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对婴儿进行实验法研究
1、实验法在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的生理机制方面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但在研究复杂的心理活动如人格、意志等方面较为困难。 2、观察法的优点是获得的材料比较客观、真实。其缺点是不易对观察的材料作出比较精确的分析和判断,且被动、费时,同...
2. 请简述婴幼儿智能的研究方法
摘要 你好,(1)训练孩子抬头,转头,竖抱(俯卧在床上或母亲的胸腹部),增强颈部张力,开阔视野,丰富视觉信息。现在,咱们这儿已有水泳法,即让新生儿在一个小型塑料游泳池游泳,一个多月新生儿的头即可抬起。
3. 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比较合适的研究方法是
出生的婴儿比较适合的研究方法是就是最早的刚出生的婴儿,最好的方法就是一个观察的一个凤凰
4. 测定婴儿的感知觉能力都有哪些方法
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它出现早、发展快,许多感知觉在婴幼儿期已经达到成人水平。从个体发展的情况看,一般是先有各种具体的感觉,然后,在此基础上出现种种知觉,但在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是很少见的。在出生前,孩子的感觉器官已经很完善了。并且,婴儿也已经拥有相当惊人的知觉能力和反应能力。在出生前,孩子的感觉器官已经很完善了。并且,婴儿也已经拥有相当惊人的知觉能力和反应能力。
婴儿感知觉研究的最大障碍在于,他们既不能用言语报告自己的知觉活动,也不 能以熟练的行为做出反应。因此,研究者能否机智地利用婴儿的非言语反应,作为推断他们感知觉活动的指标,就成为婴儿感知觉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方法
习惯化或去习惯化法经常用注视时间、心率、吮吸频率等作指标,来测量婴儿感知觉的辨别能力。 习惯化是指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的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习惯化。当出现新刺激时,个体又产生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旧刺激加以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的兴趣的现象称“去习惯化”。
(二)偏爱方法
当给婴儿呈现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刺激物时,婴儿或很快地注视其中的一个,或较长时间地注视其中的一个,这种现象就是视觉偏爱。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
通常采用两种反应:一是头的转动,另个一是啄奶嘴。每当产生这两种反应时,就用婴儿感兴趣的东西予以强化。
(四)有意义的自然反应
1、视崖反应
2、抓握反应与眼动
3、回避反应
(五)其他
1、视动眼球震颤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婴儿扫视物体时不自觉的眼球运动来鉴别其视敏度。
2、诱发电位测量法:通过测量记录大脑枕叶区(视觉中枢)脑电波变化的特点来确定婴儿的视敏度。
3、配色法:萧孝嵘(1939)用配色发测定婴儿颜色辨别力,张增慧(1984)也用了这种方法做了测试,发现2岁婴儿中有30%能识别和匹配红色、白色和黄色;2.5—3岁时。95.8%能识别和匹配红、白、黄、绿、紫、蓝和橙色。
4、心理物理学方法: 对于3或4岁的幼儿而言,测量其听力的发展,则可以用心理物理学方法中成人程序的变式来加以测量(Wightman,Allen,Dolan,Kistler,&Jamieson,1989) 实验程序:通常给儿童呈现三种不同的声音间隔,但是只有其中一种信号需要加工,而且这种信号是随机地出现在一种间隔中,儿童要求选择出包含着不同声音的间隔。同时,这些声音间隔伴随着卡通图片出现,这使得整个实验程序看起来更像一种视听游戏。
目前研究婴儿视敏度的方法有三种:视觉偏爱法、视动眼球震颤法、视觉诱发电 位测量法。测定婴儿辨别颜色的方法有:视觉偏爱法、记录脑电活动、去习惯化、配色法。
5. 研究婴儿感知的方法简答题
研究婴儿感知器的方法有优先注视范式和习惯化范式。
6. 婴儿心理研究的特殊方法和技术(给我网址也行)
婴幼儿心理学由婴儿心理和幼儿心理两部分组成。幼儿心理学是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它主要是研究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对于婴幼儿的划分,并不存在统一的标准。即使在我国,比如幼儿,都存在3-6岁和3-7岁2种说法。在GOPLA看来,人的成长是一个连续性过程,同时存在着个体心理、生理发育的差异,过于绝对的划分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在研究中从性质角度来把握儿童成长,则更能够避免僵化和偏差。在本栏目中,对婴儿期的定义是0-3岁,对幼儿期的定义是3-7岁,而不遵循其他学者的有关划分。当然,为了细分,可以将刚出生的婴儿称为新生儿,将0-1岁的婴儿称为乳儿。
