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四甲基胍分析方法

四甲基胍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2-04-20 03:55:19

‘壹’ 尿毒症治愈的机会大吗一般会有多长的时间

1.尿毒症的成因:

“尿毒症”听起来是很可怕的名词,简单地说,当肾脏几乎完全丧失它原有的功能,而以各种不适的症状表现出来,如严重的恶心、呕吐、气喘如牛、心悸、极度的倦怠等,这就是尿毒症。
会导致尿毒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下:
1.原发性肾丝球肾炎
2.糖尿病
3.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肾炎
4.高血压
5.慢性肾盂肾炎
6.遗传性成人多囊肾
7.系统性红斑狼疮
8.其它疾病引起的肾衰竭,如痛风、多发性骨髓瘤等

分析尿毒症形成的原因后,我们更应了解如何预防:
1.对各种已知疾病的积极治疗--例如严格地控制血糖,便可以预防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变,根据我医院的统计:如果能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就进行饮食控制和服用对应的“肾必宁”系列,疗效远比晚期效果更好。同理,针对红斑狼疮,适当地使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并用“肾必宁”系列,以预防肾脏功能的继续恶化。
2. 一般原则性的预防--包括
A.治疗高血压,尤其是可以根治的续发性高血压
B.治疗各种可能发生的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尿道炎等
C.治疗与饮食、生活习惯相关的疾病,如高血脂、高胆固醇、贫血等
D.避免滥用止痛药或显影剂检查
E.避免使用各种偏方或来路不明的民族医药,如减肥药等。
3. 对饮食的适当控制--当肾功能降至70%以下时,应采取低蛋白饮食,每天蛋白质的摄取量宜控制在0.8-1.1g/Kg体重;以体重60公斤的人为例,每天食用的肉不能超过二两,可适当补充低磷、钾奶粉;若并有高血压,则应避免腌渍、罐头食品,减少调味用的食盐(但不可使用低钠盐,因低钠盐含钾离子)。每日能量的摄取原则是,每公斤体重约为30-35卡路里(详细的饮食调配可向我中心进行咨询。0451--2350500)。
如同高血压一样,尿毒症也有遗传与非遗传的,而它并非无法预防、无法控制的;尿毒症的成因若是遗传产生,我们应通过专业的医疗、药物(如“尿毒灵”系列),并配合饮食控制来治疗,以避免肾脏功能的持续恶化;而非遗传的尿毒症成因,更应正确、积极地治疗一般性病因;并杜绝乱服成药、饮食不均衡等习惯,好好地保养肾脏这个重要的解毒与排泄器官。

2.尿毒症的预防:

不少人都知道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脑卒中,其实高血压与尿毒症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研究表明,15%的高血压会发展为尿毒症,而血压控制得好坏,直接影响着尿毒症的发生、发展、疗效和预后。所以高血压患者应严密监测,预防尿毒症,具体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中国是高血压病大国,但是中国的高血压病存在很危险的三低现象,即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普查发现,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还不到一半;有高血压而服药治疗的人不到12.5%;能够服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的仅为2.9%。所以,在全社会开展高血压病的宣传,提高大家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迫在眉睫。

第二,严密监测肾功能。

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是防止肾功能损害的前提条件。同时要严密监测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具体措施为:

1.定期检查肾功能,包括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最好每2个月检查1次。

2.严密观察是否有尿毒症的早期症状,如疲乏无力、腰酸腿软等虚弱症状,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以及面色萎黄、舌质淡、口唇、眼睑苍白等贫血表现。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检查肾功能,以确认有无异常。

3.凡是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的患者,均应按照尿毒症早期治疗方案及时进行治疗。

第三,合理选用药物和治疗方案。

降压药物品种繁多,适应症各不相同。选用降压药的基本原则是无肾毒性,或者还有保护肾脏作用。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在降压的同时都有保护肾脏作用。就高血压的治疗而言,如在选用西药降压的同时,配合调节升降、补益肝肾的中药,对保持血压的稳定和保护肾功能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晚期所发生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主要体现为有害物质积累引起的中毒和肾脏激素减少发生的贫血合骨病。早期最常见的是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进入晚期尿毒症阶段后,全身系统都会受累,出现心力衰竭、精神异常、昏迷等严重情况,危及生命。过去认为尿毒症是不治之症,自本世纪0年代之后开展了透析方法及肾移植手术,使尿毒症病人的寿命的以明显延长。
在尿毒症期,除上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贫血、出血倾向、高血压等进一步加重外,还可出现各器官系统功能障碍以及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兹分述如下。
(一)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的症状是尿毒症的主要症状。在尿毒症早期,患者往往有头昏、头痛、乏力、理解力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出现烦躁不安、肌肉颤动、抽搐;最后可发展到表情淡漠、嗜睡和昏迷。这些症状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某些毒性物质的蓄积可能引起神经细胞变性;②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③肾性高血压所致的脑血管痉挛,缺氧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引起脑神经细胞变性和脑水肿。
(二)消化系统症状
尿毒症患者消化系统的最早症状是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或腹泻。这些症状的发生可能与肠道内细菌的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为氨,氨剌激胃肠道粘膜引起炎症和多发性表浅性小溃疡等有关。患者常并发胃肠道出血。此外恶心、呕吐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有关。
(三)心血管系统症状
慢性肾功能衰竭者由于肾性高血压、酸中毒、高钾血症、钠水潴留、贫血及毒性物质等的作用,可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肌受损等。由于尿素(可能还有尿酸)的剌激作用,还可发生无菌性心包炎,患者有心前区疼痛;体检时闻及心包摩擦音。严重时心包腔中有纤维素及血性渗出物出现。
(四)呼吸系统症状
酸中毒时患者呼吸慢而深,严重时可见到酸中毒的特殊性Kussmaul呼吸。患者呼出的气休有尿味,这是由于细菌分解睡液中的尿素形成氨的缘故。严重患者可出现肺水肿,纤维素性胸膜炎或肺钙化等病变,肺水肿与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钠水潴留等因素的作用有关。纤维素性胸膜炎是尿素剌激引起的炎症;肺钙化是磷酸钙在肺组织内沉积所致。
(五)皮肤症状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症状,可能是毒性产物对皮肤感受器的剌激引起的;有人则认为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因为切除甲状旁腺后,能立即解除这一痛苦的症状。此外,患者皮肤干燥、脱屑并呈黄褐色。皮肤颜色的改变,以前认为是尿色素增多之故,但用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查,证明皮肤色素主要为黑色素。在皮肤暴露部位,轻微挫伤即可引起皮肤淤斑。由于汗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尿素,因此在汗腺开口处有尿素的白色结晶,称为尿素霜。
(六)物质代谢障碍
1.糖耐量降低 尿毒症患者对糖的耐量降低,其葡萄糖耐量曲线与轻度糖尿病患者相似,但这种变化对外源性胰岛素不敏感。造成糖耐量降低的机制可能为:①胰岛素分泌减少;②尿毒症时由于生长激素的分泌基础水平增高,故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加强;③胰岛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障碍,使胰岛素的作用有所减弱;④有关肝糖原合成酶的活性降低而致肝糖原合成障碍。目前认为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尿素、肌酐和中分子量毒物等的毒性作用。
2.负氮平衡 负氮平衡可造成病人消瘦、恶病质和低白蛋白血症。低白蛋白血症是引起肾性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负氮平衡的因素有:①病人摄入蛋白质受限制或因厌食、恶心和呕吐而致蛋白质摄入减少;②某些物质如甲基胍可使组织蛋白分解代谢加强;③合并感染时可导致蛋白分解增强;④因出血而致蛋白丢失;⑤随尿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等。
尿毒症时大量尿素可由血液渗入肠腔。肠腔细菌可将尿素分解而释放出氨,氨被血液运送到肝脏后,可再合成尿素,也可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后者对机体是有利的。因此有人认为,尿毒症病人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低于正常人,甚至低于每天20g即可维持氮平衡,但必须给予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质,即含必需氨基酸丰富的营养物质。近年来有人认为。
为了维持尿毒症病人的氮平衡,蛋白质摄入量应与正常人没有明显差异;而且认为,单纯为了追求血液尿素氮的降低而过分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使自身蛋白质消耗过多,因而对病人有害而无益。 3.高脂血症 尿毒症病人主要由于肝脏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脂蛋白(前β-脂蛋白)增多,故甘油三酯的生成增加;同时还可能因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活性降低而引起甘油三酯的清除率降低,故易形成高甘油三酯血症。此种改变可能与甲基胍的蓄积有关。
尿毒症病因和发病机制

