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用什么方法评价企业生产能力

用什么方法评价企业生产能力

发布时间:2022-04-27 11:48:41

如何描述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的生产能力

摘要 生产能力分析

Ⅱ 如何评估企业和部门的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 生产主管需要随时了解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当需求旺盛时,要增加生产能力,以满足需求的增长;当需求不足时,要缩小规模,避免能力过剩,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此资料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生产能力评估指标 1.生产能力的种类 2.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3.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 二.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1.固定资产数量 2.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3.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三、不同类型企业生产能力的差异

Ⅲ 如何用简单的方法评价一个企业的优劣

--税收和职工收入是评价企业优劣的最好标尺
最近和朋友聊天时提到如何评价一个企业的好坏的问题,因为现在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地方政府或媒体刚宣传表扬过的企业,没有几天就停工了,金融机构刚给了贷款支持,企业经营就维持不下去甚至快面临破产了,许多人都不明白,当时听企业汇报和介绍经验时,企业的前景很好,银行贷款审查时企业财务状况时,报表上反映的企业经营效益也是非常的理想,为什么企业突然不行了呢?
市场经济变幻莫测,有时确实是市场风云突变使企业无法抵抗,造成企业的突然死亡,而多数的情况是失们没有对企业的没有认真的了解,只是通过对企业的报表和汇报来分析,错误的判断了企业的“好”与“坏”。
什么样的企业才是一个好企业?评判的方法很多,有从企业管理上分析的,也有从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评价的,还有从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评估的,也有从企业的财务报表反映的,总之,方法是很多,那种评判方法都有他的道理,但是对于外人来讲(或非专业人士),弄清一个企业的好坏显然用上述的方法就太复杂了,也很容易让企业“钻空子”。
实际上现在客观评价一个企业的优劣也不难,我们可以忽略过程而从结果上加以判断,尤其是在信息充分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公开的数据和信息来判断企业的优劣,而不必完全听信企业自己陈述的辉煌成就与丰功伟绩。通过税务局了解企业的纳税记录和查阅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三险一金”信息,就能基本判断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和企业真正的竞争实力。
从企业的缴税记录就可以判断企业的实力如何,企业的税赋主要有增值税和所得税,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多,说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增值多,说明企业的生产的产品附加值高,同一行业有的企业销售很多,增值很少,说明这类企业产品的档次和技术含量肯定不高,经过企业的生产加工而产品没有很高的增值,这类企业不可能是很好的企业。企业增值税缴纳越多,说明企业的增值越多,对社会的贡献也越多。当然不能单纯看增值税,还要看企业有没有所得税,企业缴纳所得税高低反映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企业缴纳所得税说明企业有效益,有增值税没有所得税,说明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效率不高,企业产品增值没有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多,没有效益的企业肯定不是一个好企业,但是也不能完全看所得税的多少,由于所得税有许多减免政策,能够享受政策的企业,其报表上的所得税都不少,但是企业效益并不一定好,有许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其显示的所得税不少(可以减免),但是增值税很少,这样的企业也未必是好企业,没有增值加工那来来的效益,尤其是对加工制造业而言。
除了从税收上可以看出企业的实力,还可以从普通职工收入上看出企业效益的好坏,一般效益好的企业,普通职工收入也应该不错(职工收入高未必工资成本就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如果依靠降低工人的工资而取得的效益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效益,也不是企业的真正竞争力,而职工真实收入的高低不应该看企业的报表,而应该从劳动保障部门获悉,好的企业都会给职工交“三险一金”(如果企业不给职工缴纳或者少缴肯定不会是好企业),而“三险一金”是和职工的收入挂钩的,通过企业缴纳“三险一金”的数额就知道普通职工的真实收入水平,职工收入水平能够稳定提高的企业肯定是好企业,因为企业没有效益,职工收入不可能提高,企业不赚钱,不可能长期保持职工收入的稳定(除非是一些不考虑企业前途的老国有企业),因为那样的企业最终都是要走向灭亡。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可能处于发展期或者是创业阶段,虽然未来发展潜力很大,可能目前企业的税收贡献不大和职工收入不高,不能说这些企业不好(这些企业也需要支持鼓励),但是其最终的仍然要实现企业要能够取得高税收(高效益)和职工能够得到高收入的目标,否则这样的企业绝对成为不了好企业。

Ⅳ 如何进行企业能力分析

企业能力分析

按照企业平衡记分卡的原理,企业能力也可以被分成四个层次:财务能力、关系及客户资源能力、经营能力、人员与基础设施能力。企业能力之间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互相转化。
企业在进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应认真做好能力分析,预知企业现有能力与将来环境的适应程度,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做到“知己知彼”,从而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新业务计划建立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上。否则企业会丧失竞争能力,而使新业务的开展也归失败。因此,企业能力分析是制订新业务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之一。

