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为了帮助您更好地使用《新标准英语》初中教材,我们遵循外语教育理论、外语学习理论、心理学理论等,结合我国广大中学英语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简要编写了一个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说明,供大家在教学中参考。若您刚从事英语教学,我们希望为您提供一些可以学习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若您是一位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我们希望为您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我们首先介绍任务型教学这一基本教学方法,然后从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基础知识的教学各个方面简单作一些介绍。
I.基本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育部,2001),因为任务型教学被认为是在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方面“现有的最有效的方法(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currently available,P.Skehan,1998)”。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育最新发展成果,是“交际法”(communi cative approaches)的最新发展。
对于任务有着不同层面的定义,总的来说,任务是一种教学活动,“是一件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和/或互动之中。”(D.Nunan,1989)
依据对D.Nunan,J.Yalden,P.Shekan等人的着作和《英语课程标准》等文献的阅读分析,结合对按照任务型教学思路编写的小学教材《新标准英语》、初中教材《新目标英语》的分析,我们可知,任务型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一种新的形态,是交际法的发展,而不是交际法的替代物。(J.Yalden)
2.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任务型教学克服了以功能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不重视过程的不足。(D.Nunan,P.Skehan)
3.任务型教学仍然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从更广泛地层面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P.Skehan)
4.任务型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活动,修正了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的活动中存在的真实性不足的问题。(D.Nunan)
5.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并不反对语言知识教学,而是倡导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语言知识教学。因此,任务既有真实生活任务,也有学习性任务。(D.Nunan,J.Richards,S.Gass)
《新标准英语》是遵循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全新的初中英语教材,因此,已经按照任务型教学思想在教材中设计了相应的任务,供老师在教学中使用。我们就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程序给您提供以下建议。
Nunan(1989)和Willis
(1996)都曾经探讨过任务教学程序,这些探讨总体上都是任务呈现、教学、任务完成这样的三段式的程序,这是任务教学的task-driven的基本理念的体现,同时也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因此,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就是:
1、任务呈现
这是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出任务,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的(task-driven)过程,有利于强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不呈现任务,而只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任务,并完成任务,但这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如任务驱动过程那么强。
2、任务准备:知识与技能教学
任务准备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知识与能力准备的过程。
我们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把运用任务呈现给学生之后,学生能够感受到没有足够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任务的要求与他们目前的知识与能力存在着明显的知识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因此,学生就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学习教学内容来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然后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这个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通常的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
A.知识学习
这是我们通常的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句、语法等)和文化知识教学,但任务教学强调知识教学与任务相关,也就是:知识本身应该是完成任务所必需而学生在此前所缺乏的(即属于知识差距),在知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关照任务本身。
B.技能训练
这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教学,也包括学习技能(学习策略)的教学。当然,任务型教学更强调技能教学与任务相关,也就是:技能本身应该是完成任务所必需而学生在此前所缺乏的(即属于技能差距),同时在技能过程中要不断关照任务本身。
这与常规的课堂教学的程序并无本质区别,但教学过程必须是围绕任务的完成而进行的,也就是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都是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同时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将正在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反照到要完成的任务之上,也就是在新学的知识、技能与运用任务之间建立直接的关联,使学生既掌握知识与技能,更形成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3、任务完成
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将在前一环节中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这一环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在老师指导下在课堂上完成,如可以安排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或是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也可以安排在课后完成。一般短期任务直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完成,而长期任务则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最好不超过一学期)完成。
对于那些能力要求较高的任务可以要求学生集体完成,一些能力要求一般的任务可以要求学生单独完成。
II.具体教学方法与技巧
如前所述,任务型教学中包含了学习性任务,也就是训练技能与学习知识的任务。为此,我们就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的相关层面为您提供以下一些参考性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四.语法教学方法
我们中国的中小学生学习英语不可能不学习语法,语法教学能让学生对英语语言规则有明确系统的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语言规范。不过我们在语法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我们教给学生英语语法,不是为了培养他们用语法分析英语语言的能力,更不是为了把他们培养成英语语法学家,语法教学是为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服务的,语法教学从属于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培养。现在有的英语老师和英语教育研究工作者过分强调语法分析,总想培养学生进行语法分析的能力,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的语法教学方法。以下语法教学方法可供老师们在语法教学中参考。
1、归纳的语法教学
归纳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方法。归纳要求我们先给学生一些含有语法教学内容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材料中接触这些语法现象,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归纳总结出语法规则
归纳法能够让学生先获得语言材料,从感性认识中获得理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但需要一定的教学时间,需要老师做比较多的语言材料的教学规则,而且在语言材料教学中需要从语境、语用进行教学,而不是直接从语法概念和语法规则进行教学。
2、演绎的语法教学
演绎是从已经形成的概念出发,直接将概念讲授给学生,然后再用例句和语言材料来说明概念。
演绎法让学生首先接触语法规则,可以避免出现规则误差,但演绎法过于理性,需要学生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强烈的学习兴趣和一定的学习毅力。?
