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科学的方法
●科学方法是认识自然或获得科学知识的程序或过程。
●现代科学方法始于二十世纪初的逻辑经验论。逻辑经验论实现了科学方法论从古典到现代的转换,使之成为一门专门的哲学分支学科。
●从总体上看,科学方法不外三大部类:经验方法、理性方法、臻美方法。
科学方法(这里的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是认识自然或获得科学知识的程序或过程。它既意谓特定的科学门类所使用的或对其来说恰当的探究的程序、途径、手段、技巧或模式,通常在步骤上是比较系统的、有序的、合乎逻辑的和有效的排列;又意谓处理科学探究的原则和技巧的学科,大体相当于“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源远流长。在前科学时代即科学的童年时期,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是古代逻辑方法的集大成着作,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和阿基米德的静力学则是其杰出的体现和典范。经过中世纪的漫长跋涉和艰难积淀,借助文艺复兴的东风,终于在近代科学诞生前夜耸起科学方法的两座永恒的纪念碑:经验论者F.培根的《新工具》(1620年)和理性论者笛卡儿的《论方法》(1637年)。这两部宏篇巨制代表着科学方法的两翼——经验归纳法和假设演绎法。它们奠定了科学方法的格局或图式。此后两百多年间的发展大都是对它们的拓展和深化,或是在二者之间追寻必要的张力。其间,休谟的敏锐质疑和康德的庞大建构,赫舍尔、休厄尔、穆勒、孔德、耶方斯等哲人的不懈探究,基于经典科学的科学方法,颇具规模。
现代科学方法无疑始于二十世纪初的逻辑经验论。它是在汲取批判学派对科学的哲学反思、现代数学和逻辑最新进展、物理学革命的硕果(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基础上萌生和成长起来的。其科学方法以经验证实或确认为根基,以语言分析为特色,以对科学知识的逻辑重构为旨趣,从而建立起与科学较为密切结合的、现代经验科学的逻辑方法。逻辑经验论实现了科学方法论从古典到现代的转换,使之成为一门专门的哲学分支学科。对它的诘难和批判,构成了二十世纪后半期的科学方法——诸如波普尔的否证主义、库恩的历史主义、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这一发展的主线。
一切理论的探索,归根结底是方法的探索。在科学创造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科学方法的创新,尤其是在划时代的科学理论诞生时,集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哲学家于一身的哲人科学家,在科学方法的形成和进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独特作用。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和牛顿,是近代科学方法的奠基者。他们在构筑经典力学的巍峨大厦时,成功地使数学与实验、假设与验证、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诸方法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十九世纪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其中蕴涵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广泛地渗透到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成为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独到的维度或视角。
在这里,很有必要强调一下批判学派对科学方法的杰出贡献。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马赫、彭加勒、迪昂、奥斯特瓦尔德、皮尔逊等活跃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科学和哲学舞台上,他们是二十世纪科学革命(物理学革命)和哲学革命(逻辑经验论)的先驱,也是现代科学方法的滥觞。马赫的感觉的分析、历史批判意识、思维经济等诸多方法论原理、探究心理学论纲异彩纷呈;彭加勒的约定论的方法论以及关于假设、直觉、科学美、数学发明的心理机制的论述美不胜收;迪昂的整体论和历史主义的方法、关于物理学理论的逻辑架构、对卓识的探究和对人类精神的探险各有千秋;奥斯特瓦尔德的能量论的思维方法和在研究中主动变换角色的实践别开生面;皮尔逊的怀疑批判风格、对科学方法的意义和特征的揭示、对想象力和审美感的倡导以及对统计方法的发明和运用,都使人拍案叫绝。值得注意的是,在批判学派的科学方法中,还包含着诸多后现代的意识或酵素。
②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英] 伊·拉卡托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EyQtNZvbKL9bgsAFA9d6Fg 密码:yka3
书名: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作者:[英] 伊·拉卡托斯
译者:兰征
豆瓣评分:9.1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6
页数:349
内容简介:本书收入作者关于科学哲学的五篇重要论文,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科学哲学观和历史方法论。书中批判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与库恩的非理性主义科学心理学,提出了一个理论演替的合理的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主张以科学史检验科学方法论,并倡导以典型历史实例进行“案例研究”的方法。
