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识字方法的研究假设

识字方法的研究假设

发布时间:2022-02-25 15:52:44

‘壹’ 幼儿科研方法试卷与答案 学前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有哪些内容 简答题

1.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在学前教育科研中,一般以人作为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对象,首先要确定是进行总体研究、抽样研究还是个案研究。 总体研究是对研究对象个体进行的研究。总体就是指全部研究对象,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总和。例如,“上海市区6岁儿童识字量的调查”。这个课题的总体就是上海市区全体6岁儿童,不包括郊县的6岁儿童,也不包括市区其他年龄段的儿童。总体的数量和范围不大时,可以进行总体研究,但是,当总体的数量和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抽样研究。 抽样研究是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部分作为研究样本进行的研究。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研究对象称为“样本”。抽样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对所抽样本的研究结果,对总体情况进行推论。抽样研究的前提是:样本必须要有代表性。所以,为了使推论准确,在抽样时要遵循随机原则,即抽样时要尽可能使在一定范同内的每一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均等。 个案研究是以一个人或几个人做样本,或者以一个群体为一个单位做样本,对某种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的研究。尤其适用于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的研究。个案研究虽然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代表性,但普遍性总是存在于个别之中。 2.研究变量的界定 研究变量指研究者感兴趣的、所要研究与测量的、随条件和情境变化而变化的因素。变量就是会变化的有差异的因素。变量相对于常量而言,常量指在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相同的特征或条件,而变量则是指在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征或条件。 在教育研究中,常量不是要研究的内容,研究要探讨的只是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一项研究往往会涉及多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例如,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就被试验者(以下简称被试)来说,学业成绩、智力、动机、兴趣、能力等因素在质和量上都会发生变化,都有差异,而且这些变量的相互关系交织在一起。把它们都拿来研究是不可能的,因此研究者必须事先决定研究的主要变量,并理清变量之间的关系。 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应用最广泛的变量。 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 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产生的效应,是研究者要测定的假定的结果变量。 无关变量有时也称控制变量,是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即除了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和需要测量的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是研究者不想研究、但会影响研究进程的、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 通常情况下,研究要探讨的是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自变量是研究者要操纵的因素,是变化的原因,因变量是研究者要测定的因素,是变化的结果。自变量的变化能引起或影响因变量的变化,而因变量的变化依赖于或取决于自变量的变化。例如,在“儿童的智力与语言发展水平的研究”中,自变量是“儿童的智商”,因变量是“语言发展水平测验的分数”;在“幼儿园男女儿童体能各项指标的比较研究”中,自变量是“儿童的性别——男、女”,因变量是“体能测量的成绩”。 在一项研究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可能有许多变量介入到研究过程中来,并且干扰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这些变量统称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是研究者要控制的因素,因为不排除这些无关因素的干扰,便难以解释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控制无关变量就是要排除这些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使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纯化”。 3.研究方法的确定 在设计方案中要确定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随研究课题,特别是研究目的而确定。 一般的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等。当然,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他有用的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4.研究假设的提出 研究假设指在研究实施之前,研究者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

‘贰’ 惊人发现:人类一出生就能识字,你怎么看呢

一项新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天生具备能够辨识文字符号的硬件,为之后学习阅读的方式奠定了基础。

Saygin说,可以合理地认为,新生儿的VWFA部分与成年个体并无区别。

作为视觉对象,脸部具有与单词相同的属性,例如需要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才能使人类准确地看到它们。

但是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在新生儿中,VWFA也不同于识别面部的视觉皮层部分,这主要是由于其与大脑语言处理部分的功能联系。

“甚至在我们首次接触到单词之前,VWFA就已经是专门为学习识字做好了准备。……发现表明,随着婴儿的成长,VWFA进一步完善。拥有口语和书面语言经验可能会加强与语言交流功能区的联系,并随着人们的读写能力进一步使该区域与邻区分化。”

