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绘本的教学方法7个步骤
1、 人 物
在孩子的心目中,书中的主人公其实就是他们自己。老师或家长也可以借助孩子的这个期待,在读一些角色突出的故事时,采用“角色自居”的方法,让孩子变成书中的角色。
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就可以让孩子当小兔子,尽管他们都不喜欢最后“输”给大兔子,但作为其中一个角色这件事本身会让孩子阅读的参与性更强。
2、 预 测
一般来说,从看封面开始就可以预测故事。比如《我是一条喷火龙》,从图画入手预测这是一条怎样的龙?它什么时候会喷火?又比如《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可以从题目入手,这只猫竟然活了一百万次,预测它有什么特异功能,它是否会一直活着。
3、推 理
有一些绘本中的细节,文字中并没有给出解释,可以让孩子去观察然后推理出原因。比如我们熟悉的《大卫上学去》中,大卫回家的时候是光着屁股的,文中并没有解释原因,那么孩子会如何根据绘本中的内容进行推理呢?所有类似的未知问题都可以运用推理解决。
4、 复 述
根据图片、文字和自己的观察在“讲故事”,其实这也在“复述”。孩子在复述的时候也需要借助图片,特别是低段的孩子,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梳理故事的脉络。另外,最好是给孩子找到一个倾听的对象,你讲给我,我讲给你,一个相同的故事便有了两个不同表达的版本,这样的表达交流才是复述的意义。
5、 建立联系
阅读只有与孩子的生活产生链接才会更好地影响孩子,否则就是生活之外的知识,也无法学以致用。 将孩子与故事联系起来,这个故事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成长的一部分。
❷ 如何正确阅读绘本并进行绘本教学
在翻阅和亲子阅读绘本时,不应以识字为目标。孩子在听绘本故事时,目光主要集中在精美的插图上,而这些图片是开发孩子右脑的重要工具。他们的大脑也在随着故事发展产生丰富的想象,这是早期开发右脑的关键。
有些家长在阅读绘本时会强迫孩子进行“指读”或“认读”,即用手指着绘本上的字来读,并要求孩子关注手指的位置。这种做法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且可能抹杀故事的抑扬顿挫。家长的讲述应恰到好处,既让小朋友总结,又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在亲子阅读中,适当“留白”也是必要的。家长应根据故事情节调整讲述方式,让孩子自行总结,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儿子通过这些故事学会了白雪公主中毒的原因、不与个子小的孩子争执的道理等,这些都源自绘本和自己的思考。
当孩子四岁以后,可以自主选择图书。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偏好,家长应鼓励他们选择书籍。在图书馆或书店,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书籍,有时会犹豫不决,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建议,但更应鼓励孩子自己决定。
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兴趣,同时引导他们拓宽阅读视野。当发现孩子对魔幻或科学网络类书籍感兴趣时,家长可以推荐相关书籍。孩子对书籍的喜爱使他们更加专注,通过阅读《妈妈你究竟是不是女巫》这本书,儿子总结出三个论点,认为母亲是拥有爱的魔力的好妈妈。
孩子的阅读应有条不紊,家长需适时给予建议。对于经典书籍,家长可适当引导孩子阅读,避免盲目背诵。孩子学过的经典不多,但能理解并应用就好。
孩子的阅读应遵循“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原则。家长在选择书籍时要有目的性,适时建议孩子拓展知识,如了解安徒生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使孩子对经典故事有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