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明清讽刺小说研究 目录
研究明清讽刺小说,首先需要明确其定义和价值。讽刺,作为一种表达手法,定义为通过夸张、对比等方式揭示社会现象的矛盾和讽刺对象的荒谬。明清讽刺小说的艺术范畴,体现了讽刺技巧的多样性,如形象塑造、情节设计等,它们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讽刺小说的演变历程展现了艺术的流变。从《诗经》和散文的讽刺,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再到唐宋传奇及世俗讽刺小说的兴起,讽刺艺术逐渐成熟。明清时期,讽刺小说形态繁多,艺术和社会思潮共同催生了这一繁荣时期。
幻异寄寓类讽刺小说如《斩鬼传》、《平鬼传》和《何典》,它们在神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入了戏谑与怪诞,人、鬼、神之间的界限模糊,形成独特的讽刺效果。《西游补》和《聊斋志异》则以亦真亦幻的叙事方式,展示了讽刺的微妙之处。
幻异寓言和写实讽刺小说如《常言道》和《镜花缘》,前者在荒诞中寓言,后者以幻异讽寓为乐。《儒林外史》则通过写实手法,讽刺了社会现象,揭示了作者的道德观念和叙述的悖论。
晚清谴责小说的讽刺艺术,既有功利化倾向,又展现了讽刺的过度张力,是写实讽刺的蜕变。文体和叙述模式的演变,见证了志怪传奇与“魔幻写实”之间的递嬗,反映了讽刺小说形式的丰富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