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耕地土壤培肥的建议
1.改善耕地条件
集中连片进行工程治水,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挖掘耕地土壤生产潜力。
1)湖滨洼地的渍害低产田,对原生渍害,要改善排水条件,把一部分有害水源引走和截断渍水来源,改良土壤;次生渍害的地区,深挖排水沟,在沟系密度不够的地区,增加沟渠的密度,并建设少量的暗管和鼠道;增加电力排水设施。
2)山丘冷浸田,要根据地形条件、水文、土质特性,建设截洪沟,防止坡水入冲;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推行水旱轮作。
3)旱坡地,主要是合理布局、农林复合立体利用、提高施肥水平和减轻伏秋干旱影响。抗旱应采取积蓄降水和拦截地表径流、开发浅层地下水、推广节水灌溉、覆盖保墒减少水分消耗、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水分的有效性等技术措施。
2.调整种植业结构
根据土壤资源适宜性评价结果,鄱阳湖地区耕地对作物的适宜性程度,水稻、棉花、油菜以1,2级为主,分别占67.76%,76.49%,69.93%,尤以棉花的适宜性最高,1级地面积接近于1/2。水稻、棉花、油菜最适宜地类主要分布在赣江、抚河的冲积平原地区,不适宜地类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周围以及沿江地区。因此,鄱阳湖地区种植业结构应是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提高单产;调整棉花布局,巩固和发展九江北部棉区;稳定油料作物面积,提高单产;扩大豆类和绿肥等养地作物面积;适当发展早熟梨、猕猴桃等水果种植。
推行粮-经-肥(草)三元种植模式,利用秋冬闲田种植紫云英、黑麦草,实行肥(草)田轮作,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发展草食畜禽,畜禽粪便肥田。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能促进农区种植业和畜禽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合理轮作换茬
单一长期的连作对农田生态环境有许多不利的影响。多年单一化种植削弱了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不利于地力的恢复和培肥。长期连作造成过分依赖化肥提高作物产量,既增加了能源消耗又提高了生产成本,又使土壤肥力下降,环境受到污染。长期的水稻连作,降低了土壤通气孔隙,使稻田通气不畅,致使土壤次生潜育化严重,土壤质量退化,生产力降低,作物产量徘徊不前,病虫草害严重。采用肥-稻-稻和油-稻-稻两年一次轮作,不仅能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水稻产量,而且可充分利用豆科绿肥的固氮和油菜根系对土壤难溶性养分的活化,提高稻田土壤养分的供应。
江西农业大学通过4年的定位试验,以肥-稻-稻连作为对照,从作物生理效应、土壤理化性状、农田生物灾害、能量投入产出等方面研究复种轮作的生态经济效益,得出在江西乃至南方稻区,宜大力发展绿肥-早玉米-晚稻、绿肥-早玉米-晚玉米复种方式,且以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紫云英-早稻-晚玉米→紫云英-早玉米-晚稻的轮作方式最佳。
江西省农科院土肥所在上高的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瓜稻轮作,虽然晚稻的施肥量一致,但瓜稻轮作中的晚稻比连作晚稻增产13.6%,经济效益提高60%以上。稻菜轮作,大部分农户不需要对水稻施用基肥,只追施适量的氮肥和钾肥就能获得高产;稻菜轮作中的晚稻平均亩产达564kg,最高亩产达645kg。
4.发展绿肥生产
无论将绿肥作为覆盖作物、伴生作物或参与轮作,对水田土壤均有保护作用。豆科绿肥共生固氮;活化土壤中难溶性养分;吸收土壤中过量的硝态氮,以防止硝态氮淋溶渗透于地下水;翻沤腐化后培肥地力;释放可溶性养分,且养分供应全面,提供给水稻吸收利用,由此可以减少化肥成本,降低化肥不合理施用所造成的农业环境负面影响。
绿肥翻压利用后,由于大量茎叶和根茬的腐解,可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矿质养分得到活化和聚积。绿肥培肥土壤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绿肥的化学组成、营养成分和C/N。周年有机质积累趋于紫云英>肥田萝卜>油菜(收籽)>冬闲。
根据土壤养分的调查结果及耕地土壤养分的演变,鄱阳湖地区应恢复和发展绿肥生产。绿肥的种植面积应恢复到占耕地面积的30%。北部平原岗地区,主要是在充分利用作物的空间发展绿肥,特别是在棉花行间、套种短期绿肥,培肥地力。南部周围平原丘陵区,双季稻种植面积大,需肥量大,当务之急是配肥地力,应恢复和发展绿肥生产。
5.推广秸秆还田
稻草还田能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强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节省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同时减少秸秆焚烧和废气所造成的对大气和土壤、水质、环境的污染。
稻草还田的方式有直接还田(水稻留高茬还田、水稻秸秆人工或机械切碎翻耕还田)、过腹还田(主要用作猪、牛饲料,通过猪、牛消化排泄粪便还田)和垫栏、堆沤还田。
6.实行平衡施肥
