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用生化手段证明一个蛋白是受体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Angermayr等设计了一个SOS蛋白介导的双杂交系统。可以研究膜蛋白的功能,丰富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功能。此外,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作用也已扩展至对蛋白质的鉴定。
二、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此技术也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高通量及简便的特点,还具有直接得到基因、高选择性的筛选复杂混合物、在筛选过程中通过适当改变条件可以直接评价相互结合的特异性等优点。目前,用优化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展示了人和鼠的两种特殊细胞系的cdna文库,并分离出了人上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分子。
三、等离子共振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手段。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纳米级的薄膜吸附上“诱饵蛋白”,当待测蛋白与诱饵蛋白结合后,薄膜的共振性质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便可知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情况。SPR技术的优点是不需标记物或染料,反应过程可实时监控。测定快速且安全,还可用于检测蛋白一核酸及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荧光能量转移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广泛用于研究分子间的距离及其相互作用; 与荧光显微镜结合,可定量获取有关生物活体内蛋白质、脂类、DNA 和RNA 的时空信息。随着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发展,FRET 荧光显微镜有可能实时测量活体细胞内分子的动态性质。提出了一种定量测量FRET效率以及供体与受体间距离的简单方法,仅需使用一组滤光片和测量一个比值,利用供体和受体的发射谱消除光谱间的串扰。该方法简单快速,可实时定量测量FRET 的效率和供体与受体间的距离,尤其适用于基于GFP 的供体受体对。
五、抗体与蛋白质阵列技术:蛋白芯片技术的出现给蛋白质组学研究带来新的思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研究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蛋白水平的量变,微型化,集成化,高通量化的抗体芯片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工具,他也是芯片中发展最快的芯片,而且在技术上已经日益成熟。这些抗体芯片有的已经在向临床应用上发展,比如肿瘤标志物抗体芯片等,还有很多已经应用再眼就的各个领域里。
六、免疫共沉淀技术:免疫共沉淀主要是用来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兴趣蛋白的抗体,孵育后再加入与抗体特异结合的结合于Pansobin珠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若细胞中有正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目的蛋白,就可以形成这样一种复合物:“目的蛋白—兴趣蛋白—抗兴趣蛋白抗体—SPA|Pansobin”,因为SPA|Pansobin比较大,这样复合物在离心时就被分离出来。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复合物四组分又被分开。然后经Western blotting法,用抗体检测目的蛋白是什么,是否为预测蛋白。这种方法得到的目的蛋白是在细胞内天然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符合体内实际情况,得到的蛋白可信度高。但这种方法有两个缺陷:一是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二是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所以,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方法本身具有冒险性。
七、pull-down技术: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类型有牢固型相互作用和暂时型相互作用两种。牢固型相互作用以多亚基蛋白复合体常见,最好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 、Pull-down技术或Far-western法研究。Pull-down技术用固相化的、已标记的饵蛋白或标签蛋白(生物素-、PolyHis-或GST-),从细胞裂解液中钓出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Pull-down技术可以确定已知的蛋白与钓出蛋白或已纯化的相关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体外传路或翻译体系中检测出蛋白相互作用关系。
❷ 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一般采用什么方法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导入时用的运载体上如果有抗性基因(标记基因),就可以通过检测抗性基因的表达来检测,比如运载体PBR322 就带有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卞青霉素基因 要么就等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以后,然后根据特定的性状来区分. 还有DNA、mRNA、蛋白质杂交法. 合成所最终需要的蛋白质,即最终所需要的产品.
