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阅读法2.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自然法3.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自觉实践法4.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视听法5.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全身反应法6.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直接法7.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语法-翻译法8.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听说法9.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社团语言学习法10.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11.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暗示法(Suggestopedia)
② 叙述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
1.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阅读法 2.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自然法 3.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自觉实践法 4.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视听法 5.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全身反应法 6.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直接法 7.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语法-翻译法 8.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听说法 9.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社团语言学习法 10.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11.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暗示法(Suggestopedia) 12.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阅读法(Reading Method) 阅读法是本世纪初魏斯特(Michael West)在进行英语教学试验中新创造的一种教学法。魏斯特认为,学会用外语阅读比较容易,学生在开口说话前,先学习一定数量的材料,有—定语感,可以减少说话时犯错误的可能性,从而更快地学会外语。因此,他主张,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首先是培养学生的直接阅读能力(即不通过翻译而直接理解)。魏斯特编写的《新方法读本》(New Method Readers)(共10册)是供初学者使用的基本教材,最低限度的词汇量是3500个,其编写原则如下:1.从一开始就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能看到自己的成绩。2.通过课文学习生词。3.词汇越少,它的使用范围就应当越大。4.读本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魏斯特编的课本都以故事为中心,生动有趣;每50个熟词中才出现1个生词;1个生词在新课文中至少要出现2次,以后逐渐减少出现率。他把阅读分为精读与泛读两种,并规定前者每分钟400个词,后者每分钟1200个词(最高标准)。为了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除教科书外,各册都配有阅读的副本,其分量超过教科书数倍,不包括生词。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 这里说的自然法不是指19世纪出现的自然法,那时的自然法是直接法的前身,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立,强调口语教学。这里的自然法是指7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自然法。代表人物是克拉申(StePhen Krashen)和她的同事泰勒尔(Tracy Terrel)。自然法的教学目标是个人的交际技能,也就是日常会话能力。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1.语言学习始于理解性的输入,主张推迟口头表达,直到言语“出现”(speech“emerges”)。2.一般不纠正学生的错误。自然法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表达前阶段(The PreProction Stase)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听力力理解技能,不急于进行口头表达,所以也称为“沉默阶段”。2.早期表达阶段(The Early Proction Stage) 这是学生在学习中处于“挣扎”的状态,经常出错。教师此时应把注意力放在意义上,而不是形式上,所以一般不纠错,除非错误重大,完全阻碍意义的传递。3.最后阶段(The Last Stage) 这是扩展的表达阶段,表达扩展到较长的话语,使用的方式是较复杂的游戏、角色扮演、开放式的对话、讨论和扩展性的小组活动。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表达的流利程度,所以一般也不纠错。自然法的指导思想是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这种理论重视自然的交际,强调非正式的习得,而不注重形式语法的分析。跟全身反应法一样,自然法强调先充分理解后再表达,不强迫学生表达,这对外语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自然法提出,到学生的言语“出现”时再表达,那么,什么时候才“出现”呢?如果永远不“出现”,该怎么办?另外,不纠正学生的错误,也有一定的问题。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自觉实践法 前苏联在30年代采用自觉对比法,这种教学法比较接近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与直接法相对立,偏重语言知识,过多地使用翻译和对比,忽视外语实践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的培养。