作者简介:伊姆雷·拉卡托斯(1922—1974),着名数学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③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英)拉卡托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作者:(英)拉卡托斯
译者:兰征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03
页数:344
内容简介: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由着名数学学家和科学哲家,代科哲学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伊姆雷·拉卡托斯着。《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收入了作者的关于科学哲学的五篇重要论文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科学哲学观和历史方法论。书中批判了波普尔的证主义方法论与库思的理性主义科学心理学,提出了一个理论演替的合理的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
伊姆雷・拉卡托斯(1922-1974)、着名数学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本书收入任教关于科学哲学的五篇重要论文,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科学哲学观和历史方法论。书中批判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与库恩的非理性主义科学心理学。提出了一个理论演替的合理的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主张以科学史检验科学方法论,并倡导以典型历史实例进行“案例研究”的方法。
④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英国] 伊姆雷·拉卡托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作者:[英国] 伊姆雷·拉卡托斯
译者:兰征
豆瓣评分:9.5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
页数:344
内容简介: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由着名科学哲家,科哲学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伊姆雷•拉卡托斯着。收入了作者关于科学哲学的五篇重要论文,集中体现了拉卡托斯的科学哲学观和历史方法论。拉卡托斯在书中批判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与库恩的非理性主义科学心理学,提出了一个理论演替的合理的、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主张以科学史检验科学方法论,并倡导以典型历史实例进行“案例研究”的方法。
作者简介:
伊姆雷・拉卡托斯(1922-1974)、着名数学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 1944年在德布勒森大学毕业。1949年留学莫斯科大学。从1969年起在伦敦经济学院任教,并成为卡尔•波普尔的学生和同事,1972年任该学院科学方法、逻辑和哲学系主任,并兼任《不列颠科学哲学杂志》主编。他的主要学术着作在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哲学论文集》出版,《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是其中第一卷。
⑤ 方法论具体内容是什么
方法论(Discours de la méthode)是笛卡儿在1637年出版的着名哲学论着,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有极大的影响,有人曾说:欧洲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笛卡儿主义者,就是指的受方法论的影响,而不是指笛卡儿的二元论哲学。
笛卡儿在方法论中指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分四个步骤:
1. 永远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说要尽量避免鲁莽和偏见,只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非常清楚和确定,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的真理。就是说只要没有经过自己切身体会的问题,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都可以怀疑。这就是着名的“怀疑一切”理论。例如亚里士多德曾下结论说,女人比男人少两颗牙齿。但事实并非如此。
2. 可以将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
3. 将这些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
4. 将所有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了。
在1960年代以前,西方科学研究的方法,从机械到人体解剖的研究,基本是按照笛卡儿的方法论进行的,对西方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有其一定的缺陷,如人体功能,只是各部位机械的综合,而对其互相之间的作用则研究不透。直到阿波罗1号登月工程的出现,科学家们才发现,有的复杂问题无法分解,必须以复杂的方法来对待,因此导致系统工程的出现,方法论的方法才第一次被综合性的方法所取代。系统工程的出现对许多大规模的西方传统科学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如环境科学,气象学,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等。
