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站立平衡训练方法
4.3站立位,向前方、侧方、后方伸手从桌子上拿物体及做各种不同程度的用手伸出及指向的作业。 【指令】“看你能否摸到这个杯子,加油,再向前一点。” “不要移动你的脚” “当你向右伸手时,左脚向下踩。” 【注意】做伸手训练时先双足横向分开几寸,然后一脚在前。 4.4病人用健侧下肢向前迈一步,然后向后迈一步。 【指令】“保持重心在患脚上。” “用你的另一只脚向前迈一步。” “你的髋关节应移到脚前。” “现在向后迈步。” 治疗师应避免使用“不要让我推你”、“与我对抗”,或“我准备干扰你的平衡”这类话,因为这些话会使病人僵硬不动,很快会形成一种习惯性反应。治疗师应告诉病人用双腿来平衡而不是用手或上肢。 5增加复杂性 5.1接球,要求病人向前方、侧方、下方及跨步接球。 5.2用单手或双手从地上拣起不同大小的物体 5.3利用步行训练来增加平衡能力,通过让病人站住、改变方向、跨越物体等增加训练的花样和复杂性。 站立位平衡的训练 站立平衡基本条件 1 双足分开5-10cm以使双腿垂直, 这是最好的支撑面。 2 双肩垂直于双髋。3 双髋于双踝前方。4 膝伸展、躯干直立5 头平衡于水平的双肩上。 平衡的维持机制 (1)正常的肌张力,能支撑身体并能抗重力运动,但又不会阻碍运动; (2)适当的感觉输入,包括视觉、本体感觉及前庭的信息输入; (3)大脑的整合作用,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工,并形成产生运动的方案; (4)交互神经支配或抑制,使人体本能保持身体某些部位的稳定,同时有选择地运动身体的其他部位; (5)骨骼肌系统能产生适宜的运动,完成大脑所制定的运动方案。 当平衡发生变化时,人体可以通过三种调节机制或姿势性协同运动模式来应变,包括踝对策、髋对策和跨步对策。 平衡训练的原则 一安全性 训练平衡功能的原则是在监护下,先将患者被动地向各个方向移动到失衡或接近失衡的点上,然后让患者自行返回中位或平
② 如何锻炼自己的平衡能力
平衡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平衡能力的训练可以由初级到高级,根据个人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
(1)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平衡能力练习主要体验平衡的感受,通过身体重心的转移建立初步平衡感。
A.坐姿平衡坐在椅子上,抬头挺胸,后背倚靠椅背。双臂自然放在前面的桌子上,身体保持平衡。放松肩膀及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不要过度紧张。这样可以训练身体在静态下的平衡,矫正坐姿,初步培养平衡感。
B.单脚站立双手侧平举,身体正直,目视前方站稳。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抬起,上身保持不动,尽量不要东摇西晃,并逐渐延长站立时间。初步训练在重心偏离常态时的身体平衡感。开始时可以手扶桌子或墙壁,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保护。然后可以放手不扶,并将手交叉放于胸前,逐渐增加难度。睁眼训练一段时间后可以进行闭目练习。两脚交替练习。
C.脚尖站立双脚尖站立,并从1数到10。双脚尖站立平稳后,改为单脚尖练习。训练在小支撑点上的平衡。
(2)中级阶段中级阶段在身体的连续移动中掌握平衡。这是比较困难的阶段,因为身体两侧所进行的动作不相同,这样对平衡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顶物走:地面上画一直线,头项一本书或一个枕头站在起点。沿直线走,同时头上的东西不能掉下来。在练习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将直线改为圈线。初步锻炼在动态中平衡能力。
(3)高级阶段
蒙眼走开始时两眼睁开站立,并注意地面所画直线的走向。然后闭上眼睛站立,并向正前方行走。发展不依靠视觉的空间平衡知觉能力。
倒走地面上画一直线,沿直线倒着走。上下楼梯时练习倒着上、下台阶。发展平衡知觉能力;从二维平衡感发展到立体平衡感。
平衡感练习需要坚持,尽量每天练一次。最初练习时,可以手扶桌子或墙壁以保持平衡,然后改用指尖接触以渐渐脱离这些物体的帮助。如果自己确实站不稳,也可以找周围的人帮忙。
③ 怎样锻炼平衡力
1、增肌肉
