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物理学习掌握八个关键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熟记一些概念、公式及推论;记住一些结论对于提高解题速度、提高应试技巧等是大有帮助的。
二、重视随堂笔记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或尽量少走神,认真做好笔记。老师讲过的一些好的解题方法、例题,或者是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争取把漏洞、难点都掌握;另一方面,“温故而知新”通过对课堂笔记的回忆,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解题方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知识当时可能学会了,便间隔一段时间后容易淡忘,如果能及时地做好笔记,不间断地加以复习,形成永久记忆,把所学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重视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独立完成、不依赖他人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思考,有时可能慢一些,有时可能会走弯路,有时可能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物理学习优异者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四、学会画图分析物理过程
不论题目难易都要尽量画图分析,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知识需要通过画图来达成,画图是一种良好的物理学习方法,通过反复的训练,你会发现很多看似复杂的物理问题其实会变得很简单。
五、重视物理知识的巩固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就是对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在弄懂、弄会的基础上,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尽可能的节约解题时间,提高解题速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一个高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对知识进行巩固。
六、学会勤学多问
在物理学习中不清楚和不理解的问题要与老师或与同学进行及时的讨论、交流。好多知识点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如果总有知识漏洞不及时加以解决,久而久之,漏洞就越积越多,这样会逐渐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了兴趣,则很难把这门学科学好的。
七、重视总结知识点
及时总结知识点,同类题型及时做好归纳,以便做到举一反三,及时融会贯通。研究表明,有系统的学习会比零散的知识点容易掌握。习惯性地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慢慢就能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解题思维,知识就慢慢变成自己的了。
八、重视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在物理学习中好多同学总是因计算失误导致丢分严重。“数理不分家”,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步难行的。平时一定要勤练计算准确的基本功,要尽量减少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误。
物理研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其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
2、建立模型法:用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
3、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4、等效法: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
5、类比法: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方法。类比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要确认其结论的正确性,须经过实验论证。
6、比较法:“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提示事物的本质区别。
7.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
㈢ 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物理学分为:● 经典力学及理论力学(Mechanics)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的规律 ● 电磁学及电动力学(Electromagnetism and Electrodynamics)研究电磁现象,物质的电磁运动规律及电磁辐射等规律 ●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研究物质热运动的统计规律及其宏观表现 ● 相对论和时空物理(Relativity)研究物体的高速运动效应,相关的动力学规律以及关于时空相对性的规律 ●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研究微观物质运动现象以及基本运动规律 此外,还有: 粒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原子分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激光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声学、电磁学、光学、无线电物理学、热学、量子场论、低温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磁学、液晶、医学物理学、非线性物理学、计算物理学等等. 通常还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统称为四大力学.
㈣ 现代物理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物理中的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当我们研究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了确定一个物理量与另一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其他物理量不变,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另外一个物理量变化的关系,这种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具体例子:
1.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3.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4.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5.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8电流所作的功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二、理想化法 所谓理想化法就是借助于逻辑思维和想象力,有意识的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排出次要因素和无关的干扰因素,对实际的研究对象加以合理的概括和描述,在我们头脑中形成理想化地研究客体或相互联系、代替实际的研究对象,并用来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方法,初中物理理想化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想化条件 1.忽略外界影响与一些不重要的力的影响。例如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考虑空气的阻力 2.忽略一些摩擦力。例如只研究物体在“光滑平面”上的运动在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时,不考虑轴上的摩擦力
(二.)理想化模型 在物理学中,常常把实际研究对象或过程抽象成理想模型。例如 1.在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方向时,引入光线 2.在研究磁场的分布时,引入磁感线 3.将光滑的表面看成没有摩擦的理想表面。 4.杠杆也是一种理想模型。杠杆在实际应用中,忽略受力产生的形变,不考虑形状 5.在研究原子的组成时,引入原子核式结构, 6.电流表看成一段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