尿毒症时含氮代谢产物和其他毒性物质不能排出乃在体内蓄积,除造成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外,并可引起多个器官和系统的病变。
1.消化系统 体内堆积的尿素排入消化道,在肠内经细菌尿素酶的作用形成氨,可刺激胃肠粘膜引起纤维素性炎症,甚至形成溃疡和出血。病变范围广,从口腔、食管直至直肠都可受累。以尿毒性食管炎、胃炎和结肠炎较为常见。病人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2.心、肺病变 水钠潴留、肾缺血、肾素分泌增加引起的高血压长期作用于心可引起心力衰竭。血液内尿素过高渗入心包和胸膜可引起纤维素性心包炎和纤维素性胸膜炎,听诊时可听到心包和胸膜摩擦音。心力衰竭可引起肺水肿。血尿素从呼吸道排出可引起呼吸道炎症,有时沿肺泡壁可有透明膜形成;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蛋白及单核细胞渗出,很少中性粒细胞,称为尿毒症性肺炎。
3.造血系统 主要改变为贫血和出血。贫血原因:①严重肾组织损害时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②体内蓄积的代谢产物,有些如酚及其衍生物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另一些毒物如胍及其衍生物可缩短红细胞生存期,加速红细胞破坏并可引起溶血。③转铁蛋白从尿中丧失过多,造成体内铁的运输障碍。
尿毒症病人常有出血倾向,表现为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等。出血的原因:①毒性物质抑制骨髓,血小板生成减少。②有些病人血小板数量并不减少,却有出血倾向。这可能是由于血液内胍类毒性物质造成血小板功能障碍,使血小板凝聚力减弱和释放血小板第3因子的作用降低所致。
4.骨骼系统 尿素症时常有低血钙。这可能由于:①肾排泄磷酸盐功能下降,故血中磷酸盐浓度升高,钙浓度下降。②体内蓄积的磷酸盐在肠内与食入的钙结合成不溶解的磷酸钙,使钙吸收减少,排出增多。③1,25-二羟胆钙化醇是维生素D在肠道内促进钙吸收的活动形式,在肾内合成。慢性肾疾病时,1,25-二羟胆钙化醇合成发生障碍,致小肠的钙吸收不良,引起低血钙。
长期尿毒症时血钙减少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因而引起骨组织普遍脱钙,称为肾性骨营养不良(renal osteodystrophy),其形态与骨软化(osteomalacia)和囊状纤维性骨炎(osteitis fibrosa cystica)相似。临床上使用1,25-二羟胆钙化醇及其类似药物治疗这些与肾疾病有关的钙代谢障碍效果很好。
5.皮肤 尿毒症病人皮肤常呈灰黄色并有瘙痒,皮肤的颜色与贫血和尿色素(urochrome)在皮肤内积聚有关。体内蓄积的尿素可通过汗腺排出,在皮肤表面形成结晶状粉末称为尿素霜,常见于面部、鼻、颊等处。瘙痒的原因不清楚,可能与尿素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有关。
6.神经系统 脑组织中大量尿素沉积,渗透压增高,可引起脑水肿,有时有点状出血和小软化灶。毒性物质并可损伤神细胞引起神经细胞变性,血管通透性增高加重脑水肿。尿毒症晚期病人可出现昏睡、抽搐、木僵、昏迷等症状。
有些病人可有周围神经的症状和感觉异常、四肢麻木、烧灼感等。其发生原因还不清楚,可能与甲基胍的含量增高有关。
引起尿毒症的毒性物质尚未完全明了。虽然血尿素含量多少可反映尿毒症的严重程度,但除尿素外,其他代谢产物和毒性物质如胍也有重要作用。尿毒症的发生不是某一种毒素单独作用引起,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尿毒症治疗原则

(一)积极防治原发疾病以防止肾实质的继续破坏。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主要依靠残存的完整肾单位来维持。任何加重肾脏负荷的因素,均可加重肾功能衰竭;因此应积极消除诱发肾功能恶化的有害因素,例如控制感染,减轻高血压等。此外,还应矫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等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三)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尿毒症时,应采取抢救措施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常用的措施有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人工肾)等。必要和可能时也可进行同种肾移值以取代患病的肾脏。
(四)中医药、西医各有所长,但西医治疗多种肾炎、尿毒症、肾衰、多囊肾、肾积水等肾脏病没有特别好的方法, 西医激素类等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有限、副作用很大但不甚理想,病情反复,只能指标不能治本,患者痛苦,长期会产生诸多并发症;透析的方法治疗尿毒症、肾衰等病症,长期导致肾脏等脏器会逐渐萎缩、衰竭;最终要移植肾脏,而存活期也是有限的,另外换肾有排异反应等因素影响。
患者可采用专家组的纯中药金芪肾康方剂治疗,采用中医药治疗,疗效很好且治疗效果稳定、理想且无任何副作用,治愈后不易复发 ;专家组研究的金芪肾康方剂突破了西医采用激素治疗的传统疗法,开创了标本兼治的新路子。

中医药、西医各有所长,但西医治疗多种肾炎、肾衰、尿毒症等肾病没有特别好的方法,西医激素类等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有限、副作用较大,但不甚理想而费用不低,病情反复,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患者痛苦,长期会产生诸多并发症;透析的方法治疗尿毒症、肾衰等病症,长期导致肾脏等脏器会逐渐萎缩、衰竭;最终要移植肾脏,而存活期也是有限的。

说到肾病,许多人也许不以为然,殊不知一旦演变成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它对人类的危害程度就不亚于某些癌症。肾损害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价段,常见的有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尿路感染等。
面对肾病的恶魔,时到今日,国内外对于肾病的认识和医疗尚缺乏理想的方法,如透析只能维持生命,而且产生依赖性和透析综合症,肾移植成功率低,而排斥现象一时还难以解决,激素疗法副作用明显,且易复发加之透析和肾移植的费用昂贵往往使众多的患者难以承受……
供患者参考: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1、身体发胖;2、可以引起骨质疏松,引发股骨头坏死;3、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血糖升高、皮质类固醇征、消化道溃疡、电解质紊乱等等。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都对性功能有一定的影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强的松等皮质激素会加重性功能的障碍程度。几乎所有免疫制剂都能使睾丸萎缩、卵巢损害,导致生精功能降低或消失、性欲消失、阳痿。

‘贰’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糖精钠最后仪器怎么洗涤

转载:《分析测试网络网》

清洗硅胶基质的色谱柱

恢复一根已受污染的高效液相色谱柱的关键在于了解污染物的性质,然后寻找一种合适的溶剂将其去除。如果污染物是由于一些强保留物质的多次进样积聚而产生,一个除去这些污染物的简单的冲洗过程往往会使色谱柱恢复性能。有时,在经过了等度操作之后,用20个柱体积的90%~100%的溶剂B(二元反相体系中较强的溶剂)将会除去这些污染物。(表二列出了各种型号的高效液相色谱柱的柱体积,所以读者可以很轻易地确定色谱柱的冲洗体积。)例如,脂质类的化合物可以使用一些非水性的溶剂来去除,如甲醇、乙睛、四氢呋喃。如果你正在使用含水的缓冲流动相,则千万不能将流动相直接跳到强溶剂中。将流动相猛然间改到高比例有机相的举动会导致高效液相色谱流动体系的缓冲沉淀,这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问题,如使筛板堵塞,接口管路堵塞,泵的密封垫失效,刮伤泵的柱塞杆,使进样阀转子失灵。相反,应使用非缓冲的流动相来冲洗色谱柱(就是用水来代替缓冲液)。在经过了5~10个柱体积的非缓冲溶剂冲洗之后才能允许较强的溶剂流经色谱柱。
有时,流动相中的强溶剂组分是不能充分去除色谱柱中的污染物的。必须另外使用一种更强的溶剂或一系列的溶剂才能清洗色谱柱。假如污染物是非生物性的,则使用者可以通过一种或更多的其他有机溶剂来去除不需要的化合物。可以使用许多种的溶剂和溶剂组合方式。访问一些色谱柱生产厂商的网站可以浏览到一些推荐使用的溶剂系统。
一般来说,所有的清洗都会遵循一个相似的模式。清洗过程中的溶剂浓度是增加的,通常最后都是使用一些非极性的溶剂(例如:乙酸乙酯,乃至碳氢化合物),它将会有助于溶解一些脂质类和油类化合物。重要的是要确保这一系列的每个溶剂都能与所使用的下一个溶剂互溶。一个清洗循环的结论是,在回到初始的流动相系统之前,可通过中间的可互溶的溶剂反向走。例如,异丙醇就是这个中间步骤的一个极好的溶剂,因为它能够同有机溶剂互溶,如正己烷和二氯甲烷,而且同样也能够和水相溶剂互溶。因为异丙醇有很大的粘度,所以必须确保清洗时流速不能太高,否则会引起泵的压力过载。同样,如果使用了紫外检测器,则需避免使用在紫外光谱区有吸收的溶剂,因为这样会需要大量的清洗溶剂才能去除所有吸收的溶剂以得到一个稳定的基线。对于典型的键合硅色谱柱和无缓冲液的流动相的一个推荐使用的清洗系统就是:
l 100%甲醇;
l 100%乙睛;
l 75%乙睛——25%异丙醇;
l 100%异丙醇;
l 100%二氯甲烷;
l 100%正己烷;