小脑接收到前庭器官传来的信息后,会指挥相关肌肉,做出相应调整,让身体保持平衡。如果肌肉反应速度跟不上,平衡力就会下降。锻炼好腿部肌肉有助于增强平衡力。
2、打太极
太极拳需要呼吸控制、手眼配合等。研究发现,6个月的太极拳练习,能明显提高中老年人的平衡力。建议中老年人可以每天尝试太极拳,一次半小时,一周3次。
3、赤脚走
赤脚走路时,能让保持人体平衡的重要部位——脚心得到有效刺激,提高人体平衡力。可选择公园、操场、住宅周围等铺设鹅卵石的地方走,如果没有鹅卵石,也可选择平坦、干净、软硬适中的沙土,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糖尿病患者不宜。
4、原地转
锻炼平衡力一般采用反常规运动,刺激人体做出平衡反应,达到锻炼的目的,比如倒着走、走猫步等。此外还可以试试原地转圈法,用3小步在原地转个圈,根据个人情况转一两分钟,停下来,闭眼静立半分钟,然后反向转。
(3)平衡功能训练方法扩展阅读:
锻炼平衡力的重要性:
1、平衡力对于协调动作、预防意外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平衡力差主要表现为对动作的控制力下降、活动力受限,从而增加摔倒风险,眩晕耳鸣、关节易受伤,反应能力也会下降。
2、由于平衡的实现需要靠视觉、肌肉力量、神经系统等多重机制相互协调,一旦平衡力下降,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影响,严重时甚至致命。
3、平衡力好可以降低摔倒致死风险、缓解眩晕耳鸣症状。内耳前庭器官不仅能够帮助人体维持平衡,还与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相关。有研究表明,前庭功能差的人,不仅平衡差,也更易出现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和头痛等症状。
4、平衡力下降后,运动能力受限,肌肉锻炼机会减少,久之,便难以带动骨骼正常运动,出现韧带半月板损伤,软骨磨损,关节疾病早发等一连串不良后果。
④ 平衡能力怎样练习
平衡能力训练 初级训练 初级阶段的平衡能力练习主要体验平衡的感受,通过身体重心的转移建立初步平衡感。 坐姿平衡 训练目地 训练身体在静态下的平衡,矫正坐姿,初步培养平衡感。 训练方法 (1) 坐在椅子上,抬头挺胸,后背倚靠椅背。 (2) 双臂自然放在前面的桌子上,身体保持平衡。 训练要求 放松肩膀及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不要过度紧张。 单脚站立 训练目的 初步训练在重心偏离常态时的身体平衡感。 训练方法 (1) 双手左右侧平举,身体正直,目视前方站稳。 (2) 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抬起,上身保持不动。 (3) 换脚练习,并逐渐延长站立时间。 训练要求 单脚站立时尽量不要东摇西晃。 脚尖站立 训练目的 训练在小支撑点上的平衡。 训练方法 (1) 双脚尖站立,并从1数到10。 (2) 双脚尖站立平稳后,改为单脚尖练习。 训练要求 最初训练以光脚练习为宜。 平衡板上站立 训练目的 利用器具训练身体平衡。 训练方法 (1) 在支点较宽的平衡板上站立,目视前方,并从1数到10。 (2) 训练中逐渐减小质点的宽度,并从1数到20。 中级阶段 在身体的连续移动中掌握平衡。这是比较困难的阶段,因为身体两侧所进行的动作不相同,这样对平衡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顶物走 训练目的 初步锻炼在动态中平衡。 训练方法 (1) 地面上画一直线,孩子头项一本书或一个枕头站在起点。 (2) 沿直线走,同时头上的东西不能掉下来。 (3) 在练习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将直线改为圈线。 训练要求 忌用手扶头上的东西。 跳华尔兹舞 训练目的 培养在方向不断变化的活动中保持动态平衡能力。 训练方法 (1) 地面上画一个大圆圈,围绕着某一垂直的轴转圈。 (2) 速度逐渐加快。 注意事项:若出现头晕、出汗、脸色苍白时,应及时停下来休息,并调整 转动的速度与弧度。 走平衡木 训练目的 利用器具训练平衡感,使之能够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基础上表现某种韵律,为较高级的知觉动作做准备。 训练方法 (1) 在平衡木上行走,保持平稳。 (2) 在以上基础上按节拍或音乐行走。 训练要求 跳下的动作要轻,前脚掌先着地。 