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提升
摘要: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得原本属于边缘学科的地理学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地理学科作为“+3”中的一门,地理学习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因此,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目前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都应认真思索的问题,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高考改革;有效教学;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
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得原本属于边缘学科的地理学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地理学科作为“+3”中的一门,地理学习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未来。但与此同时,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尤其是“六多三少”问题特别突出——课程多、教材多、教辅资料多、考试多、作业多、补课多,活动少、娱乐少、睡眠少,一直摧残着广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提升教学有效性便显得更为迫切和具有实际意义,笔者就此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一、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我国以往各学科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照本宣科地将书本内容灌输到学生脑中,并通过大量训练培养出一个个“做题机器”。但当学生步入社会后,在一段时间内却会感到很难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面对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感到在校期间不但学业负担重,而且是一个“无用的学习”过程,这完全违背了学习的初衷。针对这一状况,笔者觉得不如在日常地理课堂教学中做一些“加减法”,减少课堂中死板的教学环节,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但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主动学习,提升他们的地理素养,使他们在日后的人生中受益。
1.减少理论灌输,增加技能培养
虽然地理属于文科,但如果教师直接把书上的概念、规律等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妥当,最终只会让学生对课堂越来越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笔者认为应减少对书本上一些知识内容的死板教授,而增加以提升学生地理技能为目的的趣味式教学,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地理素养,大大地提升了教学有效性。
例如,较大的地震灾害近几年来在我国频繁发生,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0年“4·14玉树地震”、2013年“4·20雅安地震”等灾害的发生,震醒许多人,整个社会开始意识到这方面的教育是多么重要,而学校教育在这方面非常欠缺。笔者作为地理教师也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课堂教学,仅仅只关注了课本上关于地震的基础知识,将它们一股脑儿灌输给学生,但日后如果学生真遇到地震,这些书本上的知识毫无帮助。虽说身处上海的我们很少经历地震,但是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分布影响范围十分广阔,而我国又地处这两大地震带的交界处,另外学生们去国内外旅游留学甚至生活的话,仍有可能遇到地震灾害,他们需要了解一些地震后的求生技能。于是经过充分备课后上《板块运动》这个专题,当介绍到地震时,笔者会花上近一节课的时间来让学生了解地震发生前的先兆,知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式和应对突发状况的策略,以及在地震发生后还要学会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受困者。每次上完这样一堂课,学生们参与讨论的热烈程度及脸上认真的表情告诉笔者,他们喜欢学习这样的知识,而且相比于课本上的内容,他们也更需要这样的地理技能。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理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可以说一切地理事像都是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内、一定的时期里存在着和发展着的。因此,关于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内容是地理学的基础性知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区域占据着重要地位,高中地理人地关系、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可持续发展都需要落实在区域上,这是我们地理教师都有的基本认识。然而,我们对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惑,特别是针对高考地理复习,老师们问得最多是如何把握区域地理知识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问题。因此,区域地理教什么、怎么教成为地理高考复习中的疑难问题之一。本人认为老师们之所以在区域地理教学上有此困惑,可能由于以下两个因素:(1)《高考说明》中对区域地理的具体内容没有明示,只笼统一句“不同尺度区域(大洲、地区、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中国“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四大地理单元的主要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确实让人难以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2)新课程高考试题中,没有发现直接考查区域地理知识的试题内容,区域仅仅作为试题素材或问题背景出现在试题中。“教什么”和“怎么教”涉及了教学的两个核心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教育原理上分析,“教什么”关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属于课程范畴;“怎么教”关涉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属于教学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两者哪个更重要?取决于不同的考量。从课程设置的角度看,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些,因为,属于课程内容和目标的“教什么”具有“价值引导”作用。从教学效率角度看,怎么教显得更重要些,因为,涉及教学方法和效率的“怎么教”具有“效率优先”的意义。对教师而言,通常会更多的注重和考虑怎么教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的课程是由国家统一设置和学校规定的,特别是在统一高考这样的制度下,中国教师对课程的自主权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们头脑中的课程意识比较淡薄,甚至是缺失的。