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搞好童声合唱教学
课题提出的背景 班级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一直以来不被重视,班级合唱教学现状总是不尽人意
② 在合唱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给学生贯通合唱理念与合唱方法,并要有实际操作。
③ 如何在中小学校开展合唱教育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合唱,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都发挥过非常积极的作用。 合唱是最美的、最高级的歌唱艺术形式。“声乐基础好,不一定能唱好合唱,声乐基础不好,一定唱不好合唱”。笔者很喜欢合唱,也在合唱教育方面进行过一些偿试,现在谈一下我对合唱教育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1.目前合唱教育的现状 我是来自农村基层学校的音乐老师,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和参加区、市组织的艺术活动中,我感觉到,都是清一色的舞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曾在全区艺术展演中做过一些偿试,鼓励节目的多样性,但就是很少有学校推出合唱类的节目,是什么原因导致合唱在基层学校的“弱势”呢?我认为,一是上级教育部门对艺术教育,尤其是合唱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基层学校领导大多是所谓的“主科”出身,认为举办合唱团或比赛会影响教学成绩。二是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本身就存在严重缺陷,缺少合唱专业教学及合唱声音训练这一重要环节,这也是造成基层的音乐老师在课程的设置上也没有把合唱教育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 2.开展合唱活动的意义 对于目前这种状况,我认为,大力开展合唱活动不但不会影响成绩,如果利用好了,还会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加力。 有一句名言:“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以替代的重要形式”,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学校的合唱活动当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于学校来说 ,合唱教育具有“投资少、易操作、普及广、意义大”的特点,大力开展合唱教育活动能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的兴趣,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能启迪心智、净化心灵,使学习更富有实效。抒发爱国情怀、展示校园文化、歌唱美好时代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合唱,大力发展合唱教育和开展合唱活动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不容小视。 3.合唱团队的组建。 3.1 确立合唱队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中小学校合唱队的组建,选择队员时,在强调学生的音准、节奏、音乐理解能力及作品接受能力的同时,也要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参与。因为我们不是“为了表演而歌唱,而是为了成长而歌唱”,特别是一些基础差、学习成绩后进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成长,更是我们组建队伍的初衷。 3.2 合唱团队的人员配比。组建合唱团队,为了让团队保持活力,在各年级选取的人数各有不同。小学合唱团的人员配比为:一二年级约占1/4,三四年级约占1/2,五六年级约占1/4。或者二三年级占1/4,四五年级占1/2,六年级占1/4。初中合唱团队结构:初一1/3,初二2/3,初三保留部分骨干。高中合唱团结构和初中也不致相同,高一约1/3,高二2/3,同样保留高三的部分骨干。 3.3 重视骨干在团队里的支柱作用。合唱团队的组织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团队中具有领导能力和音乐表现力较强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大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团队里面发挥重大的作用。这些学生在整个合唱团队里起码要占有1/3的人数,并且要保证各个声部都有骨干,位置也要分散。 4.如何进行合唱的教学与排练。 4.1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合唱是一种集体活动,需要每个参与者将自己看作是集体中的一员,与其他人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地演唱。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度的纪律性,形成集体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合唱是合作的和声艺术,个人的声音应与整体的声音融为一体,使每个个体发出的声音达到高度的统一,团结协作对于合唱极为重要。 4.2 注重音准和节奏训练。众所周知,合唱有几个声部,对除主旋律以外的声部的视唱能力要求比较高,在划分声部之初,就应注意实力的平均,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首先是用乐器带唱声部中的乐谱,建立正确的音高概念,也就是说要单独进行声部的视唱,然手再合练,在这种反复的训练中,让学生在和声效果中得到音准概念,从而掌握音准,做到高低两声部的各谐统一,加强对音乐作品的内心体验与感受。 4.3 声部的配合。在排练二声部及多声部歌曲时,一定要有正确的步骤,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我认为,对一般水平的合唱队来说,先练唱低声部为好。因为就一般合唱来说,高声部是旋律声部,比较流畅动听,好记、好学。而低声部旋律,流畅性差一些,难学难记。实践证明,在学一首新歌之前,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而学生学习的特点又是学得快、记得牢。所以,我们采取先入为主的方法,就是趁学生还未接受高声部旋律之前,先让他们接受低声部的训练。这样,他们同样会感到有一种新鲜感。 在进行合唱练习时,还可以用电脑音乐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在进行合唱练习时,课堂上教师必须花一部分精力在弹奏钢琴上,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去;钢琴的弹奏不但受演奏技术程度的制约,也受人的精神和体力状态的制约,在连续上多堂课后,略感疲劳可能会屡弹错音或弹奏的节奏不正确;钢琴的音乐较单一等等,而用电脑音乐软件进行声部教学就方便多了,可把音乐由音乐序软件存为MIDI格式的档,然后在上课时根据需要在电脑上播出。可以把声部分开来给学生听,也可以给学生听整体效果。可以让学生唱第一声部音乐,放第二声部,或反过来唱。也可以把学生的演唱效果进行实时记录,过后马上可以重放,让学生在正确与自唱之间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听与唱之间不断的提高视唱能力。