她说,了解有关个体差异性的更多信息可能有助于研究人员理解阅读行为,并且可能对阅读障碍和其他发育障碍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叁’ 怎么写研究性学习报告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

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

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

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基本组成部分:

1、全文提要:提要就是研究工作的概述;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报告的内容和目的,文字清晰易读,要力求忠实于报告,并要避免评述。其字数以250-300字为适宜,至多也不要超过600字。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研究工作的简单过程。

4、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等。

5、国内外前人这个问题上,所做的工作情况简介。

6、研究结果的分析,这一部分是报告的核心,它的撰写工作,要根据研究的假设或研究的目的,作一番清晰描述,也就是对研究结果的描述。 这一部分除了用文字叙述外,还可借助图表的设计,把结果显示出来,从中可以更清晰、直观地体现重要的研究结果。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研究报告

‘肆’ 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模式

一、 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 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鸿业小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再比如,“集中识字 口语突破”这个名称,我想,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好象是英语,是中学或者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或者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后来我看了一下内容,知道是小学英语教学方面研究,我想能不能改为“集中识字 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这里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有的也写问题提出背景的,比如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承担的江苏省教学研究课题《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 实施方案 的“课题的提出”是这样写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中国的教育界引发了一场关于语文教育问题的大讨论。无论是语文界的教育专家,还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甚至众多的学生家长,都对目前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表示了极大的忧虑。究其问题的根本,在于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以至于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中,教师教得死,考试考得死,学生学得死。
从大量的现实和有关的调查中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学生却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常感到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因为老师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表面上看,生活事实不是没有出现在教材、课堂或作业中,遗憾的是,这种生活事实仅仅是以例证的角色出现的。当教师为了说明某个观点、证明某种结论、巩固某一记忆时,事实才临时被拉进了课堂,而此时此刻的生活事实,已经不是那种能给人热情、冲动、直觉、遐想的事实,它是被人制作、化妆过的一个道具或角色。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却丝毫没有感触,因为这不是他有体会、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实,他是被动的、勉强的理解事实,而要让他再写出这种生活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所以我们的课题“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就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为了教而教,远离生活远离学生兴趣的现状提出来的。应该讲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面对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我们认为,语文学科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要做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就是要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我们希望通过多渠道的研究,能寻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我们要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师生自然摆脱语文教学的形式主义和繁琐哲学。在教与学中自觉地意识到:不熟读背诵课文,经典语言材料就吸收不了;不扩大阅读,就不可能扩大知识面,丰富营养,提高眼力;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直接的和间接的阅读,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实质的提高,写作就会无病呻吟,搞文字游戏,抒虚情假意。因此,要使师生共同清醒地意识到要改变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把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当然,语文教学要改革、要创新,首先应是它的施教者——教师的素质要提高、观念要更新。我校作为中新合作开发的工业园区内的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是经严格考核选拔出来的,他们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着较新的教学理念,愿意尝试,敢于创新。新的学校,新的活力,需要新的教学思想来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众多来自各所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也需要有新的教学研究所追求的目标来将他们统一到一起,开始谱写崭新的篇章。因此,新的学校没有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固定模式的限制,没有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的制约,更适合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的基础,从社会的要求、学科的要求、学校的要求、师生的要求几方面来看,我校确定的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可行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利益。
(三)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参考总课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何老师在《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案里写的课题指导思想里的一段话:“这一课题研究要依据党中央和国家要求,依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依据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结合国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及表现形式,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实践服务”。另外,还有一份供大家参考一下,广东省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和实验方案里面,课题指导思想这样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经济领域实现“两个转变”和我省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出发,针对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验和理论研究,有效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深入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推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为把广东建成教育强省作出贡献 ”。
(五) 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 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 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3、 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
4、 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
5、 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6、 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课题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如《研究性学习与中学生创造性人格培养的研究》,应先界定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什么是人格,什么是性格,性格形成的有关理论,性格与人格的区别和联系,什么是创造性人格,研究性学习与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有何关系等。 研究内容的确定一是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二是从现状研究、归因研究、应用(方法)研究或对策研究几方面来确定。 现状研究是基础。 归因研究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应用(方法)研究或对策研究是研究的重点。 如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其拟定的研究内容和重点为:⑴ 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⑵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分类。 ⑶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⑷ 研究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建立。 ⑸ 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及操作方法。其中第(5)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这里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广东有个课题《小学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的开展小学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 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2、 根据小学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小学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当、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3、 根据小学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研究是否要设定子课题。 各子课题既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形成课题系统。作为省、市级课题,最好设定子课题。形成全校的课题研究系统。
2、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 要研究如何优化小学生个性宜采用实验法;要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可采用经验总结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

