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以内减法怎么教
(1)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利用逆运算的关系,想加法算减法(还有连减法,破十法本文不讲).如11-9,要想9加几得11.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得2.
(2)为什么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运用这种方法符合减法的意义.如9+()=11,因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所以这样能够使加法和减法的联系更密切,学生不至于孤立的认识加法就是加法,减法就是减法,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快,一下子就可以说出得数.但这种方法难度大,对照加法作减法容易,脱离了加法或混合计算时,就可能遇到困难,所以要在加法有一定基础时,再教学减法.
3、怎样使加、减法计算熟练化.
要使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达到熟练化,即脱口说出得数,可采用以下的做法.
(1)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加法和减法表.利用计算表让学生竖着看、横着看,进行口算练习.
(2)加大练习量,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记忆,防止死记得数.
(3)练习方式要灵活多样,要有变化,不可按固定顺序计算,鼓励学生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记忆.可以让学生视算,也可让学生听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练习要有重点.要多练学生常发生错误的题目.如8+7,8+6,7+6等加法题以及相应的减法题,要多练.象9加几一类的题要少练.
(5)加强加、减法混合练习(包括10以内的).练习中要随时掌握学生掌握的情况,发现计算有缺陷的学生要及时给以补救,以免学生掉队.
㈡ 20以内的减法怎么教
20以内的减法用破十法。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是本单元的难点,教科书安排了6节课来学习“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本节微课重点讲解的是“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分别有口诀法、画图法、拆十法、竖式法,多种方法的应用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本节微课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理念,层层递进,便于学生接受,同时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接受程度不同,提供了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总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最后布置的作业,还进行了拓展,让学生尝试做“十几减6”的计算,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基础,十几减9的算法将是学生脱离实物,通过思考来计算的开端,因此设计微课时借助数数、画图等方法,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
小学(Primary school),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之内。
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为6年(少数地方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即从小学升级到初级中学(简称:小升初)。
2017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8.1万所,比上年减少0.3万所。全国小学招生1752.6万人,比上年增加23.5万人,增长1.5%;其中,城市小学招生765.3万人,同比增加44万人,增长9.3%。小学在校生9913.0万人,同比增加220.8万人,增长2.3%。[1]
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5.80万所。小学招生1808.09万人,在校生10725.35万人。小学共有专任教师643.4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6%。
㈢ 20以内的分解怎么教孩子
我教的就是低年级孩子,20以内加减法我是这样教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其实数学对孩子来说不要分几十,几十,只要搞明白十几是什么意思,几十都也不是问题,道理的通的,首先我们要把这个思想改变一下。
其次,叫孩子算数的时候,加减法要一块教,不要单独去教,分开教的话,孩子好不容易学会加法了,然后又要学减法,很容易迷糊的。
我主要是用分成法教孩子,先把2、3、4、5、6、7、8、9的分成按顺序写出来,然后让孩子顺着背,也就是2可以分成1和1,3可以分成1和2,3可以分成2和1,先让孩子看着背也行,不看着背也行,主要是让孩子会顺口溜下来。
然后让孩子去发现规律,分成左边的数是一个接一个的变大,右边是一个接一个的变小,引导孩子去发现规律,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感兴趣。
接着以比赛或者做游戏的形式进行,例如:家长快速说出5可以分成几和几,让孩子快速回答,然后家长说出几和几,让孩子快速说出是几分成的,还有家长可以说5可以分成2和几,让孩子说出3,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搞明白分成的意思。
然后把加减法的概念告诉孩子,我一般这样说:几加几的意思就是几和几可以组成几,几减几的意思就是几可以分成几和几,这个过程中具体举例说明一下,孩子很快就明白了。
然后教10——18的分成,再按上面的方法,这时需要强调进位的问题,这样下来之后100以内的计算都可以搞定了。
这是我的方法,用过很多次,效果不错,希望可以帮到你!
