备适用于末梢血的血样。
二、标本的稀释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在进行血细胞检验计数时,直接用血液计数是困难的,无论是镜检还是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均需合适准确的稀释后才能进行血细胞的检验计数。基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在血细胞分析仪的设计应用中,稀释倍数和计数容量是最重要的设计指标之一。稀释倍数过低,会形成细胞排队通过传感器的重合缺损;稀释倍数过大,则会造成一定测量容量内血细胞的数量过少,这都会严重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测量精度。
三、标本的储存
抗凝剂因时间和浓度的不同,会造成对血细胞形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用EDTA抗凝静脉血标本,在标本收集后的5分钟内或30分钟后,8小时内(室温)检测,可以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如果不需要血小板和白细胞分类的准确数据,则标本可以在2℃-8℃的条件下存入至24小时。
预稀释标本一般需要在标本制备后10分钟内予以测量;如果稀释液中添加细胞稳定剂,预稀释标本的存放时间也不可超过4小时。
总之,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要想取得准确的检验数据,就要在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本文所讲述的内容,仅仅是对血常规检验中注意事项的部分总结,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还是请常年处于临检一线工作中的老师们批评、指正。
四、血液细胞分析仪计数法:
计数细胞数量多、速度快、易于标准化、计数精确性较高,适合大规模人群健康筛查,但需特殊仪器。某些人为因素(如抗凝不充分)、病理情况(如出现有核红细胞、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等)可干扰白细胞计数。使用前须按NCCLS规定方法对仪器进行校准,且须认真坚持日常质控工作。
五、红细胞计数的血液分析仪法检测原理:
血液细胞分析仪法:用电阻抗和(或)光散射原理。
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四大属性探讨
血液细胞分析仪又叫血球仪,血液分析仪-是现在医疗领域普遍使用的医疗器械,血液细胞分析仪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临床血液检验的质量和效率。然而,这类高新医疗仪器在鉴别血细胞形态和结构等方面还不够完善,目前仅可作为全血细胞分析的一种过筛手段。在遇见疑问时,还必须在显微镜下复查血片,经过确认、修正或补充后才能发出报告。否则,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关于复查的标准,现有的医学检验教科书和操作规程都没有明确论述。为此,我们根据实践和体会,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其标准、内容、方法等作初步探讨。
1 复查的标准
在什么情况下要进行复查,迄今为止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人提出只要血液细胞分析仪给出警示信号(FLAG),都应进行复查,这种作法对其范围的掌握未免过宽。例如,一个外伤急性失血的患者,血液分析仪给出了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偏低的信号,就不一定要为此复查血片。又例如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作血液学检验的患者,往往也不必每次都要复查。Dotson在论述血片复查标准(film review criteria)时建议,每个实验室应自行规定复查的参数、直方图或散点图;出现血液细胞分析仪运行提示信号(instrument fuction figs)或解释性提示信号(interpretive flag messages)等,都是复查的条件之一,但要结合血液细胞细胞分析仪状态和患者情况等作全盘考虑。
2 复查的内容
不少人以为复查就是作白细胞分类,其实不然。复查应包括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估计血小板或白细胞数(印证与仪器给出的数据是否相符);观察有无血小板聚集或红细胞聚集以及有无特殊形态的异常细胞和寄生虫等。
3 对复查人员的要求
从事血片复查的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训练,具有血液细胞形态学基础与临床知识,并且对血液细胞分析仪十分熟悉,尤其是熟悉各种直方图、散点图的正常和异常图形,并能对异常图形的意义进行解释和评估的人员。
复查者首先要仔细阅读分析仪给出的各种参数、直方图、散点图和提示信号。对可能存在的血液学异常或技术性影响因素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包括初步诊断等),确定复查的侧重点。
将血液充分混匀,尽早推成血片并染色。EDTA抗凝血涂片不同于皮肤穿刺血直接涂片,在细胞形态方面有一些不同之处;另外,抗凝血多半在体外已储存一段时间,对细胞形态也会产生影响。
4 复查的方法
先用低倍镜或高倍镜观察,了解血片和细胞分布情况,有无血小板或红细胞聚集(成串、成堆),尾部有无大型、成堆异常细胞等;继续用油镜在涂片厚薄适中处浏览血片,仔细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并估计其数量。如果观察结果与仪器报告相符,不需进行任何补充试验,即可按仪器测定的结果发出报告。
如为贫血或其他血液病患者,其红细胞数量及相关的指标(如MCV、MCH、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直方图或散点图出现异常,则着重观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内涵物、着色性、大小一致性,以及有无有核红细胞等。如有异常,应加以描述并报告。由于血液在体外储存过久或涂片时的其他技术原因,有时血片的局部区域可能出现一些假的靶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和假的球形红细胞等,缺乏经验的检验者往往会将其当作真正的异形红细胞。最简单的鉴别方法是浏览涂片的其他区域,如果是真的异形红细胞,全片(而不是个别区域)都可见到同样的异常。
如果血小板的数目及直方图,血小板的平均体积(MPV)异常,血小板的分布宽度(PDW)增加,则浏览血片首先估计血小板数。Willians等认为,正常情况下,在血片厚薄适中区(每个红细胞彼此相互接触但又不重叠),每个油镜视野,约有血小板8~15个;或每10~30个红细胞见到一个血小板。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估计[2]。根据我们的经验,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并积累一定经验之后,通过浏览血片,大致估计血小板数并不难,与此同时,注意观察血小板的形态。
如果白细胞计数或直方图异常,首先浏览血片,估计白细胞数量并观察有无幼稚或异常白细胞。如发现与仪器报告不符或有其他异常则进行显微镜下白细胞分类计数。关于白细胞分类,一般血液检验人员似乎都很熟悉。但要作到准确分类,目前还存在不少困难,个别细胞的分类标准,至今尚未完全统一。
在外周血常规白细胞分类中,将粒细胞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三类即可。有时为了协助感染和血液病的诊断,临床医生要求将中性粒细胞进一步细分为分叶核、杆状核细胞、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等。区分杆状核与分叶核细胞的界限一直是困扰医学检验界的老大难问题。历史上由于对杆状核所下的定义不同,导致各家报告的杆状核的百分比相差悬殊,其参考值自0~5%到12%~18%。为此,美国临床病理学会(CAP)推荐如下定义:“成熟的粒系白细胞,具有弯曲、带状的核形,核叶间没有线样细丝(threadlike filament)形成,称为杆状核;如果连接核叶之间的桥(bridge)内有染色质,这种桥就不算细丝,也是杆状核”;“如果细胞核扭曲(twist)、缠绕,造成一部分核压在另一部分核之上,以至整个核的外形看不清,应判为分叶核。”该建议已被美国临床检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所采纳。按照这一标准,杆状核细胞的参考值应为5%~10%[3]。不过尽管有了这个标准,由于检验人员个人的判断和解释不同,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矛盾和不一致的现象。每个实验室应按统一标准,开展质量控制。
众所周知,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细胞。在病毒、毒素等抗原的刺激下,其中有一部分会发生增殖并向浆细胞或幼稚细胞(母细胞)转化,从而导致多样的形态变化。如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变多,蓝染加深,有的含有空泡;核呈不规则形态,染色质变得疏松,偶尔隐隐约约可见核分裂。但如果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可能误认为是白细胞的幼稚细胞。
外周血片复查操作简单,但技术性很强,并且以检验者的主观判断为主。一个优秀的检验工作者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直方图认真进行血片复查,并进行综合分析,可使多种常见的贫血、白血病、感染等疾病得到及时、初步,甚至明确的诊断。