笛卡儿在方法论中还第一次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名言,第一次引入笛卡儿坐标系。对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理论有很大的作用。
⑥ 比较波普证伪主义学派、库恩历史主义学派和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学派关于科学进步的观点进行评述
比较波普证伪主义学派、库恩历史主义学派和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学派关于科学进步的观点进行评述 :
波普尔证伪主义重要的一层是用理性的理路走了一条“逻辑的和方法论的归纳问题不是不可解决的”,研究纲领学派关于科学进步的观点。
库恩历史主义学派是用了非理性主义的历史主义的解读历史科学革命“如同在研究“革命”时一样——不是为了裁决过去的言行,而是记录并分析它们。”研究纲领学派关于科学进步的观点。
拉卡托斯科学是批判波普尔“朴素”证伪主义,修正证伪主义的角度,他的精致证伪主义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是乎都应当是回应库恩挑战的产物。
补充一点的是拉卡托斯“精致证伪主义”是倾向于弱于历史主义,侧重于利用库恩的观点补充,改进以至于保留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观点。
⑦ 科学方法论论文(急用
【内容提要】本文着重分析了科学方法论的五种困境:对归纳逻辑的反对、反对方法、当代科学方法论 家的自悖、元方法论的困境以及对评价规则的质疑,指出认清这些困境的目的在于寻求科学 哲 学更深层的理论变革和发展机遇。
【关键词】标准的科学方法论/反归纳/逆归纳/自悖/元方法论标准/无合理性原则
【正文】
综观整个20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一方面,许多不断涌现的新观念和新理论 ,尤其是以波普尔的否证论、库恩的范式理论为代表的一些科学方法论既为科学哲学本身带 来 勃勃生机,同时又表现出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成功地应用于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社 会学、法理学、接受美学、语言学、历史、政治、文化等研究领域,使这些研究展示出全新 的分析与境或视野;而另一方面,从整体上看,自20世纪80年代末,科学哲学却开始走入低 谷,成就平平,反响一般,往日的辉煌似乎已不存在。科学哲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萧条的情 况?这已成为当今科学哲学家十分关注的论题之一。
在笔者看来,这种境况的原因,在于科学哲学在20世纪后期的发展中陷入了重重困境,一 时难以摆脱。然而,正是对这些困境的深入分析,有可能孕育科学哲学理论变革和发展的新 契机,就象19世纪末的物理学危机引发了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一样。因此,目前关键的问 题 是,困境在哪里?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些困境?本文即意在对当代科学方法论的五种重要困境加 以讨论,(注:鉴于学界对困境1、困境2、困境5的一些内容比较熟悉,在此仅对这三种困境只作简要的 补充性说明。)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科学家的信念不是武断的信念,而是尝试性的信念,它不依据权威,不依据直观,而建 立在证据的基础上。”[1]伯特兰·罗素的这一精辟论断道出了标准的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所 在。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构想,标准的科学方法论,一是含有正统的意思,最符合人们思想 中科学方法的“本来面目”或经典模型;二是这种构想往往能把其它方法论吸引过来,并成 为这些方法论所仿效的对象。该标准的科学方法论坚持唯科学方法之用方显科学本色,科学 方法是科学活动的标志,是科学合理性的保证。凭借科学方法,科学家的认识活动就可取得 成功。这里的科学方法是具有程式性或规范性的实证法,尤其是归纳推理,在科学发展与科 学 证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标准的科学方法论(产生于20世纪初)拥有众多的信奉者(包括像罗素在内的逻辑原子主义者、逻辑实证主义者、逻辑经验主义者、一些科学家及社会科学家等),并统治了人们的思想近半个世纪,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受到挑战。许多的 方法论之争都是针对这种标准的科学方法论而发的。
困境1:对归纳逻辑的反对与辩护
继20世纪初“剑桥发明”(注:“剑桥发明”一词是拉卡托斯用来指在经典的归纳主义之后发展起来的“或然性归纳逻辑”。它始于W.E.Johnson,后来C.D.Broad与J.M.Keynes出席Johnson举办的讲座,并发展了他的思想。)之后,卡尔纳普等逻辑经验主义者进一步阐发归纳原理对科学方法的重要性。赖欣巴赫说:“这个原理决定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从科学中排除这个原理就等于剥夺了科学决定其理论的真伪的能力。显然,没有这个原理,科学就不再有权利将它的 理论和诗人的幻想的、任意的创作区别开来了。”[2]自20世纪初至50年代,他们建立的概 率主义归纳逻辑成为了众多科学哲学家努力探究的核心。
对逻辑经验主义的归纳逻辑,波普尔首先立足于他的否证哲学进行有力的批评,力图重新 解决“休谟问题”(归纳问题)与“康德问题”(划界问题)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按拉卡托斯 的看法,“波普尔的名声就在于它对归纳法的批判”,但波普尔竟对什么是归纳都从未明晰 地说明过,并且前期与后期哲学在归纳问题上很不一致。拉卡托斯认为,归纳逻辑的原始目 的是“从怀疑论中拯救科学知识”,存在着某种归纳原则或拟归纳原理可以把“实在论的形 而上学与方法论的评价、逼真性与确认性联系起来”。[3]
