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常规营养指标的研究方法

常规营养指标的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04-23 15:48:24

‘壹’ 营养品质指标测定

食物营养价值测定有很多方法,其中最为基本的就是判定食物营养素的含量、是否可以满足人体的需求和满足的程度,以及在消化吸收利用率、血糖调节、甚至抗氧化能力等保健功能方面的作用。果中,猕猴桃被认为是最接近完善的水果 ,它含有在丰富的维生素C、A、E,叶酸和微量 元素钾、镁及食物纤维等营养成分,而热量却很低。猕猴桃能为工作奏快、精神紧张的现代都市人注入生命的活力。所含的氨基酸,能帮助人体制造激素,减缓衰老。猕猴桃性寒,所以怀孕的妈妈最好少吃。希望能帮助到你!

‘贰’ 测定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方法有哪些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体外消化法以及从肉食性和草食性鱼类的消化道提取消化酶在体外消化饲料的方法测定。
消化率是动物从食物中所消化吸收的部分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是评价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测定饲料消化率主要有两种方法:体外法和体内法。体内法测定的消化率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鱼类对饲料的消化情况。但体内法测定方法复杂、时间长、费用高,而且对外界环境的要求较高,季节、温度、光照等都会影响消化率测定值。体外消化法是利用精制的消化酶或研究对象的消化道酶提取液在试管内进行的消化试验,其测定值可近似反映鱼对饲料的消化率。此法能快速测定原料的相对利用率,为营养师制作配方提供参考。

‘叁’ 简述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都有哪些

评定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是很专业的,下面就是几种评定方法:
一、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指对饲料、动物组织及动物排泄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而主要是定量分析。化学分析法包括饲料分析、血液分析、尿液分析及粪便分析。通过有关化学成分的测定,可为动物营养物质需要量的确定和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提供基础数据,为机体营养缺乏症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数。
1.饲料分析
该方法是通过测定饲料中的概略养分含量和纯养分含量,来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中的概略养分包括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但这六种概略养分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很难对饲料的营养价值作出较为准确的评判。对饲料中纯养分含量的分析测定是化学分析手段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结果,也是营养学研究的必然需要。目前,我们可以测定的饲料纯养分包括:真蛋白质(TP)、NPN、AA、有效氨基酸、真脂肪、类脂肪、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糖、淀粉、各种矿物元素及维生素等。通过这些纯养分的含量高低并参考有关营养学理论,就可以比较准确地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通过饲料分析可对饲料的营养价值做出初步估计。

2.动物组织和血液分析
通过分析动物血液成分以及动物机体组织的相关指标来评价机体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吸收代谢情况,结合饲养试验、平衡试验和屠宰试验以确定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常用于测定的组织有肝、肾、骨骼肌、骨、毛发以及全血、血浆、血清和红细胞,甚至整个机体样品。

3.尿液分析
尿液中含有各种无机及有机成分,它们大多是动物新陈代谢的产物,虽然它们的含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但正常情况下,各种成分都有一定的含量范围。通过某些尿液成分分析可了解体内代谢和机体营养状况是否正常。

4.粪便分析
粪便成分分析是消化试验和平衡试验的重要内容。通过测定粪便中的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粗脂肪等养分的含量,来估计饲料中的各种可消化养分、消化能及代谢能含量的高低。

二、消化试验法

对饲料的化学分析只能说明饲料中各种养分的含量,而不能说明它们能被动物消化利用的程度或性质。只有测定饲料或日粮的养分消化率,才能比较准确的评定饲料营养价值。消化率的测定,必须通过消化试验完成。消化试验的内容如下:

(一)全收粪法
全收粪法是指收集动物的全部粪便进行消化试验,有肛门收粪法和回肠末端收粪法之分。前者是利用一定的装置(如集粪袋)在动物的肛门处收集动物粪便(一般选用公畜),然后进行处理。后者是通过外科手术在回肠末端安装一瘘管收集粪便,主要用于猪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从肛门收集的粪便,由于受大肠和盲肠微生物的干扰,所测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测定家禽氨基酸消化率,因禽类消化道短,大肠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小,一般仍采用全收粪法。

