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清华与北大之间课程互通,这对学生有怎样的好处
清华与北大之间课程互通,这对学生可以学习到两个学校课程,累积更多的知识。在我看来,知识都是互通的。都可以和其他人分享。在学术方面并没有任何的壁垒。学术是促进人类进步的一大利器。将学术向更多的人分享。就能够促进更多人思想的进步。清华北大是我国的两大学府。是所有学子梦寐以求的学校。能够学到这两所学校的课程,是非常荣幸的。清华和北大在学术方面一定有很多可以进行商讨的地方。将课程进行互通,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到两所学校的长处。进行取长补短。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没所学校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学校有自己不同的专业特长,将两所学校的专业特长学到手,对学生未来在学术方面的研究和社会上的实践有很大的帮助。现如今,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自身的科技素质和技能掌握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只有掌握好专业技能。懂得时时刻刻学习进步。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B. 香港大学与北大、清华的教学方式有什么区别
清华大学最好(各方面的人才最顶,最优秀,综合素质最高,但又最多!),北大次之,香港大学第三。一间好的大学主要看其所培养的学生最后在社会上所取得的成就,取得的成就高,对社会的贡献最大,那这学校的教学方式就做最好。
C. 北大清华互相开放本科课程,你如何看待清华北大的这一波操作
上清华还是上北大?终于不用纠结了!
北大清华于2020年春季学期发布通告,两校教务部门达成共识,决定今年春季学期起,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互认学分。
北大还提醒,清华大学的成绩为等级制,选课同学取得的等级制成绩将按转学分的规则由系统自动计入成绩单,记为A类通选学分或全校任选学分,成绩不计入GPA(平均学分绩点)。同样,清华规定,学生所选的北大课程学分计入学校文化素质核心课学分。也就是说可以在学习优质课程的同时获得相应地在本校的学分,完成大学生应该修满的本校基础学分,强强联手最为致命!清北的学生受益无限。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这项政策施行后对于清北广大学子的学习和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的话,我相信会有更多的高校强强连手,像是合作伙伴一样,共同进步促进学术上的进一步交融,那么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是不是可以互相串门了呢。
D. 如何考上清华北大
考上清华北大需要有优异的成绩,所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基础知识,重视课本,重视上课听课效率,重视课外及时复习。
2、学习循序渐进,养成每天做计划的习惯,并努力完成每天的计划。贵在持之以恒。
3、注意训练单位时间内做题的效率。
4、注意掌握宏观知识点,多列知识提纲。
5、做题不在多,要多思考,多重复。
6、利用错题本。很多同学准备了错题本,但关键是怎样利用。
7、研究高考题。有经验的高三教师都注意研究历届高考题,然后有目的有方向性地进行教学。然而,学生更应该研究高考题,还要更细致、更深入,甚至还可以练习猜测出题人的意图的能力,对主观性的试题,还可以研究高考评分标准。
8、善于向其他同学学习,像蜜蜂采蜜一样。
(4)清华北大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学习方法
1、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学习的时侯要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
2、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
3、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4、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5、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方便查询。
E. 清华北大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教学理念与其它学校差别其实不大,只是更强调精英性,对学生要求略高,更严格一些。
别的学校不要求掌握的知识可能在清华北大就变成要必须掌握,另外教授(所有本科生课程都由教授授课,讲师不得讲授本科生课程)上课时也喜欢讲一些过去那些学术大家(其实就是那些教授的老师)的轶事,更强调“学以报国”。
F. 考上清华北大的家庭教育是怎样进行的
https://m.weibo.cn/status/4186020251214988?wm=3333_2001
先给你一个看似是答案的视频,接下来请原谅我的一番说教,如有冒犯,请您务必不要当真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有些家庭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有些家庭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是过于在意,孩子的学习也能很好。
提出这个问题其实有一定的不负责任,将如何教育孩子寄希望于网络知道这样有可能永远没有回答的地方。你可以问问身边的人,自己慢慢思考,这些都会更加实际。
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家庭,都希望孩子考上清华北大?