归纳法与演绎法相比,归纳法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降低学生学习困难,弱化学生学习焦虑,演绎法更有利于缩短学生学习时间,减少学生学习错误。归纳法更利于学生的学习,演绎法更利于教师的教学。
笔者认为,归纳法比较适用于起始教学和新知识的教学,演绎法比较适用于发展教学和旧知识的强化。不过老师们仍然应该根据自己任教班级的动态真实的教育因素和教学因素选择教学方法。
3、比较的语法教学
这里所谓比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英语语法本身中的相似但不同的英语语言现象进行比较,如一般现在时与现在进行时的比较,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的比较,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与名词性物主代词的比较等等;二是对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的相关的语法现象和结构规则的比较。
比较的语法教学可以在学过可比较的一种语法现象之后,学习另一种语法现象之时,就两种语法现象进行比较,如学过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之后,在学习名词性物主代词之时,就已经学过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与名词性物主代词进行比较,来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名词性物主代词。
比较的语法教学也可以用在语法总结复习之时,比如学习了五种动词基本时态之后,就五种时态在用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区别进行比较,以帮助学生巩固掌握。复习时,比较方法的语法教学应该是在足够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比较,而不是单纯的语法概念、术语的比较。
4、集中的语法教学
与集中的词汇教学方法一样,集中的语法教学是将学生应该在一个学期或整个中小学阶段学习的英语语法知识集中在一个星期或两三个星期之内进行教学,采用的是演绎法,力图通过语法概念的教授和例句的说明,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掌握英语基础语法知识。
这种语法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具有比较强烈的语法学习兴趣和比较顽强的语法学习毅力,同时需要学生具有比较强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种语法教学方法在期末复习和毕业复习时应该对学生有一定帮助,但在学生学习开始时使用可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严重的可能导致学生形成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这种方法将语法知识学习与课文学习长时间分开,如果将一学期的语法知识在学期开始时集中教学,那么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才会学到的语法知识就可能出现语法知识学习与课文学习分离一个学期之长,这可能影响学生准确掌握语法知识的运用。这种方法同时将语法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运用长时间分开,不利于学生学习掌握运用语法知识的真实语境及其真实的语用功能。
语法集中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语法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对容易混淆的语法知识进行比较,如能合理使用,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但如果使用不当,则可以反而增加教学难度,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影响学生形成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在运用集中方法时,如何集中,集中哪些语法知识,语法知识的集中讲授与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怎样有机合理地结合起来,都是应该思考的问题。盲目集中可能不利于老师们所任教班级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5、图画方式的语法教学
很多老师运用图画进行英语语法知识教学,因为图画形象直观,能让学生很容易地掌握教学内容,经常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过图画只能用于一部分英语语法知识的教学,比如方位介词、副词的教学,时态的教学等。
6、表格方式的语法教学
表格能够很明确地对语法知识进行比较和归类,因此经常出现在语法知识教学中,甚至有的语法书都是有表格形式编写的。
由于表格强调内容的一致性,因此表格只能列举英语语法知识的基本内容,对于比较特别的不一致的内容往往列举有些困难,同时语法知识的运用比较难以列举。
7、计算机动画方式的语法教学
计算机动画用于英语语法教学还不普遍,在一些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中经常使用计算机动画进行语法教学。计算机动画具有很强的动感,而且动画本身也很受学生欢迎,同时动画能够很明确地表现动作,并配有讲解,因此这种形式很有生命力。
随着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广泛开展,计算机动画形式的语法教学也会被广泛使用。
由于目前的大多数计算机教学软件不是网络化的,致使计算机动画的语法教学还难以在学生之间进行教学对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计算机动画的教学效果的发挥。
8、交际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方法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原则,语法知识都是必须要讲授给学生的,只是讲授的方法不同而已。现在的新教材都强调对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培养,对语法采取了暗线的教授方式,这对于每周只有在几节英语课上才能进入英语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其实,必要的语法知识讲解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在语法教授中贯彻能力教育原则。
我们在语法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A、在语法知识讲解中,要讲语法知识的语用目的和语境要求?