❸ 细胞膜受体研究方法
天,这不是一个网络知道可以回答的问题,如果你是做科研的话。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研究所有膜受体。
你的分子是蛋白还好办些,购买它的抗体。然后有几种方法可以参考,western先确定是否存在该受体;用Ab-蛋白联合的柱子去抓目的蛋白,然后做质谱,可以拿到部分序列,再搜索是否存在符合度高的已知蛋白;有了已知蛋白,查找其抑制剂或抗体,用竞争阻断的方法反过去确证你的问题。
如果是非蛋白分子,那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分子能否进入细胞?它引起什么变化?是否能量依赖等?这些有助于确定方向。
❹ 简述激素受体的研究方法
从分子上面做起,很大的。现在国外用得比较新的使基因挑除。也可以用单抗。总之比一个博士论文差不多。大工程啊。去专业外文文献数据库查一下吧。
❺ 如何研究信号传导通路请问研究某种受体或蛋白的下游信号传导通路,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都有哪些谢谢
在KEGG或BioCarta这些pathway数据库里找到你感兴趣的通路,在pathway图上找到你感兴趣的蛋白后就能确认它的下游。实验方法大体上就是上调(瞬时表达、mimics)或下调(Knockout、RNAi)你的Gene of Interest,再检测下游的蛋白发生了上调还是下调,看看你的GOI和它们什么联系。
❻ 基因工程的受体系统有哪些研究
作为目的基因表达的受体系统,早期应用的主要是大肠杆菌和酵母,已有定型的工业生产工艺,由这些受体系统生产的基因工程产品已投放市场。
近年来,高等植物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也被用作目的基因表达的受体系统,获得了一系列转基因细胞株和少数转基因动植物个体。此外被用作目的基因表达受体系统的还有伤寒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蓝藻等。
❼ 药效学的研究方法
药效学研究方法很多,概括讲可分综合和分析法。所谓综合法是指在整体动物身上进行,是在若干其它因素综合参与下考察药物作用,根据实验动物情况不同,可分为正常动物法和实验治疗法。医学教|育网整理所谓分析方法是采用离体脏器,例如离体肠管、离体心脏、血管、子宫及离体神经肌肉制备等,单一地考察药物对某一部分的作用。深入研究还包括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分析研究
❽ 受体影响写作活动的方式与要素有哪些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 受体意识”
写作“受体”的阅读(欣赏),是写作主体劳动成果的接受者,这与读者(欣赏者)的身份是一致的。但受体与读者是有区别的。它们的区别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传统讨论的受体,是读者。写作主体也阅读自已的劳动成果,阅读自已的作品,不叫受体。只有去阅读别人的作品(文本),我们才称之曰“受体”。因为作家、诗人也要阅读与欣赏。
写出来的文本是要给人看的。如同你生产的产品,要拿出去经销。那些消费者需要你的产品么。一般来讲,写作者要研究受体的心态、爱好、趣味。一句话,你就是要研究读者。有人说我写的文章是给两百年以后的人看的。你信吗?
一、受体的含义及受体意识的作用
(一)“受体”的含义
1、含义。写作受体即写作行为活动的接受对象,也就是读者。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受体是信息传递的必要组成部分。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是以预先设定的交际双方作为前提和基础的。信息传递的主体把信息置入一定的载体传递出去,直到受体把信息从一定的载体和载体符号中转换出来,传递过程才算完成。这表明,尽管传递信息是主体独自决定的行为,但这一行为的付诸实现,却必须在交际的另一方——受体愿意且又可能进入交际过程的前提下才具有现实性。这使受体在交际过程中获得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使受体与主体构成相反相成的伙伴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受体在主体通过载体发出信息之后成为完全主动的一方,他可以自由选择如何处理主体发出的信息。主体只能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在信息载体中为受体尽可能充分地接受信息提供某些条件,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写作受体是指从写作这种活动中接受信息的人。它的存在与否关系到写作活动能否最终完成,因此写作受体是写作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英国文豪约翰生甚至说:“写作的唯一目的,是帮助读者更能享受或忍受生活。”(转引自《余光中散文》)受体是接受主体之简称。即诗的阅读、诗的批评。广义上包括诗的传播主体,即诗的创造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传播媒介者。
2、受体与读者(欣赏者)的区别
读者是相对于文章而存在的,其阅读习惯、审美趋向等直接受制于写作主体的表达,尽管他们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将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反馈到作者那里,但其阅读与反馈带有“滞后性”。而受体是相对于写作活动中的主体而存在的。受体对写作活动的参与虽然同样具有被动特点,但他们的变被动为主动的行为特征更加明显,并且他们介入的时间也不再是过去单纯的“阅读后”,在现代传媒技术条件下,他们甚至可以在写作行为中实施自己的介入。而写作活动是一项特殊的活动,即使写作主体已经“脱稿”,也并不意味着这一次写作活动的结束,它还必须等待写作受体的参与(阅读认可),没有受体参与的写作活动是不完全的。有时来自受体方面的影响,在某些写作活动中直接产生决定性作用。比如秘书为领导者代拟讲话稿。
随着写作活动的结束,写作的主体不复存在,则受体也自动转变为传统意义上的读者了。
1)读者是相对于文章而存在,受体相对于写作主体而存在。