(二)指示剂法
指示剂法的优点在于减少收集全部粪便的麻烦,节省时间和劳力,用作指示剂的物质必须是不为动物所消化吸收、能均匀分布且有很高的回收率。指示剂又分为外源指示剂和内源指示剂。三氧化二铬(Cr2O3)常采用的外源指示剂。内源指示剂常用饲料本身含有的不可消化吸收的物质,如酸不溶灰分。养分消化率的计算公式为:

(三)尼龙袋法
尼龙袋法是将被测饲料装入一特制尼龙袋,从反刍动物的瘤胃瘘管放入瘤胃中,48h后取出,冲洗干净,烘干称重,与放入前的饲料蛋白质含量相比,差值为饲料可降解蛋白含量。目前国际上已普遍采用此法测定饲料蛋白质的降解率。其优点是简单易行,重现性好,试验期短,便于大批样品的研究和推广。需注意的是,尼龙袋的通透性要好,即网眼大小和密度要适当;样品要有一定细度,便于瘤胃液作用充分发酵。

(四)离体消化试验
离体消化试验是模拟消化道环境,在体外(试管内)进行的消化(孵化)试验。因常规消化试验和指示剂法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尼龙袋法虽有不少优点,但安装瘘管仍较麻烦,所以近年来离体消化试验发展迅速。按照消化液达到来源可分为消化道消化液法和人工消化液法。前者是收取瘤胃液或在离幽门1.5~2m处安装瘘管收集小肠液(PIF),然后在试管中消化。后者是采用人工制取的消化酶配制成模拟消化液。目前主要用于反刍动物饲料消化率以及瘤胃饲料蛋白质降解率的测定。

以上信息由中国饲料原料信息网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肆’ 果树营养诊断的方法及应用范围有哪些