我们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可以加入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让学生在“准”和“情”字上下功夫。 比如在排练《祖国,慈祥的母亲》改编成合唱曲时,通过对歌词的朗读和旋律的配合,通过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让他们意识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应该象祝福自己的妈妈那样。因此,对这首歌进行了艺术处理:前半段领唱,要求以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唱得抒情且富有朝气,后半段合唱,要求唱得深情宽广,与领唱形成对比。给这首合唱曲又增添了闪亮的色彩。 5.合唱技能训练。 合唱的技能训练主要是呼吸、发声练习。下面我们简单说说如何进行呼吸和发声的练习。 5.1合唱的呼吸。合唱的呼吸有三种方法:一是整体性的呼吸——即全体合唱队员同时呼、同时吸、同时换气,数十百人都如一人,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呼吸。二是声部性的呼吸——即以声部为单位呼、吸、换气,常用在复调作品中。三是循环性的呼吸——即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深浅长短作不同时的呼、吸、换气。整体声音延连不断,从而做出各种力度、速度、色彩的技巧变化 歌唱中正确的呼吸概念是气柱抗。呼气是歌唱的唯一动力,是张嘴后气体本能地向外呼出的一种力量,其能量永远大于阻力。阻力是人为的,是在腰紧绷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将横膈膜向下坠压的一种力量,是气阻抗中反向制约动力的力量。其感觉如同抬重物时腰腹部有一股向下坠压的憋劲一样。人为的向下坠压的阻力,是歌唱时气阻抗存在的必要条件。 歌唱技巧的主要诀窍,就是寻求、创造、掌握气柱中两种反向力量对抗的感觉,即向上呼气的动力,与向下坠压的阻力之间的对抗感觉:动力因阻力的反向制约而平稳经济地推动,阻力又因动力的刺激而更强烈地对抗。它贯彻于歌唱的始终。 气柱抗的实质是声门处的小对抗和腰腹部的大对抗。腰紧绷是产生气柱抗的前途和关键,而气柱抗的实质是声门处的小对抗和腰腹部的大对抗。 第一、声门处的小对抗,是指声门下的向上呼气的动力,与声门上的人为向下插压的阻力间的对抗。具体做法是,在唱歌时喉头要做挡气和下插的两个动作。挡气,就是发声前瞬间要加大两片声带之间闭合的强度;下插,就是发声时要人为地使喉头下插,像咳嗽出声前瞬间,喉头自发地内夹挡气和向下插动的感觉。喉头挡气和下插的动作很细微,只要在发声前先想一下动作即可,但却是不可缺少而重要的。因为声门处气体压缩的阻力增大,对抗得越激烈,歌声的质量越高。 第二、腰腹部的大对抗。声门处的小对抗只能产生歌声微弱的基音,还需要大量混合共鸣的泛音,它只能依靠气抗阻大能量的驱动,使具有一定音高的声波,经喉腔、咽腔进入口腔、鼻腔,产生大量混合共鸣的泛音,达到声贯全场的目的。 腰腹部大对抗的具体做法:吸气后腰四周立即紧绷,横膈膜要人为地向下坠压产生阻力,并与丹田(脐下二指左右)人为地向里弹动的动力之间产生对抗。丹田的弹动不能自发产生,要经过专门训练;很像长跑后的喘气、激烈咳嗽时腹部的弹动。 练声时可用稳、匀、细、轻、省地发出“嘶——”的长音,“嘶”声有多长,腰紧绷、横膈膜人为地向下坠压及喉头自发地内夹挡气和向下插动的感觉就要保持多久,越长越好;同时做好弹跳气息练习,从而真正掌握歌唱中气抗阻运气的正确科学的方法。 5.2 合唱的发声。 合唱的发声与独唱的发声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发生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调节合唱队员发生器管的机能,使之能尽快进入歌唱发生的积极状态,以迎接有较高强度的歌曲排练及演唱活动。因此,在发生训练中要逐步使合唱团团员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较好的发挥发声器官的功能,从而提高歌唱发音中的调控能力(包括音准、节奏、音量、音色、呼吸、共鸣、语言等),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合唱整体效果。 合唱发声训练 通常从适中的声区(C大调的 )和适中的力度(mp或mf)开始,发声练习的应用音域和应用力度要逐步扩展,并以大多数合唱团员的发声状态为基础,掌握适当的训练进度。在合唱团员努力通过合理运作发声器官发出良好声音时,必须在寻求各声部间相互和谐、均衡。嘴和耳朵要同时工作。 练声曲应用区域要求适度,一般常通过半音移调的办法来扩展练声的音域。这样可以逐步启发全体合唱团员的发声器官,是他们很快进入到积极的歌唱状态,熟练而自如地对自己的声音进行调整控制。练声应用节奏及音准的难度也必须有目的地添加,切记生搬硬套别人的发声练习曲,要切实把握合唱团的实际特点,朝着一定的训练目标迈进。 三种常用的练声训练方法:第一、激起:就是发声前先想好音高、音量、音色并做好相应的器官状态准备,用气突然冲击声带振动,发出准确、干净、整齐而有弹性和带有音头的声音,这是最基本的起声技巧,切忌唱出橄榄状的声音。第二、软起:就是发声前先出气再出声,声音是气息烘托出来的一种起声技巧。第三、直声:就是发声后保持状态,不要让声音出现抖动。因为每个人声音波动幅度大小不同、波动快慢也不同,这都会影响合唱的声音效果,因此我们要求用直声来唱合唱。 着名指挥家马革顺教授曾将人体歌唱的状态科学地总结为12个字:脑袋空、喉咙满、肩膀宽、腹部紧。 在排练中,我们要按照这12字的要求有目的的去练。方法是: ①松:发生器官各部位肌肉放松,特别是下颌与喉部。要求舌根平放,下巴不翘起不下缩。 ②扬:微收小腹,姿势端正,精神状态振奋专注,是“我要唱”而不是“要我唱”。 ③竖:用打哈欠似的感觉提起软口盖,口形似立着的鸭蛋,这可用双手抚颊帮助体会。 ④上:声音走向尽量向上,仿佛唱入眉心,唱往头腔。要小腹微收用脐上腹肌来托着声音,使声音处在较高的位置上,不要放下来唱。要努力练习头声并辅以适量的假声。 ⑤下:吸气要横不要竖,不要耸肩,要学会用“气柱”(有呼吸支点)歌唱,并运用脐上腹肌的适当控制来支持声音。 ⑥拢:声音要集中、有点,不要散。点要“打”在软硬口盖交界的稍前处。随着歌曲性质的不同,也可稍稍移前或挪后。 ⑦变:要训练各种元音的口型变化,声音的开放、关闭、硬起、软起,连音、断音,强弱,级进与大跳,反应指挥变化,听辨基本和弦等等。 ⑧开:前后口腔、鼻腔、头腔均要打开,不可拥塞,要让声音畅通地从体内流出。 发声训练涉及到多方面的技能和技巧,在每次排练活动的有限时间中,采用练声曲或根据演唱歌曲片断改编的练习曲练习,让基础训练适当结合排练歌曲歌唱技巧的要点和难点进行,练以致用,练用结合,就能提高效率,取得良好的排练效果。 6.欣赏各类合唱作品,培养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欣赏是合唱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各种类型的合唱曲来扩大音乐视野,提高自身对合唱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排练间隙或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播放一些中外着名的合唱曲,如《春雨沙沙》、《牧歌》、《回声》等,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以此来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 总之,合唱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合唱教育能够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增强自信,让我们用优美的旋律唤起大家对音乐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吧!
