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报告怎么看
很多人问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报告怎么看?血液细胞分析仪是用于临床血常规检测的仪器,血常规检查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和分析,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看血常规的化验单,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
1.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GB)
:
2.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
3.血小板计数(PLT)
康宇医疗HF-3800血液细胞分析仪可测项目有23项,除了上述的这几项之外,其他的十几项都在上述项目的基础上得来,所起到的意义与相应的主要项目相似,比如通过红细胞数量可以得知是否为贫血患者,而通过红细胞比容(以前叫红细胞压积)则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
‘贰’ 关于血球仪的测量方法
血球仪的测量方法:
1、采血
血液分析一般要求用抗凝的静脉血,尽可能不用末梢皮肤穿刺采血。因为不同部位皮肤穿刺血的细胞成分及细胞与血浆的比例常不一致,与静脉血的差别更大。从技术角度讲,毛细血管采血量较少,全自动的血液分析仪需血量较大,不易采到足够量,更不能在需要的时候进行重复检查,因此除了少数不易取静脉血如婴儿、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及某些需要经常采血检查的病例,如白血病、肿瘤放疗或化疗病人外,均应采用静脉血检测。
2、容器的选择
存放抗凝血的容器应尽量采用密闭式的,以防止水分蒸发或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影响。为了减少对血小板分析的影响,应使用塑料试管,采血后应立即混匀。如果采用玻璃制品应首先对容器进行硅化处理,以防止血小板黏附,造成血小板计数的减少。
目前在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真空采血系统,这一系统使标本在采血和测试期间完全与外界隔离,避免空气或异物污染血液,也防止发生溶血,提高检测准确性,同时也防止采血及检验人员因直接接触血液而受到感染的危险。
3、抗凝剂
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ISCH)推荐使用的抗凝剂是EDTA二钾,含量规定为1.5-2.2mg/ml血。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也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EDTA二钠用于血常规检查与EDTA二钾抗凝血的结果相比无明显变化,但其溶解度较低,抗凝速度慢,不适合末梢血的抗凝。
需要注意的是EDTA二钾可以使红细胞体积轻度膨胀,采血后短时间内MPV非常不稳定,半小时后方趋于平稳。枸橼酸盐类抗凝剂对MPV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极小,可用于血小板的分析。
4、稀释标本
在使用半自动血液分析仪时,血液需要经过预稀释以后方能检验,应特别注意稀释溶血现象。稀释溶血是指血液经高倍稀释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血细胞自行溶解的现象。所以血液稀释后应尽快测定,以避少数量的减低。
5、溶血标本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由于标本的处理不当,例如采血不顺利、剧烈震荡等,可以造成标本试管内溶血。溶血严重的标本可以使红细胞和血球压积下降、血红蛋白相对增加,导致MCH和MCHC增高,而平均红细胞体积正常。这一结果可以使临床医生作用错误的判断,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对于溶血的标本,应重新采集标本后测定。
6、存放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抗凝全血在室温的条件下进行仪器测定,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各项指标可以稳定24个小时,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小时,血红蛋白可稳定数日。但如果在显微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两小时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所以如果需要做显微镜形态学检查,应及早推制血片。虽然4摄氏度条件可延长血液储存期,但血小板不宜在低温下储存,会影响计数和体积,因此如不能及时检测血液应在室温下保存。
很多文献报道EDTA盐抗凝的静脉血,在采血后的一小时内检测MPV不稳定,血小板体积逐渐增高,可增大20%左右,一小时后趋向平稳,在1-6小时内变化小于3%。这是由于血液与EDTA盐抗凝剂混合后,血小板形状由凹形变为球形,体积增大的原因。所以为了结果的准确性,应该在一小时后进行测定。
我们发现用EDTA抗凝的末梢血也应至少在15分钟以后进行测定,因为在这段时间内有些标本血小板暂时的聚集现象,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这不仅影响血小板其它指标的准确性,也造成白细胞计数有所增高。取血后立刻检测,标本的血小板和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也是异常的,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测定就可得到分布正常的直方图
7、溶血剂的用量及溶血时间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以控制溶血剂的加入量及溶血剂作用时间。但在使用半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血细胞计数时,需要在血液预稀释后人工加入溶血剂,溶血以后再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正确掌握溶血剂用量及溶血时间非常重要。如果加入量不足或加入后放置时间过短,可以造成溶血不完全,使未溶解的红细胞计入白细胞中,造成白细胞假性增加。溶血不完全也可影响血红蛋白的准确性。如果加入溶血剂量过多或放置时间太久白细胞明显变形,使白细胞直方图异常,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不准确,甚至不能进行分类计数。
‘叁’ 现在用了一台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老是不准确,一般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血液细胞分析仪是临床检测工具之一,随着高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大量应用,对于血液分析仪测量结果,有以下几个因素可以影响到:
1、生理状态,除很多病理情况下可引起血细胞计数的变化外,很多生理状态也可以引起各项参数的变化。如妊娠的妇女和新生儿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炎热和寒冷常引起一过性白细胞总数增多等等。