我相信这是中国大多数教师的现状,因为不需要、也没必要、更没可能自主地创编课程——选择教学内容,留给我们唯一值得和需要研究的就是怎么教的问题。所以,在我们的头脑中,所谓教学研究一般就是指教法研究或研究教法,如此一来,我们的教育科研视野就“降格为一种技术”,我们的教学行为就沦为一种“狭隘和肤浅”技术性操作,这就是我们现今的一种教学生态。回到区域地理教学。你会发现,所谓的困惑其实就是我们需要同时面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问题,而且“教什么”的问题成为更迫切的现实摆在了我们面前。面对大量庞杂的区域地理知识内容患得患失、莫衷如一:如何选择、怎样取舍?面临时间紧、要求高、考试难的现实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如何教、怎样学?这就是我们面对区域地理教学的心理困境和教学迷罔。怎么办?问题就是研究的向导。区域地理的高考复习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需要我们作出认真的思考和艰辛的探究。对此,我曾经提出过本人的两个基本观点,这就是“以高中地理的知识视野看区域,从高考试题的能力导向教区域”。前一句重在“看”,是给区域地理一个确当的定位,明确应当给学生哪些区域地理知识,即明白区域应该“教什么”的问题。后一句重在“教”,是给区域地理一个教学方法论的导向,知道高中学生“复习”初中区域地理的路径和方向,即解决一个“怎么教”的问题。这两句话是原则性的提示,不具有操作性,做起来还是不好把握,借今天的话题稍作展开,以期引起讨论。“以高中地理的知识视野看区域”。让我们先看看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中关于“区域”的内容,教材《必修III》是围绕区域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个主题来组织的,其核心思想是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下面我们对《必修III》中有关区域的内容进行梳理如下:地理区域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区域发展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结构空间结构 产业结构 从上面的结构体系中,可以看出,在高中地理的知识视野内,关于“区域”的地理主要不是关于区域的基本地理事实和知识,而是区域的特征、结构、差异、联系和发展,尤其关注区域的发展问题(区域发展是与区域问题紧密相关,是针对区域问题解决而发生的,这里的“发展”意味着对环境的改造和治理,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前景),这给我们区域地理教学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向度和一个合理的内容参照。那么区域地理的基本的事实性知识还要不要?当然要,而且很必要。但这里有两点要强调:(1)区域的事实性知识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所以不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重点,区域地理教学内容要超越教材、教学立意要高于教材,因此区域复习不能停留在对事实性知识的低层次重复,要与高中地理知识发生联系,初高中地理知识整合成紧密相连的整体;(2)对区域地理的事实性知识有所选择,即恰当取、舍、增、减。因为没有可能也没必要要求学生都去掌握,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上面的分析能让我们大致明白“教什么”的问题。“从高考试题的能力导向教区域”。掌握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但不是唯一的任务,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更重要的目标。就应对高考而言,学会知识信息的解读和处理、学会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学会问题的论述和表述,是一种学力表现,也是应试要求。这就涉及“怎么教”——如何有效复习的问题。怎么教,不只是一个技术性的操作形式或教学形式问题,在我看来首先是一个教学的指导思想问题。它与教学内容和目标密切相关,不能撇开教学目标和内容,单纯地谈论教学方法。根据区域地理的教材编排体系,一般采用“总——分——总”结构形式。基于高中学生复习区域是直接为高考服务这样的基本实情,应当与一般意义上的区域地理教学形式有所不同。根据我的课堂观察和实践经验,区域复习中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可供参考。第一种,区域模块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可以简写“地理事实+区域”,这是目前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得最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多采用这种模式。因为,它与教材的结构基本相似,教与学都显得相对容易,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也较为顺手,教学进度和内容呈现,基本与教材的知识体系相一致,易于把握,各类辅导资料也容易找到,省力省心。这种结构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从突出某一区域的主要地理事实知识入手,展开课堂叙述,教学体现区域整体性原理,以掌握区域基本事实知识和地理特征为主要目标。第二种,知识要素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可以简写为“地理要素+区域”。这种模式是区域地理教材的总论部分采用的形式,因为没有在分区中采用,分区仍以区域模块结构方式。教学中,老师们按照教材的编排体例,区域总论与分区采用不同模式,在有些内容上难免重复。如果我们大胆一点,能否设想对整个初中区域地理进行整体设计,分要素按区域进行“一次性”集成,用要素贯穿整个区域教学。如:用“位置”要素认识各区域的空间分布,按“气候”要素认识各区域气候分布、特点和气候成因分析,按“地形”要素对不同区域进行地形地势分析比较,就“经济活动”、“产业结构”、“环境问题”。。。。等按知识要素对各区域进行系统扫描、知识梳理和特征概括,不再按各分区进行模块学习。第三种,教学主题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可以简写为“教学主题+区域”。这种模式不再系统地讲区域知识,而是以主题带区域背景知识的形式展开。区域的地理事实性知识作为主题背景被提示和发现,这里区域知识不是目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才是目的,主题才是关键。每一个区域设计一个(最多两个)教学主题,以此为纽带将区域地理基础知识(自然和人文历史)整合起来,综合性强,要求高。这种教学结构虽更符合高考的要求,但执行起来的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如果有第二论复习安排的话,对大多数普通中学而言,适宜于第二论复习。关于主题的确定,可以结合高中地理《必修III》,采用类似区域案例的方式,以区域为案例作主题解剖。以上提供的三种教学模式,是在实践中老师们摸索和创造出来的。“模式没有好坏,教学没有模式”,模式只提供一种结构框架,一种教学意向,把模式固化就会走向僵死,灵活运用,因时因人而宜才是唯一正道。教什么、怎么教是教学永恒的研究主题,对它的探究没有终结。
㈢ 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当老师的一定要对课本及相关领域很熟悉!上课能做到不看课本讲的很熟就很容易把课教好!而且要定期提问学生,不要只是提问几个人,而是基本是整体提问,就是一次就选一排的同学,挨个起来回答问题,答不对的 就要坐下,让后面的同学回答,很有效
㈣ 如何学习区域地理
地理:
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
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中国地理:可看这几方面的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相信经过努力,同学们一定会喜爱地理并学好高中地理的。
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己的方法。
祝学习成功!
