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障碍度可以用什么方法分析

障碍度可以用什么方法分析

发布时间:2022-04-28 17:36:30

什么是听力障碍什么是智力障碍

听力障碍

听力丧失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约1/800~1/1000的新生儿在出生时有严重和极度的听力丧失,另有2~3倍于此的新生儿有程度略低的听力丧失,包括轻至中度的,双侧性或单侧性听力丧失.在儿童期,另有2/1000~3/1000的儿童,有后天性的中度到重度的进行性或永久性听力丧失,许多青少年因为过度暴露于噪音或头部损伤,而有发生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的危险.

听力障碍可导致儿童在接受语言和语言表达技能的终身损害.障碍的严重程度有几个因素决定:发生听力丧失的年龄;听力丧失的性质---它的持续时间,受损的频率,丧失的程度和每个儿童的易感度(包括共同存在的病毒损害,智力发育落后,基本语言缺陷),听力的精确评价---受损的频率,空气和骨传导的丧失---均可获得,并不受年龄和障碍程度的影响(参见第256节儿童听力测定).

对有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的儿童,传导性听力丧失的额外负担可严重降低其对说话的鉴别能力.听力丧失对另有感觉,语言和认知缺陷儿童的影响,比其他健全儿童更严重.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传导性听力丧失大多数听力缺陷是后天传导性的听力丧失,与中耳炎和它的后遗症有关.几乎所有的儿童都经历过由中耳炎引起的轻至中度的,间歇性或持续性的听力丧失.反复发作或严重感染可导致永久性缺陷.最易感染中耳炎的为那些有颅面部异常(如腭裂),免疫缺陷(如婴儿暂时性低γ球蛋白血症)和暴露于环境危险因素(如吸咽,日托场所)的儿童.男孩比女孩更易患中耳炎.

智力障碍

智力低下不但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类世界性疾患,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5亿智力低下患者。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国对智力问题已倍加关注。有关研究者们对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的因素之探讨也日益深入。

其中,遗传因素是导致重度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孕期感染是导致智力低下患儿的又一主要致病因素,且尤以妊娠前三个月的感染影响最大;再者孕期营养不良是宫内胎儿生长迟滞的主要原因之一。

怎样识别弱智儿童

做好计划生育的同时必须提高人口素质,做到少生优生优育,使儿童健康成长,早日成为有用人才。做父母的又多么希望自己唯一的宝宝既健康又聪明,如果孩子智能低下,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不幸,蒙受莫大损失。

智能是指一个人的神经精神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合理分析,判断及处理的综合能力。智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成熟。弱智儿童是指智能发育障碍,明显落后于同龄平均水平,除智能低下外,还有运动、生活能力、学习劳动能力等都低于正常水平,甚至有畸形。弱智儿童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综合症状。

怎样识别弱智儿童呢?可根据大脑发育和生理功能去判断,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以行为动作,语言发音作为判断智能的主要指标,从儿童的动作推断大脑发育情况。动作发音的规律是:由上而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以下以不同年龄加以说明。

新生儿期动作不规则又不协调,紧握拳头,俯卧时头略能抬举(45°)

2个月会微微笑,发出咿呀声音。

3个月能抬起头,眼随物而转动,听到声音能转动头。

4~5个月时别人逗他会大声笑,伸手抓物,能识别亲人或陌生人。

6~7个月会坐,在床上翻身打滚,两手会传递玩具。

8个月时会爬,注意大人的行为,会拍手,偶尔无意识地叫喊妈爸。

9个月时扶着能站,见到亲人伸手要人抱,并能抬手再见。

10~11个月能独立站立片刻,扶着椅子或推车能开步走,能用拇、食指取东西,摸仿大人动作,抱起奶瓶自己食。

1岁时能独自走几步,开始用单词说话,能指出自己的手、头、眼等。

1~1岁半时,行走较平稳,能蹲下玩耍,手脚并用爬楼梯,能用手扔玩具,能说出自己名字。

2岁时能双脚跳,能跑、能上楼梯,会说简单句子,能表现喜怒欢乐。

语言、动作的发育固然受神经、肌肉发育的影响,同时也与父母文化水平、教育训练等外界条件有关。

儿童有明显的智力低下大多数在婴儿期就容易识别,然而轻度弱智往往进入小学之后学习困难才发现。若发现有运动发育落后,对外界反应迟钝,语言发育差,表情呆板或有特殊面容者,应尽早到医院检查,以便及早诊断,作出相应的治疗。