2)“受体”对写作活动的介入的时间不再是单纯的“阅读后”,在现代传媒条件下,他们可以在主体写作过程中“介入”。(如秘书为领导写讲话稿,领导或班子成员在秘书写作前和写作中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新闻报导,受众会参与,热线电话。没有受体参与的写作活动是不完全的。如电视剧写完开拍也会边拍边接纳受体的意见)。
3) 写作活动结束,其写作主体不复存在,则受体转变为传统意义上的读者(欣赏者)。
3、受体的分类
从最直观的层面上看,受体”指的就是文章的接受者,包括文章的把关人(如编辑、领导)和广大的读者。这个层面的“受体”,粗略地可分为:
1)指定读者、特定读者、一般读者、批审读者
“指定读者”,指文章所指定的读者,它一般是某一个具体的人,或某一具体的群体。如日常书信的写作,它的读者是收信人;报请一类公文的写作,它的读者是自己的上级;通知决定一类公文,它的读者是自己的下属;规章制度一类文书的制作,它的读者对象是单位、组织的每一个成员。“特定读者”,指读物所限定的“消费者”,它不是指向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具体的群体,而是指向“某一类”。如科技文章的写作,它的读者是研究相关问题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少儿读物,它的阅读对象是青少年;“经济消息”,它的读者是从事经济工作的有关人员。“一般读者”,指读物所广泛适应的“消费者”,读物对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身份都没有要求,只要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并且有这方面的阅读兴趣,就可以拿来读。“批审读者”,主要指文章的把关人,包括单位领导人、报纸杂志以及出版社的编辑等。作者写作,通常会考虑编辑是否同意的因素。一些特殊的文体,如公文,还得考虑领导的意志。
2)基本读者、可能性读者、理想读者、非理想读者
“基本读者”指自己读物所应拥有的读者。“可能性读者”不在基本读者之列,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读者可能会读到自己的文章,成为自己的“可能性读者”。“理想读者”是指完全能理解自己的写作意图、能接受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的读者,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知音”、“粉丝”。“非理想读者”与此相反,是在理解自己写作意图及表达方式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的读者。
3)多层读者
多层读者的叠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叙述策略。它利用特定读者的“接受场”以达到自己预定的叙述效果。如朱光潜写《谈美书简》,采用的是书信体,茅盾写《腐蚀》,采用的是日记体等。
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我们还可以从地区、性别、年龄上划分。如港台读者、大陆读者、国外读者;男性读者、女性读者;老年读者,少儿读者。等。
❾ 受体是如何被发现的
高浓度的CO2可以通过植物关闭气孔来减少气体交换和CO2的吸收。但是,目前为止,我们仍不知道植物如何环境中感知CO2,以及植物对高浓度CO2响应的分子机制。2020年5月10日,BioRxiv预印本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波兰波兹南大学的 Łukasz Gałgański课题组题为“Mitogen-
该研究研究表明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s)是植物CO2的受体蛋白。这个结论还是有些意外的,毕竟MAPKs激酶研究历史已经有几十年了,从未有报道表明该激酶是CO2的受体。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结论仍然在预印本上,还有待同行评议正式发表。
气孔由叶片表面上的成对保护细胞形成,以控制蒸腾水分损失和光合作用的CO2利用。植物需要精确调节气孔,以适应环境压力并在各种环境压力下生存。气孔的打开可以由蓝光和红光、叶片的细胞空间中的CO2浓度降低及相对空气湿度增加触发。而脱落酸(ABA)(见下图1),黑暗,[CO2]升高和相对空气湿度降低又能触发气孔关闭。气孔关开的变化受到保卫细胞中离子浓度和渗透活性溶质的变化的控制,这些溶质驱动渗透水吸收或从保卫细胞流出(见下图1)。
CO2浓度升高触发气孔关闭的传感和信号转导机制仍然不太清楚。其中参与该过程的分子成分,包括βCA1和βCA4、HT1、OST1/SnRK2.6、SLAC1和ALMT12 / QUAC1阴离子通道等被鉴定为参与气孔CO2信号转导(见下图2)。但是这些组件之间的详细互动和调节机制以及包括未知CO2/HCO3-传感器在内的其他关键组件仍有待确定。
之前研究表明,ABA调节高浓度的CO2诱导的气孔关闭,而CO2又能影响ABA诱导的气孔闭合。然而,在没有ABA和ABA信号转导的关键因子的情况下,高[CO2]浓度仍然可以诱导气孔的关闭。之前研究表明,MPK12和MPK4激酶是通过HT1失活而促进SLAC1介导的高CO2浓度诱导的气孔关闭途径的重要上游介质。此外,烟草中的NtMPK4沉默会破坏高[CO2]浓度和黑暗诱导的气孔关闭运动。
该研究表明MPK4激酶在体内和体外都能被CO2激活,并且能够结合CO2。此外,与与细菌感染引起的MPK4激活不同,CO2诱导的MPK4激活独立于上游调节激酶MKK1和MKK2。此外,研究还表明一旦被激活,MPK4容易被碳酸氢盐失活。
综上所述,该研究认为将应激反应性MPK4作为CO2受体,为植物将各种环境信号的整合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该文认为MPK4是调节光合作用CO2可用性的主要枢纽,可能有助于寻找增加植物吸收CO2的新方法。不过该文章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并不能作为确认的研究结果来讨论。
❿ 用作重组DNA受体的感受态细胞可以用哪些方法获得
想要感觉到受态细胞可以采用标本取样的方式进行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