自称是反归纳队伍中“一名上尉”的沃特金斯(J.W.Watkins)认为拉卡托斯的归纳进步观站 不住脚,因为确认评价只报道过去业绩,而逼真评价仅包含将来业绩,我们无法从确认评价 推进到逼真评价。他拒绝所有的非演绎推理,认为一切非演绎推理都具有非转化性。科学知 识可分为多个层次——层次0(感觉报告)、层次1(简单陈述)、层次2(经验概括)、层次3(精确的经验规律)、层次4(科学理论),其中不存在任何合法的从低级层次到较高层次的“归纳 上升”。但从层次0到层次1将包含一个“跳跃”。艾耶尔曾提出,这种“跳跃”可由某种非 归纳性的并能为人们接受的推理来实现。沃特金斯把艾耶尔的这种推理称为“某种拟归纳推 理”[4],并认为波普尔令人遗憾地走向“彻底的”或极端的怀疑论[5]。对于归纳问题,沃 特金斯试图提供一种实用主义的解决方案,并宣称这种方案要比他在《科学与怀疑论》中提 出的论点更为简单和更好。[6]
为摆脱归纳逻辑的困境,(1)赫斯(Mary Hesse)、亨迪卡(Jaakko Hintikka)等自20世纪80 年代对卡尔纳普传统进行修正和完善,赫斯提倡以枚举逻辑作为科学推理最基本的形式,用 它来重新阐释其它形式的归纳逻辑(如科恩的消去式归纳逻辑)。她坚持一种比卡尔纳普允许 更多随条件变化的并处于有限形式中的归纳逻辑,“归纳的核心在于它是一种对综合性理论 系统的研究没有保证获得实用主义知识的最佳途径。”[7](2)科恩(Jonathan Cohen)提出了 非概率主义归纳逻辑。他认为,许多科学哲学家只注意培根归纳的方法论意义,却忽视了它 的逻辑方面——证据的性质及命题之间归纳支持的逻辑关系,他力图用一种成熟的现代逻辑 形式重建培根的归纳。这种新培根式归纳逻辑包含了两个主要因素:(A)相关变量的方法, 该方法表明归纳支持因不同的证据而有不同的等级;(B)一般模态逻辑,“它可以达到对非 外延性的多个等级的形式化”,[8]因为二值等级形式捕获不到非外延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这种模态逻辑可把归纳支持的等级表示为通向“近律性”(Legisimilitude)的阶梯。
赫斯、科恩等人还试图为归纳逻辑提供广泛的成功应用,如科恩出色地将自己的新归纳论 应用到如医学、心理学等一些领域中去,并得出结论:非标准形式的归纳推理也具有与其它 归纳相同的结构([8],P.26)。
对上述争论,牛顿-史密斯(W.H.Newton-Smith)指出:“完全抛弃归纳的波普尔与勉强使用 归纳的拉卡托斯都不能建立起他们各自的方法论与科学目的之间的纽带”[9],在波普尔的 体系中存在着一种否证法与逼真性之间的二难困境。牛顿-史密斯着重阐述了包含“在最终 检验中所需要的其它特殊因素”的“元归纳”(meta-inction)观。([9],pp.224~225)
困境2:反对方法和方法论危机
科学历史主义的兴起促成了这样一种新观念:科学哲学家必须正确对待科学的历史。这种 观念挑战了20世纪60年代以前两个最有影响的方法论钢领(即归纳主义和波普尔纲领)。库恩 本人虽然提出几种评价标准(精确性、简单性及有效性等),但他把这些标准“比喻为像‘深 思熟虑而后行’之类简单而无用的格言”[10],在相互竞争的理论之间的选择取决于主观因 素与客观因素的混合,取决于共同标准和个人标准的混合。
费耶阿本德质疑以往的科学方法研究在实际科学中的可行性,认为探求一种指导科学家从 事理论选择的规则系统的努力虽然具有悠久的传统,但却是失败的。他展示了一幅比库恩更 为激进的图景:(1)“逆归纳”,他认为逻辑经验论的“证明”式归纳与波普的“证伪”式 归纳是归纳这一枚硬币的两面,提出了“逆归纳”(counter-inction)的概念,其中count er-意指在与归纳相对立的方向上行进,在此归纳仅是一个参照物而已。“我们可以通过逆 归 纳法来推进科学”,这就要求我们做两件事:一是提出与公认的并得到高度确证的理论不一 致的新理论(注:标准的科学方法论坚持,新假说必须与公认的理论相一致。费耶阿本德反对这种一致性条件,譬如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与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并不一致:重力加速度对前者来说是一个变量,而对后者则是常数。一个科学家要想使自己的观点包含更多的经验内容,就必须引进其它的理论观点,采取理论多元论的立场。),反驳一个理论的证据往往不是借助于事实,而在于提出新理论。理论的进步 并不是一个一致理论的系列,而是一个“日益增长的互不相容的各种可取理论的海洋”。他 认为,专家和外行业余爱好者、诚实者与说谎者一起参与争论会促进科学的进步和文化的繁 荣。二是提出与充分确凿的事实不一致的假说。一个理论所以与证据相冲突,不是因为它不 正确,而是因为证据被污染。要批判这种证据就应当发明一种新的观念体系。“第一步跨出 这一循环,或者创造一种新的概念体系,如一个新理论,它与极小心确立的观察结果相冲突 ,并挫败了最合情合理的理论原则,或从科学之外,从宗教、从神话、从不胜任者的思想, 或从疯子的思想漫游中引入这样一个体系。这一步又是逆归纳的,可见,逆归纳既是一个事 实——离开它科学不能生存,又是科学游戏中一种合法的且又非常需要的行动。”[11](2) 说服人的技巧。库恩曾以“常规科学”意指知识发展中平稳的和逻辑的间歇。费耶阿本德则 干脆否定这种“常规科学”的存在,认为科学决定的作出、理论的接受是一种说服人的事情 ,包括理论支持者的威望、年龄、及参与争论的技巧等(注:在费耶阿本德看来,伽利略的成功并不在于他的观察和实验(在《恒星的使者》中对月球的描述自相矛盾,用望远镜观察月球的演示是失败的),而在于他宣传自己学说的技巧,他说:“伽利略这个善于耍滑头的人比起我们通常对这位肃然起敬的、执着的‘真理探索者’来说是一个远为有趣的人物”。([11],p.68))。因此,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实际上是反对科学方法的唯一合法性,并不是取消方法。他坚持各种方法平等的多元方法论。
此外,奎因、普特南、罗蒂、哈金(I.Hacking)等人根据各自的理由坚持,人们所能做的只 不过是描述自然科学家所使用的方法,他们认为,根本不存在容许我们去发掘具有规范性特 征的方法论的余地。在这一系列质疑之下,标准的科学方法沦陷于危机。
困境3:当代科学方法论家的自悖
科学方法论危机“令人沮丧,但要取消方法论还为时早了点”[12],科学方法论者们试图 拯救和重建科学方法论,但结果处于自悖的困境中,这里仅以其中三位为例来说明(参见[19 ],pp.344-351)。
1.拉卡托斯的自悖