(三.理想实验) 也叫假象实验理想实验以真实的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为基础,加以推理得出结论。即实验加推理。 1.研究真空不能传声,是建立在空气越少听到声音越小得出的 2.牛顿第一定律,是以摩擦越小,小车前进的越远为基础的
三、等效替代法 将某个物理量、物理装置、物理状态(过程),用另外一个物理量、物理装置、物理状态(过程)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在间接测量中有许多物理量的测量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1.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个同样的蜡烛,其中一个找另一个的像 2.求多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的总电阻 3.“曹冲称象”,用石块的重量的总和替代大象的重量 4.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5.测量摩擦力时,用二力平衡原理测得拉力,从而求摩擦力 6.托里拆利实验,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求大气压的数值
四、转化法 在研究看不见的物质或现象时,可以通过研究物质或现象所产生的可见效果,进一步认识该物质或现象。需要注意的是,等效替代法虽然也有转化的思想,但其研究主体已经产生
转移,而转化法则是通过研究主体所产生的效果来求其原因的一种思维方法。 1.利用小球的振动来判断发声体在振动。 2.通过电流的效应来认识电流的存在 3.通过小磁针是否受力来判断磁场的存在 4.电磁铁磁性强弱通过它吸引的大头针来确定 5.研究压强时,利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来判断压力作用的效果 6.研究流体压强时,用纸片的飘动显示压强的变化 7.研究动能大小的因素,通过小球推动木块运动的远近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8.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的扩散来认识分子的热运动。 8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量来判断
五、类比法 在分析较为抽象的物理问题时,用具体的事物类比说明,找出共性,使得研究对象易于理解 1.用水流类比电流 水压类比电压 2.水波类比声波3.用物体的动能、势能类比分子的动能势能4.用太阳系类比原子的结构。
六、图像法 用图像法分析问题,更加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1.研究固体熔化 2.研究水沸腾 3.研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4.研究重力与质量关系。
㈤ 初中物理的16个研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
该方法是研究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控制其他各项因素都不变,只改变某一因素,从而得到这一因素是怎样影响这一物理量的。这是物理学中最重要,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用这种方法的有:(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3)影响滑动摩擦力打小的因素;(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7)影响动能 势能大小的因素;(8)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1)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16)通电导体的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类比法:
把某些抽象,不好理解的感念类比为形象容易理解的概念,如:把电流类比为水流,电压类为水压;声波类比为水波;
3、转换法:
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
4、等效法:
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如用可以总电阻代替各个分电阻(根据对电流的阻碍效果相同)、用合力代替各个分力(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5、建模法:
用实际不存在的形象描述客观存在的物质叫假想模型法,如:用光线来描述光的穿传播规律;用假想液片法来推导液体压公式: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分布特点等。
6、比较法:
如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比较、对电动机和发电机进行比较等。
7、理想实验法:
在实验的基础上尽心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进一步推理的科学方法,如: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而推理出来的定律;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贺也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结论。
如牛顿第一定律。
8、分类法:
如物体可分为固、液、气;触电的形式可分为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等。
9、图像法:
如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导体的电压和电流图像;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时间图像。
10、逆向思维法: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场之后,法拉第思考——既然能“电生磁”,那么,反过来能不能:“磁声电”?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法。
㈥ 物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是什么 求解答。。
物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方法、类比方法、假说方法和数学方法等六种。
正确的观察方法:(1)确定观察的目的;(2)制定观察的方案;(3)进行实际观察;(4)翔实的记录;(5)初步描述;(6)初步解释;(7)核实观察结果。
数学是物理学的语言和工具,概括物理现象、形成物理概念、整理实验数据、进行逻辑分析、建立物理定律、利用数学图象展示物理规律等等物理学的研究和学习过程都离不开数学。例如,例题“某游客第一天早上8点开始由甲景点以大小不变的速度 1,沿山路步行到乙景点。第二天早上8点又有乙景点沿原路以大小不变的速度 2步行返回甲景点。则在该线路上是否存在这样一个地点,他第二天返回该地点的时刻与第一天经过该地点的时刻相同。如果存在,则该地点到甲景点的距离是多少?”在讲解过程中进行数学方法教育:
解:方法一:方程组法
分析:假设游客能在第一天和第二天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如下图所示),则到达同一地点所用的时间(t)是相同的、所走过的路程(S1、S2)的和等于甲景点到乙景点的路程(S),由此列出方程组;
1 t = S1 (1)
2 t = S—S1 (2)
(1)+(2)得 t = (3)
(3)代入(1)得 S1 = ;
S 、 1 和 2都是已知量,所以t 和S1有唯一的解,即存在游客第二天返回该地点的时刻与第一天经过该地点的时刻相同的地点,该地点到甲景点距离是 。
通过分析游客两天的运动过程及其相互的联系,列出两个方程用数学语言来表述物理问题,然后利用数学解方程组的消元法求出方程的两个解,最后再联系实际条件讨论这两个解,推导出结论。
方法二:模型转换法
分析:假设两名游客同时从甲景点和乙景点相向而行,则肯定存在相遇地点;
相遇时间t = ; 相遇点到甲地距离S1 = 。
通过物理模型的转换得出存在相遇地点的结论,然后运用符号、方程等数学语言表征出实际问题的特征和规律,运用数学模型来反映物理原型的本质特征和关系。
方法三:图象法
画出游客运动的图象,AB是第一天由甲景点到乙景点的S—t 图象、CD是第二天由乙景点到甲景点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AB和CD有一个交叉点,该点表示同一地
点(S1)、同一时刻(t),所以可判断出该
地点就是游客第二天返回该地点的时刻与第
一天经过该地点的时刻相同的地点。然后可
通过计算得到相遇时间t = ;相遇点
到甲地距离S1 = 。
根据题意画出游客两天运动的S— t图象,在图象上可以形象的看出两天运动过程的特点,轻易的得出结论。利用数学图象简单明了的展示物理规律,使复杂的物理问题形象化、简单化。
㈦ 物理力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控制变量法:通过固定某几个因素转化为多个单因素影响某一量大小的问题.