当使用了二氯甲烷或正己烷作为冲洗溶剂后,由于溶剂的不互溶性,需要先用异丙醇冲洗色谱柱,而后才能使用含水的流动相。冲洗色谱柱的清洗溶剂的体积最小为柱体积的十倍。对于一根250mm×4.6mm的色谱柱,分析者可以使用经典的1~2mL/min的高效液相色谱流量。为了要回到原来的流动相,色谱工作者可以跳过颠倒使用该系列的清洗溶剂。推荐使用异丙醇为中间的清洗溶剂,然后用不含缓冲液的流动相冲洗,最后再用最初使用的流动相进行冲洗。四氢呋喃是另一个使用广泛的溶剂,它可以被用来清洗受污染的色谱柱。如果使用者怀疑色谱柱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则可以用二甲亚砜或二甲基甲酰胺与水以50:50的比例,以小于0.5mL/min的流速进行清洗。成功的反向液相色谱柱的再生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使用溶剂进行冲洗可以设置梯度程序来进行通宵操作。*
在清洗过程中产生了是否应该将色谱柱颠倒过来冲洗的问题。因为大部分的强保留的污染物都会留在色谱柱的前端,将色谱柱颠倒过来清洗会减少已被溶解的污染物流出色谱柱的迁移距离。就填料层的稳定性而言,大部分的现代高效液相色谱柱都是用比普通操作压要高得多的压力装填的;因此,色谱柱的填料层应该不会受到反向的流速的干扰。然而,如果色谱柱顶端的筛板的空隙要比底部的来得大,这种反向的方式则是有害的。比如说,如果底部筛板的空隙为2µm,则足够容纳装填有平均填料粒径为5µm的色谱柱。(含有粒径5±2µm的尺寸分布)。然而生产商往往在色谱柱的顶端安装空隙度比较大的筛板,以防止其被样品或流动相颗粒所堵塞。如果这种筛板的空隙度要比粒径大小分布的最小微粒大,部分填料会经筛板而流出色谱柱,这样就会产生中空。如果色谱柱上有一个箭头来提醒色谱柱的流向,我觉得应该在反向使用色谱柱之前参考说明使用书,浏览生产商的网站,或与技术支持组进行商讨,以确定这是否是一个安全的举动。无论你是否将色谱柱反向使用,最好要将色谱柱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断开,使污染物或者颗粒留在筛板上而不流经检测池,因为这些物质会污染检测池。
清洗污染的反相色谱柱的频率依懒于有多少不明物质被注射到柱子中,因为反相色谱柱有时在分辨率损失和外来物质的洗脱前可以忍受大量的污染物, 使用者往往等到他们观察到一些异常现象才对柱子进行清洗。然而,长时间累积的污染物会使色谱柱的清洗工作变得更难。正因为如此,如果你知道自己的色谱柱很容易受到脏的样品基体的污染时,我建议定期清洗你的色谱柱。清洗的次数越多,清洗条件也就越简单。

反相硅胶基质色谱柱中残留蛋白质的清洗

如果一些如血浆、血清的生物物质留在了反相液相色谱柱上,色谱工作者必须使用一些不同的清洗程序。在大部分情况下,一些比较纯的有机试剂如乙睛或甲醇是不能溶解肽和蛋白质的,所以它们不能有效清洗反相液相色谱柱。然而加入了缓冲液、酸或者一些离子对试剂的混合有机溶剂能够有效清洗这些物质。起初,可以尝试含比较高浓度的溶剂B的流动相来冲洗色谱柱。
Freiser和他的同事(4)发现来回反复地梯度洗脱,使用三氟乙酸的水溶液和三氟乙酸—正丁醇可以使污染的反相液相色谱柱再生。Bhadway和Day(5)建议进样100µL的三氟乙醇到250mm×4.6mm色谱柱可以达到清洗的目的。如果这些方案都失败了的话,推荐使用Cunico和他的同事们(6)的强洗脱液和溶解性的试剂(见表三)。然而,在用这些试剂冲洗色谱柱之前,应该参考色谱柱的手册,或和生产商进行商议,以确保其不会破坏色谱柱的填料。硅键合色谱柱的填料往往能够与这些试剂共存,而聚合物色谱柱可能会因为与特定溶剂结合而使填料产生膨胀或收缩,从而影响到色谱柱的性能。

表三 用于HPLC反相色谱柱蛋白质物质除去的清洗溶剂
溶剂 组成
乙酸 1%的水溶液
三氟乙酸 1%的水溶液
0.1%三氟乙酸-异丙醇 40:60(V:V)(粘稠的,通常降低流速)
TEA-异丙醇 40:60(V:V)(在三乙胺混合前用0.25N的磷酸调节pH到2.5)
尿素或胍的水溶液 5-8M(调节pH到6-8)
NaCl,Na3PO4,Na2SO4水溶液 0.5-1.0M (Na3PO4 pH 7.0)
DMSO-水 或 DMF-水 50:50(V:V)
来自参考文献6。

如果使用了早期的一系列溶剂,则必须确保表三中的溶剂与这个系列中的溶剂都是互溶的。异丙醇是一个良好的中间冲洗溶剂。在体系中的清洗体积最少为20个柱体积。由于一些溶剂清洗系统具有一定的粘滞性,所以必须调整冲洗流速以避免产生超压。在清洗完一根含有胍和尿素的色谱柱后,需要用至少40~50柱体积的色谱级的水进行冲洗。
对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来说使用一些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Triton的清洗剂来清洗是不妥的,因为这些化合物会强烈地吸附在硅胶基质的表面而难以去除。这些试剂会影响填料表层,改变填料的性质。然而,分离小组的研究发现,肽合成过程中保护基团和净化剂产物对柱子的污染,可以通过在流动相中注射500µL的1%SDS溶液以1mL/min的流速进行冲洗(7)。如果接下来使用含0.1%(V/V)三氟乙酸的 5%~95%乙睛的梯度,在开始的条件下进行平衡,多肽的分离效果则可恢复。

朋友可以到行业内专业的网站进行交流学习!
分析测试网络网这块做得不错,气相、液相、质谱、光谱、药物分析、化学分析、食品分析。这方面的专家比较多,基本上问题都能得到解答,有问题可去那提问,网址网络搜下就有。