或许你会说,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这都是为孩子好,为了他们将来能过上好生活!!!无法否认,父母一定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是父母也是人,他们就没有一点的私心?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能够在亲戚朋友面前有点儿面子,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父母,如果过于看重这方面的虚荣,便会将之颠倒,为了让孩子成绩好,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不择手段,最后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你还相信吗
其实作为家长,需要做的是如何正确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未来社会,能力非常重要,但思想道德修养也不能缺失。所以教育一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但也不要过于担心,有时候你只要做你自己的,孩子就会慢慢在你身上学到,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自己养成一个良好的性格和习惯,这就已经很足够了。
如果你是一个孩子,如果你对自己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并不满意,你需要做的只有一个读你自己的书,让他们说去吧(不过他们对你绝对没有恶意,父母还是爱你的)。学习知识永远都是没有错的!!!
G. 如何学习才能上清华北大
如何学习才能上清华北大
秘诀都在这里了。我觉得看了深有感触,和大家分享下。这应该是以为有经验的过来人发的。
一、学习的三个基本观念
1、 自学是解决学习成绩问题唯一出路
做个游戏,家长用筷子喂孩子吃一顿饭,直到他厌烦为止,他要吃咸的就给他吃淡的,要吃甜的就给他苦的。自学,就是要养成自己吃饭的能力。
2、学习是有规律的思维劳动,不是体力劳动,与时间不成比例。
注意以下问题:
1)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是造成学习成绩差异的根本原因。
2)被动学习是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 。从初中开始要求每天自学占40%以上。
3) 学习盲目是中游学生最困惑的问题。尖子生与中等生根本差别是什么呢?基础不差,主要是学习方法。
3.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是学习成绩的构成要素。
学习成绩下滑后,家长给孩子找个辅导班,短期内学习成绩得到改善,实际上只是改善了孩子的基础知识,而学习方法在辅导班是学不到的。
辅导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致命的摧毁。特别是初一年级,是方法教育的关键一年。孩子学习如盖一栋楼,这栋楼第一层没盖好的话就会越盖越歪。
在初一先忍住不上辅导班,实在不行再改正还来得及。
比如,孩子得了感冒,到了医院不管不顾就给插了一根很粗的管子,花很多钱,打最好的药,很快感冒好了,可结果发现孩子的抵抗力没有了。
通过学习方法去改善基础知识
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系数,得到认知策略:
小学三年级和高二的认知相关系数0.82,初一与高二成绩相关系数达0.90。
也就是说:学生高二成绩在8年前有82%是可以预测的。看的就是学习习惯。
一个学生在小学三年级时所养成的学习习惯,在初一时所掌握的学习方法,
直接决定高二的学习成绩。
另外,学生的学习成绩25%变化有取决于非智力性因素:
意志力是否坚强,是否喜欢学习,是否喜欢老师教的课等。
l 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原因:动机与兴趣
如果孩子表现为,学习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差、懒惰、贪玩、应付作业,那么他的学习成绩下滑原因就是动机和兴趣的原因。
动机和兴趣的原因辅导班是纠正不了的,只有家长能解决。如果是这类原因就不要上辅导班。
l 高中学习下滑原因:学习方法和基础的原因
表现为:学习刻苦,题海战,学习力不从心,学习无计划
有好多高中生,由于初中基础没学好,高中想学学不动
l 性格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小学时外倾向的孩子成绩好,初中生性格影响比较模糊。
一般内倾向的男生和外倾向的女生会成为尖子生。
初一年级,高一年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对中高考成绩起决定性作用,
初一年级是方法教育的第一步,很关键,一定要走好。而性格因素不是直接的。
l 智力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正常孩子智商是100~115 ,智商超过130的孩子属于智力超常的孩子,智商达到160的是天才,那是爱因斯坦,智商低于90的孩子是弱智的孩子,
中国智商研究报告显示:智商低于90高于130占所有学生的2%,在一个40人的班级里按照2%的比例很难找出一个智商低于90高于130的学生。
也就是说全班孩子的智商相同。我们能不能为自己和尖子生有着相同的智商而给自己先鼓一下掌好不好啊!(掌声)
二、你和尖子生有一样的智商,为什么学习成绩不一样呢?
