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纯粮食酒怎么区别鉴别
纯粮食酒的鉴别方法:
1、燃:将白酒点燃,如果能烧干没有残液的是纯粮食酒。
(1)酒的研究方式方法扩展阅读
纯粮白酒不同于黄酒、啤酒和果酒,除了含有极少量的钠、铜、锌,几乎不含维生素和钙、磷、铁等,所含有的仅是水和乙醇(酒精)。
传统认为白酒有活血通脉、助药力、增进食欲、消除疲劳,陶冶情操,使人轻快并有御寒提神的功能。饮用少量低度白酒可以扩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对循环系统及心脑血管有利。
Ⅱ 古代人是怎样酿酒的
天锅早在3000多年前,古代中国人就做出了一种叫酒曲的原料,用它酿出来的酒甘甜芳香,回味绵长。几千年来,酒曲一直是中国酒酿造的秘诀。现今,并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我们的祖先究竟是怎样酿造出美酒的。 在成都市区有两条古代人工开凿的河流——府河和南河,两河交汇处有一座合江亭,亭子附近是一条长不足5里,宽不过5米的街道———水井街。20世纪末,一个不大的改扩 建工程使水井街名扬天下。 1998年8月,一个酒厂准备对位于水井街19号一个普通院落内的配制车间进行扩建改造,当时挖出了很多碎瓷片,从瓷片的文字上来看,估计是明代的。1999年3月,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工作,很快就发掘出了一个清代的酒坊遗址,随后又在清代遗址的下面,发现了明代的酒坊遗址。水井坊的考古发掘让人们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古代中国人酿酒的全过程。在水井坊一共发现了4处灶坑遗址,其中两个是近代灶坑,两个是清代灶坑。蒸煮粮食,是中国人酿酒的第一道程序,粮食拌入酒曲,经过蒸煮后,更有利于发酵,在传统工艺中,半熟的粮食出锅后,要铺撒在地面上,这是酿酒的第二道程序,也就是搅拌、配料、堆积和前期发酵的过程。晾晒粮食的地面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晾堂。水井坊遗址一共发掘了3座晾堂,依次重叠。晾堂旁边的土坑是酒窖遗址,就像一个个陷在地里的巨大酒缸。水井坊发掘出了8口酒窖,内壁和底部都用纯净的黄泥土涂抹,窖泥厚度8厘米到25厘米不等。酒窖里进行的是酿酒的第三道程序,对原料进行后期发酵。经过窖池发酵老熟的酒母,酒精浓度还很低,需要经进一步的蒸馏和冷凝,才能得到较高酒精浓度的白酒,传统工艺采用俗称天锅的蒸馏器来完成。人们在清代层面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圆型遗存,乍一看,有点像水井。考古学家最后定论,这是目前可以确定的中国最早的生产蒸馏酒的实物。当年在基座上架着巨大的天锅,天锅分上下两层,下面的锅里装酒母,上面的锅里装冷水,基座上柴火旺盛,蒸煮酒母,含有酒精的气体被上面的冷水冷却,凝成液体,从管道流出,这就是蒸馏酒。人们以此推断,在清代,这里生产的就是蒸馏酒,而且技术已经和现代酿酒技术十分接近。专家对水井坊几口老窖池的微生物进行了检测,分离到红曲和根霉。水井坊考古证实,中国最晚在元末明初,就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蒸馏酒酿造技术。中国的蒸馏酒分为浓香型、清香型和酱香型等等,水井坊酿造的酒属于浓香型白酒,是中国蒸馏酒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它在酿造技术上最大的特点是用泥窖酿酒,成为中国酿酒工艺中一个特殊的门类。它的发源地就是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只有这里才能产生非常好的浓香型的酒。由于目前发掘的面积有限,第三层以下还没有深挖,因此,在遗址的下面很可能还埋藏着更早年代的文物和遗址,不同历史层面的废弃、启用的真相也许会在未来的进一步发掘中给我们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摘自《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