‘叁’ 化学诱变剂ntg属于什么筛选方法

已知的有烷化剂、碱基类似物(base analog)、羟胺(hydroxylamine)、吖啶色素等. 常用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一)烷化剂 是栽培作物诱发突变的最重要的一类诱变剂.药剂带有一个或多个活泼的烷基.通过烷基置换,取代其它分子的氢原子称为"烷化作用"所以这类物质称烷化剂. 烷化剂分为以下几类: 1. 烷基磺酸盐和烷基硫酸盐 代表药剂:甲基磺酸乙酯(EMS)、硫酸二乙酯(DES) 2. 亚硝基烷基化合物 代表药剂:亚硝基乙基脲(NEH)、N-亚硝基-N-乙基脲烷(NEU) 3. 次乙胺和环氧乙烷类 代表药剂:乙烯亚胺(EI) 4. 芥子气类 氮芥类、硫芥类 烷化剂的作用机制--烷化作用 作用重点是核酸,导致DNA断裂、缺失或修补. (二)核酸碱基类似物 这类化合物具有与DNA碱基类似的结构. 代表药剂: 5-溴尿嘧啶(BU)、5-溴去氧尿核苷(BudR) 为胸腺嘧啶(T)的类似物 2-氨基嘌呤(AP) 为腺嘌呤(A)的类似物 马来酰肼(MH) 为尿嘧啶(U)的异构体 作用机制:作为DNA的成份而渗入到DNA分子中去,使DNA复制时发生配对错误,从而引起有机体变异. (三)其它诱变剂 亚硝酸 能使嘌呤或嘧啶脱氨,改变核酸结构和性质,造成DNA复制紊乱.HNO2还能造成DNA双链间的交联而引起遗传效应. 叠氮化钠(NaN3) 是一种呼吸抑制剂,能引起基因突变,可获得较高的突变频率,而且无残毒. 以下是具体的使用方法,希望对你有点作用! 化学诱变剂的剂量主要决定于其浓度和处理时间. 化学诱变剂都具毒性,其中90%以上是致癌物质或极毒药品,使用时要格外小心,不能宜接用口吸,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不仅要注意自身安全,也要防上污染环境,造成公害. 一、碱基类似物用于诱发突变的碱基类似物有5-BU、5-FU、BUdr、5-IU等他们是胸腺嘧啶的结构类似物,AP、6-MP是腺嘌呤的给、结构类似物.最常用是5-BU和AP. 当将这类物质加人到培养基中,在繁殖过程中可以掺人到细菌DNA分子中,不影响DNA的复制.它们的诱变作用是取代核酸分子中碱基的位置,再通过DNA的复制,引起突变,困此,也叫掺人诱变剂.显然这一类诱变剂要求微生物细胞必顿处在代谢的旺盛期,才能获得最佳的诱变效果. (一)碱基类似物的诱变机制正常的碱基存在着同分异构体,互变异构现象在嘧啶分子中以酮式和烯醇式的形式出现,而嘌呤分子中以氨基和亚氨基互为变构的形式出现、一般互变异构现象在碱基类似物中比正常DNA碱基中频率更高. 5-BU 导致A:T碱基对转换为GC碱基 2-氨基嘌呤也可以诱发DNA分子中A:T- G:C或G:C- A:T的转换. (二)碱基类似物的诱变处理方法(以5-BU为例) 1.单独处理将微生物液体培养到对数期.离心除去培养液,加入生理盐水或缓冲液.饥饿培养8-10h,消耗其体内的贮存物质、将5-BU加入到经饥饿培养的培养液中,处理浓度为25-40ug/ml,温合均匀.取0.1-0.2ml菌悬液加人到琼脂培养基上涂布培养.在适宜温度下,使之在生长过程中诱变处理.培养后挑取单菌落,进行筛选.如果是处理真菌、放线菌孢子,则要提高5-BU的浓度,常处理浓度为 0.1mg/ml. 2.与辐射线复合处理据报道;如果菌体先用5-BU等碱基类似物进行处理,使它们首先渗人到DNA分予中,然后用辐射线照射,诱变效果会比单独使用射线要好.因此碱基类似物也是一种辐射诱变的增敏剂.从而提高突变率. 二、烷化剂(一)烷化剂的作用机制烷化剂分单功能烷化剂和双功能或多功能烷化剂两大类.前者仅一个烷化基团,对生物毒性小,诱变效应大.后者具有两个或多个烷化基团,毒性大,致死率高,诱变效应较差.主要原因是双功能烷化剂有硫芥、氮芥. 烷化剂主要是通过烷化基团使DNA分子上的碱基及磷酸部分烷化,DNA复制时导致碱基配对错误而引起突变,碱基中容易发生烷化作用的是嘌呤类.其中鸟嘌呤N7是最易起反应的位点,几乎可以和所有烷化剂起烷化作用;此外,DNA分子中比较多的烷化位点是鸟嘌呤O6和胸腺嘧啶O4,这些可能都是引起突变的主要位点.其次引起烷化的位点是鸟嘌呤N3、腺嘌呤N2,腺嘌呤N7和胞嘧啶N3.这些位点引起碱基置换的仅占烷化作用的10%左右.因此,由这些位点改变所引起的突变仅是少数. 烷化剂也能造成磷酸和核糖之间的共价键断裂,而造成突变. (二)烷化剂的性质溶液烷化剂的性质比较活泼,不太稳定,在水溶液中容易发生分解.它们大部分半衰期很短,其长短与温反、溶液PH关系很大.因此,化学诱变剂要现用现配还要避光.配制烷化剂时,要采用合适的出缓冲液. 有毒! (三)常用的烷化剂亚硝基胍(NTG) 黄色晶体物质,性质不稳定,容易光解,黄色变为绿色时,诱变效应际低. 有超诱变剂之称,常用缓冲溶液有磷酸缓冲液和Tri缓冲液. 诱变处理方法: ①用一定值的磷酸缓冲液或Tri缓冲液洗制成菌悬液.②NTG母液:配制需加助溶剂甲酰胺或丙酮少许,然后加缓冲液,其比例为缓冲液9ml:NTG丙酮溶液lml,浓度为NTG 1mg/ml ;使用时取母液0.2ml + 菌悬液1.8ml,NTG终浓度为100ug/ ml.一般随菌种不同而异,细菌一般为100-1000 ug/ ml,放线菌、真菌为l000-3000 ug/ ml.③放线菌在生长适宜的温度下培养,(细菌30-35℃、真菌25-28℃、放线菌30-32℃)处理若干时间,一般细菌20-60min,孢子90-120 min④终止反应.冷的生理盐水50倍稀释处理,或经过离心洗涤处理,作一定稀释度分离于平皿.如果是细菌,把后培养基按一定浓度加入到菌体沉淀物中,振荡培养1.5-2h,经2-3次细胞分裂,再涂平皿. 处理完毕后,马上把接触过NTG的器皿用NaOH浸泡处理. NTG除以上直接以溶液处理外,还可以按以下方法诱变处理,摇瓶振荡处理:在接菌后的培养基中加人5-10 ug/ ml NTG.并加几滴吐温60或吐温80,使成乳化状(注意吐温对该菌生长是否有影响);在平皿上生长过程处理:如果将NTG、琼脂和菌体混合制成平板,NTG浓度为10-50 ug/ ml.或将琼脂培养基制成平板.然后将NTG和菌体混合涂抹平析,此时NTG浓度为10-20 ug/ ml. 经后培养的培养液.除部分进行平皿分离外.剩余的培养液可以加人适量的药物,保存于冰箱内数天.如日本有人把经过NTG处理后的大肠杆菌培养液,用50%甘油(最终浓度为12.5%)于-40℃、-80℃保存.在以后数天内随时可取出融化,稀释分离,突变体死亡很少. 据报道.无论是用辐射处理,还是用化学诱变剂处理后的菌悬液或后增养液,浸在冰浴中2-3h,试验的重复性很好.认为在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放线菌等可以采取这一措施来提高诱变效果. NTG是一种强烈致癌物质,操作时要带橡皮手套,穿工作服,带口罩,用称量瓶称量,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凡接触过NTG的器皿必须及时、单独处理,例用自来水大量冲洗或用1-2N的NaOH浸泡过夜,洗净. 2.甲基磺酸乙酯(简称EMS)甲基磺酸乙酯是磺酸酯类中诱变效果较好的一种烷基化合物,外观呈粉末状或无色液体,难溶于水,不稳定,易水解成无活性物质. EMS的诱变处理方法: ① EMS 母液的配制:为了安全和防上失效,配制前将需用的器皿,置冰箱内预冷,然后在冰浴中进行配制.取0.5ml EMS原液,加人到10 ml pH7.2磷酸缓冲液中,加盖,并轻轻转动试管.由于在水溶液中易失效,故尽可能低温保藏,并要现用现配. ②取新鲜的菌体,经前培养至对数期.离心洗涤,用缓冲液制成8 ml菌悬液(107-108ml-1).对于丝状菌孢子,则前培养至萌动期,悬液含 106 ml-1. ③取EMS母液2ml,加人到以8ml的菌悬液中.在适宜温度下处理一定时间(根据预实验绪果确定).处理的最终浓度为0 .lmol/L.对于真菌孢子,则为0.2-0.5rnol/L. ④EMS处理一定时间后,用50倍生理盐水稀释或加入一定量的2%NaS2O3溶液或多次离心、洗涤,以终止反应. EMS是剧毒的诱变剂,在整个诱变过程,包括配制药品、操作处理、保存等都要严守安全,不能接触皮肤,所有接触过EMS的器皿,单独用大量水冲洗洗涤,或用10%NaS2O3溶液浸泡过夜,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三、脱氨剂亚硝酸是一稀常用的诱变剂,毒性小.不稳定,易挥发.其钠盐易在酸性缓冲液中产生NO和NO2 (一)亚硝酸的诱变机制脱去碱基中的氨基变成酮基,引起转换而发生变异.A→H,C→U,G→X. A:T→G:C和G:C→A:T.亚硝酸的诱变也可以发坐回复突变. 亚硝酸除了脱氨基作用外,还可引起DNA交联作用,DNA复制,从而导致奕变. (二)亚硝酸的处理方法 1.试剂的配制(1)1mol/L pH4.5醋酸缓冲液(2)0.1mol/L亚硝酸钠溶液(3)0.07mol/L pH8.6磷酸氢二钠溶液以上试剂用前均要灭菌. 2.处理方法取孢子悬液1 ml,pH4.5醋酸缓冲液2ml及硝酸钠溶液lml,最后处理浓度为0.025 mol/L ;25-26℃保温10-20min,加入的磷酸氢二钠溶液 20 ml,使出下降至pH 6. 8左右,以终止反应.稀释分离于平板. 如果是处理细菌,亚硝酸最后浓度以0.05 mol/L. 在亚硝酸处理菌体或孢子时要严格控制好温度,否则会影响诱变效果. 四、移码诱变剂移码诱变剂与DNA相互结合引起碱基增添或缺失而造成突变.它们主要包括吖啶黄、吖啶橙、ICR-171、ICR-191等.移码诱变剂对噬菌体有强烈的诱变作用,诱发细菌、放线菌的质粒脱落比其他诱变剂效果更为显着.如某些产生抗生素的放线菌.用处理后,发现产量明显下降,主要就是由于控制抗生素合成的质粒脱落造成的. 吖啶黄的性质和使用方法:淡黄色晶体,微溶于热水,溶于乙醇和乙醚,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使用时,先用少许乙醇溶解,配成一定浓度的母液.通常处理方法是特它们加入培养基中,使最后浓度为10-50ug/ml,混合后制成平板,适温培养,在生长过程中处理.另外还可将吖啶黄加人到培养液中,浓度为10-20 ug/ml ,在适温条件下,振荡培养过程中处理. 五、羟化剂【以羟胺为例】羟胺的简称HA,常以盐酸羟胺形式存在,为白色晶体,溶于水,不稳定易分解,具腐蚀性. 1.羟胺的诱变机制当羟胺浓度为0.1-1.0mol/L pH6.0时,主要与胞嘧啶反应,使羟化的C与A配对,在0.1-1.0mol/L pH9.0,羟胺可以与鸟嘧啶反应,10-3 mol/L时,羟胺可以与胸腺嘧啶、鸟嘌呤和尿嘧啶起反应.但据分析,羟胺与T、G反应的是它的产物,而不是它本身.此外,羟胺有时还能和细胞中其他物质作用产生过氧化氯,也具有诱变作用. 2.羟胺的处理方法常用浓度为0.1%-5%,可直接在溶液中处理,时间1-2h,然后分离培养.但一般都加到琼脂平板或振荡培养基中.然后接入孢 子或细菌,在适温下培养,生长过程中处理.所用浓度比直接处理时低些. 六、金属盐类用于诱变育种的金属盐类主要有氯化锂、硫酸锰等.其中氯化理比较常用,与其他诱变剂复合处理,效果相当显着. 氯化锂称之为助诱变剂,氯化锂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使用时通常加到培养基中. 为了速免受破坏.倒平板时,当培养基温度冷却到50-60℃时才加入制成平板,然后把细菌或孢子涂布分离,处理终浓度为0.3%-1.5%. 七、其他化学诱变剂 1.秋水仙素秋水仙碱是诱发细胞染色休多倍体的诱变剂.秋水仙碱的主要作用是破坏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形成.导致多倍体的产生. 2.抗生素作为诱变剂的抗生素主要有链黑霉素、争光霉素、丝裂霉素、放线菌素、光辉霉素和阿霉素等.这些抗生素都是抗癌药物,它们在微生物育种中虽有应用,但效果不如烷化剂等诱变剂显着,应用并不广泛.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其他诱变剂一起复合使用. 八、直视化学诱变剂的操作安全化学诱变剂多数是极毒的致癌药品,在进行诱变操作后的处置以及诱变剂的保藏等方面的安全防护都是极其重要的.如有疏忽,就可能对健康和环境带来恶果,万万不可麻痹.