我们来看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可以预测的。
小学阶段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达到0.6~0.7,小学的尖子生是靠智商优先的;
到中学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达到0.5,而到大学,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只有0.4~0.5。
所以我们发现一些天赋不太好的孩子为什么能成功呢?
中国古话讲:勤能补拙。他们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
现在可以想象小学一年级,开学了,我们有七个东西是相同的。
拥有相同的老师、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智商、相同的作业、相同的课堂、相同的试卷、相同的学校,
经过3个月后,同班同学一个学生比另一个学生多考3分原因是什么?
短短的3个月一个学生比另一个学生少考3分,这就是桶底的裂缝出来了。
小学一年级就有3分的差异了,到了高三,就会差300分。
所以我们会发现,当我们的孩子教学的硬件很强大的时候,他们的软件是不是出问题了?
三、用四个公式解释一下学生学习差异的形成规律:
1. 不同的家庭教育产生不同的学习习惯。
2. 不同的学习习惯产生不同的学习方法。
3. 不同的学习方法产生不同的基础知识。
4. 不同的基础知识决定学习成绩。
越小的孩子解决方案越好,如果是高三学生恐怕只有最后一付药可吃了,就是6个月时间改善基础知识来提高成绩。
高三学生讲学习习惯来不及了,讲学习方法来不及了,给家长讲改进方法也来不及了。
四、造成学习差异的两种现象:
1、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从笨鸟先飞说起。有一次,孩子考试回来,考试成绩下滑了,90%的家长指责孩子:指责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刻苦、指责孩子不好好学。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都是孩子的原因造成的,但从教育的观点来看,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属于学习习惯不好,而学习习惯不好与家长有直接关系。
所以在家长的指责下我们亲手把孩子推进两个深渊:
一个是苦学的深渊、一个是题海的深渊,你的孩子将永远无法自拔、永世不得超生。
建议家长陪孩子做第二个游戏,时间是明年5月份,地点是高三教室。
在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把初中学生领到高三教室,看看高三的学生在做什么,
99%的高三学生在做题,所以他们99%的高三学生考不上清华、北大。
他们都是深受笨鸟先飞思想毒害的孩子。希望你们不要成为下一个。
2、人的心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葡劳夫教授给他的学生做过这样的实验,
在一个漆黑的屋子里,老师让10个同学们手拉手从屋子的一头走到另一头。
10个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走了过去。
走过去之后,老师打开灯,学生们惊奇地发现,原来他们走过的是一条独木桥,
桥下挖了很深的一个坑,坑里面放满了毒蛇,然后老师让10个学生们再走回来,
结果只有三个学生走回来。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孩子生下来都可以考北大、清华的,
都具备走过去的能力;
为什么若干年后只有三个孩子考上北大、清华了,
绝大多数孩子都没考上呢?
不是孩子能力出问题了,而是心态有问题了。
五、学习习惯划分的三个层次
1、小学到初二以前是不自觉阶段
2、从初二到高二半自觉阶段
3、高二以后为自觉阶段
做第三个游戏:测试同学们的学习习惯,放暑假了,家长上班了,临走时对孩子说:“在家好好学习呀。”
家长离开家门以后5分钟以内把作业扔到一边去打游戏机了,这种孩子属不自觉学习习惯。
还有的孩子苦苦坚持40分钟后,实在忍无可忍也去打游戏机了,这种孩子属半自觉学习习惯。
有的家长在回家后看见自己的孩子在打游戏机后开始骂孩子。
其实有个专家讲过这样一句话叫做“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做错事的孩子,只有做错事的家长”。
为什么要讲这句话呢?
家长下班回来你要看见你的孩子在玩游戏机,你千万不要生气,
你应该感到高兴,恭喜你,你培养了一个诚实的孩子。
你要是看见他在家里学习的话,那他一定是装出来的。
六、家长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法
l 处罚
处罚是什么意思呢,
处罚就是打骂的意思,这招很管用。
为什么这招管用呢?