企业能力分析的基点

企业能力分析的基点是将现有企业能力与新业务活动必需的能力相对比,找出两者的差距,并制订提高企业能力的战略计划,使企业新业务计划得以顺利地实现。为此,企业能力分析首先要明确企业能力的结构,即明确反映企业能力的因素有哪些。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能力进行分类,便于系统地掌握企业的能力状况。其次,在分类基础上,切实掌握企业现有能力的实际情况,这关系到发展战略计划提出的合理性,故是企业能力分析的关键。然后通过对企业能力评价,发现企业现有能力存在的问题,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关于企业能力的评价,西方国家也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同时出现各种不同的方法。总的评价思路是将现有企业能力与按某基准所要求的企业能力相对照。评价的难点在于评价基准的选定,采用的基准有两种:一是主观基准,即由评价者设定的企业理想能力;二是客观基准,即竞争企业中或其它行业中的优秀企业的能力。

企业能力分析的目的

企业能力分析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决策者确定企业战略;如果企业战略已经落实,再进行企业能力分析的目的是重新衡量战略的落实可能性,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修订,或用以决策是否企业需要通过能力改进手段进行能力完善。

Ⅳ 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有哪些

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分为单项指标评价法和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单项指标评价法是就单项指标对比而采用的方法,它直接用某企业单项指标的报告期数值与基准期数值对比,或用两个不同企业的同一指标同期实际数值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是先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形成一个综合指标,然后根据综合指标数值得出相应的结论。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方法至少在20种以上,比较有代表性的为以下几种:
2.1因素分析法
这种方法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采取“由表及里”的因素分析方式,即从最表面、最容易感知的属性入手,逐步深入到更为内在的属性和因素。一般来说,越是内在的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越深刻、越长久,但其产生作用的逻辑因果关系可能非常复杂;而越是表面的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越直接、越短暂,但其产生作用的逻辑因果关系也较简单。最表面、最容易感知的属性或因素可以表现为企业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这类指标可以选择能够直接反映企业市场地位的数值,例如,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及其增长率、企业的盈利率、企业规模等。这类指标直接表明企业竞争的结果,可以视为企业竞争力目前的状况,因此,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当前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但是,这类指标并不能说明企业竞争力的原因,所以,它们实际上并没有揭示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而要揭示和评价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就必须进一步评价影响竞争力显示性指标的决定性属性或因素,而在这些属性和因素的背后又有更深刻更内在的因素,而且,在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企业所处的关系环境义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直接或问接的影响。这样,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就会是一组非常复杂的统计数值,而且,有些决定和影响竞争力的因素可能是难以计量的。因素分析法的基本要求就是尽可能地将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各种内在因素分解和揭示出来。
2.2对比差距法
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可以采取企业与企业直接比较的方式:假定同类企业中最优秀的一家或几家企业的一系列显性特征对企业间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影响,因而,可以通过本企业和最优秀企业的一系列显示性指标的比较来评估本企业在竞争力上存在的差距。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环节:①选取对比指标;②比较本企业与最优秀企业各指标的差距;③进行综合汇总,评价本企业与最优秀企业之间的总体差距。这种方法同前一种方法的共同之处是都要进行详细的因素分析和统计数值的计算,不同之处是后一种方法是一对一的比较,可以进行多指标的直接比较,而不必进行数值的加总比较,因此可以避免确定各因素的权重过程中的主观因素。
2.3内涵解析法
内涵解析法的特点是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重点研究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决定性因素,对于一些难以直接量化的因素可以采取专家意见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判断。与前两种方法主要分析竞争力的外延性指标不同,这种方法重点分析竞争力的内涵性因素。这种方法要达到的目的是揭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对其进行评价。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环节:①确定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其因果关系;②通过统计分析、专家意见、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企业竞争力的实际情况;③深入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剖析,发现企业核心理念及其渗透性(即是否贯彻到企业运行的各个部分和环节),以判断企业竞争力的强弱。这种研究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深入到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分析,具有深刻性,缺点是难以全面计量化,可能含有较大程度的主观性。而且,有些因素在性质上是难以进行企业间直接比较的。
2.4综合指数评价法
综合指数评价法是一种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其评价的方法是:第一步确定评价项目的权数。由于本指标体系为多层次的,所以既要求一级系统的权数之和为1,又要求各子系统内部各项目之和为l,确定权数的方法目前多采用专家咨询主观定权的方法。第二步计算各子系统的综合平均指标,用事先确定好的项目权数对它们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子系统综合评价的平均指数。第三步对各子系统的平均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出综合平均指数。包括反映企业生产要素投入的统计指标W、反映企业产出水平的统计指标O、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经济效益)状况F、企业资产运营状况A、企业债务水平和偿债能力D、反映企业发展潜力的统计指标P、反映企业国际竞争力指标I、企业服务能力S等8个子要素。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数学模型。评价的标准在于:如果综合平均指数接近于1,则说明甲乙两企业的整体无明显差别:如果综合平均指数大于l则说明甲企业优于乙企业;如果综合平均指数小于l则说明甲企业劣于乙企业。综合平均指数与1的离差越大,说明不同企业的差异越明显,故各企业能依据综合平均指数的大小,进行企业间的比较,确定本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Ⅵ 怎样衡量企业的生产能力