答:目前果树营养诊断的方法及应用范围:
(1)果树缺素外部症状鉴定
在果树营养诊断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最原始和最常用的方法是果树外部症状的鉴定,其做法是通过生产上缺素症状观察或田间试验、培养实验中果树某种营养元素盈亏状况。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较粗放,精确度不高,鉴定者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只能应用于出现典型症状的情况下。当树体缺乏某些营养元素而不表现典型(潜在缺乏)症状时,容易误诊。因此,这种方法只作参考。
(2)田间试验法
田间试验是诊断果树需肥的基本方法,也是校验其他诊断方法的基础,特别是长期的定位试验,更能表示果树对肥料的实际反应。果树田间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可以通过土壤施肥,也可通过根外追肥。田间试验不足之处是费力、费时、费事;而且在一个地区试验点过少时,代表性差,其试验结果的推广应用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3)培养试验法
培养试验又称盆栽试验,按其培养介质可分为水培、砂培和土培试验。由于试验条件能通过人为严格调控,故可得到相当准确的数据,常用于探索未知或印证野外调查及田间试验结果。此方法对探索各种营养元素的功能、元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一些关于果树施肥原理的研究特别有用,也适于进行各种诊断方法的研究。培养试验要求条件严格,方法繁杂,费用大,其研究结果只能作为理论探讨,不能在果树生产上直接推广应用。
(4)生物化学诊断法
当树体某些营养失调时,将影响某些生化过程的速度和方向,影响某些生化产物的积累与消耗。而某些酶活性增加或减少,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内在变化较之外部症状能更早地表现出来。因此,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诊断方法。但树体内在的生化过程是受许多内在和外界环境因子所影响,因此需进行更复杂更深刻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分辨出哪些情况的生化变化是由于营养失调所造成的。
(5)原子示踪法
这种方法适于研究树体中几种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转和分配规律,有助于探索树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过程,对研究树体营养与果树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肥料形态、组分、性质和它们的利用率以及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和进入树体的过程等都十分便利。但它只是一种提高果树营养理论的有效手段,而不能直接指导具体果园的施肥实践。
(6)微生物测定法
许多国家应用微生物学的方法测定果园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的盈亏状况。这种方法只适宜作为辅助测定方法。
(7)植物显微化学鉴定法
把果树某些组织制成切片加以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种生化产物的存在与否或其数量多少,或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因缺钙、镁、铁等营养元素而引起的叶子或果实超微结构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显微化学鉴定法,它可以作为营养诊断的辅助方法。
(8)树体中有效养分的常规分析法
①压汁法:此法为树体组织汁液速测法。把果树新鲜枝、叶、果实的汁液挤压于白磁盘或滤纸上,加入一定浓度的化学试剂,使其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某种颜色,然后用点滴分析标准液或标准试纸进行比较,找出鲜组织中某种有效营养元素的含量。
②浸提法:将果树特定部位的样品磨细或捣碎,用浸提液提取出可给态养分,用比色法或点滴法进行测定。
上述两种方法,在果树营养诊断研究上应用较为广泛,由于是从树体上直接测得有效养分含量,故可靠性大。同时,分析样品系由田间试验直接采取,分析测定结果可与果树的产量、品质、抗性等相对照,从而找出诊断结果与树体生长结果间的相关性。但是这两种方法也有局限性,因为有些元素的可给态含量经常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这种速测法属半定量分析,精确性较差,并且在测定时需用新鲜样品,时间性要求较严格,因此,不能同时进行大批量样品测定。
(9)叶分析法
多数果树营养学者认为,叶分析是当前较成熟的简单易行的果树营养诊断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诊断的结果来指导施肥,能获得较理想的经济效益。这种方法是用仪器分析法做叶子的全量分析,它包括了树体汁液中的可溶组分和全量成分。其特点是:
①叶子是果树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②施用不同种类的肥料时,能在叶子营养元素组成上及时反映出来。
③在一个特定的时期,这种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
④叶子测定结果与果树的生长发育以及外部形态有明显的相关性。
⑤叶子取样只是树体的很小部分,不致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因此,可在生产上直接应用。
(10)果园土壤诊断法
用无机化学分析方法来诊断果树营养的研究过程中,用浸提液提取出土壤中各种可给态养分,进行定量分析,简言之,就是土壤养分测试,以此来估计土壤的肥力,确认土壤养分含量的高低,能间接地表示果树营养的盈亏情况。但是通过多年的探索以后,果树学家都认识到单以土壤分析来指导果树施肥,常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对果树来说,只诊断土壤的营养很不全面,因为土壤分析只能表示养分的供应状况,不能反应树体的营养需求状况,因此要正确地指导果树施肥,必须首先进行树体营养诊断,并以此作为主要依据。
Lundegordh比较600多个田间试验的叶分析和土壤诊断的结果,认为叶诊断比土壤诊断能更好地反映植物的营养状况。仝月澳、周厚基等研究我国苹果水心病多发区,果园均为石灰性土壤(淡栗钙土、栗钙土、褐土、砂姜黑土等),土壤的游离碳酸钙含量为3%~13%。尽管土壤含有丰富的钙,但果实还是由于缺钙而发生水心病。果实喷钙可以减少水心病。这说明,树体营养状况未必与土壤营养是一致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土壤诊断是不可取的。果园土壤营养诊断对新定植果园和苗圃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制定果园管理和施肥的依据,对成龄果园而言,一是它能表示出各种营养元素的供应状况,因而有助于印证树体营养诊断的结果;二是果树的外部症状观察和叶分析的结果,只能显示果树现实的营养状况,不能预报当调整了现实营养失调以后,可能再发生的限制因子是什么,而土壤诊断则可提供一些提示和线索;三是它能帮助我们找到树体缺素的诱因。因此,树体和土壤营养诊断可相互补充,两者综合起来一起应用时才有最大的实用价值。
近30多年来,由于使用各种自动化精密分析仪器,因此分析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人们可以对取样技术、样品处理技术、测试技术以及确定营养诊断指标等,做大量的研究工作,并通过大量测试数据的数理统计,肯定了可靠性及明确了各种影响因子,这样叶分析已成为指导测土配方施肥的营养诊断方法。

