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农村小学寄宿制管理方法的研究方法

农村小学寄宿制管理方法的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04-23 18:25:39

⑴ 求寄宿生的教育研究论文(关于小学教育的)

题目
摘要:正随着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下降,广大农民进城打工逐年增多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小学生源大幅减少。大多数村小学因生源太少而自然撤并,集中办学已成农村教育的主要特点。特别是撤并初小、教学点后住宿生呈低龄化趋势,这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学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何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让学生安心,让家长放心,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一、当前农村小学寄宿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寄宿生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解决农村寄宿生管理问题对策

⑵ 课题研究措施有哪些

措施如下:

1、观察法

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自然现象和社会论述进行直接、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研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观察3700名学生,并做好详细记录;陈鹤琴用文字和摄影像的方法记录下808天的孩子儿童心理)。

2、调查法

通过现场考察、观察、调查、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收集资料,从而对现状作出科学分析,得出规律性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方法。

3、经验总结法

以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为对象,对其进行科学的筛选分析、核实、验证,从而使人们对相关事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研究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

4、文献法

对文献进行查询、鉴别、整理、分析,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等。

5、比较法

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揭示其异同,找出教育现象的普遍规律及主要对象的特殊规律,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或具体作法。

课题研究设计假设特征:

(1)推测性。任何假设都是对于外界各种现象的猜测,尚未达到确切可靠的认识,因而有待于进一步通过科学研究来检验或证实。

(2)科学性。假设不是随意的幻想和毫无根据的空想,而是人们根据已经认识并掌握了的有关科学知识或经验知识,以一定的确实可靠的关于研究对象的事实材料为基础,并按照科学逻辑的方法推理而成。

(3)逻辑性。假设不是经验事实的简单堆砌,而是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逻辑体系。

(4)多样性。即对同一现象及其规律可以做出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理论假设。所以,假设具有多样性。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课题研究设计

⑶ 谈谈如何加强农村小学寄宿生的人性化管理

随着农村小学的布局调整,许多边远的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为了读书,那些边远农村的孩子和一部分留守儿童不得不寄宿在学校,开始过着远离父母的寄宿生活。他们在学校的时间安排、生活方式、自理自律、情感体验等诸多方面与非寄宿生有着很大的差别。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的人性化管理,使寄宿生健康、和谐、快乐成长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让寄学生适应学校的学习与生活,能够在学校里学得好、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我们结合多年来的管理实践,提出了“全过程管理、全天候服务、全方位育人”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赢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称赞。现就学校寄宿生的管理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好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实行全天候管理,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
寄宿生一个周在校的时间要比在家里多,他们与同学老师相处的时间比父母要长,吃在学校,住在学校,也就是说学校就是他们的“家”,老师好比是他们的“父母”,同学就是他们的“兄弟姐妹”。所以,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成立组织机构,形成管理体系。
为了使寄宿生管理更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门卫制度,巡逻制度、值班制度以及防火、防盗、防汛、防毒、防震、防意外伤害、防传染病等应急预案和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同时建立健全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学生到校、离校、课堂、午休、晚自习、课外活动、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实验室以及大型活动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办法,把安全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学校管理的全过程。
2、加强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几年来我们不断制定和完善了寄宿生管理的规章制度。例如《寄宿生一日常规管理》《宿舍卫生公约》《学生就餐纪律》《文明礼仪教育》等,使寄宿生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做好考勤登记,落实交接手续。
寄宿生每周五放学时,要由家长潜力后方可离校,从不单独让学生随意离校。
二、全方位服务,人性化关怀
寄宿生生活不仅是寄宿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且也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从学生的起床、上操、就餐、自习、就寝、物品使用等方面入手,教师既当老师又当保姆,与学生交朋友,建立感情,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幸福的学习、生活环境。
1、加强学校饮食卫生管理,合理安排学生学生膳食。
一日三餐,既要科学,又要合理。寄宿生在校的吃住如何,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这同时也是每位家长最为关心的事。为了让学生吃好,食堂管理员和厨师按照《食堂管理细则》及食谱进行搭配,想方设法让学生吃饱、吃好。首先要根据实际制定每一周的菜谱;其次是每天采购新鲜的蔬菜和肉;然后是厨师精心烹制,做出可口的饭菜。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美味可口,学生吃得高兴,家长更加放心。
2、完善住宿条件,打造家的氛围。
为了让学生住好,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首先要求学生自觉折叠被褥;其次是生活用品摆放整齐;最后,给宿舍里再配上一些学生必备的公共设施,这样安全、卫生、舒适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同时也培育了自主、独立、自理的生存能力。
三、用爱心来教书育人。
教育无小事,处处皆育人。寄宿生的管理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吃住,更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以情动人,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此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总之,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既促进了寄宿生学习和生活的和谐发展,也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⑷ 浅谈如何加强寄宿生的管理

