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儿园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环境十分重要。但有时人们会不自觉地违背这个原则。
例如,许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经常喜欢布置教室,尤其是在领导检查或同行观摩时更要大动干戈。这有益于学生的听讲吗?
一位教师曾给听课的学员出过一个谜语:
教室里有些东西,下课时没有一个学生看,但上课时他们却看得非常仔细。
大家对着教室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前看后看,悟出了谜底,都若有所思地笑了起来。
原来,教师指的是教室黑板两侧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名人语录和一张教室卫生评比表。
确实,教室外的环境也许教师不能完全控制,但教室内的环境教师还是有可能调节的。为了使教室里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沟通氛围,教室前面部分的装饰物,包括宣传画、名人语录、墙报、学生评比表、玻璃橱(里面还可能陈列着一些吸引学生“眼球”的物品)等,即使不能撤掉也应该布置在教室的后半部分。这些东西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师生沟通的效果,事与愿违。
又例如,国外的教室大都铺设地毯,桌椅呈马蹄形或圆形、半圆形、扇形状分布,旨在给师生互相沟通创造理想的环境。相比之下,我们的学校教室,甚至许多新建的教室使用的还是那种铁制(或木制)结构的、固定排排坐式的桌椅。由此可见,我们的某些教育观念还是比较落后。
只要有可能,教室里的环境布置、温度与湿度、灯光的亮度和色彩、课桌椅的颜色和高度及排列方式等都应该尽量设置或调节到最佳状态,让教室里充满温馨与和谐的气氛,师生沟通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去掉烦人的“口头禅”
有些教师在语言中经常夹杂着许多不是标点符号的“标点符号”,如:“这个这个,那个……”“就是说……”“啊、啊……”等等,学生听来会感到十分心烦,甚至还会有人帮你义务“记数”——数一数在一节课里你一共说了多少句口头禅。即使是外语教师,也得注意不要沾上一些“洋口头禅”。千万别让学生送你一个“OK老师”或“SO SO老师”的雅号,然后认为你的教书育人水准也“JUST SO SO”。
在师生沟通的各种语言障碍中,教师的口头禅属于“最烦人的语言”。要使教师的语言流利,基本上没有口头禅,甚至听上去达到了出口成章的程度,除了要非常熟悉所讲内容之外,有意识地、熟练地使用一些连接词十分重要。例如,可以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不但……而且……”“一方面……另一方面……”等若干组连接词预先串接在自己的教学内容中,作一个简短的内心预演。再加上适度的停顿和节奏处理,你的表达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当然,把普通话说好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一不小心”的后果
有时教师的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给学生造成消极的暗示,妨碍师生之间的积极交流。
请看一种常见的情形:
离下课还有15分钟,教师却不加遮掩地看了看表,对学生说:“现在,我们讲最后一个问题……”课堂里不少同学马上开始蠢蠢欲动:有人开始看手表,有人东张西望,即使再有笔记要记也写得歪歪扭扭……
又如,一位教师刚走进教室就皱起了眉头,接着又望着窗外(外面不远处是一个正在施工的工地),然后开始埋怨:“噪声怎么这么大?你们就一直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学生听后发生了共鸣,也在心里抱怨:“是啊!教室的环境这么差,叫人怎么学得好?”
