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用阶级分析法分析社会阶级与阶层状况
首先要了解你所要研究的社会有那些经济因素,依赖这些经济因素的人有哪些。这是判断阶级或阶层的基本标准。各个阶级或阶层都要为自己所代表的经济因素提出自己的阶级立场。寻找和对比各阶级阶级立场的异和同,研究它们的对立与分歧,进而结合各阶级代表人群的实际表现,明白他们行为背后的经济背景。这就是阶级分析的方法了。
比如用阶级的方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时期,奴隶主阶级逐渐走向没落,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逐渐崩溃,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上升,进而在政治领域逐渐取代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在春秋时期: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孔子,是《周礼》最忠实的继承者——克己复礼、贵贱有序、仁者爱人。在奴隶主阶级统治旧秩序逐渐崩溃、“礼崩乐坏”的现实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不得以退而修书,兴办私学,但其思想不失积极的入世成分。同时代同样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老子,则更深地感受到奴隶主统治的危机,其主张主要表现在政治理想上——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是消极的出世思想。孔子和老子,都是希望恢复历史上旧有的社会秩序。在百家争鸣、战乱纷杂的战国时代: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有影响的学说仅剩庄子一门,主要继承老子哲学的世界观,与之相较,更显消极避世——无为无用,他当然不会去新兴地主阶级把持朝政的政权中出仕做官,从他汪洋恣肆的文采中可以体会到体会他没落贵族的气质(《逍遥游》《秋水》)。主要继承了老子哲学中的方法论(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因势利导等)的兵家和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当然不会消极避世,而是进行向奴隶主贵族夺权(如商鞅变法)、诸侯之间争霸(如合纵连横)的活动。兵家与法家都在为地主阶级的政治军事斗争提供思想武器。儒家思想这时也已转向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荀子是重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孟子则描绘了封建社会太平治世的蓝图:“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班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都有涉及。荀子和孟子都在为地主阶级统治的新秩序出谋划策。由于小农经济和城市工商业的空前发展,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家学派形成并产生重要影响,主张“兼爱”(反对阶级压迫)“非攻”(渴望安定生活)“尚贤”(希望小生产者在政治上的发言权)“节约”(反对贫富差距),重视自然科学(墨经光学八条)。
如果以上事例还是不能说明问题,就请参阅阶级分析的经典论述,如毛泽东1925年所撰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Ⅱ 如何正确认识阶级分析方法
了解阶级的概念、综合多维度视角、结合历史和结构等。
1、了解阶级的概念:阶级是指社会中根据经济、社会地位和权力等因素而形成的不同群体。阶级分析方法旨在研究社会中的不平等和权力关系,并揭示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和利益。
2、综合多维度视角:阶级分析方法不仅仅关注经济层面的阶级划分,还包括社会地位、文化认同、政治权力等多个维度,在进行阶级分析时,应综合考虑不同维度的影响因素,以全面理解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
3、结合历史和结构:阶级分析方法强调历史和结构对阶级形成和演变的影响。了解社会历史和制度背景,以及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的作用,有助于更准确地分析和理解阶级关系。
Ⅲ 如何用阶级分析法评价历史人物
阶级分析法定义: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观点,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
运用这一方法应该做到:重视研究历史上阶级和阶级斗争赖以存在的经济关系,揭露隐藏在政治思想斗争背后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阶级的物质利益,注意从经济上阐明阶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对于重大的历史运动、历史事件的研究,要从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的分析着手,去认识参与其中的各个阶级的政治面貌、立场态度及其力量对比,从而认识该历史运动、历史事件独特的历史风貌;分析一个阶级或社会集团,要从它所代表的经济关系的特点的分析着手,去认识这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面貌、思想特点,从而准确把握它的立场、言论和行动;分析一个历史人物,必须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出发,考察他们的活动对哪个阶级有益;分析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象,则也应将其置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经济关系状况和阶级状况中去观察。
对于每个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所代表的阶级,社会关系等要有全面的了解(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在这基础上来分析他们的行为,这样也就比较客观公正了,一般都极大的体现其所维护的根本阶级利益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