‘拾’ 检测用仪器设备如何管理

一、检测仪器设备的验收,由质检部成员负责人组织进行,同时组织其安装、调试和检定工作。
二、检测仪器设备由质检部负责保管,使用和日常保养,定期进行检定工作。
三、仪器设备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超负荷、超范围和带病工作。使用中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待恢复正常,并经检验后,方可继续使用。
四、仪器设备每季度进行一次保养。
五、仪器设备要按期请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检定。当精度达不到规定时,应按检定结果降级使用,并更换标志。
六、当仪器设备的计量精度经检定达不到最低精度标准,且无法修复时,由质检部负责人提出报废申请,上报批准报废。
七、仪器设备由各项目试验组统一管理,每台仪器均应有使用说明、操作规程和检验校准时间、记录及保管人,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八、新购的仪器设备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合格方可使用,能正常使用的各种仪器应定期检查,所有检查都应做好记录。
九、仪器设备调试、校准记录应由技术负责人负责记录。在使用中自检情况和故障情况应有测试人员做好记录。
十、检验设备、计量仪表使用时要做到用前检查,用后清洁干净。
十一、检测人员必须自觉爱护仪器设备,保持仪器设备整洁、润滑、安全、正常的使用状态。
十二、检测人员要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做到管好、用好,会保养、会使用、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性故障。
十三、游标卡尺暂定使用期限为3年,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磨损、报废不追究使用者责任,使用期限内丢失的按采购价和3年比例赔偿。超过使用期限仍能正常使用的,公司将根据使用状况和延期使用的时间长度给予奖励,超过使用期限丢失的罚款50元,但奖励部分仍然有效。
十四、分发给各部门的测量设备,当员工调换岗位或离开公司前应将所使用的测量设备归还于质检部,质检部做好《计量仪器跟踪表的》登记工作。
十五、游标、千分尺鉴定周期为6个月,硬度计、液压式拉力试验机鉴定周期为1年。

阅读全文

与血液分析设备精度管理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原中归纳的方法有什么局限性 浏览:509
灯具遥控安装方法 浏览:985
在家地震预警有哪些方法论 浏览:399
气缸圆柱度的检测方法 浏览:214
东风制动灯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309
简谐运动研究方法 浏览:124
幼儿异物吸入的抢救方法有哪些 浏览:211
开衫毛衣尺寸的经典计算方法 浏览:356
广电有线连接方法 浏览:827
局解血管的检查常用方法 浏览:988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835
写出五种植物的传播方法 浏览:99
治疗脾气差的最佳方法 浏览:814
花卉满天星的种植方法 浏览:967
风控未通检测方法 浏览:767
根管治疗术的步骤和方法 浏览:180
去脚臭的简单的方法 浏览:934
二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浏览:69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题 浏览:867
瑜伽胳膊锻炼方法 浏览: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