有些先天性代谢异常病,例如苯丙酮尿症、同型胱氨酸尿症、枫糖尿症、组氨酸血症,半乳糖血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克汀病)等,若能在新生儿期作出诊断及时治疗,多数病儿智力可免受损害或病情得到控制。以苯丙酮尿症、克汀病为例,如能在生后3个月作出诊断及时治疗,多数智力可以恢复正常,超过6个月治疗,几乎不可避免地智力受到损害,如果3~4岁以后再治疗,病孩的身体发育亦有困难。克汀并苯丙酮尿症,在早期症状不典型,很难发现,往往出生后数月之后才能发现,但这时却已到了难于治疗的程度,智力障碍很严重了。因此,有不少国家对上述遗传病在新生儿期就进行筛查。

究竟有哪些原因可能引起弱智呢?

医学专家经过大量研究,现在可以知道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1、遗传因素 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 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

2、产前损害 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汞、铅、吸烟、饮酒、吸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

3、分娩时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早产儿、低血糖、核黄疸、败血症。

4、出生后患病 包括患脑膜炎、脑炎、颅外伤、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内分泌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癫痫等。

要减少弱智儿童的发生,就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避免近亲结婚,对严重遗传病尽量动员绝育术。

避免早婚和超过40岁妇女高龄生育,因为容易使染色体异常发生先天愚型。

做好产前保健检查,提高处理难产的技术,减少产伤,有条件的地区对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及早发现病人,早期治疗,减少弱智儿童发生。

影响儿童智力的九个变量

第一个“变量”是母亲精神健康状况。如被两次以上诊断为情感障碍的,则为“高危因素”,其孩子易发生智力障碍。因此保护母亲情感稳定和平衡极为重要。

第二个“变量”是母亲有否抑郁。智商高的儿童,他们母亲75%无忧郁,而智商低儿童的母亲有忧郁者占25%以上。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心理压抑是“高危因素”,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第三个“变量”是双亲教育儿童的观点。智商高的儿童,双亲75%是非专制型的,而智商低儿童的母亲,至少25%是采取专制型教育的。专制、强迫性教育是“高危因素”。

第四个“变量”是母子间的相互影响。智商高的儿童,75%的母亲有较多的自发爱抚表示,而缺乏自发爱抚行为则为“高危因素”。

第五个“变量”是母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过中等以上的教育,其孩子发生智力障碍的少。

第六个“变量”是父母职业情况。技术熟练、工作顺利、人际关系好的父母,子女的智商较高。

第七个“变量”是家庭稳定状况。家庭幸福、和睦、健全,儿童受到良好影响,将促进智力发育。

第八个“变量”是生活中有否发生过意外。智商高的儿童,有75%以上在生活中没有意外。

第九个“变量”是家庭大小,子女多少。国外调查证实:胎次多的,智力则递降;两胎间隔长的孩子其智力高于两胎间隔短的孩子。

② 影响信息沟通障碍的因素有哪些改善沟通障碍的方法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人对自己身边的任何事情都不满——工作不如意、钱赚得没有别人多、别人比自己幸运等等,仿佛抱怨已经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行为。但事实上,一旦形成了这种抱怨的习惯,喜欢抱怨的人对问题的看法就会偏向消极方向,解决问题的动力就会变异成实施解决方法的阻力。洛克菲勒说得非常好:“我从未像有些人那样抱怨雇主,认为我们是奴隶,被雇主踩在脚下,雇主在美丽的别墅里享乐,他们所拥有的每一块钱都是压榨我们得来的。我不知道这些抱怨的人是否想过,是谁给了你就业的机会?如果你认为别人是在压榨你,你为什么不一走了之?”

