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投资宏观环境评估的分析方法有

投资宏观环境评估的分析方法有

发布时间:2022-04-21 18:54:32

A. 宏观经济分析的分析方法哪些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或者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侧重从国家这个整体,或者是全球经济这个整体来分析,而微观经济学侧重于对个人,家庭,单个工厂或一个局部地区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

B. 投资环境评价优选方法

投资环境评价优选的方法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主要有准数分析法、参数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 AHP)、专家调研法、模糊综合评价优选法、熵权法、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评价优选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评价优选法等。根据评价目标、每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综合考量评价对象的特征,选择适当的评价优选方法,以得出客观的评价优选结果。

(1) 参数分析法

这种方法的分析过程如下:①选择能够反映地区投资环境全貌的一组数据,比如投资系数、投资乘数、边际耗费倾向、投资饱和度、基础设施适应度、投资风险度、有效需求率、国民消费水平、资源增值率和优化商品率;②估计各参数的数值并将估计结果与投资环境良好的地区的同类指标进行比较;③分析比较结果的相似点和差异性,从而决定投资环境的好坏 (相似则说明投资环境不错)。此方法的特点是具有综合性和客观性,但对“公认的投资环境好的地区”没有明确的说明,很难确定。

(2) 准数分析法

准数分析法将影响投资环境的因素分为投资环境激励系数K、城市规划完善因子P、税利因子S、劳动生产率因子L、地区基础因子B、汇率因子T、市场因子M、管理权因子F。每一类因子又可以再分成若干子因子,加权评分这些子因子后,求和得到该类因子的总分。为了反映某一个因子与其他因子的有机联系,通常采用综合性的准数来衡量投资环境,以克服机械评分法的不足并得到比较全面的评价结果。

(3)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 AHP),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运筹学家T.L.Saaty于1980年提出。这种方法以系统论中的系统层次性原理为出发点,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有序的、条理化层次的简单问题,是一种多层次权重分析决策方法。它将相对于原问题更加简单的问题在另外一个层次上进行分析、比较、量化和排序,然后再逐级地进行综合评价和优选,以形式化方式处理人的主观判断。层次分析法这种多因素评价优选方法是一种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用层次分析法有以下5 个步骤,分别为: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其中后3个步骤是逐层地进行。层次分析法具有如下4个特点:

1) 原理简单。层次分析法建立在试验心理学和矩阵理论之上,易于接受;其原理清晰、简明,使用方便;对定量信息要求不多。

2) 结构清晰。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把复杂的问题拆分为多个有结构和层次关系的简单问题,而后对简单问题求解。

3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AHP方法是在通过专家调研 (如德尔菲法) 等方法确定判断矩阵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定量方法来确定各指标要素的权重,最后进行综合评价优选。

4) 层次分析法适合分析投资环境这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动态系统中各因素权重的确定。它可以有效地将系统工程中使专家的主观性判断客观化,能够解决只用定量方法不能处理的问题。在社会经济系统的决策分析中广泛使用。

(4)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 (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 是“将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通过数学中的线性变换转成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它按照方差递减的顺序排列新变量,减少了指标体系中各因子指标间的干扰,方便找到主导因素,使评估过程简化。

主成分分析法是在确保数据最完整的原则下,降维处理高维变量空间,即对多变量数据进行最佳综合简化,其优点在于可以得出客观的权数,以及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缺点是纯数学计算时没有将经济因素考虑在内,很难根据客观实际对主成分的经济含义做出合理的解释;忽略指标本身的重要程度,获得的指标权重与预期的相差太大,其提取的原始指标信息都是数据的差异信息,而不是指标的含义、重要性等更为重要的信息。

主成分综合评价优选法是一种相对评价优选,其评价优选标准 (评价函数) 与样本的选取有关。评价优选单位的多少、增删都会影响评价优选结论。而且,指标重叠信息是主成分综合评价优选法不能消除的。它很容易受到指标重叠的影响,造成综合评价优选的结果与指标相关性结构的影响过于密切。