3、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
4、提倡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 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
突出介绍行动研究法。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举例:“适应素质教育的学校德育工作”分课题“爱国主义教育”(初中段)研究报告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1997.9——1998.3)
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校长张胜利为组长,吴大伟副校长为副组长,曾成彬、刘晓华、阳虹、胡艳为主研人员。团队会干部、初中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及初中各备课组长为参研人员的研究小组,研究人员在初中教师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确定研究对象:从研究的实效性出发,既注意中学教育的连续性又兼顾高、初中教育的阶段性特点,与分课题组的兄弟学校协商后,我们选择了初中三个年级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即我们主要进行初中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3、选择实验班:综合各种因素考虑,选择初2001级1班(先进班集体)和之班为研究实验班(班主任均为主研人员)。
4、前测、分析和调研。在总课题组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出“西北中学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表”并侧重在初中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认真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我校初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宏观认识,从而增强了研究的针对性,对过去我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标高、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途径、手段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剖析,既总结了成功之处,又找出了研究的主攻方向。
5、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构建目标体系,设计内容,选择实施方法和途径(1998.3一1998.9)
1、构建一级目标:
根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分为“国家意识”、“国情乡情校情”、“民族意识”、“集体观念”、“历史文化”、“壮丽山河”六个方面的分项目标。
2、构建二级目标:
为实施一级目标,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认知规律,构建出六个方面的一级目标在各年级段应完成的年段教育目标。
3、设计教育内容:
围绕教育目标,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体系及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等设计出实现二级目标的教育内容。
4、选择教育方法、途径:
本着科学、实效原则,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相结合,围绕目标和教育内容分别选择出多种不同的方法、途径。
第三阶段:研究方案实施阶段: (1998.9——1999.12)
将构建的教育目标,设计的教育内容,按选择的途径和方法分别在初中各年段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作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馈信息。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
1、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整调、完善目标体系、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
2、将前四个阶段研究中的现象、事实、数据、经验教训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升华为理性认识。
3、撰写论文、个案分析、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工作报告等。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 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十一)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
如课题组活动时间;
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
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
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
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四、注意三点:
1、要学会搜集和获取信息。在网络上,打入“研究方案”四字,搜集到10500篇相关内容。
2、要多学习,多借鉴。
3、创新。
处处留心皆学问(积累)
集思广益开眼界(学习与借鉴)
登高望远多创意(创新)