很多的学生在开始寄宿生活的时候基本都是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离开父母的照顾,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情绪上,都比较不容易稳定,周围环境的不适应让他们很难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其他方面包括饮食,安全,习惯,卫生等,要想真正的管理好寄宿学生,保障其学习能够有序的进行,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只有当寄宿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提升,形成积极的学习风气,保障其健康成长,才能够使合理的宿舍管理。有效的宿舍管理能够有效的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平均年龄较小,个人的自觉性较低,学生普遍缺少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所以,如果寄宿管理单纯的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是行不通的,更多的还需要教师和学校的管理引导。学校对于其寄宿制度要不断的完善和改正,强调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执行。在每个宿舍中选择一名学生作为舍长,每个班级选择男女各一名学生作为宿舍管理干部,以便于配合宿管教师的管理。针对于宿舍的管理,需要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及时发现管理制度中的不足之处,便于学校做出补救措施。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要通知其班主任,并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将不良生活作风的概率降到最低。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班级而言,班主任不仅仅是教师,更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学生管理学生的执行者,是联系学校,学生以及家长的纽带。很多的学生不听生活老师的教导,只听班主任的话,所以有些情况就需要班主任参与到宿舍的管理中,帮助生活老师管理学生,促进学习。
二、生活老师要切实做好对学生的帮助和指导
生活老师在学生的寄宿过程中就像是学生的校内父母,在学生的寄宿管理中有着最为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学生在校内的生活,除了学习之外,接触最多的老师就是生活老师,生活老师需要经常的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困难,即使为学生解决问题。发现学生自己食品变质了要及时嘱咐学生不要吃,天气转凉了要嘱咐学生及时加衣服,有学生生病了要及时带着学生去医务室看病并跟进,直至学生痊愈,对于一些初次离家的学生要及时的疏导沟通,安慰学生。有的学生零花钱较多,不懂得如何有效的理财,就需要生活老师对其进行指导,如何将零用钱花在需要的地方,比如买书或者其他的学习用品。生活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能够让学生觉得学校就是家的生活老师才是一名好老师。
三、重视对于寄宿学生的自理能力的培养
当前很多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时候开始,就是在父母的羽翼下长大,有的甚至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懒散,行为上不懂得约束,所有的事情都不需要自己操心,父母都帮他们安排好了一切。当寄宿生活开始之后,非常的不适应,各种各样的缺点开始暴露出来。诸如生活无法做到自理,缺乏自律意识,作息时间不会安排等等。面对这样的现象,就需要教师和学校专门抽出时间进行培训,让学生从最简单的铺床叠被开始学习,逐步的培养其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会生活的地方。
对于每个宿舍所选出的舍长,在配合教师的工作同时,必须要以身作则,绝不可滥用自身的权利。对于宿舍的卫生,纪律等方面要承担责任,遇到所不能处理的事情要及时的上报老师,由老师进行定夺,切不可得过且过,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想有效的发挥舍长的作用,就必须让舍长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担任舍长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对其能力的一种认可。对于表现优秀的舍长,学校要适当的给予其奖励,或者物质或者精神,最重要的是对于其担任舍长的一种认可和鼓励,为别的学生树立模范。这种由学生来管理学生的做法,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主人翁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帮助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四、人性化的进行宿舍管理
在管理宿舍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意见相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绝不可以搞“一言堂”的做法,强迫学生执行某项规定。寄宿制度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寄宿学生,帮助学生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更好地学习。当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需要从广大学生的利益出发,根据现实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管理办法。并非是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统一的,学生们也有其选择和抉择的权利。不管是什么样的管理方法,最为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学校领导,班主任,生活老师,舍长等需要开展不定期的交流沟通,不断的根据现实情况调整管理制度,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让管理更有效的帮助学生。
对家庭的渴望,对父母家人的思念是寄宿学生最大的渴求。在这种情况下,要尽量让学生在住宿区感受到家的温暖,千万不能把寄宿生活区继续武装成学生学习的阵地。要想办法充分改善寄宿生生活区环境,在布局和装修方面为他们创造多元化的生活天地,在生活起居、餐饮、文体活动和学生个人空间方面,尽量让学生能感受到和家里一般的温馨和自在,能让他们在宽松、温暖、自由的环境中,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燃烧自己的青春才华。
“以人为本”,首要是得解决宿舍管理者、生活老师对学生的感情,不能为“管”而管,而是要考虑如何做寄宿学生的贴心人,要考虑如何在宿舍管理这个范畴之内继续做好服务育人。教师和宿舍管理人员应该学生看成是自己的晚辈,甚至是自己的孩子,要用自己的爱心与宽容去感染寄宿生。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不便、烦恼和困难时,宿舍管理人员和生活老师要格外的关心和呵护他们,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并及时做好思想工作。
总之,对于寄宿生的管理并非是一件轻松的工作,一方面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还需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好的为学生的学校起到推动作用。人性化的宿舍管理是寄宿生管理方向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原则,如何更加有效的实现寄宿管理,还需要广大的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