‘伍’ 食品营养价值评价有哪些指标

你好,评价食物的营养价值,有多个方面,比如:
1.营养成分种类是否丰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各类维生素、矿物质等,是否有缺少某种或某几种营养素.
2.分类营养素价值,如蛋白质的吸收率、脂肪中的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矿物质是否是以易吸收的形式存在等,如几乎所有食物中都含有蛋白质,但是以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蛋类的吸收率最高;现今人们的脂肪摄入普遍超标,在保证摄入量合理的前提下,再谈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是否合理的问题,如肥肉、猪油等饱和脂肪酸含量多,而鱼肉、橄榄油、玉米油、花生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
3.食物来源是否经济。如鸡蛋、海参等都含有比较丰富的氨基酸,但明显鸡蛋是更经济的氨基酸来源。

‘陆’ 营养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营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食物化学:主要研究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及其分析方法,探讨食品 在加工与烹调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2)基础营养学: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阐明人体营养需要,探讨 营养与特殊生理功能(如免疫功能)和智力发育的关系,作为临床营养学的理论 依据。

(3)实用营养学:研究各种生理状态下(如孕妇、乳母、婴幼儿、青少年、老年 人)及不同劳动隋况下的营养需要与合理膳食,阐明营养因素与退行性疾病发生的 关系,研究各种营养缺乏病的发病机制与预防措施。

(4)医院饮食学:研究各种疾病的饮食支持及特殊营养供给手段,以促进病人机体的康复;探讨医院各种膳食管理制度,为住院病人提供相应的治疗、保健饮食。

(5)公共营养学:进行区域性或全国性营养调查,了解人民的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进行营养监测,提出改善措施;研究各种营养政策与立法,使营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6)常规营养指标的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营养学的层次有五层。

一是物质层次,即中医提到的各种食物进行寒/热/平等类别划分。对植物和食物/动物进行详细的功能记忆和搭配。需要经验。

二是营养元素层次,即西方营养学。把营养成分进行微小结构解剖,并明确各元素的功用。但是容易拆开整体/系统,独立/孤立了解物质。

三是化学结构层次,即进行到元素的结构组成与人体结构作用/过程等进行详细描述。更深入的微小领域。

四是分子原子研究层次,通过组成元素的分子/原子的结构方面进行探讨。

五是基因结构层次。通过物质最细结构领域与人体基因领域进行观察,了解物质之间的作用和原理。

‘柒’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提到的营养调查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调查目的是为了居民膳食摄取情况及其与营养供给量之间的对比情况;了解与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的居民体质与健康状态,发现营养不平衡的人群,为进一步营养监测和研究营养政策提供基础情况;作某些综合性或专题性科学研究,如某些地方病、营养相关疾病与营养的关系,研究某些生理常数、营养水平判定指标,复核营养推荐供给量等。
主要内容包括
1.膳食调查
2.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
3.营养不足或缺乏的检查
4.人体测量资料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被调查者个体进行营养状况的综合判定和对人群营养条件、问题、改进措施进行研究分析
膳食调查的方法:称重法、查账法、24小时回顾法、化学分析法

‘捌’ 评价各种食品营养价值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评定食物营养价值的意义:①全面了解各种食物的天然组成成分,包括营养素、非营养素类物质、抗营养素因素等;②了解在加工烹调过程中食物营养素的变化的损失,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中营养素含量,提高食物营养价值;③指导人们科学地选购食物和合理配制营养平稳的膳食,以达到增强体质及预防疾病的目的。

评价的指标很多
对某食品进行营养价值评定时,应对其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及营养素的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评定。
(一)营养素的种类及含量
一般说来,食品中所提供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越接近人体需要??该食品的营养价值越高
测定方法
精确??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法、酶分析法
日常??查阅食物成分表??初步确定
在评价食品或某营养素价值时,营养素的质与量是同样重要的。
(二)食品或营养素质量
1、评定食品的营养价值的方法主要依靠:
动物喂养实验和人体试食临床观察?? 将生长、代谢、生化等指标与与对照组比较
2、评价食品营养价值指标
(1)营养质量指数**(index of nutrition quality,INQ)由Hansen R. G.在营养密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INQ 的大小可
以判断该食物营养质量的高低,即营养素密度与能量密度之比
营养素密度(该食物所含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 与能量密度(该食物所含能量占供给量的比) 之比
INQ=1,表示食物的被评价营养素与能量含量达到平衡
INQ>1,表示食物的被评价营养素的供给量高于能量的供给量
INQ<1,表示食物的被评价营养素的供给量少于能量的供给量,长期食用此种食物,可能发生该营养素的不足或能
量过剩,该食物的营养价值低。
INQ 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来分别进行计算。对同一食物成人可能有益,但儿童却不合适。因此,
INQ常用作评价食物营养价值的最直观指标。