④ 合唱教学注意哪些规律
一、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歌唱的情感表达:每一首歌曲都要通过语言来描绘意境,人物性格及思想感情,教师要引导合唱队员理解歌曲的情感及意境,这要根据歌曲的内容,旋律的起伏,歌曲的语气语调,把自己的情感与歌曲丰富的情感融为一体,通过声音表达出来。为充分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设计力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并用强弱、快慢等对比手段和其他辅助手法,把作品感人的部分、高潮部分表现出来。给语言润色也是对作品深加工的重要方面,对表达情感重要的字、词要适当加重语气。歌词的语言形象是创造音乐形象的基础,通过多次朗读,细致体会歌词所创造的情感气氛及意境,将语言和声音巧妙的结合起来。如我在教唱《我的祖国》时,先介绍影片《上甘岭》借用影片来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同学们听后都非常激动,发表了他们对战士们的崇敬之情,对祖国的爱和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决心。这样教起歌来就容易了。然而合唱教学不能搞成政治课,应当按照音乐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学科的特点,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音乐教育中,通过艺术品本身的美进行感受,在美的气氛中得到音乐的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美的感知中健康全面地成长,所以音乐教师在选择合唱歌曲都应具有鲜明形象特点及教育意义的。
二、加强歌唱基本技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合唱是集体活动,要产生美的合唱音效,必须具备统一的动态和统一的协调活动。因此科学的发声是合唱的重要保障。中学生嗓音稚嫩,所以在合唱中必须强调科学的发声训练。首
先应抓好学生的声音,在训练时,针对学生普通存在的气息浅,吸气抬肩,不会气息保持等错误呼吸方法,要求学生用“高位置”来演唱,用他们能理解并完全可以做到的方法进行练习。比如象“闻花”一样的胸腹联合呼吸;用半打哈欠的方法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
⑤ 浅谈如何进行童声合唱训练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尤其对于儿童,训练起来难度更大。但是,只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是能使自己的学生发出和谐,优美,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的。 一、合唱队的组织 (一)挑选队员,划分声部 合唱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就是说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听音能力与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合唱队中所吸收的成员都应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能力较强,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 变声期前的儿童一般可大致划分为童高音和童低音两个声部。划分的方法通常是将高音区发声轻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实的儿童划分为童声高声部,将高音区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自然的儿童划分为低音部,两声部人数大致相等。识谱,听音能力较强的儿童可适当编入低音部。 (二)队形排列和声部安排 正确的队形排列,是合唱训练和演出的重要条件,合唱队全体成员应排列成一个不大的半圆形(即弧形),而不要排列成直线队形。童高音排在左边。童低音排在右边,身材较高的队员站在中间,身材较矮的队员站在两边,第二排应比第一排高一些,第三排应比第二排高一些,依此类推,使每一个队员都能看到乐队指挥。 二、合唱队的基础训练 在进入正式的合唱教学前,首先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呼吸训练与发声训练,使全体队员掌握基础知识,为合唱教学打好基础。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对他们的发声训练也必须讲究方法。如何通过有效的发声训练,使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呢?这是每个音乐工作者经常探索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平时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正确的姿势是基础 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发声时,身体各部分必须互相配和,协调工作,才有利于正确发声。因此正确的姿势是发声的基础。 正确的发声姿势是:不管坐着与站着发声,身体端正自然,两臂自然下垂,双目平视,头不要前俯或后仰,面部肌肉要自然、放松。针对这一情况,我时刻注意学生的发声姿势,随时纠正不正确的发声姿势,并通过自己示范、通过正确与错误姿势的对照,进行发声姿势讲解。 因此我在校合唱队训练的时候,一开始我就讲解了正确的发声姿势。然后我就时刻注意学生的发声姿势。不管我是在弹钢琴,还是在指挥,只要发现有一个学生的发声姿势不正确了,我就马上提醒他(她),先学他( 他)的错误的发声姿势,再将正确的发声姿势示范给他(她)看,学生马上就能领会我的意思,改正自己的错误姿势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队员们基本上都能运用正确的姿势进行发声了。 (二)正确的口型是关键 正确的口型是发声训练的关键。因为只有有了正确的口型,发出来的声才是圆润的。所以进行发声训练的关键要形成正确的口型。 怎样形成正确的口型呢? 歌唱时应打开以下三个部位:一、上、下腭同时打开。上腭向上抬起。二、口腔后部吼咙打开,象“打哈欠”一样。三、口啌的外部口型应以“竖开口”为好。针对这些,我启发学生用“咬苹果”来体会上腭抬起时的开口状,用“大哈欠”来体会提起软腭、打开吼咙的感觉。并持之以恒的进行练习 因此我在进行每一次的训练之前的一分钟左右总是让学生做“竖开口”的练习。我要求学生双手摸着耳朵边上的下腭骨,再进行“竖开口”的练习,体会“竖开口”的练习,体会“竖开口”时的凹凸现象。或者让学生拉住下巴,一下一下的往下拉,体会“竖开口”时软腭放松的感觉。并让学生一个一个的做给我看。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放松的进行歌唱。这样一来,学生基本上一开口就能做到口型上下打开,形成一种正确的口型。 (三)正确的气息是根本 歌唱气息是否正确或运用得当,将会直接影响歌唱时的音准和音色。因此,掌握正确的歌唱气息概念,掌握正确的歌唱气息控制的方法是声乐训练获得声音统一和谐的重要保障。 为此,声乐训练中我始终把气息训练作为声乐训练的根本,并把它放在首要位置上。我时刻注意让学生进行气息训练,确保学生尽快建立正确的歌唱气息概念,初步掌握控制气息的方法,为进一步获得和谐、统一的声音打下结实的基础。 因此我在每次训练的时候都抽出开始的二分钟进行气息训练。我让每一个学生两手叉腰(注意两肩不要耸起来)吸一口气,感觉横膈膜胀起来,就是说学生们的气息已经吸到了我所要求的程度。然后不断的进行吸气呼气的练习加以巩固。争取一吸气就能吸得非常深,等到开口唱歌时就不至于憋紧了胸口进行唱歌。在学生们进行气息训练的同时,我又加强了巡回指导。有些初学者一开始找不到气息点,我就让他们摸我的腰感觉我吸气呼气时的样子,然后自己开始练习 。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会用气唱歌了。 三、合唱队的作品训练 (一)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在进入合唱训练时,一定要有正确的步骤,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对于两个声部的旋律,一般要让学生先学低声部,因为高声部往往是主旋律声部,比较流畅,而低声部旋律的流畅性却差一些,难学,难记.在学一首新歌之前,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而儿童学习的特点又是学得快,记得牢,根据这一特点,应采取“先入为主”的方法,趁学生还未接受高声部旋律之前,先让他们接受低声部训练,这样,他们同样会感到一种新鲜感。合唱教学一般采用视唱法,即指导儿童分声部先后作识谱练习,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每次练唱要用较慢速度,力求连贯,完整。识谱练唱方式要多种多样,避免单调乏味而致学生疲劳。演唱时不要急于填词,先要求学生将两个声部都唱会,然后进行声部练习。在分声部练习时要着重指导学生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除音高,节奏唱准外,应注意正确的分句,气息的保持以及音量的控制,然后,用哼鸣来合唱,这样既可减少填入歌词后的音准问 题,又可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容,表现意义,音准。各声部的旋律掌握后,就进入填词演唱阶段。合练时,在教师指挥下用轻声,慢速演唱,教师在指导儿童练唱时用心审听整个合唱效果。 (二)处理歌曲,表现内涵 合唱艺术形式最善于表达人们的共同心愿和时代声音,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起到鼓舞人民,团结人民和宣传群众的作用。