60年代进行外语教学改革,创立自觉实践法。它的创始人是着名心理学家别良耶夫(ь.в.ьеляев)。自觉实践法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它的教学原则如下:1.自觉性原则理论指导实践,用必要的语法知识指导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学习过程是言语-语言-言语,即首先让学生感受外语,积累感性材料,然后经过语言知识的学习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到言语实践中进一步发展言语能力。这是前苏联外语教学的一贯传统。2.实践性原则强调自觉实践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和记忆。要求80%的时间用于言语实践,20%的时间用于语言理论讲解。教学活动交际化,选用有交际价值的材料,用情景法组织言语实践。3.积极性原则要求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积极状态。贯彻这条原则有三条途径:(1)运用和发展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提倡猜测和记忆性分析;直觉模仿与自觉模仿并重。(2)实践形式多样化:提倡在新的语言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已学过的材料;加强成对的和小组的活动;练习多样化,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的使用不同的练习方式。(3)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能力:训练学生使用教科书、参考书,教学生作笔记、拟提纲、作简介或摘要等。4.综合性原则听、说、读、写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听、说过的东西要用读、写来巩固,听、读过的东西要用说、写来表达;听觉、视觉和运动觉综合运用。成年人学习外语,不宜硬把听说与读写分开。一般说来,初级阶段,可以侧重口语教学;但听说领先应有读写跟上。听觉应当依靠视觉、运动觉来巩固,因为听觉感受的材料容易忘记。5.考虑学生本族语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外语,使用大量的外语练习,充分利用视听设备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运动觉等,使学生在大脑皮层上建立牢固的外语动力定型,获得外语语感,并使外语同思维建立直接联系。翻译和对比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也可以使用,但要有一定的限度。从本族语到外语的翻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练习形式,但其数量要有所控制,没有必要在每种场合都指出两种语言的区别,只有在必要时才进行对比。总之,以外语为主,有限度地使用本族语。自觉实践法进入70年代,较快地吸收了功能法的长处,把原来的实践性原则发展为交际性原则,认为实践性原则只强调一般的言语实践,而交际性原则把外语看成是交际工具。交际不仅是教学的主要手段,而且是教学的主要目的。70年代的自觉实践法与60年代的自觉实践法区别的主要标志就在于这一根本原则。外语教学法流派: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 视听法在本世纪50年代产生于法国,它最早叫整体结构法,又叫圣克卢教学法(因此法产生于法国圣克卢高等师范学院的“全世界推广法语研究所”而得名)。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古根汉(G.Gou-genhein)和南斯拉夫的彼塔尔•吉布里纳。视听法的教学目标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日常口语,如《基础法语》;第二阶段:就一般性非专业化话题而进行的连贯谈话;第三阶段:就有关专业化的话题而进行的连贯谈话。视听法的主要特点如下:1.利用教学电影和录音展示语言项目,向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话语和语境。2.在母语与外语对比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3.课堂上一般不使用学生的母语。4.听说先于读写。5.用操练的方法学习基本语法和词汇。视听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法,至今应用广泛。我们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部和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正在试验的视听说课,较多地吸取了视听法的长处,同时,在理论与实践上又有所发展。 外语教学法流派:全身反应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 全身反应法产生于60年代初期的美国,盛行于70年代,创始人是心理学教授阿舍尔(James T.Asher)。这种教学法是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的方法,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全身反应法的主要教学原则如下:1.理解口语的能力要在说话之前发展 只有进行充分的理解性的听,才能自然地转移到说。同时进行听和说两种技能的训练,只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因为缺乏理解的听,学生没有做好说话的准备,很容易说错。2.理解的能力要通过全身动作来发展 大量研究证明,指令是基本的交际,第二语言的大多数语法结构和数以百计的词汇项目,都可以通过教师熟练的指令来教授。全身动作是发展理解能力的关键,没有全身动作,一个新的语言现象即使重复多次,也依然是一连串噪音。3.不可强迫学生说话 学生听到理解所学的大量接受性词汇,将外语在认知结构中内化,就产生了一个说话的待发点。这时,学生就有说话的要求,自然而然地开始说话。据研究,学生要听几十次才能发一个音。如果给学生以压力,强迫学生说话,就会引起其大脑对外来信息的抵制。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是在19世纪后半叶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贝力兹(M.D.Berlitz)、艾盖尔特(B.Eggert)和帕默(H.E.Palmer)。直接法还有别的名称,如改革法、自然法、心理法、口语法、妥协法、综合直接法、折衷直接法、循序渐进直接法等,虽各有差异,但同属一类。所谓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注重形式语法。它的教学目标不是规范的书面语,而是外语口语。