‘伍’ 在《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里作文评改主要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地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与体会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我国教育部已决定,分三个层面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教育的现状。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其它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它的研究与实施将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本人结合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的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现将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 一、以人为本,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新途径。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经过研究学生不论在提高学生识字和用字的能力方面,还是在阅读、作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不仅促进了语文教学结构的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高了信息素养。 (一)识字教学方面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节、字型多,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融合,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课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课件)自由选择学习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二)阅读教学方面 在阅读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主动感悟、搜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对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再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识境界。使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追求创意的模式,促进学与教的优化。具体表现为: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找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点”来,把教学内容细化为具体“学习任务”,通过“校校通”或“校园网”用课件、网页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如:《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过程: 1、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特点。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找出小猴子下山后都做了些什么,找出文中描写小猴子特点的词句。 2.创设情境,自主理解。根据课文内容,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课文,通过计算机打开教师自制的课件,自主学习理解相关段落。教师先要求学生从文中圈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掰、扛、扔、摘、捧、抱、追。要求学生各自通过操作看小猴子做的这些动作,再自己做做这些动作,分析扛、捧、抱的不同之处。然后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它学生用上“桃子、玉米、西瓜”等学具上台表演课文内容:小猴子掰玉米扛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摘西瓜抱西瓜,看到小兔追小兔,以及小猴子空手而归的扫兴样子,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学生通过说说演演,深刻地理解了这些动词。表演的学生把“扛、捧、抱”等动作演得准确而传神,活灵活现。看的学生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这样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了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同时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发展。 3.讨论汇报,深化理解。最后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认真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阅读教学不能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而定。在教学古诗文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知诗句,之后学生独立探究、互相协作,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广阔空间自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以多种形式汇报交流学习结果。学生有的把自己在网上查阅的背景资料说给同学们;有的把诗做成多媒体电子幻灯片展示给大家;还有的把自己熟悉的歌曲调子用在这首诗上唱出来;更有想象丰富的学生把自己学了某一句诗的感受谈出来。学生展开的想象翅膀,填补了诗中的空白,有利于领略诗人对思想感情的含蓄表达,正确理解其意。 (二)作文教学方面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在课程整合中也做了大胆的尝试。首先,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打草稿、写文章,还是检查语法,都能较为方便地在计算机上进行。同时,在使用电子媒体工具的写作中,让学生能够使用符号、图像、声音乃至三维动画等各种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比如在科学、数学的写作中插入专业符号,在艺术与科学的写作中配上插图等。在这种模式下写作的学生,比使用传统的写作工具更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利用多媒体软件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体的超文本结构,采用网上互评、互议、互改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及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学生在上描写景物的作文课时,教师让学生上网自由搜索,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料等,像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野生动物园、黄山、故宫、颐和园等旅游风景区都有自己的网页。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写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收到了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课程的整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方式和渠道。学生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到网上去说自己想说的话,探讨自己喜欢的问题,这些都可以成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新途径。