不倒翁 训练目的 训练旧的平衡状态破坏后建立新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训练方法 (1) 在座位上保持良好的坐姿。 (2) 坐正后,从一侧推动孩子以破坏其平衡,要求再度保持坐正的体姿。 (3) 在推动下要保持平衡,可在其不注意的情况下进行推动,并继续保持平衡。 注意事项:推动力由轻到重,并注意保护,以免跌倒而受伤。 高级阶段 蒙眼走 训练目的 发展不依靠视觉的空间平衡知觉能力。 训练方法 (1) 开始时两眼睁开站立,并注意地面所画直线的走向。 (2) 然后闭上眼睛站立,并向正前方行走。 倒走 训练目的 发展平衡知觉能力;从二维平衡感发展到立体平衡感。 训练方法 (1) 地面上画一直线,沿直线倒着走。 (2) 在平稳的基础上计时,训练速度。 (3) 上下楼梯时练习倒着上、下台阶。 拿横杆走平衡木 训练目的 利用手持器具练习平衡走动。 训练方法 (1) 拿着横杆在平衡木上走动。 (2) 横杆的长度可不断加长,两头可挂上物品进行练习。 训练方法 (1) 旋转身体后继续保持平衡。 (2) 迅速由卧位到站立位,保持平衡。 训练要求 无论旋转还是卧倒,速度都应由慢到快。
⑤ 平衡功能训练和协调功能训练的区别
定义针对患者平衡障碍的关键因素,提高患者坐站和行动时平衡能力的锻炼方法。平衡障碍的关键环节包括:①本体感受器:②前庭系统;①视觉系统:④高级中对平信息的整合能力
2.与平衡相关的生物力学因素支撑面、身体重心、稳定极限、摆动频率
3.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①站、坐的支撑面积。②体位由比较稳定至不稳定的体位顺序大致为前臂支撑俯卧位、前臂支撑俯卧跑位、前倾跪位、跪坐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扶平衡杠站、独立站、单腿站等)。③状态:选择静态或动态训练。④移动方式,⑤附加的运动模式或动作。⑥对平衡干扰的预知性.⑦于扰的力量应考虑干扰力量的大小、速度、方向及作用位置.③感官刺的传人途径:有视觉、前庭、本体感受器、触觉等。不同的传人途径可改变平衡训练的难度。⑨感觉刺激传人:可以是一致的、削弱的或矛盾的。①运动对策:有对策、对策、跨步对策、保护性抓握等。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适应证:因中枢性瘫痪或其他神经疾患所致感觉、运动功能受损或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下肢骨折、软组织损伤或手术后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
(2)禁忌证: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和技能者,骨折、关节脱位未愈者,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而不能维持特定级别平衡者。
协调训练
1.定义:协调训练是指恢复平稳、准确、高效的运动能力的锻炼方法,即利用残存部位感觉系统以及视觉、听觉和触觉来促进随意运动的控制能力
2.临床应用
(1)适应证:深感觉障碍,小脑性、前庭迷路性和大脑性运动失调、震颤性麻痹,因不随意所致的协调运动障碍
(2)禁忌证: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和技能者,骨折、脱位未愈者,严重疼痛等。
⑥ 如何锻炼自己的平衡能力(在家中就能进行练习的)
锻炼你的平衡能力,在家中就能进行练习的方法:
单腿提膝式,双脚并拢直立,开始时慢慢将重心转到右腿,呼气,再抬起左膝,双手环抱左膝,并拉近身体,收紧腹肌,尽量将腰背伸展开,此时切勿含胸,在可能情况下,侭量将站立腿伸直,保持此姿势,时间越长越好,呼气时手脚回复原位,换做另一侧,方法是一样的,此式可增强平衡感。
平衡运动 平衡运动是一种锻炼身体平衡能力的运动。锻炼时身体的支持面应由大逐渐到小,身体重心由低逐渐到高,由视觉监督练习逐渐过渡到闭目练习。
⑦ 怎么做平衡功能训练和步态训练
一般这两种锻炼方式是通过舞蹈,瑜伽,打太极等。
注意锻炼的量要逐步的增加,速度也要从慢开始,同时老年人要积极的补充蛋白丰富的食物和钙质。
⑧ 平衡训练的训练顺序
平衡主要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静态平衡是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某一种静态姿势,可以控制及调整身体平衡。动态平衡是指外力干预下,身体原有平衡被破坏后,患者可以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姿势维持新的平衡的一种能力。