③ 临床上思维内容障碍、情感障碍、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意识的改变从概念上分为2类。

一类累及觉醒(arousal),即意识的“开关”系统,出现一系列从觉知(awareness)到昏迷的连续统一行为状态,临床上区别为:①觉知(awareness);②嗜睡(lethargy);③意识模糊(confusion);④昏睡及昏迷(coma),这些状态是动态的,可随时间而改变,前后二者之间并无截然的界线,除此而外,类昏迷状态和谵妄,也属于意识改变并累及觉醒水平的范畴。

另一类“意识”是指精神(心理)活动的“内容”,即大脑的高级功能,涉及认知(cognition)与情感(affection)活动,此类意识改变的例子包括痴呆,遗忘,妄想及不注意(inattention)等,除深度痴呆外,此类意识改变并不累及觉醒水平。

意识改变的惟一正常形式是睡眠。

觉知或意识清楚是指完整而正常的觉醒状态。

1.嗜睡 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患者经常入睡,能被唤醒,醒来后意识基本正常,或有轻度定向障碍及反应迟钝。

2.意识模糊 患者的时间,空间及人物定向明显障碍,思维不连贯,常答非所问,错觉可为突出表现,幻觉少见,情感淡漠。

3.昏睡 患者处于较深睡眠,不能被唤醒,不能对答,对伤害性刺激如针刺,压眶等会躲避或被唤醒,但旋即又熟睡。

4.昏迷:意识活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或自身内部的需要不能感知,可有无意识的活动,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唤醒,按刺激反应及反射活动等可分三度:

浅昏迷: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

深昏迷 :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松驰,去大脑强直等。

极度昏迷:又称脑死亡,病人处于濒死状态,无自主呼吸,各种反射消失,脑电图呈病理性电静息,脑功能丧失持续在24小时以上,排除了药物因素的影响。

5.类昏迷状态 许多不同的行为状态可以表现出类似于昏迷或与昏迷相混淆,而且,开初是昏迷的病人,在长短不一的时间后可逐渐发展为这些状态中的某一种,这些行为状态主要包括: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又称失传出状态(differenced state),持久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无动性缄默症(non-kinetic mutism,意志缺乏症(abulia),紧张症(catatonia),假昏迷(pseudo coma),一旦病人出现睡眠–觉醒周期,真正的昏迷就不再存在,这些状态与真性昏迷的鉴别,对使用恰当的治疗及判定预后是重要的。

6.谵妄状态(delirium state) 较意识模糊严重,定向力和自知力均障碍,不能与外界正常接触,常有丰富的错觉和幻觉,形象生动逼真的错觉可引起恐惧,外逃或伤人行为,谵妄的临床特征中以注意的缺陷,意识水平低下,知觉紊乱以及睡眠-觉醒周期的紊乱为主要症状。

意识障碍常呈波动性和移行性,为确定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评估其进展,观察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国外自1949年就陆续制订各种量表,这些量表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种为昏迷量表,把各种症状独立进行综合,得出昏迷严重程度;另一种为计分系统,与昏迷量表不同,这种量表把每个症状独立记分和分析,最终根据得分来确定意识障碍程度,从实际应用方便程度看,英国Teasdale和Jennett(1974)制订的Glasgow昏迷量表应用最广,我国已较广泛用于临床(表1)。



Glasgow昏迷量表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3分,分数愈高,意识愈清晰,该量表项目少,简单易行,实用性强,但3岁以下儿童,老年人,言语不通,聋哑人,精神病患者等因难以合作而使应用受到限制,此外,量表对昏迷前意识障碍无法判断

就这些了 同意的话 表个态 谢谢O(∩_∩)O谢谢

④ 康复评定的内容包括哪些

康复评定

1、躯体功能评定

一般包括关节活动功能评定、肌肉力量评定、上下肢功能评定、步态分析、神经电生理评定、痉挛与弛缓的评定、感觉与知觉功能的评定、协调与平衡功能的评定、姿势反射与原始反射的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上下肢穿戴假肢或矫形器的能力评定、穿戴脊柱矫形器能力的评定等等.