对一个初中的学生说道理,他们比家长说得还深刻,
给他们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都是脑袋管不住手脚的人,
只有打骂是最管用的,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古人讲,玉不琢,不成器。
但家长在处罚时一定要注意五项基本原则,否则就是滥杀无辜了:
1、处罚是最高级别惩罚。
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已经成了滚刀肉了。”
为什么呢?他的孩子犯了一个很小的错误却一直承受最高级别的刑罚。
2、处罚的最高境界是爱自己的孩子。
要爱自己的孩子,当家长准备动手的时候,
要是发现自己孩子已经哭了就不要再打骂了,
点到为止,起到威慑力就可以了。
3、处罚前要让孩子明白处罚的规矩。
当周末家长看见孩子看电视时说:“你,写作业去。”
有很多孩子离开电视机时有两个问题搞不清楚:
第一个是为什么家长可以看而他不可以看;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时候可以看电视。因为你的家里没有规矩。
4、就事论事的原则。
犯了错误以后要就事论事,不要数罪并罚。
5、立即处罚的原则。
有的母亲当孩子犯错误后心软了,总是说:等你爸回来收拾你。
l 陪读
紧密式陪读。适于不自觉的、注意力长度低于10分钟的初一以下的孩子。
方法是孩子做作业,家长坐在孩子同桌,以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松散式陪读。
适于注意力相对集中的孩子。
方法是,每天晚上孩子写作业时要求他把门打开,家长把电视机关掉,保持家里安静。
这扇门必须打开,有的家长说孩子房间的门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都打不开。
有的孩子关着门,在自己的房间里一学就是两个小时,你相信吗?
可能吗?他们把门关上以后肯定发生了许多“见不得人的事”。
一个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就是在关上门以后形成的。
l 表扬。
表扬对孩子是一种激励,但要注意不能滥用。
举个例子,一个初一的孩子家长听完赏识教育以后说:
听了赏识教育,我把我的孩子整整表扬了一年,也没有把学习表扬上去。
所以,表扬只对弱智和小学生适用
对于一个智商正常的初中生,家长滥用表扬的话,他们是很容易看出家长的阴谋诡计的。
l 监督。
学习计划做好以后,家长要陪伴孩子做好监督工作,
以前讲过坚持21天,就可以使量变到质变,
孩子学习不好,习惯没有形成,第一个放弃的人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家长能坚持21天学生也能坚持21天。
单一的教育方法都会导致学习习惯的失败。
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
只有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将这四招融汇起来使用,才会有成效。
不能只批评不表扬,也不能只表扬不监督。
七、初中三年怎么学呢?
一句顺口溜“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用教育的方法分析一下:
ü 初一是预赛,完成两个项目:适应和调整;
ü 初二称为关键期和分化期,是学生贫富差距最大的一年,初中课程的一半要在初二完成,也就是把初一和初三加起来等于初二,是最繁忙的一年,也是留级最好的一年;
ü 初三是选择期和提升期,
“用九个月的时间把三年的学习内容复习完”很少有人能读懂这句话。
现在到初三教室看一下,还有不少人在做题,
如果做作业的时间大于复习的时间,如果想提高中考成绩,理论上讲是不可能的。
八、学习方法解决方案:
有学生问,说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象《九阴真经》一样的,
我们念一遍就可以成为天下第一呢?
中国练武的讲过这样一句话,叫做“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
武与功之间的关系相当于这里所讲的基础与方法的关系。
方法是武,基础是功。
解决学习方法需要解决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问题。
l 解决学习内容问题
学什么?这里没法讲,按照“因材施教”的方法,60个学生要有60个不同的学习内容。
l 解决学习过程问题
怎样学的问题:
一个试验,证实知识点的分散复习和整体复习的分析。
找两个班的学生,
A班的学生老师每天加一节课复习当天的知识,这种方法叫分散式。
B班的学生每周末进行集中复习,这种方式叫整体复习。
实验前两个班的成绩是相同的,经过三个月后在期末考试时统计成绩:
A班不及格率是0,B班6.4%;
A班良好率是36.6%,B班是36.6%;
A班优秀率是31.6%,B班是9.6%。
结果说明分散复习好于整体复习。
也就是每天复习当天知识,好于统一集中复习。
北京四中就一直用分散式复习,老师上午讲课,下午就期末考试,
不给学生留出一周时间做集中复习,逼着学生平时做分散复习,化整为零。
搞考前突击是很愚蠢的做法!