⑸ 浅谈寄宿生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加、农村教育结构的调整,子女教育尤其是寄宿生教育成为家庭、学校关注的焦点,即如何有效的管理这些寄宿生,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的好。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在寄宿生“养成教育”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赢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作为直接参与管理的我就结合自身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 养成教育应从关键期抓起
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 ,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所谓“子训始稚”、“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养成正确的习惯当从现在抓起还不算迟,若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早、抓细、抓紧、抓实。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培养寄宿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是一个人的瞬间举止动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与偶然性。习惯,是指一个人在后天养成的一种自动化的动作行为倾向。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学习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行为习惯过程中最好的监督者和帮扶者。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抓起。
1.真情付出,爱心呵护
由于现在的孩子当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多数,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之中,他们中相当多数在娇生惯养中长大,在精心呵护中成长。孩子寄宿后,有可能造成与父母关系的疏远,缺少父母的关爱。正是这种原因,网络鸦片让许多孩子着迷、沉沦,荒废了学业,误了前途,也正是这种原因,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逃学,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彻夜不归逗留于网吧,他们可以不计后果地打架斗殴,不负责任地早恋、毫不忧郁地挥霍着家长挣来的血汗钱,抽烟喝酒,极少数中学生已经完全没有了中学生的模样。一些孩子没有能完成学业,便过早地饱尝了社会的辛酸,还是这种原因,导致了一些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恶习,没有学会做学问,也没有学会做人,却为自己的人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此我们应真情的付出,爱心的呵护,让我们绝大多数学生在宿舍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享受到 “慈母”般的关爱。
2.严中有爱,持之以恒
“严是爱,松是害”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千百年来,家长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说的最多的也是“严格要求”。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导师,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教师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唠叨。为了加强学生的文明教育和养成教育,我们从最基础做起,要求学生运用礼貌用语。对每一名宿舍生都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对违规学生耐心教育,不厌其烦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潜移默化,让养成教育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教育效果。
3.严肃校纪,规范行为
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宿舍是寄宿生休息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空间,宿舍内务要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为了达到规范的内务,在检查内务时,如发现同学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总是以委婉的口吻提醒。渐渐地我们绝大多数学生都努力地照着老师的话去做,师生共同做好内务,向着就寝纪律军事化、卫生内务宾馆化方向发展。
三、学生参与管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由于寄宿生在家缺少生活锻炼,自主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在管理上有很多难处光靠老师跟班管理显然不够,我们采取的措施是,重视事先指导,减少事后麻烦。学生进校寄宿,会面临很多新问题:饭,要和同学一起吃;衣,要自己亲自洗;觉,要和同寝室的人一起睡;钱,要自己有计划地用……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没有事先的指导,学生会手足无措,心慌意乱,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会影响学生的情绪进而不利于身心的和谐发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事先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照顾自己,每学年,在寄宿生入校的前几周,老师们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内务培训,教会学生叠被子、摆鞋子等,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在管理中提高自主能力,在管理中锻炼成长。
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某种意义上体现文明程度,而且还影响整体素质。我们学校住宿生来自农村,由于学生卫生意识不高,卫生习惯不好,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卫生与礼貌是我校的教育“窗口”。为了养成爱整洁的良好卫生习惯,宿舍开展了如下活动:
1.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示范班级评比活动
通过评比挥动,有利的调动寝室、班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卫生意识上升为卫生行为表现。
2.进行讲评和文明班级评比活动
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督促全校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管理中,学生的主题作用和校园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3.开展个人卫生检查
由学校负责卫生工作的领导和各个管理员老师组成检查组,对宿舍进行逐个检查,把结果汇入《日常行为管理考核表》并成为每期末文明班级评比的重要依据。进行个人卫生检查,使卫生工作细致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也利于监督,指导、查漏补缺,最终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在养成教育中,少一些空谈,多一些落实,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关怀。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督促和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到时自然成习惯。