如太少的产能又不能满足顾客的订单需求,同时也会造成成本浪费。因此,生产能力是需要根据当期现实情况加以分析和平衡的。
生产能力是把握整个质与量的过程→其趋向分析为基本预计值和标准衡量值。生产能力(产能)包括最大产能和正常产能,其实际衡量和组合则为以下三种状态:
第一种是满负产能:这是生产设备在完全发挥的状态下的最大生产潜力。
第二种是计划产能:基于每周工作天数和每台机器排定及每班工作时数。
第三训是有效产能:以计划产能为基础减去机器维护及损耗的实际工时。
生产能力衡量,简单地说是生产设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每周或月)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正常产能是过往生产设备的平均使用量,最大产能是生产设备所能最大程度产量,这是满负苻产量。它是一个理论参考值,是作为计划产能的参考。而作为计划产能是未有把相关主客观因素考虑在内工时计算。因此,标准衡量值也就是有效产能。它是使用机器和设备生产中,把维修、待料和生产过程返修的不良品等因素都考虑在内,从而作为考核生产部门的标准(业绩指标)基准。
其生产能力所体现的质与量过程和趋向性,正是不遗余力地贴近柔性管理,也就是在充分预估人、物、机、法、环各种情况下,获得生产计划与实际完成的调节、变通和灵活掌控。
第一点,该企业生产机台的制造流程和承受能力,主要是机台运转的满负荷。同时,要预留材料准备的前置时间,即从物控、采购和入仓的时间准备。
第二点,产品的总标准时间,每个制程的标准时间是有效产能标准和人力负荷能力;即依据计划产量、标准工时计算的总工时和人员数。
第三点,生产配置和环境场地和承载能力,当出现急单冲灯时,应在评估机台承受程度后运用分班制或加班方式,从人力上则考虑增加员工人数来提高机台使用率。

Ⅶ 衡量一个企业生产能力时,通常以什么工序为标准

当然是以加工成品工序为标准,入库成品数量是生产能力的体现。
无论前期的工序有多么快,最终都要在加工成品工序进行组装成品,通过质检后入库,整个生产过程最终的结果都在加工成品工序完成。
当然,现在企业在生产运行中,生产能力是一个综合指标,没有前期工序的保质保量的供给,下一道工序就不能继续进行,各工序的紧密配合,环环相扣,这个才是生产能力的基本组成,从本质上来说,这个链条是由人和机器的完美组合,人是决定因素。从这个角度来看,重要的是人而不是任何一个工序。

Ⅷ 如何分析企业潜在的生产能力

1、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它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总之,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生产可能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影响因素:经济规划、销售预测、空间成本、外协生产。

2、企业在一定时期为社会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能力。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它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每位企业主管之所以十分关心生产能力,是因为他随时需要知道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当需求旺盛时,他需要考虑如何增加生产能力,以满足需求的增长;当需求不足时,他需要考虑如何缩小规模,避免能力过剩,尽可能减少损失。实际运用中的生产能力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包括:制程设计产能、有效产能和利用的产能等。

Ⅸ 如何确定企业的生产能力

1 用经营能力指标确定
2 用量、本、利分析法确定
3 用边际性收益分析方法确定

Ⅹ 对于制造业或服务业,其生产能力如何来衡量

根据其生产或服务的性质或特点来进行衡量:
1、如某些生产单位生产的如果是汽车的整车:生产能力可以说是辆、万辆、百万辆;如果是给主机厂配套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可以说生产件、万件、百万件,或者是以吨为单位的—吨、万吨、百万吨;还有如果是汽车冲压件厂也可以说件、万件、百万件;或者说是百万冲次、千万冲次。
2、如果是服务行业:以饮食行业为例,可以说一次接纳(容纳)多少人次;宾馆可以说有多少床位、接纳多少人次。

阅读全文

与用什么方法评价企业生产能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原中归纳的方法有什么局限性 浏览:508
灯具遥控安装方法 浏览:984
在家地震预警有哪些方法论 浏览:398
气缸圆柱度的检测方法 浏览:213
东风制动灯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309
简谐运动研究方法 浏览:122
幼儿异物吸入的抢救方法有哪些 浏览:210
开衫毛衣尺寸的经典计算方法 浏览:356
广电有线连接方法 浏览:826
局解血管的检查常用方法 浏览:986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833
写出五种植物的传播方法 浏览:96
治疗脾气差的最佳方法 浏览:814
花卉满天星的种植方法 浏览:965
风控未通检测方法 浏览:767
根管治疗术的步骤和方法 浏览:179
去脚臭的简单的方法 浏览:933
二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浏览:67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题 浏览:866
瑜伽胳膊锻炼方法 浏览: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