化肥的增产作用毋庸置疑。根据耕地养分平衡状况,土壤有机质积累不足、水平较低,氮素略有盈余,磷素盈余较多,钾素不足,部分耕地存在微量元素缺乏。因此,耕地在增施化肥的同时,要强调化肥与有机肥结合,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兼顾;化肥的施用要“控氮、减磷、增钾、补微”。红壤由于本身含钾量低,对钾的固定能力也较弱,钾素不足将严重制约土壤肥力的提高。要改善土壤的酸化状况,应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改变土壤缺钾的局面,除需要加大钾肥用量外,还要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江西省农科院土肥所的稻田施肥效应和土壤肥力变化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在等量N,P,K的条件下,稻田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增产效果>单施N,P,K>单施有机肥;化肥总的增产趋势是N>K>P;施用有机肥,尤其是有机无机配施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腐殖质的组成,促进稻田肥力的提高;长期平衡施用N,P,K肥料,不会降低土壤肥力;肥料对水稻的贡献率为48%。
7.推行稻田立体种养
稻田推行稻-萍-鱼体系,可减少化肥50%~60%,少用农药30%~50%,水稻产量比常规栽培略增,土壤氮磷钾增加15.5%~38.5%,水稻病虫害减少40.8%~99.5%,土壤甲烷排放减少34.6%。
稻-鸭共栖,通过鸭吃虫、锄草和松土通气,鸭粪便肥田,促进水稻生长,同时稻田为鸭提供食料和活动场所,实现水稻和鸭共赢,而且节省外部能量和物质的投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根据江西省农科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的试验结果,稻-鸭共栖模式不仅有很好的生态经济效益,而且可改善稻米品质。
8.改善耕地环境条件
鄱阳湖地区土壤侵蚀总体上不很严重,但鄱阳湖以及河流周围土壤侵蚀比较严重,而且还出现了堆积现象。因此,要建立鄱阳湖生态功能恢复与生态重建区、农田防护林生态示范区、沙化防风林生态示范区、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恢复区域内生态功能,保护湖区土壤生态系统,减少土壤侵蚀,防止土壤沙化。加快坡耕地的退耕还林,迅速恢复“五河”及其主要支流区域的森林植被,尽快构建恢复其水土保持功能。加快鄱阳湖周边区域的森林植被恢复进度。鄱阳湖湖区周边地区如鄱阳、余干、星子、彭泽等县内湿地森林资源贫乏,有必要在鄱阳湖地区宜林土地上最大限度地发展人工用材林、防护林和经济林,提高湖区森林覆盖率。
严格控制“五河”特别是赣江南支、乐安河上游沿岸厂矿的废水排放,以减轻有机物及重金属污染土壤。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对污染的土壤实行人工修复。施用石灰、磷酸、三过磷酸钙等固定土壤重金属,利用沸石等改良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在重金属污染的耕地改种棉花、麻类等工业原料作物,利用超积累植物修复污染土壤。
Ⅱ 旱地农田培肥原则
旱地农田培肥原则:
一、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有机肥含有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肥效长,并且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在有机肥不足的情况下,可采取秸秆还田的措施来补充。
二、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氮、磷、钾三元素依据肥力条件和不同作物合理配施用。具体的比例和数量可结合当地的测土配方施肥给出的数值来确定。
三、注意施用微肥 微肥的施用以底肥为主,辅以追肥、拌种和叶面喷施等,应遵循重施基肥、巧施追肥的原则,合理调剂。
Ⅲ 如何培肥耕地地力
为提高作物的种植效益,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上应高度重视耕地地力的培肥,其主要措施有: 一、广辟肥源、增施有机肥特别是农家肥,包括人、畜、禽粪尿和草木灰等; 二、大力发展豆科作物和绿肥作物,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和有机质含量; 三、提倡秸秆还田,或用秸秆垫猪栏、牛圈,腐烂后再积肥; 四、利用洁净的沼液沼渣、河塘淤泥和生活垃圾等改善土质; 五、酸性较强的土壤应施用石灰进行中和; 六、适当控制化肥用量,且所用化肥应以复合肥为主。 (来源:吉水县农业局)
Ⅳ 如何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肥料存在的问题
1.建立和健全耕地资源保护法,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耕地保护法律关系是指在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中产生的,由土地法律规范予以确认的具有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中国重视耕地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但制度尚不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缺位,导致耕地保护工作的实际效果不佳。应明确耕地资源保护立法的价值,调整耕地保护法律关系,构建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农地发展权制度。
