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1、移动障碍的康复训练
移动包括床上移动(翻身,坐起)、轮椅移动及转移。移动障碍的原因包括上肢或下肢关节活动受限、四肢肌力低下、上肢或下肢协调性障碍、一侧肢体偏瘫等。
2、修饰障碍的康复训练
修饰活动包括洗手和脸、拧毛巾、刷牙、梳头和做发型、化妆、刮胡子、修剪指甲等。修饰障碍的原因包括:上肢和颈部关节活动受限;上肢和颈部肌群肌力低下;上肢和颈部肌群协调性障碍;上肢偏瘫;认知和知觉障碍。
3、进食障碍的康复训练
进食包括吞咽;拿起并把握住餐具(碗、筷子、勺等)、食品及各种饮料杯、罐;将食物送到口中。进食障碍的原因包括:上肢或口腔颌面部关节活动受限;上肢或口周围肌群肌力低下;上肢、颈部及口周围肌群协调性障碍;上肢偏瘫;认知知觉障碍及感觉障碍。
4、穿上衣障碍的训练
穿上衣动作包括:将上肢放进袖口中,脱、穿套头衫;用手将衣服的后背部向下拉;解开或系上钮扣、开关拉链和按钮;分清上衣的上、下、前、后及左、右以及它们与身体各部位的关系。
穿上衣障碍的原因有:上肢和躯干关节活动受限;上肢和躯干部肌群肌力低下;上肢肌群协调性障碍;上肢偏瘫;认知、知觉及感觉障碍。
5、穿裤子、鞋、袜障碍的训练
主要动作包括站着提裤子;抓住裤腰并系皮带;解开或系上扣子、开关拉链,系鞋带;分清裤子的上、下、前、后及左、右以及它们与身体各部位的关系。穿裤子、鞋、袜障碍的原因有:上肢、下肢和躯干关节活动受限;上肢、下肢和躯干肌群肌力低下;上肢偏瘫;移动障碍(无上肢损伤);认知、知觉及感觉障碍。
‘贰’ 中风偏瘫在家进行康复训练要怎么做呢
首先,他们必须将家中的卧室、浴室、厨房等结构、设施进行适当的改造,以适应患者的需要;
其次,他们还需就患者的病情向医务工作者进行咨询,以获知患者目前机体的功能状况,哪些活动可以自理,哪些活动需要帮助,如何服药,哪些变化是需要记录下来,并及时向医务工作者反映的。
此外,患者家属要向康复医师咨询,患者可以在家中做哪些练习,需要避免哪些活动,有哪些注意事项,随访的时间等等。
如何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对于中风患者的居家康复而言,应该从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做起,如上床、起床、洗澡、穿衣、吃药、做饭、在屋子里活动等。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康复训练必须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要鼓励患者尽可能减少受助的程度,并设法多使用患侧肢体完成日常活动,避免“越不用越废用”的恶性循环。
需要提醒的是,切忌让患者一直呆在床上。因为这样会对患者的心脏功能、呼吸功能、消化功能、运动机能等均产生不利影响。患者需要练习翻身,之后再练习如何从床上移到轮椅上或是站起来。
由于中风后血管舒缩功能下降,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动作应缓慢,以免诱发眩晕。
如何保持正确的体位?
在任何时候,患者都需要保持正确的体位,以防止肌肉的挛缩。具体做法为:
头颈部应位于正中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坐下时,髋关节,膝关节屈曲,腰部挺直,双脚着地;躺下时,若侧卧于患侧,于背部垫一个枕头,使身体轻度后仰,若侧卧于健侧,令身体轻度前倾,于患侧上肢下垫一枕头,令上肢前伸,在患侧前臂下放一枕头,或用健手握住患侧腕关节,令患侧上肢前屈,令肘关节伸直或微屈,手面向上,腕关节后伸,各手指伸直。患者需要经常改变体位,预防身体某一部位受压过久而影响皮肤的血液供应,预防褥疮及皮肤的破损。
如何做到安全移动?
患者在移动位置之前,需进行周全的计划,消除可能导致事故的各种障碍物。若是从床上移入轮椅,应锁住轮椅的轮子,保持轮椅固定。移动时,先坐于床边,双脚着地2-3分钟后缓慢的移入轮椅,身体略前倾,可于健侧使用拐杖,帮助协调身体的平衡,一般初期需要在家人的帮助下完成,逐步过渡到患者独立完成。
如何减少事故隐患?