‘陆’ 如何将汉字结构规律应用在对外汉字教学中

1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识字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汉字的形、声、义三位一体(极个别汉字除外),对汉字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研究一般应有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但研究者更注重探讨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这是具有理论依据的.
1.1 汉字的定义及其表意性
1.1.1 汉字的定义及其表意性苏新春[1]认为:“汉字是汉族人民创造的,作为社会记录和交往工具用的,直接表达意义的,具有象征作用和审美价值的,与汉语结构相适应的书写符号系统”.若把这一定义中的定语去掉,则为“汉字是……直接表达意义的……书写符号系统”.可见,汉字的定义强调的是字的形和义的关系,而忽视了字的音.苏新春进一步指出,汉字的“形”是一个整体,并直接与义发生联系,它与义有着有机的、合理的关系,人们可以根据汉字之形联想到其意义.作为独立具有表意功能的文字基本单位来说,在“字”这个层面,只有汉字的“形”才有表意功能.正因为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是直接的、紧密的,与字音的关系是间接的、疏远的,汉字才具有一定的超方言性[2].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长期以来虽然一直存在着方言分岐,却依然可以通过字形大致了解其义.
1.1.2 汉字的“拼形”特点
安子[3]认为,汉字是“拼形”文字,且同音字多.汉字独体字(包括部首)不过几百个,加上少数非字部首,就组成了汉字的构字部件,其它大多数是由这些部件拼合出来的,拼合出来的字可再拼合成其它的字.从这个意义上讲,汉字是拼形文字另外,很多音节的同音字在100个以上(如常用字的“yi”音节的同音字多达177个).拥有20至9个同音字的音节200多个.这些同音字合起来有8000多个,占5现代汉语词典6中10000多字的80%以上.这么多的同音字全靠字形的微妙差异来区别字义,这就加强了汉字的“形-义”之联系显示出字形识别在字义提取中的重要意义.
1.2 汉字的认知规律
1.2.1 汉字的识别及形、音、义激活的时间进程
认识或学习汉字,首先要识别它的字形.陈宝国[4]的研究表明:无论是高频汉字还是低频汉字其字形都最先得到加工.李祈雯[5]关于小学生的汉字联想研究发现:字形是小学生认字的主要依据.C.A.Perfetti与L.H.Tan[6](1998)关于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的时间进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字表的激活早于字音和字义,即字形的激活汉字识别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2.2 形、音加工对汉字提取的作用
从汉字的形、音对其意义的作用来看,许多研究发现字形的作用大于字音的作用.Sananumaal.[7]认为,单个汉字具有明显的视觉特征,可作为一个整体的图形被识别,不必经过形--音转换,而直接从字形获取字义.艾伟[8]选用释形字、同音字和其它偏旁的汉字为实验材料,比较其形和音在汉字学习上的区别所得到的结果表明:形声联结的消退早于形义联结;若形义联结消退时,则形声联结早已不在,不再引起反应.金志成和李广平[9]通过启动作业和倒掩蔽方法考察了在汉字视觉识别中字表和字音的作用,结果表明:汉字的视觉识别比较符合“直通假设”,即从字形可直接到达字义另外,汉字作为人际关系的沟通媒介,其形意融合特征,使得人们习惯于以形求义,更易从字形上直接把握符号所表示的意义[10].黄健辉和陈之[11]通过让被试移动鼠标以阅读计算机屏幕逐字呈现之短文的实验作业,发现字形在中文阅读中似乎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3 小学识字教学难点
余贤君等[12]对小学识字教学难点的研究表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字形,占54.4%;且在常见字形错误分类中,低年级学生的部件错误高达50%.
在1994年8月召开的“首届小学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李国英明确提出:汉字识字教学法要遵循汉字构形学的规律,探索一条符合儿童接受心理又能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新路子.
2 汉字的字形结构生成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识字教学
一般而言,独体字主要是通过“象形”和“指事”方式构成的,而合体字大多是由“会意”和“形声”方式构成的.张大成和伍新春[13]据此认为,对于独体字的教学,应依据其象形性、指事性的特点进行形义结合的分析,此时的字词学习主要属言语符号水平,重在建立形与义的联系基础.而对合体字的教学,则应利用其会意和形声的特点,运用语言知识的掌握规律,使学生掌握理性的字词结构知识,尤其是对于约占汉字80%的形声字的构成规律,更应注意在充分直观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自觉概括出形声字的“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的构成规则,然后引导学生去灵活运用、广泛迁移,使学生建立关于汉字的牢固的形义联义联系系统.其教学过程可举例说明如下:
第一步,直观:让学生感知和识记一定数量的基本字和偏旁部首
1)学习和识记基本字
如水(河水)、心(心里)、言(说话)、日(太阳)、目(眼睛)、表(表色)等.
2)学习和识记合体字
如“水+青=清”、“心+青=情”、“目+青=睛”、“言+青=请”等
第二步,概括:让学生对直观的字词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综合与比较,抽象概括出汉字的构成规则
如“清、情、请、晴、睛”等都包含“青”;但它们各自的偏旁部首不一样,分别是:水、心、言、日、目据此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字的共同点是:都包含一个“青”,“青”是基本字,它表明各个字的基本读音,即“qing”;这些字的不同点是:它们具有不同的偏旁或部首,各自的偏旁或部首分别表示字的意义范围.由此可概括出构字规则:“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
第三步,具体化:让学生广泛应用上述概括了的汉字构成规则
如呈现“跳、挑、眺”或“菜、踩、睬、彩”等,各组字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字(表音)和不同的偏旁或部首(表义),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并巩固所习得的汉字结构规则,即“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
2.2 根据汉字的结构重组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由于字形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应利用汉字的结构重组规律,采用以旧带新,即“在熟字基础上学新字”的方法进行教学.所谓汉字的结构重组规律,是指通过已掌握的字词经验结构的重新组合,在原有字词经验结构的基础上内在地构建尚未学习过的字词的新的心理结构,充分发挥已有字词经验结构的能动性和固着点的作用.在识字教学中,其具体操作如下:1)“加”操作:在熟字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加”笔画或偏旁成新字.2)“减”操作:在熟字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减”笔画或偏旁成新字.如“公”减一撇成为“么”;“何”减一偏旁成为“可”.3)“并”操作:将两个或几个熟悉的汉字相并列构成新字,如“人”与“人”相并列成为“从”“日”与“月”相并成为“明”.4)“叠”操作:将两个或几个熟悉的笔画、部件或汉字相重叠成为新字,如“口”与“贝”相重叠成为“员”.5)“变”操作:在熟字基础上通过变化字形结构(主要改笔画)成为新字如“井”变成“开”……
结构重组的最大优点在于避免了每一个字词都从头学起,克服了单纯依靠反复感知加深记忆痕迹的做法.由于利用结构重组规律减少了要识记的新部件,甚至不需要识记新部件,简化了记忆程序,缩小了记忆单位的数量,扩大了记忆组块的容量,因此有利于提高识字效率.
2.3 集中识字教学法的字形理据
辽宁黑山县北关学校早在1958年所倡导的“集中识字法”的认知实质也是类似的:它实际上是一种归类识字,强调的也是字形及其结构方式;它是基于汉字字形的构成特征,把形旁或声旁一致的汉字进行归类,指导学生在识字时分析与比较一组字的异同点,概括出一组字的字形规律进行识字.例如,在“青:清、晴、情、精、静”等一组形声字的归类教学中,就是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使学生知道这一组字的共同点是都有表音的声旁“青”,加不同的表义的形旁就构成了这一组字.在“主:住、柱、往”等基本字带字的识字教学中,就是通过给基本字加偏旁部首的办法引导学生利用基本字学新字、记新字,亦即,利用一组字的相同部分组成字串,突出其不同的偏旁部首,通过分析与比较,强化记忆字的不同部分,以识记新字.
3 汉字的字形结构对称性及其认知规律与识字教学
3.1 汉字的字形结构对称性
着重探讨汉字的字形识别规律与识字教学,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即汉字的字形结构具有对称性特点.
对称性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同样存在于汉字的字形结构之中.绝大多数的汉字或是全部或是部分是对称的[14].这是从广义的对称而言析,包括了汉字结构上平衡对称和局部对称,如黄、杜等字.据统计,在特别常用的42个汉字中,有11个是属于两边对称的.高尚仁[15]指出:对称性是最常见的视空知觉的基本现象,这类特征出现在汉字中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亚”、“卒”、“申”等.
若进一步细分,对称性还可以分为镜象对称、中央对称和轴对称.它们具有拓朴和格式塔视空知觉的特征,对于汉字的知觉心理,包括阅读及书写活动的分析和讨论,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应用上的意义.
3.2 汉字识别中的字形结构对称效应
艾伟早在20世纪20年代考察字形要素对汉字辨认和默写的影响时就曾提出:笔划两边对称的字易于观察,并以此作为对汉字简化的要求之一.曾性初在谈到汉字好学好用证据的时候也指出:完美图形的一个标志是对称,绝大多数汉字是对称的(有的全部对称,有的是部分对称,有的则是对称的重复或再重复).由于对称本身是一种美,使人看起来感到舒服,又使信息量减少一半或更多,使冗余度相应增加,要学要记的新内容相应地减少,故汉字更易学易记.