(5) 模糊综合评价优选法

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扎德 ( L.A.Zadch) 创立的模糊综合评价优选法,是以模糊数学和与之对应的模糊统计法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影响某事物的诸多因素,定量描述一些边界不清、不容易定量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综合评价优选的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优选法包括:①明确综合评价优选体系 (设有P个指标),也就是因素论域U;②明确评语等级论域V(设有M个评语等级);③确定指标权数W;④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⑤计算模糊合成值B;⑥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优选,将评价优选结果转化为可排序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优选排序或进行分类评价优选,即模糊类别识别。

有关专家在应用实践中不断演进模糊 ( fuzzy ) 综合评价优选法,其运用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各种与模糊综合评价优选法相结合的方法正向多个领域扩张。由于领域非常复杂,模型会区别很大,造成模型越来越纷繁复杂。

模糊综合评价优选法的优点是:处理多层次复杂问题的评价优选和多因素的综合判断问题时,将各个因素对总体的影响综合考虑,并能用客观数字反映人的主观经验。

但是在对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时,有可能会丢失因素所携带的信息,定量化后的因素与未定量前的因素差异甚大。

(6) 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评价优选法

首先将评价优选对象做聚类分析以区别其影响,接着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算出被评价者的优选值,并按照优选值类内排序及类间排序。这种方法考虑了评价优选的特定目标,使评价优选指标间的相关影响得到最大的消除,同时考虑了重要的显着性指标,又使指标权重确定中的主观性误差降到了最低,进而使评价优选结果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但是该方法必须提前设定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评价优选因素,根据这类因素聚类,且对指标的量化要求高。

(7) 层次分析法 (AHP) 与模糊综合评价优选相结合评价优选法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获得权重之后,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各个因素的评价优选值,进而得出综合评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优选法相结合,很适合区域内风险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这种方法把风险投资环境因素的多层次和复杂性考虑在内,对于整个区域的风险投资环境评价优选是不适用的。

(8) 熵权法

“熵”( Entropy,意思是变化的容量),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 ( R.J.E.Clausius) 1864年在研究热循环时提出的。1948年,维纳 ( N.Wiener ) 和申农 ( C.E.Shannon ) 创立了信息论,申农把信息源传播信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称为信息熵,表示选择和不确定性与随机实践的关系,解决了定量描述信息的难题。熵值增大,意味着信息丢失;系统越有序,熵越小,信息量越大;熵越大,信息量就越小。1967年,Theil研究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时,首次提出Theil指数。它是用常数LgN减去信息熵值H得到的。这种方法以信息论和系统论中熵在不同概率事件中所反映信息量的不同作为权重设置的理论依据,即对一个由若干指标值构成的系统,指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则该指标的信息熵值就越小,所反映的重要程度就越大。

熵权法是以各因素提供的信息量为基础,根据信息量来计算综合指标的数学方法。它是一种客观综合定权法,以各指标传递给决策者的信息量大小作为依据。

C. 什么是PEST分析方法如何进行宏观环境的分析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s),E是经济(economy),S是社会(society),T是技术(technology)。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宏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四个方面。

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P-Political)。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这些因素常常制约、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尤其是影响企业较长期的投资行为。

1)政治环境分析的主要因素。政治环境主要分析国内的政治环境和国际的政治环境。

·国内的政治环境包括以下一些要素:①政治制度;②政党和政党制度;③政治性团体;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⑤政治气氛。

·国际政治环境主要包括:①国际政治局势;②国际关系;③目标国的国内政治环境。

2)法律环境分析的主要因素。

①法律规范,特别是和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如《公司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合同法》、《专利法》、《商标法》、《税法》、《企业破产法》等。

②国家司法执法机关。在我国主要有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以及各种行政执法机关。与企业关系较为密切的行政执法机关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税务机关、物价机关、计量管理机关、技术质量管理机关、专利机关、环境保护管理机关、政府审计机关。此外,还有一些临时性的行政执法机关,如各级政府的财政、税收、物价检查组织等。

③企业的法律意识。企业的法律意识是法律观、法律感和法律思想的总称,是企业对法律制度的认识和评价。企业的法律意识,最终都会物化为一定性质的法律行为,并造成一定的行为后果,从而构成每个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法律环境。