为减少患者户内活动的事故隐患,室内结构及装备应进行适当的调整。门应保证一定的宽度,去除门槛,去除走廊上的障碍物,以确保轮椅的自如进出。如果家里有楼梯,其两边均应设有扶手,并可将楼梯的第一级和最后一级涂上不同颜色,便于有视觉障碍的患者活动。
另外,家中的各种开关、插座等都应设置在适当的高度,以便坐轮椅的患者使用。浴室和厨房也需要调整,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
最后,要对患者的活动加强保护,在患者进行各项活动时,一般家人可选择站立于患者背后,双臂张开,双手置于患者肩膀两侧但不接触,以备患者万一失去平衡时迅速给予扶持。
如何预防中风复发?
在中风患者中,有近50%为复发患者。对于正在康复的中风患者,复发无疑又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因此,我们需采用各种措施,积极预防中风的复发。
目前已经明确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是中风的三大危险因素,因此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严格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将中风的复发可能性减低。
如何调整性生活?
中风后,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性生活问题,在男性患者,多表现为阳萎和早泄,而女性患者则多表现为性欲下降,性功能减退。另外,在运动、交流、心理等各方面的障碍也影响了性生活的质量。
为了促进性生活的协调,医生的建议是,男性患者可采用较为被动的体位,以减少体力的消耗及缓解患肢的疼痛,对女性患者多增加交流和心理的抚慰。同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另外,还可进行某些外科手术的治疗。
综上所述,中风患者在家中的康复治疗是其治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使患者在医生及家人的帮助下,不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避免恶性循环,以令其机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叁’ 康复训练用什么方法
要训练,需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案,我知道加力运动能够提供运动康复系统,对个性化训练提供的方案还是非常管用的,不少人都选择的是这个。
‘肆’ 运动康复训练的手段与方法有哪些有关注过吗z
主要包括按摩松解,拉伸,局部强化(以力量训练为主要手段),功能整合(综合性的力量训练)四个步骤,有被动手段也有主动手段,前期要有评估。
‘伍’ 行走康复训练方法
平行杠、助行器步行训练
1.用于初期的步行训练,适用于下肢无力但无瘫痪、一侧偏瘫或截肢患者;对于行动迟缓的老年人或有平衡问题的患者,助行器可作为长期步行辅助具。具体操作方法:可在平行杠内完成系列步行训练;持助行器行走的方法为:用双手分别握住助行器两侧的扶手,提起助行器使之向前移动20-30cm后,迈出患侧下肢,再移动健侧下肢跟进,如此反复前进。
2、双拐步行训练
(1)交替拖地步;将左拐向前方伸出,再伸右拐,双足同时拖地向前移动至拐脚附近。
(2)同时拖地步;双拐同时向前方伸出,两脚拖地移动至拐脚附近。
(3)摆至步;双拐同时向前方伸出,患者身体重心前移,利用上肢支撑力使双足离地,下肢同时摆动,双足在拐脚附近着地。此种步行方式适用于双下肢完全瘫痪而无法交替移动的患者。医学教|育网|移动速度较快,可减少腰部及髋部用力。
(4)摆过步;双侧拐同时向前方伸出,患者支撑把手,使身体重心前移,利用上肢支撑力使双足离地,下肢向前摆动,双足在拐杖着地点前方的位置着地。训练时注意防止膝关节屈曲,躯干前屈而跌倒。适用于双下肢完全瘫痪,上肢肌力强壮的患者。是拄拐步行中最快速的移动方式。
(5)四点步;步行时每次仅移动一个点,一直保持四个点在地面,即左拐右足右拐左足,如此反复进行。适用于骨盆上提肌肌力较好的双下肢运动障碍者以及老人或下肢无力者。是一种稳定性好、安全而缓慢的步行方式。
(6)两点步行;一侧拐杖与对侧足同时伸出为第一着地点,医学教|育网|然后另一侧拐杖与相对的另一侧足再向前伸出作为第二着地点。此步行方式适用于一侧下肢疼痛需要借助拐杖减轻其负重,以减少疼痛的刺激;或是在掌握四点步行后练习。与正常步态基本接近、步行速度较快。
(7)三点步行;患侧下肢和双拐同时伸出,双拐先着地,健侧待三个点支撑后再向前迈出。适用于一侧下肢功能正常,能够负重,另一侧不能负重的患者,如一侧下肢骨折,小儿麻痹后一侧下肢麻痹等患者。是一种快速移动、稳定性良好的步态。
3、手杖步行训练
(1)手杖三点步行;患者使用手杖时先伸出手杖,再迈患侧足,最后迈健侧足。适用于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大部分偏瘫患者习惯采用此步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练习时按健侧足迈步的大小,又可分为后型,并列型和前型三种。
