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评估指标选取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指标来描述评估对象,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评估对象的不同侧面。多指标评估指标选择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
(一)定性分析选取指标
定性分析选取评估指标的方法就是运用系统思想,根据评估目的,对评估对象的结构进行深入的系统剖析,把评估对象分解成不同的侧面,在对每一个侧面的属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反映各个侧面的衡量指标,这些指标组合起来构成指标体系。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层次分析法是定性分析选取评估指标的典型代表。其基本思想是充分利用人脑能够将复杂问题逐步简化的特点,首先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大的方面,然后对每个方面进一步分解成更细小的方面,如此层次递进,直至分解成可以用数据直接描述的层次。
这一方法要求分析人员对评估对象有深入的了解,必须深入到评估对象的内部,将评估对象分解成不同的侧面,针对这些侧面选取最适合的衡量指标。不同的人由于掌握的知识不同、观察角度不同,以及其他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同一评估对象、同一评估目的往往有不同的分解方法;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对同一评估对象出于同一评估目的的分解方法也不尽相同,选用的指标也有差别,这是这一方法的主要缺陷之一。但这种方法的最大优势是指标与指标之间存在逻辑关系,指标体系能够完整反映评估对象的全貌。不同的人对同一指标体系可以展开充分地讨论,并对指标的层次结构和指标的选择时进行增删,直至大家取得一致意见。
(二)定量分析选取指标
定量分析选取评估指标的方法就是根据指标间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方法筛选出所需指标体系的方法。此方法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1.建立评估预选指标体系
在选取评估指标之前,明确评估对象的基本概念,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那些与评估目的相关的指标,构成预选指标集。预选指标集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包括的面比较宽,涉及的指标比较多。定量分析就是对预选指标的数量特性进行分析,从而在预选指标中集中选择特性较好的指标构成评估指标体系。
2.对指标特性进行分析
这一步骤采用特定方法量化分析各个指标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评估对象的状态。常用的方法有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隶属度是指元素属于某个集合的程度。模糊数学认为,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模糊现象,其概念的外延不清楚,无法用经典集合论来描述。某个元素对某个集合(概念)来说,不能说是否属于、只能说在多大程度上属于这个集合(概念)。如果把评估对象视为一个模糊集合,把每个指标视为一个元素,如果能够计算出每个指标相对于评估对象的隶属度,则隶属度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该指标刻画评估对象的程度。
3.确定阀值,筛选指标
根据第二步采用的方法确定一个阀值,保留阀值以上的指标,即可获得一个基本反映原指标集包含的信息量,但指标数量少于原指标集的指标体系。如利用模糊隶属度方法可确定一个临界值,将隶属度大于这一临界值的指标纳入指标体系。有时,采用一种方法得出的指标体系仍然过于庞大,这时,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对指标体系继续进行筛选,直至获得满意的结果。
根据阀值确定指标的方法,其优点在于,根据指标的客观统计值做出判断,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干扰,相同的数据集、相同的方法能够得到相同的指标体系,也就是说比较客观。指标筛选方法在数学上有严密的论证,理论基础可靠,方法科学。但是,这类方法也有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1)这类方法不仅需要收集庞大的初始统计指标数据,而且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即同一套指标体系多个样本点的统计数据)才能对各个指标反映整体状态的水平进行甄别。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工作量较大。
(2)这类方法对指标去留的筛选依赖于数据的质量。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尽管延续时间较长,但主要是专业性服务,公开对外、对社会公众开放程度很低,而且服务统计数据较少。因此,利用指标筛选方法确定指标,尽管方法科学、可靠,结论却值得怀疑。
(3)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确,很难令人接受。即便不考虑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和数据质量,这类方法筛选出的指标体系的一个共同缺陷是指标过于离散,指标与指标之间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很难令人接受。
这类方法指标体系生成于一系列的统计分析或数学分析,不同的人即便对最后形成的统计指标有不同的意见也很难进行调整,因而很难反映不同意见。
鉴于本研究的目标是提出一套可应用的指标体系,因而,本书拟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具体地说就是用层次分析方法提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这种方法有利于充分吸收不同方面的意见,指标体系易于调整,比较适合达到本书的研究目的。
⑵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来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科学准确的指标体系。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1. 目标导向方法:即从整体目标出发,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所要衡量的指标。先确定指标系统的总体目标,然后分解为具体的二级或者多级指标,最后设计相应的指标项。
2. 影响因素法: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影响指标的因素,提取和筛选出能够准确反映对象状况的主要指标。通过对影响指标因素的分析和筛选,选择对所研究对象影响最大且最能反映对象特征的指标。
3. 专家评估法:通过专家的意见和经验进行评估和筛选指标。通过学术专家、领域专家等的专门知识和经验,对可能的指标进行评估,筛选出相对准确、可靠性较高的指标。
4. 统计方法:通过相关统计分析,确定能够代表研究对象关键特征的指标。比如可以通过相关系数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将众多可能指标压缩为少数几个最能代表对象特征的指标。
5. 层次分析法:将指标按照层级结构进行排列,通过对各层指标之间的权重分配,建立起指标体系。通过对各层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和权重赋予,确保各级指标之间的一致性和层次性。
需要注意的是,指标体系构建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目标进行选择和调整,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同时,指标体系的构建也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和修正,以保证指标体系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1)观察法:研究者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系统地记录下来,这种研究方法就叫观察法。
(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2)谈话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对象面对面的交谈,在口头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分为有组织与无组织谈话两种。须注意:一是目标明确。二是讲究方式。三是注意利用"居家优势"。四是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3)测验法:是指通过各种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对被试者进行测验,以评定和了解被试者心理特点的方法。
(问卷测试,操作测验和投射测验)
(4)个案法: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方法称为个案法(个案研究)。
(5)实验法:研究者在严密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一定的刺激以引发其某种心理反应,并加以研究的方法称为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⑷ 指标筛选方法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选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交叉法、指标属性分组法等多种方法。但最基本最常用的则是分析法。