其实英语语法并不是僵死的知识,而是有着自身的语用目的和语境要求的。我们在讲解语法时,只要抓住语用目的和语境要求去讲,就使学生摆脱了僵死的知识,而得到能力的启发。如,我们在将动词过去进行时态时,要向学生讲授这种时态是
用来描述和说明过去某个时间正在发生的动作行为的,比如向正在侦察昨晚抢劫案的警察讲述昨天晚上六点你在做什么,向你的朋友表示道歉因为他前天来你家时你不在家而在球场踢足球等等,告诉学生在这类语境下为了这类语用目的,我们必须
使用过去进行时态。这种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过去进行时的构成方法,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什么语用目的和语境下使用过去进行时态,这才是学习语法的真正目的。
B、在举例时,要给出语义真实、语境真实、语用真实的例句?
在讲解语法知识时,我们肯定得举出一些例句来说明这些语法知识。此时,我们的例句一定要有明确合理的语用目的,例句的语境语义要尽可能完整合理,例句的英语语言要尽可能的规范地道,要尽量避免造一些不真实的例句,要尽可能从英语原着中选取例句,同时要注意,对中国人编写的英汉词典、惯用法词典、语法书、七十年代以前的英美原文词典、工具书、语法书,不能全信,只能参考。老师们可以参考近几年国内从英美引进版权出版的几种英语原文词典、工具书、语法书,特别是95年版的LongmanDictionary、R.Quirk等编写的《英语语法大全》以及一些原版的英语教材等。
C、在语法练习中,应该减少机械训练,加强语用训练,练习中的英语要尽可能规范地道在讲授语法知识之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们当然要给学生必要的训练机会。这时,我们要坚决抛弃传统的机械训练方法,而给学生提供明确的语用目的和语境语义要求,不仅要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法表达方法,更要学生掌握在怎样的语境为了怎样的语用目的表达怎样的语义时,使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学生在刚刚掌握语法知识之后进行的语法专题练习对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这些语法知识非常关键,因此,我们一定要用规范地道的英语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从而真正掌握如何运用这些语法知识。若是练习的英语不够规范地道,就极有可能使学生形成不规范的甚至错误的语法运用方式。
9.语法教学应避免的一些主要问题
A、概念过多,强调分析,忽视语用?