直接法的主要教学原则和特点如下:1.直接联系的原则:直接法中最基本的东西是建立语言与外界经验相联系。也就是说,在外语教学中,使每一个词语同它所代表的事物或意义直接联系,不经过母语翻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尽快丢掉“心译”这条拐棍直接用外语思维。2.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口语教学是入门阶段的主要手段和目的。3.句本位原则:教外语从句子入手,以句子为单位,整句进,整句出。这样,既学到了单词,又学到了语法。从句子入手并不意味着忽视单词和语音教学,直接法十分重视句子中的单词和语音教学。4.以模仿为主的原则:通过各种模仿手段重复所学的句子,养成习惯,达到自动化地步。除了以上四条主要原则外,直接法还有其他一些教学原则,如精选语言材料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趣味性等。外语教学法流派: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是最古老的外语教学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H.G.Ollendoff)。古老的翻译法、语法法和词汇-翻译法都属于同一类方法。它最初用来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这类死的语言,后来用来学习现代外语(本世纪初,这种教学法在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我国解放初期的外语级学,特别是俄语教学,大都采用这种方法。语法-翻译法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l.教授语法学家所确定的所谓“规范”的语言,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多以古老和过时的例句为主。2.注重书面语,不注重口语。3.语法的讲解不仅注重规则的东西,而且十分注重不规则的东西。4.课堂教学使用本族语。5.教学方法以翻译为主,通过大量笔头翻译和写作练习来检验语法规则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一般是:先教字母的发音和书写,然后系统地教语法,最后阅读原文。语法课的安排顺序如下:1.先讲词法,后讲语法。2.用演绎法讲授语法规则,即先讲语法规则,后举例句。并翻译成本族语。3.用本族语和外语互译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语法规则。课文教学的一般步骤是:1.用本族语介绍课文内容。2.逐字逐句翻译。3.朗读课文。4.用互译的方法巩固课文。外语教学法流派: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产生于40年代美国,当时叫做陆军法或口语法,到了50年代,发展为听说法,又称结构法,在美国外语教学中占支配地位。代表人物有埃比、里弗斯等。听说法吸取了直接法重口语的特点,教学目标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但重点放在发展听、说技能上。听说法有下列特点:1.新课内容以对话形式展示。2.用模仿、重复和记忆的方式学习,以便养成习惯。3.用对比的方式安排语言结构顺序,教完一项再教另一项。4.对句型结构进行反复操练。5.很少或根本没有语法解释,语法教学靠归纳性类推,而不是靠演绎性解释。6.词汇严格控制,而且通过上下文学习。7.大量使用录音、语言实验室和视听设备。8.重视语音教学。9.允许教师使用极少量的学生母语。10.正确答案立即予以强化。11.尽力防止学生出现错误。12.有只顾语言形式操练而忽视内容的倾向。13.先听、说,后读、写。 外语教学法流派: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社团语言学习法又称咨询法(Counseling Learning),产生于60年代初期的美国,是由古兰(Charles Curran)创立的。这种教学法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外语口语。它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服从学。教师是顾问,是辅助者,学生是“病人”。教师注意的中心是“病人”的需要。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依靠学生的母语,逐渐由学生的母语过渡到外语。这种教学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学生用母语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学生坐成一个圆圈,教师在圈外。学生可以是零起点的外语学生。如果一个学生想对小组或某个学生说几句话,他就用母语说,顾问就把他的话翻译成外语,然后让学生重复这句外语。接着,别的学生就用母语回答,顾问再翻译,学生重复。这样,会话就会继续下去。如有可能,可以把会话录下来,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些有关新语言的信息。如果学生愿意,顾问可以给更多的指导,解释一些语言规则。在开始阶段,“病人”中会出现迷惑不解、混淆的情况,但是在顾问的帮助下,会慢慢好起来,开始用外语说一个词、一个短语,不用翻译。这是“病人”由完全依赖顾问到独立学习的第一个标志。随着“病人”对外语的逐渐熟悉,直接用外语交际就会发生,顾问的指导就会减少。数月之后,“病人”就会用外语进行流利的交际。从完全依赖顾问到完全独立,其间分以下五个阶段:1.完全依赖顾问;2.会说一些外语词和短语;3.逐渐独立,但还有一些错误需要顾问纠正;4.只需要顾问解释一些成语、具有特殊意义的固定表达法和语法;5.独立、自由地交际。顾问虽出场,但保持沉默。社团语言学习法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外语教学法流派: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认知法又称认知-符号法(Cognitive-Code Approach),产生于6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是卡鲁尔、布鲁纳。认知法反对听说法的“结构模式”论和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它的教学目标是全面地掌握语言,不完全侧重听说。它批评听说法的缺点,为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正名,因而被称为“改进了的现代语法-翻译法”(Hester,1970)或“改进了的现代直接法”(Diller,1971)。认知法的教学原则如下:1.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所谓语言能力就是内化了的语言知识体系。它主张通过有意识、有组织的练习获得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2.