㈣ 怎么教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
1、采用画图的方法学习:可以事先画一些小动物,亦或是孩子比较喜欢和感兴趣的水果之类。有助于增加孩子的趣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准备一些颜色艳丽的图片:事先准备一些漂亮的,孩子感兴趣的图片,可以是人、物、水果、衣服和家用电器等图片,陪孩子一边玩一边学习,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3、采用画树棍的方法进行学习:事先拿笔在纸上画一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树棍形状,使之看起来清晰明了。这样孩子也比较容易听的懂。
4、充分利用孩子的手指进行学习: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对数学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指进行数数。比如:需要计算9+8是多少的问题,可以让孩子在心里记住9,然后伸出双手,数够8个手指头,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了。
5、练习采用进位的方法:让孩子做算式的时候。学习和掌握使用10进1的方法进行学习。换句话来说就是凑10的方法。
㈤ 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减法怎么教
数学运算本身是枯燥抽象的,例如1+1=2,最终结果就是2不可能是3,没有道理而言,孩子必须接受并记住产生条件反射,循序渐进,熟能生巧,反复练习,这个没有捷径的,只有这样速度和正确率才能得到提高,你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试试:
1、10以内加减法需运算自如,速度快、正确率高,这是基础;
2、先少后多,先从20以内加法开始,循序渐进;
3、20以内加法OK,再练习减法;
4、加减法都OK,最后练习加减法混在一起的题。但前提是家长一定要耐心,孩子烦躁你一定不能烦躁,因为对你而言很简单但对孩子而言很难,这很正常的,我们要耐心持续的帮助孩子,让他在数学运算方面越来越棒。
㈥ 20以内的加减法怎么教
这是我曾经看到的一位老师提出的困惑。
反复思考多次,
想找相
关的资料,
可思考再三,
还是直接以自己对理论的理解与个人的教学
经验相结合谈一下这个问题。
幼儿学习加法是怎么学习的?以
3+2
为例,
我们怎么教?其实最
初是数数的方法,也就是先拿出三个,再拿出两个,让幼儿数一下。
一年级的学生教学时也多用此法,经常使用的是小棒或手指。
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开发,学生可能感觉数数的方法有些笨
了,是不是有些简单的方法?妻子教幼儿园时,曾经试过,如
3+2
可以引导孩子把
3
放在心里,
伸出两个手指头,
这样依然用的是数的
方法,
但这样就可以从四开始,
而不再是从一开始数。
自然学习做起
练习来就快多了。
其实此处的方法有研究结果证明是两个阶段:
一是
从小数开始数,如
5+6,
把
5
放在心里,伸出
6
个手指头。二是从大
数开始数,如
5+6,
把
6
放在心里,伸出
5
个手指头。不要小看这一
点点的变化,计算的速度可是难以想象的快。如计算
3+8,
假如从一
开始数,学生需要数
11
个,假如从小数开始数,学生需要数
8
个,
假如从大数开始数,只需要数
3
个,计算起来那个快?这不言自明。
计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还有一个阶段,
就是拆分法。
以
2+4
为例,
学生可以想象自己的手指头,先伸出两个,再伸出四个,那就是
2
与
3
正好是
5
个,是一只后的手指头数。还有一个,与五放在一起
就是
6
。也许有老师认为学生用从大数数的方法就可以了,为什么还
要再用拆分法?
㈦ 幼儿园大班数学20以内加减法怎么教学方法
手指速算秘诀
初级:100以内加法
准备:教师在带读以下口诀并做相关手指游戏前,需发出口令“清零”,幼儿马上双手击掌,然后紧握双拳在胸前,聚精会神做好准备。(注意:手心朝里,两拳间隔距离以方便双手出指为准,既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
一、手指定位口诀
我有一双手,代表九十九;左手定十位,九十我会数;
右手定个位,从一数到九;加减很方便,计算不用愁。
二、手指定数口诀
食指伸开“l”,中指伸开“2”;
无名指为“3”,小指伸开“4”;
四指一握伸拇指,拇指是“5”要记住;
再伸食指到小指,“6”“7”“8”“9”排成数。
三、右手出指练习口诀
一马当先,二虎相争,三言两语,四海为家,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七上八下,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万火急。
一言九鼎,二龙戏珠,三足鼎立,四面楚歌,五谷丰登,
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注:念到“十万火急”或“十全十美”时,右手握拳,左手出“1”,代表进位。)
四、左手出指练习口诀
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
(注:念到“一百”时,双手击掌,然后紧握双拳在胸前。)
五、双手出数练习
15、23、46、99、58、73、61 ……
(注:根据各年龄段幼儿认知水平,选择出数的大小。)
六、加法练习
注意:在做加法练习时,比如“3+5”,右手先出“3”,“+5”的过程是:嘴里念“加1”,出小拇指;嘴里念“加2”,四指一提伸大拇指(注意在出指的过程中大拇指只代表“1”,只有在定数的时候,大拇指才当成“5”);嘴里念“加3”,出食指;嘴里念“加4”,出中指;嘴里念“加5”,出无名指。此时开始定数,右手手指只有小拇指未打开,结果即为“8”。