有些老师习惯从语法概念讲授语法知识,好象离开概念就不能进行语法教学,以至在语法教学中把大量的语法概念引人课堂,使学生感到语法全部是概念,语法学习就是概念学习。结果往往是学生掌握了很多语法概念,却依然没有掌握语法知识,或者一看到句子,就要去用语法概念进行对号入座。
有些老师在语法教学中过于强调语法分析,要求学生学会对英语语言进行全面的语法分析,每个句子都要去划分句子成分。而且这种做法往往与语法概念过多相联系,要求学生运用各种语法概念去分析英语语言。
这些老师在语法教学中忽视语用教学,不从语言的运用上去讲解语法知识,不从运用能力去要求和培养学生,结果往往是学生学到了很多概念,学会了语法分析,却就是没有学会如何运用语法知识。这样的语法教学,笔者认为是失败的,是不符合语法教学的目的的。
B、例句缺乏必要的语境
有些老师在语法教学中使用的语句往往缺乏必要的语境,使这些句子不能真实地表达某一语义,而为了讲解语法知识,老师们又往往赋之以某一语义,结果学生以为这个例句是具有某一语义的,但在真实语境阅读时,却不能将自己在语法学习中获得的这一语义与真实语境建立有机联系,或者在真实表达时使用这一语句表达自己在语法学习中获得的这一语义,却导致表达接受者不能理解或不能准确理解其真实语义,因为这一语句在此时的真实语境下不能表达学生想要表达的语义。
有些老师在语法教学中使用一些能够充分说明某一语法概念或能够用于某一语法分析的例句,而这些例句却往往是为了这样的语法教学而专门编写的,这些例句通常不能用于真实的语境进行真实的语用功能表达。
语法教学是以知识为主的教学,我们一旦将知识与能力割裂,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C、分割过细,忽视语义整体
在语法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讲授语法知识,经常将语义整体按照语法进行分割,而不从语义整体去讲授,结果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林,弄懂了语法结构,却没有弄懂语义。
十二.书面表达教学方法
1、扩展的写的教学
扩展的写的教学是从学生已经掌握的词、句子开始,教学生将句子逐渐扩展,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篇章的写的能力。扩展的方法是写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普遍比较有效的方法。扩展可分为控制性扩展和非控制性扩展两种。控制性扩展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词汇、语句、内容,或者规定的形式、目的等进行扩展,形成控制性篇章。非控制性扩展则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能力和写作意愿进行扩展。
扩展的写的教学可以从起始年级开始进行。
2、分类的写的教学
分类的写的教学通常是将写的形式分为看图写作、根据所给材料写作、书信写作、日记写作等类别,然后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写作教学。
分类的写的教学通常会对不同类别的篇章形式进行要求。
分类的写的教学与扩展的写的教学可以相互交叉运用。
分类的写作训练也是体裁教学法的重要成果。
3、由口头作文到书面作文的写的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通常先由同学们集体进行初步的重点的口头作文,然后要求同学们根据口头作文进行书面写作,书面写作通常是口头作文的完善和补充。
这种方法有利于发挥基础较好的同学对全班同学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小学起始年级的汉语作文教学中广泛使用。
十三.文化的教学方法
跨文化教育是英语课程的本质规定之一,《新标准英语》比较全面地体现了跨文化教育的思想。对于文化内容的教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显性的文化教学
对于显性的文化教学内容,我们应该非常显性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观察分析,在学生有一定英语语言能力之后,要鼓励学生讨论。
在显性的文化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观察分析中的文化情感体验,要鼓励学生理解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完全不同的地方,宽容那些在中国文化看来可以不合理的外来文化的现象,千万要避免形成文化歧视的观念。
同时最为重要的是,既要鼓励学生形成开放的文化心态,有不能形成妄自菲薄、或者妄自尊大这两种截然相反但有都不合理的文化心态。
2.隐性的文化教学
以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的语篇为课文进行英语教学,在教学中只进行语言教学,不进行直接的显性的文化教学,这就是隐性的文化教学,因为学生通过理解语篇,实际上已经理解了文化。
隐性的文化教学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所获得的文化感受,若出现跨文化的误解、歧视等文化心态,就应及时进行显性的文化教学。
3.专题的文化教学
专题实践活动(Thematic Project)是文化教学的有效整合机制,能将英语教学、历史、地理、科学,甚至语文,各个学科有效地整合起来,进行专题的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教学活动。
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一直倡导组织国际性的这种专题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如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可以组织Olympics:From Athens to Bei jing等,这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这类活动能整合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❷ 小学英语教学法中任务型教学要注意什么
一、任务型教学法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TheTask一orientedApproach)是近20年来语言交际教学思路(CommunicativeApproach)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界,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种最佳教学法。外语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多变项交互影响的过程,使得外语教学中难于寻求出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并不就等于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如何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外语习得的条件。因此,对于外语教学中语言交际任务的研究是目前第二语言习得和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过去的近20年中,不少应用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交际学习任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近期,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学中,对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开始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对学习任务的研究和设计,以及在教材开发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任务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主流。教育部新版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教学建议部分强调: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二、理论基础
任务教学的理论基础可以溯源于已对基础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的认知心理学说。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不能离开实践,人类所创造的知识都来源于人的直接经验,但作为人的个体又不能事事亲身经验,这就依赖于社会交际。学校教学主要是传授人类已经创造的知识和经验。在语言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中,这一点就表现得十分清楚。学生学习英语,不可能像幼儿跟母亲学习母语那样生活在所学语言的环境中,直接接触信息源。在课堂里学习英语,是教师把前人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教材、教具和一定的教学活动传递给学生,并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
