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构特色教学方法体系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逻辑认知与直觉感悟相结合.
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有两种,第一是科学的方式,第二种是审美的方式,由此获得两种知识,第一种是事实性知识,思想性知识,科学性知识,第二种是评价性知识.价值性知识,规范性知识
2、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第一类知识具有客观性,它应当主要以接受式方式学习获得,但这种方式有有致命的弱点,缺少直接经验的过程,缺少知识发展的历史叙述,忽视具体知识结论的相对性和条件性,这样的知识缺乏活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书本学习与社会学习相结合.社会学习的主要方式有调查研究,体察民情,观察模仿,实践反思.
二思想政治课各类方法的功能和适用条件
1、组织进行认识与实践活动的明理导行方法
第一、直接传递信息和视觉感知信息的方法,即直观演示法.包括现场实物直观演示,形象性直观教具演示,象征性直观教具演示三种方法
第二、口头传递信息和听觉感知信息的方法,即口述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谈话法,讨论法
讲述法 主要用于叙述事件经过,描述人物和课堂举例.
讲解法 主要用于概念原理的教学
讲读法 主要用于关键性结论性内容教学
讲演法 主要用于范围较大深度较大问题的教学,适用于专题讲座或综合复习
谈话法问答法对话法 围绕某一课题,师生之间提问和对话的方法
讨论法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辩论的方法,与谈话法不同之处在于,有同学之间的交流.
第三、通过实践活动来传递和感知信息的方法,即实践活动法
它包括道德践行活动,生活交往活动,角色模拟活动,专题研究活动
第四、逻辑认知法.包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比较,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所谓逻辑的方法,是撇开发展的曲折过程和偶然因素对事物进行研究的方法,所谓历史的方法,就是从历史的自然过程支研究事物的方法.
逻辑方法使用遵循的顺序
运用归纳法 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和原理
运用分析与综合法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
运用比较法 帮助学生弄清相近相似及相关概念原理的联系与区别
运用论证 证明概念原理的科学性,消除学生疑虑
运用推理 使学生概念原理系统化深刻化
运用应用 加深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激发和形成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情感的激情促信的方法
(1)激发和形成学习兴趣的方法
提高教学内容的使用价值,满足学生需要
教学内容呈现生动直观,增强其刺激性和吸引力
改善师生关系,将学生对教师的积极情感迁移到老师所教内容上去
改善课堂教学结构,增强学生外显活动分量,实现对教学最大参与
运用情感的感染功能,加强情感交流,以情激情
运用情感的情景性特征,创设情境,以境激情
运用情感的强化和动力功能,帮助学生成功
(2)激发认知情感,振奋学习精神的方法
(3)激发学习义务和责任感的方法
❷ 如何实施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树立有效教学和终身学习观念,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践行问题教学法,以适应新课改理念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求。
❸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法与学法有哪些
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从搞好课前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教师巧设导语,巧妙设疑,培养思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通过形式多样化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
1.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了学。 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1 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多思”。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校、抽象、概括。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
1.2 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多说”。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实际上,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巩固、拓宽教材知识的过程。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如讲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进行“权利和义务是否可以放弃”的课堂讨论等。这样,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1.3 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多做”。即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写预习提纲,编制试题,动手解答,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所谓“不动墨笔不读书”。在课前安排预习,课堂督促笔记,课后布置适当的练习,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自己编写试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2.课堂生动活泼,创设和谐气氛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品德理论本身抽象性、逻辑性很强,在教学中更要讲究授课的艺术。
2.1 语言表达要生动幽默。在讲授概念、阐述理论观点时,语言表达切忌平铺直叙,“风平浪静”,而应有抑扬顿挫,要生动形象。可选择幽默故事和绘画等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接受思想品德观点。
2.2 理论分析可借助例证名言。讲授理论观点时,可从有趣的例证讲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加深对理性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汉语中的许多成语、谚语、格言、诗词名句,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活生生的事例等,都包含着或直接表现着精深的道理。像“单则易折,众则难摧”有力地揭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为恶小而为之”,包含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通过这些名言的分析,能将学生带入到一种理论情境之中。
2.3 教学手段应多种多样。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 采用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通过讲故事、举事例、看图解意,图表分析、时事品德报告、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在听、看、思、说、演多种器官的并用中,学懂、记牢、运用品德知识。
3.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这种过于对思想品德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法。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思想品德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思想品德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思想品德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比如,我讲到“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先让学生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
4.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思想品德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思想品德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思想品德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
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5.思想品德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思想品德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思想品德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思想品德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多彩情绪”一课时,提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思想品德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 ,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才能从根本上改观品德课教学的面貌,提高教学质量。
❹ 如何有效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