(1)个位数加法练习(10以内加法练习)
1+1
2+l、2+2
3+l、3+2、3+3
4+l、4+2、4+3、4+4
5+
1、5+
2、5+
3、5+
4、5+5
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9
2+l、2+2、2+3、2+4、2+5、2+6、2+7、2+8
3+l、3+2、3+3、3+4、3+5、3+6、3+7
4+l、4+2、4+3、4+4、4+5、4+6
5+
1、5+
2、5+
3、5+
4、5+5
(2)十位数加法练习
10+10
20+l0、20+20
30+l0、30+20、30+30
40+l0、40+20、40+30、40+40
50+10、50+20、50+30、50+40、50+50
10+10、10+20、10+30、10+40、10+50、10+60、10+70、10+80、10+90
20+l0、20+20、20+30、20+40、20+50、20+60、20+70、20+80
30+l0、30+20、30+30、30+40、30+50、30+60、30+70
40+l0、40+20、40+30、40+40、40+50、40+60
50+10、50+20、50+30、50+40、50+50
(3)一百以内加法混合练习
3+
5、4+5、l+5、6+5、8+7、9+l、9+3、7+10
13+12、24+17、49+2、47+
6、43+8、46+54,38+62……
(4)一百以内连加混合练习
23+18+19+24+16、18+6+49+27……
㈧ 如何教20以内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怎么教?  这是我曾经看到的一位老师提出的困惑。反复思考多次,想找相关的资料,可思考再三,还是直接以自己对理论的理解与个人的教学经验相结合谈一下这个问题。 幼儿学习加法是怎么学习的?以3+2为例,我们怎么教?其实最初是数数的方法,也就是先拿出三个,再拿出两个,让幼儿数一下。一年级的学生教学时也多用此法,经常使用的是小棒或手指。 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开发,学生可能感觉数数的方法有些笨了,是不是有些简单的方法?妻子教幼儿园时,曾经试过,如3+2可以引导孩子把3放在心里,伸出两个手指头,这样依然用的是数的方法,但这样就可以从四开始,而不再是从一开始数。自然学习做起练习来就快多了。其实此处的方法有研究结果证明是两个阶段:一是从小数开始数,如5+6,把5放在心里,伸出6个手指头。二是从大数开始数,如5+6,把6放在心里,伸出5个手指头。不要小看这一点点的变化,计算的速度可是难以想象的快。如计算3+8,假如从一开始数,学生需要数11个,假如从小数开始数,学生需要数8个,假如从大数开始数,只需要数3个,计算起来那个快?这不言自明。 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还有一个阶段,就是拆分法。以2+4为例,学生可以想象自己的手指头,先伸出两个,再伸出四个,那就是2与3 正好是5个,是一只后的手指头数。还有一个,与五放在一起就是6。也许有老师认为学生用从大数数的方法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再用拆分法? 我简单介绍一下,数手指头,这几乎是所有孩子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而且有相当多的实践经验。那我们为什么不合理利用一下?因为在数手指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有这样的经验:几个手指和几个手指加在一起是五以及五个和一个是六,五个和二个是七,五个和三个是八,五个和四个是九,五个和五个是十。这些经验与拆分法放在一起,学生自然能经历了计算自动化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必须经过多次操作、计算以及思考这些计算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20以内的加法还会有问题吗? 也许20以内的减法我还没有提到,可我们想过没有:似乎我说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逆运用,特别是放在心里一个数,在计算十以内的减法时,应该特别有效。 学生在学习20以内加减计算的时候基本要经过三个思维发展过程: 第一个过程,借助物。 比如,借助手指头、小棒、圆片、小东西等实物数数,得到结果。 第二个过程,借助图形。 比如,画线、圆等帮助得到计算结果。 第三个过程,借助符号。 这个应该是抽象化的结果,看到算式,计算出结果。 学生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过程中也有方法的发展。上面刘勇老师谈到的就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因为熟练程度,因为借助工具的不再方便,表现出的自觉、自动的优化算法的过程。 先是一个一个数得到总数;发展到把一个加数看成一个总数接着往下 数得到最后的总数;慢慢的熟练了,会直接看到算式报出得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是动态的,我们老师一定要关注到,读懂学生在这里就非常重要。 前面刘勇老师在谈方法的时候,多是说老师是这么教的。如果老师没有交,学生会怎么计算呢?开始是一个一个的数,数大了,他会如何呢? 我有个观察,我站在一个学生后面看他计算,他有的题目计算的快,有的计算的慢,还有个别的会掰手指头。观察后,我和他交流“你是怎么算的”,他告诉我的话,当时也令我吃惊也令我高兴。 