2、精神心理功能评定

一般包括情绪评定、残疾后心理状态评定、疼痛的评定、失用症和失认症的评定、痴呆评定、非痴呆性认知障碍(注意力、记忆、思维)的评定、人格评定等。

3、语言功能评定

一般包括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语言失用评定、语言错乱评定、痴呆性言语评定、言语发育迟缓的评定、吞咽功能评定、听力测定和发音功能的仪器评定等.

4、社会功能评定

一般包括社会生活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就业能力的医学评定等。

(4)障碍度可以用什么方法分析扩展阅读:

康复评定的分期

1、初期评定

在患者入院初期完成。目的是全面了解患者功能状况和障碍程度、致残原因、康复潜力,据此确定康复目标和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2、中期评定

在康复治疗中期进行。目的是经过康复治疗后,评定患者总的功能情况,有无康复效果,分析其原因,并据此调整康复治疗计划。中期评定可进行多次。

3、末期评定

在康复治疗结束时进行。目的是经过康复治疗后,评定患者总的功能状况,评价康复治疗的效果,提出重返家庭和社会或做进一步康复治疗的建议。

如何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二)确定意识障碍的程度或类型 意识障碍程度的分类各家未完全统一,常用的方法有: 1.临床分类法,主要是给予言语和各种刺激,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加以判断。如呼吸其姓名、推摇其肩臂、压迫眶上切迹、针刺皮肤、与之对话和嘱其执行有目的的动作等。按其深浅程度或特殊表现分为: (1)嗜睡 是程度最浅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经常处于睡眠状态,给予较轻微的刺激即可被唤醒,醒后意识活动接近正常,但对周围环境的鉴别能力较差,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又复入睡。 (2)昏睡(混蚀)较嗜睡更深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范围明显缩小,精神活动极迟钝,对较强刺激有反应。不易唤醒,醒时睁眼,但缺乏表情,对反复问话仅难作简单回答,回答时含混不清,常答非所问,各种反射活动存在。 (3)昏迷 意识活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或自身内部的需要不能感知。可有无意识的活动,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唤醒。按刺激反应及反射活动等可分三度: 浅昏迷: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 深昏迷 :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松驰、去大脑强直等。 极度昏迷:又称脑死亡。病人处于濒死状态,无自主呼吸,各种反射消失,脑电图呈病理性电静息,脑功能丧失持续在24小时以上,排除了药物因素的影响。 (4)去大脑皮质状态 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它与昏迷不同,是大脑皮质受到严重的广泛损害,功能丧失,而大脑皮质下及脑干功能仍然保存在一种特殊状态。有觉醒和睡眠周期。觉醒时睁开眼睛,各种生理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存在,喂之能吃,貌似清醒,但缺乏意识活动,故有“瞪目昏迷”、“醒状昏迷”之称。患者常可较长期存活。常见于各种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各种脑炎、严重颅脑外伤后等。 (5)谵妄 系一种特殊类型意识障碍。在意识模糊的同时,伴有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如躁动不安、喃喃自语、抗拒喊叫等。有丰富的视幻觉和错觉。夜间较重,多持续数日。见于感染中毒性脑病、颅脑外伤等。事后可部分回忆而有如梦境,或完全不能回忆。 2.Glasgow昏迷量表评估法:本法主要依据对睁眼、言语刺激的回答及命令动作的情况对意识障碍的程度进行评诂的方法。其检查内容及评估法如表1: 总分15分,最低3分。按得分多少,评定其意识障碍程度。13~14分为较度障碍,9~12分为中度障碍,3~8分为重度障碍(多呈昏迷状态)。 评估意识障碍程度的方法除Glasgow法外,还有许多方法,如日本太田倡用的3-3-9度(三类三级九度)法等

⑥ 个人心理上有一定的障碍度,自己走不出心理锝坏思想,考虑事情太复杂,情绪不稳定,感觉自己每一天过得...