④国际法所规定的国际法律环境和目标国的国内法律环境。

3)政治法律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特点。

①直接性。即国家政治法律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况。

②难以预测性。对于企业来说,很难预测国家政治法律环境的变化趋势。

③不可逆转性。政治法律环境因素一旦影响到企业,就会使企业发生十分迅速和明显的变化,而这一变化企业是驾驭不了的 。

④强制性。政治法律环境要素对企业来说带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只有适应这些环境的需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国家的政治路线、政策、法令、法规的要求,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2、经济环境分析(E—Economic)。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状况包括经济要素的性质、水平、结构、变动趋势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国家、社会、市场及自然等多个领域。国家经济政策是国家履行经济管理职能,调控国家宏观经济水平、结构,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对企业经济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企业的经济环境主要由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四个要素构成。

1)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中不同的经济成分、不同的产业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在组成国民经济整体时相互的适应性、量的比例及排列关联的状况。社会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准。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速度。

3)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指国家经济组织的形式。经济体制规定了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各经济部门的关系,并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调控或影响社会经济流动的范围、内容和方式等。

4)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政党制定的一定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战略与策略,它包括综合性的全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物资流通政策、金融货币政策、劳动工资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

企业的经济环境分析就是要对以上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运用各种指标,以准确的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从而制订出正确的企业经营战略。

3、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分析(S—Social)。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性质、人们共享的价值观,人口状况、教育程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自然环境包括地区或市场的地理、气候、资源、生态等因素。

D. 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哪些

(1)“SWOT” 分析法

环境分析的方法常采用“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具体表示内容如下:

“S”——Strength(优势)

“W”——Weakness(劣势)

“O”——Opportunity(机会)

“T”——Threats(威胁)

其中,优势(S)与劣势(W)主要分析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O)和威胁(T)则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可能受到的影响上。

(2)“PEST”分析法

“PEST” 为一种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模型。 具体标示内容如下:

“P”——Political(政治)

“E”—— Economic(经济),

“S”——Social(社会)

“T”——Technological(科技)。

这些是企业的外部环境,一般不受企业掌握,这些因素也被戏称为“pest(有害物)”
宏观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在选择经营战略时必须认真分析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变化的影响,明确企业自身面临的机遇和危机,以便利用机遇,避免或消除危机。
企业只有在把握宏观环境发展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顺势而为,才能在专业化经营和多元化发展中做出最佳的决策。

宏观环境指的是对所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会产生影响的环境方面的各种因素,需要从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这些因素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

政治法律环境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和要求的法律法规等因素。 企业在进行经营战略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拟投资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政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要着重考虑政府对发展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和政务工作的效率。
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所在国家和地方政府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者,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切实保障企业的利益。 但企业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也会遇到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存在官僚主义,直接干预过多,办事效率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现象。
企业应选择稳定安全、能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政治环境。国际化经营的企业还需要考虑目标国对外来企业和外来商品的政策及态度等。

E. 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哪些项 A 收入分析法 B 边际分析法 C 综合分析法

基本分析主要由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策略分析四方面构成。

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指标
货币政策
外汇
财政政策
证券市场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学生时代的意义是一个很玄学的东西,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并不能理解这背后的真实涵义,现在maybe是被社会搓来揉去数年之后终于能够窥见其中一二分真意。

1、意义

(做出判断)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化趋势,尤其要关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变化。每篇分析第一件事儿就是给出结论啊,看多看空骑墙都好但是分析师都会基于自己的论据给出明确的判断,哪怕某些大牛常年花样看多那又怎样,在他们自己的那一套逻辑里是能自洽的就莫问太啊。至于对不对的事儿就交给时间验证,反正就算结论对了没准依据不对呢hhhh,这大概就是预测分析的美妙之处吧~在数据和实际情况产生背离的时候可能要把时间线延长五年十年后,回过头才能明白彼时发生了什么。

(好好赚钱)把握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投资价值是指整个市场的平均投资价值,简单粗暴点就是最近指数到底好不好呀,能不能梭哈一把啊啥的。赢了会所xx,输了下海干活!