婴幼儿心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1、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2、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3、婴幼儿注意的发展:
婴儿注意力的培养
健康与乳儿的注意
0-1岁宝宝注意力的培养
1-2岁宝宝注意力的培养
2-3岁宝宝注意力的培养
4、婴幼儿记忆的发展
5、婴幼儿想象的发展
6、婴幼儿思维的发展
7、婴幼儿言语的发展
8、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9、婴幼儿意志的发展
10、婴幼儿个性的发展
11、婴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2、婴幼儿能力的发展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性心理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幼年丧亲对儿童身心发育的影响
媒介接触与儿童的心理发展
幼儿心理发展历史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婴儿心理的发展
幼儿气质的发展
7. 如何用观察法研究婴儿的语言发展
1、0—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其中0—3岁尤为重要。许多突破性的语言发展都发生在这一阶段。作为父母和早教指导师,应该多了解宝宝语言发展的规律,从而引导和帮助宝宝更好的发展。 2、 0—1岁:预备期 0—3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够通过在啼哭等发声过程中自己调节音高音长,尝试发声的喜悦。出生后一个月的婴儿不只会哭,还会从喉部发出鸽子般的咕咕声。 4—8个月,这个时间段的宝宝能够发出比较含糊的“en ma”“en ba”等音节,甚至有时候是连续音节。当然,这个时候婴儿的发音是无意义的发音。 等宝宝到了9—12个月的时候,他才开始真正理解大人的简单语言。大人不妨用“话语反应判定法”来仔细观察,比如,当听到“宝宝,妈妈在哪里?”,宝宝会有转动头部或手指指示等相应的动作,这说明他明白了你话语的含义。当然,宝宝的反应也许不是即时的,过了好几秒后才作出反应也是很正常的。 3、 1—2岁:关键期 1岁半以前的阶段为单字句期。这个时期宝宝会很注意观察成人的语言,学会用一个有意义的字,来表达整个的想法,而这个字常与动作、表情等集体语言结合,如婴儿说“抱抱”时,手就会跟着伸向妈妈,这说明宝宝已经理解了“抱”这个字的含义。当然,这时宝宝还不太明白所用词字的词性,名词动词混用的情况较多,大人应该给予纠正。 而1岁半到两岁这个阶段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阶段。幼儿习惯的娃娃音逐渐转变为成人的语言方式。他们的词汇量在不断增加,24个月的宝宝词汇量可以达到300个左右。细心的爸爸妈妈还可以发现,在宝宝的语言中开始出现双词句,不需要一一对应也能说出某件物品的名字。而这段时间也是宝宝的反抗期出现阶段,在强烈的表达自己意见的支配下,他们开始学会使用否定句和疑问句。 专家建议:这一阶段的宝宝非常注意观察说话者的动作和表情,所以大人在和宝宝交流时可以故意加强某个重点字和关键动作,帮助孩子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例如,在指导宝宝说话时,家长应该精练语言,着力表达“捏”、“抓”等关键词语。可以增强宝宝对特定动作的理解。 4、 2—3岁:突发期 蒙氏教育里,2—3岁这个阶段被视为是宝宝语言的突发时期。孩子会突然冒出一句新鲜词语,很可能你从来没有教过他这个。 这种爆发性的现象,不是任何人引导的,它是自发的,没有任何明显的理由。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孩子可以从不太会说话,到学会使用各种名词、动词以及句子的排列。如果孩子在两岁多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家长应该带孩子进行相关咨询和检查。 而随后,宝宝就开始进入三词句阶段。“我要去公园”,“我要吃糖”。孩子开始把表达的单字串联在一起。这表示孩子在组织话语前经过了思考,能够逐渐地理解一些形容词、代词等。
8. 婴儿的记忆的研究方法