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毅力,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提倡演绎法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则,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讲解约占教学活动的1/5。反对机械模仿,提倡有意义的练习。4.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语音与文字结合,口笔语相互促进。各种感觉器官同时综合运用,以求收到最佳效果。语音教学应适可而止,因为成年人学习纯正地道的语音不容易。重视阅读和词汇量的扩大。5.适当地使用学生的本族语。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确定难点和重点,用学生的本族语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语言现象,以便于理解。在初级阶段,学生的本族语使用得多一些,允许必要的适当的翻译。6.学生出现错误不可避免,教师要正确对待,分析出现的各种错误,影响交际的错误要加以纠正,但其他一般性错误不宜进行过多的纠正,更不要指责学生。过多的纠正或指责容易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产生怕出错的心理,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认知法认为,成千人学习外语与幼儿学习母语相比,有不同的特点:1.缺乏幼儿学习母语的语言环境,是在人为的语言环境(教室)中学习的;2.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3.学习是自觉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根据这些特点,把外语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语言的理解(comprehension)、语言能力(competence)、语言运用(performance)。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暗示法(Suggestopedia) 暗示法(Suggestopedia)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罗札诺夫(G.Lozanov)于60年代中期创立的。暗示法主张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人的潜力,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以便有效地完成学习伍务。暗示法由此而得名。另外,暗示法采用加速的方法进行外语教学,所以,它又称为暗示速成教学法(Suggestive-Ace1eratively Learning and Teachinhg,简称SALT)。暗示法的主要教学原则如下:1.语言材料的大量输入 暗示教学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语言材料量比常规的外语教学法所规定的量要多好几倍。据试验,120个学时可学2000个词。2.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统一 外语学习过程是大脑思维活动和情感同时作用的过程。脑子的左半球主管语言和逻辑思维,右半球主管非语言和形象思维。如果在学习外语时,采取措施,使两个半球同时发挥作用,就比用一个左半球好。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联系越紧密,效果就越好。暗示法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集中无意中得到的信号去达到一个有意义的目的。3.创造心情舒畅的气氛 外语学习环境幽雅。舒适的软椅排成半圆形,光线柔和,有音乐伴奏。语言材料的输入采用戏剧、诗歌等方式,并伴随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在这种和谐的环境里,学生的紧张心理消除了,心情舒畅,充满乐趣,善于想象。这种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超级记忆能力,加速记忆效能,提高学习效果。4.借助母语翻译和对比 在学习过程中借助母语翻译,并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开发学生的智力。5.建立高度的自信心 鼓励大胆说外语,尽量少纠错,避免造成紧张气氛。6.创造自然的情境 暗示法在学习过程中创造了十几个自然的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语言材料应用到交际情境中去。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也叫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 1. 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 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 3. 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翻译法的缺点是: 1. 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 1.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 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缺点是: 1. 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 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二战爆发后,美国需要派大量的士兵出国作战,士兵们需要掌握所去国家的语言,政府临时抽调外语教学法和语言学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外语教师,成立了外语训练中心,研究外语速成教学方法,以六至八个月为一期,培训士兵,其训练方法就是听和说,听说法就这样产生了。它吸收了直接法的许多优点,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虑意思和语境。 其优点是: 1. 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2. 句型操练对初学者帮助很大,语言规范; 其缺点是: 1. 大量的模仿和机械操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脱离语言内容和语境的句型操练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 3. 