师生在上课开始时就处于如此心理状态,这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面对教室外的噪音等不可能马上消除的干扰因素,教师绝不能当着学生的面表现出不满、烦躁等消极情绪。聪明的做法是转移注意力,把干扰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教师一站上讲台,就进入了职业角色,对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须十分小心,而不能动辄就犯“一不小心”式的错误。
㈡ 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四要素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 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中所 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多媒体是创设学习 的情境以及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20 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不能以媒体技术简单地代替教师 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 能。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可替代性 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首先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 可盲目地、不加分析地用多媒体教学代替其它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坚持不可取代性原则, 尽可能地避免只追求形式而无视教学效果的现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哪些知识适合 于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哪些知识不宜使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是否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用多用少,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决不能为使用而使用, 更不能为偷懒而使用,不能以动画代替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课堂演示实验。 多媒体只有用于那些难以操作或实物操作中效果不太明显的实验才体现出它的必要性。 2.时效性 不可否认,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所呈现的信息容量都比传统课堂所能呈现的信息容 量大,但如果在多媒体教学中一味地追求大容量、高密度而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是不 行的。如有的教师把两节课内容并成一节课来上,把多媒体教学搞成放电影、电视一样, 让大量的信息在学生眼前一晃而过,从而造成许多教学内容,特别是一些重点和难点很 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很强的知识表征。这种做法因屏幕变化频繁使学生眼花缭乱,即使 学生被动地接受了这些信息,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迁移,不利于培养能力,体现不 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注意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独特功能,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 角度分析,无论是有意注意还是无意注意,变换方式最有效果。如果不是特别必要,尽 量避免一节课的45分钟全部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否则学生的视觉疲劳、心 理疲劳将会抑制大脑对信息的接受,有的课虽然只用二分钟的多媒体教学,却解决了最 难突破的关键点,可谓画龙点睛、雪中送炭。 3.交互性 多媒体课件不能包揽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以及板书等所有内容,而上课时 老师只管按鼠标,一点到底,虽然省劲不少,但学生只能被牵着鼻子走,仍然是“灌输 式”的教学,无法实现师生的共同交流。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 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多媒体教学,具有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只有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 统教学手段相互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和总结,就会使多媒体技术不断完善,使之成为一种理想的教学手段。
㈢ 如何遵循注意的规律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效率
一、选择有效的性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中介要素、内容的适宜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内容的选择应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也就是要根据教育目标,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并与幼儿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来确定,才能为取得最佳效果提供保障 二、创设有效性的情境 幼儿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特点,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直观、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如数学活动"认识月历"。月历对幼儿来说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幼儿对月历内容本身却并不感兴趣,因为月历上只有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和简单的文字,色彩也无鲜艳可言,因此老师假如直接用生活中的月历来组织幼儿学习认识,肯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老师运用多媒体动画,把它设计成可爱的月历宝宝,以拟人化的月历宝宝形象出现让幼儿找月历宝宝身上的秘密,一下子就会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月历上面,沉浸于情境教学之中。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既生活化又吸引了幼儿的有意注意,激发起幼儿探究月历宝宝身上秘密的强烈欲望。