合唱不仅以其丰富的和声使人得到立体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以表现丰富、细腻的情感为长,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灵魂上的震撼。对合唱歌曲的处理是提高学生唱歌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合唱教学任务和合唱课美育的核心,我在处理合唱歌曲时重在对“声与字”的结合和理解歌曲的精神实质。 1、“声与字” 的结合 演唱歌曲在唱法上要注意,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字正腔圆,还要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直。另外,咬字,吐字也影响着声音的纯正和歌唱的表现力。我在处理歌曲时将“声与字”相结合来教学,既有优美和谐的声音,又使歌词清晰,内容感人动听。如:在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声母连接的方法来训练,以达到声部有音色,合唱有共性,在从歌词的内容出发,使学生演唱每一个字时都要把字头咬住,喷吐轻巧,自然,字腹饱满,字尾轻收,并理解歌词的内涵,让学生体会歌曲整体优美热情,娓婉动听,字里行间都充满着诗情画意,孩子们在湖上泛舟游玩的欢乐场面。“声与字”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可以使歌曲音色动听,吐字清楚并富有激情。 2、理解歌曲的精神实质 音乐是情感艺术,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对歌曲处理中,在理解歌曲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怀着真挚丰富的感情去引导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而产生共鸣,会很好的处理歌曲整体艺术形象。唱每一首歌曲及合唱歌曲,只能用心唱好,决不能为这首歌曲简单易唱而忽略它的精神实质。既保持它的时代群情的真实性,又注意它的艺术价值,这样才能使每首歌曲都有生命和感染力。所以每首合唱曲在掌握了基本旋律后,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内容,都要进行艺术处理。合唱歌曲的艺术处理较齐唱更为细致复杂,要求也更高一些。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各声部本身声音的整齐,统一,是合唱整体谐和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应要求音准,节奏统一,演唱方法(呼吸,发声,咬字吐字,连音,非连音,断音唱法,分句,停顿及换气等)的统一及音色的融合。 (2)合唱中各声部所处地位与功能不同,应做不同处理。一般说,应在均衡协调的基础上,突出占主导地位的旋律。其它辅助性旋律相对地要弱一些。但各声部线条应当清楚。 (3)合唱音准的技术处理比较复杂,如何取得两声部相互结合时声音的和谐,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如根据调式音阶的特性及各种音程的特性进行专门练习,重点解决合唱音准上的个别难点等。 (4)深入分析作品的题材内容,结构特点及风格,使儿童充分理解作品,自觉地按照作品规定的速度,力度与表情歌唱。如: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歌曲,我在运用 “声与字”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过程里,适当的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精神实质:它是作于 50 年代中 期,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是一首小调性质的优美抒情的二部曲式的童声合唱歌曲,这首歌曲充满动感,描绘了孩子们在泛舟荡漾,愉快歌唱,饱览湖光景色的幸福欢乐景象。我在二部曲式的合唱时,让他们想象在水中用力划浆,轻舟前驶的情景。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精神实质后,会用心体会歌曲,表演歌曲,更好的表现作品。反正合唱教学不单是要让学生唱会一个声部或唱会一首歌,而是要通过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发展和声思维,提高合唱技巧和能力,所以要求学生要将所有声部的旋律都掌握,只有在两下声部都相互了解其艺术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做到调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 总之,合唱教学对于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有表情地歌唱可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他们的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提高音乐修养和鉴赏水平,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通过合唱还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进团结,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浅谈小学二声部合唱教学 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从中年级起加入二声部合唱。所谓合唱,就是指多声部歌曲的每一声部各有一组人演唱。合唱歌曲的表现力较齐唱歌曲要丰富得多,合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二声部合唱教学是小学中高年级唱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教好二声部合唱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听”着手,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低年级的唱歌教学一般以齐唱为主,一成不变的齐唱、独唱使学生逐渐感到单调乏味,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适时让学生欣赏一些合唱歌曲,在欣赏合唱歌曲前作以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比较合唱与齐唱音响效果的不同,使他们认识到前者的表现力较后者更加丰富,声音显得更加饱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音乐课本第六册第五课的《海鸥》时,我让学生模仿着海鸥的飞翔,先启发学生讨论飞在高空的海鸥和飞在海面的海鸥在同时鸣叫是在高度和力度上的不同,接着让他们讨论,如果两只不同高度的海鸥同时鸣叫,我们该怎样来表现呢? 教师总结:两组同时演唱,但要保持各自声部的音准和音量。通过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很顺利地完成了最简易的二声部合唱教学。 随着教材的深入,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合唱的难度,使学生一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合唱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从齐唱到二声部合唱,用轮唱做过渡 轮唱是合唱的一种特殊形式,单声部歌曲由两组人演唱,在第一组开始唱几拍或几小拍后,第二组加入唱同一旋律,称为轮唱。它的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的相互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如:第六册第六课的歌曲《欢乐歌》,从第二部分起作轮唱处理,相隔一小节模仿,两声部此起彼伏,前后呼应,表现了少年儿童在一起高歌的欢乐场景。 轮唱的前提是学生学会唱好歌曲旋律,音高、节奏准确。在轮唱时,演唱技巧上要注意节拍整齐,突出强拍,两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做到正确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倾听另一声部,切忌争相盖过另一声部而大声喊叫、抢拍、超赶速度。轮唱中把握自己的声部,保持各声部的独立和清晰,不受另一声部的干扰,为两声部不同旋律的合唱奠定了良好的演唱基础。 三、先低后高,“强化”低声部 对于二声部合唱,学生有一种误解,以为低声部难唱,而高声部要容易得多,这是因为高声部的发音位置较高,音色显得明亮;而低声部发声位置较低,音色略显浓厚。听起来,低声部容易受高声部干扰,而高声部比较明显,这样造成了学生学习二声部的定势:高声部容易演唱。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要让学生“先入为主”。 首先,要让学生在初听范唱时,要同时倾听两个声部;复听时,注意倾听低声部的旋律。其次,在学习演唱时,先学习低声部的演唱,在 学生熟练低声部后,再学习高声部的演唱,然后再合成而声部。特别是起点相同,同时向上跳进二声部合唱歌曲,更应让学生先把握住低声部的音准,再学习高声部。 例如:第十册第三课《让幻想展翅飞翔》,进入二声部时,两个声部以同一音“1”为起点,同时向上跳进,由于都是大跳(高声部为六度跳进,低声部为四度跳进),音准较难掌握,尤其低声部极易把“4”唱成“6”一样的音高。在学唱时教师先指导低声部练习,在把握住这个音高后,再学习高声部,最后合成二声部。 