做一个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过程问题,每天下午回家第一件事先做什么?
很多学生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书包做作业。这是很错误的,而且是极端错误。
建议家长做以下游戏:用相同的作料做的两道菜。怎么呢?
第一道菜是先把油烧热再放菜,另一道菜是先把菜烧热再放油。
两道菜能一样好吃吗?为什么不一样呢?就因为放作料是先后顺序不同。
所以一定要记住: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复习,复习永远排在作业前面,不复习,不作业。
九、“3”就是三个学习过程的排列规律
1)学校学习过程:
主要完成:听、读、看、记,在学校老师那里获取知识(10元钱,只得7元钱,拣钱)
2)家庭学习过程:
放学回家的学习过程,把学校学习的知识完成理解,发现没有学好的地方。
3)周末学习过程:
把一周学习的过程完成回顾、整理,对知识查缺补漏。
现在我们来分析清华、北大是怎样把你淘汰的。
早晨到学校上课,老师很高兴,发给学生每人10块钱。
在重点学校的一些尖子生中调查,发现老师发的10块钱,尖子生只能得到7块钱。
其余的3块钱,掉到地上了。
可是他们很狡猾,在回家后把掉在地上的3块钱拣了起来,
在他晚上睡觉的时候,他的兜里还是10块钱。
而广大的中下游的孩子每天至少有40%的知识掉在地上没有拣。
后果是,一天不要紧,一周不要紧,一个月还不要紧,三个月后,
通知书发下来了,“×××学生,你这辈子都考不上清华、北大了”。
因为基础知识每天丢掉40%,堆积到三个月后,考清华、北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十、“4”指的是四个学习环节“学、 查、 改、 纳”
我们来组装学习这台机器。
在吉林,一个农民家里培养出三个博士生。
中国很多家庭都出现过这样的事情。然而很多老师的孩子考不上大学。原因呢?
有很多高中的孩子家长看不懂孩子的数理化了。
“3461” 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控制体系,能够让小学文化的家长辅导高三学生,湖北省高考状元就是用的这套学习方法。
l 第一个过程:学
在学校学习主要是“学的环节”,记笔记就是一种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源自于学习习惯。
学生主要运用四个字“听、读、看、记”。
家长注意看住孩子的课堂笔记。
家长每天上班,你怎么知道孩子在学校学习情况怎么样呢?
很简单,回家用一分钟时间把孩子的课堂笔记扫描一遍,就能知道他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注意,孩子在听老师讲课时很难45分钟保持高度集中。
他们的课堂笔记是个大漏勺,每天回家后应该完成对课堂笔记的整理。
l 第二个过程:主要体现在“查和改”
查: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很难有学生知道哪个地方学好,那个地方没学好。
就要完成查的过程。怎么查呢?
四招:课堂笔记,日复习,作业,考试。
改:找到漏洞后,就要完成改了。作业的全对不能代表考试的全对。
“作业的最高境界是,做错的题,发现什么地方没学好。”这是作业的最高境界。
改的方法就是:错题本。“君子报仇七天不晚。”
错题本是日本学生发明的,80年代传到中国。从北京四中传向全国。
河南有两个高校将“错题本”当作教学项目在全校推广。
每个班建立一个“错题银行”。把做错的题存在里面。
什么时候取利息呢?在考试的时候,做错的题不再错,那就是“错题银行”的利息。
有一句教育的真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习题,不是专家出的习题,而是自己做错的习题”。
每天不要求多,其实做题的数量很多,买很多的习题册做题都是没有用的。
只要把做错的题改正过来,做会就可以了。每周末要完成整理和归纳。
ü 课堂笔记的整理
很遗憾,中学生中90%以上的学生不会做课堂笔记。
有三种表现形式。
第一类型 老师的录音机,很多学生只记不听,成为老师的录音机。
第二类型 老师课堂的板书,全班一样
第三类型 课堂笔记记到了书上,也是最愚蠢的课堂笔记,还不如不记。
“书要越学越薄的”打个比方,书是原材料,课堂笔记是半成品,课堂笔记要比书薄。
前面提到“复习在作业前面”,我们用什么做复习呢?