‘玖’ 食物的营养含量是怎么测算出来的

食物的种类千差万别,各种食物蛋白质的含量、氨基酸模式都不一样,人体对它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程度也存在差异,其营养价值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动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优于植物蛋白质。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依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设计了多种评价指标,但就某一种评价方法而言,因其只能以某一种现象作为观察评定指标,所以都有一定局限性。综合说来,营养学上主要从食物蛋白质的“量”和“质”两个方面来考察。即一方面要从“量”的角度考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另一方面则要从“质”的角度考察其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模式以及机体对该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程度。所使用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总的可概括为生物学法和化学分析法。
2.4.1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食物蛋白质含量是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蛋白质的含量是蛋白质发挥其营养价值的物质基础,食物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尽管不能决定一种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但是没有一定的数量,再好的蛋白质其营养价值也有限。
食物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通常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其含氮量,然后再换算成蛋白质含量。食物蛋白质的含氮量取决于其氨基酸的组成以及非蛋白含氮物质的多少,可在15%~18%变动。食物蛋白质平均含氮量为16%,故常以含氮量乘以系数6.25测得其粗蛋白含量。若要准确计算则可以用不同的系数求得。
2.4.2蛋白质的消化率
蛋白质的消化率(digestibility)是指食物蛋白质被消化酶分解、吸收的程度。消化率愈高,被机体利用的可能性就愈大。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用该蛋白质中被消化、吸收的氮量与其蛋白质含氮总量的比值表示。一般采用动物或人体实验测定,根据是否考虑内源粪代谢氮因素,可有表观消化率(apparent digestibility)和真消化率(true digestibility)之分。
2.4.2.1表观消化率
表观消化率即不考虑内源粪代谢氮的蛋白质消化率。通常以动物或人体为实验对象,在实验期内,测定实验对象摄入的食物氮和从粪便中排出的粪氮,然后按下式计算:表观消化率(%)=食物氮-粪氮食物氮×1002.4.2.2真消化率真消化率(%)=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食物氮×100表观消化率模糊了两个要点: ① 粪氮主要由细菌蛋白质组成,其氨基酸组成对了解不同氨基酸的消化率帮助不大;② 粪氮至少有3个来源: 未消化的膳食蛋白质、由小肠黏膜脱落的蛋白质和由血液扩散到肠腔中的尿素氮。
粪代谢氮是受试者在完全不吃含蛋白质食物时粪便中的含氮量。实验首先设置无氮膳食期,并收集无氮膳食期中的粪便,测定其氮含量即粪代谢氮;然后再设置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实验期,再分别测定摄入氮和粪氮。以粪氮减去无氮膳食期的粪代谢氮,才是摄入蛋白质中真正未消化吸收的部分,据此测定的才是该食物蛋白质的真消化率。显然,表观消化率要比真消化率(即消化率)低。
由于粪代谢氮测定十分繁琐,且难以准确测定,故在实际工作中常不考虑粪代谢氮。最近,who提出,当膳食中仅含少量纤维时不必测定粪代谢氮;当膳食中含有多量膳食纤维时,对成人可按每天12mg/kg的数值进行计算。
蛋白质的消化率受人体和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前者如全身状态、消化功能、精神情绪、饮食习惯和对该食物感官状态是否适应等;后者有蛋白质在食物中存在形式、结构、食物纤维素含量、烹调加工方式、共同进食的其他食物的影响等。
通常,动物性蛋白质的消化率比植物性的高。如鸡蛋和牛奶蛋白质的消化率分别为97%和95%,而玉米和大米蛋白质的消化率分别为85%和88%。这是因为植物蛋白质被纤维素包围不易被消化酶作用。经过加工烹调后,包裹植物蛋白质的纤维素可被去除、破坏或软化;可以提高其蛋白质的消化率。例如食用整粒大豆时,其蛋白质消化率仅约60%,若将其加工成豆腐,则可提高到90%。
2.4.3蛋白质的利用率
蛋白质的利用率是指食物蛋白质(氨基酸)被消化、吸收后在体内被利用的程度。测定食物蛋白质利用率的指标和方法很多,各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现扼要介绍如下。