拉卡托斯(A) 拉卡托斯力劝科学家作出新颖的预见:如果预见正确,就认为你的理论是进 步的;如果错误,就进行拯救理论硬核的活动;如果不能作出长时间跨度的任何成功预见, 那么你的研究纲领是退化的,应当抛弃。如何知道哪一种方法论是进步的呢?拉卡托斯认为 ,一种方法论应说明“伟大科学家的价值判断”,而要满足这种说明就必须对方法论作出某 种合理的重建。他指出:“在撰写一种历史性案例研究时,一个人应采用下列程序(1)给出 一种理性重建,(2)尽力将这种合理性重建与实际历史相比较,并批判缺乏历史性的合理性 重建及缺少合理性的实际历史。”[13]人们不必关心特殊反常的价值判断,拉卡托斯更“强 调科学研究纲领与方法论研究纲领之间深远的类比,并且强调像‘经验陈述’可被推翻一样 ,规范的‘基础论断’也可被方法论推翻。”[14]即通过规范的方法论来重建科学史,以便 使科学史尽可能合乎理性的目的。这里,拉卡托斯强调的是方法论的规范性、重要性和优先 性。
拉卡托斯(B) 拉卡托斯曾对波普尔的试错法不屑一顾,但他对研究观领中硬核的解释却是 “实际上硬核并不是一出现就是全副武装的……它通过长期的预备性的试错过程而缓慢地发 展。”([13],p.26)这样,我们如何通过襁褓中的硬核来确立研究纲领的存在?如何理解硬 核的无 错的硬性?又如何通过硬核来形成对其它因素或成分的规范力量?对于一个研究纲领 比另一个研究纲领更进步的情形,拉卡托斯认为我们无法接受其中一个研究纲领,进步并不 意味 着 接受;相应地,我们无法凭借方法论来得知科学家接受或抛弃哪个理论,因此拉卡托斯的方 法论已失去了它的规范能力。
2.劳丹的自悖
劳丹(A) 在《进步及其问题》(1977)中,拉里·劳丹提出了与吉尔(A)不同的观点。当在 阐明历史与方法论的相互关系时,劳丹采取了一种直觉主义的方式:“(1)到了譬如1800年 ,接受牛顿力学、拒斥亚里士多德力学是合理的;……(6)在1925年之后接受广义相对论是 合理的;……我将要主张的是存在着一组广泛的人们所坚持并相似于上述情形的规范判 断,这组判断构成了我将称之为我们偏爱的关于科学合理性的前分析直觉(PI)。我们关于这 类情形的直觉可用作评价不同的规范的合理性模型的试金石。”在劳丹那里,这种前分析知 觉的标准是固定不变的,它成为方法论的一种根基。
劳丹(B) 前分析直觉本身毕竟是变化的,受制于一些历史条件。劳丹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开始抛弃他的前分析直觉标准,宣称我们必须完全摆脱对直觉的任何依赖;而致力于建构一 种联结规范性与描述性的规范自然主义(normative naturalism)。
3.吉尔的自悖
吉尔(A) 自20世纪60年代历史学派兴起以来,标准的科学方法论在衰退,但仍有其忠实的 斗士。吉尔就是突出的一位。他坚持科学的哲学与科学史之间的关系不是紧密的,而是一种 基 于利害关系的结合(a marriage of convenience)。他提出了许多反对科学哲学与科学史密 切相连的观点,譬如,他认为循环性问题对理论选择标准的任何历史途径而言都带有尖锐 的挑战性。他说:“设想……历史对理论的理性选择提供经验证据。在这一情形中,这一说 明本身就是一种经验的结论,或广泛地说是一种理论。但要在历史证据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关 于理论选择的理论,一个人就必须总是具有某些理论选择的标准。”[15]这里,吉尔坚持从 历史中获取准则就是用未经证明的假定来论证,结果只能导致一种恶性循环。
吉尔(B) 进入20世纪80年代,自然主义激流勇进,吉尔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起初作为 历史反对者的吉尔现在却是历史的一位知心朋友。吉尔在《走向一种统一的科学理论》(198 4)一文中明确指出,方法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就是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之间的这种标准关 系”[16]。按吉尔的自然主义,科学对经验世界建构理论,哲学则对科学世界进行理论化。 这两种理论化遵从相同的方式,都具有历史性的特征。
对上述的自悖,科学哲学家大多采取了批评的态度。拉卡托斯在(A)中对历史的理性重建无 疑受到许多科学历史主义者的反对,如霍尔顿(Gerald Holton)认为拉卡托斯的这种观点令 人难以接受。库恩则称这种观点“一点也不是历史,而是制作实例的哲学。”而拉卡托斯在 (B)中对方法论规范能力的取消无疑是较(A)更加远离科学方法论。
罗伯特·布朗(Robert Brown)认为,劳丹、吉尔提出的自然主义经不起推敲,因为自然不 会欺骗,不会犯错误。而科学家却不然,他完全可能这么做。再如,引力理论不允许一个真 实的逆实例的存在,但在合理性的正确理论之下却可以存在大量不合理行为,正如在我们 正 确的道德信念(即谋杀是错的)之下仍存在着谋杀者的谋杀活动一样。吉尔从(A)到(B)的转变 表明他从对科学方法论的坚持变为对历史因素的侧重。与吉尔相反,劳丹从(A)到(B)的转变 则说明他进一步疏远历史而亲近(方法论的)规范性。
困境4:元方法论层次上的困境与无合理性原则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方法论的重心开始向元方法论转移。
什么有资格构成科学方法的标准?这一问题是促成科学方法论重心转移的核心问题之一。西 格尔认为,要为科学方法寻求一种确定的唯一程序是错误的,不存在确保科学合理性的程序 ,而只有对证据的承诺。[17]多数当代科学方法论者对元方法论研究的必要性确信无疑。但 出人意料的是,劳丹否定元方法论存在的价值。他认为,历史主义学派的元方法论是,对一 种科学方法的评价要依据它在多大程度上能把过去科学家的选择再现为合理的,而这种元方 法论没有正确对待这样的事实:科学家的目的和背景信念都因人而异,尤其在不同于我们的 科学时期时就更是如此。如果科学家的目的在某些重大方面随时间发生变化,我们就没有理 由 希望用我们的方法去衍涵关于具有不同目的的活动者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的任何东西。无论 合理性是什么,它都具有特定的活动者与特定与境。劳丹认为,元方法论就是方法论的认识 论,它如果存在则不应视为绝对命令,而应看作假言命令,我们在竞争的方法论中进行选择 的方式与我们在竞争的经验理论中选择的方式完全相同。因此,我们不需要关于方法论的一 种 特殊认识论。([12],pp.19-31)劳丹虽然宣称否定元方法论,但事实上仍建立了自己的元方 法论(注:对此许多科学哲学家都给予了肯定。西格尔(1990)、沃勒尔(1988)、多普尔特(Gerald Dopplet)(1990)、列普林(J.Leplin)(1990)等对劳丹的元方法论作出了各自的评论。)。劳丹建立的网状模型理论本身就是对一种元方法论理论的建构,并引起了元方法论 层次上的一系列争论。沃勒尔尖锐地指出,劳丹的网状模型不可避免地导致一种二难困境: “或者存在着一个方法论原则的不变的核心M[*],或者一切都是变动的。有这样的一介M[*] ,网状模型则是旧的塔式模型的一种精致论述或注释性变换;若没有这样一个M[*],该模型 陷入相对主义。无论那一种方式,劳丹的‘第三’选择都作为一种独立的、具有竞争性的立 场而被排除。”[18]