⑹ 如何实现寄宿制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1.了解学生是前提
寄宿制学校的学情和走读制学校学情是不同的,学生一天24小时都在学校,一般一大周才能休息一次。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长时间不间断学习带来的压力是很大的,特别是学生心理压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心里变化,多方面多渠道了解学生情况;同时要求班主任多思考,力争为学生指导、创设出一条合理的释放途径,用合适方的式进行疏导。帮助学生找到倾诉对象,发泄的地方。疏导得及时得当,学生就会得到及时调整;反之,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这些都要求班主任必须是一个细心的、拥有耐心和爱心的人。
2.常规管理是关键
2.1 建立家校合育新机制。
2.1.1 加强联系,为学生建立信息簿。我校的寄宿生中有很多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孩子即使是双休日回到家中,见到的也只是爷爷奶奶。俗话说:"隔代更比一代亲。"老一辈子的人吃了许多苦,所以他们都不愿意让孩子再过那种苦日子,于是在生活上便百般呵护。孙辈们回家的这两天,爷爷奶奶们基本上都是嘘寒问暖,好吃好喝地一个劲地招待,然后在孩子返校时给足了零花钱;至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究竟怎样,学习成绩到底如何,他们却很少过问。而孩子的父母远在千里,一年也回不来几次,因此感情也日渐疏远,与孩子的关系冷淡。此外,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寄宿生中也有不少来自单亲家庭的。
2.1.2 沟通情感,为家长设立开放日。定期举行"开放日"系列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参与活动。
为家长开放课堂。孩子在课堂表现怎样?老师讲课是不是很精彩……这些都是每个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在"开放日",我校尽可能邀请更多的家长参与听课活动。虽然大多数家长不是十分懂得课堂教学,但他们可以借此机会谈谈自己对教师、对学生以及对学校管理的各种看法和意见。
2.1.3 家校联手,为教育搭建直通车。
(1)手机短信互动。现代化的即时通讯手段在家校的联系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手机短信进行互动交流。手机短信的互动为家校牵线搭桥,教师和家长可以随时沟通,即时交流,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地联系起来,互相了解孩子在家庭和学校里的表现,从而便于家长与教师把握孩子的心理动向,共同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和疏导工作。
(2)举办教育讲座。学校每学期都要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针对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开展专题讲座。比如《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如何做称职的家长》等,使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讲座的举办,拓宽了家长们的教育思维,使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2.2 培养几种能力。
2.2.1 生活自理――培养学生自主的生活技能。寄宿小学这种育人环境最适宜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主生活技能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真正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在劳动技能活动中实现"生活自理"。为此,我们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会叠被子、会摆物品、会理床铺、会更衣;一切物品摆放有序,会刷洗鞋袜,能布置自己的寝室;自己的碗筷自己洗。
2.2.2 学习自主――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在寄宿学校里,学生的课余时间很多,如果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的模式:①阅读式。即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说明解决问题的要求,指定好阅读的文章,让学生找时间去图书室查阅读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②研究式。即教师提出一些能够拓展课本知识且让学生感兴趣的小课题,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或做实验,或做社会调查等,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报告。③自讲式。即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好一些课文,要求学生课后自学,待上课时在班级上公开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予以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提高。
2.2.3 行为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每个学生在道德与纪律方面都能做到自我控制言语、行为,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在生活中能尊重他人,严格要求自己,逐步认识到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的重要意义。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寄宿前养成了自私自利、惟我独尊的不良习惯,但在我校寄宿生活的不断熏陶、潜移默化之下,他们逐渐开始学会关心他人、热爱集体了。大部分学生都能明辨是非,富有正义感,能对自己的言谈举止负责,在行为上能够做到适度自制。作为一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同学间难免会有些小矛盾、小摩擦,可寄宿生活让他们学会了容忍,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大度,这样即使有一些"小矛盾"自然也就化解了。
2.3 细节定成败,赋予精细管理新内涵。班主任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而学校常规管理则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基础工程,更是确保学校稳步、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学校的对象是人,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所以班级常规管理更需要做好"细"字文章。
3.了解学生承受心理,晓之以理
刚开学的一两个星期,同学们可能都想给我这个新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表现都很好。但是时间长了,一些不太好的方面便呈现出来:有些同学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有些同学的行为习惯不是很好等。心理学相关知识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他们处在自尊心孕育期,所以在这一时期,对他们的教育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对这些不太好的行为,应该怎么办呢?对于个别同学的不太好的行为,老师应该私下里提出委婉的批评,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全班同学面前刺伤其自尊心。
4.了解学生进步心理,树立榜样
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就是老师的左膀右臂,班上的一切事情都要靠他们的配合。班干部选择对班集体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刚接手这个班级,对班级情况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就还是用以前的"领导班子",他们给了我很多感动和惊喜。记得有一节课,由于老师临时有事没有来得及调课,上课十几分钟了才有老师告诉我。我心想:这下糟了,教室里面一定乱成一锅粥了。我赶紧向教室跑去,出乎我意料的是,教室里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课代表正在教室里像个小老师似的领着同学们读书,同时还有几个班干部在教室里面协助管理纪律。我站在教室外面,默默地看了十几分钟。我被她们的认真感动了,这是我的一个意外收获,我真正认识到学生们身上出来的积极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由于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我发现表扬事实上比批评更有效。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寄宿制是调整学校布局,高效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而采取的有效之举。面对农村小学寄宿制这种全新的办学体制,我们信心满怀。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对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既要全面负责班级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育人氛围,又要负责协调各方面的要求,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工作细致,责任重大。而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与辅导,让我更懂得了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大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积极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