2、仪器的影响,血液分析仪对环境要求较高,应远离放射、核磁、放疗加速器等大型医疗设备科室,以防止电信号的干扰。如果实验室的电压不稳,应安装稳压装置,防止仪器产生大量的电噪音,干扰血小板计数结果。
3、试剂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厂家能生产具有白细胞分类功能的血液分析仪。国外厂商均要求使用与其配套的稀释液和溶血剂,甚至对清洗剂也有一定的要求,增加试验成本。但是如果随意改用其它厂家的试剂或使用自己配制的试剂,虽然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计数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细胞体积的测定的影响会很大,有些还会影响血红蛋白的测定,使得多项血细胞分析指标不准确。
海力孚血细胞分析仪采用通用的电阻抗法的检测原理,仪器具有自检和维护功能,开、关机时自动清洗进样器和管路,待机状态自动定时清洗,保证管路畅通。具有自动和手动排堵方式,采用智能高温灼烧、浸泡和正反冲压力排堵,有效避免堵孔,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肆’ 血细胞分析检测报告
请参考资料: 如何看化验单(血常规篇) (摘自:无 ) 在医院看病后,手拿着一叠检验单,看看那密密麻麻的数字、符号,这些东西说明什么?我究竟得了什么病?找医生问吧,病人这么多,医生哪有空�一解释;看书吧。如此深奥的医科书,怎么也看不懂。怎么办?现在好了,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就临床中一些常见的检验...项目向您逐一介绍,让您心中有数。 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检查莫过于血、尿、大便三大常规检验.这些检验费用低廉,速度快,可以了解到疾病的许多情况。因此,深受广大医务人员的喜爱,被昵称为“三大常规”。 本期就从血液检验开始谈起。 血液检验以前是指血常规检查,是手工操作、显微镜下计数的,它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计数等,共有10来个项目。做一个病人的血常规检验最熟练、最快速也要10来分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仪器自动化.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目前称血液学分析)。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多项结果。不过,这些结果大多是用英文的缩写名称报告的,而其中的一部分结果只有检验医学的专业书籍才有介绍,所以患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 血液检验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这三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用自动化分析仪能够检测并报告红细胞系统的8项参数及红细胞直方图。有关项目名称及其参考值为: 1.红细胞(RBC):男性为 4.0X10^12~5.5X10^12/升,女性为3.5X10^12~5.OX10^12/升; 2.血红蛋白(HGB或 Hb):男 120~160克/升,女 110~150克/升; 3.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PCV):男0.42-0.49升/升(42%~49%),女0.37~0,43升/升(37%~43%); 4.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80-100飞升;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3皮克;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320~360克/升; 7.红细胞平均直径(MCD):6-9微米(平均7.2微米); 8.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 1.5%~14.5%。 注:上述单位有时用英文符号表示,如L(升〕、fL(飞升)、g(克)、pg(皮克)、um(微米) 有了这些参考值,就可以对照各自的检验结果是否正常。如结果与参考值有差异,这有何意义呢?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 RBC和 Hb可出现分离。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的RBC 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RBC产生,从而使RBC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所以健康成年人每3~4个月献血200~300毫升对健康不会产生影响。多种原因可使RBC的生成与衰亡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RBC与Hb的数量减少或增多.或质量发生变化。 例如,连续剧烈的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等可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从而使RBC及Hb增多。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亦可致使RBC、Hb含量相对增多。 虽然RBC及Hb增多的临床意义不如减少常见,病情也没有那么严重,但也是很有临床意义的。 曾有一位来自青海省的进修医生患上呼吸道炎,接诊医生拿到血常规报告单吓了一跳:患者RBC为6.5X10^12/升,Hb为220克/升,以为患者患了“红血病”,再详细了解,医生才松了一口气,原来这位进修医生长期生活在高原缺氧环境。除高原的居民外,新生儿、剧烈运动或劳动、恐惧或冷水浴等也可引起RBC增多,这种情况属生理性增多,无须大惊小怪。 严重的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肺疾患或血管畸形,如法乐氏四联征、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亦可使RBC及 Hb的绝对数量明显增多,原病理性增多。 上面介绍了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增多的意义,而临床上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更常见,且病情严重、复杂。 一般情况下,血液中RBC与Hb的含量是一致的,而Hb的测定方法比较直接、精确,因此常以Hb作为优先的参考指标。成年男性 Hb小于 120克/升(女性小于 110克/升)为贫血。临床根据Hb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轻度,Hb小于正常值但大于90克/升;中度,Hb小于90克/升但大于60克/升;重度,Hb小于60克/升但大于30克/升;极度,Hb小于30克/升。 贫血又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3个月以后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可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供应相对不足,RBC与Hb较正常成人低 10%-20%;妊娠中、后期的孕妇由于造血原料不足及血容量相对增加,可出现轻度贫血;老年人可因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弱导致 RBC 与 Hb 含量下降,这些属于生理性贫血,在临床上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给予对症治疗可获得改善。 