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研究方法、步骤及措施
在网上看看啊
‘贰’ 研究方法与实施方案
一、地质地球化学环境背景调查和分析
对三个研究靶区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工作,主要观察、记录、收集研究区内①岩石类型及其特征与分布,②构造地质条件及其断层、褶皱的分布特点,③地形地貌景观及其控制因素,④土壤类型、性质及其母质层,⑤水系发育状况及其沉积物特征,⑥自然植被与气候特点,⑦物理化学条件如pH、Eh、温度、湿度、氧逸度等。
为了取得上述资料数据,我们采用了①岩石露头观察与室内鉴定,②土壤深度剖面测量,③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④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剖面测量,⑤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填图,⑥土壤和水溶液物理化学参数测量等方法。现将这些方法简要叙述如下。
(1)岩石观察、记录与分类描述。对各研究区内出露的岩石进行野外和室内全面系统的观察、分类和定点描述,并在地质图中划分各类岩石分布区范围。
(2)土壤深度剖面观察与测量。对每一研究区不同的土壤类型都进行土壤深度剖面的观察与描述,分层取样,绘制剖面图,研究土壤性质和成土作用特点。
(3)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在设计穿越病区与非病区的剖面线上,按土壤类型和一定的间距进行土壤剖面观察和取样,绘制土壤剖面图,分析硒在各层土壤中的迁移、富集特点及控制条件。
(4)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在张家口和磁县地区沿设计的穿越病区与非病区的剖面线上进行岩石、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种植物、地下水和地表水系等的观察和取样分析。取样间距一般为2km左右。根据观察和测试结果绘制岩石、土壤、构造、地形和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硒及相关元素的综合剖面图,分析剖面穿越区域的硒地质构造环境背景及其相关控制影响因素。
(5)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填图。在恩施高硒中毒区和低硒克山病区利用1:20万区域化探扫面的水系沉积物样品,以4km2为一个组合样分析测试硒并绘制地球化学图,进行硒地球化学异常评价和环境背景分析。
(6)土壤和地表水物理化学参数测量。对所有土壤样品都测试了pH值和烧失量LOI值,其他物化参数未作测试。对各区的泉水、井水等饮用水测试了温度、pH、Eh、电导率等物化参数及
二、流行病学及生态环境调查
(一)流行病学调查
主要目的是通过近几年克山病和癌症等发病率或死亡率调查数据与以往调查数据对比,监控其动态变化。分别在张家口和磁县及邻区,对1992~1996年和1993~1995年的克山病检出率和食管癌标化死亡率以村为单位进行了回顾调查。恩施地区硒中毒因近十多年已逐渐消失,故未进行这方面的调查。
(二)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调查
目的是查明硒分布和流动循环的自然控制和人为影响因素,用以分析了解硒—环境控制条件—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主要调查内容有:研究区地理位置、自然地理景观、天气、气候、降雨量、干湿度、土壤、水系、植被、种植物、人群食物结构、营养状况、生活习惯、卫生条件、经济条件、社区活动、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状况、村病史及治愈情况等。调查方法采取观察、访问以及查阅文献记载等。
三、土壤总硒和植物有效态硒分析
用于了解植物吸收的硒与土壤硒的关系。通过化学溶剂连续提取的方法,将土壤硒分离成各种化学态和结合态的硒,从中找出可供植物吸收的有效态硒。本书在张家口低硒带土壤进行了该方法试验,并与恩施高硒区土壤进行了对比。
四、硒与多元素相关分析
用以查明硒与其他元素在土壤、粮食、人体中的分布和流动循环的协同或拮抗关系。共分析了土壤、粮食和人发中21~24种元素,并进行了相关性统计分析。对其中一些与硒相关的元素协同或拮抗作用作出了初步评估。
五、硒及环境条件的综合对比
对比研究的方法贯穿于本次研究的始终。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对比:①重—中—轻(非)或高—中—低发病区发病率(死亡率)对比;环境硒及其相关元素分布特征对比;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对比;②三种典型区的对比;③三种典型区与全国及世界相关疾病和硒环境条件对比。
以上是横向对比,研究中还采用了一些纵向对比,即随时间的演化对比。例如病区发病率(死亡率)发展趋势对比;土壤、粮食、人发硒变化对比;人发硒随年龄和性别变化的对比等。
通过上述对比,特别是纵向对比,在系统演化理论的支持下,本书总结和发现了许多新的结论和认识。
六、计算机推理模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本次研究仅在基础较好的湖北恩施高硒地区进行试验。应用智能决策系统开发平台(IDSDP),MS Visual C++语言及Visual Fox Pro等环境工具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了地方性硒中毒预防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e)软件。对硒中毒及其环境因素进行推理评估。
‘叁’ 课题研究措施有哪些
措施如下:
1、观察法
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自然现象和社会论述进行直接、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研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观察3700名学生,并做好详细记录;陈鹤琴用文字和摄影像的方法记录下808天的孩子儿童心理)。
2、调查法
通过现场考察、观察、调查、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收集资料,从而对现状作出科学分析,得出规律性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方法。
3、经验总结法
以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为对象,对其进行科学的筛选分析、核实、验证,从而使人们对相关事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研究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
4、文献法