所谓“任务”,指的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学生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进程中,学生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生自然的和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者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支持环境。
三、基本特点
多年来对外语教学中交际学习任务的讨论和研究并没有对交际学习任务有一致的定义,但是庞继贤教授在为DavidNunan《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一书写的导读中表明: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至少应具备以下的特点:
1、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
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不应是笼统的或是现实世界中某种活动的翻版,而应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3、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
把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应用到儿童学习语言的课堂上,教师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围绕主题活动展开的各种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参与,让学生通过学习、思考、体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注重学生学习、思考、体验的语言习得过程并具有可操作性。
2、活动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考虑到他们的学习发展区。
3、活动要有利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综合技能的提高,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4、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意义为中心,引导学生从语言知识的涉入向语言的实际使用过渡。
四、评析
任务型教学法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外语教学法。
它既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社会价值,又重视语句的结构和学生的认知图式。目前,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工作者已经将其应用到外语教学中,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❸ 小学英语教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英语课堂字母游戏
看谁快
这是一个训练学生听字母的游戏,将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持大写字母,另一组学生持小写字母,教师快速念字母,要求持有该字母的学生迅速站起来,最先站起来的人得两分,后站起来的得一分,没站出来的得零分,得分多的组获胜
听音辨字母
这是一个训练学生辨别字母的游戏。教师可将读音易混的字母分别写在板上,如GJOW,等,准备2~4套,同时将学生分成2~4个小组,每组抽一名学生到前面向全班站好,教师发给每人一套卡片(2~4张为宜),游戏开始,教师念其中的一个字母,学生应立即找出并高举起该字母,先找对的得2分,后找对的得1分,没找对的不得分,最后得分多的组为优胜。
英语课堂句型对话游戏
听指令做动作
这个游戏可训练学生听祈使句并迅速反应的能力。教师可快速说出一些祈使句,如:Touch
your
head(eye,ear,nose…),Put
up
your
hands.
Close
your
eyes.等,学生听到后便做这一动作,最快最准的获胜。可以用来发出指令发出指令的词句还有:
Touch
your
book(your
pen
,the
desk…).等,这个游戏也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可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抽一名学生,一起到前面做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给该组记10分。然后各组再抽另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游戏继续进行。
萨姆说(Sam
says)
这个游戏在人教中学新教材中叫“Polly
says”,玩法与前一个游戏差不多,不同的是教师在发出指令前可以说“Sam
says”,则学生做此动作,指令前没有“Sam
says”学生则不做此动作,如教师说“touch
your
nose”,而学生做了摸鼻子的动作,便算错了,要扣分。这个游戏同样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抽一名学生,一起到前面做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
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点:
1.
愉快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使整个教学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同时,在教学时,使学生进入语境,创造情景,帮助学生通过英语直接理解教学内容意思,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兴趣活动。如:唱歌、游戏、饶口令等。运用这些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又在“学中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功与快乐总是相伴而行的。那么,教师在教育中就应该运用好表现──成功──快乐三步曲方法,尤其对后进生,要多给予肯定评价。
2.
演示法
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事物的印象,特别是教学一些字母、单词时,利用实物、图片、表情动作等创设大量的视觉情景,对儿童反复进行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进行反复多遍的听说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演示效果,而尽可能快的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理性阶段,形成概念,掌握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学习字母时要充分利用卡片;在新授单词的时候可以用实物来演示,例如“pen”“bag”“book”等。在新授的Is
it
a
...”时,可以直接利用学生手中的实物来进行对话,并且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参加到学习中去,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他们学习中的每一个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奖励等,让所有的学生在对自身学习的满足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模仿练习法
学习英语模仿练习是很重要的方法,小学生要说得准确,首先必须看得准,听得准。因此,教师在范读字母、单词或句子之前,要让学生听老师的读音,看老师的口形,并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敢于大声讲英语,说错了及时纠正,并注意将正确的音与错误的音进行比较,反复训练,以免在语音上给学生留下后患。另外,应鼓励学生课下尽量用所学过的常用表达方式进行相互对话。因为我们不是单纯为学语言而教语言,而是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4.