产生病理性贫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或者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 RBC破坏过多。由于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RBC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失血过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或慢性失血,如外伤、手术等所致的急性失血,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引起的慢性失血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还有各种慢性疾病或恶性病如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等也可致贫血,这一类贫血虽伴随着有关疾病继发,但不可忽视,有些恶性疾病就是因为贫血的症状而被诊断出来。 红细胞系统中还有以下几项检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是指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体积的比值。各种原因如失水、大量血浆渗出等使血液浓缩,可使HCt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会使HCT减低。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表示每一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正常人的MCV为80~100飞开(1飞升=10^-15升),MCV小于80飞升则红细胞为小细胞,MCV大于100飞升为大细胞。无论大细胞还是小细胞,都表示贫血,只不过贫血的类型不同而已。 此外,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即每个红细胞内所含的Hb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表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直径(MC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厚度(MCT)等的变化程度亦可反映不同的贫血类型。
‘伍’ 请血液科医生帮我看下这个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报告
让我解释一下.
***.*表示没有检测出来,一般情况下是因为血常规仪器没法分类,而没法分类的原因除了机器本身的因素,当血液中有原始细胞或其他不正常细胞时,有时亦不能做出分类,我们医院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多见于白血病。
这种情况下检验室应该给你做显微镜下手工分类的。现在你的血常规有白细胞高,中度贫血,还有血小板减少,应该还是有些问题的,最好不要掉以轻心。
到大医院正规的血液科,做个血片分类,或者骨穿,看看具体什么情况。
另外,评价一张血常规的单子,病史也很重要,所以建议把病史也说一下或者直接到大医院看一下,放心!
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发消息.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陆’ 帮忙看下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报告单
血常规分析:
一、白细胞:
WBC
10.5
白细胞计数
——稍高,
正常值(4一10)
lym#
1.3
淋巴细胞计数
——正常,
正常值
0.8~4.0
Mid#
0.9
中间细胞计数
——正常,
正常值
0.1~0.9
Neu#
8.3
粒细胞计数
——正常,
正常值
2.2~8.9
Lym%
12.3
淋巴细胞百分比——稍低,正常值
20~40
Mid%
8.5
中间细胞百分比——稍高,正常值
3~8
Neu%
79.2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
正常值
0.5--0.7
以上血象,主要是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多提示有轻度炎症或感染的可能。
二、红细胞:
RBC
4.05
——红细胞计数,正常,正常值
3.5~5.5
Hb
109
——
血红蛋白,
稍低,正常值
110~160
HCT
28.8——
红细胞压积,稍低,正常值
30~50
以上三项是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稍低提示为轻度贫血;
MCV
71.2——红细胞平均体积,偏低,正常值
80~95
MCH
26.9——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正常值26~35
MCHC
378——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稍高,正常值320~370
以上三项的诊断贫血形态分类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减低,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正常,考虑为单纯小细胞性贫血,一般见于:感染,中毒、缺铁等所致的贫血。
RDW-CV
14.2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正常,
正常值
11~16
%
RDW-SD
37.2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正常,正常值3
5.0-56.0
三、血小板:
PLT
207
——血小板计数,正常,正常值
100一300
MPV
8.0
——平均血小板体积,正常,正常值
6.3一13.5
PDW
17.4——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正常,正常值15.0-17.6
从血常规分析:
1、白细胞轻度升高,提示感染;
2、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稍低提示为轻度贫血(但红细胞不低);
贫血的种类为小细胞贫血,这种贫血大多数由于缺铁引起,或由感染、中毒等原因引起。
但具体应结合孩子病情,不能单从化验单分析,必要时做血常规复查。
‘柒’ 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报告如何看缺锌
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报告检验的就是我们常说的血常规.其中不包括锌的检查.如果你要看是否缺锌.你需要检查的项目是微量元素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捌’ 帮忙分析血液分析仪的报告
不要紧 从单方面来看 你有点巨红细胞 不过还没有贫血
可能最近2年内的 营养 有关系
最好最近补充些VB12 和 叶酸 ~~
其他无大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