‘肆’ 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区别是什么

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区别:定性分析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定量分析是由量化手段分析。

定性分析是指通过非量化的手段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其概念与定量相对应。定性的手段可以包括观测、实验和分析等,以此来考察研究对象是否具有这种或那种属性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是否有关系。

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做出有效的解释。

定性分析的原理:

物质的物理特性,如颜色、臭味、比重、硬度、焰色、熔点、沸点、溶解度、光谱、折射率、旋光性、磁性、导电性能、放射性、晶形等,有时可利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获得物质组分的重要线索(见化学显微术)。

物质在起化学反应时,特征颜色、荧光、磷光的出现或消失,沉淀的生成或溶解,特征气体和特征臭味的出现,光和热的产生等。

生物学现象,例如只要存在痕量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就能促进或抑止某些微生物的生长;也可以利用酶的特殊选择性去检出物质,如尿素酶能使尿素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但不与硫脲、胍、甲基脲作用。

‘伍’ 定性分析的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去完成,如果试验结果与预期相符,称为得到一个“正试验”,或称试验阳性,也就是说某组分在试样中是存在的;反之,得到一个“负试验”或试验阴性表示某组分不存在。
组分存在与否的根据是:
①物质的物理特性,如颜色、臭味、比重、硬度、焰色、熔点、沸点、溶解度、光谱、折射率、旋光性、磁性、导电性能、放射性、晶形等,有时可利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获得物质组分的重要线索(见化学显微术);
②物质在起化学反应时,特征颜色、荧光、磷光的出现或消失,沉淀的生成或溶解,特征气体和特征臭味的出现,光和热的产生等;
③生物学现象,例如只要存在痕量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就能促进或抑止某些微生物的生长;也可以利用酶的特殊选择性去检出物质,如尿素酶能使尿素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但不与硫脲、胍、甲基脲作用。

‘陆’ 测定方法

铼通常采取光度法、极谱法和ICP-MS法等进行测定。

光度法测铼的试剂很多,特别是三苯甲烷、噻嗪、吖啶类染料以及肟类、含硫基的有机试剂等均能与Re7+或Re4+形成有色配合物,大部分可被有机溶剂所萃取,一定量的钼不干扰测定。经萃取分离后的有机相有很深的颜色并与浓度成正比,可直接进行铼的光度法测定。

有关试剂的测试条件及灵敏度列于表62.19中。

表62.19 一些光度法测定铼的灵敏度比较

续表

肟类有机显色剂需预先将ReO-4与其他元素分离,再以氯化亚锡还原为Re(Ⅳ),然后显色测定。

62.5.3.1 萃取分离-硫氰酸盐光度法

方法提要

试样经氧化镁烧结分解,水浸取,大量Fe、Mo、W、Nb、V、Ca、Mg、Al、Bi、Mn、Ag、Zn、Ni、Co、Cr、Sn、Cu、Te等不进入溶液或不干扰铼的测定。在酒石酸存在下,调节pH8~9,用氯化四苯胂-三氯甲基烷萃取分离高铼酸,可进一步分离V、W、Mo、Nb、Cu、Cr等干扰离子。

将三氯甲烷分出后置水浴上蒸干,以6mol/LHCl溶解高铼酸盐,以二氯化锡还原,硫氰酸盐显色,乙酸丁酯萃取,有机相于分光光度计430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测定铼量。本方法适用于稀有和有色金属等一般矿石和岩石中铼含量的测定,也适用于钨矿石中铼量的测定。测定范围w(Re):(1~300)×10-6

仪器

分光光度计。

试剂

氧化镁。

酒石酸。

盐酸

过氧化氢。

氢氧化铵。

三氯甲烷。

乙酸丁酯。

碳酸氢钠溶液(100g/L)。

氯化四苯胂(TPAC)溶液(20g/L)。

氯化钠溶液(100g/L)。

硫氰酸钾溶液(250g/L)。

二氯化锡溶液(350g/L)在(1+1)HCl中投入一定量颗锡粒,贮于棕色瓶中。

铼标准储备溶液ρ(Re)=50.0μg/mL称取10.00mg高纯金属铼于100mL烧杯中,加20mL(1+1)氢氧化铵,5mLH2O2,置水浴上溶解并蒸干,加少量水温热溶解,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铼标准溶液ρ(Re)=5.0μg/mL用水稀释铼标准储备溶液制得。

酚酞指示剂(10g/L)乙醇溶液。

校准曲线

曲线A:分取0mL、0.50mL、1.00mL、1.50mL、2.00mL铼标准溶液。曲线B:分取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6.00mL铼标准溶液,分别置于一组25mL带塞比色管中,补加水至8mL,加8mLHCl、混匀。加入1.5mLKSCN溶液,1.5mLSnCl2溶液(每加一次试剂都混匀),放置20min后,加入6.0mL(曲线A)或10.0mL(曲线B)乙酸丁酯,振摇15min,放置分层后,取有机显色液于分光光度计上,在波长430nm处,用3cm(曲线A)或2cm(曲线B)比色皿,以乙酸丁酯作参比测量吸光度,绘制校准曲线。

分析步骤

根据铼的含量,称取0.1~2g(精确至0.0001g)试样。铼量小于5×10-6,称取2g;5×10-6~30×10-6,称取1g;30×10-6~60×10-6,称取0.5g;大于60×10-6,则称取0.1~0.3g。也可用萃取剂体积进行调节。将试样置于预先盛有2gMgO的20mL瓷坩埚中(称取1g试样增加2gMgO),搅拌均匀,再覆盖约0.5gMgO,置于高温炉中由低温逐渐升温至(630±20)℃保持2h,取出冷却。

将烧结物倒入已盛有4~5滴H2O2的100mL烧杯中,以热水洗坩埚数次,洗液倒入烧杯用水冲稀至50mL体积左右(浸出体积不宜太小,煮沸后体积约有30mL即可),盖上表面皿,置电炉上煮沸10min,再移在低温控温电热板上保温2h,使溶液清澈后取下冷却。沉淀用中速滤纸过滤,滤液以100mL烧杯承接,沉淀用水洗5~6次。

滤液置控温电热板上蒸发至约10mL,加入1g酒石酸,取下,加1滴酚酞指示剂,用(1+1)氢氧化铵中和至溶液变红,用少量水移入已盛有2mLNaHCO3溶液的60mL分液漏斗中,体积控制为20mL,加入1mLTPAC溶液,10mL三氯甲烷,萃取2min,静置分层,用干滤纸条擦净漏斗颈部存在的水珠,小心地将三氯甲烷放入20mL干烧杯中。向水相中再加5mL三氯甲烷,萃取2min,同法将三氯甲烷合并入20mL烧杯中,加入0.1mLNaCl溶液,置沸水浴上蒸干。加入6mL(1+1)HCl,继续置沸水浴上加热5min,取下冷却。用10mL(1+1)HCl将烧杯内溶液移入25mL带塞比色管中,混匀。以下按校准曲线进行测定。

铼含量的计算参见式(62.2)。

62.5.3.2 环己酮萃取分离-α-糠偶酰二肟光度法

方法提要

试样经氧化镁烧结,热水浸取,大部分元素得到分离。微克量的钼、铋、砷、铅、镍等干扰元素,可用环己酮在碱性溶液中萃取分离。微量高铼酸在4.2~5mol/LH2SO4介质中被氯化亚锡还原为四价,四价铼可催化α-糠偶酰二肟的酸解,产生α-糠偶酰二酮。在320nm处有一新吸收峰(加入柠檬酸可促进催化反应),可检出0.005~0.06μg/mLRe。本方法适用于稀有和有色金属等一般矿石和岩石中铼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w(Re):(0.01~100)×10-6

仪器

分光光度计。

试剂

氧化镁。

过氧化氢。

硫酸c(1/2H2SO4)=12.5mol/L。

环己酮。

三氯甲烷。

氢氧化钠溶液(200g/L)。

硫酸钠溶液(100g/L)。

柠檬酸溶液(192g/L)。

α-糠偶酰二肟溶液0.4gα-糠偶酰二肟溶于100mL乙醇。

氯化亚锡溶液称取0.7gSnCl2·2H2O于200mL烧杯中,加约30mL水,边搅拌边缓慢加入42mLH2SO4,待氯化亚锡全部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铼标准储备溶液ρ(Re)=50.0μg/mL称取25.00mg金属铼置于50mL烧杯中,加入5mLHNO3,5mL(1+1)H2SO4,在控温电热板上加热溶解,蒸发至2~3mL,用水吹洗杯壁,再蒸发至硝酸全部除尽。用水移入5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混匀。

铼标准溶液ρ(Re)=1.0μg/mL用水稀释铼标准储备溶液制备。

校准曲线

分取0.00mL、0.05mL、0.10mL、0.20mL、0.40mL、0.60mL铼标准溶液置于一组50mL分液漏斗中,加入5mLNaOH溶液、5mLNa2SO4溶液、10mL环己酮,萃取1min,静置分层后弃去水相。往有机相中加10mL水和10mL三氯甲烷,反萃取1min,分层后弃去有机相。水相放入50mL烧杯中,加0.5mL12.5mol/LH2SO4、数滴过氧化氢,置水浴上蒸发至1~2mL,反复加过氧化氢至黄色褪去,用水吹洗杯壁,蒸发至水分及过氧化氢完全逸出。