对文献进行查询、鉴别、整理、分析,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等。
5、比较法
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揭示其异同,找出教育现象的普遍规律及主要对象的特殊规律,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或具体作法。
课题研究设计假设特征:
(1)推测性。任何假设都是对于外界各种现象的猜测,尚未达到确切可靠的认识,因而有待于进一步通过科学研究来检验或证实。
(2)科学性。假设不是随意的幻想和毫无根据的空想,而是人们根据已经认识并掌握了的有关科学知识或经验知识,以一定的确实可靠的关于研究对象的事实材料为基础,并按照科学逻辑的方法推理而成。
(3)逻辑性。假设不是经验事实的简单堆砌,而是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逻辑体系。
(4)多样性。即对同一现象及其规律可以做出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理论假设。所以,假设具有多样性。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课题研究设计
‘肆’ 研究方法
第一章中述及,作为一门课程的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包括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及新构造运动学三门独立学科的内容。各门学科都有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所制定的研究方法体系,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新构造运动学也不例外,这三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又是在分布、成因、年代和发展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的。因而它们既可以分别进行研究,但也可以结合起来,并且在许多场合下是必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三门学科的研究内容归纳为:地形形态;第四纪堆积物的岩石、矿物成分和岩相特征;地形、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和空间分布,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地形、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发展史等。为了进行这些方面的研究,需要采取地形形态、基底地质构造、第四纪堆积物、生物地层学、人类考古学、仪器、绝对年龄、古土壤学等不同方面的方法:
(一)地形形态法
1.研究内容
(1)划分主要和次要的地形形态单元,研究它们的形态描述和形态测量;
(2)给予这些地形以形态名称;
(3)从形态特点方面分析地形以及相关的第四纪堆积物和新构造运动的类型、相对年代及发展史。
2.具体措施
(1)分析等高线地形图、陆地照片、航卫照片等;
(2)野外地面观察和空中观察,对地形进行文字描述、素描、照相、测制地形剖面图、地形形态描述图、地形形态测量图;
(3)从形态上分析地形及相关第四纪堆积物、新构造运动的类型;
(4)研究各地形单元在空间分布上的关系,如层叠的、埋没的、镶嵌的、穿切的、覆盖的、平行的、过渡的等等;
(5)借助地形形态之间的关系,确定地形及相关第四纪堆积物和新构造运动的相对年代和发展历史,如在层叠的阶地系中较高的阶地年代较老,在埋藏的阶地系中较低的阶地年代较老等。
(二)基底地质结构法
这是研究地形、新构造运动与前第四纪基岩和地质构造关系的一种方法。
1.研究内容
(1)研究前第四纪基岩性质、地质构造在地形形成中的作用,作为划分地形成因和年代的依据;
(2)研究老地质构造与新地质构造的关系以阐明老构造运动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有重叠的、继承的、新生的关系等)。
2.具体措施
(1)观察不同岩石性质与地形形态和成因类型的关系,以确定是构造地形抑或剥蚀构造地形、剥蚀地形等;
(3)研究新地质构造与老地质构造在方向、类型、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关系;
(4)对比地形剖面图和地质剖面图,地形形态图和地质图;
(5)编制岩石抗剥蚀强度图并与地形形态图进行对比;
(6)编制地貌地质联合剖面图、地貌构造形态图、新构造图。
(三)第四纪堆积物法
这是通过研究第四纪堆积物的岩石、矿物成分、岩相特点、厚度及空间分布的特征来解决这三门学科的有关问题的一种方法。
1.研究内容
(1)对组成第四纪堆积物的岩相特点各种粒级的颗粒进行岩石(粗粒物质)和矿物成分鉴定和研究;
(2)研究第四纪堆积物的物质来源(原地的及外来的);
(3)研究第四纪堆积物的形成环境及成因(例如,第四纪堆积物的岩石矿物成分与下伏基岩有联系,证明是否为残积物、搬运沉积、或其它类型的堆积等);
(4)研究第四纪堆积物与地形的关系,其中包括第四纪堆积物分布的大地形环境(如河谷形态及分布在河谷中的第四纪堆积物,以及第四纪堆积物本身所组成的地形等);
(5)研究第四纪堆积物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如巨厚的第四纪堆积物分布在新构造下降运动地区等)。
2.具体措施
(1)第四纪堆积物自然剖面及人工剖面的观察,观察内容包括:
① 第四纪堆积物的空间分布、厚度变化;
② 第四纪堆积物的岩石矿物成分(尽可能确定);
③第四纪堆积物的岩相特点,包括层理、各层颜色、产状、分选、粗粒物质的磨圆度和扁平度、排列方向、胶结等;
④第四纪堆积物岩相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化(原生的和次生的变化);
⑤第四纪堆积物所含化石及生物残骸;
⑥第四纪堆积物剖面所在的地形部位;
⑦对剖面的观察内容进行文字描述、照相或素描、采集标本和供分析鉴定、化验的样品。
(2)测制第四纪堆积物剖面,并填绘第四纪地质图。
(3)对不同类型的第四纪堆积物如,冰川漂砾、海成砾石层、风成砂、残积粘土等,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研究。
(4)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第四纪堆积物及相关地形和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年代和发展史。
(四)生物地层学法
研究第四纪堆积物及其中所含化石、生物残骸以划分第四纪地层的方法。
1.研究内容
(1)第四纪堆积物中化石和生物残骸的采集和鉴定;
(2)第四纪化石和生物残骸与第四纪堆积物的关系;
(3)分析第四纪化石和生物残骸所代表的古地理环境,以确定第四纪堆积物的沉积环境和成因类型;
(4)借助第四纪化石年代的确定以确定第四纪堆积物及有关地形和新构造运动的年代并进行第四纪地层划分。
2.具体措施