讲授法
英语并不像我们的母语──汉语那样从小就开始学说、理解和运用。而英语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就显得特别难学。所以,教师进行一定的讲解,讲述和讲读是十分有效的。但是,讲授法并不是照本宣科,单板、生硬地向学生灌输,而是讲授要有一定的启发性,更要穿插一些其他的教法与之结合起来。
❹ 如何组织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
(一)讨论或辩论式任务
小学生争强好胜。教学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教学Holidays时,我不仅让学生在画一画、说一说的任务型学习中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拓展教材,设计了如下表格:
针对表格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我把学生按照喜欢的节日分成了几个组,就题目“When is…?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Did you…last year?”进行辩论。这样的任务能使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换意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操作性任务
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现实意义的语言场景更利于学生产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并促使其主动地内化、吸收与运用。因此,通过设计一定的操作性任务,可以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并有效地展现其个性化特征。制作贺卡、生日卡片等活动都是操作性的任务。如在教师节时,围绕“给教师送贺卡”这一情境,我设计由学生自制贺卡的活动:“贺卡表心意,同学们亲手制作的更是精品,你可以将它赠给老师,表达你对老师的节目祝贺。你可以在贺卡上画好插图,再在上面写上一句祝福的话。”全班同学一下子都忙开了。当同学们把贺卡送给我时,我看到了贺卡上美丽的图画和各种祝福的话语:“Happy Teachers’Day!”(教师节快乐!)“BestWishes!”(致以最诚挚的祝福!)“I wishyou well and happy!”(祝您健康愉快!)我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欣慰,因为在这一刻,每一位同学在写下祝愿的同时,正在自觉地尝试着语言的综合运用,英语正成为他们生活、活动的工具。
(三)展示性任务
此类任务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造力的发挥。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训练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技能,用学到的英语知识做事情,体现了“做中学,用中学”的原则。如编英语手抄报,我的实施过程是这样的:(1)我提供示范小报,让学生阅读、了解英语小报。(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确定自己所办报纸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收集资料。(3)学生设计版面,编写英语手抄报。(4)手抄报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用简单的英语在小组内或全班介绍自己做的小报,并让学生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让学生体会到用英语做事情的成功感和乐趣。
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乐于参与各项任务和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更好地促进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这对我国当前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而忽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来说,不失为对症治疗的一剂良方。
❺ 有哪些方法可以进行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中
其实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时处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任务型教学法其实也就是在你的教学中学会和学生有积极的互动,比如,你教给学生一个句型,你就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学会灵活使用这一句型,并自己学会造句,再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将这一句型理解透彻。另外要注意一点,任务型教学并不是只是单单给予学生一定的练习和作业。练习和任务是不一样的,任务侧重于让学生独立思考,老师的角色就是要给予学生设置一定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自己总结和归纳。总之,情境教学法是任务型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❻ 如何组织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及其实践活动
如何组织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及其实践活动?