学生学习的“难度”减小了,又提高了低声部的演唱积极性,但要注意,所谓的“强化”低声部,并不是音量要超过高声部,要时时注意两个声部的两个声部的独立与统一,保持两声部音量的均衡、和谐。 四、听唱结合,不断提高演唱技艺 在合唱练习中,学会各声部旋律后,就不宜再过多的进行分声部练习,要尽可能让学生在两个声部的丰富音响中进行听、唱的练习。在学生重点练习某一声部时,让另一声部亦用轻声演唱自己的声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并获得较为全面的合唱技巧。 为了锻炼学生的抗干扰能力,老师亦可以运用学生唱一个声部时,用琴伴奏另一声部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 在学生练习合唱时,教师的伴奏可以同时演奏两个声部,或老师范唱一个声部,用琴伴奏另一个声部,让学生既各所“依”又能相互倾听,在听、唱中不断提高演唱技巧。 五、发挥重唱优势,提高合唱技能 两声部歌曲在每一声部由一个人演唱,称为“二重唱”。二 重唱的形式与二部合唱近乎相似,但较后者有一定难度。教师要给学生个人练习机会,让部分演唱水平较高的学生逐步练习二重唱,以带动整体的二声部合唱。 六、充分利用课堂乐器,把握各声部旋律 学生在初步练习歌曲的合唱时,不容易把握各自声部的旋律,就会“跑调”。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用课堂乐器来帮助把握旋律。学生有时唱的不准,但乐器演奏出的旋律是准的。合唱前做一下简单的合奏练习,在奏、听的基础上再唱也可以避免合唱时的“跑调”。 例如:第九册第六课《如今家乡山连山》中的合唱部分,表现妈妈和孩子开心的笑声,旋律音较少,先引导学生用竖笛吹一吹,再造简单的合奏练习,再唱一唱。这样降低了合唱的难度,同时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以上几点做法,学生在听觉和乐感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合唱技能获得了比较全面的训练,音乐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⑥ 如何有效开展高中歌唱模块中的合唱教学
(一)课程性质定位不准确
首先高中歌唱模块和音乐课教学相混淆,教学目标局限在基础范围内,比较简单。其次将高中歌唱模块和专业院校声乐教学混淆,目标比较专业,难度过高。出现误区根本原因就是对歌唱模块的性质不明确、定位不够准确,造成音乐课程的性质产生一定偏离。
(二)教学观念比较模糊
教学过程比较苍白简单,教学结构松散且目标缺少明确性,缺少比较清晰明确的理念作为支柱。从主观性上对高中音乐课程没有明确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比较传统
将高中歌唱模块雷同于单一的唱歌课,教学方式还处于传统、简单的教歌模式,重复简单的唱词、唱谱、没有体现出音乐真正的美感。另一种情况是教学效仿大学音乐专业课,对专业技巧过分强调,学生对歌唱模块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兴趣难以达成。
(四)教学内容比较随意
教学内容制定的不够严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随意增加和删减,内容顺序随意调整,让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受到破坏和肢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是知识的碎片,教学内容难以得到保障。
(五)教学价值比较迷茫
高考的作用让一部分学校没有能够对高中音乐进行深层次的关注,教师、学生在意识上也觉得音乐就是一个非正式学科,教师只负责完成要求的课程,学生目的只在于得到学分,而对音乐课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比较迷茫,缺少认真的思考。
⑦ 浅谈中学合唱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尤其对于儿童,训练起来难度更大。但是,只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是能使自己的学生发出和谐,优美,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的。 一、合唱队的组织 (一)挑选队员,划分声部 合唱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就是说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听音能力与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合唱队中所吸收的成员都应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能力较强,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 变声期前的儿童一般可大致划分为童高音和童低音两个声部。划分的方法通常是将高音区发声轻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实的儿童划分为童声高声部,将高音区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自然的儿童划分为低音部,两声部人数大致相等。识谱,听音能力较强的儿童可适当编入低音部。 (二)队形排列和声部安排 正确的队形排列,是合唱训练和演出的重要条件,合唱队全体成员应排列成一个不大的半圆形(即弧形),而不要排列成直线队形。童高音排在左边。童低音排在右边,身材较高的队员站在中间,身材较矮的队员站在两边,第二排应比第一排高一些,第三排应比第二排高一些,依此类推,使每一个队员都能看到乐队指挥。 二、合唱队的基础训练 在进入正式的合唱教学前,首先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呼吸训练与发声训练,使全体队员掌握基础知识,为合唱教学打好基础。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对他们的发声训练也必须讲究方法。如何通过有效的发声训练,使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呢?这是每个音乐工作者经常探索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平时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正确的姿势是基础 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发声时,身体各部分必须互相配和,协调工作,才有利于正确发声。因此正确的姿势是发声的基础。 正确的发声姿势是:不管坐着与站着发声,身体端正自然,两臂自然下垂,双目平视,头不要前俯或后仰,面部肌肉要自然、放松。针对这一情况,我时刻注意学生的发声姿势,随时纠正不正确的发声姿势,并通过自己示范、通过正确与错误姿势的对照,进行发声姿势讲解。 因此我在校合唱队训练的时候,一开始我就讲解了正确的发声姿势。然后我就时刻注意学生的发声姿势。不管我是在弹钢琴,还是在指挥,只要发现有一个学生的发声姿势不正确了,我就马上提醒他(她),先学他( 他)的错误的发声姿势,再将正确的发声姿势示范给他(她)看,学生马上就能领会我的意思,改正自己的错误姿势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队员们基本上都能运用正确的姿势进行发声了。 (二)正确的口型是关键 正确的口型是发声训练的关键。因为只有有了正确的口型,发出来的声才是圆润的。所以进行发声训练的关键要形成正确的口型。 怎样形成正确的口型呢? 歌唱时应打开以下三个部位:一、上、下腭同时打开。上腭向上抬起。二、口腔后部吼咙打开,象“打哈欠”一样。三、口啌的外部口型应以“竖开口”为好。针对这些,我启发学生用“咬苹果”来体会上腭抬起时的开口状,用“大哈欠”来体会提起软腭、打开吼咙的感觉。并持之以恒的进行练习 因此我在进行每一次的训练之前的一分钟左右总是让学生做“竖开口”的练习。我要求学生双手摸着耳朵边上的下腭骨,再进行“竖开口”的练习,体会“竖开口”的练习,体会“竖开口”时的凹凸现象。或者让学生拉住下巴,一下一下的往下拉,体会“竖开口”时软腭放松的感觉。并让学生一个一个的做给我看。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放松的进行歌唱。这样一来,学生基本上一开口就能做到口型上下打开,形成一种正确的口型。 (三)正确的气息是根本 歌唱气息是否正确或运用得当,将会直接影响歌唱时的音准和音色。因此,掌握正确的歌唱气息概念,掌握正确的歌唱气息控制的方法是声乐训练获得声音统一和谐的重要保障。 为此,声乐训练中我始终把气息训练作为声乐训练的根本,并把它放在首要位置上。我时刻注意让学生进行气息训练,确保学生尽快建立正确的歌唱气息概念,初步掌握控制气息的方法,为进一步获得和谐、统一的声音打下结实的基础。 因此我在每次训练的时候都抽出开始的二分钟进行气息训练。我让每一个学生两手叉腰(注意两肩不要耸起来)吸一口气,感觉横膈膜胀起来,就是说学生们的气息已经吸到了我所要求的程度。然后不断的进行吸气呼气的练习加以巩固。争取一吸气就能吸得非常深,等到开口唱歌时就不至于憋紧了胸口进行唱歌。在学生们进行气息训练的同时,我又加强了巡回指导。有些初学者一开始找不到气息点,我就让他们摸我的腰感觉我吸气呼气时的样子,然后自己开始练习 。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会用气唱歌了。 三、合唱队的作品训练 (一)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在进入合唱训练时,一定要有正确的步骤,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对于两个声部的旋律,一般要让学生先学低声部,因为高声部往往是主旋律声部,比较流畅,而低声部旋律的
⑧ 求大合唱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急!!!