取下冷却,加2.5mL水、1mL柠檬酸溶液,用少量水将溶液移入10mL比色管中,加2mL2.5mol/LH2SO4,冷却,加2.5mLα-糠偶酰二肟溶液、1.5mLSnCl2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放置过夜(温度应不低于20℃),次日于分光光度计上,在波长380nm处测量吸光度,绘制校准曲线。

分析步骤

称取0.5~1g(精确至0.0001g)试样,置于已盛有3gMgO的瓷坩埚中,搅匀,再覆盖约1g,置高温炉中由低温升至700℃保持2h,取出冷却。用热水浸取,加数滴过氧化氢,煮沸30min,用中速滤纸过滤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洗烧杯及沉淀数次,并稀释至刻度,混匀。

分取20.00mL上述溶液于100mL烧杯中,在控温电热板上蒸发至近干,取下,加入5mLNaOH溶液,5mLNa2SO4溶液,移入50mL分液漏斗中,总体积为10mL左右。向分液漏斗中加10.0mL环己酮,萃取1min,以下按校准曲线进行测定。

铼含量的计算参见式(62.1)。

注意事项

烧结过程中,应经常开启炉门,以便充分氧化。

62.5.3.3 苯萃取-丁基罗丹明B光度法

方法提要

试样经氧化镁烧结,热水浸取。在2~3mol/LH3PO4介质中,高铼酸与丁基罗丹明B形成橙红色配合物,可用苯萃取铼的有色配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65nm波长处,摩尔吸光系数为4×104,借以进行光度法测定。本方法适用于稀有和有色金属等一般矿石和岩石中铼量的测定。测定范围w(Re):(1~300)×10-6

仪器

分光光度计。

试剂

氧化镁。

磷酸。

氢氧化铵。

苯。

丁基罗丹明B溶液0.1g丁基罗丹明B溶于100mL水中。

铼标准溶液ρ(Re)=5.0μg/mL配制见62.5.3.1萃取分离-硫氰酸盐光度法。

校准曲线

分取0mL、1.00mL、2.00mL、3.00mL、4.00mL铼标准溶液于一组25mL比色管中,加4mL(1+1)H3PO4,加水稀释至10mL,加入1mL丁基罗丹明B溶液,混匀。准确加入5.0mL苯,萃取1min,静置分层后,在分光光度计上,于560nm波长处,用1cm比色皿测量吸光度,绘制校准曲线。

分析步骤

根据试样中铼的含量,称取0.5~1g(精确至0.0002g)试样置于事先盛有3gMgO的瓷坩埚中,充分搅匀,表面再盖一层,放入高温炉中,逐渐升高温度650~700℃,保持2h,取出冷却。将烧结物移入150mL烧杯中,用40~50mL水浸取,加热煮沸10min,稍冷后进行过滤,用水洗烧杯及滤纸各3次,将滤液加热浓缩至10mL左右,取下稍冷,加4mL(1+1)H3PO4,继续加热蒸发至体积小于10mL,移入25mL比色管中,用水洗烧杯2次,加水稀释至10mL。以下按校准曲线进行测定。

铼含量的计算参见式(62.2)。

注意事项

1)氧化镁纯度对空白影响很大,使用前应进行实验选择。烧结过程中,应稍开启炉门,以充分氧化。

2)显色时的磷酸浓度:铼含量低时,以0.3~1mol/L为宜,大于此酸度,色泽显着降低,小于此酸度,空白稍带颜色,最好控制在0.5~1mol/L。铼含量高时,可提高适当酸度。

3)汞、硝酸根、碘离子,高价锰以及其他氧化剂能与丁基罗丹明B显色,应除去。

4)大于0.1mg的钨、钒和铬影响测定;可分别采用酒石酸、抗坏血酸消除汞、硝酸根、碘离子。

62.5.3.4 催化光度法

方法提要

高铼酸盐可催化氯化亚锡还原碲酸钠成单质碲,在一定时间内所还原的碲量与铼量的浓度成正比,加入保护胶,碲呈棕黑色胶体存在于溶液中,于波长530~570nm,可用作光度法测定。

岩石矿物分析第三分册有色、稀有、分散、稀土、贵金属矿石及铀钍矿石分析

此反应若无高铼酸或其盐类存在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会进行的。采用标准加入法,本法可测定0.001~0.1μg/mL铼。

仪器

分光光度计。

试剂

氧化镁。

三氯甲烷。

氢氧化钠溶液(200g/L)。

8-羟基喹啉溶液(25g/L)称取5g8-羟基喹啉于26mL(36+64)乙酸及适量水中,加热使之溶解,用水稀释至200mL。

氯化亚锡溶液(375g/L)称取37.5gSnCl2·2H2O溶于100mLHCl中。

混合液氯化亚锡溶液-500g/L酒石酸-浓盐酸-40g/L聚二烯醇(1+2+2+5)。

碲酸钠(5g/L)称取0.5gNa2TeO4加入5mLHCl及少量水溶解后稀释至100mL。

铼标准溶液ρ(Re)=50.0μg/mL配制见62.5.3.1萃取分离-硫氰酸盐光度法。然后配制铼含量为10.0μg/mL、1.0μg/mL、0.10μg/mL、0.050μg/mL、0.010μg/mL、0.005μg/mL、0.001μg/mL的系列。

酚酞指示剂(10g/L)乙醇溶液。

分析步骤

称取0.2~2g(精确至0.0001g)试样,置于预先铺有0.5~3.0gMgO的瓷坩埚中,充分搅匀,放入高温炉中逐渐升温到65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2h。取出冷却,用30~40mL热水将内容物移入150mL烧杯中,并洗净坩埚,加盖表面皿,在低温电热板上煮沸15~20min并保温至溶液清澈。取下稍冷,用中速滤纸过滤,用水洗烧杯及沉淀各3~4次,沉淀弃去。滤液收集在100mL烧杯中,在电热板上蒸发至5mL左右,将溶液移入50mL分液漏斗中(如有白色沉淀,可用小张滤纸或玻璃棉过滤除去),加入1滴酚酞,如溶液呈红色,则用(5+95)HCl调至红色恰好褪去,再加入2滴氢氧化钠溶液、1mL8-羟基喹啉溶液,混匀后放置5min。加入8mL三氯甲烷,剧烈振荡0.5min,待静置分层后,放出三氯甲烷。补加2滴氢氧化钠及0.5mL8-羟基喹啉,再加入8mL三氯甲烷,如此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萃取,然后再用5mL三氯甲烷萃取2次以除尽残留的8-羟基喹啉。各次有机相均弃去。将水相移入100mL烧杯中,分液漏斗用少量水洗2~3次,将合并的水溶液置低温电热板上蒸发至3~5mL,移入1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混匀(母液)。

吸取2.0mL母液4份,分别放入10mL比色管中,为A、B、C、D,另再取空白1份为E。再向B、C、D中分别加入相当于试液含铼量的0.7倍、1.4倍、2.1倍的铼标准溶液。向5支比色管中加水使溶液体积各为4.0mL,加入1mL混合液,混匀。放置使5支比色管中溶液的温度一致,分别加入1mL碲酸钠溶液并立即混匀。放置,待溶液出现适当的棕色即可于430~470nm处测量吸光度。测量时应严格控制每支比色管从加入碲酸钠起到比色读数的那一段时间间隔相一致。如室温较低,可置于45℃水浴上显色。

按下式计算试样中铼的含量:

岩石矿物分析第三分册有色、稀有、分散、稀土、贵金属矿石及铀钍矿石分析

式中:w(Re)为试样铼的质量分数,μg/g;mRe为试样中的铼量,μg;m为称取试样的质量,g;a、2a、3a为分别向比色管B、C、D中加入铼标准的质量,μg;A、A1、A2、A3、A0分别为比色管A、B、C、D、E溶液的比色读数。

加入铼标准的量(a)应与试样中铼量比例适当,此值可由该矿区的钼、铼比求得,也可吸取1mL母液作单份比色测定,求得铼的大致含量。

注意事项

铜、汞、锗、锡、铅、锑、铋、砷、钌、锇在100μg内无影响,钼及钨的干扰用酒石酸消除;钼对碲的还原亦有微弱的催化作用,可用硫化物分离后测定或用8-羟基喹啉-氯仿萃取分离钼。硝酸抑制反应,其他酸影响颜色强度,故采用标准加入法。

62.5.3.5 亚硫酸钠底液极谱法

方法提要

试样经氧化镁烧结,水提取,铼呈铼酸盐溶解于溶液中,而留在沉淀中的大部分共生元素分离。在6~10g/LNa2SO3溶液中,铼呈现良好的极谱波,半波电位为-1.59V(对饱和甘汞电极)。铼含量在0.2~4.0μg/mL之间,波高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铬大于铼5倍时影响测定。本方法可以测定0.0001%以上的铼。

仪器

示波极谱仪。

试剂

氧化镁。

亚硫酸钠溶液(200g/L)。

铼标准储备溶液ρ(Re)=100.0μg/mL称取0.1000g高纯金属铼置于烧杯中,加入5mLHNO3,置于水浴中加热溶解,然后用5mLHCl逐HNO3,重复3次。蒸发至3mL左右,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时逐级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

校准曲线

取6份烧结过的氧化镁(与试样同时进行),用20mL热水转入100mL烧杯中,分别加入含铼0μg、10μg、20μg、…、200μg的铼标准溶液,煮沸10min,冷却后移入已盛有20mLNa2SO3溶液的一组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澄清。分取部分上层清液,置于电解池中,起始电位为-1.3V,用示波极谱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