一、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环节。 目前,结合中国语言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学生的具体学情,英语课堂的任务型活动主要安排在语言操练与语言输出的环节,从而取代传统的机械操练和表演式的语言输出。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实际运用和交流,任务型的活动正是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达到语言掌握的最佳境界。
二、给学生一定的表现空间。 孩子们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语言是一个人思维的表达,是人与人之间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我们应当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不是鹦鹉学舌式的千篇一律。在任务型活动的实施中,我们既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持,又要为学生提供发挥想象的空间,鼓励孩子们创作与众不同的作品,从而促进学生心智潜能的发展和提高。如Shapes教学中用形状创作物品的活动,Communication Survey调查表中空白格的设置,都为孩子们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发挥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为孩子们展示才华和思维的独创搭建了舞台,使语言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思维的表达和情感的交流。
三、将活动步骤化: 示范---实施---反馈---后续活动 一个好的任务型活动设计要想在课堂实践中有效地开展和实施,教师还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实际,将活动步骤化,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和活动要求,引导学生顺利、有效的参与活动,开展交流。
四、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和语言准备。 传统的语言课堂,教师教授的语言和教学应用语言都简单而单调,而新型的任务型的语言课堂,不论是教授的语言还是活动实施的组织语言都丰富而多样。最重要的是,任务型活动中所涉的语言往往无法预测。作为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者、组织者、参与者、辅助者,语言教师在课堂组织能力和语言水平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在物质材料方面,还是语言材料方面,都做好充分的准备。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确实向语言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才能跟上语言课堂发展的步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学习,善于吸纳好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善于借鉴他人的好的教学设计,并恰当地运用的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五. 善于思考,灵活运用。 当然,无论是从生活中搜集的东西,还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或是从网上淘来的东西,都只是为我们的教学和活动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活动建议,而不是说可以生搬硬套地将它们拿到我们的课堂。好的任务型活动,需要我们结合教材、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水平和生活实际恰当的整合、灵活地运用。这样,才能使这些材料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材料,成为适合我们的课堂的材料。例如上面的两个活动,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根据课堂的具体的教学环节删减整合后就成为两个适合于我的学生需要、有助于教学目标完成的有效活动,在课堂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大树的枝繁叶茂源于根部的养料供给,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源于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者点滴的努力。让我们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快乐、健康、积极而又充满挑战、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学习环境,将任务型的语言教学理念真正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在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感受语言,不断地感悟生活,让语言教学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让英语课成为孩子们展示语言学习成果、开展创新思维、大胆想象、憧憬未来的蓝天和沃土。让孩子们在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付出关爱的幸福、获得成功的自信和驾驭语言的神奇,使我们的英语课堂真正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阵地。
❼ PPP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的区别
一、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
1、PPP教学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传统英语教学方法。
2、任务型教学的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教学科目。
二、两者的教学方法:
1、PPP教学的方法:有代表性的PPP教学法是以老师介绍新的语言教学项目为开始的,之后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使同学们掌握所学知识。同学们之后通过更有意义的方式将知识扩展,例如排演话剧或做模拟采访。这种教学法类似于“五步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的方法:强调教学中学生基本心理的满足,特别是归属感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它强调教学只有创造条件,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满足学生的归属感和影响力,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任务型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情意色彩。
三、两者的实质不同:
1、PPP教学的实质:PPP教学法类似于“五步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的实质:任务型教学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
❽ 小学初中英语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
八大理念
特色: 语言点教学 2. 路子: 精泛结合多块粗 3. 保证:课堂教学及其研究 课题应围绕课堂教学4. 核心: 技能训练 桥梁理论 5. 方式:启发探究 6. 根本: 教师专业发展 包括:1)教师的思想水平 2)教师的英语水平 3)教师的教学水平 4)教师的教研水平7. 灵魂:思维训练 包括:A:1 )逻辑思维 2)记忆力 3)观察力 4)想象力 5)注意力 B:1) 思维的精准性 2)思维的深刻度 3)思维的发散度 4)思维的灵活度 5)思维的批判性 6)思维的创造性 8. 管理:课内课外 老师给予学生的是从薄道厚,而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从厚到薄。
方法
1.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即tblt这是新课标之后实行的新型教学方法——任
务型教学,这个意识半会儿说不清楚,你得好好研究一下。如果成功了,这个教学方法课堂效果会很好。
2.五步教学法:
step 1 warming up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step 3 presentation
step 4 practice
step 5 post task
3.五指教学法:rpcpp