4.研制新型化肥,改进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
常规化肥利用率低带来高环境风险一直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当前以缓/控释肥料为代表的新型肥料成为研究与开发的热点。缓/控释肥料主要优点是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同步,一次性施肥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的需要,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且对环境友好。众多专家预言,缓/控释肥料将是21世纪肥料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Ⅳ 研究思路与方法
土壤是各类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重金属元素经过作物根系的吸收、植物体内的运移而部分蓄积于果实籽粒等食用器官,从而影响到农产品安全质量。因此,土壤和大气、水、农药、化肥等是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土壤有机质、酸碱度、氧化还原条件、质地与结构等土壤理化条件决定了土壤重金属存在形态,这是影响作物对重金属吸收累积率的重要土壤环境因素;另一方面,作物重金属含量与作物类型及品种有关,根系吸收的重金属往往需要经过植株体内长距离运移才能到达果实籽粒等食用部位;再者,土壤重金属不是作物及农产品中重金属的唯一来源,沉降于作物株叶、果实籽粒上的尘土,以及喷洒的农药、化肥所含的重金属,也可以通过叶面吸收等方式进入植株和农产品,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食用部位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关系的复杂化。因此,研究土壤重金属对农产品安全性的影响,必须考虑土壤环境、作物种类,以及大气、水等其他农田生态环境要素,选择代表性地块、典型作物,相同点位采用“作物-根系土配套采样”等采样方法,尽量消除各种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土壤重金属对农产品的影响模型,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效应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Ⅵ 柜面耕地培肥是啥意思
深耕改土新菜地的土质一般较差,耕作层仅15厘米左右,改为蔬菜田时,由于种植茬数增加,养分消耗大,应逐渐加深耕作层,改善其物理性状。深耕时间可安排在夏秋蔬菜出园时,各深翻2次,使耕作层达25~40厘米。
合理轮作蔬菜连作会导致土壤酸化、盐化和病害蔓延。在粮改菜地区,应特别重视合理轮作,利用不同品种蔬菜的吸肥差异,减缓某种养分的过度消耗,避免或减轻上述问题的出现,从而充分发挥新菜田的生产潜力。如在轮作中安排一些芥菜、豌豆等,能吸收利用一般蔬菜所不能利用的磷钾,并有14%~34%磷钾又重新以可用态分泌到土壤中,为下茬蔬菜改善磷钾营养状况。轮作方式多种多样,但在轮作中应安排一季豆科蔬菜。
Ⅶ 农田培肥为什么有机和无机相结合
这叫合理施肥。就跟人一样,素荤搭配,营养全面。
Ⅷ 土壤培肥的途径有哪些
一、增施有机肥
通过施用人、畜的粪、尿肥及堆肥、沤肥、绿肥等有机质含量高的农肥来增加和保持土壤有机肥含量,有条件的地方可大量施肥(河泥、草碳等),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明显作用。
二、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一是秸秆经过堆沤后施入土壤;另一种是在作物收获后,把秸秆切碎撒在地表后用犁翻压,直接还田,这样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加透气、透水、保肥能力,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三、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是用地养地的耕作方式,在轮作中注意两点:一是适当增加豆科作物种植面积,在轮作过程中四年左右种一茬豆科作物可增加土壤中氮素含量,同时豆科绿肥作物经翻压入土后,大量的根、茎、叶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二是种植耗地力作物要控制年限,如甜菜要七年轮一次,葵花要四年轮一次,豆类和瓜类作物不重茬、不迎茬,要五年以上轮作,这样有利于恢复地力,又防治病害。
四、 种草肥田
应大力提倡种植绿肥、豆科、牧草来培肥地力,增加经济产量。目前可种植的牧草有草木犀、紫花苜蓿等,以此来改善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Ⅸ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