-------合唱是最自然的声音,而身体便是创造这悠扬乐章的乐器,也正因为合唱的训练不需要过多的硬体设施,所以一般学校要成立合唱团是比成立其他音乐性社团容易的多,但这并不代表合唱团的成立不需要费太多心力。歌唱时,身体必须结合正确的共鸣、呼吸及声带振动才能唱出优美的声音,但也因为人体是具有生命的,随着音域高低起伏,每一个发声器官皆会产生一些既细微又灵敏的变化,这样抽象且微小的变化,更增加合唱学习的难度。因此,如何正确运用身体各部位、如何协调各发声器官,使其相互配合,让灵巧的声音更淋漓尽致地挥洒,便成了教导合唱团团员最重要的课题!以下便就合唱教学与合唱技巧二部分加以说明,希望借此能让大家对于合唱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一、如何选出适当的合唱团员
慎选适当的团员是成立合唱团的第一要件,有适当的团员可以使练习的过程事半功倍。在选择团员之初,老师应先做学生档案,内容要包含学生姓名、班别、学过的乐器、视谱能力、是否参加过音乐社团等基本背景资料,以增加对学生音乐程度及音乐兴趣的了解,这些都可作为筛选团员的参考资料。接着,当然就是要仔细聆听每位学生的先天音色及相关的合唱基本能力,如:听力、音感、节奏感、咬字等,此时可选择一首有大跳的曲子的片段,来检视学生是否具自然换声的能力,或者利用一些简单的发声练习听听学生的音色、音准及将来可能适合的声部。最后,在正式决定人选时,除了上述有关合唱基本能力的考量,还要注意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有兴趣的学生才能体会合唱带来的喜悦,也能在过程中更投入、更持之以恒。一般而言,在合唱团中对合唱有兴趣的团员越多,练习的气氛会更好,合唱团的整体程度也越容易有所提升、不断进步。
二、合唱训练基本概念
在合唱训练之前,要先建立几个有关合唱的概念,这样会让整个合唱训练的架构更清晰,老师也能更清楚知道如何有次序的进行训练,以及训练过程需要包含的面向有哪些。
(一)认知 Intelligence:
包含合唱相关的背景知识,如:基本的发声构造及技巧、呼吸法、共鸣区与声部特色、乐曲赏析…等资料,团员必须先具有这些相关的资讯,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合唱能力,也就是由知道如何做进而去摸索、体会,直到实际做到。
(二)模仿 Imitation:
人在学习许多事务时,都需要借由模仿的过程而来,尤其是合唱这种比较抽象的技巧,如果没有时常提供好的示范,团员可能无法体会理论上所言的方法及要求;相反的,老师若常能提供好的合唱示范,学生便自然而然会去模仿,这样能减少学生自己盲目摸索的时间,并在无形中找到正确的发声方法,发出与老师相似的美妙声音。
(三)想象 Imagine:
诚如上述所言,合唱是一种以身体为乐器来发声的技巧,这是相当抽象的一种概念,很多时候,身体的动作都是靠我们的想象来达成的,在发声时更是如此。例如,练习跳音的时候,要强调肚子充气、维持及跟着节奏瞬间弹跳,这时可以让团员想象是在充满冰淇淋的桶子中挖冰淇淋,充气的肚子就如同充满冰淇淋的桶子、气则是冰淇淋(此时可跟学生强调,桶子内一定要有冰淇淋,才能进行挖冰淇淋的工作,也就是肚子一定要充饱气),而往上挖就是瞬间弹跳的感觉,这样的形容,可以让学生更易理解老师的要求是什么,也容易去尝试、提醒自己做到。
三、合唱练习过程:
合唱团的练唱通常有一定的程序,一般时间的安排如下:
(一)暖身活动:
合唱是用身体来发声,所以就像所有的乐器都需要 warm up一样,唱歌前也必须让身体的运作达到最佳状态,才能发出更悦耳的声音。通常我们会利用一些小技巧让团员热身,并且进入状况:
1. 以简单的肢体柔软活动或是小游戏来进行:
如转头、绕肩、甩手、转腕、扭腰等,如果场地及时间允许,也可让团员尝试操场或是跳绳等较剧烈、大动作的活动。小游戏则可让团员作简单的带动唱或是玩动物模仿游戏。
2. 呼吸练习:
将训练呼吸的一些教学方法或动作,独立出来当作暖身活动,不但能让身体暖和,也可以让团员的呼吸方 式更正确、更习惯。
(二)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让团员先熟练歌唱的方法,做好确实的发声可以让练习曲子时,更省时省力。发声练习的重点是可预备专注力、预备声音、可听自己及别人的声音、训练学生自己调整声音及调整身体(肌肉、姿势…)建立合适的呼吸习惯、可达到元音发音的统一、可知道旋律与和声上的音准、配合合唱曲的需要发展发声法.......等。
1. 一般发声练习
2. 跳音练习
跳音唱的训练可以锻鍊丹田推气的效应。首先必须在吸气时腹肌最容易放松的时候,先学会放松横膈膜,然后练习瞬间推气发声,如此一个音一个音逐步抓住“放松推气”的要领。
3. 三部发声
(三)音感训练:
有好的音感可使团员更正确的唱出音高、不易走音。进行音感训练时,教师可借由弹奏不同和弦,让所有团员分辨;或者也可在三部发声练习时,只弹奏某一部的音,让团员练习去找音,促进音感的加强。
(四)歌曲教学:
进入歌曲教学前要留意学生是否已能正确把握发声技巧,而歌曲教学应注意‘循序渐进’,分部练习可透过以下步骤:熟悉曲调→各声部合唱调整音量之均匀→曲子表情的强调与修改→整体音乐性的呈现。
要能利用我们的身体唱出优美的歌声,必须有多方面的配合,
其中最需要注意、掌握的有: 呼吸 、 发声 、 共鸣 、 姿势 等几个部分。
一、呼吸
歌唱时的呼吸法,并非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学习与训练,才能在唱歌时随心所欲的应用。一般而言,唱歌时的呼吸称为‘腹式呼吸法’又称‘横隔膜呼吸法’。使用腹式呼吸吸气时,我们会用口鼻同时吸气,将气吸的深沉一些,直到充满整个胸腔及后背,且要感觉到横隔膜下降、肋间外肌打开,此时肚子会稍微往外撑开;呼气时,则横隔膜回覆到原本的位置、肋间内肌往内,肚子微往内缩。使用腹式呼吸应特别注意避免太用力且肩膀不可提高,吸气时不可有杂音,老师要随时纠正错误。一般常用来让学生练习、体会的方法有:
(一)先以嘶声吐气,待气全部吐光后快速吸气,此时的吸气动作便是正确的腹式呼吸。
(二)晚上睡觉或平躺时的呼吸,就是身体最自然的腹式呼吸,可让学生特别去体会那种感觉,并练习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