㈣ 如何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广大幼儿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及担任教研员后的学习与研究,我对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选择好教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教材的好坏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幼儿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幼儿什么品质;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选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儿接受,跟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第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选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兴趣地学。教材的选用只有考虑了本身的科学性、教育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才会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 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后,教师便要结合教材内容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适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既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则是指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教师应以幼儿的角度出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活动目标是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画的方式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使幼儿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等,这些可能是教学的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对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这六个环节。 首先,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幼儿注意力的特征,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使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还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探索。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考虑问题与活动主题的联系性。如“我要上小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对此能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差异,对小学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直截了当的问题,能引导幼儿迅速进入活动的主题,节约达到教学目的的时间。 其次,教师要考虑问题的适宜性,即幼儿能否回答这些问题,是否适合回答这些问题。对幼儿的提问,要从幼儿已有的亲身体验出发,使幼儿在对问题的思考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知。 第三,设计的问题要注重开放性和挑战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这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地进一步推进或延伸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带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能提高幼儿的思考深度,让幼儿在自身原有的经验之上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探索新的知识。否则,幼儿的认知就得不到发展。 第四,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儿个体性的差异要求教师的问题也带有一定的层次性。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可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回答。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另外,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教师还要留给幼儿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应只有“教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㈤ 浅谈如何优化幼儿园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要促进幼儿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双重积极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单 一、封闭的教学方式,以多元目标体系——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其它方面的素质目标为出发点,并努力达到多元目标体系的最优化。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其大意是:根据培养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考虑幼儿、教师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按教学规律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案,获得人力物力消耗最低、效益最高的结果。这个结果反映在幼儿身上就是全班每个人都能获得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这个理论的核心是要综合地解决教育和个性一般发展的任务,包括发展创造性才能。其关键在于处理好时间、精力耗费和教育效果的关系,也就是要低消耗高产出。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是当今教育界的一大热点,如今的幼儿聪明、思维敏捷度高,但上课注意力易分散,也特别好动,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人力物力消耗,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更是幼儿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实践与研究,我们对优化幼儿园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是课堂教学达到优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优质课堂的首选因素 教学内容的优化也可以说是对教材的优化。作为教师应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多余的或深浅度不适合幼儿的内容进行删减,还要把把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与其结合起来。