‘柒’ 假设你是研究者,请按“需要性、新颖性、可行性”的要求评价《低年级小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心理分析》课题。

摘要 从学生学习态度的角度寻找问题的症结 及对策,往往并不奏效,有时甚至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事实上,儿童错别字的原因,低年级的孩子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汉字让他们学起来不轻松,字学得一多,样子再长得差不多的话,他们就更难分得清楚了。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阅读的帮手,所以孩子们跨入小学,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学好汉语拼音。这些抽象的单韵母、复韵母,在孩子们接触之初往往很难读准它们的音,记住它们的形。在汉语拼音教学结束后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孩子都能熟练掌握和

‘捌’ 课题教学中怎样运用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内容摘要:本课题研究旨在探索出一套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入探究性学习的操作策略,以适应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力求摸索出一套符合本校及同等水平学校实际的语文探究性学习课外活动方式,并积累与之相适应的探究性学习的课堂阅读教学成功个案,以实现预设的研究目的。同时,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养成探究的意识,尝到探究的乐趣,从而真正实现研究目的。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1 问题的提出
1.1 课题表述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激发学习主体创造潜力的开放型创新学习、发展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
本课题研究旨在探索出一套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入探究性学习的操作策略,以适应我国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目的。
1.2 问题的提出
(1)时代的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新的挑战,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首要战略对策,把建立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看成是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保证。有人说:“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要参与国际竞争,要实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就要培养和造就大量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此,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也陆续出台。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全面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充分发展而又有独创性的、独立、自由的个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主动发展: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这个思路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将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入传统的教学实践,使之与接受式学习方式并存,否则,就不可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独立、自由的人。
(2)语文课程标准颁行的推动
在这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学科新的课程标准应运而生,这对解决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近二十年来,语文教学研究日趋活跃,涌现出一大批着名的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专家,但总的说来,这些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局部地区,是部分先觉教师的个人尝试,全国大多数教师还处在困惑、摸索状态。因此,新课标的颁行就成为引领全体教师走出困惑的强大推动力量,在这样一个全国性系统工程中,无论教师个人的主观意愿如何,都必须思考一个问题: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如何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真正面向全体,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人?只有解决了这个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教师与教学才能焕发生机,否则,教师将不可避免地面对职业与心理危机,甚至走入死胡同。
(3)研究性学习课程勃兴的启发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我国的课程改革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设置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把"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亦把"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定为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这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自然有它广阔的发展空间。传统的阅读教学先是限制学生的阅读视野,只局限在教材的狭窄范围之内;之后的“大语文观”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另一个问题又由此凸现:阅读有了“量”,却没有了“质”。学生在大视野的阅读活动中,在目前信息激增的时代背景下,很容易淹没在大量的阅读信息里,从而使阅读效率与质量受到影响,这个问题曾困扰了我很长时间,而此时勃兴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恰好给我以极大启发: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都离不开搜集和筛选信息的思维环节,学生必须捕捉有效信息并在这个基础上定向思考,才能开展定向的分析探究。如果将这种“问题中心”的学习方式引入语文教学,就能既控制阅读范围,又促进对阅读材料的思考,真正实现阅读“质”与“量”的双丰收。这个启发直接影响了本课题研究重点的确定。
(4)学生自身成长与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在此次全国课程改革与语文新课标颁行之前,我的教师生涯已经有七年,对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问题有深刻的体会,也为解决这一问题做了许多努力与尝试,有喜有忧,但面对陈旧的大纲与教材,水平有限的我更多的还是困惑与迷茫,有回天乏术之感;学生学起来也是厌倦有余,兴奋不足,心灵的触动与人性的思考更是难得一遇。同时,作为教研组长,我发现,有着同样困惑与迷茫的教师绝非少数,他们脸上不时掠过的疲惫与无奈令人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如何让教学成为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让教师与学生都在学习中找到感动与思考?有了心灵的触动与人性的思考,学生才能真正在语文学习中健康成长,教师才能真正从“教书匠”成长为一个专业化发展的学者型教师。这也正是本课题研究开展的重要动因。
2 研究内容与研究假设
2.1 研究假设与研究目的:
通过对探究性学习与语文阅读教学关系的科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力求摸索出一套符合本校及同等水平学校实际的探究性学习课外活动方式,并积累与之相适应的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渗透“探究性学习”思维方式的课堂阅读教学成功个案,以实现预设的研究目的:让学生直接体验、享受阅读的过程,提高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工作的能力;最终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研究特色
(1)方法多样,重在实践,比较务实。本课题组的成员均为一线教师,限于繁重的日常工作,理论学习也许不太精深,但能够大胆实践,尝试了多种探究性学习的活动方式,成为宝贵的研究材料。
(2)过程动态化,善于反思,适时调整研究方向与重点。开题时,我们设定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研究结合具体课文开展专题阅读课外活动以辅助课堂教学的可行形式”。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我们感到如果放弃课堂而只盯着学生那可怜的一点课外时间,指望学生在课外能主动探究,显然是舍本逐末。为此,我们将后期的研究内容做了调整,决定在继续开展课外探究活动的同时,重点探索将“探究性学习”思维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可行途径,使课题研究获得了更为宝贵的资料,有了新的突破。