2.4.3.1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 value,bv)
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简称生物价,是机体的氮储留量与氮吸收量之比。某种蛋白质的生物价的值越高,表明其被机体利用的程度越高,最大值为100。计算公式如下: 蛋白质的生物价=氮储留量氮吸收量=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尿氮-尿内源氮)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100式中,尿内源氮是机体在无氮膳食条件下尿中所含有的氮。它们来自体内组织蛋白质的分解。尿氮和尿内源氮的检测原理和方法与粪氮和粪代谢氮一样。
蛋白质的生物价可受很多因素影响,同一食物蛋白质可因实验条件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故对不同蛋白质的生物价进行比较时应将实验条件统一。此外,在测定时多用初断乳的大鼠,饲料蛋白质的含量为100g/kg(10%)。将饲料蛋白质的含量固定在10%,目的是便于对不同蛋白质进行比较。因为饲料蛋白质含量低时,蛋白质的利用率较高。常见食物蛋白质的生物价见表27。表27常见食物蛋白质的生物价
蛋白质生物价蛋白质生物价蛋白质生物价鸡蛋蛋白质94大米77小米57鸡蛋白83小麦67玉米60鸡蛋黄96生大豆57白菜76脱脂牛奶85熟大豆64红薯72鱼83扁豆72马铃薯67牛肉76蚕豆58花生59猪肉74白面粉52
生物价对指导蛋白质互补以及制定肝、肾病人的膳食很有意义。对肝、肾病人来讲,生物价高,表明食物蛋白质中氨基酸主要用来合成人体蛋白,极少有过多的氨基酸经肝、肾代谢而释放能量或由尿排出多余的氮,从而大大减少肝肾的负担,有利其恢复。
2.4.3.2蛋白质净利用率(net protein utilization,npu)
蛋白质净利用率是机体的氮储留量与氮食入量之比,表示蛋白质实际被利用的程度。因为考虑了蛋白质在消化、利用两个方面的因素,因此更为全面。npu=氮储留量氮食入量=生物价×消化率除上述用氮平衡法进行动物试验外,还可以分别用受试蛋白质(占热能的10%)和无蛋白质的饲料喂养动物7~10天,记录其摄食的总氮量。试验结束时测定动物体内总氮量,以试验前动物尸体总氮量作为对照进行计算。npu=受试动物尸体增加氮量 无蛋白饲料组动物尸体减少氮量摄取食物氮量×1002.4.3.3蛋白质净比值(net protein ratio,npr)
这是将大鼠分成两组,分别饲以受试食物蛋白质和等热量的无蛋白质膳食7~10天,记录其增加体重和降低体重的克数,求出蛋白质净比值。npr=平均增加体重(g) 平均降低体重(g)摄入的食物蛋白质(g)2.4.3.4蛋白质功效比值(protein efficiency ratio,per)
蛋白质功效比值是用幼小动物体重的增加与所摄食的蛋白质之比来表示将蛋白质用于生长的效率。出于所测蛋白质主要被用来提供生长之需要,所以该指标被广泛用作婴儿食品中蛋白质的评价。per=实验期内动物体重增加量(g)实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此法通常用生后21~28天刚断乳的大鼠(体重50~60g),以含受试蛋白质10%的合成饲料喂养28天,计算动物每摄食1g蛋白质所增加体重的克数。此法简便实用,已被美国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推荐为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必测指标,其他国家也广泛应用。
由于同一种食物蛋白质,在不同的实验室所测得的per值重复性不佳,故通常设酪蛋白对照组,并将酪蛋白对照组的per值换算为2.5,然后进行校正。被测蛋白质per=实验组蛋白质per/对照组蛋白质per×2.5几种常见食物蛋白质的per为: 全鸡蛋3.92,牛奶3.09,鱼4.55,牛肉2.30,大豆2.32,精制面粉0.60,大米2.16。
2.4.3.5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和蛋白质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protein digestibility corrected amino acid score,pdcaas)
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也可根据其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评价。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构成模式越接近,其营养价值就越高。氨基酸评分则能评价其接近程度,是一种广为采用的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方法。氨基酸评分也可称为蛋白质评分和化学评分。
氨基酸评分不仅适用于单一食物蛋白质的评价,还可用于混合食物蛋白质的评价。该法的基本步骤是将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与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或参考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进行比较。