放松读写训练,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能力。 四、情境法(Situational Method) 情境法也叫视听法。针对听说法脱离语境,孤立地练习句型,影响培养学生有效使用语言能力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产生了情境法。它吸取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许多优点。充分利用幻灯机、录音机、投影机、电影和录象等视听教具,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说,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把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声音自然地联系起来,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在教学中只允许使用目的语。 其优点是: 1. 情境的创设能够加速外语与事物的联系,有助于理解所学语言; 2. 重视整体结构的对话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的语言自然,表达准确。 其缺点是: 1. 完全排除母语,不利于对语言材料的彻底理解; 2. 过分强调整体结构感知,使学生对语言项目缺乏清楚的认识。 五、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交往和竞争都需要高级外语人材,听说法已不能满足这种新的发展形式,认知法便在美国诞生了。认知法把语言学习看作是智力活动。认知法提出:任何语言里的句子都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学到每一个句子,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却能听懂和应用从未学过或见过的句子,这就是智力或语法在起作用。在教学中强调发挥智力的作用,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材料,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强调有意义的操练活动。 其优点是: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在理解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其缺点是: 1. 对语音语调要求不严格; 2. 没有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六、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交际法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交际法是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交际学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其优点是: 1. 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 2. 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其缺点是: 1. 如何确定和统计功能、意念项目,有待进一步探讨; 2. 以功能意念为线索组织教学大纲,很难保证语法项目编排的体系性。 七、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其优点是: 1. 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 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 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③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流派众多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探索第二语言教学方法,提高二语教学效率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话题.每一种教学法的提出都在最大程度上迎合了当时社会对外语的需求和相关学科发展的成就。然而,其中任何一个都无法对复杂的二语教学进行全面的解释,只有全面地分析这些流派,理解和把握其理论和方法的实质。并结合当代中国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才能有效地提高二语教学水平。
④ 语言类教学法有哪些
题主您好,针对您提出的问题“语言类教学法有哪些”,回答如下:
(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也叫语法翻译法,是中世纪欧洲人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所采用的方法。在课堂里,教师借助语法进行教学,认为背诵语法规则是学习外语的捷径。
其主要特点有:
1.教材所选的材料是“规范”的语言
2.教学语言大部分是学生的母语。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利用语法并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以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翻译法曾盛行于欧洲大陆,至今还有部分人将这种教学法投放到小学英语教材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这是因为翻译法使用方便,只要教师掌握了外语的基本知识,就可以拿着外语课本教外语,不需要什么教具和设备。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当时欧洲一些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深感翻译法滞后于外语教学,便发起了一场教学改革运动,直接法便应运而生。
它的主要特点是:
1.强调直接学习外语和直接应用外语,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外语。
2.强调口语和语音教学。
3.注重实践练习,培养语言习惯。
4.通过句型教学,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有计划地学习实用语法,发挥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5.采用各种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较为生动活泼地进行教。