(1)确定化石和生物残骸产出的地点,第四纪堆积物层位和地形部位,化石产出第四纪堆积物层的岩石、岩相特点,并绘制剖面图或素描图、照相;
(2)观察化石的产状、完整程度,借以分析化石是原始沉积抑或次生搬运沉积;
(3)采集第四纪动物和植物化石标本,供鉴定用,并将标本样品编号;
(4)室内进行分析鉴定并编制图表;
(5)研究产出化石的第四纪堆积物与相关地形和新构造运动在成因、年代和发展史方面的关系;
(6)进行第四纪堆积物的地层划分。
(五)人类考古法
研究第四纪堆积物中所含人类骨骸和文化遗迹、借以确定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年代和形成历史的方法。研究内容和具体措施类似于生物地层学法。
(六)仪器法
利用仪器测定地貌、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过程的方法。
1.研究内容
(1)利用仪器测定地貌过程、沉积作用和新构造运动速度;
(2)测定埋藏的地貌、第四纪堆积物和新构造运动的特点。
2.具体措施
(1)大地测量反复进行三角纲测量,反复进行水准测量,了解地面各点水平位置和垂直高度的变化。
(2)利用水量计观察,测定水位变化。
(3)地球物理法利用磁力异常曲线、重力异常曲线和电阻率曲线分析研究第四纪堆积物的厚度、岩相变化、下伏构造的特点;利用地震仪测定现代地壳运动强度。
(4)利用放射性测定测知岩浆活动与地壳运动。
(5)借助连续卫星照片,分析地貌过程、第四纪堆积物过程和新构造运动强度。
(七)绝对年龄法
测定第四纪堆积物及其所含化石的绝对年龄,借以确定相关地形和新地质构造的年龄,从而进行第四纪地层划分,以及阐明地形、第四纪地质和新构造运动历史的方法。
(八)古土壤法
研究第四纪堆积物中的古土壤,借以划分第四纪地层和研究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方法。
在综合性区域地质测量和水文工程地质测量工作中,需要尽可能地利用所有上述方法进行地貌、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的全面的研究。在专门的地貌、第四纪地质和新构造运动的研究中,利用上述方法中与研究任务有关的方法。例如,在进行第四纪地层划分的专门研究中,主要利用生物地层法、第四纪堆积物法、绝对年龄法、古土壤法等。
在不同的研究地区内,上述方法的采用和可能发生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在平原地区,第四纪堆积物的研究方法,通常是一种主要方法;而在山岳地区,基岩地质结构法又常常作为一种主要方法被采用。
第四纪地质及地貌工作人员应当尽可能多地掌握上述方法。但是,全面掌握上述方法是有困难的。地貌第四纪地质人员应当至少掌握地形形态法、基岩地质结构法、第四纪堆积物法等几种主要方法,古生物地层学法应当部分地掌握。对于其它一些方法,第四纪地质及地貌工作人员在大多数场合下都是收集资料,采集标本样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
‘伍’ 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调查法。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二、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三、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
四、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五、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六、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七、跨学科研究法。跨科学研究法是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
八、个案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九、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十、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十一、模拟法。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
十二、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研究方法及措施扩展阅读: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宏观问题因其关系全局,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全面把握,因而常会有畏难情绪,研究中也会困难重重。指导学生研究应网之一目以见网,豹之一斑以见豹,从微观着手,从身处的一地,熟悉的一方着手去研究。在对局部的研究中联系全局,通过对微观的研究去认识宏观。
2、抽象与具象相结合
理论、概念、原理、法则等等,往往因为其高度的概括、抽象,学生感到高、难、空而难以入手,影响研究情绪。指导学生去研究与之相关的具体事物,可以通过对这些具体生动、形象直接的事物的认识,对有关通过调查、访问、收集到的具体数据、材料、事例等的研究,去认知把握原本抽象的东西。
3、课题研究与个人兴趣相结合
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变任务为兴趣,从而提高研究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4、当前学习与将来应用相结合
高中学生的课题研究,要注意面向实际,注重实用性。引导学生将当前学校学科知识学习、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将来的实际应用相结合。这个实际应用,即包括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更包含社会发展需要和科技自身发展趋势的需要。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
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
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
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
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
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
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
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
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
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
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
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
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
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
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
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
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
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
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
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
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
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
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
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
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
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
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
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
,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
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
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
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
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
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
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
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
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
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
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
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
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
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
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
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
,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柒’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行动研究法、资料收集法、学生带动法、教育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在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
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捌’ 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的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怎么写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理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课题负责人、起止时间、报告提纲等。
综述
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报告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参考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玖’ 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步骤,措施
毕业论文的格式和完成步骤:
⑴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题名用语.
⑵ 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① 文责自负;②记录成果;③便于检索
⑶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实词.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⑷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
⑸ 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⑹ 正文
⑺ 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
⑻ 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
⑼ 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和期数,起止页码.
⑽ 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