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实证研究有哪些具体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实证性研究是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首先,实证主义社会学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孔德创立的,其代表作为《实证哲学教程》,后由法国的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所继承和发展,其主要着作有:《论社会分工》、《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论自杀》。孔德生活的时代正式法国社会变革的时代,他亲历法国大革命,看到了封建社会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于是他把社会学界定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
其理论基础是:“起源于经验主义哲学,是一种‘朴素的现实主义’”。在对客体的认识方式上,承认在人的外部存在着一个真实世界,它独立于并外在于人类的感官和意识,通过科学方法人类可以直接地认识这一真实世界,并且这个“真实世界”又由社会事实所决定的。
Ⅱ 法理学的实证主义方法有哪些
请注意实证主义并不一定是下去做调查,那是属于社会法学派的一种方法,真正理解实证不能完全沉迷于方法,应当看到实证主义是建立在与自然法对应的层面上,个体的理性主义能否理解自然?实证的观点建制于至上但是承认主权的地位,也就是说立法就是实证的一种方式说了这么多,要是实证的方法无外乎社会调查。
Ⅲ 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介绍
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方法主要有证实法和证伪法两种。
Ⅳ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
实证哲学,实证顾名思义就是凡事都要有个证据,都要证明一下,光说不行还得有实践的基础。所以他的哲学基础就是经验主义。
Ⅳ 社会研究方法论、研究方法与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社会学诞生于科学主义盛行的时代,其研究方法也多受科学理性的影响,主要是主客二元对立的实证主义方法。在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的二十多年里,社会学研究所运用的方法也多为实证主义方法。然而,后现代社会学思潮的崛起对其产生了难以抗拒的冲击,相对于传统社会学研究方法追求科学、理性、客观、普遍的和二元对立的方法,后现代社会学研究则致力于解构科学、理性的神话,追求多元的、价值关联和主体间性的方法,对更好的认识生活世界、获取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学学科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重要作用。 本文基于半根基主义①的视角来讨论后现代思潮对社会学研究方法所带来的方法论和研究方式的冲击。主要观点是:后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与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在方法论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从而也带来了研究方式上的差别,给社会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在社会学研究中必须把两者恰当地融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认识和理解现实社会。 为了既能突显后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对传统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冲击和挑战,又有利于两者的对比,本文先对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进行论述,分别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和人文主义研究方法中受到后现代社会学研究批判的方法论进行深入讨论,从崇尚科学主义、崇尚理性、对普遍主义、客观性和价值中立的执着追求和主客二元对立的研究倾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其在现代社会学研究中根深蒂固的影响,并简略地论述了在其影响下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同时,为了能更好的理解社会学研究方法转向的社会基础,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分别论述了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现象的变化。再由此论述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转向,即现象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常人方法学。 其次,在对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分析基础上,具体从反科学主义、反理性至上、反本质主义、反普遍论、反中心论与对差异性、片断化的强调、超越个体主义,强调主体间关系和否定社会学研究的客观性,强调对价值和意义的追求等方面来深入分析后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所倡导的方法论。 再次,通过分析后现代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倾向对社会学研究方式和研究技术的影响,具体的总结了一些后现代社会学研究的具体研究方式与研究技术,如布迪厄的关系研究方法、福柯的考古学与系谱学方法以及其定性研究方法的倾向,强调“语言”的作用和谈话技术、对现象的历史生成和“解构”视角的强调等。 最后,文章基于半根基主义的立场,对有关后现代社会学研究的评价标准进行了浅略的讨论,得出必须把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后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两者结合起来,共同应用于社会学研究,走一条新的研究方法的道路。具体表现为:必须把科学与非科学、理性与非理性结合起来,同时并存、互为补充;必须取一种多向度、多视角的方法,而不能用单一视角去观察社会、研究社会;必须认识到社会学研究不能拒绝意义追求,但也要避免意义的碎片化;在研究方法和技术方面,要同时注重方法的特殊性和融合,在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上要相互补充。
Ⅵ 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在研究方法上的区别
解释主义(Interpretivism)是人类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哲学观点,主要常见于人文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解释主义的哲学根基来源于唯心论(Idealism)。它主张人类对世界的体验并非是对外界物质世界的被动感知与接受,而是主动的认识与解释。
解释主义的存在论(Ontology)基础是视现实世界为人类对于不同行为与状况的解释的产物,亦即现实世界的真相是由人的思想主观构建出来而不是客观且唯一的。比如:对生物物种的分类,对社会经济体系类型的划分等等。
Ⅶ 实证主义与实证方法有什么区别
实证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中的实证方法是两回事。实证方法只是认为直接与我们感觉经验有关的陈述才是有意义的;所谓与感觉经验有关,同时也包括我们按自然规律对尚未发生的感觉经验的期待。如果超越了这种限制,就等于接受了某些形而上学的假设。在自然科学中,这样的研究方法是无可指责的。而实证主义则是另一回事,他们把这种经验的原则作为一切科学和一切真理的准则,这就成了片面的经验论,认为只有直接表达感觉经验的陈述或间接与这类陈述有关的命题才有意义,否认了理论思维的重要性,这样在认识论上就走入了片面性的死胡同,在科学上也等于毁灭自己。所以,我们在肯定实证主义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要看到它的局限性。
Ⅷ 简述实证的研究方法的特点
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创始人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主要代表有英国的J.S.密尔和H.斯宾塞。其形成标志为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实证主义不仅对哲学而且对整个社会科学均发生了深刻影响,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其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西方社会学的主流。
Ⅸ 实证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实证主义的主要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是科学究的目的.实证主义主张,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自然法则,以便人们预测事件的发生、控制物质和社会环境.科学知识用来为人类服务,如改善人际关系,创造新的工作方法,预测新事物对社会的影响,等等.举例来说,人们可系统地探讨促进学生学习的种种因素(班级大小、教学形式、教师素质等),用理论指导研究,从实践中获取数据验证理论,然后再指导实践.实证主义者认为,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
第二是有关社会现实的本质.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现实稳定有序,原本就存在模式和规律.这些模式和规律有待人们去发现.从社会现象中发现规律和法则就如同发现美洲新大陆.如果不承认这一假定、认为社会现实混乱无序、无规律可寻,那么预测和控制就不可能做到.
社会发展的总模式和总规律不会随时间而变化.虽然目前人们对它们还未全部认识,但科学家们正在对社会现实的各个方面逐个研究,逐步认识,最终将形成有关知识的整体画面.
第三是有关人的本性.实证主义认为,人受自我利益的驱使,追求快乐,但具有理性;人为外界的力量所左右,同一外因对所有的人都具有相同的效果.了解人的恰当方式是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而不是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观点把人当作物,与行为主义的思想毫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