6.教材内容的选择注意实用性和安排上的循序渐进。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外国人交流,迫切需要掌握口语,更迫切需要学生摆脱“口语障碍”。因此,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教师教学法的选择,不能不考虑直接法。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也叫句型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二战前,美国的外语教学仍使用翻译法。二战爆发,美军急需听说能力较好的大批外语人才随军。由此,听说法便出现了。
其特点是:
1.新课内容以会话形式展开。
2.用模仿、记忆、重复等方式学习,以养成语言习惯。
3.语言结构按序排列,依次教学。
4.句型结构反复操练,语法教学用归纳法进行类推,很少语法解释。
5.语汇量严格控制,词汇依赖上下文来学习。
6.重视语音教学。
7.大量使用视听设备和语言实验室。
8.对学生成功的反应立即予以强化,尽量防止学生出现错误。
9.按听、说、读、写的顺序安排教学。
10.强调第二外语文化背景的重要性。从听说法的特点来看,当今的小学英语教材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听说法,从听说入手,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读和写,将外语和学生的母语作比较,使学生意识到母语与外语的文化差异。
(四)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认知法产生于60年代,是依据卡鲁尔(J,B.Carroll)、布鲁纳的知识结构论,乔姆斯基(N.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提出的。
其特点是:
1.通过系统的、有目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言能力。
2.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自身的母语知识,与所学外语进行对比,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语言规则。
3.把语言材料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衔接起来,创设良好的语境进行教学。
4.听说读写并进,以促进各种感官同时运动。
5.教学顺序由语言能力到语言表现,先建立起必备的认知结构,了解一定的语言规则,再创造条件让学生应用规则,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认知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完成理解、能力培养、综合运用三阶段的学习。因此,认知法被许多语言教育家和教师所接受,并用于小学英语教材编写和具体教学中。
(五)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全身反应法是美国心理学家阿舍尔(J,T.Asher)提出,他强调通过身体动作学习外语。
其特点是:
1.从充分理解性的“听”自然过渡到“说”。
2.借助全身动作发展理解能力。
3.通过教师熟练的指令,训练学生掌握词汇、语法结构。
4.在大量输入之后,让学生自然地开口说话并付诸行动。全身反应法以儿童语言习得的理论为基础,强调通过动作来理解语言,用大量输入来激发学生开口。正是这一特点,使得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形象化、课堂教学动态化。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能有所帮助,谢谢!
⑤ 语言教学的流派中哪些流派是对立的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
这里说的自然法不是指19世纪出现的自然法,那时的自然法是直接法的前身,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立,强调口语教学。这里的自然法是指7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自然法。代表人物是克拉申(StePhen Krashen)和她的同事泰勒尔(Tracy Terrel)。
自然法的教学目标是个人的交际技能,也就是日常会话能力。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
1.语言学习始于理解性的输入,主张推迟口头表达,直到言语“出现”(speech“emerges”)。
2.一般不纠正学生的错误。
自然法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表达前阶段(The PreProction Stase)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听力力理解技能,不急于进行口头表达,所以也称为“沉默阶段”。
2.早期表达阶段(The Early Proction Stage) 这是学生在学习中处于“挣扎”的状态,经常出错。教师此时应把注意力放在意义上,而不是形式上,所以一般不纠错,除非错误重大,完全阻碍意义的传递。
3.最后阶段(The Last Stage) 这是扩展的表达阶段,表达扩展到较长的话语,使用的方式是较复杂的游戏、角色扮演、开放式的对话、讨论和扩展性的小组活动。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表达的流利程度,所以一般也不纠错。
自然法的指导思想是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这种理论重视自然的交际,强调非正式的习得,而不注重形式语法的分析。
⑥ 对外汉语教学应怎样对待各种教学法流派
“教学法”一词有几个含义:它可以指整个学科理论和实践;也可以指某一教学法流派,如听说法、交际法;还可以指教学中的具体方法,如“归纳法”“句型替换法”;还可以指教学技巧。①程棠把语言教学法体系分为三个层次:(1)语言教学法体系。如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等,这是第一层次。(2)分科教学法。是指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的教学法,如听力教学法、口语教学法、阅读教学法等,这是第二层次。(3)具体教学法。是指语言技能训练中的具体方法。如语音训练中的语流教学法、音素教学;语法教学中的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②本文所说的教学法是刘 所说的“教学法流派”和程棠所说的“语言教学法体系”,也就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评估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法体系。
⑦ 简述第二语言教学主要的四大流派。
是这个吗?1,行为主义语言教学,2,结构主义,3,功能主义,4,转换生成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