二、等效法:将一个物理量,一种物理装置或一个物理状态(过程),用另一个相应量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的方法.
三、模型法:以理想化的办法再现原型的本质联系和内在特性的一种简化模型.
四、转换法(间接推断法)把不能观察到的效应(现象)通过自身的积累成为可观测的宏观物或宏观效应.
五、类比法: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结论推移到另一个对象中去的一种逻辑方法.
六、比较法:找出研究对象之间的相同点或相异点的一种逻辑方法.
七、归纳法:从一系列个别现象的判断概括出一般性判断的逻辑的方法.
(7)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物理学的本质:物理学并不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机制(或者根本不能研究),我们只能在某些现象中感受自然界的规则,并试图以这些规则来解释自然界所发生任何的事情。我们有限的智力总试图在理解自然,并试图改变自然,这是物理学,甚至是所有自然科学共同追求的目标。
㈧ 物理研究方法有哪些
物理研究主要方法如下所示。
1、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研究几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每次只改变一个物理量,保持其他一些物理量不变,探究这一物理量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这是物理研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几乎贯穿物理学习的始终。
2、物理模型法。物理模型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和形态,便于想象、思考和研究问题。研究物理的过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
3、等效替代法。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4、类比法。简言之,相同或相似的东西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
5、转换法。物理学中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和直接测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进行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6、实验推理法。这种方法主要利用理想实验,理想实验又叫假想实验,抽象的实验或思想上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实验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理论研究方法。
7、图像法。图像法是数学方法在物理研究领域的运用。它是描述物理过程、揭示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具有形象、直观、动态变化过程清晰等特点,能把物理问题简化明了,有效、简捷地解决问题。
8、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物理研究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9、归纳法。在大量经验、实验、现象的基础上,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共同本质,概括出一般物理规律的推理方法。
㈨ 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有哪些请列举并作详细解释
一、控制变量法:通过固定某几个因素转化为多个单因素影响某一量大小的问题。 7、探索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8、研究电磁感应现象;9、研究焦耳定律。 二、等效法:将一个物理量,一种物理装置或一个物理状态(过程),用另一个相应量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的方法。 1、在研究物体受几力时,引入合力。2、曹冲称象。 3、在研究多个用电器组成的电路中,引入总电阻。 三、模型法:以理想化的办法再现原型的本质联系和内在特性的一种简化模型。 1、在研究光学时,引入“光线”概念。 2、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对磁场进行描述。3、理想电表。 四、转换法(间接推断法) 累积法:把不能观察到的效应(现象)通过自身的积累成为可观测的宏观物或宏观效应。 1、用压紧铅柱的方法来显示分子面的引力作用。 2、在研究分子运动时,利用扩散现象来研究。 3、根据电流所产生的效应认识电流。 4、根据磁铁产生的作用来认识磁场。 五、类比法: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结论推移到另一个对象中去的一种逻辑方法。 1、水压--电压 2、抽水机提供水压类似电源提供电压。 3、用速度的定义公式引入压强公式。 六、比较法:找出研究对象之间的相同点或相异点的一种逻辑方法。 1、研究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2、比较电压表与电流表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和相异点。 3、比较电动机与发电机的结构和原理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4、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七、归纳法:从一系列个别现象的判断概括出一般性判断的逻辑的方法。 1、从气、液、固的扩散实现现象,得出结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作无规则的运动。 2、物理学中的实验规律(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等)几乎都用了此法。
㈩ 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一、控制变量法:通过固定某几个因素转化为多个单因素影响某一量大小的问题.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3、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5、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6、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7、探索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8、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9、研究焦耳定律.
二、等效法:将一个物理量,一种物理装置或一个物理状态(过程),用另一个相应量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的方法.
1、在研究物体受几力时,引入合力.2、曹冲称象.
3、在研究多个用电器组成的电路中,引入总电阻.
三、模型法:以理想化的办法再现原型的本质联系和内在特性的一种简化模型.
1、在研究光学时,引入“光线”概念.
2、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对磁场进行描述.3、理想电表.
四、转换法(间接推断法)
累积法:把不能观察到的效应(现象)通过自身的积累成为可观测的宏观物或宏观效应.
1、用压紧铅柱的方法来显示分子面的引力作用.
2、在研究分子运动时,利用扩散现象来研究.
3、根据电流所产生的效应认识电流.
4、根据磁铁产生的作用来认识磁场.
五、类比法: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结论推移到另一个对象中去的一种逻辑方法.
1、水压--电压
2、抽水机提供水压类似电源提供电压.
3、用速度的定义公式引入压强公式.
六、比较法:找出研究对象之间的相同点或相异点的一种逻辑方法.
1、研究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2、比较电压表与电流表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和相异点.
3、比较电动机与发电机的结构和原理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4、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七、归纳法:从一系列个别现象的判断概括出一般性判断的逻辑的方法.
1、从气、液、固的扩散实现现象,得出结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作无规则的运动.
2、物理学中的实验规律(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等)几乎都用了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