⑺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寄宿制小学班主任工作

一、知根知底,做学生的贴心人。
刚接手一个班级,你想要管理好这个班,首要工作就是分析这个班的现状,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以及家庭状况等,对班级情况做到知根知底。再根据班级实际谋划管理策略,制定管理措施。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教育教学得以稳步发展,使班级管理走系统化、科学化的道路。
目前,就我们农村小学而言,留守儿童几乎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0%以上。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大多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看管,或是由亲戚代管。由于现如今的孩子又大多是独生子女,调皮、任性是他们的天性。在家里,要管好他们,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等等这些,老人们真的是力不从心。从而导致很多孩子都养成了一些坏习惯,目中无人、学习马虎、纪律松散、缺乏自觉性等。这些现象就要我们做班主任的要用心去了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他们,真正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他们的贴心人。例如,刚接的这个班级,班里就有这样的一位学生,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他就跟着体弱多病的爷爷一起生活。生病的爷爷无法管教他,于是,他便每天放学后吃完饭就到外村玩耍,每晚都是夜深了才回家,回家后看电视,甚至看到天亮。我了解情况后,先是找他谈话,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我都给予他更多的关爱,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以及感到我对他的重视。现在他已成为班里的乖孩子之一,已完全融入我们这个大家庭。人们都说,沟通是架设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做为班主任的,一定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贴心人,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二、重视养成,做学生的引路人。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也就是说,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我们作为班主任的应高度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1.树立形象。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好的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最亲密的莫过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但也有家长。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都是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我们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威信,我们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也应该表现出良好的形象,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黙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才能得以更好的实现。
2.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如: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语音、语调等等;在课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举止文明,不说谎话、脏话等等。班主任老师要注重从这些细节方面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班主任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习惯是经过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需要不断地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三、民主管理,做学生的同路人。
我们做班主任的都知道,班级的事都是些琐事,班级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作为班主任的,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的班主任,我们都是“万金油”,学校里什么事都要你做,什么事都要你管,事务比较繁杂,班级的事如果事事必躬亲,那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既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没那么多的精力,所以就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把任务化解到学生当中,让制度管人,让学生互相监督,采取民主管理。
着名教育家魏书生的一系列班级管理思想很是值得我们借鉴,如:坚信每位学生都是你的助手,你是他们的助手;每人为班级承担一件事,班集体是自己的,不是老师的。又如他在明确班委职责时强调:凡是老百姓能干的事,班委不干;凡是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他对班级的管理提倡民主管理,管理原则是: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而且做到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思想,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在自己的班级工作中,不断把他的管理理念融入自己的工作实践,加强了班级的民主管理,充分发挥了班干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几年来我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每个学期都被评为学校的“文明班级”。
四、爱心倾注,做学生的家里人。
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老师的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点头、一次慈爱的抚摸、一句温暖的话语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欢欣的力量。一个好的班主任,他不会动辄发怒,而会耐心地给予教育和引导;当学生有异常表现或行为时,他能观察入微,及时地与学生谈心并帮助解决问题;当学生遭受挫折时,他能“扶”起学生,鼓励其树立坚定的意志和信心。学生只有得到班主任的爱,才会向班主任倾吐自己的真情,特别是班中的“学困生”,他们最容易产生自卑感,班主任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爱,必然会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
在我们农村小学,大多数的学生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缺乏关爱。所以在工作中,我就像他们的家里人一样,给学生慈母般的爱,尊重他们的人格,包容他们的缺点,倾听他们的意见,分享他们的喜悦,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样一来真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们都把我当母亲看待,每天早上都在校园里欢迎我,向我问好,这让我真切地品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⑻ 论怎样做好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班主任