step 1 review
step 2 presentation
step 3 consolidation
英语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step 4 practice
step 5 project
presentation
4.3p教学法
warming-up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ction
homework
下面谈一谈英语学习方式
前面提到四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共同学习、自主学习、任务型学习、探究学习。下面就对它们做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这个介绍是提纲挈领的介绍,涉及不到十分具体的技巧。关于技巧方面可以在培训班另安排时间深入探讨。过去(甚至目前)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式比较单一、枯燥乏味、效果不佳。这种学习方式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学生听教师讲为主的方式。《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式。这里介绍的四种学习方式,不是全部的学习方式,比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互联网络进行学习。这里介绍四种学习方式,不意味着其他学习方式不好,或者无效,而是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交替使用、综合使用 。而且,教师讲解也不是在教学中没有任何地位,必要的时候,仍然可以使用。只不过不要把它作为唯一的方式或者主要的学习方式。各种学习方式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影响。
❾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能有效地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许多收获和成功!而教师也同样享受到了学生进步的快乐和欣喜,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继续践行任务型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中学,在学中作,和学生一起快乐地学习,成长。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之初探与初体会
一直以来,我对英语学习就很有兴趣,而现在,我已经由学生转变成为一名英语老师,角色的转换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点不适应,但是我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方向和位置,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并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努力尝试,突然发现了看待英语的另外一种角度,那就是从以前单一地从老师那儿学习英语转变为自己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在教中做,而且发现这样英语更有魅力了,也体会到了初为人师的快乐,也就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刚参加工作,学校组织业务学习,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也是在这次学习中我接触到了这个新名词:任务型教学。它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我知道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任务型”的教学思想,并主张把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什么是“任务型”的语言学习呢?“任务型”语言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它有三个显着特点:①侧重语言的内容含义更甚于语言的形式结构,因此课堂语言活动更接近于自然的习得。②执行任务或任务的结果都离不开表达技能,即说和写的技能;③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能使其产生成就感。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 “任务型”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但获得语言知识,而且获得了语言运用能力。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教学思想呢?我一边思考,一边在教学实践中寻找答案,通过这两个月的理论学习和在一年级和六年级两个年级的实际教学,总结出了两点自己的体会。
一、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真实而有趣味。
任务型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任务的设计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兴趣越浓求知欲越强,参与意识越高,越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越能主动进行任务的学习。 例如我在教一年级的colours:red,green,yellow, purple, orange, blue, white, black时所设计的一系列任务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感受语言,在生活中自然地运用语言。首先我在彩纸上分别出示这些单词,让学生对照相应的彩色的纸片对这些单词进行巩固(学生在幼儿园时已初步接触到了这些表示颜色的词),领读以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任务:A)猜一猜。我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香蕉,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什莫颜色,课前我其实只想到了学生肯定会说是黄颜色的,It’s yellow,可是课堂上出乎我的预料,有个学生说香蕉还可以是绿色的,我当时一想,对呀,香蕉也可以是绿色的,我当时就表扬了那名学生,表扬他观察非常仔细,我顺势问他绿色用英语怎么说呢?他一脸自豪地说green,这下子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他们让我赶紧再画一个物品来猜颜色,我当时想为何不让他们自己来画然后自己来说颜色呢?于是我又布置了下一个任务:B)画一画。我朗读red,学生跟读,然后画出他们心中的红色的东西,画完后一起来展示。学生们马上行动起来,我看到大部分学生画了红红的苹果,还有的细心的学生在苹果上画了绿色的苹果叶,当我走到马志强身边时,他还兴奋地说:“Miss Dong,apple, it’s red.还有叶子,it’s green.”我当时是一阵欣喜涌上心头,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的那种特有的乐趣,这可是任务型教学思想带来的活力呀!我还发现有的学生画了红红的太阳,还有一位小女孩她突然指着黑板的上方说:“Miss Dong, 看,国旗,it’s red.”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一双双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说国旗上的星星是yellow,教室外面的树叶是green,我的衣服是purple,还有葡萄是purple,天空的颜色是blue,云彩的颜色是white…听着孩子们的话语,我也变得很兴奋,和他们一起交流我发现的各种颜色,当我说到老师的牙齿是白色white的时候,他们都变得很崇拜我,说老师观察也很仔细,很快就有学生说我妈妈的头发是红色的red,接着就有学生说我妈妈的头发是黄色的yellow,最让我吃惊的还是一名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说:“Miss Dong,同桌说我脸红的时候是粉红色的,是pink,对吗?”我微笑着拍拍她的肩膀点点头,她会心地笑了,就这样,九种颜色学生愉快地学会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快下课的时候我又布置了一项任务,学生回家后找找看家里面的物品都是什莫颜色,然后介绍给家人听,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所以设计比较有趣的任务,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关键,而且和学生一起处在兴奋点上,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关怀,一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