(官方重点)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比如每年的中央工作经纪会议好好看啊胖友们,发家致富的方向都已经提前剧透了,要珍惜!平时多看点新闻联播总是没错哒!想想那些年错过的一带一路、农林牧渔、雄安新区、供给侧改革,感觉寄几错过几百个亿...

(我们不一样)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中国股市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吧,中国股市特点国有成分比重大、行政干预多、阶段性波动大、投机性高、机构投资者弱势(书上写的...word妈呀韭菜还没割够吗...机构打法还是有组织有纪律蛮6的)要知道为啥有时候中国股市表现和宏观经济背离,把握证券市场的国民晴雨表特征。

2、基本方法及资料搜集

总量分析法

对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如对国民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银行贷款总额及物价水平等的变动规律的分析,进而说明整个经济的状态和全貌。

总量分析法是从个量分析的加总中引出总量的分析方法,主要是一种动态分析,因为它主要研究总量指标的变动规律。同时也包括静态分析,考察同一时间内个总量指标的相互关系,如投资额、消费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等。

(抄了一遍也是迷醉,没明白戳下面,几个基本方法对比一下还是比较好理解的)

总量分析方法 - MBA智库网络

wiki.mbalib.com

结构分析法

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结构分析法主要是静态分析,即对一定时间内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变动规律的分析。如对不同时期内经济结构变动进行分析,则属于动态分析。

结构分析法 (经济) - MBA智库网络

wiki.mbalib.com
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是相互联系的。总量分析侧重于总量指标速度的考侧重分析经济运行的动态过程;结构分析侧重于对一定时期经济整体中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研究,侧重分析经济现象的相对静止状态。总量分析方法重要,但它需要结构分析来深化和补充,而结构分析要服从于总量分析指标。为使经济正常运行,需要对经济运行进行全面把握,将总量分析方法与结构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F. 宏观经济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宏观经济分析注重实证分析;客观,科学地认识中国经济结构,运行机制和变化规律;并归纳,上伸到理论高度,指导经济决策。包括:

1. 历史分析:

纵向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特点,正确地掌握今后的发展趋势。

2. 结构分析:

深入地认识错综复杂的经济结构,掌握各因素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程度和变化特点,全面系统地,综合性地把握经济运行规律。

3. 计量分析:

将经济理论与数量分析的方法相结合,对经济社会现象进行定量分析,保证了研究的精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率先利用微电脑技术进行经济分析,大大降低研究成本,提高效益。

4. 国际比较:

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共同规律。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各国发展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G. 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 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
1.经济指标分析对比。经济指标是反映经济活动结果的一系列数据和比例关系。
(1) 先行指标如: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指数等。它们可以对国民经济的高峰和低谷进行计算和预测。
(2) 同步指标如: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等。它们反应的是国民经济正在发生的情况,不预示将来的变动。
(3) 滞后指标 如:银行短期商业贷款利率。工商业未还贷款等。
2.计量经济模型。它是表示经济变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授关系。
(1) 经济变量
(2) 参数
(3) 随机误差
3.概率预测它实质上是根据过去和现在来推测未来。广泛搜集经济领域的历史和现时的资料是开展经济预测的基本条件,善于处理和运用资料又是概率预测取得效果的必要手段。
◆ 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
1. 宏观经济运行与证券市场
(1)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因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汇率水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2) 行业因素:行业周期,其它因素。
(3) 公司因素
(4)市场技术因素:股票市场上的投机操作,股票市场规律,证券管理部门的管制行为。
(5) 社会心理因素
(6) 市场效率因素
(7) 政治因素
2. 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市场
(1) 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a. 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证券价格上帐);
b. 高通胀下的GDP增长(证券价格下跌);
c. 宏观控制下的GDP减速增长(平稳渐升);
d. 转折性的GDP变动(由下跌转为上升);
(2) 经济周期与股价波动的关系,
(3) 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a. .温和的.稳定的通货膨胀对股价影响较小;
b. 通货膨胀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但经济处于景气阶段,股价也会持续上升;
c. 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很危险的;
3. 宏观经济政策与证券市场
(1) 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财政政策有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转移支付制度.在我国财政政策主要是发"相机抉择"的作用.它分为松的财政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减少国债发行;增加财政补贴.这些都能刺激股价上涨.
当社会总需求不足时,可单纯使用松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支出,增加赤字,以扩大社会总需求;证券价格上涨;当社会总供给不足时,单纯使用紧缩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赤字,增加公开市场上出售国债的数量,以及减少财政补贴等政策,压缩社会总需求,证券价格下跌;
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可搭配运用"松"."紧"政策,如果支出总量效应大于税收效应,证券价格将上涨;当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也可搭配运用"松""紧"的财政政策,压缩支出的紧缩效应大于减少税收的刺激效应,对证券价格不利.
(2) 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工具有: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运用的资金减少,贷款能力下降,货币乘数变小,市场货币流通量便会相应减少,在通货膨胀时,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反之,则降低;
2.再贴现政策.它主要着重于短期政策效应;
3.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国债),反之就出售有价证券.
我国的货币政策分为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紧的货币政策手段: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时会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
松的货币政策手段:如果市场产品销售不畅,经济运转困难,资金短缺,设备闲置,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这时应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放松信贷控制;总的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总需求不足,采取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扩张时,总需求过大,采取紧的货币政策。
(3) 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利率上升,公司借款成本增加,利润率下降,股票价格自然下降。
利率上升,将使负债经营的企业更加困难,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使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下跌。
利率上升,将吸引资金转向储蓄,导致证券需求下降,证券价格下跌。
(4) 汇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a. 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本国产品竞争力强,出口型企业将增加收益,进口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将受损。 b.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将导致资本流出本国,市场价格将下跌。
c.汇率上升,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提高,进而带动国内物价水平上涨,引起通货膨胀。
d.汇率上升,为维持汇率稳定,政府可能动用外汇储备,抛售外汇,减少本币供应量,市场价格将下跌;在同时回购国债时,国债市场价格将上扬。

H. 环境分析有哪些主要方法如何应用

环境分析主要方法有:

1、“SWOT” 分析法,应用:是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2、“PEST”分析法,应用: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模型。

(1)“SWOT” 分析法,环境分析的方法常采用“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具体表示内容如下:

“S”——Strength(优势)

“W”——Weakness(劣势)

“O”——Opportunity(机会)

“T”——Threats(威胁)

其中,优势(S)与劣势(W)主要分析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O)和威胁(T)则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可能受到的影响上。

(2)“PEST”分析法,“PEST” 为一种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模型。 具体标示内容如下:

“P”——Political(政治)

“E”—— Economic(经济),

“S”——Social(社会)