思考幼儿园教学内容的如何选择更应具有幼儿的年龄特征,即选择的教材或作品一定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反映周围社会世界的、是幼儿感兴趣的、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二、教学结构的优化,是课堂教学全过程达到优化的通道和保证,是实现优质课堂的第二因素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幼儿后学或者教师讲一步,幼儿学一步,教师包办代替,幼儿死搬硬套。课堂中教师既主导又主体,幼儿成为灌输的工具,教师教的累,幼儿学的苦,枯燥乏味。这种课堂教学结构显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必须加以改正。应采取以下方法:一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边辅导的分段教学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提高幼儿的兴趣。二是课堂开始可开展回顾式学习,帮助幼儿记忆,减少遗忘。三是增加幼儿活动环节,让幼儿有充分的与材料、同伴、教师个别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四是重视课堂结束部分的经典安排,变单一的评价为互评、赏析与欣赏等多种形式,以此,激励幼儿参与下次活动的信心和勇气。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是课堂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催化剂,是实现优质课堂的的关键因素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要实现开放互动,而尽量避免枯燥。在教学方法上,遵循巴班斯基提出了六条基本准则:一星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的规律性和教学原则;二是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三是教学方法必须与教学内容的特征相适应;四是教学方法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五是教学方法必须考虑教学的现有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六是教学方法必须适合教师本身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利用幼儿争强好胜的性格,教师可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幼儿具体形象性思维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示范、多对比直观教学法;利用幼儿兴趣易转移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少练、精练、勤练的方法巩固幼儿的兴趣。关于教学方法的优化,可采用;1.运用直观教具,引发学习兴趣 直观性教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领会教学内容,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收集、自制等方法展示教具,引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2.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情景教学,就是让幼儿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某一命题场景,设计并完成作业。比如:美术课上,讲授《春天的世界……》,上课时,我挂出许多有关春天的图片,让孩子产生创作的灵感等。3.精心设置堂课导入,让幼儿瞬间进入角色 开动脑筋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导入。力求在课的一开始就将幼儿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用独特的导入方法激起幼儿的兴趣。这里介绍几种的导入方法: (1)利用谈话导入 谈话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利用谈话,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幼儿从教师的谈话中受到启发和感染,从而引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2)观看导入法 这是幼儿通过欣赏故事、表演、文学作品、生活经验回放等与教学相关的前期参与,而产生下面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导入方法,这种方法生动有趣,也是孩子集中注意力,启迪孩子积极思维的最好方法。 (3)声音导入法 通过幼儿的无意注意,传来美妙奇特的声音,来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4)尝试导入法 根据幼儿具有挑战的心态,在教师没教前,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任务。如:你们会搭房子吗?你们知道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吗等。问题一发出,幼儿就争先恐后地说起来、做起来了。 4.采用电化现代化教学手段,促使幼儿较快的掌握知识,开阔视野,展开想象,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电化教学它的魅力所在,不仅是直观形象、光色绚丽和悦耳动听,还能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能造就个想象的空间,培养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5.引入音乐,闻乐起舞,激发幼儿的幻想 “闻乐起舞”是幼儿突出的一个特点。因此抓住孩子好动这个特点,让幼儿在课堂上动起来,参与了表演,调动了幼儿的听觉、视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和发展。6.学会赏识,便是教育的一种艺术体现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赏识教育正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被确认和推广,赏识幼儿是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力的源泉,恰当地运用赏识,不仅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7.坚持游戏法的教学方法,是幼儿教育最基本的原则性的方法,必须遵守 游戏教学是减轻负担、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它的必要性表现在:游戏教学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游戏教学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因此,如何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便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让我们携起手来,潜心研究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为孩子真正创造有利于他们和谐自主发展的新课堂。
㈥ 幼儿园教师上课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游戏法:通过游戏引来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个方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