罗伯特·布朗认为元方法论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公正地对待历史,(2)公正地对 待概念性东西。”[19]他认为,劳丹与拉卡托斯的科学哲学都试图对(1)给出必要而充分的 条件;加伯(D.Garber)及其他先验的方法论者集中于(2)。他们都是片面的。基于科学的实 际 历史,布朗提出了如下的一种规范的元方法论标准(R):“若(其他方面都相等)某方法论使 其理论性重建与规范性重建符合最多的科学史片段,同时与相关的独立的社会理论相谐调, 那么该方法论是最好的。”([19],p.355)
布朗认为,上述标准作为评价相互竞争的方法论提供了一种元标准。这种标准具有许多值 得我们赞赏的优点:首先,这一元标准体现了这样一种精神,即科学史必须在某种意义上被 认为是理性的。该标准使科学史中的合理性扩大到最大的程度。其次,布朗宣称该标准(R) 克服了劳丹的前直觉观点的所有弱点,如,非比较性、基础主义、对直觉的依赖性、历史在 检验中的无地位性。第三,这种元标准在形式上相似于宽容性原则(principle of charity) 。宽容性原则试图最大程度地扩大真理性,而(R)则试图最大程度地扩大合理性。第四,这 种 元标准被一种无合理性原则所支持。
无合理性原则(arationality principle)是一种类似于宽容性原则的方法论原则,即从人 类活动的可能选择性解释中选择一个更好的解释。无合理性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 当面临在一项活动的合理解释与其它解释(如心理学与社会学说明)之间进行选择时,我们应 选择合理性的解释。好的解释就是一种活动原因,是一种好的理由,譬如,对为何爱因斯坦 在1905年抛弃牛顿的理论,我们有两种相互竞争的解释:一是认为爱因斯坦这样做是因为他 的狭义相对论更好的符合有效的证据;二是认为爱因斯坦抛弃牛顿理论是因为他要反叛他的 前 辈,并推翻其最基本的概念,即父子之间、代代之间冲突的情景。对这两种解释,无合理 性原则告诉我们应选择理性的那一种,即爱因斯坦依据第一种理由去活动。第二层,无合理 性原则并非坚持惟有心理——社会因素在起作用,而是说人们通常对一定活动找不到理性的 解释,在这样的情形下就必须诉诸于心理——社会(或其它“外在的”)的原因。
在布朗看来,元标准(R)与无合理性原则都试图最大程度地增大合理性,这是两者的共同之 处。因此,元标准(R)可以从无合理性那里得到支持。但两者又不能完全等同;元标准(R)是 一 种在相互竞争的方法论之间进行选择的标准,无合理性原则却假设了一种特定的合理性。
困境5:质疑“评价规则的恒定性论题”
就像弗雷格等人建立演绎逻辑的有效不变的通则一样,20世纪初卡尔纳普等逻辑经验主义 者及迪昂、鼓加勒等法国约定论者都极力寻求归纳逻辑的不变原理或统治科学理论评价的恒 定规则。这种规则不包含任何容易引起争论的关于世界本体的形而上学假设,同时又必须是 普遍存在的、抽象的、理论性的。无论是归纳推理还是演绎推理,都可能有时是无效的,科 学评价有时也是错误的,甚至某种不正确的评价可能贯穿于整个历史过程之中。但这些无效 的推理过程却不能危及到推理规则本身的合理性,同样这些不正确的评价过程也不能危及评 价规则的正确性。评价理论的方法论规则是先验的,并不因经验的不同、过程的不同、时间 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就是在标准的科学方法论构架之下的理论评价规则的恒定性论题。
针对这一恒定性论题,亨普尔(C.Hempel)提出质疑。他认为,某些方法论规则在时间上是 相对的。譬如,正如已摈弃宇称守恒定理一样,我们也应抛弃麦克斯韦关于时空定位缺少因 果效用的原理,这些准则及其时间相对性取决于我们的世界观。亨普尔得出结论:“必须抛 弃合理性理论选择的一切标准都无时间的观念。”[20]劳丹在《科学与假设》(1981)中通过 追溯假说方法的历史演进,批评了科学方法永恒不变性观念,他既坚持科学方法的共时性, 又坚持科学方法的历时性(即可变性、历史性)。
综上所述,上述科学方法论的五种困境都在各自不同的层面或在不同的理论进程中与科学 合理性的“二难困境”[23]发生着某种关联。譬如,困境1是科学合理性的“二难困境”呈 现的必要前奏,困境5则是这种“二难困境”在科学的理论规则与历史之间关系上的一种反 映,没有困境1和困境5的出现就没有科学合理性对历史因素的内在要求;而困境2、困境3、困境4都是这种科学合理性的“二难困境”在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之间、内在逻辑与历史之间 关系(不谐调的、矛盾的)上的一种体现。以上概述的五种困境仅仅是对科学哲学困境的初步 探讨,有待于更为深入的研究。
论点摘编
科学的“真”与生活的智慧/柳延延/《中国社会科学》/2002.1
以西方现代理性精神为基础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祉,尤其是发展到20世纪,这 已成为深刻影响人类生活的全球性现象。这表明,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确立的现代理性主义 思想方式,向人类敞开了对人类生存极具意义的一个方面,即科学的“真”是人类能够更好 地生活于世的基本保证,体现出可贵的生活智慧。但是,科学的“真”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 智慧,它虽然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却不能为人类提供这种生活何以值得过下 去的理由。从这一意义上说,启蒙运动的任务尚未完成。今天人类面临的困境表明,一方面 ,科学技术已不可抗拒、无可避免地成为人类的生存方式;另一方面,启蒙之光的核心也有 一片黑暗,当代文化批判的重要任务就是不懈地揭示这片黑暗。
【参考文献】
[1]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6页。
[2]波珀:《科学发现的逻辑》,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页。
[3]I.Lakatos,The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s.J.Worra nd G. Curre(ed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p.156.