一、加强学习,增强教师的责任心
教师责任心的强弱是教学工作成败的基础,没有责任心的教师是无法圆满完成教学工作的。因此,增强教师责任心的工作要常抓不懈,每周例会和政治业务学习时强调教师只要学生一到位,教师要各尽其职,并在小节上周工作情况时要恰如其分地表扬认真负责的教师,对工作不到位、责任心差的教师要提出善意的批评和帮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要树立典型,让每一位教师尽心尽职,关爱学生,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建立寄宿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认真调查研究,建立每个寄宿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单位详细地址、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专门人员对寄宿生的档案进行管理,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配备好优秀的生活老师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加上学前时期娇生惯养,在校住宿学习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例如,恋家,恋父母,从床上摔下来,尿床等。生活老师则能够照管学生,在学生出现事故或生病时得到及时处理,让学生学得安心,家长在家放心。当然,生活老师必须要选有责任心、懂一些医学,并很勤快的教师。
四、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保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课内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还要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时有玩有乐,并且具有安全感,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戒除学生恋家、逃学、厌学的心理,让学生学得安心,因此,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开展了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少先队活动,并开展了找童真童趣的活动。如打牛儿、弹弹子、打沙包,踢毽子。
让他们在课余及晚上看看电视,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实行教师晚上轮流值日制度
合理及时的安排是学生安全工作的前提。为了让学生睡好觉,防止学生夜晚着凉、尿床等。我们制定了教师晚上轮流值日制度。安排教师轮流给学生盖被子,提醒学生起床大小便等。学校行政领导及时查岗,督促教师认真值日,并对学生就寝情况作好记录。
六、责任明确,分工合作
班主任管理好学生的学习、纪律,更重要的是要管理好学生的安全和日常生活。如:早晨起床教会学生叠被子、打扫寝室、刷牙、洗脸、摆口杯、放置清洁用具等;就餐时督促学生把饭吃完,及时洗碗;身体不舒服带学生看医生,与家长取得联系,就寝时要查寝;学生逃学了要及时向学校汇报,学校派老师一同寻找;保育员就寝时陪护学生睡觉,平时给寝室消毒、开窗,让寝室通风透气;任课老师也要随时注意学生情况。发现问题与班主任交流。这样,教师之间做到了既分工,又合作,管理协调,学校寄宿生工作就能顺利开展。
七、加强与寄宿生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要向寄宿生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寄宿生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
八、重视寄宿生的安全管理