分析步骤

称取0.1~2g(精确至0.0001g)试样,置于瓷坩埚中,加入2g粉状氧化镁,充分搅匀,再覆盖一层。置于高温炉中,逐渐升温到700℃烧结2h。取出冷却后,用20mL热水将烧结物移入100mL烧杯中,煮沸10min,以下操作同校准曲线。

铼含量的计算参见式(62.2)。

注意事项

在硫酸-硫酸钠底液中,有硫酸羟胺存在下,铼-碲催化体系既可以用来测定碲,同时可以测定微量铼。此外,在盐酸-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硫酸-甲基醛-铜-碲、盐酸-硫氰酸钾-α-糠偶醛二肟等介质中,铼也能产生灵敏的催化波。有的体系灵敏度较高,检测下限能达到0.00xμg/mLRe。

62.5.3.6 硫酸-EDTA-聚乙烯醇-二苯胍底液催化极谱法

方法提要

试样经氧化镁烧结后,水提取,过滤。在硫酸-EDTA-聚乙烯醇底液中,加入适量二苯胍,可使铼的催化波大为提高,检出量可达0.001μg/mL。于电位-0.50V~-0.8V处,作导数极谱图。本方法适用于稀有和有色金属等一般矿石和岩石中铼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w(Re):(0.01~100)×106

试剂

氧化镁。

硫酸。

聚乙烯醇溶液(1g/L)。

二苯胍溶液(1g/L)加1滴(1+1)H2SO4

碲溶液ρ(Te)=10.0μg/mL称取0.2500g金属碲于50mL烧杯中,加10mLHNO3,在水浴上加热溶解,然后加5mLH2SO4,蒸发至3mL,冷却,用水移入250mL容量瓶并稀释至刻度,混匀。再用水稀释至要求浓度。

混合底液称取3g盐酸羟胺,0.6gEDTA,用水溶解后,加40mL(1+1)H2SO4,然后依次加入7.5mL碲溶液、4mL聚乙烯醇溶液、15g抗坏血酸、2mL二苯胍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混匀。现用现配。

铼标准溶液ρ(Re)=0.50μg/mL配制方法见62.5.3.2环己酮萃取分离-α-糠偶酰二肟光度法。

仪器

极谱仪(带导数部分)。

校准曲线

取0.00mL、0.20mL、0.60mL、1.00mL、4.00mL、8.00mL、12.00mL、16.00mL铼标准溶液或0mL、0.20mL、0.60mL、1.00mL、2.00mL、4.00mL、6.00mL铼标准溶液,分别置于一组50mL烧杯中,置控温电热板上,加热蒸干,加入10.0mL混合底液微热溶解盐类,放置20min后,于极谱仪上,电位-0.5V~-0.8V处,作导数极谱图。绘制校准曲线。

分析步骤

根据试样中铼的含量,称取0.1~1g(精确至0.0001g)试样,置于已盛有2~3gMgO的瓷坩埚中,搅匀后再覆盖一层,置于高温炉中,逐渐升温至700℃,保持2h,取出冷却,置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热水,加热煮沸5~10min。将溶液过滤于100mL烧杯中,用水洗烧杯和沉淀数次。滤液置控温电热板上加热蒸干,加入10.0mL混合底液微热溶解盐类,以下按校准曲线进行测定。

铼含量的计算参见式(62.2)。

注意事项

1)在烧结过程中,应稍开启炉门,以便充分氧化。

2)铼的催化波在4h内稳定性良好。碲量的多少影响铼催化波的波高,因此底液必须加准,10mL底液中含7.5μg碲为最佳量。二苯胍的加入能促使铼的催化波增高,加入量也应适当,过量反而使波高下降。

62.5.3.7 硫氰酸钾-α-糠偶酰二肟-盐酸底液催化极谱法

方法提要

试样经氧化镁烧结,热水浸取。在0.48mol/LHCl-3g/LSnCl2-0.5g/LKSCN-0.2g/Lα-糠偶酰二肟-!=0.008%丙酮体系中,铼在-0.93V处产生一灵敏的催化波,在0.1~0.8μg/mL铼浓度范围内,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本方法适用于稀有、有色金属等一般矿石和岩石中铼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w(Re):(1~100)×10-6

仪器

示波极谱仪。

试剂

氧化镁。

丙酮。

盐酸。

二氯化锡溶液(150g/L)溶于(1+4)HCl。

硫氰酸钾溶液(25g/L)。

α-糠偶酰二肟溶液0.5gα-糠偶酰二肟溶于100mL(5+95)乙醇溶液。

铼标准溶液ρ(Re)=10.0μg/mL称取0.1000g(精确至0.0001g)高纯金属铼于100mL烧杯中,加5mLHNO3,置水浴上溶解,加5~8mLHCl,赶去剩余的硝酸,重复3次,最后剩3mL左右,取下,用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混匀。吸取20.00mL于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混匀。

校准曲线

分取0mL、0.50mL、1.00mL、1.50mL、2.00mL、3.00mL、5.00mL铼标准溶液,分别置于一组25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10mL左右,加入2mL(1+1)HCl、0.5mLSnCl2溶液、0.5mLKSCN溶液、1mLα-糠偶酰二肟溶液、4滴丙酮,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将溶液倒入电解池中,用示波极谱仪导数部分,-0.93V处测量峰电流,绘制校准曲线。

分析步骤

称取0.5~2g(精确至0.0001g)试样,置于预先盛有3~5gMgO的瓷坩埚中,充分搅匀,表面再覆盖一层,置高温炉中,从低温逐渐升至700℃并保持2h,取出冷却。将烧结物移入100mL烧杯中,用40mL热水浸取并煮沸3~5min,冷却。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放置澄清。

分取5.0~10.0mL清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入2mL(1+1)HCl,以下按校准曲线进行测定。

铼含量的计算参见式(62.1)。

注意事项

1)在烧结过程中,应稍开启炉门,以便充分氧化。

2)每加一种试剂均须混匀,低价铼只有在低酸度介质中与α-糠偶酰二肟、硫氰酸盐形成电活性配合物,可允许一定量EDTA、酒石酸、草酸等存在。

62.5.3.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方法提要

采用氧化镁半熔法、过氧化钠熔融-丙酮萃取法或硝酸分解法处理试样,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铼。一般ICP-MS的仪器检出限为0.001ng/mL,根据各种前处理方法的稀释倍数,并考虑到基体、空白等因素,对试样的测定限为w(Re):(0.2~2)×10-6

仪器

等离子体质谱仪。

试剂

氧化镁。

过氧化钠。

丙酮。

硝酸。

过氧化氢。

氢氧化钠溶液(250g/L)。

铼标准储备溶液ρ(Re)=100.0μg/mL称取0.14406g高纯铼酸铵(NH4ReO4)置于烧杯内,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内,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铼标准溶液ρ(Re)=20.0ng/mL由铼标准溶液稀释配制。

铱内标溶液ρ(Ir)=20.0ng/mL。

分析步骤

(1)试样处理

a.氧化镁半熔法。称取0.5g(精确至0.0001g)试样置于瓷坩埚中,加入1.5gMgO,搅拌均匀,再覆盖0.5g,放入高温炉,逐渐升温至700℃,焙烧时炉门开一缝,使加入空气以促进铼的氧化。保持1h后,取出冷却,将坩埚内半熔物转入150mL烧杯中,用50mL热水浸取。煮沸1h,冷却。转入50mL容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取上清液干过滤后上机测定。

b.过氧化钠熔融-丙酮萃取法。称取0.5g(精确至0.0001g)试样,置于高铝坩埚中,加入3gNa2O2,搅匀,再覆盖一层,置于高温炉中,在700℃熔融10min,取出冷却,将坩埚置于烧杯中,加30mL热水提取,洗出坩埚,冷却后将碱性试样溶液和沉淀一并转入120mLTeflon分液漏斗中,补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浓度约为5mol/L。加入10mL丙酮萃取Re,振荡1min,静止分层(如沉淀太多,需多加氢氧化钠溶液,转入50mL离心管离心,将上清液转入分液漏斗进行分相)。弃去下层水相和沉淀,加2mLNaOH溶液到分液漏斗中。振荡1min,进一步洗去丙酮相中的杂质,弃去下层水相。将丙酮相转入50mL离心管中,离心10min,用滴管取出上部丙酮到已加有2mL水的100mLTeflon烧杯中(这一次离心是为了保证丙酮相不会夹杂碱液,防止以后溶液含盐量过高而导致雾化器堵塞)。在电热板上加热,开始保持约50℃,待丙酮蒸发完后,升高电热板温度到120℃,继续加热溶液至干。用0.5mLHNO3中和溶解残渣。有时HNO3提取液呈黄色,可能是丙酮的降解产物,反复加热近干并滴加H2O2和HNO3,可使溶液清亮无色,最终转入10mL比色管,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待上机测定。

c.硝酸分解法(适用于硫化矿物)。称取10~50mg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入5~10mLHNO3,盖上表面皿,于低温电热板加热至沸腾。继续加热至试样逐渐形成白色钼酸沉淀。去盖,继续加热至仅余约0.5mL溶液,加少量水加热,转入10mL比色管,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澄清后取上清液上机沉淀。

(2)上机测定

选用常规的ICP-MS工作参数继续测定。

测定同位素为185Re,内标为193Ir。以高纯水为低点、铼标准溶液为高点进行仪器校准,然后测定试样溶液。内标溶液在测定空白溶液、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时由三通导入ICP仪器。