“T”——Technological(科技)。

这些是企业的外部环境,一般不受企业掌握,这些因素也被戏称为“pest(有害物)”。

I. 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

1、“冷热”因素分析法
美国的伊尔·A·利特法克(Isiah A.Litvak)和彼得·班廷(Peter M.Banting) 在《国际商业安排的概念框架》一文中提出。
1)政治稳定性。若一国的政治稳定性高时,这一因素被称为“热”因素,反之被称为“冷”因素。
2)市场机会。若市场机会大,则为“热”因素,反之为“冷”因素。
3)经济发展和成就。若一国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运行良好,则为“热”因素,反之为“冷”因素。
4)文化一元化。若一元化程度高,则为“热”因素,反之为“冷”因素。
5)法规阻碍。若法规阻碍小,则为“热”因素,反之为“冷”因素。
6)实质阻碍。如实质性阻碍小,则为“热”因素,反之为“冷”因素。
7)地理和文化差距。如果地理和文化差距小,则为“热”因素,反之为“冷”因素。
2、等级尺度评分法
1969年,美国的罗伯特·B·斯托伯(Robert B.Stobaugh)在《如何分析国外投资气候》的文章中提出。
该方法主要从东道国政府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和鼓励政策的角度出发,把投资环境的内容划分为八大因素:
资金抽回限制;
外商股权比例;
对外商管制和歧视程度;
币值稳定性;
政治稳定性;
给予关税保护的意愿;
当地资本供应能力;
近5年通货膨胀率。
再进一步对上述因素分别划分出子因素。然后根据每一个子因素对投资的有利程度,给予不同的分值。最后将分值汇总,根据分数的高低综合反映投资环境的优劣程度。
3、多因素评估法
由香港中文大学的闵建蜀教授提出,把投资环境因素分为11类,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财务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技术条件、辅助工业、法律制度、行政机构效率、文化环境、竞争环境。每一类因素又由一系列子因素构成。
在评价投资环境时。先由专家对各类因素的子因素做出综合评价,然后据此对该类因素作出优、良、中、可、差的判断,最后计算投资环境总分。
投资环境总分的取值范围在11—55之间,愈接近55,说明投资环境愈佳。反之,愈接近11,则说明投资环境愈劣。多因素评估法考虑到的因素比较细致全面,由专家进行评分简便易行,但对各个因素的权重的设定需要认真分析确定。
4、抽样评估法
抽样评估法是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的抽取或选定若干不同类型的外商投资企业,由调查者设计出有关投资环境的评价因素,由外商投资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要素进行口头或书面评估,根据综合后的意见得出评价结论的一种方法。在进行具体评估时,通常采取问答调查表的形式。
5、相似度法
相似度法,是以若干特定的相对指标为统一尺度,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确定评价标准值,得出一个地区(城市)在诸指标上与标准值的相似度,据以评判该地区(城市)投资环境优劣的一种方法。
6、准数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由我国学者林应桐提出的。按各种投资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对其进行分类如下:投资环境激励系数K,城市规划完善因子P,税利因子S,劳动生产率因子L,地区基础因子B,汇率因子T,市场因子M,管理权因子F,并把每一类因子分成若干子因子,再对子因子进行类似于多因素评估法的加权评分,求和得到该类因子的总分。
7、国家风险等级法
该方法是将投资东道国政治因素、基本经济因素、对外金融因素、政治的安定性等可能对投资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的大小分别打分量化,然后将各风险因素得分汇总起来确定一国的风险等级,最后进行国家之间的投资风险比较。

J.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定量方法有哪些

1、比率分析。是金融分析的基本方法,也是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

2、趋势分析。对同一转业单位连续几年相关财务指标数据进行纵向比较,观察其增长情况。通过趋势分析,分析人员可以了解企业在某一具体方面的发展变化趋势。

3、结构分析。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中各子项目在整个项目中的比例或构成进行分析,来考虑各子项目在整个项目中的地位。

4、相互比较法。它通过经济指标的相互比较来揭示经济指标之间的定量差异,可以是当期与上期的纵向比较,可以是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横向比较,也可以是与标准值的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差距。然后分析了差距产生的原因。

5、数学模型方法。在现代管理科学中,数学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经济预测和管理工作中。由于数学模型不能通过实验来验证,所以通常用数学模型来分析和预测经济决策的可能结果。

(10)投资宏观环境评估的分析方法有扩展阅读:

定量分析:分析社会现象的定量特征、定量关系和定量变化的方法。在企业管理方面,定量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主要数据源,以一定的数学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和排序,从而获得企业的信用结果。

定量分析:投资分析师利用数学模块对公司的可量化数据进行分析,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评估,并通过分析做出投资判断。定量分析的主要对象是财务报表,如资金余额、损益表、留存收益表等。它的功能揭示和描述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

阅读全文

与投资宏观环境评估的分析方法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列举三种常用的xrd实现方法 浏览:507
心梗干细胞治疗方法 浏览:504
宝宝病毒肠炎治疗方法 浏览:628
硬连和软连接方法 浏览:952
如何保存卵子的方法 浏览:25
肥料酸碱检测方法 浏览:810
平车抬高架安装方法 浏览:560
低谷期的自我解决方法 浏览:308
下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浏览:171
果树甜蜜素的使用方法 浏览:372
制作饮料最简单的方法不用牛奶 浏览:663
实验研究方法有哪些类型 浏览:334
手机电池耗电快有什么方法解决 浏览:307
物源盆地分析方法 浏览:83
分数比的化简方法图片 浏览:782
哪些方法可以避光烘干蔬菜 浏览:595
文献的方法与技巧 浏览:593
便携式扩音器使用方法 浏览:299
中蜂春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浏览:620
符咒使用方法 浏览: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