住校生安全是住校生管理的头等大事。就我校生源的实际,周边涉及到两个乡镇,7个村35个社的学生,家长忙于打工和从事农业生产,一般没时间接送学生,学校要加强对宿寄生的安全教育。学校必须确保学生寄宿期间的一切安全,保证寄宿生学习生活正常运行。学校领导经常利用每周教师例会(对教师)或升国旗仪式(对住校生)的时间,开展住校生日常行为中的安全教育工作,如严格遵守《安全值班制度》等。学校还专门针对住校生开展了“灭火演练”、“防火灾等突发事件疏散演练”及相关安全知识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向每一位住校生发放安全知识手册,开展发现身边的不安全行为,提安全建议,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让住校生增加了安全意识,同学之间也能相互监督。
学校对住校生实行1日24小时监控。班主任、值班教师、生活老师分时段对住校生负责监管。谁失控、谁负责。住校生星期天下午到校——星期五下午放学离校,其间实行封闭式管理,如确有事需要外出,须有班主任或值班教师陪同或持有他们签名的请假条。为了防止住校生和走读的同学在放学时混在一起离校,必要时学校采取了集中放学的办法……
当然,如何利用好寄宿学校的条件,更好促进寄宿生的健康成长,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但只要在工作中多动脑,从关心、爱护寄宿生的角度出发,多了解情况,密切联系家长,认真解决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纠纷,做到学校、家长、社会紧密配合,就一定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⑼ 农村小学住宿学生的安全管理有哪些方法

[摘 要]:住宿生在学校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而又复杂的,具有综合性的工作。在住宿生管理工作中,既要注意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又要从以下几点加以注意: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规章制度要严格,对宿舍的工作安排要细致周到;同时,面对信任缺失的中职生,要注重对其实施亲情教育,并努力为其营造温馨和谐的住宿环境。
[关键词]:住宿生 管理工作 住宿环境
住宿生在学校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而又复杂的,具有综合性的工作。绝不是仅仅为解决学生住家远提供必要的食宿条件就可以了,它包含着对学生的思想、意志健康、学习、生活、体育锻炼、人际交往以及做人之道等全方位的管理。它的突出特点就是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保障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培养他们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他们树立公德意识及遵纪守法的意识,基于这种认识,住宿学生的管理工作应列为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加强学生安全第一的意识
保证住宿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是学校首要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立校之根基。(剩余1524字)
阅读整篇文章

阅读全文

与农村小学寄宿制管理方法的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前瞻性分析的管理方法是 浏览:410
肱三头肌长头锻炼方法动图 浏览:161
45乘14用简便方法计算脱式 浏览:340
有什么方法除锈 浏览:302
企业员工素质测评方法与分析论文 浏览:573
洗车机枪头连接方法 浏览:218
exceldatedif函数的使用方法 浏览:744
鸦胆子过敏治疗方法 浏览:919
治疗肾炎水肿的方法 浏览:627
孕期盆腔炎的治疗方法 浏览:647
迷你世界创造节中如何找到新的登录方法 浏览:997
csdn数组的常用方法 浏览:501
中考化学最爱考的鉴别方法 浏览:683
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827
快速学做烘焙的方法 浏览:420
彩铅画眼睛的方法视频 浏览:871
抖音账号快速贴标签的三个方法 浏览:581
三角小窗安装方法 浏览:722
座套卡扣使用方法 浏览:408
治理人类不要用极端的方法出自哪里 浏览: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