[4]J.Watkins,Science and Sceptici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1984.
[5]J.Watkins,"Hume,Carnap and Popper",in Lakatos(ed.)The Problem of Inctive Logic,Amsterdam:North Holland,1968,pp.277-278.
[6]J.Watkins,"A Neo-Popperian Advance on popper?",in W.H.Newton-Smith & Jiang Tianji(eds.)Popper in China.London:Routledge,1992,pp.138-157.
[7]M.Hesse,Revolutions and Reconstruction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Harvest er Press,Sussex,1980,p.184.
[8]L.J.Cohen,"From a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in Poznan Studies in the Philo sophy of Sciences and Humanities,Nol.21,1991,p.25.
[9]W.H.Newton-Smith,The Rationality of Science.London:Routledge,1981,p.268.
[10]Larry Laudan,Science and Values.Berkely:University of Californina Press,198 4,p.30.
[11]P.Feyerabend,Against Method.London:New Left Books,1975,p.68.
[12]Larry Laudan,"Progress or Rationality?The Prospects for Normative Naturali sm",in 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24,1987,p.19.
[13]I.Lakatos,"Falsification and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s ",in Lakatos and Musgrave(eds.),Criticism and Growth of Knowledge.Cambridge: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0,p.138.
⑧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拉卡托斯也用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对库恩的历史再现方法作了限制,把科学的进步看作是具有合理性的。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的“硬核”概念是受库恩“范式”这个概念的启发而提出的。但库恩的“范式”是一种心理信念,而拉卡托斯的“硬核”侧是理性的事业——科学探索活动的产物。在库恩那里,对科学理论进行评价是与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无关的,范式的转换,就象是一种宗教的改宗。因此,他否认科学变革的合理性。拉卡托斯虽然反对波普尔的一次性证伪观点,把经验事实对理论的判决无限期地延长了,他论证了理论能够在“反常”的海洋里继续发展,科学家可以置这些“反常”于不顾,但是,他也肯定了经验事实是科学争论的“公共的裁判者”。他认为,当科学理论受到反常事实的挑战时,尽管“硬核”不会轻易地被触动,但必须调整硬核的保护带——辅助假说来保卫硬核。拉卡托斯还进一步强调在科学变革中科学预见力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他指出,彼此竞争的研究纲领有进步的和退化的。一个研究纲领在理论系列上是进步的,那么它必须是富有预见力的。如果这些科学预见被经验所验证了,那么这个研究纲领就不仅是在理论上进步的,而且也是在经验上进步的。因此,所谓科学理论的竞争、科学的变革,实际上就是旧纲领由于缺乏预见力而退化,新纲领由于富有预见力而进步,从而由进步的研究纲领替代退化的研究纲领。这种替代,不仅事实上是进步的,而且从预见力这一评价标准上看来,也是合理的。拉卡托斯特别强调了他自己的科学发展观与库恩的非理性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区别,他认为应当“把科学革命描绘成合理的进步,而不是宗教的皈依”。 (I.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4)
由于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改进和发展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而提出的,更由此拉卡托斯有着强烈的拯救科学方法论的使命感,他把科学方法论看作为关于“科学理论的合理评价”和关于“进步的标准的学科”,因此,拉卡托斯所提供的方法论具有较强的逻辑主义色彩。
⑨ 拉卡托斯“研究纲领” 概念向科学家们指出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科学方法是认识自然或获得科学知识的程序或过程。 ●现代科学方法始于二十世纪初的逻辑经验论。逻辑经验论实现了科学方法论从古典到现代的转换,使之成为一门专门的哲学分支学科。 ●从总体上看,科学方法不外三大部类:经验方法、理性方法、臻美。
⑩ 库恩的范式概念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中国原创文学网(http://www.55ss.net)
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而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我采用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在库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范式的特点是:(1)范式在一定程度内具有公认性;(2)范式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等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存在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纲领;(3)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可以看出,在库恩的范式论里,范式归根到底是一种理论体系,范式的突破导致科学革命,从而使科学获得一个全新的面貌。库恩对范式的强调对促进心理学中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范式概念是库恩整个科学哲学观的中心,他试图以此来概括和描述多个领域的现实科学, 而不仅仅是对科学史和哲学感兴趣,因而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对范式概念作了多重的界定和说明。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库恩思想的这一特征, 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引述库恩的某一解释来阐述自己的问题。因而不免出现某些偏差。英国学者玛格丽特·玛斯特曼(margaret Masterman)对库恩的范式观作了系统的考察, (1987)他从《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列举了库恩使用的21种不同含义的范式, 并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或三个方面:
一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思辨, 它是哲学范式或元范式;
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一个具体的科学成就,它是社会学范式;
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像, 它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
虽然范式的首要含义在哲学方面,这也是库恩范式的基本部分, 但是, 库恩的创见和独到之处则在于范式的社会学含义和构造功能。与一般科学哲学思维的抽象性相反, 库恩特别强调科学的具体性,并把具体性看作是科学的基本特性, 因为他认为, 一套实际的科学习惯和科学传统对于有效的科学工作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团结一致、协同探索的纽带, 而且是其进一步研究和开拓的基础; 不仅能赋予任何一门新学科以自己的特色,而且决定着它的未来和发展。这样一来,库恩也就把具体性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核心, 在实际的“图像”、“模型”和“哲学”之间划了一条界限,使自己的思想与其他科学哲学区别开来。库恩的构造范式就是这种实际的“图像”和“模型”,它不仅使常规科学解疑难的活动得以完成,从而成为开启新学科的契机和手段, 而且在应用模型和形而上学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相互关系, 解决了从一般哲学理论转向实际科学理论的途径问题。我们通常讨论和运用的是范式的后面两种含义。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拉卡托斯提出了比科恩的范式论更为完善的科学哲学理论——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在拉卡托斯看来,科学研究纲领是一组具有严密的内在结构的科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构成一个连续性的纲领。科学研究纲领由两部分组成:中心是“硬核”,周围是“保护带”。所谓硬核,就是这个科学研究纲领的核心部分或本质特征,它决定着研究纲领发展的方向。科学研究纲领之间的不同,就在于硬核的不同。硬核是坚韧的、不容反驳的和不许改变的。如在科学史上,地心说就是托勒密天文学理论系统的硬核,牛顿动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力学理论系统的硬核。硬核的周围是保护带,它是由各种辅助性假设组成,为研究纲领的可反驳的弹性地带。当反常出现时,科学家就把否定的矛头指向这些辅助性假设。通过修改、更换辅助性假设来保护研究纲领的硬核,使研究纲领免遭反驳或证伪。例如,托勒密时期的天文学家就是通过修改本轮和均轮等辅助性假设,以保护地心说。同时,拉卡托斯指出,研究纲领还有两种方法论上的规定:反面启示法是一种方法论上的反面的禁止性规定,它本质上是一种禁令,禁止科学家把反驳的矛头指向硬核,而要科学家竭尽全力把它们从硬核转向保护带并以修改、调整保护带的办法,保护硬核,免使它遭到经验的反驳。正面启示法是一种积极的鼓励性规则,它提供并鼓励科学家通过增加、精简、修改或完善辅助性假设,以发展整个研究纲领。如果说研究纲领的硬核是基础理论,那么保护带的辅助性假设则是它的具体理论。科学研究纲领的辅助性假设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或理论链条,每个后继的具体理论都更充分地表达硬核,更好地保护硬核。反过来,研究纲领又可以促进更复杂、更完善的具体理论的发展。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是对科恩范式论的改造和发展。范式虽然反映了科学的整体性,并提出了科学理论系统的内在结构的思想。但是对这种结构的具体内容,并没有作任何具体的探索。科恩从来没有说清楚范式与具体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则探讨了科学理论的具体内容,特别是说明科学理论系统中的基础理论或大理论与具体理论或小理论之间的关系。同时,科学研究纲领理论纠正了科恩的范式理论的心理主义的错误,拉卡托斯认为,科学研究纲领不是纯粹的心理的信念,而是认识论领域中理性的产物。
��拉卡托斯在上述科学研究纲领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不同于科恩的新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他认为,科学研究纲领表现为进化和退化两种形式。权衡一个理论的进化和退化的客观标准在于它的经验内容。一个科学研究纲领如果经过调整辅助性假设后,它的经验内容增加了,或者说它能对经验事实作出更多的预言和解释了,那么它就是一个进步或进化的研究纲领,否则就是一个退化的研究纲领。科学研究纲领的进步可以分为理论上的进步与经验上或事实上的进步两个方面。所谓理论上的进步,就是经过保护带的调整,它在理论上比调整前作出更多的预言;而所谓经验上的进步,就是这种理论的预言,经受了观察和实验的检验。只有一个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经验上进步的科学研究纲领,才是一个成功的研究纲领。拉卡托斯不同意科恩关于常规科学时期(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的进化时期)只有一个范式垄断整个科学领域而不会有其他竞争者的观点。他认为,科恩的这种观点也是不符合事实的。科学史表明:一个研究纲领就是在进化时期也总常常有一个或多个其他研究纲领与它竞争。如地质学领域中有火成说与水成说的长期之争,光学领域中有微粒子说与波动说的长期之争,心理学领域中有行为说与认知说的长期争论。科学史永远是一个研究纲领的相互竞争史,竞争开始得越早,它们进步得越快。科恩认为不同的或竞争的范式之间是不可通约的或不可比较的,而拉卡托斯则认为竞争的研究纲领之间则是可以彼此贡献一定成分的。
��拉卡托斯认为,一个研究纲领不可能永远是进步的。它进化到一定时期,就必须要转入退化阶段,再到另一个时期又可以恢复到进步阶段。因而,历史上的任何成功的科学研究纲领都只能是暂时的成功,它们都有一个从进化到退化的发展或演变过程。否定或证伪一个退化的研究纲领的决不是观察和实验中的反常,而是一个比它更进步的研究纲领。一个进步的研究纲领代替另一个退化的研究纲领,就是科恩的科学革命。整个科学的发展模式是: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科学研究纲领的退化阶段→新的研究纲领证伪并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拉卡托斯的这个科学发展模式不同于科恩的科学发展模式。因为科恩把科学的发展归结为非理性的信念的变换,从根本上否认了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及其发展的继承性和进步性。而拉卡托斯则反对这种心理主义,承认科学发展的连续性和进步性。正如他自己写道:“我所说的‘科学革命’决不是科恩所理解的宗教式的‘范式’的变换,而是理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