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作业研究的定义
作业研究(Operations Research,OR)从字面上看,是“对众多的作业从事研究”,而一些着名的专家学者则给予不同的解释与定义,综合专家学者的意见,可简述作业研究为:
应用科学的方法、技巧与工具,对从事研究的系统求出代表之数学模式或他种模式,以研究该系统中之各项活动及评估所拟议之各种行动途径,求出作决策时应采取之最有利答案。
英国作业研究学会(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把作业研究(OR)定义如下:
作业研究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处理工业、商业、政府、国防中因指挥和管理一大群人、机器、原料和资金而产生的复杂问题。这种独特的方法要发展这些系统的科学模式、衡量机率和风险等因素,用它们来预测和比较各种不同的决策、策略或控制的结果。其目的是协助管理阶层以科学方法来决定政策和行动。
最早成立作业研究学会的国家是英国(1948年),接着是美国(1952年)、法国(1956 年)、日本和印度(1957年)等。到1986年为止,国际上已有3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作业研究学会或类似的组织。在1959年英、美、法三国的作业研究学会发起成立了国际作业研究学联合会(IFORS),以后各国的作业研究会纷纷加入。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组织、如欧洲作业研究协会(EURO)成立于 1976年,亚太作业研究协会(APORS)成立于1985年。
B. 如何设计高效课堂作业的研究办法
首先作业设计要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有力保证。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我在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上下功夫,在“趣”字上做文章。如学完“互质数”的概念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让让学生拿着自己的“学号牌”,在教室里找和自己学号互质的同学。结果学生发现了很多:如1和任何自然数都互质;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所有自然数互质等等。学生通过完成这样的游戏性作业,乐此不疲,陶醉其中。花老师的课同样如此,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因此,设计作业时,既要注意质量,更要注意趣味性,以提高效率、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
其次作业设计要具有层次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要体现出“人人学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坚持这种差异理论,不搞“一刀切”,不能整齐划一地布置作业。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分层次设计一些多样化的作业,为学生提供作业“套餐”。根据每天的教学情况,我将作业按从易到难分为:甲、乙、丙三级,学困生可选甲,中等生可选择乙,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较强的优生可选择丙。我把选择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真正使学生达到变“苦练”为“乐练”的境界,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有效作业,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
整个过程包括六个环节,其顺序依次为:
①选题
→
②查阅文献
→
③制定计划→
④收集资料
→
⑤整理分析资料→
⑥表述研究结果
D. 如何引导学生自批互批作业能力与方法研究 方案
作文批改环节对于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教师应该注重互批自改兴趣的培养,为作文批改环节做好准备;其次,教师应该讲解批改作文的方法,确保批改环节的作用;最后,教师还应该抽选小组进行细批,帮助学生弥补不足。
E. 资本论选读作业资本论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发生学!发生学研究方法是《资本论》乃至整个经济学的根本研究方法。
《资本的生产过程》研究方法:历史发生学(道,历史生产→再生产过程)。
《资本的流通过程》研究方法:系统发生学(德,再生产→流通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研究方法:现象发生学(道和德的生活形式,流通→生活过程)
《剩余价值理论》研究方法:认识发生学(道和德的认识形式,生活→认识过程)。
善读善用《资本论》,同时,也要善于进行中华转化;注意从中发掘中国元素,以开放的态度统一中华历史和世界历史,创造新的工作境界和新的理解境界——“国学马克思主义”。一句话,没有民族内涵和工作体式作为支撑,任何门类或流派的经济学都将不可避免地沦为理论空壳,免除不了成为一堆逻辑的空壳。这是现代语境中“创建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必然要求。严格意义看,《资本论》是“12部史”:转化史I、转化史II、资本生产史;运动史I、运动史II、资本流通史;生活史I、生活史II、资本积累史;范畴史I、范畴史II、资本批判史。表明马克思的航程乃是“历史”到“逻辑”,再到“历史”。它的内在的方法、逻辑和工作话语是“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这是中华条件下马克思所说的“我的辩证方法”之工作语境。
——科学抽象法对应在“认识发生学”的层次,是认识批判方法。
参考文献:我为什么与如何写《保卫〈资本论〉》【许光伟】《政治经济学报》2015年第4卷P214-230。
许光伟:《<资本论>的逻辑究竟怎样练成?——兼谈如何写<保卫资本论>》,
《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第8辑,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5年,P16-P36。
《资本论》是时代性作品,对其阅读相应具有时代的烙印。在当下,需要在继续关注马克思主义感召路径的中国传统研究的同时,适时加强对“国学感召”路径下《资本论》研究的重视,并发掘其对“中国化研究进程”所发挥的应有积极作用。
许光伟:国学感召与《资本论》在今天 ——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
请参考文献:《生产关系的三层次解读关系及其意蕴——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域内的道名学说和生长论》,《当代经济研究》,2016(10):5-13。
《资本论》重在保卫:《保卫资本论》修订版2017的主攻方向
保卫者,继承发展也!