就是课堂笔记。
试验表明:用书做复习工具,做完单科复习要20分钟;
用课堂笔记做复习工具,每天只需8分钟,这就是学习效率的提高。
ü 课堂笔记技术要求:
三点一线:
“三点”是指听课要抓“重、难、疑”点 课上老师提出的难、重点,还有就是“疑点”,要求学生在下课后用一分钟时间标出疑点。
“一线”是整理昨天的知识和今天的关系。
色笔区分:三种不同颜色笔区分三个点
预留空白:学生听课时以听为主,课堂笔记要记成大纲类型的笔记,
给课后整理留空白,给初三留空白,
中考秘笈“一轮复习抓笔记,二轮复习抓错题,三轮复习抓归纳”。
课后整理,字迹工整,每日检查,建立错题本。
如果家长把孩子的作业本当废品给买了,那对孩子的一生都是一个遗憾。
如果把三年的错题归纳到“错题本”上,那将是家长送给孩子一生当中最昂贵的礼物。
ü 错题本格式:
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作陪读时,要完成对错题本的整理。
1.年月日
2.原题
3.错解。
按照这三个格式把孩子前一天的错题和当天30分钟作不出来的题,记录在错题本上。
周末的时候做错题分析,做两件事情:
1.错误的原因
2.正确的解法。
平时做作业,禁止做一道题花30分钟,但周末花3小时也要自己解。
因为作业主要完成孩子的应试能力,而错题本主要完成查、缺、补、漏。
(作业检查孩子的应试能力,错题本完成查缺补露)
错题本,错题是个宝,天天不要少,每个周末搞,积累为大考。
二轮复习抓错题
绝大多数初三学生二轮复习抓不起来。
做完一轮复习后,他们都变成聋子和瞎子。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哪没学好,复习怎么复习呢?
所以错题本相当于飞机的导航灯一样,指明前进的方向。错题本能够指引自己查缺、补漏。
l 第三个过程:知识的归纳
1)单科知识体系图
用语文举例
语文七层楼:
作文
理解和分析
阅读
句
词
字
音
文科积累性很强,每周末找个本子完成音、字、词、句的归纳。
进行分类整理。
看这张表,我们来分析,两个学生语文学不好,原因会一样吗?
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3楼出问题了,有的孩子可能5楼出问题了,
所以辅导班的补习往往阴差阳错,永远无法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自学可以哪有问题补哪。
那么,美国的孩子学习英语的时候先背单词吗?
学习母语的时候,我们从梯图上可以看到和学外语是不一样的,
先有阅读,然后有单词,这是母语的学习方法。
母语一般先有阅读,后学词汇,自上而下。
学英语是现有词,语法,后有阅读。自下而上的。
2)归纳本
文科积累呈层状,分类整理看数量;
理科整理呈树状,正确习题练思路。
文科学得好的孩子,数量感很强,积累越多,作文越好。
中考的第三个秘笈“三轮复习抓归纳”
十一、“6”是指高考状元具备的六个学习习惯
1.预习的习惯
2.复习的习惯
3.作业的习惯
4.思维的习惯
5.听课的习惯
6.作息的习惯
l 讲作业的习惯:有的同学考试的成绩没有作业的成绩好,就说考试没考好。其实是作业的习惯出现问题。下面来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应试能力,看你是否有以下问题:
1)每天晚上做作业时遇到不会做的题向同学询问
2)每天晚上不看表,没有时间控制
3)每天晚上习题失控,做一道题经常花30分钟以上
4)每天晚上遇到的难题,错题处理不干净,没有错题本
5)每天晚上作业前不复习,作业时把书打开就做作业
6)每天晚上作业时有喝水习惯
7)每天晚上作业时吃零食
8)每天晚上作业时打电话
9)每天晚上作业时上卫生间的习惯
孩子们的应试能力的培养出现这么多问题。
有的孩子说做作业时听音乐是最有效率的,你千万别相信他。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并发症:
考试时粗心丢分很多。粗心是永远也治不好的,但是用教育方法可以控制粗心。
十二、“1”一个学习计划
考试最大的收获不是分数,分数不重要,一次期中考试考得好并不代表中考考得好。
考不好的学生也不要气馁,因为这只是说明你这三个月没学好。
考试的最大收获是收获一个学习计划,下面看一下学习计划的流程:
试卷改错——卷面统计——知识漏洞分析——学习方法漏洞分析——漏洞对策分析——落实
为什么要做卷面分析呢?