我觉得没什么啊,这个社会本来就不正常,我们心理有问题有什么错?我跟你也一样,但我也活得好好的,虽然也觉得活着不爽,没意思,但还是赖活着,别想那么多。。。越想多越烦,既然你都“不想活下去了”。。。何不放手一活,洒脱一点,什么都不考虑,管他呢~~~

⑦ 简述对病人存在的运动功能障碍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评估

运动功能障碍的六个评定:
1.运动发育障碍的评定:正常小儿的运动和姿势发育有一定时间和顺序如2-3个月时卧位能抬头,4-5个月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各握一玩具。6-7个月能单手或两手支撑坐起。8-10个月能爬。1岁能独自站立,1岁-1岁半能独走。2岁会跑。3岁会骑三轮车。4岁能爬梯子。脑性瘫痪者在以上年龄阶段,一般达不到正常小儿或表现为主动活动减少。
2.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评定:人体肌肉和肌群一直存在着持续的肌张力活动。正常情况下,肌张力的变化是有限度的,否则人体就丧失了运动的可能性。脑瘫者肌张力机制受到损伤。学儿由于反应过激或过迟而表现出肌张力过高或过低的状态。这便决定了对患儿肌张力评估的重要性。肌张力的异常又对关节活动度发生影响。肌张力增高时,对关节活动产生较大的抵抗感。肢体摆动幅度小,关节伸屈受限,反之,肌张力降低时,活动关节无抵抗等,肢体摆动幅度大,关节屈伸过度,此外,可通过以下关节活动度,间接了解肌张力的情况。
小儿取仰卧位,头和身体居中
A.内收角:患者两下肢伸直,外展至最大限度,两大腿间的夹角
B.国窝角:将小儿一侧下肢拉直,抬高,屈髋关节,大腿与小腿在间的夹角
C.足背屈角:尽量被动背曲踩关节,足背与小腿间的角度
D.足跟耳试验:牵拉患儿一侧足使尽可能向同侧耳部靠拢,足跟与臂部连线与桌面形成的角度
正常小孩的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度
内收角国窝角足背屈角
1—3月40-8080-10060-70
4—6月70-11090-12060-70
7—9月100-140110-16060-70
10—12月130-150150-17060-70
3.协调功能与精细动作的评定
通过对患儿协调功能及精细动作的评定可了解四肢的共济活动,协调能力及手指基本功能状况。较常用有以下几种方法:
A.指一鼻试验:小儿在任何体位将臂伸直再用食指触鼻尖。有共济失调时难以准确完成
B.对指试验:任何体位患者用拇指与其余指依次对指,有共济失调时难以准确完成
C.轮臂动作:快速,反复作前臂的旋前,旋后动作,有共济失调时难以准确完成
4.原始反射与自动反应的评定