保卫者,中西结合也!
保卫者,原创创新也!
保卫者,学术保卫也!
一,马克思思维的发生学
二,中华所有制
三,主体批判与客体批判的关系
四,对“物的科学”逻辑的反思
五,对“事的科学”逻辑的探索
六,中国经济学原论
七,阐述与应用“经济文学”
八,实践《资本论》条目体之伟大的体例
九,全方位践行“中国人资格”的《资本论》学术保卫之道
十,开创中国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路径
F. 田野作业方法对于民俗研究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根据学术取向和学术旨趣,目前的民俗学者大约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以历史上的民俗事象和民俗生活为研究主题,其资料主要来自历史上的文献记载,这类学者会以泡图书馆坐冷板凳为基本功;一类学者同样以历史上的民俗事象和民俗生活为研究主题,但其资料除来自历史上的文献记载以来,还格外关注民间的碑刻契约,于是这类学者在泡图书馆坐冷板凳外还要到广阔的田野中去,“进村找庙,进庙找碑”。再一类学者是将目光聚焦于当下,虽然他撰写研究成果以及为研究做理论准备时离不开冷板凳和图书馆,他的研究成果本身却更明显地得益于自己的田野作业,也即得益于与活生生的俗民个体的对话及对其日常生活的参与和观察。
1985年5月,《民间文学论坛》编辑部在江苏南通召开了一次题为“田野作业与研究方法”的座谈会,首先在学科内使用“田野作业”一词,并相应地开设了“田野作业”的栏目,明确地把“田野作业升华为研究方法来讨论。”自彼迄今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田野作业作为民俗学的重要方法不断被学者们倡导。尽管也有学者出于发展民俗学而提出“告别田野” 的策略,但并没让人告别田野,反而令田野作业更加深入人心。田野作业不仅仅被视为资料获取的途径,同时也被视为一种研究方法。它不仅与学者认识当下有关,而且有助于学者在田野中培养移情的能力去更好地理解过去。随着田野作业方法在民俗学界的广泛使用,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以到实地调查地点观风问俗为特点,强调对于当地风俗忠实而全面的记录和整理,我愿意称其为采风式田野作业。另一种则以参与观察为主要特点,强调研究者在其研究据点有较长期的居留,能够“以某种形式的参与角色完全介入到自然的、每天进行的研究过程中”,与研究者一同生活一同经历,在经验观察中获取研究所需,并且强调“在语境化进行诠释”。这两种方法旨趣颇为不同,前者往往包罗万象,以描述地方性民俗为要务,让我们认识到世界的丰富性;后者往往集中于某一部分,以解释事实探求学理为标的,着意于世界规律性的探寻。就民俗学研究而言,虽然以探寻世界的规律性为重要任务,但第一种也并非无足轻重,所谓长短肥瘦各有态,二者各有特点,且具有互相补益的作用。
田野作业的意义
1、研究现时社会生活须以今天的田野作业资料为基础,正如研究古代社会生活所用的文献资料也是依凭古人的田野作业一样;
2、古人的田野作业有不规范之处,其文献资料须尽量经过现今田野作业的重新校验;
3、现今田野作业资料可能是留与后人的最宝贵财富;(在理论研究方面多有局限)
4、增加对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把握其文化神韵。
谁要没做过较长时段的田野作业,谁就不是真正的民俗学者,并不自觉地夸大田野作业的作用。如马林诺夫斯基。现代田野作业强调要克制与消灭这种心态,以免伤害对方的心理。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要充分估计到自己的调查所带给对方的微妙的心理变化(回避、夸大、美饰、表演等)。
见《田野作业经验谈 》
http://www2.sdca.e.cn/jpkc2007/zhangshishan/kejian3.pps#262,5,二、田野作业的意义
G. 对小学生作业拖延问题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这个是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办法解决,还是通过引导孩子愿意去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H. 作业研究的起源
作业研究作为科学名字是出现于二十世纪30年代末期。当时英、美对付德国的空袭,以雷达作为防空系统的一部分,从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实际运用上却并不好用。为此一些科学家研究如何合理运用雷达开始进行一类新问题的研究。因为它与研究技术问题不同,就称之为作业研究(Operational Research,OR)。
作业研究系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的一种科学计量管理技术。最早投入作业研究领域工作的第一个作业研究小组,于1940年由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物理学家勃拉凯特博士(Dr. P. M. S. Blackett)所组成,包括具有各种不同专长的十一名专家,对于英军的作战成果贡献卓着。
1942年美国军方乃先后成立类似作业研究小组,其工作成果亦非常辉煌,使世人对于作业研究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废待兴,英美工商企业界于是引用作业研究技术于各行各业的复建工作,并且积极培养作业研究人才,广泛应用于:----计划、生产、存货、市场、财务、人力等方面,使有限的资源做最佳的调配,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与减少风险。