注意事项

1)半熔法在焙烧过程中铼可能有少量挥发损失,结果略偏低,含量很低时可能偏低约10%。

2)半熔法处理试样不可选用187Re作为测定同位素,因为含铼试样中往往含有由铼衰变产生的放射性187Os,会对187Re的测定形成干扰。另两种处理方法因锇已被分离,不存在此问题。

3)用丙酮萃取铼的问题。丙酮与水混溶,当氢氧化钠浓度大于2mol/L时,丙酮与碱溶液分成两相。5mol/LNaOH时分相界面清晰。在碱性介质中大部分金属氢氧化物沉淀而得到分离。试样基体中的Mo、Fe、Ni、Cu、As等元素基本不被萃取。在当前所有Re的溶剂萃取方法中丙酮萃取方法较为简单快速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只需做一次萃取,不用反萃步骤,就可以把铼从辉钼矿、橄榄岩、玄武岩、黑色页岩、油页岩、黄铁矿、黄铜矿、铬铁矿、毒砂等基体中快速分离。

参 考 文 献

邓桂春,滕洪辉,刘国杰,等 . 2004. 铼的分离与分析研究进展 [J]. 稀有金属,28 ( 4) : 771 -776

邓桂春,臧树良,王永春,等 . 2000. 乙基紫萃取光度法测定铜烟灰中的铼 [J]. 分析化学,28( 8) : 1051

刘峙嵘 . 1997. 高铼酸盐 - 氨氯吡咪盐酸盐萃取光度法测定铼 [J]. 四川有色金属,( 2) : 65 -66

王靖芳,冯彦琳,李慧妍 . 1995. N,N - 二 ( 1 - 甲基庚) 乙酰胺萃取铼的研究 [J]. 稀有金属,19( 3) : 228

王清芳,罗锦超,冯彦琳,等 . 2001. N7301 萃取铼的研究 [J]. 有色金属 ( 冶炼部分) ,29

王顺昌,齐守智 . 2001. 铼的资源、用途和市场 [J]. 世界有色金属,( 2) : 12 -14

王献科,李玉萍,李莉芬 . 2000. 液膜分离富集测定铼 [J]. 中国钼业,24 ( 4) : 38 -41

王小琳,刘亦农,熊宗华 . 1995. 酮类试剂萃取分离铼的研究 [J]. 化学试剂,17 ( 3) : 143 -145

杨子超,王秀山,李运涛,等 . 1988. 氯化三烷基苄基铵萃取分离铼钼的研究 [J]. 西北大学学报,18( 3) : 46 -49

周迎春,刘兴江,冯世红,等 . 2003. 活性炭吸附法分离铼钼的研究 [J]. 表面技术,32 ( 4) : 31

周稚仙,杨俊英 . 1987. 苯并 -15 - 冠 -5 萃取分离铼的研究 [J]. 化学试剂,9 ( 1) : 50

‘柒’ 如何检测异硫氰酸胍含量

就那植物来说吧!原理是一致的。方法不同。 1植物组织提取基因组DNA 一、材料 幼嫩叶子。 二、设备 移液器,冷冻高速离心机,台式高速离心机,水浴锅,陶瓷研钵,50ml离心管(有盖)及5ml和1.5ml离心管,弯成钩状的小玻棒。 三、试剂 1、提取缓冲液Ⅰ:100mmol/L Tris·Cl, pH8.0, 20mmol/L EDTA, 500mmol/L NaCl, 1.5% SDS。 2、提取缓冲液Ⅱ:18.6g葡萄糖,6.9g二乙基二硫代碳酸钠,6.0gPVP,240ul巯基乙醇,加水至300ml。 3、80:4:16/氯仿:戊醇:乙醇 4、 RnaseA母液 5、其它试剂:液氮、异丙醇、TE缓冲液,无水乙醇、70%乙醇、3mol/L NaAc。 四、操作步骤: 1. 在50ml离心管中加入20ml提取缓冲液Ⅰ, 60℃水浴预热。 2. 幼苗或叶子5-10g, 剪碎, 在研钵中加液氮磨成粉状后立即倒入预热的离心管中, 剧烈摇动混匀, 60℃水浴保温30-60分钟(时间长,DNA产量高), 不时摇动。 3. 加入20ml氯仿/戊醇/乙醇溶液, 颠倒混匀(需带手套, 防止损伤皮肤),室温下静置5-10分钟, 使水相和有机相分层(必要时可重新混匀)。 4. 室温下5000rpm离心5分钟。 5. 仔细移取上清液至另一50ml离心管,加入1倍体积异丙醇,混匀,室温放置片刻即出现絮状DNA沉淀。 6. 在1.5ml eppendorf中加入1ml TE。用钩状玻璃棒捞出DNA絮团,在干净吸水纸上吸干,转入含TE的离心管中,DNA很快溶解于TE。 7. 如DNA不形成絮状沉淀,则可用5000rpm离心5分钟, 再将沉淀移入TE管中。这样收集的沉淀,往往难溶解于TE,可在60℃水浴放置15分钟以上,以帮助溶解。 8. 将DNA溶液3000rpm离心5分钟, 上清液倒入干净的5ml离心管。 9. 加入5μl RNaseA(10μg/μl), 37℃ 10分钟, 除去RNA(RNA对DNA的操作、分析一般无影响,可省略该步骤)。 10. 加入1/10体积的3mol/L NaAc及2×体积的冰乙醇,混匀,-20℃放置20分钟左右,DNA形成絮状沉淀。 11. 用玻棒捞出DNA沉淀,70%乙醇漂洗,再在干净吸水纸上吸干。 12. 将DNA重溶解于1ml TE, -20贮存。 13. 取2μl DNA样品在0.7% Agarose胶上电泳, 检测DNA的分子大小。同时取15μl稀释20倍, 测定OD260/OD280, 检测DNA含量及质量。 [注意] 5g样品可保证获得500μg DNA, 足供RFLP、PCR等分析之用。

‘捌’ 肾衰竭病人的饮食

首先对于慢性肾衰病人来说一定要忌生冷、辛辣以及醇酒和腥发等的食物,而且在食物的烹调时宜多用蒸、煮,最好是少用煎和炒的方法,这是由于煎炒时可产生多量的甲基胍,而这种物质是一种毒性很高的尿毒症毒素,所以说对慢性肾衰病人更为有害。因此患者宜食清淡、细软以及易于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品。其次就是对于有明显水肿的病人,最好是要用冬瓜、白萝卜以及葫芦和赤小豆等食品。因为对于血尿素氮增高和高血压病人来说活,最好是多吃一些清淡的新鲜的瓜果蔬菜才好,特别是含有维生素比较高的蔬菜。

‘玖’ 如何检测硝基胍中硝酸胍的含量 用液相色谱法

建议你先测个溶解度,看你所分析的样品在甲醇,乙腈中溶解度如果.如果能溶的话.还是考虑用乙腈做流动相.
然后用能溶的溶剂,或者初步拟定的流动相溶解,测一下紫外吸收,看看最大吸收波长都在哪里.如果没有办法只能选在210nm(210nm已算末端吸收,所以丙二酸二乙酯选此波长,问题不大,具体看你测得紫外吸收决定),建议先别加离子对试剂做做看,因为低波长下加入离子对试剂有可能会很不容易平衡.
然后用拟定的流动相走一下系统看看.可以先选PH偏中性的流动相开始,因为你有个物质溶于碱性物质.
然后根据实际实验结果考虑优化流动相体系.
大概的步骤应该就是这样了.

‘拾’ 怎样从化验单上看出尿毒症的数值指标

一是看化验单的血清尿素氮。尿素乎全部由蛋白质分解代谢而形成,主要经肾脏排泄。肾脏病变如急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肾结核、肾肿瘤、严重肾盂肾炎等均可引起血清尿素氮增高。 正常人尿素氮一般在5.36微摩尔/升(15毫克/分升)以下,不超过7.14微摩尔/升(20毫克/分升)。如果尿素氮超过8.9微摩尔/升(25毫克/分升),临床上称为氮质血症,提示肾小球功能受损;如果超过28.6微摩尔/升(80毫克/分升),患者可出现各种尿毒症症状。二看血清肌酐检测结果。正常男性血清肌酐值为70-106微摩尔/升(0.8-1.2毫克/分升),女性53-80微摩尔/升(0.6.0.9毫克/分升)。达到2毫克/分升可能就是肾功能衰竭代偿期;到5毫克/分升是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到了肾功能不全期相当于8毫克/分升,一般超过这个标准就是尿毒症了。当然不能光看肌酐或尿素氮指标高就诊断为尿毒症,还要看患者的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才能确诊。

阅读全文

与四甲基胍分析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台式机电脑装机方法 浏览:537
pjur增大膏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107
什么方法可以让原子分离 浏览:549
入货出货计算方法分类 浏览:258
砝码的折算质量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530
苹果手机省电模式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698
简单治疗眼睑痉挛方法 浏览:624
夏日秧苗的种植方法 浏览:366
唱歌呼吸的正确方法 浏览:533
螺丝捕捞方法和技巧 浏览:616
盘价技巧和方法 浏览:530
五帝钱挂室内门上图片大全方法 浏览:835
治偏头疼的土方法有哪些 浏览:905
在拍摄短视频时常用的运镜方法 浏览:383
mastercamx5安装方法 浏览:682
怎么捕鸟普通的方法 浏览:639
小时候的晒斑怎么消除的最快方法 浏览:906
阶级分析方法怎么看 浏览:202
痛风消肿止痛最快方法怎么治 浏览:563
叠衣服最快的方法步骤 浏览: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