1.丰富宝宝的生活环境 有生活经历才有记忆,有的孩子年龄很小,却因为“见多识广”,能记住和讲述很多见闻。给宝宝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给他玩各种颜色、有声的、能活动的玩具,听音乐,多与孩子讲话,给孩子念儿歌、诗歌、讲故事,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商店,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等,)这些都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记忆。这些印象在遇到新的事物时会引起联想,帮助宝宝记住新的对象。 2.从培养宝宝注意力入手 很多宝宝记不住东西,并不是他们的记忆力不好,而是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训练宝宝的注意力是提高宝宝记忆力的第一步。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宝宝,不可急躁,更不能强迫宝宝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在给宝宝选择记忆素材时一定要“投其所好”。(比如,宝宝对儿歌感兴趣,那就让他说说儿歌;如果宝宝对童话感兴趣,那就让他学着讲童话故事;宝宝运动,那就带宝宝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创设各中情景给宝宝一些比较强烈的情绪体验,事后给机会回忆述说;此外还可以为宝宝提供一些色彩鲜明,形象具体,并富有感染力的识记材料,如各种材料制作的,不同形状的、有趣的小卡片,玩具和实物等。重要的是,一定要让材料本身来吸引宝宝,以充分发展宝宝的无意识记和机械识记能力。)只要宝宝一次比一次能坚持的时间更长一点,就是进步。 3.制定规律的作息制度 研究表明睡眠对记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研究大脑的科研人员相信,睡眠的目的之一,就是允许白天发生的事件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巩固。而且,有规律的作息可以有效地帮助宝宝建立时间的概念。在作息制度实行初期,父母可以一边安排宝宝的活动,一边向宝宝叙说:“12点半了,宝宝该午睡了。”“4点了,宝宝可以玩玩具了。”建立正确的时间概念可以在无形中强化宝宝的记忆力。 4.给宝宝明确的识记任务 3岁左右,带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的有意记忆开始出现。也就是说,此时儿童开始形成自觉记忆的态度。儿童的有意记忆并不是自发产生的,因为最初有意回忆或识记的目标往往不是他们自己,而是由成人确定的。成人委托儿童去做某件事,复述某个故事,记住某项游戏的规则等,在成人的引导下,儿童逐渐学会了确定记忆的任务。所以0-3岁的宝宝不会有意识地去记忆些什么,父母可以在这个阶段尝试让宝宝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识记某些事物。如“宝宝,我们昨天到哪儿散步啦?妈妈还想去那儿,宝宝带妈妈去好不好?”“上周我们去动物园都看见了哪些动物呀?” 5.欣赏古典音乐 脑智能学的研究表明,多给宝宝欣赏一些优美的古典音乐作品不仅可以陶冶宝宝性情,还可以增强宝宝对语言的记忆力。这种训练最早可以从胎教音乐开始。不管宝宝是在玩玩具、做游戏、读书还是吃饭,妈妈可以放一些比较轻柔优美的音乐,让宝宝有意无意地欣赏就可以了。 6.创设各种有趣的记忆游戏 游戏始终是宝宝的最爱,宝宝在游戏过程中身心都处于亢奋状态,这时候宝宝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以下是几种简单适用的记忆游戏: (1)依次说出名称 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来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 (2)辨颜色 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 (3)找物品 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 (4)看图说话 把15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 (5)“飞机降落” 将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潮。再用纸做一架“飞机”,写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先叫他观察一下地形,然后,蒙上眼睛,让他走近地图,并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潮”上。 (6)看橱窗 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孩子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孩子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 7.