从他告诉我的话,我发现几种算法同时存在,而且还有老师们没有涉及的规律的发现和运用也在其中。 比如,有的题目,像2+3之类的很快写出得数;9+3之类的用9+1+2“凑十法”;8+5用的是记着大数往后数(这个他就没有用凑十法);9+4,因为刚算过9+3=12,所以就是13(厉害!会发现规律并运用)。同样的,还有减法计算,也是几种算法同时存在。 通过这次的观察,我知道,虽然我们人为的把学生思维层面的发展分为几个方面,但是,实际上,这些不同层面的思维方法是同时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而且也被学生运用于不同的场合,更需要关注的,也是学生表现的更可贵的是,学生的思维发展实际上远远超出我们老师的设计,学生思维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之外也存在)实际上更活跃、更多维、更灵活。 呵呵,说到这里,好像跑题了。 实际上,读懂学生,才会很好的发挥学生中存在的学习资源,来更好的展开教学。 比如,在问题情景中抽象出算式后,8+6,请学生自己想一想,算出结果;然后,组织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就会获得学习经验,更会领会和学习其他同伴的想法,他们也会自觉、自动的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使自己的算法优化的。 另外,口算的练习,还需一定量的控制,可以每天上课前3分钟进行一些口算练习,可以从最开始的口算试题全涉及,到有重点的涉及一些容易出错或相对较难的题目。可以从最开始的看着卡片口算,到听算、心算,等等。平时的作业也可以采用多样的方式,比如:连线、找朋友等加强练习。 匆忙之中回复,想到哪里就说到那里,呵呵,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可以这样教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也是数学的最基础知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例如一道多位数加法,就是由若干个20以内加法组成的,能否正确、熟练计算20以内加减法,将影响以后的学习。所以《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除了要求正确计算外,还提出了速度的要求:在第一学段结束时,达到每分8~10题。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要比10以内加减法要复杂些,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和我们采用的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把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转化成10以内加减法。因此,我们要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和个性差异,每个学生想出的方法会不尽相同的,这就会产生算法多样化,由此可见,算法多样化是独立思考的必然结果。那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呢? 1、首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探索思考的空间 过去我们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先要有一些准备题,课堂教学时,在检查复习环节作好铺垫。如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必然要复习9+( )=11这样的内容,就是为“用加算减”打下基础,这样的教学,只能产生一种算法,即,11-9=?想:9加几等于1 1,9加2等于11,所以11-9=2。然后进行这样程式化千篇一律的叙述口算过程的训练。其结果必然变成枯燥的计算操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因此我们首先要敢于放手,创设问题情境后,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不加任何提示和铺垫。如新教材创设了“小白兔买铅笔”这个拟人化的故事情境,学生面对要解决的问题,列出算式15-9后,教师应让学生借助小棒进行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交流自己怎样算出得数的。有的学生可能一根一根地减,得出6根。这种方法,虽然并不高效,是他经过思考想出来的,应当给予肯定。有的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把15分成10和5,10-9=1,1+5=6”。也有的学生“把9分成5和4,15-5=10,10-4=6”。也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加法计算减法“9+6=15,15-9=6”。如果没有一个小组想出这种算法,教师也不要勉强非要让学生说出这种算法,这样学生会挖空心思地说出很多不是思考策略多样化的算法。这 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你认为需要,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介绍这种算法,供学生选择。如果认为没有不要,不介绍也可以,不见得书上列举的算法,都要展示给学生。有时,学生可能出现书中没有的算法,仍以这道题为例,学生说:“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