2.3 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
2.3.2 新颁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
发挥人文性是指要在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加强实践性是指要注意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从而学有所得,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要有大视野,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所谓大视野,即语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育要有时代气息,世界胸怀,超前意识,无论从观念、内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时代的需要,成为名副其实的21世纪的语文课程。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语文教科书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教科书给地方、学校留有补充乡土教材的空间,而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

‘玖’ 如何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博书润雅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校语文阅读教学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从我校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我校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成员充分调动积极性,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调查法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我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条件保证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校研究的积极性。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开始阶段(2010年4月至2010年6月) 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

第三阶段:课题巩固推广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 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解决课题中还存在的问题,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校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向全国一线教师征集教研活动优秀方案来服务我们的研究。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本校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拾’ 无聊的问题。。。

哈哈,朋友,缘分啊,我确定的告诉你,是左撇子
我也踢球,左脚的,在系对一直就是左边峰,左脚踢左边太有优势了,反正我是有这感觉

乒乓球的话,因为别人一般都是右手,我们的球直接打的都是他们的反手,所以他们一直觉得别扭,这就是有相对的优势了,我高三前一直乒乓球,高三后一直足球了。

按照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左撇子是相对聪明一点,右脑控制身体左侧,左脑控制身体右侧,左撇子的人右脑用的相对较多,右脑控制的是人的创造力,(下面是粘贴过来)比如:1.图像化机能(企划力、创造力 、想象力)
2.与宇宙共振共鸣机能(第六感 、念力、透视力、直觉力、 灵感、梦境等)
3.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心算、 数学)
4.超高速大量记忆(速读、记忆 力) ·知性·知识·理解·思考 ·判断·推理·语言·抑制
五感 ( 视、听、嗅、触、 味觉)

人的右脑具有直观性的整体把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独创性等,所以右脑的开发对于个人的成功而言是不可欠缺的。而在现代社会,右脑开发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因此左撇子是相对幸福一点,就是用某些东西的时候有点别扭,比如镰刀等

阅读全文

与识字方法的研究假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抖音变现简单方法复制文案 浏览:636
西餐常用的烹饪方法 浏览:754
血清igg检测方法 浏览:886
恢复脸型的最佳方法 浏览:535
情报使用方法 浏览:128
榫卯建房有哪些方法 浏览:141
面瘫后遗症治疗方法 浏览:847
5点钟锻炼方法 浏览:980
划船机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216
易我数据恢复使用方法 浏览:944
4x5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989
怎样在家做麻辣烫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586
猪腿疼站立困难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346
文化价值观测量方法 浏览:80
喉咙痛的最快解决方法动画 浏览:303
工作之余锻炼方法视频 浏览:988
现在教学方法辅导孩子 浏览:545
热流计使用方法 浏览:202
魅蓝5的呼叫转移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08
碱柠檬炖羊肉的正确方法 浏览: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