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临床执业医师易错考题精选:流行病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导读】在2020年初,大家就已经见识到新冠一疫情的厉害了,至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疫情,随着临床案例的增多,预测2021年流行病将会成为易考考点之一,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了解一下临床执业医师易错考题精选:流行病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试题:流行病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
A.统计学检验、控制偏性、观察性研究
B.实验性研究、干预性研究、分析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统计学检验、观察性研究
D.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
E.分析性研究、病理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流行病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
本题知识点:流行病学-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考试题:疾病流行强度包括
A.散发
B.流行
C.大流行
D.暴发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疾病流行强度:疾病的流行强度是指某疾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一定时期内发病数量的变化及各病例间联系的程度。包括:①散发;②流行;③大流行;④暴发。
本题知识点:流行病学资料-来源与疾病分布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送的关于“临床执业医师易错考题精选:流行病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值得注意是的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范围一半都会紧扣考试大纲,各位考生一定要以考试大纲为基础,进行复习哦!想了解更多医学类从业资格考试,备考、提升、报名、领证等相关信息,欢迎关注小编,获取更多资讯。
Ⅱ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为三类: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和总结,观察法逐渐发展成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描述法)以及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分析法),实验法逐渐发展成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数理法在疾病的防治研究应用数学模型,发展成理论流行病学。
1.观察法
流行病学的观察法(包括描述法和分析法),是不向研究对象施加任何干预或实验措施的,即观察特定人群在自然状态下,其疾病、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分布情况。因此为了获得真实的结果,观察性研究不能人为控制实验条件,可以控制非研究因素,必须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模拟研究。
描述法目的是描述分布、产生病因假设,主要揭示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现象,以及影响因素的分布现象。分析法在描述分布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找到病因或影响分布的决定因素。
描述流行病学通过常规记录或专门调查获取需要的数据后,按照不同的人群、时间及地区特征分组,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情况、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个案报告等形式的描述性研究发展时间较早,主要作用是描述临床现象、提示病因线索和防治方向等。早期医学的个案报告主要用于研究传染病,如鼠疫、霍乱、结核病等。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包含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早期在临床上用于寻找传染病病因,因为当时传染病是人类生存和健康的首要威胁因素,现在病例对照研究扩大了应用范围,从传染病扩大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评价癌症危险因子、研究高血压及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等。研究暴露与结局关联的最佳观察性研究方法是队列研究。队列研究在设计上(如资料收集、随访,组织管理,统计分析、研究总结等)更加复杂。
2.实验法
实验法是对研究对象有介入或干预行为,并前瞻性地观察介入措施的效果。实验法可以直接验证危险因素、可疑病因与疾病之间是否相关、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评价预防干预措施及其效果。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是评价干预措施效果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应用了设立对照、随机分组、盲法和安慰剂等。目前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化实验已经被推广,并作为当前循证医学证据的主要来源。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三大基石就是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已成为病因学研究及疾病防治的脊梁。
3.数理法
数理法是通过数学模型,定量表达病因、宿主与疾病发生发展的数学关系,客观、定量地描述疾病流行状况,预测流行趋势,在理论上考虑流行规律和防治措施效果。
当前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的、应对传染病疫情的一项基本工作。总体而言,它是通过寻找被感染者的“前因”和“后果”,描绘整个传播链以及传播网络。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聚集性疫情都是流行病学调查的对象。
Ⅲ 循证医学的证据如何分级
选自http://www.spacetip.net/index.php/2008/04/20/evidence-based-medicine/
循证医学的证据质量分级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1.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的分级方法,可以用于评价治疗或筛查的证据质量:
* I级证据: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 II-1级证据: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 II-2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研究)的证据;
* II-3级证据: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有时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
* III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英国的国家医疗保健服务部(National Health Service) 使用另外一套以字母标识的证据分级体系。上面的美国式分级体系仅适用于治疗获干预。而在评价诊断准确性、疾病自然史和预后等方面也需要多种研究提供证据。为此牛津循证医学中心(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提出了另外一套证据评价体系,可用于预防、诊断、预后、治疗和危害研究等领域的研究评价:
* A级证据:具有一致性的、在不同群体中得到验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队列研究、全或无结论式研究、临床决策规则;
* B级证据:具有一致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生态性研究、结果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是A级证据的外推得出的结论;
* C级证据:病例序列研究或B级证据外推得出的结论;
* D级证据:没有关键性评价的专家意见,或是基于基础医学研究得出的证据。
总的来说,指导临床决策的证据质量是由临床数据的质量以及这些数据的临床“导向性”综合确定的。尽管上述证据分级系统之间有差异,但其目的相同:使临床研究信息的应用者明确哪些研究更有可能是最有效的。
此外,在临床指南和其他着述中,还有一套推荐评价体系,通过衡量医疗行为的风险与获益以及该操作基于何种证据等级来对医疗行为的医患沟通作出指导。以下是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的推荐评价标准:
* A级推荐:良好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实质性地压倒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当对适用的患者告讨论该医疗行为;
* B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超过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对适用的患者讨论该医疗行为;
* C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能提供益处,但获益与风险十分接近,无法进行一般性推荐。临床医生不需要提供此医疗行为,除非存在某些个体性考虑;
* D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的潜在风险超过潜在获益;临床医生不应该向无症状的患者常规实施该医疗行为;
* I级推荐:该医疗行为缺少科学证据,或证据质量低下,或相互冲突,例如风险与获益无法衡量和评估。临床医生应当帮助患者理解该医疗行为存在的不确定性。
Ⅳ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都是探索因果关系的流行病学方法。它们的区别在于研究的起点和目的。
病例对照研究从结果出发,首先寻找已经患有研究者关注疾病的人作为病例组,然后找到与病例组具有可比性的没有患该疾病的人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被调查过去是否暴露于研究者关注的因素,并比较两组的暴露程度。计算暴露比值的差异,从而得出OR值。此方法省时省力,但无法真实观察从因到果的过程,存在信息偏倚,仅能验证病因假设,而不能确证。
队列研究则从原因开始,将暴露于研究因素的人群作为暴露组,未暴露的人群作为对照组。随访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是否发生关注的疾病。计算发病率的比值(RR),此方法符合先因后果的时间顺序,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更强,证据质量高。但需要等待结果事件发生,费时费钱。
在处理罕见疾病时,病例对照研究有其优势,因为它可以从病例开始,无需等待疾病的发生,适用于罕见疾病的研究。然而,探讨发病率低疾病的危险因素时,队列研究可能更为适合,因为它能观察到从因到果的过程,需要的人力物力相对较少。
当研究因素的人群暴露率较低时,队列研究能够针对特殊暴露人口进行深入研究,而病例对照研究可能需要调查大量病例和对照,这在实践中较难实现。因此,选择研究方法时需综合考量疾病发病率、因素暴露率以及研究资源的可用性。
Ⅳ 遗传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遗传流行病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家系调查和系燃乎谱分析、双胞胎分析、病例对照研究、家系调查与群体调查相结合、半同胞与养子分析、患病率与死亡率分析、通径分析、分离分析、连锁分析和相关分析以及生态遗传学方法等。
实际上,遗传流行病学已经分为谨烂两个分支:一个是宏观遗传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人群和家系的资料,首先探明疾病有无家庭聚集性,主要是垂直的,即代与代之间的;其次是水平的,即同胞之间的。另一个分支是微观遗传流行病学,即细胞及分子水平的遗传流行病学,主要应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为从人群或家系资料得到的结果皮晌悉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完整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应当既要有亲代与子代传递的实验室证据,还要有人群和家系的资料,从而揭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二者的交互影响在疾病形成中定性和定量的作用。
着名医学遗传学家Motulsky预言,遗传流行病学有可能成为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因为它可能有助于阐明和控制许多常见病。
Ⅵ 下列哪项研究结果能够为A因素和B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最为有力的证据()
【答案】:A
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从强到弱分别是:流行病学试验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现况研究。一般来说,在因果论证强度上,实验性研究大于观察性研究,有对照的研究大于无对照的研究,以个体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大于以群组为分析单位(生态学)的研究。故选A项。
Ⅶ 流行病学病因判断的常用标准是什么
目前成为国际公认的判断病因的9条标准:
1.关联的强度;2.关联的时间性;3.关联的一致性;4.剂量反应关系;5.关联的一致性;6.关联的合理性;7.终止效应;8.实验证据;9.关联的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