影响平衡的因素主要是视觉的障碍 前庭觉的功能紊乱,小脑功能的失调,本体感觉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肌力与肌耐力地下等。
训练原则:
平衡训练可以加强关节的本体感觉,刺激姿势反射,常用于因神经系统或前庭器官病变而引起的平衡障碍者。
1态平衡到动态平衡:患者训练平衡从静态开始,让患者调整自己的姿势来维持自己的平衡状态
2 支撑面由大到小:可以训练患者的座位平衡,然后训练站立位下的平衡,从双足站立到单足站立
3 身体重心由低到高:通过改变患者的体味训练来变换身体的重心高度。
4先睁眼状态下的训练,逐步过渡到闭眼状态下训练。
5要求患者注意力集中,主动参与
6平衡训练的顺序:可以系统的有顺序的进行,如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双膝跪位平衡,立位平衡。另一个方面可以从容易的做起,如最稳定的体位,最不稳定的体位
人体支撑面积由小到大,身体重心由低到高,静态平衡训练到动态平衡,睁眼下训练到闭眼下训练,无头颈参与到有头颈参与。
注意事项:
动态平衡训练一定要注意保护患者,训练前向患者解释清楚要训练的项目机会发生的情况,让患者有安全感,减少恐惧心理。不要患者产生疲劳,严格掌握运动量。
⑨ 平衡训练方法图片
平衡是指人体所处地中稳定状态,已经不论处在何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的能力。即当人体重心垂涎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通过主动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持面内,这种能力称为平衡能力。平衡是人体保持体位,完成起居动作和步行等日常生活动作的基本保证。
平衡训练是以恢复或改善身体平衡能力为目的的康复性训练,是为提高患者维持身体平衡能力所采取的各种训练方法,能激发姿势反射,加强前庭器官的稳定性,帮助提高运动能力。
平衡功能主要依赖以下因素:①人体具有保持身体位置安定的能力即稳定力,在身体最小摆动下身体能保持姿势。②在自主的随意运动中能调整姿势。③能安全有效的对外来力量做出反应,保持动态稳定性。
平衡主要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静态平衡是指人体在无外力的作用下,保持某一静态姿势,可以控制及调整身体平衡。动态平衡是指在外力的干扰下,身体的原有平衡被破坏后,患者可以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姿势来维持新的平衡的一种能力。
影响平衡的因素主要有视觉障碍、前庭功能紊乱、小脑功能失调、本体感觉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肌力与肌耐力低下等。
训练原则
平衡训练可以加强关节的本体感觉,刺激姿势反射,常用于因神经系统或前庭器官病变而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者。
①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患者训练平衡要从静态平衡开始,然后逐渐给予外力刺激,改变患者的静态平衡,让患者调整自己的姿势来维持自己的平衡状态。
②支撑面由大到小:可以先训练患者的坐位平衡,然后训练站立位下的平衡,从双足站立到单足站立。
③身体重心由低到高: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训练来变换身体的重心高度。
④先睁眼状态下训练,逐步过渡到闭眼状态下训练。
⑤要求患者注意力集中,主动参与。
⑥平衡训练的顺序:可以系统的有顺序的进行,如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双膝跪位平衡----立位平衡。另一方面可以从容易的做起,如最稳定体位-----最不稳定体位;人体支撑面积由大到小;身体重心由低到高;静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睁眼下训练-----闭眼下训练;无头颈参与到有头颈参与。
训练方法
1、仰卧位平衡训练患者屈髋、屈膝、足支撑在床上,让患者在臀部抬起姿势下保持平衡,待患者控制能力改善,在臀部抬起后再抬起一侧下肢,保持单足支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