家长看不懂学生的错题不要紧,老师已经把错题改完了,家长贴着错题做卷面统计。
举个例子,早晨孩子没洗脸就到学校了,自己脸上有个脏东西他自己看不见,
班级的同学看见了,就告诉他“你脸上有脏东西了。”
他自己还不相信,怎么办呢?拿出一面小镜子一照,看见了。
卷面统计就是小镜子。
下面给大家两面小镜子:
学习方法的得失分统计分析
知识结构的得失分统计分析
不照不知道,一照吓一跳,结果是,从小学一年级考试开始,孩子丢分原因是相同的,
一直在采用自杀式学习,一直在相同地方摔倒。
所以,可以提前两年半就预测到孩子中考的考试丢分原因。
能否把中考成绩提高,就看孩子丢分的漏洞能不能缩小,能不能把学习的计划落实下来。
十三、总结
学习就像组装汽车,汽车的部件有
发动机——学习动机
农村的孩子太想考好大学了,他们的发动机非常好。你是否也想考好大学呢?
方向盘——课堂笔记
刹车 ——错题本
变速箱——归纳本
学习成绩不好,说明这几个部件有问题了,我们能不能把车修一下再上路哇!
再重申一下中考三大秘笈:
“一轮复习抓笔记,二轮复习抓错题,三轮复习抓归纳”
家长留给孩子一生的财富是“错题本”。
十四、家长有什么?
有很多家长家里不富裕,也有的家长很有钱。
但是,不管哪个家长,在他的口袋里有这样几个东西:
ü 时间:
初一,初二这两年,在孩子学习习惯校正的阶段,
两个家长陪读时间每周不能低于6个小时,
低于6小时将来你的孩子没有考上大学你不要怪孩子,
“种豆者得豆,种瓜者得瓜。”
初一和初二这两年太关键了。所以,第一是有时间。
ü 耐心:
训练——有这样一种现象,马戏团的猴子会做人的动作。
按照美国专家的研究,人的行为习惯校正需要21天,
而猴子需要1000次、甚至10000次,但猴子还是成功了。
猴子能训练,人不是比猴子强多了吗!
我们没有把一样东西给孩子,那就是耐心。
通过孩子的期末考试试卷、作业本、课堂笔记,对孩子学习习惯测评,
帮助孩子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
解决四个问题:如何复习、预习、归纳以及如何做课堂笔记。
十五、世界上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第一种痛苦是妈妈生你的时候,但是伴随着这种痛苦,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
第二种痛苦就是一个人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良习惯,敢于向自己提出挑战。
十六、故事:雄鹰再生
鹰是寿命很长的动物,一般能够活到70岁,但是在它40岁的时候,自身功能下降,它的爪子很长,而且开始弯曲了,不再锋利。
同时,它的羽毛开始丰厚,飞行高度、速度开始下降。它的捕食能力下降,将面临饿死的危险。
于是,它便进行了150天的训练,它带上足够的食物,找一个山洞躲起来:
先用石头把自己的爪子上的指甲砸下来
(同学们回家后把自己的手指甲掰下来好吗?是不是很疼呢?)。
等待爪子恢复好,用锋利的爪子,把自己翅膀上的羽毛一根根拔下来
(同学们把自己的头发也一根一根的拔下来,疼吗?)。
然后,鹰还要等待,等待它新的羽毛生长出来以后,它的羽毛是非常轻盈的,
它的飞行高度和速度都恢复了,它的爪子也锋利了,它还可以继续翱翔30年。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改正自己学习习惯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过程。
我们希望孩子在改变自己学习习惯最痛苦的时候,有家长能够陪伴在孩子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