适当重复,加深印象 良好的记忆不仅要识记敏捷,保持得持久,更重要的是再认或再现得迅速、准确。保持和遗忘是一对矛盾,复习是防止遗忘的最基本方法。适当重复可以帮助宝宝对需要记忆的对象加深印象,产生长久的记忆。(比如,父母想要让宝宝认识各种颜色,其实根本不需要使出专门的时间来教宝宝,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什么物品告诉宝宝这是什么颜色,经过多次重复,宝宝就能牢记各种颜色。) 另外,对于大一点的宝宝,家长可以通过与宝宝一起复述曾经发生的某些事情的方法来加强宝宝的记忆。 8.用各种有趣的形象辅助记忆 采用生动形象、有声有色、颜色分明、鲜艳的东西来辅助记忆,宝宝就能记得又快又牢。如边讲故事边做动作,或将故事画成边环画,可以有助于宝宝更好地记忆所听到的故事。还可以将需要宝宝记忆的内容编成一段乐曲或一首有趣的儿歌,也会让宝宝轻松记忆要记住的东西。 9.多感官参与记忆 引导宝宝用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提高记忆效果。比如想让宝宝认识纸的特性,父母只可以让宝宝把纸放在沾有水的桌面上,观察纸怎样把水吸干;把纸放在火上烧一烧,观察纸燃烧的情景;用手撕一撕,听听撕纸的声音,观察纸片不规则裂开的情形。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宝宝就会牢记纸的主要特征。 10.教给宝宝一些记忆策略 有意识地教给宝宝归纳、分类、联想、比较等一些有效的记忆策略可以帮助宝宝提高记忆力。比如,宝宝认识了苹果、梨、香蕉等,就可以教给宝宝水果的概念;宝宝分不清小鸭和小鸡,就可以引导宝宝观察小鸭和小鸡最显着的区别---小鸭的嘴扁扁的,小鸡的嘴尖尖的;小鸭会游泳,小鸡不会游泳……总之,父母可以利用各种场合与时机,潜移默化地向宝宝灌输这些记忆策略。 希望采纳
9. 新生儿开发智力的方法有哪些
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五个通道。充分刺激孩子的感觉器官,能够促使大脑的各部分积极活动。所以婴儿首先要训练五官。
(一)视觉训练:研究表明,婴儿出生后,就能注视或跟踪移动的物体或光点,新生儿喜欢看轮廓鲜明和深浅颜色对比强烈的图形,喜欢看红色的物品,更喜欢看人的笑脸,看的最佳距离是20厘米。可按如下方法对新生儿进行视觉训练。
1.看移动玩具。用一个鲜艳的玩具或者用一个红色的小球,距离宝宝眼睛约20厘米处慢慢移动,先引起他的注意,再将物品移向一侧,接着移向另一侧。
2.看摆动玩具。在宝宝床头上方轮换吊挂布娃娃、铃铛、彩色球等,使之来回摆动,吸引宝宝看和听的兴趣。
(二)听觉训练:研究还表明,婴儿在胎儿期就有了听的能力,出生以后就有了声音的定向力,喜欢听人的声音,喜欢听柔和的声音,更喜欢听母亲的声音和舒缓的音乐,生后2周内能记住自己母亲的声音和脸的形象。可按如下方法对新生儿进行听觉训练:
1.笑脸说话。和宝宝面对面笑着说话,当他注意了成人的笑脸后,慢慢移动头的位置,吸引宝宝的视线追随大人头脸移动的方向。
2.呼唤名字。分别在宝宝头的两侧,轻轻呼唤他的名字,使宝宝听到大人的声音后出现注意的神情或侧过头来。
3.听柔和的声音。将大豆或小石头装入塑料瓶子内,分别在宝宝耳边(距离10厘米左右)摇出柔和的声音,让他注意声响。
(三)触觉训练:新生儿的触觉器官最大,全身皮肤都有灵敏的触觉能力,有舒适、冷热、疼痛等各种感觉;最喜欢母亲的怀抱,也喜欢接触质地柔软的物品。宝宝的触觉是他探索认识外界的重要途径,大人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应用各种方法刺激宝宝的触觉,以促进心智的发展。
1.主动找奶水。喂奶时可以将奶头在宝宝口边晃动,让他主动寻找奶水,以锻炼宝宝主动探求事物的能力。
2.抚摸头和四肢。喂完奶或醒来时,要经常抚摸宝宝的头、四肢及身体其它部位。
3.勾拉手指。让宝宝的手握住大人的食指,大人用手指勾拉宝宝的手掌,以训练宝宝手掌的抓握能力。
4.活动手掌。经常按摩宝宝的四指、手掌和手背,用力勾拉四指,让宝宝手掌充分活动。
(四)嗅觉训练:自然界和社会上的气味是很丰富的,厨房烹调各种菜肴的气味都不一样,鱼有鱼味,肉有肉味,芹菜有芹菜味,葱有葱味,都要让孩子去闻。香料味也是各种各样的,香水和雪花膏的香味都不一样。总之,要常常让孩子嗅一嗅各种各样的、无害的气味,以促进嗅觉的发展。
(五)味觉训练:虽然新生儿只能吃奶,但是不论酸、甜、苦、辣、咸和各种怪味都应当让他尝尝,你可以用筷子蘸点各种菜汤给他尝尝,如辣椒汤、苦瓜汤、各种蔬菜汁等,这样,他的味觉就会丰富而灵敏,将来食欲强,不挑食,不偏食,还能积累许多有益的经验,对促进孩子认知的发展也是极有好处的。
10.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对婴儿知觉发展的研究主要采用什么方法
儿童心理发展 是有一些规律的,我知道宝宝金管家这款软件,就是通过房树人绘画来给孩子做心理测评的,更好的让孩子 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