除了学会运用正确的呼吸方式,在合唱中更重要的是要让气流稳定的唱出,我们可用下列的方式让学生练习:
(一)吹小纸片:让纸片维持同一角度,看能吹多久。
(二)准备吹蜡烛:让学生想象要吹熄一根蜡烛,但要求气息平稳,10秒才吹熄。
除了上述抽象的方式,一般我们会以长音训练气息的稳定性及音量的平衡性,如在发声时从高音D起一个音一个音往上唱,并寻求平顺、轻松、纯净的声音,一开始不要求太大的音量,待做出音质优美的基本要求再逐步放出音量来。
二、发声
喉咙中的声带,由于身体内所吸进的气,经胸腔振动声带而发声,这就是发声最基本的原理,但人身乐器有别其他乐器,它是活的、是柔软的,同时还兼具有歌者与乐器两种角色,因此,发声时必须要正确使用身体,才能用最省力的方法唱出最优美的声音。
正确起音时要注意:
1.先预想好元音、音高、力度与音色。
2.做好呼吸。
3.身体展开空间,使声带振动与共鸣结合。
4.让气流经过。
5.元音在声带上。
这里需特别留意的是,声源永远在声带上,且请小朋友体会将声音放在声带前端来唱的感觉,因为如果将声音放在声带之后,声音就会显得较暗哑、缺乏亮度,而且身体空间一定要永远维持,就像是要展翅飞翔的小飞侠,尤其在高音时更要继续挡气,腹部向内、向上推气,才能唱出好听的高音。另外,一定要提醒小朋友,声带不需太过用力,因为它只负责振动,产生声源,若要让声音更响亮的传出去,靠的是身体的共鸣,也就是足够的身体空间。此外,舌头位置与口型也会影响音色,通常在合唱时会要求团员的舌头及软口盖都要随音高做适当变化,但最大原则是不可以挡住气的前进。最后,可让团员用ㄨ声模仿一阵风吹过的声音,此时身体的自然应用,会最接近上述的做法,而且也能体会身体整个空间打开的感觉。
三、共鸣
发出声音后,必须要借助共鸣才能使声音更有厚度、更响亮,尤其是低音部分胸腔共鸣要更多些。在合唱的训练中必须让团员找出整个音域中每个音的最佳共鸣位置,并且应用于所有曲子的演唱中。
寻找共鸣常用的方法有:
(一)闭嘴唇发m的音,注意口腔中要留有空间,此时整个口腔都会感觉麻麻的,然后可以尝试将嘴巴张开发出‘ㄇㄚ’的音,但不要让共鸣的感觉消失。
(二)让团员成90度敬礼的姿势发声,此时整个脸也都会有共鸣的感觉。
(三)用‘ㄋㄩ’来发声,是最容易发出共鸣声音的方法,在练曲子时可先让学生用‘ㄋㄩ’一句一句的唱,再套上歌谱或歌词,以找到最佳的共鸣点。
(四)用‘ㄨ’模仿发出风吹过的声音,因为身体的空间打开了,整个共鸣会达到最高点。
谈到共鸣就要讨论到声区的问题,很多儿童合唱团的最大问题就是在演唱时,声区的转换较难掌握。所谓声区,指是声音在生成及共鸣的过程中,由于振动及鸣响的方式不同,而产生不甚相同的音色,而予以适切的划分。为了教学需要,在不同音高区域间,先予以适当的、有所区别的唱法运作,可分为胸声区、中声区、头声区及上头声区,且越高音头声越多、越低音胸声越多。但最终的目的仍以达到‘统一音色’,唱出优美音质、没有声区境界的美声为理想,而且发高、中、低音间声音的运作应该是一贯的,听起来最好不要有区域分别,或有关卡阻碍的情形,演唱中声区的转换应以气及身体的空间为支撑。
四、姿势
正确的姿势可以使歌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合唱时相当强调身体的直立,因为人身体竖直时,声带在中间整个身
体都是气柱,发出的声音会较好。所以,在合唱训练时一定要要求团员不可弯腰驼背,要养成良好的姿势。
(一)站姿:
脚一前一后重心在中间,膝盖放松微弯,后背不要过挺,脊椎向上提升背部宽广、下腹收缩、伸直腰椎, 如有人由头部将你提起般。另外,胸部要处于舒适的高位,不能垮下来,胸腔是扩张的、有空间
的、有浮力的。
(二)坐姿:
亦是上向伸展,头部主导,背部向上伸长。
⑨ 如何有效开展二声部歌曲教学方法的
合唱的表现力要比齐唱丰富得多,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排除干扰的坚定信念, 二声部合唱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二声部合唱歌曲从小学四年级课本中已经开始出现,但由于学生惯于单声部歌曲演唱,所以一开始训练时感到很不适应,其主要原因是互受干扰和影响,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知识技能的教学和训练,甚至教学内容都未能完成,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二声部歌曲教学。本文就如何有效开展二声部歌曲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 二声部 有效教学
一、二声部歌曲教学的意义
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任何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能培养少年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更能通过合唱的学习训练陶冶情操,拓宽音乐视野等。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师应重视二声部合唱教学,坚守“音乐课“这块阵地,从二声部合唱练习入手,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努力。
二、学生对二声部歌曲的态度
学生喜欢唱歌,但是不喜欢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对于二声部歌曲的兴趣就更不高了,大量流行音乐一直占据着他们心中的重要位置,学生听到的都是成人的通俗歌曲,少儿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别说优秀的合唱作品了,学生除了在音乐课上能够听到合唱,其余时间很少能享受到合唱的魅力,受音乐“弥漫性”的影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喜欢合唱?