1950年代许多先进国家已在大学讲授作业研究课程,到了1960年代其发展更臻完善,许多大学专为它设立学系或研究所、Program等并授与学位,如着名的Harvard,Michigan,Stanford,Berkley,Wisconsin,Pure等名校。许多理、工、商科系并将作业研究列为必修、必选或选修课程。目前,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大多雇有作业研究人员,从事各项业务之决策分析工作。
数学规划、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随机规划等、图论与网络、等候理论(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大陆称排队理论)、存货模型、对策论、决策理论、维修更新理论、搜索论、可靠性和质量管理等。
等候理论的先驱者丹麦工程师爱尔朗(Erlang)1917年在哥本哈根电话公司研究电话通讯系统时,提出等候理论的一些着名公式。
存货模型的经济订购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EOQ,或称经济请购量)公式是在二十纪20年代初期提出的。
在商业方面列温逊在二十纪30年代已用作业研究思想原理分析商业广告、顾客心理。
线性规划是由丹捷格(G. B. Dantzig)在1947年发表的成果。所解决的问题是美国空军军事规划时提出的,并提出了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简捷法(Simplex Method)。而早在1939年苏联的学者康托洛维奇(JI. B. KAHTOPOBHN)在解决工业生产组织和计划问题时,已提出了类似线性规划的模型,并写出了‘解乘数法’的求解方法。由于当时并未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直到1960年康托洛维奇再次发表了《最佳资源利用的经济计算》一书后,才受到国内外的一致重视,为此康托洛维奇得到了诺贝尔奖。值得一提的是丹捷格认为线性规划模型的提出是受到了列昂节夫的投入产出模型(1932年)的影响。关于线性规划的理论是受到了冯·纽曼(Von Neumann)的帮助。冯·纽曼和摩根斯坦(O. Morgenstern)合着的《对策论与经济行为》(1944年)是对策论的奠基之作,同时该书已隐约地指出了对策论与线性规划对偶理论的紧密联系。线性规划提出后很快地受到经济学家的重视,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事运输模型研究的美国经济学家库普曼斯(T. C. Koopmans),他很快看到了线性规划在经济中应用的意义,并呼吁年轻的经济学家要关注线性规划。其中阿罗、萨缪尔森、西蒙、多夫曼和胡尔威次等都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最高荣誉与成就,并在作业研究某些领域中发挥其重要成效。
I. 作业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主要的作业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如下所述:
(一)决策理论
就某种意义来说,所有的作业研究其实多跟决策有关。它涉及决策规则、评估各种可能的决策、决策最佳化、预测决策的结果、协助应付不明确性和风险性,并厘清复杂的情况(决策往往是在这种情况中进行),让管理阶层可以迅速运用个人的判断,找出在所处环境中最好的行动方案。
四种基本决策法则:
⒈乐观(最大值极大化法则):
选择可能会产生最佳结果的方案。
⒉悲观(最小值极大化法则、收入法则或成本最大值极大化法则):
在各种可能出现的最低结果中选取最高值的方案。
⒊机会成本(遗憾法则):
选择某一方案而放弃其它方案时,失去了什么机会? 如果我们采用了某一种特别的方案,事后却发现另一个决策方案才是某一特定环境中最好的选择,那么我们会有多大的遗憾?
⒋期望值:
估计某一特殊状况发生的机率,从而根据估计值来选择方案。
(二)决策理论下所分的决策技巧有:
手段-目的分析
库克(Steve Cooke)和史雷克(Nigel Slack)所述的手段-目的分析,是要澄清一序列的目标,进而找出一连串的决策点。此一观念是依据一项事实,亦即对某个决策者的目标,对另外一个阶层较高的决策者来说,却是达成较高目标的手段。换句话说,某个人的手段是另一个人的目的。
手段-目的分析是以画出手段-目的链来进行。
手段-目的链
(三)决策矩阵
决策矩阵,如库克(Steve Cooke)和史雷克(Nigel Slack)所述,是一种在不确定环境中把相当直接的决策模式化的方法。这种决策环境中,决策者对于各种选择方案一目了然。与决策者有关的因素或“自然状态”、每一方案与每一因素组合后的可能结果,要列成矩阵表示。
决策树的计算方法:
主观机率 贝氏分析 贝氏统计分析是要在各种备选方案未知或者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以致没有正常统计机率的情况下,把主观的预测转化成数学机率曲线。贝氏统计把某一情境的最佳评估值当做是信以为真的机率。一旦有新的数据出现之后,机率可以修正。贝氏分析的最后结果,取决于指定的事前机率(prior probabilities)。贝氏统计的准确性虽值得怀疑,但它的确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机率修正逻辑结构,把有关假设所知的更多事物建入决策中。
决策理论从单一目标发展到多目标,是在理论与实务上的一个跳跃。用多目标规划方法来处理决策问题,更能满足实务上的需求。
J. 收集学生的作业来进行分析,是什么研究方法
整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