课前精心备课,选择合适的教学过程。一堂课成功与否,与课前准备工作的好与坏有直接关系。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查阅各类信息资料、储备丰富的相关知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准备合适的教学手段和用具,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应变能力,积累处理学生生成问题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等。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教师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创造性地整合、加工、运用教材,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教学学生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❺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有效渗透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在初中时期,由于学生的身体发育还没有完成,此时的他们相对于成人而言还比较弱小,更需要我们的保护与爱护,也更需要法律的保护。所以在初中时期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制教育对于他们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丰富日常学习生活、增加社会知识以及拓展社会视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初中《思想品德》科目就为我们进行相关的法制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同时也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工作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谈一下我的一些见解,旨在为实现学生法制意识的逐步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法制教育打好基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相当于是给了学生一把通往知识宝库的钥匙,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思想品德由于科目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兴趣相对较低,教学的过程中更是如此:想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教学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法制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自主对于学习有一个倾向性。比如教师就可以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用案例的的形式向学生进行讲授,例如在教学《一念之差》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要列举一些近些年来的青少年犯罪案例,通过与自己年龄相仿、性格相近的人物事件来让学生认识到很多时候犯罪就是一念之间,一个冲动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悲剧,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品德课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法制教育的有效开展打好基础。
二、充分利用课本知识,为法制教育寻找依据
课本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品德课的一个基本载体。现行的品德课本都有是由知名的专家、学者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新的教学理念制定的,可以说是初中生品德教育的金科玉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根据课本知识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其中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将品德课教好。例如在教学《一念之差》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主要内容:诱惑有美好的诱惑和邪恶的诱惑之分;我国法律规定:吸毒违法,贩毒有罪;战胜敌人的前提是要战胜自己。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本知识学习的同时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本内容了解国家法律、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制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就在书本之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善于联系实际生活,为法制教育丰富素材
品德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对于品德知识的教学、学习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在生活中予以运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的联系实际生活,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具体化,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有要学的知识,同时学习的知识也能够运用到生活中,进而实现他们对于科目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比如在教学某个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练习自身的实际去进行讨论、评价,如果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怎么办等等,从生活中的实际场景来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例如在教学《一步之遥》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要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让学生认识到大错是由小错一步步积累而来的,从一定程度上讲,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地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法制内容的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
四、重视学生学习体验,为法制教育丰富途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以便能够引导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新课改以来特别重视学生的“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笔者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只有学生对于知识有一个切实的体会,才能够对于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也会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综合能力、情感积累都会有一个新的提升。例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我们,我们会怎么处理?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引导学生通过自身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
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为法制教育巩固成果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更好的运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的学习能够及时的得以运用,在巩固学习
❻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单一表现有哪些
根据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的不同,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1.案例讲授法。教师运用案例,通过讲解来说明课程内容,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这种方法又可具体分为以讲案例为主来说明理论知识,或者以讲授基本理论为主,引用案例进行论证。
2.案例讨论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
3.案例模拟法。它是事先编好案例的“脚本”,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如小品、模拟法庭等,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析。
4.案例练习法。在课上、课后和单元练习及考试时,引入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和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❼ 如何面对思想品德课中的活动教学
如何面对思想品德课中的活动教学
一、思想品德课的活动,帮助学生在行动中成长
传统德育课程观表现在课程的实施上就是被动、静止、封闭式的,缺乏学生的活动体验,在实践中必然会显得苍白无力。活动实践在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活动可以加深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知识的获得提供基础;二是在合作和交往中,可以培养、发展学生真正的责任意识和相互的尊重感。离开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和交往,要达到对学生的知识、道德教育或许只是美好幻想了。
在《新课标》中我们不难看到,《新课标》凸显了“活动”在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中意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活动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教师退出核心位置,成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参谋者、合作者,向说教告别,为学生营造广阔的实践空间;同时,在课堂中创设活动环境,倡导行动体验,让学生在行动中成长起来,以体验引导结果。如我在教学中,在讲《做情绪的主人》一课时,设计这样一个活动:要求学生设计一幅能反映情绪变化主题的漫画,并给漫画取个恰当的题目,再根据漫画编一个故事,故事要能说清主人公情绪变化的原因,并为他出出主意,帮助他摆脱不良情绪。此活动的操作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画漫画、编故事使学生理解不良情绪的影响,为主人公出主意使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得到了体现。通过这一愉快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享受中悟理,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因此,思想品德课需要活动。
二、思想品德课中的活动要适而精
思想品德课中设计的活动越多,教学就越具有实效性吗?显然这是片面的,教学活动应根据教学需要而定,不是说越多越好。如有的老师在上课中把小品表演、音乐欣赏、案例讨论、图片欣赏、角色扮演、情趣展示等多个活动,全用上了,老师们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这还是思想品德课吗?一节好的思想品德课就是在比谁的活动设计更新颖吗?况且这样,每节课内容能完成吗?我们师生有精力、时间去每节课准备吗?
