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设计方法学
设计方法学是研究解决设计问题的进程的一般理论,包括一般设计战略及用于设计工作各个具体部分的战术方法,它的主要领域及大致结构,包括进程模式、进程规划、进程风格、方法、方法学及行动规划、工作方法、工作原则等。
设计方法学的研究状况
最早涉及设计方法学研究的学者应该提到德国的罗伊雷赫(F.Reuleaux),1875年他在《理论运动学》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进程规划”的模型,即对很多机械技术现象中本质上统一的东西进行抽象,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综合的步骤。这是最早对程序化设计的探讨,因而有人称他为设计方法学的奠基人。此后直到20世纪40年代,库茨巴奇(Kutzbaeh)等人相继在程序化设计的发展、设计评价原则、功能原理及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初步发展了设计方法学研究。
还需说明,设计方法学不主张单凭直觉和经验来设计,而应按由设计规律制订的进程和方法步骤进行设计,但这并不应该降低设计人员的直觉和经验的作用,不应限制他们的聪明才智,相反应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
设计方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只有在设计实践的应用中,才能真正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和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0 1.1 杨平,廖宁波,丁建宁,杨继昌编着.1 绪论 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概论.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2.0 2.1 朱文坚,刘小康编着.第一章 绪论 机械设计方法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㈡ 研究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研究设计包括:摘要、绪论、文献综述、研究假设、论证过程、研究结论、总结与展望。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占据论文的主要篇幅,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一个章节都有需要交代给读者需要的信息,章节间环环相扣,每一章既有前一章的佐证又是下一章的铺垫。是作者理论水平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论文水平的高低和质量。
第一章:摘要。
摘要是一篇论文的浓缩和精华,用简短的话语向读者交代这篇论文讲什么。主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最多不超过400字,外文摘要不超过250个实词。
第二章:绪论。
绪论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讲清研究的动机、写作的理由、目的和意义、提出问题、概述内容、明确中心论点等。一般要求语言简洁扼要,开门见山,引人注目。也可简要交代确定选题的过程和有关背景材料,目的是交代自己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三章:文献综述。
论文写作要求每一句观点和结论都必须有出处,要么通过你自己的实验论证,要么需要有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支持。这一部分是前人研究基础,很大部分是引用文献,因此这一部分更多不是自身原创性思想,引用文献时注意参考学校的格式。
这部分的工作在论文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就可以完成,在撰写时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有效地筛选并分类陈述。
第四章: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在理论基础上,论述提出了何种研究假设,也是论文的核心观点。研究假设也是对所研究问题的猜测,需要文章后续进行论证。
第五章:论证过程。
实证分析就是在提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在阅读大量文献时,可以积累对于这类研究课题的实证方法,并可以结合提出自己的创新性方法,采用比前人的研究更新更广的数据。
第六章:研究结论。
这一部分其实在整个论文中极为重要的,它不仅阐述你的研究过程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而且关系到你的研究成果或论文的成果到底有什么意义,有没有实用价值。结论体现了论文的价值,要注意结论的全面准确。
第七章:研究不足与展望。
这一部分更多是出于文章完整性的考虑,可以写论文写作时的缺陷。比如:调研对象范围不够广,理论模型可以再细化等等,希望后人可以继续研究等简单展望一下。