㈤ 求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我认为区域地理一定要边学边记,并经常总结,一些好的总结和分析资料可以助你记忆和理解,学习方法上,我经常应用的有:1、上课时一定要紧跟老师节奏,注意老师强调的知识要点;2、课下总结和分析,一天用上半个小时来记忆;3、不懂的题要求助老师同学,并认真总结;4、这里有一些我自己的方法:a记忆重要纬度,多看地图,增强定位能力;b认真学习老师的答题方法,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分析能力很重要;c表格方法,比较方法记忆各区域特点,以增强记忆。希望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
㈥ 新教师如何上好区域地理
如何进行区域地理的教学
要上好地理课,确实不容易的。我上地理课,多是按传统的方法上。后来我上了一节地理公开课《黄河的治理》,用“综合法”和“比较法”进行区域地理的教学,比较成功。同时有一些感想和收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那是在去年的县下校听课,我接到学校的通知要我上一节地理公开课,通知还特别强调要制作课件,要用多媒体教学。那段时间,我除了自己大量的查找资料、上网、下载、制作课件外,还要求学生也查找一些资料和图片,忙了半个月才做好准备工作。
那天上八年级的课,有二十几位老师来听课。听课老师的阵容比较大,学生起初比较紧张,以至于我在进行导入新课的环节比较困难。具体情形是:我在音乐声中提出第一个问题“人们在自己受了冤屈的时候喜欢说自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这句话在我们的地理里面是有一定道理的,有哪位同学明白这个道理?”问题提出来了,学生却没有反应,我只好鼓励他们:同学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让这么多的老师感受一下我们八(5)班的风采。地理科代表才站起来说:“那是因为黄河水本身就不清,所以无论怎样洗都洗不清。”我及时的表扬了这位同学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同学们的情绪才慢慢被调动起来。
趁热打铁,我点名要一位同学上来画出黄河的简图,并指出课件上的闪烁动画出现黄河的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流入的海洋、以及显示黄河流经的省区。此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更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了,接着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有的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你的观点呢?黄河是其中之一还是两者兼有?”学生自由讨论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归纳出以下几点:一、黄河的奉献包括: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二、黄河的忧患包括:饱含泥沙、地上悬河、决口危险。再通过播放黄河上、中、下游的一些图片和录象让学生比较,从而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再讨论出黄河的治理方法。最后,我播放了一些历史上黄河泛滥时房屋倒塌,人民流离失所的凄惨情景录象,让学生感受洪水的危害,产生强烈需要解决水患问题的情感。
这节课获得了听课师生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本人课后反思这堂课的成功,除了得益于学生课前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教师整理并制作出精美课件外,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特别是综合法和比较法用得比较成功。通过反思,我发现: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综合法和比较法是用的最普遍的两种方法。
区域地理是探究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形成不是由某一地理要素决定的,而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运用综合法,从整体认识分析该地区突出特征,而区域特征是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所以我们不能将区域地理特征割裂开来一个一个地讲,那样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而是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将教学变成学生“感知问题-分析问题-综合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上述课例里黄河的奉献和忧患以及治理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其次,是要善用比较法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比较法的种类可以有很多,但不外乎都是“比同”和“比异”“比同”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致性,“比异”能使学生理解区域地理的差异性。这两种方法都能够体现比较的层次性和鲜明性。在教学效果上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黄河的讲述中通过黄河上、中、下游的植被、地形、水质的比较,学生就加深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对“地上河“的形成的理解。教师在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构成知识网络,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方式,所以说有比较就要有综合,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常常要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㈦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很简单,多背,多看,多写练习,绝对可以考高分,初中很多科都是靠背来提高成绩的,多背就是多积累,初中学的都是很基础的东西,背一背就八九十分打上的,初中理解的东西比较少,题目也是很容易看懂,所以学习区域地理就是多背多看,比任何方法都管用。
㈧ 不同尺度区域地理教学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研究区域特征,定位是前提,一旦位置确定,其区域特征自然会显现出来。通过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区域地理的重点是从空间的角度表述区域特征的,因而熟记各省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㈨ 谈如何进行区域地理教学
帮助学生构建地理思维素材库
培养学生区域地理思维能力
在区域地理思维认知结构下的有效教学方法
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
㈩ 高中地理教学方式有哪些
PPT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地理需要大量的图,这样最直观。
而且也比较容易展示一些相关的各地风土人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么,可能是带学生观察一些地理现象,然后探讨。
再然后,就是讲习题了,别忽视这个
最后,推荐一个被很多老师摒弃但很有用的方法,对于重点需要记忆的知识要听写,听不出就得到老师那儿背。虽然这样学生会不是很喜欢,老师也会比较累,但是这样就能保证地理成绩的总体领先,尤其是在重点中学里面,到了高三也会相对轻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