初选的评价指标可以允许重复的、不可操作或难操作的,即只求全而不求优。
1.综合法
所谓综合法,是指对已存在的一些指标群按一定的标准进行聚类,使之体系化的一种构造指标体系的方法。例如,西方许多国家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常常是在一些公共研究机构拟定的指标体系基础之上,做进一步的归类整理,使之条理化之后而成的。这就是一种综合法。目前,许多领域都有人在讨论有关综合评价问题,若将不同观点综合起来,就可以构造出相对全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对于长输管道能耗指标体系,可以将现行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出一套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不难看出,综合法特别适用于对现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2.分析法
分析法是将评价指标体系的度量对象和度量目标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组成部分或不同侧面(即子系统),并逐步细分(即形成各级子系统及功能模块),直到每一个部分和侧面都可以用具体的统计指标来描述、实现。这是构造评价指标体系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利用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过程是:
第一步,对评价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作出合理解释,划分概念的侧面结构,明确评价的总目标与子目标。
第二步,对每一个子目标或概念侧面进行细分解。越是复杂的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这种细分就越为重要。
第三步,重复第二步,直到每一个侧面或子目标都可以直接用一个或者几个明确的指标来反映。
第四步,设计每一个子层次的指标。
3.交叉法
这也是构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种思维方法。通过二维或三维甚至更多维的交叉,可以派生出一系列的统计指标,从而形成指标体系。例如,在设计经济效益统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常常采用“投入”与“产出”的交叉对比,获得指标体系。因为经济效益就是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的对比关系,所以设计这类指标体系时,可以将所有的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列示出来(尽量全面),将它们通过矩阵形式作两两比较,就可得到无数的“经济效益指标”。
4.指标属性分组法
由于统计指标本身具有许多不同属性,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一个初选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属性也可以是不统一的。因此,初选评价指标体系时,也可以从指标属性角度构思体系中指标元素的组成。例如,可以将指标分为“成本型”与“效益型”两类,并以此来构想指标元素。对这个体系做进一步的充实完善,就可得到比较全面、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
必须指出的是,上述四种初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想往往结合使用。
⑸ 确定评价指标的实证研究方法有哪些
实证研究方法是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谈话、测验和实验等手段来获取客观数据,从而验证或证伪理论假设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还能有效评估企业的整体绩效。
观察法是一种直接获取信息的研究手段,研究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记录下来,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种类型。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则是观察法中的两种具体形式,前者要求研究者深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后者则保持一定的距离。观察法需要目标明确,方式讲究,并充分利用被观察者的居家优势。
谈话法则是一种通过与被试者面对面交谈的方式获取信息的方法。它分为有组织与无组织谈话两种形式。在实施谈话法时,研究者需要注意目标明确、方式讲究、利用“居家优势”以及尽量言简意赅。
测验法是通过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来评估被试者的心理特征的方法。它包括问卷测试、操作测验和投射测验等多种形式。这种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
个案法则是对某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全面调查,收集全面的资料,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这种方法能够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员工的心理发展变化。
实验法是一种在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的方法。研究者可以通过实验法在实验室或现场环境下对被试者进行刺激,观察并研究其心理反应。这种方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形式。
企业评价指标则是企业绩效评价内容的载体,它围绕着企业的四个主要方面,建立逻辑严密、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体系结构。企业绩效评价的综合结果也产生于这四个主要方面。
⑹ 测量指标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测量的指标体系指的是如下:
测量的指标体系是指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取一些能够反映研究问题的重要特征的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测量,从而得出对研究对象的评价或描述。测量的指标体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维度和指标的选择。在建立测量指标体系时,需要先确定研究对象的维度和指标,即确定研究对象的重要特征和相应的测量指标。例如,对于一个医院的服务质量,可以选择的维度包括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医疗设施等,相应的指标包括医疗技术水平的评价、服务态度的评价、医疗设施的评价等。
4.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在进行测量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评价结果。同时,还需要将结果进行呈现,如制作图表、报告等,以便于研究者和决策者进行参考和决策。
总之,测量的指标体系是研究对象的重要特征和相应的测量指标的组合,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和描述的重要工具。建立科学合理的测量指标体系,对于研究对象的评价和描述具有重要的意义。
⑺ 指标的筛选用什么方法
指标的筛选常用方法包括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以及混合分析法。
一、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主要基于统计数据,通过数学计算和模型分析来筛选指标。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
1. 统计分析:对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均值、中位数、方差等,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进而筛选具有代表性和稳定性的指标。
2. 因子分析:通过降维技术,识别影响结果的关键指标,有助于简化复杂的指标体系。
二、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主要依赖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来进行指标的筛选。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
1. 专家咨询法:通过专家打分、评审等方式,对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从而筛选出关键指标。
2. 头脑风暴法:通过集体讨论,激发创造性思维,从中筛选出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的指标。
三、混合分析法
混合分析法结合了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的优点。它首先通过定量方法筛选出潜在的关键指标,然后再结合定性的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筛选,以确保筛选出的指标既具有统计意义,又符合实际情况和需求。这种方法在复杂的研究中尤为常用。
总的来说,指标的筛选方法需要根据研究目的、数据可用性以及专家意见等因素来综合选择。不同的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