这一评定非常重要,通过检查可判断神经发育与动作发育水平,是指导训练的依据
A.原始反射评定
a.紧张性迷路反射:头取正中位,上,下肢伸展,仰卧位时头后仰,全身伸肌张力增高,呈“伸展模式”伏卧位时头前曲,四肢屈曲,全身屈肌张力增高呈“屈曲模式”则为阳性,3-4月消失。持续阳性可阻碍小儿正常的运动发育
b.紧张性颈反射(TNR)
⑴ATNR:仰卧,头居中,四肢伸直,将小儿头转向一侧。阳性表现为面朝向侧肢体伸展,枕向侧屈曲。3-4月消失
⑵STNR:俯卧,头颈尽量前屈和背伸,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背伸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则为阴性。5个月左右转阳
若TNR持则可影响小儿四肢运动发育,平衡能力及抬头。
c.握持反射:刺激患儿手掌R侧,引起小儿手指迅速屈曲,紧握,该反射2-3个月消失
d.交叉伸展反射:仰卧,头居中,让一侧下肢屈曲,后伸展,阳性表现为另一侧下肢则与之相反,该反射1-2个月消失
B.自动反应评定
自动反应评定包括翻正反应,平衡反应及保护性伸展反应
翻正反应又称调正反应是小儿头和身体位置在空间发生变化时,小儿头颈,躯干和肢体立即恢复到正常姿势和体位的反应,它包括颈旋转翻正反应,迷路,立直反应及躯干翻正反应等
平衡反应包括倾斜反应,坐位反应,立位平衡反应。可通过FUGL—MOYER评定法了解患者的平衡反应能力
保持性反应:抱住小儿腋下,使他向高处向下接近桌面,小儿出现双上肢支撑床面反应,该反应于6个月出现。
5.肌力评定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肌力评定的要求不尽相同,发育前期,患于主动运动较少,对其进行肌力评定,其治疗意义不大,但当患者会坐爬,甚至会站,走路对其进行肌力评定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但由于小孩较难取得合作,姿势,肢位较难保持固定,特别是肌张力较高患者,手法肌力检查难以准确判定肌力.对于年龄相对较大能取得合作者可采用LOVETT6级分级进行评估.
6.步态分析
对有行走能力但异常步态者必须进行步态分析,通过步态分析的揭示异常的性质和程度为进行行走功能评估和矫正提供必要的依据.
脑瘫病人的异常步态最常见有由于痉挛引起的剪刀步态,垂足(划圈)步态,及各种肌无力步态如臂中肌,臂大肌步态等。

⑧ 请问色弱,色盲怎么治疗拜托了.

色弱是指不能分辨红、绿色,没什么大不了的.

色盲和色弱都是色觉异常的表现。
色盲是指不能分辨颜色,其中最常见的是红色盲和绿色盲。有红色盲的人,眼睛里的视网膜上缺少含有红每视色素的感红细胞,对红色光线不敏感。有绿色盲的人,眼睛里的视网膜上缺少含有绿敏视色素的感绿细胞,对绿色光线不敏感。这两种色盲,都不能正确分辨红色和绿色,他们所能看到的颜色,只有蓝色和黄色的区别。因缺少含有蓝敏视色素的感蓝细胞而不能正确分辨蓝色和黄色的色盲,也是有的,但非常少见。
此外,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色盲,叫做全色盲。这样的人,眼睛里的视网膜上缺少感色细胞,不能分辨任何色彩的颜色,他们所看到的世界,就像黑白电视一样,只有白色、灰色和黑色的区别。
色弱是指分辨颜色的能力差,其中最常见的是红色弱和绿色弱。有红色弱的人,眼睛里视网膜上感红细胞中所含有红敏视红色素有些异常,对红色光线不够敏感。有绿色弱的人,眼睛里视网膜上感绿细胞中所含的绿敏视色素有些异常,对绿色光线不够敏感。这两种色弱,对红色和绿色的分辨能力都比较差。色弱的程度,有轻有重。重度的红、绿色弱,和红、绿色盲差不多,分辨红、绿色,有很大困难。轻度的红、绿色弱,能分辨红、绿两色,但略有困难。
色盲和色弱通常都是先天遗传的,后天性色觉异常比较少见,多半都是视网膜有了病变的后果。

人眼辨别颜色的能力就会发生障碍,称之为色觉障碍即色盲或色弱。通常,色盲是不能辨别某些颜色或全部颜色,色弱则是指辨别颜色的能力降低。色盲以红绿色盲为多见,红色盲者不能分辨红光,绿色盲者不能感受绿色,这对生活和工作无疑会带来影响。

先天性色觉障碍终生不变,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可以针对性地戴用红或绿色软接触眼镜来矫正。数色觉异常亦见于后天性者,如某些眼底病、青光眼等,这类眼病引起的色觉障碍程度较轻,且随着原发性眼病的恢复而消失,所以多未引起患者的注意。

⑨ 患者意识状态评估有哪几种怎么评估

意识障碍程度的分类各家医院未完全统一,常用的方法有:

1.临床分类法,主要是给予言语和各种刺激,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加以判断。如呼吸其姓名、推摇其肩臂、压迫眶上切迹、针刺皮肤、与之对话和嘱其执行有目的的动作等。按其深浅程度或特殊表现分为:

(1)嗜睡 是程度最浅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经常处于睡眠状态,给予较轻微的刺激即可被唤醒,醒后意识活动接近正常,但对周围环境的鉴别能力较差,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又复入睡。

(2)昏睡(混蚀)较嗜睡更深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范围明显缩小,精神活动极迟钝,对较强刺激有反应。不易唤醒,醒时睁眼,但缺乏表情,对反复问话仅难作简单回答,回答时含混不清,常答非所问,各种反射活动存在。

(3)昏迷 意识活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或自身内部的需要不能感知。可有无意识的活动,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唤醒。按刺激反应及反射活动等可分三度:

浅昏迷: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

深昏迷 :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松弛、去大脑强直等。

极度昏迷:又称脑死亡。病人处于濒死状态,无自主呼吸,各种反射消失,脑电图呈病理性电静息,脑功能丧失持续在24小时以上,排除了药物因素的影响。

(4)去大脑皮质状态 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它与昏迷不同,是大脑皮质受到严重的广泛损害,功能丧失,而大脑皮质下及脑干功能仍然保存在一种特殊状态。有觉醒和睡眠周期。觉醒时睁开眼睛,各种生理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存在,喂之能吃,貌似清醒,但缺乏意识活动,故有“瞪目昏迷”、“醒状昏迷”之称。患者常可较长期存活。常见于各种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各种脑炎、严重颅脑外伤后等。

(5)谵妄 系一种特殊类型意识障碍。在意识模糊的同时,伴有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如躁动不安、喃喃自语、抗拒喊叫等。有丰富的视幻觉和错觉。夜间较重,多持续数日。见于感染中毒性脑病、颅脑外伤等。事后可部分回忆而有如梦境,或完全不能回忆。

2.Glasgow昏迷量表评估法:本法主要依据对睁眼、言语刺激的回答及命令动作的情况对意识障碍的程度进行评诂的方法。其检查内容及评估法如表1:

总分15分,最低3分。按得分多少,评定其意识障碍程度。13~14分为较度障碍,9~12分为中度障碍,3~8分为重度障碍(多呈昏迷状态)。

评估意识障碍程度的方法除Glasgow法外,还有许多方法,如日本太田倡用的3-3-9度(三类三级九度)法等。

(三)确定意识障碍的病因

意识障碍的病因繁多,诊断有时比较困难,但只要注意详询病史及仔细检查多可获得正确诊断。通常具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或(和)脑膜刺激征者多为颅内疾病引起,反之,多为颅外全身性疾病引起。