为了便于评定,最初将鸡蛋或人奶蛋白质中所含氨基酸作为参考标准,因为它们是已知营养价值最好的蛋白质,并称为参考蛋白质;1957年fao提出人的暂订氨基酸需要量模式,并以此代替鸡蛋蛋白质标准;1973年fao/who有关专家委员会再次对人体氨基酸需要量进行评价而制定新的计分模式,并且认为尽管尚无实验证据表明其是否优于乳与蛋等优质蛋白质的模式,但是一般认为比全蛋或乳蛋白质的模式更为合适,并被广泛采用;1981年fao/who/unu联合专家会议,根据新近资料分别对婴儿、学龄前儿童(2~5岁)、学龄儿童(10~12岁)和成人提出了新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与此同时再次修订了氨基酸计分模式如下: aas(%)=1g受试蛋白质中限制性氨基酸的毫克数需要量模式中该氨基酸的毫克数×100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评分值即为该食物蛋白质的最终氨基酸评分。
显然,由于婴儿、儿童和成人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不同,对于同一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亦不相同。婴儿和儿童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远比成人高。故对婴儿和儿童来说,受试蛋白质中任何一种必需氨基酸的最低分(第一限制氨基酸),对成人而言,其蛋白质质量并不一定很低。
氨基酸评分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对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没有考虑。因此,1990年由fao/who蛋白质评价联合专家委员会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蛋白质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这种方法可替代蛋白质功效比值per对除孕妇和1岁以下婴儿以外的所有人群的食物蛋白质进行评价,并认为是简单、科学、合理的常规评价食物蛋白质质量的方法。表28是几种食物蛋白质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其计算公式为: pdcaas=aas×蛋白质真消化率表28几种食物蛋白质的pdcaas
食物蛋白pdcaas食物蛋白pdcaas酪蛋白1.00青斑豆0.63鸡蛋1.00燕麦粉0.57大豆分离蛋白0.99花生粉0.52牛肉0.92小扁豆0.52豌豆0.69全麦0.40菜豆0.68面筋0.25
从氨基酸评分可以说明鸡蛋、牛乳的蛋白质构成最接近人体蛋白质需要量模式,故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较高。而植物性的食物往往缺少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其营养价值相对较低。值得注意的是,采用pdcaas对大豆分离蛋白的评价可与酪蛋白和鸡卵蛋白媲美。从经济和营养价值方面考虑,使用大豆分离蛋白或大豆浓缩蛋白来替代或补充动物蛋白质,或者将其与其他植物蛋白质混合使用可有效提高蛋白质的质量。表29几种食物蛋白质bv、npu和化学分的比较
食物蛋白bvnpu化学分per全鸡蛋98941003.9牛奶7771953.1大豆粉7065742.3小麦6765691.5玉米6055621.2大米7770772.2明胶0000
2.4.3.6微生物测定法
利用微生物可测定酸水解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含量,也可以测定可利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质量。早先有人用产酶链球菌测定可利用的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但遗憾的是此种微生物的生长不需要赖氨酸,所以不能用它测定赖氨酸或可利用赖氨酸的总量。
近来,人们常用梨形四膜虫来进行蛋白质的营养评价。梨形四膜虫是一种可吞食食物颗粒、具有鞭毛的原生动物,其生长不完全依赖可溶性营养素。此外,它和处在生长阶段的大鼠一样也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酸),因而优于产酶链球菌。评价方法主要是将受试蛋白质预先进行部分消化,随后在一定的条件下测定梨形四膜虫在此水解液中的生长情况,从而评定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据报告,对某些食物来说,四膜虫的生长与大鼠实验测得的per值高度相关。
四膜虫法较动物实验法快速、简便,费用也低。其主要的缺点是这种原生动物对食品添加剂和调味品很敏感。
如前所述,蛋白质营养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既有生物学的方法也有化学分析的方法。这两类方法各有利弊: ① 生物学的方法往往通过考察受试蛋白质对试验动物(特别是幼小动物,甚至是微生物)生长的贡献来评价受试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由于该方法综合考察了受试蛋白质被实验动物消化、吸收、利用的情况,因此更加全面和客观。该方法的缺点是实验动物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和人体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将实验结果应用于人体时存在着一定的偏差。