思想品德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也各有所长,教师选择、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形成满足学生需要的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无论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讲,还是从初中学生的实 际出发,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设计和选择都应坚持启发教学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一般以几种方法有机地组合或交叉运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倘若一味追求活动的多样性,忽略优化组合,使教学过程变成万花筒,往往会使教学变成走过场,学生感到眼花缭乱,注意力分散,从而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只有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相互协调,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思想品德课活动的教学设计应科学
1. 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发展、生活境遇、人生体验的实际,精心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事例,把课本上的理论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性课程,而不能就事论事,以理说理。这种回归生活的教育,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
3、活动设计应遵循教育原则
有些游戏本身就是不良诱惑,如赌博;有些游戏本身并非不好,但人们玩过了头,也成了不良诱惑。生活中后一种人们“熟视无睹”的“不良诱惑”是很多的。我继续问学生还有哪些类似的不良诱惑?这些看似无碍的现象有何害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生活化,思想性,并体现了“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原则、“教学的导向性”原则、“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和“启发教学”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必要的教育原则,不可违背。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充满科学性,让学生体会真理,知识的价值。
4、避免为教学活动而活动
课堂游戏活动的组织首先要注重活动的内在价值。看活动是否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是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避免为活动而活动。其次课堂游戏活动的组织还必须强调规则性,要让每个学生懂得游戏的规则,否则课堂游戏活动很容易变得闹哄哄,最后不了了之。最后要注意,课堂游戏活动应在形式上短小精悍,操作上简便易行。
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学过程理论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表现形态,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本质规律。此外,好的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它具体,易于操作,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促进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深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促进教学活动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本文只是简单地阐述,以期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新课程关于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要求。
❽ 思品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哪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每位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面临这样或那样的挑战,可能须要放弃我们先前熟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按照新课程的要求重新构建新的课堂教学形态.
第1节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古今中外,“方法”一词用得非常广泛,无论对它的解释增加多少新的内容,总离不开它最基本的含义,即指向一定目标的“途径”,“道路”,“工具、手段”和“操作、步骤”.研究教学方法,同样要抓住这些要义.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其最终结果是学生按照预定的目标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能力和创造素质.教学方法的本质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学习)和教师相应活动(教学)的逻辑程序以及心理方面,即由教与学的协调一致的效果来决定.20世纪80年代以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则将教学法分为三大类,每大类又分为几小类.第一大类为组织和进行学习认识的方法,下分为:(1)传递信息和听觉感知信息的方法;(2)直接传递知识信息和视觉感知信息的方法;(3)通过实际活动和触觉、动觉传递与感知信息的方法.第二大类为激发和形成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下分为:(1)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2)激发学习义务感和责任心的方法.第三大类为检查和自我检查学习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下分为:(1)口头;(2)书面;(3)实验、实践.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学引不起学生兴趣或教学效果不佳,就是因为教师偏重于教,一些教师只知讲条条,让学生背条条,教学方法呆板、陈旧.全国着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曾在全国十省市搞了一个较大面积的理想、动机与兴趣的调查,中学生把政治课作为自己最感兴趣学科的只占1.67% ,再深入调查他们为什么喜欢政治课,回答却是共同的:“老师教得好!”所以,在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抛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要真正重视学生的学,教的得法是为了学的有效.下面介绍国家级、省级实验区所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归纳教学法,与我们经常采用的举例说明相比较,虽然都涉及了引用实例,但两者毕竟存在着显着区别.很多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是一种直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材料,经过人工处理过的例子,而不是真正的案例,案例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情况的记录.案例教学是一种稳定的或定型化的教学方法,具有特定的操作程序和要领,而举例一般是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的辅助形式,不具备一系列详尽或定型化的操作程序.
(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其具体表现为:
1.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真正实现案例情境的“再现”,并设身处地地思考,学会运用理论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较好地激发自己创新思维,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相互交流,所以,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或有好的表现,就必须加强自己的语言能力,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并力争在讨论中说服对方.
3.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在已经经过实践的事件中充当角色,进行“实践”操演,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
4.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它采取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弄清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学生能深刻理解课文知识.而且案例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内容生动有趣,没有那么多抽象的、复杂的概念、理论.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容易产生学习兴趣,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的类型
案例教学离不开案例.我们似乎可以说,一个优秀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而一个优秀的案例总是以一定的形式来体现的.教学案例的类型大致有:
1.依据案例的情境不同,可以将案例划分为语言情境案例和实际情境案例.语言情境案例是教师用语言呈现已发生过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分析的案例.实际情境案例是教师借助或设计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体验情境,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2.依据案例的性质不同,可以将案例划分为描述性案例和分析性案例.描述性案例一般是将事物整体或部分面貌,或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本、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给学生以亲临其境之感.分析性案例除具有描述性案例的特点外,还包含着可分析讨论的问题.
3.依据案例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案例划分为专题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专题性案例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而编写的案例,供学生分析、理解某一问题时使用.这类案例的内容单一,主题鲜明.综合性案例是对事物的整体或全局及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描述,供学生思考分析,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根据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的不同,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1.案例讲授法.教师运用案例,通过讲解来说明课程内容,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这种方法又可具体分为以讲案例为主来说明理论知识,或者以讲授基本理论为主,引用案例进行论证.
2.案例讨论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
3.案例模拟法.它是事先编好案例的“脚本”,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如小品、模拟法庭等,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析.
4.案例练习法.在课上、课后和单元练习及考试时,引入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和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❾ 浅谈思想品德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倪焕之》十七:“她做这些事绝不随便,都运用无可加胜的心思写成精密的教案,先送与级任教师看过,得到了完全的赞许,还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后拿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