⑩ 如何划分意识障碍的程度

确定意识障碍的程度及类型
a 意识障碍按原因分为两类: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和觉醒状态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多属于大脑皮层病损或抑制所致,分为
谵妄状态(delirium) 又称急性神经错乱状态,表现为意识清晰度降低,对客观环境的意识能力及反应能力均有轻度下降,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对周围环境理解和判断失常,常产生错觉或幻觉,多种伴有紧张、恐惧的情绪。
醒状昏迷(vigil coma) 属于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表现为双目睁开,眼睑开闭自如,但思维、情感、记忆、意识及语言活动均完全消失,对外界环境不能理解,毫无反应,肢体无自主运动,呈现意识内容消失。
觉醒状态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多为ARAS功能受损或抑制所致,分为:
嗜睡(drowsiness) 对周围事物无主动关心与兴趣,表现为持续性睡眠状态,但可唤醒。唤醒后回答问题正确,但停止呼唤后又立即进入睡眠状态。
昏睡(stupor) 患者的觉醒水平、意识内容和随意运动均明显降低。呼唤或推动患者肢体不能使其觉醒。对痛觉刺激可有较强反应并能短暂觉醒,但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意识模糊(clouding of consciousness) 属轻度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觉醒与认识功能方面障碍以及嗜睡、眼球活动及眨眼减少,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且不清晰。
昏迷(coma) 意识障碍中最严重的一个等级,但昏迷的深浅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深昏迷时觉醒状态、意识内容以及随意运动严重丧失,可引起巴宾斯基征,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意识障碍按程度的分类各家未完全统一,常用的方法有:
1.临床分类法,主要是给予言语和各种刺激,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加以判断。如呼吸其姓名、推摇其肩臂、压迫眶上切迹、针刺皮肤、与之对话和嘱其执行有目的的动作等。按其深浅程度或特殊表现分为:
(1)嗜睡 是程度最浅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经常处于睡眠状态,给予较轻微的刺激即可被唤醒,醒后意识活动接近正常,但对周围环境的鉴别能力较差,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又复入睡。
(2)昏睡(混蚀)较嗜睡更深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范围明显缩小,精神活动极迟钝,对较强刺激有反应。不易唤醒,醒时睁眼,但缺乏表情,对反复问话仅难作简单回答,回答时含混不清,常答非所问,各种反射活动存在。
(3)昏迷 意识活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或自身内部的需要不能感知。可有无意识的活动,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唤醒。按刺激反应及反射活动等可分三度:
浅昏迷: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
深昏迷 :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松弛、去大脑强直等。
极度昏迷:又称脑死亡。病人处于濒死状态,无自主呼吸,各种反射消失,脑电图呈病理性电静息,脑功能丧失持续在24小时以上,排除了药物因素的影响。
(4)去大脑皮质状态 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它与昏迷不同,是大脑皮质受到严重的广泛损害,功能丧失,而大脑皮质下及脑干功能仍然保存在一种特殊状态。有觉醒和睡眠周期。觉醒时睁开眼睛,各种生理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存在,喂之能吃,貌似清醒,但缺乏意识活动,故有“瞪目昏迷”、“醒状昏迷”之称。患者常可较长期存活。常见于各种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各种脑炎、严重颅脑外伤后等。
(5)谵妄 系一种特殊类型意识障碍。在意识模糊的同时,伴有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如躁动不安、喃喃自语、抗拒喊叫等。有丰富的视幻觉和错觉。夜间较重,多持续数日。见于感染中毒性脑病、颅脑外伤等。事后可部分回忆而有如梦境,或完全不能回忆。
2.Glasgow昏迷量表评估法:本法主要依据对睁眼、言语刺激的回答及命令动作的情况对意识障碍的程度进行评诂的方法。其检查内容及评估法如表1:

睁眼言语动作6N/AN/A遵嘱动作5N/A切题针刺时有推开动作4自动睁眼不切题针刺时有躲避反应3闻声睁眼答非所问针刺时有肢体屈曲2针刺后睁眼难辨之声针刺时有肢体伸直1针刺无反应毫无反应针刺时毫无反应
表格说明:总分15分,最低3分。按得分多少,评定其意识障碍程度。13~14分为较度障碍,9~12分为中度障碍,3~8分为重度障碍(多呈昏迷状态)。
评估意识障碍程度的方法除Glasgow法外,还有许多方法,如日本太田倡用的3-3-9度(三类三级九度)法等。

阅读全文

与障碍度可以用什么方法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原中归纳的方法有什么局限性 浏览:508
灯具遥控安装方法 浏览:984
在家地震预警有哪些方法论 浏览:398
气缸圆柱度的检测方法 浏览:214
东风制动灯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309
简谐运动研究方法 浏览:123
幼儿异物吸入的抢救方法有哪些 浏览:210
开衫毛衣尺寸的经典计算方法 浏览:356
广电有线连接方法 浏览:826
局解血管的检查常用方法 浏览:987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833
写出五种植物的传播方法 浏览:97
治疗脾气差的最佳方法 浏览:814
花卉满天星的种植方法 浏览:966
风控未通检测方法 浏览:767
根管治疗术的步骤和方法 浏览:180
去脚臭的简单的方法 浏览:934
二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浏览:68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题 浏览:866
瑜伽胳膊锻炼方法 浏览: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