② 化学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受试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并与人体的氨基酸需要量模式进行比较来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该方法所获得的结果比较直观,更易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指导。其缺点是无法考察食品加工以及混合膳食条件下食物中其他成分对受试蛋白质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影响,这可能是化学评价和生物学评价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总之,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对于食品品质的鉴定、新的食品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指导人群膳食等许多方面有重要意义。在对食物蛋白质进行营养评价时,特别是对蛋白质作系统研究或者探索一个新蛋白质资源时,应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并注意以下几点:
(1) 首先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和氨基酸模式,计算蛋白质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分。
(2) 若测定结果表明此蛋白质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新资源时,可进一步测定其蛋白质(氨基酸)的利用率,用生物学试验评价蛋白质的质量。
(3) 注意食品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这通常是通过测定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利用率来判断,因为它们在食品加工时最易破坏。而这也可能是生物学评价低于化学评价的原因。
(4) 最好对样品中的氮、氨基酸和包括微生物毒素在内的各种毒素进行适当的分析检验,以除去非蛋白质物质的作用。
(5) 最后,应十分慎重地对受试蛋白质进行满足人体需要量方面的检验。
2.4.4蛋白质的互补作用(protein complementary action)
不同食物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关系不同,其营养价值不一,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适当混合食用,使它们之间相对不足的氨基酸互相补偿,从而接近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模式,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例如豆腐和面筋蛋白质在单独进食时,其生物价(bv)分别为65和67,而当两者以42∶58的比例混合进食时,其bv可提高至77。这是因为面筋蛋白质中缺乏赖氨酸,蛋氨酸却较多,而大豆蛋白质赖氨酸含量较多,可是蛋氨酸不足。两种蛋白质混合食用则互相补充,从而提高其营养价值。这种提高食物营养价值的方法实际上早已被人们在生活中采用,并且在后来的实验中得到验证。几种食物混合后蛋白质的生物价见表210。表210几种食物混合后蛋白质的生物价
食物名称单独食用时bv混合食用所占比例(%)小麦6737-31大米77324046大豆6416208豌豆4815--玉米60-40-牛肉干76--15混合食用时bv747389
为充分发挥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在调配膳食时,应遵循3个原则:
(1)食物的生物学种属愈远愈好,如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之间的混合比单纯植物性食物之间的混合要好。
(2)搭配的种类愈多愈好。
(3) 食用时间愈近愈好。因为单个氨基酸在血液的停留时间约4h,然后到达组织器官,再合成组织器官的蛋白质。而合成组织器官蛋白质的氨基酸必须同时到达才能发挥互补作用。

阅读全文

与常规营养指标的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洗车机枪头连接方法 浏览:218
exceldatedif函数的使用方法 浏览:744
鸦胆子过敏治疗方法 浏览:919
治疗肾炎水肿的方法 浏览:627
孕期盆腔炎的治疗方法 浏览:647
迷你世界创造节中如何找到新的登录方法 浏览:997
csdn数组的常用方法 浏览:501
中考化学最爱考的鉴别方法 浏览:683
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827
快速学做烘焙的方法 浏览:420
彩铅画眼睛的方法视频 浏览:871
抖音账号快速贴标签的三个方法 浏览:581
三角小窗安装方法 浏览:722
座套卡扣使用方法 浏览:408
治理人类不要用极端的方法出自哪里 浏览:536
工作井与隧道连接处加固方法 浏览:563
锦鲤常见病及治疗方法 浏览:289
肌酐高治疗方法 浏览:53
哪些科学方法可以减肥 浏览:77
疼经最简单的止痛方法 浏览: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