Ⅲ 酒是怎么酿造出来的
1. 蒸馏是酿造酒的一种方法。考古学家在中国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圆形容器,最初被认为是水井。经过研究,他们确定这是中国最早用于生产蒸馏酒的实物。
2. 在这个装置中,有一个底座,上面放着巨大的天锅。天锅分为上下两层,底层装有酒母,而上层装有冷水。下面的酒母经过加热后,酒精气体在上层的冷水中冷却,凝结成液体,并通过管道流出,形成蒸馏酒。
3. 蒸馏过程实际上是为了提高酒精的纯度并去除杂质。考古学家在水井坊的发掘证实,中国在元末明初至少已经掌握了成熟的蒸馏酒酿造技术。传统的工艺使用了一种被称为天锅的蒸馏器。
4. 中国古代的蒸馏酒有许多名称,但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差异,各地留传下来的蒸馏酒名称各异。在古代文献中,“白酒”一词并不指代蒸馏酒,而是一种酿造的米酒。
5. 直到现代,白酒一词才开始用来指代经过蒸馏处理的酒。在古代文献中,蒸馏酒的常见称谓包括烧酒和烧春。这些术语在唐代开始使用,但当时是否指代蒸馏酒仍有争议。直到宋代以后,烧酒和烧春才真正成为指代蒸馏酒的术语。
参考资料:网络-蒸馏酒
Ⅳ 白酒、果酒、啤酒、酒糟中酒精含量的测定
1.最简单的方法 酒精计
2.密度瓶法
原理
以蒸馏法去除样品中的不挥发性物质,用密度瓶法测定馏出液的相对密度或密度。根据馏出液(酒精水溶液)的相对密度或密度,求得20℃时酒精的体积百分数(% vol) ,即酒精度。
试样制备
用一洁净、干燥的100 mL容量瓶准确量取
100 mL样品(液温20℃)于500 mL蒸馏瓶中,用
50 mL水分三次冲洗容量瓶,洗液并入蒸馏瓶中,再
加几颗玻璃珠,连接冷凝器,以取样用的原容量瓶作
接收器(外加冰浴)。开启冷却水,缓慢加热蒸馏。
收集馏出液接近刻度,取下容量瓶,盖塞。于20℃
水浴中保温30 min,补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分析步骤
将密度瓶洗净并干燥,带温度计和侧孔罩称量。
重复干燥和称量,直至恒重(m)。
取下温度计,将煮沸冷却至15℃左右的蒸馏水
注满恒量的密度瓶,插上温度计,瓶中不得有气泡。
将密度瓶浸入20.0±0.1℃的恒温水浴中,待内容
物温度达20℃,并保持10 min不变后,用滤纸吸去
侧管溢出的液体,使侧管中的液面与侧管管口齐平,
立即盖好侧孔罩,取出密度瓶,用滤纸擦干瓶壁上的
水,立即称量(m1)。
将密度瓶中的水倒出,洗净并使之干燥,用试样
制备液反复冲洗密度瓶3~5次,然后装满,重复上
述操作,称量(m2)。
1.3 结果计算:
1.3.1 试样馏出液的相对密度[2]
d2020=m2-mm1-m
式中:d2020为试样馏出液(20℃)的相对密度;m为密
度瓶的质量,g;m1为20℃时密度瓶与充满密度瓶
水的总质量,g;m2为20℃时密度瓶与充满密度瓶
试样馏出液的总质量,g。
根据相对密度d2020查附表,得到试样馏出液的酒
精度,%vol,即为试样的酒精度。
1.3.2 试样馏出液的密度[3]
ρ2020=m2-m+Am1-m+A×ρ0
A=ρa×m1-m997.0
式中:ρ2020为试样馏出液在20℃时的密度,g/L;ρ0为
20℃时蒸馏水的密度(998.20 g/L);A为空气浮力
校正值;ρa为干燥空气在20℃、1 013.25 Pa/h时的
密度值(≈1.2 g/L);997.0为在20℃时蒸馏水与干
燥空气密度值之差,g/L。
其余符号同1.3.1。
根据试样馏出液的密度ρ2020,查表得酒精度
%vol
可以去图书馆查阅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