(2)手杖二点步行;手杖和患足同时伸出并支撑体重,再迈出健足。手杖与患足为一点,健侧足为一点,交替支撑体重。此种步行速度快,因此,当患者具有一定的平衡功能或是较好地掌握三点步行后,可进行两点步行训练。
‘陆’ 康复训练的手段与方法有哪些
一般分运动和理疗,理疗这块比较死,运动的话知识很杂,也很灵活,主要的手法其实并不多,还是要靠临床上手。推荐一本《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柒’ 运动康复训练的手段与方法有哪些H
您好
1、移动障碍的康复训练
移动包括床上移动(翻身,坐起)、轮椅移动及转移。移动障碍的原因包括上肢或下肢关节活动受限、四肢肌力低下、上肢或下肢协调性障碍、一侧肢体偏瘫等。
2、修饰障碍的康复训练
修饰活动包括洗手和脸、拧毛巾、刷牙、梳头和做发型、化妆、刮胡子、修剪指甲等。修饰障碍的原因包括:上肢和颈部关节活动受限;上肢和颈部肌群肌力低下;上肢和颈部肌群协调性障碍;上肢偏瘫;认知和知觉障碍。
3、进食障碍的康复训练
进食包括吞咽;拿起并把握住餐具(碗、筷子、勺等)、食品及各种饮料杯、罐;将食物送到口中。进食障碍的原因包括:上肢或口腔颌面部关节活动受限;上肢或口周围肌群肌力低下;上肢、颈部及口周围肌群协调性障碍;上肢偏瘫;认知知觉障碍及感觉障碍。
4、穿上衣障碍的训练
穿上衣动作包括:将上肢放进袖口中,脱、穿套头衫;用手将衣服的后背部向下拉;解开或系上钮扣、开关拉链和按钮;分清上衣的上、下、前、后及左、右以及它们与身体各部位的关系。
穿上衣障碍的原因有:上肢和躯干关节活动受限;上肢和躯干部肌群肌力低下;上肢肌群协调性障碍;上肢偏瘫;认知、知觉及感觉障碍。
5、穿裤子、鞋、袜障碍的训练
主要动作包括站着提裤子;抓住裤腰并系皮带;解开或系上扣子、开关拉链,系鞋带;分清裤子的上、下、前、后及左、右以及它们与身体各部位的关系。穿裤子、鞋、袜障碍的原因有:上肢、下肢和躯干关节活动受限;上肢、下肢和躯干肌群肌力低下;上肢偏瘫;移动障碍(无上肢损伤);认知、知觉及感觉障碍。
‘捌’ 现代康复治疗手段主要有哪些
物理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工程,心理治疗,康复护理,文体治疗,职业咨询,社会工作。
其中,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假肢与矫形器技术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四大技术。
希望能帮助到你^_^
‘玖’ 中国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区别是什么
传统康复治疗是指运用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如针灸、拔罐、推拿、中药熏蒸等非药物疗法治疗疾病的方法。传统康复治疗的内容是: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医学是中医理论指导下具有独特康复理论和治疗方法的一门医学科学。她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已为国内外医学界所关注,它不仅仅有完整独特的理论,而且还有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各种疗法。
导引是中国传统的治疗“功夫”—传统康复会(保健体操和医疗体操),导引是一种肢体运动与呼吸吐纳,自我按摩相结合的防治疾病的方法,广为人知的常有太极拳和太极剑,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
太极拳是融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的内家拳法。它既能练身,又能养神。应根据病人的体力和病情选用之。主要用于健身强体、延年益寿。五禽戏始于东汉末年,以模仿熊、虎、猿和鸟,五种禽兽的动作进行锻炼,达到防病健身的目的。主要用于眩晕,头痛等的治疗和病后康复。易筋经和八段锦等也是经常用于骨科恢复期患者的康复练习,或者作为一般保健运动。“气功”是一种呼吸吐纳,放松和默想人静相结合的功夫。其包括(调整意识)三个部分,对于心身疾病(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消化系统疾病,如;胃下垂,习惯性便秘,慢性胃炎等。
此外,中医食疗康复,中药内用外治,情志调摄等,对促进病体的康复也有重要的作用。传统康复疗法:针灸运动,按摩运动,拔罐运动,传统运动。
现代康复是以残疾者为中心,将工作重点着于功能和能力的恢复上,全程致力于残疾者生活素质的提高,并以促成残疾者重新成为社会中自立一员作为其最终目的。现代康复方法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基础上,只要采用pt、ot、st、为核心的功能训练,其理论基础是神经,运生理学,功能解剖学,人体发育学等。在运用医学物理学和康复工程学的先进技术于康复诊断,功能评定,功能训练,桥形的外科和功能障碍等方面,现代康复方法占明显的优势。
‘拾’ 康复治疗方法包括哪些方面
康复治疗方法包括哪些方面推拿按摩理疗学语言,针灸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