2、启发探索法:启发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儿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其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这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3、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由于幼儿时期的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所以一些新颖的、有情节的、变化的、让他们动手的活动,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
4、归纳演绎法:归纳法是借助已掌握的知识,概括出简单本质特征和规律,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演绎法是运用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推理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
5、讲解演示法:讲解演示法目的是通过教师展现直观教具并结合口头讲解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呈现出来。
6、比较法:比较法的目的是通过两组或两组以上物体的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按照比较的形式来分,可分为对应比较(如重叠等)和非对应比较(如单双排的不对应等)。
㈦ 幼儿园教师上示范课需要注意什么
幼儿园的公开课除了课前准备,课堂表现极其重要,它直接可以反映带班老师上课水平的高低,那么老师在上课时如何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呢,以下是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们老师的分享。 一 言行举止 普通话标准、咬字清晰、教态自然、有亲和力、身资优美的教师,总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给自己的教学课加分。因此,幼儿教师要在每一个环节注意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协调配合,用眼神、动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不要过分表现,以免让听课者看着紧张,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 教师的镜面示范 对于幼儿,区分左右手还是有定难度的,教师在示范时,一定要做镜面示范,比如“敬礼、刷牙”等动作教师要用左手,而基本动作顺序,教师则要从右面开始,不要太随便,因为我们要做好幼小衔接,顺应学校的教育,从左到右,由内向外等动作。 三 配班老师 配班老师协助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公开课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配班老师也要熟悉教案,熟悉玩教具的用法与操作。在上公开课时,配班老师要注意巡视每一位幼儿的状态,帮助组织幼儿活动,维持活动秩序,并帮助主班递送教具等,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是这些不是说明一位主课教师要完全依赖配班教师,主班教师要有完全的控制能力自己把课上完。 四 指导语 指导语规范要体现在每一环节当中,思路清晰、明确的指导语,能让幼儿愉快的接受,避免说话太快、指导语啰嗦,造成环节不紧凑。有的教师上课习惯用“这儿、那儿、啊、呀、好了宝贝”等等,在公开课里要尽量避免,可以用一些空间词,如“左右、前后、上下”等来代替,尤其是指导幼儿指读、拿笔、用剪刀、折纸等操作性环节的时候,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双语教学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与任务,每个环节要渗透、利用英语,比如:“好了、过来、回去、起立、坐下” 等等日常用语,运用起来会得心应手。 五 板书 即排版和书写得很漂亮。板书是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一定要经常练习。要在白板上书写,一定要做到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假如写字就是很难看,或没有把握写好,在制作卡片、字卡之前,可以通过打印的来进行,以保证在课堂上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你备课之外出现的情况,比如:意料之外孩子说的字、词,老师就要马上在黑板上写出来,不能置之不理。 六 课堂常规 课堂中不要反复强调常规,用限制性语言过多,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并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浪费时间。教师在公开课中的一切语言都要紧凑、严谨,还有课堂应变能力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的脑子要灵活、机动。也是体现我们平时教学常规训练成果的一部分。 七游戏 一定要作为巩固知识点的一个环节,不要随便什么都是游戏,而且游戏是充满神秘感的。比如:百宝箱、神秘盒子、走迷宫等等。也是树立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的 一个方面,老师什么都会! 八站位/蹲位 课堂中的站位,作为主班教师要考虑到你所讲、所做的是否在孩子视线范围内。 九幼儿状态 幼儿状态直接决定你这节课的好坏,抽孩子回答问题,孩子声音小,老师要鼓励孩子声音响亮,并且要知道回答问题不是检测孩子学的好坏,而是带动孩子,互动全班的一个过程。 希望你满意。
㈧ 幼儿园故事课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技巧有
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往往存在着这样一套模式:首先是教师有表情地讲述一遍故事,要求幼儿认真倾听。讲完后,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哪些人物或动物?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接着是边出示图片边分段讲故事,提问:这一段里有谁和谁?都说了些什么?这中间还要让幼儿学说新词和短句。最后是让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录音,并要提一个总结性的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剖析这样的教学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它存在着以下几个弊端: 第 一、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影响了故事内容的传授,教师无论讲什么故事,都把它套进这个模式里,势必会影响幼儿听故事的新鲜感和敏锐感。 第 二、失去了故事教学的愉悦性和趣味性,这是故事本身所蕴含的魅力,一则好的故事,往往能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春雨润物般的情感来打动幼儿的心灵,使他(她)产生情感上的呼应和共鸣。 第 三、幼儿是带着回答问题的压力来听故事的,他们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从何谈起?如果故事教学只满足于使幼儿获取知识、接受教育这样一种表层功能,那么故事教学的深层功能——开启幼儿热爱文学的心灵之门,引导幼儿踏进文学殿堂的启蒙功能又体现在哪里呢?