景观格局的数据来源主要有航片、卫片、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各种文献资料,其中卫片是大尺度研究广泛采用的数据来源;景观格局数据处理普遍采用现有的GIS软件,如ARC/INFO、ARCWIEW,结合EXCEL处理,或通过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直接获取各类景观指数。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为: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景观格局指数是高度浓缩的景观格局信息,是反映景观结构组成、空间配置特征的简单量化指标[43]。因此,农田景观格局演变的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并结合图形分析与空间统计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源主要选用能够反映小尺度景观特征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河北省中捷友谊农场1985年、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图(1∶10000),山东省兖州市兴隆庄镇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图(1∶10000),山东省兖州市兴隆庄镇1980年航片(1∶10000);反映历史景观特征的资料:河北省中捷友谊农场1956年建场规划图(1∶25000),河北省中捷友谊农场11队1963年农业机械化规划图(1∶10000),河北省安国市伍仁桥镇1958年大方园田化图(1∶10000),山东省兖州市1980年农业区划图(1∶50000);反映采煤沉陷地复垦工程的资料:山东省兖州市兴隆庄镇采煤沉陷地生态农业复垦规划设计;以及其他相关文字报告等。
数据处理主要采用ARCWIEW、MAPINFO等GIS软件进行矢量化处理,景观指数通过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获取。
FRAGSTATS是由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森林科学系开发的着名的景观指标计算软件,其最新版FRAGSTATS3.3不仅提供了易于操作的可视化图形界面,还增加了许多新的指数,如线性指数(Linearity Index)、穿越能力指数(Traversability Index)等,并对部分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改。另外,FRAGSTATS3.3还提供了1个使用者定义的移动窗口分析方法,可用于计算核心像元的指数值。但FRAGSTATS3.3只接受多种格式的栅格数据,不接受矢量数据。
FRAGSTATS3.3可以计算的斑块指数19个,类型指数121个,景观指数130个,但许多指数间相关性很强,且部分指数主要适用于野生生物保护以及复合种群(碎裂种群)动态方面的研究(如核心面积指数、邻近度指数以及连接性指数等)。这些指标的计算方法详见FRAGSTATS3.3的使用说明书,所有公式都采用FRAGSTATS3.3中的表达式。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AS6.12对部分数据进行相关性、显着性等方面分析,采用对比分析法,选取已规划的区域(中捷友谊农场、兖州市等)、未规划的区域,进行农田景观格局分析和生态质量等方面的比较,揭示一般农田景观规划存在的优缺点,归纳一般农田景观规划设计模式。分析一般农田和已复垦农田的景观格局、廊道与斑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以生产力为主和以生态为主设计的区别,以及农业景观格局、廊道与斑块的设计要求(包括内部构成,如物种、材料等)。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①资料收集与分析;②进行农田景观规划的概念、内容、方法、程序和模式等研究;③一般农田景观格局特性分析,取样分析一般农田景观格局特性;④复垦农田景观格局特性分析,取样分析复垦农田景观格局特性;⑤实例模拟评价。如图1-1。
图1-1 复垦农田景观生态重建研究程序框图
1.4.3 实验与模拟方案
①选择华北、华东地区已规划设计的一般农田、复垦农田,并选择相应未规划设计的农田进行景观格局对照;②通过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获取景观格局和结构指标,计算机处理数据,结合EXCEL建模;③选择一定区域的遥感数据,进行景观格局特性分析;④实例评价。
Ⅹ 水稻土的培肥管理
1.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这是保证水稻土的水层管理和培肥的先决条件。
2.增施有机肥料,合理使用化肥:水稻土的腐殖质系数虽然较高,而且一般有机含量可能比当地的旱作土壤高,但水稻的植株营养主要来自土壤,所以增施有机肥,包括种植绿肥在内,是培肥水稻土的基础措施。
合理使用化肥,除养分种类(如北方盐化水稻土的缺锌)全面考虑以外,在氮肥的施用方法上也应考虑反硝化作用,应当以铵类化肥进行深施为宜。
3.水旱轮作与合地灌排:这是改善水稻土的温度、Eh值以及养分有效释放的首要土壤管理措施。
合理灌排可以调节土温,一般称:”深水护苗,浅水发棵”。北方水稻土地区,春季风多风大,温度不稳定,刮北风时,气温土温下降,因水热容量大,灌深水可以防止温度下降以护苗;刮南风时,温度上升,宜灌浅水,温度上升高,利于稻苗生长,特别是插秧返青以后,宜保持浅水促进稻苗生长。
水稻分蘖盛期或末期要排水烤田,可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提高地温,土壤发生增温效应和干土效应,使土壤铵态氮增加,这样在烤田后再灌溉时,速效氮增加,水稻旺盛生长。这对北方水稻土,特别是低洼粘土地烤田,效果更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