三、现在二声部歌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教材虽然在合唱的聆听及学唱方面予以重视,体现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但音乐老师和学生受自身音乐素养的影响或者个人喜好,对合唱教学不够重视,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二声部合唱歌曲 的第一声部通常是主旋律,曲调比较顺畅,音区又较高,学生容易唱,而第二声部往往正好与此相反,这就使合唱教学常常因第二声部唱不好而失败。 唱着唱着会变成一个声部,还有一部分学生会捂着耳朵唱,两个声部都大声唱,企图压倒对方,从而两个声部都会跑调,或者总是望高声部跑。
四、教学的一些尝试,让二声部歌曲在课堂中有效开展
(一)从欣赏开始找到学习的起点
我首先从欣赏优秀合唱作品入手,培养学生对二声部合唱的兴趣。给学生播放演唱好的合唱歌曲,观看着名合唱团的演出,甚至把我校合唱团同学的现场演出盘片给学生观看,用身边熟悉的同学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巧妙启发,精心诱导,让学生在听赏中尽情感受二声部效果,建立和声概念,了解合唱歌曲较之齐唱歌曲增添了和声要素,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合唱的功能和情韵。
(二)寓教于乐,注重教学方法
1、学习歌曲前轻松愉快的进行训练
把合唱队里的一些常规训练放入课堂,首先要做的是“放松”。合唱队站好两队之后,后面的同学依次给前面的同学从头颈、背到腰进行捶打敲击,并随着老师一起做各种姿态有趣的“体操”。这种活动的目的是放松精神。老师带领学生两腿分立,用力喊出声音,其目的是锻炼横隔膜,使腹部有弹性。在音乐课堂上,这两个练习练之前必做的。既可以使学生紧张学习得以放松,为唱歌做准备,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增进团结与协作意识,既新鲜又有趣。学生颈部、胸部的肌肉得到放松,心胸舒展,精神愉快。为学生创设一种较为宽松的氛围,使他们感觉既是在学习,又是在娱乐。调动起学生的兴奋点,对于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都是大有益处的。课堂上,要让学生在放松中激起对合唱的兴趣。比如“闻花香”一样做深呼吸练习;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等。另外,让学生将白声和有气息控制的高位置的声音进行比较、分析、鉴别,以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概念。在轻声歌唱时,要求注意音色、节奏、声部的和谐,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的歌唱。
2、练唱方式力求多样化。
刚接触二声部歌曲的学生还难以体会到和声产生的美感,加之二声部练唱花的时间相对较长,如果学唱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兴趣难以持久,教学可能事倍功半。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练习。除了分部齐唱外,还可采取小组对唱、二人重唱、师生合唱等多种形式,没唱的学生也就有机会聆听演唱效果,提高鉴赏能力。这时可以借用录音机这一教学用具,把学生的演唱录制下来,教师指导他们自己听听,找出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改正,不断提高。
(三)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把学生有意识的分成红黄两个组,每节课设计一些简单的二声部练习曲,让学生分组唱各自的不同声部,让校合唱团成员带领,自主完成各声部的初步学唱,比一比哪组唱得又快又好。就这样慢慢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
(四)“先入为主”学习二声部歌曲
有一首意大利二声部合唱曲《大家来唱》,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接受起来还是比较难的。学生最难接受的就是第二声部的旋律,也最怕唱第二声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打破学生对二声部的“恐惧感”,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案,直接进行第二声部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用的这种打破常规,出其不意的办法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五年级歌曲《晚风》,第一声部根据这个班级孩子的识谱能力高低 ,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把更多的时间、空间交给孩子,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学第一声部,教学效果也有了,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了歌曲。
(五)运用多种形式学习二声部歌曲
1、利用口琴帮助学生学唱二声部歌曲。
在教唱二声部合唱时,由于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在教学
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而口琴这个学具却能引导学生把握好音准和音程。如教学《苹果丰收》二声部歌曲时,先让学生分声部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比较好得到解决。
2、分角色化进行二声部歌曲演唱学习
二声部歌曲的学习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设计成不同的角色形象,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学习不同声部的演唱。如五年级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中,设计成母子的音乐游戏,四年级歌曲《柳树姑娘》中,根据歌曲的内容加入舞蹈、打击乐和道具(绿色的柳条),用以创设独特的艺术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轻松学习歌唱。
3、运用柯达依手势引导学生练唱
在合唱中,教师用柯达依手势法引导,让学生找准音程的音高,达到和谐的和声效果。另外,还可用钢琴弹奏二声部旋律,起到加强二声部音量的作用。
4、根据歌曲难易情况适当增减难度
有些二声部歌曲有一些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五年级歌曲《我怎样长大》的教学中,可以把每句的第一个音的三度改为同度,相对降低难度,让学生比较容易的进入学习。
二声部歌曲的有效教学,需要我们音乐教师扎实的专业思想、较强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合唱作品的改编能力、学生练声曲的写作,以及敏锐的听辩能力和更高层面的听赏能力、熟练的合唱总谱阅读能力以及音乐的记忆能力、熟练掌握声乐知识和技能、较高的钢琴伴奏水平及缩弹能力、掌握娴熟的指挥技能、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音乐美学知识……
二声部合唱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需要以满腔的热情、不懈的努力投身其中,让我们相互借鉴成功经验,丰富教学经验,从而使我们的二声部合唱教学以崭新的模式面对我们的学生,实现知识技能与审美教育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