因此,我认为要改善幼儿园故事教学的模式,不拘一格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故事教学的功能,尤其是深层功能,使幼儿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满足他们各方面的精神需要。 不同的故事具有不同的内容、情节和结构,我觉得要激发幼儿听讲故事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情节,使之产生心灵上的呼应和共鸣,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必须反复钻研作品,分析故事的主题,掌握故事的情节、结构,找准其中的重点、难点,设计出适合幼儿和作品的教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此, 我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活动参与法 幼儿生性好动,年龄越小,这个特点就越明显。因而故事教学不应仅仅是静态的,还必须与幼儿的身体活动、操作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有关词汇和句子,也可以使他们进一步熟悉作品,体验思想情感和巩固记忆。 故事《小老鼠和落叶》里鼠妈妈和小老鼠打扫落叶这一段,写得非常精彩有趣,是全文的重点、难点所在,这里不仅有“顶、扛、扫、耙、扛”这些表示打扫的动词,还用上了“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就准备了一些小老鼠的头饰和简单的道具,让幼儿进行故事表演,他们兴致极高,演得怡然自得,在表演过程中,他们会自然地运用作品中的对话、动作、表情来再现作品,活动参与法真不愧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难点前置法 学前期幼儿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萌芽状态,对于一些需要经过多层次分析推理的事情,他们还是力所不能及的。如果在故事教学前.仅仅是按常规设计教案,那么有些故事内容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还不太丰富的幼儿来说,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这时,就不妨采取难点前置法,将难点放在教学之前,通过某些辅助手段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 比如故事《包公审石头》,我考虑到幼儿很难理解“包公为什么会罚观看热闹的人每人一枚铜钱,并让他们把所罚的铜钱扔入水中,由此来判断偷卖油条小孩钱的小偷是谁?”课前,我就准备几盆清水和一些沾了油及没有沾油的硬币,在讲述故事前,让幼儿分组做个小实验,将两种硬币分批投入清水中,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中的现象,使幼儿明白故事中的道理,达到启发幼儿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同时难点也迎刃而解了。 三、扩充讲述法 有些故事短小精悍,非常适合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进行扩充性的讲述,在听听讲讲的过程中,一则师幼合编的新故事就诞生了。 象故事《小蜗牛》,篇幅不长,字里行间蕴含着四季的典型特征和季节轮换的顺序。课前我精选春、夏、秋、冬四幅图片,并把它们布置在活动室的四周。上课时,我边操纵指偶边讲述故事的第一段,提问: “这是哪个季节发生的事?”幼儿异口同声地说:“春天。”“春天就象蜗牛妈妈说的只是树叶儿发芽了吗?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我们快帮小蜗牛找找吧!”幼儿很快地来到春意图前,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他们仿佛置身在万物复苏的美好春光里,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许多春天的景色,比如:小草变绿了,桃花红了,迎春花吹起小喇叭,“嘀嘀哒!嘀嘀哒!”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朋友手拉着手去春游……凡是在春天里发生的事全让他们说到了,同样的,在以后的夏、秋、冬三季的扩充性讲述中,幼儿表现得非常出色。通过这个活动,不但加深了幼儿对四季特征和轮换顺序的认识,而且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最值得欣慰的是诞生了一则师幼合编的新故事《小蜗牛》,实现了师幼互动。 四、情景激励法 故事教学活动往往需要参与者有极大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努力创设一个充满感情色彩、能引起幼儿情绪激动的情境和环境.使之亲临其境,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想象、去大胆表述自己的意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分析故事《最奇妙的西瓜》,我认为最重要的要让幼儿感受到参赛西瓜的奇妙之处,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精心制作一些新颖有趣的西瓜模型:手提包形的西瓜、外面是瓜瓤里面是瓜皮的方形西瓜和状如水塔、装着水龙头的大西瓜。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教师头戴王冠,以瓜瓜国国王的身份,笑容可掬地迎接每一位小贵宾(由幼儿扮演),幼儿饶有兴趣地参观西瓜展示会,初步感受到这些西瓜的奇妙之处,愉快地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参观所得,同时他们也非常想知道这些西瓜是谁发明的?这时候,“国王”就安排他们观看情景表演,让他们知道故事的内容,同时也解开了他们心中的疑团。接着,“国王”征求小贵宾的意见,让他们说说:“最喜欢谁发明的西瓜?奇妙在哪里?”最后,“国王”让小贵宾谈谈:“我想发明怎样的西瓜来参加明年的西瓜节?”纵观这个活动,幼儿始终置身在宽松、自由的游戏情景中,他们想说、爱说、敢说,在与老师、同伴的交流中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愉快的情绪得到了体验,这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倡导的精神相一致的。 五、师幼对讲法 有些故事,上下句或者是上下段之间有某种程度上的逻辑推理关系,这时,你大可不必把整则故事一古脑儿地全部讲出来,而可巧妙地采取留下一半给孩子的方法,启发、鼓励幼儿积极思维,讲述出故事的另一半,通过师幼对讲的方式,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述故事《小兔逃跑》前,我简要地向幼儿介绍师幼对讲的方法——要求幼儿听清我的上句,编出下句。我示范讲完第一组对句后,问了两个问题:“小兔想变成什么逃跑?兔妈妈变成什么去追?”幼儿不假思索地说出:“小兔想变成小鱼逃跑,兔妈妈就变成钓鱼人把小兔钓上来。”我马上予以肯定,接下来,我要求幼儿围绕“如果你是小兔,你会变成什么逃跑?”“如果你是兔妈妈,你会变成什么去追?两个问题,引导幼儿分别站在小兔和兔妈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参照第一组对句的句式进行回答。由于这种“你逃我追”的游戏方式深受幼儿喜爱,幼儿也不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因此幼儿非常投人,他们完全沉浸在角色之中,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回答接连不断,尤其是后面的仿编部分,幼儿表现得更为积极,有的说:“要是你变成荷塘
㈨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各有哪些
教学手段:设置一个反思角,在孩子违规很严重的时候请他去做三到五分钟,代币制教学手段,用糖哄或者奖励小红花,对于比较调皮捣蛋的孩子,循循善诱,做到仔细,耐心。希望我意见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